首页 优秀范文 美术课听课总结

美术课听课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7 09:36:13

美术课听课总结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1篇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以艺术学校,弘扬我校版画特色教学品牌,倡导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积极配合市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工作。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教师的素质培养,做好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重点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新教学理念,明确美术课课程改革方向。

2、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教研活动。提高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基本功,做到互帮互助,群策群力,我校版画艺术特色而努力。

3、结合美术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子,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探索的方向。

4、加强学生的校内外一体化进程,以我校的版画为平台,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和比赛工作。

5、继续开展版画特色教学,完善各级兴趣小组。切实抓好学生的基本功和美术基础知识。

三、主要措施:

1、完善校本版画教学,落实具体要求。推出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咨询与指导等校本研究的基本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强化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确定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讨论教学疑点,谈教学设想。

3、以“版画特色为主的第二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兴趣小组教学和地方特色课程。

4、继续开展本美术课教学的研究,本组所有教师根据自己实情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反思,积极投稿参加各级论文评比。

5、加强版画特长生的培训,多出版画精品,组织参加局组织的各类竞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6、积极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和比赛工作。

7、学习开展网络研修交流学习。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扩大版画艺术教学的影响力,建立,完善美术教师的个人博客。

四、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周、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各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周、布置全国少儿艺术节现场展演和版画创作相关事宜。

4、5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和美术教师素质大赛的准备

三月份

6周、进行教师读书演讲,检查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

8周、举行”阳光下成长”少儿艺术节版画汇总、交流及修正。

9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互听课活动:于波浪郭锦珠两节课

四月份

10周、本组教师准备参加教育论文比赛

11周、参加市美术教研展示活动

12周、各位教师辅导学生版画创作,准备参加艺术展演。

13周、协助学校搞好市公开教学周

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高倩朱倍漫郭锦珠于波浪执教

五月份

14周、布置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现场。

15周、参加市美术教师素质大赛培训。

16周、检查教学反思和读书心得

17周、准备校本教材和兴趣小组活动的总结与成果展示

六月份

18周、布置校园橱窗

19周、组织制定复习计划、上好美术复习课。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2篇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美术课,就连以前极讨厌美术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3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充实起来。刚开始实习,根据学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听了8节课,听老师讲课主要是让我在听的过程中多学点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之后是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一直在给四年级121班学生上美术课,直到实习生涯的结束。

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课堂内外相结合,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却依然是如此的活跃。

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

一、教学工作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4篇

音乐课 “累” 教师 学生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一直带领音乐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学习,每次培训学习都少不了要欣赏几节音乐公开课、示范课,提供教学的音乐教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而开课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本地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每一堂课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课。因为每一位教师都花了很多心血,作了精心准备,每一堂课都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都能够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预设课堂教学任务,体现出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样,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教学规律,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还有音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也能够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与使用。

但是,我们作为听课学习的音乐教师,每听完一节课以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累;操作这样的音乐课,上课太累,教师累,学生累。如果照这样的模式每周这样上,天天这样上,每堂课都这样上,估计教师和学生都要崩溃了,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教师的嘴一直就是没有停过,一直在说,一直在引导,学生呢就一直在听,听过就跟着学,跟着做,跟着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之中。甚至有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为了在课堂上达到精彩不断,先到学生中间去辅导做铺垫,或者先让本学校音乐教师帮忙,先把歌曲给教会,避免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总之,上课的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最大限度的去表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其实,我们一直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语文、数学等学科都在改变,而我们音乐课,却在暗暗在课堂上给学生增加负担,上课时学生都是兴致勃勃地走进音乐教室,下课时却是满身的疲惫。如何进行真正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开展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教学,我想应从两个方面去思考。

一、一堂课不要把“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都表现出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关于“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的表现中第一条价值: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培训学习,先听了一堂“新歌学唱课”,教学时间是一课时,短短 40分钟,很多音乐教师就想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一系列活动来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于是,就准备了大量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先是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是江南竹林的画面,播放的音乐是与歌曲有关的音乐,作为学习新歌的铺垫,但是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要学生思考三到四个小问题,如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朗诵的内容是表现什么主题的?朗诵的歌词中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你知道吗?”伴随着背景音乐,教师开始朗诵新歌歌词,朗诵结束,就开始提问问题,学生一一回答。然后,接着范唱,范唱开始前又提出二到三个小问题,如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绪?歌曲中的难点是什么?”范唱结束后,接着要学唱谱子,多媒体课件又展示歌曲谱表,教师先试唱一遍,就请学生起来唱(事先辅导过的学生),然后变化多媒体上谱子内容,显示出难点句子,把学生分成小组来竞赛演唱难点的句子,如果出现节奏错误,难点还解决不了,教师就采用练习节奏,重点解决这几句,反复练习,此时此刻,学生已经有点疲惫,接下来学生还要学唱全曲旋律。然后,学生齐读歌词,分段学习歌词,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一句一句学唱,接下来再分组演唱,搞小组竞赛演唱,教师领唱,学生齐唱……这时发现学生的声音越来越没劲,很多学生已经出现心不在焉了,而此时只是进行了“聆听音乐、表现音乐”;接下来还要进行“音乐创造”的拓展环节。于是,在歌曲演唱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开始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去做击拍游戏,做律动,创编简单舞蹈……都说音乐课是轻松愉快的,是美的享受,但是这样上一节课,老师累,学生累。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欢,相反的是受到了排斥和厌倦,这不能不说是音乐课堂的悲哀。

二、一堂音乐课不要把“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都表现出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关于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这样说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一堂音乐欣赏课,仅仅40分钟,很多音乐教师就想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一系列活动来实现音乐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总体目标。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5篇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语言艺术

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同时也应是一个语言大师,为课堂带去鲜明的特色,让课堂活力在教学亮点中得到张扬,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受益。

一、教师应培养独特的教学语言特色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教与学的互动主要靠语言来完成,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变化。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独特的教学语言特色,体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培养自己的教学语言特色,或简练、或热情、或激情……总之要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多倾听学生的反馈,如何讲学生才愿意听、才认真学?丰富而精巧的语言艺术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的。

笔者有一次参加听课,课件很精美、学生举手很积极、板书也很漂亮,就是有一点:教师语言一点感彩也没有。听后让人觉得整堂课像一条直线一样,无法真正融入其中。语言情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彩。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课堂上感情饱满地组织词汇和语调,注意抑扬顿挫,感染学生情绪,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些“语言行为”可以起到良好的的教学艺术效果。教师要注意把握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应融生动、趣味于课堂语言中

教师应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教学平等、融洽的态度来组织教学语言,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课堂氛围。影视艺术、美术、音乐……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都非常重要,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在课堂上要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学思路,融生动性、趣味性于课堂语言中,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课堂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而语言的生动性并不仅局限在语言的活泼灵动上,很多时候带有悲情意味的教学需要生动以及深刻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中职艺术院校课程设置丰富,艺术性比较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艺术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一节美术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用形象又富有美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描绘静物或激发想象,教师可以引发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谈下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每一位同学对美的见解和感悟不同,课堂交流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以后的课堂学习和作品创作有着良好的帮助。教师要融生动、趣味、美感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生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交流环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应加强课堂语言艺术的修养

课堂语言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性,加强课堂语言艺术的修养。

笔者以前常常在上课之余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时代在变化,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能掌握的信息量比教师要多,要深。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在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来多读书,多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随时记载自己的教学感悟。另外还应多学习一些名家大家的教学过程和课堂语言组织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另外教师还要苦练教学语言基本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生动的、艺术性的的教学语言的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练。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表演”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要像演员那样,“台下多下功夫”,“台上”才能吸引观众。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学习提高语言艺术的修养,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位教师就不可能拥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有怀着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深深的挚爱和对教学的浓厚兴趣,才能讲好课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才能让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于魅力,学生喜欢听,乐于学,实现教与学巧妙的结合。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6篇

【关键词】乐学 审美 自主 创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29-03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或活动程序。它体现了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材的组合等教学思路,能将教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唱歌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音乐课标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唱歌课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基本过程为:发声练习―复习旧歌(可省略)―导言―范唱―教唱曲谱―朗读歌词―依谱唱词―艺术处理―复习巩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材及信息技术得以运用,这样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课程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倡导“乐学、审美、自主、创造”,其核心是“审美”。该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及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形式、情感意境的审美体验,对歌曲文化美的感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力。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结构框架为:激趣―铺垫―掌握―巩固―创造―结课,具体如下:第一阶段,进入歌曲情境――激趣;第二阶段,审美感受歌曲――铺垫;第三阶段,尝试表现歌曲――掌握;第四阶段,审美表现歌曲――巩固;第五阶段,拓展延伸展示――创造;第六阶段,进入教学尾声――结课。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综合运用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唱教学法等多种学科教学方法。

下面以湘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江南小曲》之《茉莉花》教学实录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学会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进而爱上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看、唱、学、编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和感受音乐,体验乐趣。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学会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用不同的风格演唱《茉莉花》,有一定的歌曲创编能力;(2)感受并唱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并唱好歌曲中连音与非连音的乐句。

教学内容:“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整个教学内容分三大块:1.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2.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繁硐中问酱给人们的不同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3.创造性地表现歌曲《茉莉花》,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教学设想:这是一堂集唱歌、欣赏、创编、演唱于一体的音乐课。本课以演唱歌曲《茉莉花》为主题内容,用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音乐会上演唱《茉莉花》――学习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创编演唱歌曲《茉莉花》四个情景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用不同情感饱含深情地演唱,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乐于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用婉转、纯真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1.能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有感情地处理歌曲;2.能模仿和创编不同演唱风格的《茉莉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游戏等。

二、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师:同学们,有一首民歌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网上还把它誉为我国的“第二国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2.教师弹奏《茉莉花》的旋律。

3.学生回答歌曲名,哼唱歌曲。

4.板书课题:江苏民歌《茉莉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一阶段,进入歌曲情境――激趣。任何歌曲都有它的背景:有的是民族或地域的文化背景,有的是创作背景,有的是内容的故事背景,还有的是情感、情绪的氛围背景……这些背景都可以构成歌曲教学的特定情境。这一阶段,教师以恰当的提问或导语,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教学

师:歌曲《茉莉花》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作为我们国家的民族歌曲,我们的歌唱家宋祖英把《茉莉花》带到了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再现了我们美丽而神秘的中国,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听赏宋祖英维也纳音乐会歌曲《茉莉花》。

点拨:创设情境,铺垫情感。教师用视频播放宋祖英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场景,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使学生产生迫切唱好歌曲的欲望。

2.说说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情绪、速度。

3.听赏课本《茉莉花》歌曲示范演唱。

4.说说课本歌曲童声演唱与宋祖英演唱的区别。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二阶段,审美感受歌曲――铺垫。在这一阶段,师生共同对歌曲进行多遍的听赏、深入的审美,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歌曲的美感进行挖掘、品味。歌曲《茉莉花》最具魅力的是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风格美,富有韵味地唱出这种美,是教学的重点。在本阶段教学中,师生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的区别来触及这种美,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听、评、模仿等活动,深入品味这种美,为接下来的“自主学唱”“审美表现”做好了教学铺垫。

5.师生对比演唱《茉莉花》,师生互评。

6.引导学生找出“休止符”和“连音线”,解决难点乐句。

7.学生跟琴准确地演唱全曲。

8.学生跟琴唱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三阶段,尝试表现歌曲――掌握。本阶段亦可称为“歌曲学唱”,是学生在美感动力驱动下,尝试把握歌曲表现。在前一阶段,经过反复、多遍的欣赏,学生对歌曲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歌曲的学唱可以以一种更加自主的方式完成,总的来说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视唱进行。本课歌曲学唱是采取学生先自己直接随琴跟唱,再根据对比教师的范唱,自己当小老师进行纠正的方式。自主学唱的方式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术能力,使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新歌学唱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并得以巩固。

四、处理歌曲

1.引导学生在情绪、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力度变化演唱处理。

2.学生展示个性演唱。

3.师生互评、鼓励。

4.有感情地齐唱全曲。(注意情绪、力度的变化,用高兴、赞美的情绪和p mp mf < >等不同力度演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四阶段,审美表现歌曲――巩固。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这是集中体现本模式最终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具有一定审美性、声情并茂的演唱,是本阶段的任务。此前,学生已对歌曲获得了足够的审美感受,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把这种美的音乐形象、情感和意境传达出来,让学生完成一次富有美感的歌唱表现。这个环节容易被理解为传统模式中最后两个环节“艺术处理”和“复习巩固”的二合一,其实它与前者有本质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模式中的“艺术处理”由于缺少之前教学环节对“审美感受”的充分垫,学生对歌曲的美感体验不足,进行“艺术处理”时,就可能显得很被动,表现为情感唤起缓慢、处理歌曲的思路与方法相对匮乏等,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教”学生怎么做。而在本模式中,由于之前对歌曲有了足够的审美感受,学生的表现欲望与表现能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乐于并且知道该怎么去表现,学习更加主动。其二,传统模式的“艺术处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本模式在“审美感受”和“自主学唱”阶段都进行了“审美表现”的启发。从以上课堂片段可以看出,关于如何进行“审美表现”的交流、讨论与尝试等活动,已成为前两个学习阶段的一个难以分割的部分,对“审美表现”的思考和实践贯穿了学习始终,也使得本模式呈现出鲜明的“审美性”特征。因此,本阶段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表现,并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建立在前面各阶段的学习成果之上,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个环节强调的是歌曲审美表现的完整性或多样化,是巩固、整合、拓展与升华。

五、歌曲拓展

1.“开心点歌台”。学生点歌欣赏不同地方特色的《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李虎演唱的《茉莉花》,马小倩、许岚岚演唱的《茉莉花》,伦巴《茉莉花》,阿里郎《茉莉花》。

2.对比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情绪、速度,学生互说听后感受。

3.学生开“演唱会”。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四组练习演唱。要求:选用“开心点歌台”中不同特色的《茉莉花》来练习演唱,再加上前面我们在情绪、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练习,看那一组的歌声最动听。

(2)学生演唱会。学生展示表演唱《茉莉花》(2―3组)。

(3)师生互评、鼓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五阶段,拓展延伸展示――创造。此环节,教师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律动、表演等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本课中,教师以演唱为主线,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创造性地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小结下课

1.师生互相小结所学内容。

2.教师总结:同学们,歌曲《茉莉花》让我们意犹未尽,民族歌曲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所以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共同拍手演唱《茉莉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六阶段,进入教学尾声――完美结课。如果一堂课是一支动听的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本课中,教师先将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最后运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后,再次演唱歌曲,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7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听课 关注 学生 教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许多的改变。现代课堂教学更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双边行为,更体现“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学习中,我们作为成都市培养的第一批农村中小市骨干教师听了许多观摩课。这里就怎样听好观摩课,谈谈我个人肤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勉。

一、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学习人之所长补我之不足。所以我们的态度上要做到四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

二、讲究听课方法

听课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观察记录是听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记录时要注意内容包括课堂上的言语和非言语事件的真实记录,记录时要注意观察教学效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记录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即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上来,看其是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怎样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怎样做到对学生评价合理、公平,要突出重点,区分格式,,也包括听者对某一事件的感悟。那么具体记录时应该关注些什么呢?

(一)关注教师言语和非言语教学艺术的展现

关注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言语启发调动学生跟随教师言语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呈现“放射状”?如某老师在《劝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学生超过老师。”师说“对。这是横向比较,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可是,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呢,还有其他意思吗?”学生一下愣住了。师再问:“青与蓝,冰与水是什么关系?条件有无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回答:“是对原有条件进行了改造、提炼。”师问“结果呢?”生答:“超越了自我。”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只要不断学习,改造自己,就会超越自我。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一道根据化合价规律给物质排序的练习题时并没有讲完了事,而是恰当的问了一句:还可以根据其他规律排序吗?学生的思维立刻发散开了。学生开始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还可以根据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给物质排序;还可以根据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给物质排序。很小的细节,但是却是水到渠成,关键教师却能把握好时机采用巧妙的提问艺术,使学生思维散开,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关注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它是教师的知识和修养的表现。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节讲课节奏,可以使看似枯燥的知识活跃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语言幽默风趣,还可以消除教师和学生的隔阂,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洗气瓶时说:“有杂质的气体跳下去,洗个澡,爬起来,没有了,澡盆里面装什么?”教师用这样琅琅上口的语言把洗气瓶中“长管子进气,短管子出气”的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用语言带领学生思考根据除去不同的杂质确定洗气瓶中的试剂。老师问:“氢气中混入二氧化碳,我想得到纯净的氢气,怎么办?”生笑答:“跳下去,洗个澡,澡盆里面装澄清石灰水。”利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到水分解实质时说:“熊猫脑袋上的两个耳朵被揪下来,然后耳朵和脑袋两两结合配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生笑。利用这样的语言把水分子分成氢氧原子,每两个氢氧原子分别组合成氢氧分子的微观过程形象生动的交给了学生。当我听到这些语言时,我感悟很多,快乐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我的学生也如此愉悦的学习呢?

我们还要关注教师教学语言的以下特点:准确性,不会让学生产生歧异;干净利索,没有废话,半截子话,空话,口头语,用本学科的专用术语;语言富于逻辑性,讨论问题系统性;语言文雅,有分寸感和教育性。

教师在课堂上还展示着一些非语言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身姿,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语等。记得一次听某化学老师上课,她一直面无表情的讲解着。她的学生基础很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回答她所提出的问题,可是突然一个学生答错了,这个老师笑了,笑得很亲切,她说:“看着书,然后说一遍。”生看着书不太流利的重答了一次,师说:“很好,再念一遍。”生这次很流利的答出来了。一个微笑,如此的温暖和震撼着我的心,学生应该于我有同样的感受吧。当我以后遇到这样的局面时,我会向她学习。

(二)关注教师的导课和结课的教学艺术

高尔基曾说过:“导课象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很长时间找到它”。一堂好课,若没有好的开端,教师会讲的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很难进行。导课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课法;创设情景导课法;悬念导课法;新旧知识联系法导课法;解释题目导课法;演练导课法;设疑导课法。听课应该关注教师怎样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灵活巧妙地应用导课方法有启发性的导课。

某数学老师在讲到《黄金分割点》时这样讲到:几何中的和谐美也到处体现,它们也使人赏心悦目。简单的点、线段、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就能构造出美丽的图案,平面的,立体的,让人美不胜收。再看一看黄金分割律这个奇妙的规律吧。符合这个分割律的物体和几何图形,无不使人们感到和谐与美。我们的人体本身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一个杰出的样本,T型台上迈着款款细步的女模,她们姣好的面容,魔鬼般的身材,无一不是黄金分割律的体现,样本中之典型。现实生活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一些伟大、精彩的建筑杰作,正是由于它们高、宽、柱间距离比例符合着黄金分割律,而让人欣赏、品

味,影响甚深,你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金分割点。该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开门见山的提出了黄金分割这个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化学教师在教学《碳酸钙》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投影片。教师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者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该教师成功的应用了创设情景导课法导入新课。

例如某化学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该教师通过投影解题设疑导课,学生情趣盎然。

如果说导课是“起调”,那么结课就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就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结课的形式和方法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和激励式等。我们应该关注教师怎样在结课时体现教学目标,首尾呼应,给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完《空气》组成一课的新知识后,总结到:“空气是由许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每一种物质都有用,所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目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还记得电视上那个拍卖广告吗?拍卖最后一罐没有污染的空气,那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为了使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在这里比较好的总结了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设疑结课又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

(三)记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比较多,首先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其次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等;最后还有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研究法等。随着教学观念由“重知识轻技能”、“重教轻学”向“知识与技能统一”“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伴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能力、适应能力等必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听课者应该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怎样体现启发式教学;怎样体现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怎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怎样与学生心里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自身特点相适应;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相适应。

某美术老师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符合学生的心里特性,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某体育老师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教师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蕴含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美术课听课总结第8篇

关键词:课前准备;积极参与;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84-01

一、课前准备,事倍功半

公开课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有不小的压力,是我们不优秀吗?不是的,对于每一堂公开课由于有领导,有同事来听课,就怕出错,就怕被挑出毛病,所以我们不能像平时那样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在课前就做充足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等着听课的老师们来了,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总是有遗憾,这些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

1.首先,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教学内容优化,对教材优化。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删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制定出了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是在于引导,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课件和范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但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还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好铺垫,何乐而不为呢?

3.最后,备学生,很多老师在上课中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于只备了教学设计,备死了教案,没有以人为本,要知道你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你的成功与否不是你在课堂上的“呼风唤雨”,是要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学到什么?如:在我第一次上《弯弯的小路》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完全打开他们的思路,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以至于,到作业呈现的时,学生的作业单一,雷同,像这种未顾忌学生的备课是失败的,当我第二次上《弯弯的小路》时,我吸取了上一次课的经验,在课堂上忽视技法,知识性的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吸引学生,共同交流,回忆,打开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潜在意识,发散思维,老师只需要简单的引导与总结,学生们呈现出来的作品是五花八门的。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贴近孩子们,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事倍功半。

二、积极参与,享受乐趣

在美术课堂中积极参与,享受乐趣,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在美术课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感,与积极参与更是密不可分的。

1.范画欣赏,看中参与

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举办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会,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老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学生会掌握得越快,越全面。

2.师生平等,学中参与

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甚至感到“学海无涯”,教师就应该更努力的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如在上《弯弯的小路》时,我邀请学生上台来完成路旁景物的添加,学生们也愿意参与,我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开心,真正体现自主参与,师生平等。

3.作品评价,说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采用教师讲评法,这是片面的,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弯弯的小路》作业点评时,我采取送“权利棒”的形式,喜欢谁的作品,就把“权利棒”交给谁,完全平等,公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总之,美术课堂是轻松、愉悦、充满美感的,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的求知、求趣、求参与、等心理特点,应用于美术课堂,积极参与,享受快乐。

三、拓展升华,情感教育

现今社会的孩子们在情感品德教育上缺乏韧性,想让孩子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去培养,道德品质的提升也不单单是语文课,思品课的事,良好的美术课也能图文并茂的阐述我们想要的道德范畴,有时比说教更能深入人心。

首先要学会欣赏前辈与同龄同学的作品,用心聆听同学的回答,其次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反思,在拓展升华时,更可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

如我在教学《弯弯的小路》时进行了一番尝试,在拓展升华环节,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中的挫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多媒体视频边播放边讲解。三次的作业分别展现就能很好的告诉孩子们,黑底白画喻指人生之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困难,只要我们像那些铁路工人一样不怕苦难,抬头,挺胸,微笑,也会迎来我们的“天路”。恰到好处的情感升华,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总之,要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美术课堂,就应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学习的学习模式,重视情感教育,美术课一样可以得到。

参考文献

[1]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7).

[2]柯赛珍.新课程下的惊喜与思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