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3 15:26:54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汽车电气 实验室建设 国内外现状 创新

一、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意义、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意义、价值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电气系统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能力,对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提升,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近年以来,广东科技学院非常重视省级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已注入大量的资金,不断完善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等模块中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科教学要求。但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成功升本,以及迫在眉睫的学士学位点评审所需求的软硬件设施,现有设备已经是捉襟见肘―无实验室。因此,汽车电气实验室的建设乃是当前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本项目“汽车整车电气线路实验台研发”正是围绕着汽车核心课程《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而研发,与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同步,工学结合,既能适应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科教学,又能满足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需要。同时,本项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后,可以在高校及汽车教具设备厂推广使用,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汽车电气实验室的建设对深入研究汽车整车电气线路、提高汽车行业技术服务水平等多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们的研究是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入全面和真实地了解我国高校汽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同时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更加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资料的完整性,这是我们对该行业其他课题研究思路上的重大突破。经调研我们发现,对于综合教育来说,中国的汽车教育走进高校发展起步较晚,但经过10年的井喷,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人才的短缺问题非常严重,单就一个“量”来看,尚且还得不到满足,何况“质”的问题。

汽车类人才告急已经成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技术人才缺口达80万人,涵盖技术研发、整车设计、项目管理、汽车营销等领域;汽车从业人员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为4:8:31:57,与发达国家11:23:49:17的比例相去甚远。简言之,数量短缺与比例失衡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掣肘。中国汽车人才目前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是数量上的稀缺,但教育的宗旨却并不能只停留在填补缺口上,终究要从人才“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转变。仅仅看到高校就业率相关字眼,就以此肯定教育的成功性,未免有些自圆其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曾有一句名言,“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要把我公司的人才留下。5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显而易见,人才问题对于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的意义如同一剑封喉。

二、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1、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设计研发十二台实验台,每台可供2-3名学生进行同步实验实训。台架共设计十个实验项目: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雨刮清洗器,玻璃升降器,中控门锁,防盗系统,电动后视镜等。学生对各系统零部件实物进行识别,读懂电路图,利用跨接线根据电路图连接该系统各零部件,经教师检验无误后运行该系统;同组学生相互设置故障,让对方利用汽车专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2、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重点难点

本项目研究重点是实验项目的制定、外观设计、实验台架的布置方案。难点是项目的具体实施,本项目涉及的范围极广,困难重重,为了确保项目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需要逐步解决以下问题:①市场调研,实验室建设成本预算,后期维护与维修难易度分析;②实验室场地面积、位置的设置,实验台架的布置方案;③实验项目的制定,实验安全性、可行性分析,每个项目实验课时的设置;④实验外观设计、台架尺寸,框架与面板等等材料的定制,实验车型的确定;⑤制作一台实验台架样板,我们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组织领导、教授等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提意见,然后改进;⑥组织汽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总结经验,再次改进;⑦开始量产,安装完成,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建立教学文档。

三、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项目由我院汽车专业专任教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能满足汽车电气多项实验项目,同时配有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以供我院汽车专业学生学习。

本项目创新之处是最大亮点。由于中国高校汽车教育发展起步慢,汽车实验室的建设更是凤毛麟角,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建设汽车实训室为主导,教具为辅的模块教学形式,而没有正规的汽车实验室,远远满足不了本科教育的需求。因此,正规的汽车实验室建设是本项目的创新之一;其二,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更是国内外首例,我们实验台架制作完成后,需要500多根导线才能令所有系统正常运行,但我们实验台架中却没有任何一根导线,剩下的留给学生自己根据我们提供的电路图完成连接,然后运行。与传统的汽车教具相比“只能观看不能动手”的弊端得以避免,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结论

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是整个汽车实验、实训的重要环节,本项目抛开现有的纯书本理论和现成的实验平台操作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实验、实训的实质环节,不但让他们掌握“这根线为什么要和那根线连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为什么这样连”、“连线两端电子器件的功能”等内容。本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实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深层次掌握汽车电气原理提供了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汽车整车电气线路实验实训指导书》主编.王英舜.广东科技学院出版.2013.3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2篇

1.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汽车电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技术和汽车电器的原理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逐层分析了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处理典型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一般故障的方法。将汽车电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突出关键知识点,注重培养和加强规范操作,以满足汽车运用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如图1所示,其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占50%。

2.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汽车电器”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及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基础”等,考虑到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子技术基础方面普遍较弱,本门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课程本身也有较多枯燥和抽象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并且有畏难心理。在课程的实践部分中,学生也普遍只对汽车电器零部件的简单拆装感兴趣,不愿去对电路原理和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特点,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应深入浅出,将各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高职学生可操作的实训项目,可考虑安排几个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并完成综合训练报告,包括项目要求、总体方案、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训练成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电动车门窗这一部分,实训目标确定为掌握电动车门窗玻璃升降器的线路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本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的拆卸和装配玻璃升降器的电器部分与机械部分,掌握玻璃升降基本工作原理后,要求学生对其线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检测,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每人动手设计一套玻璃升降控制系统,要求每人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够通过组合开关正确的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比如引导学生想办法实现车窗的防夹手功能,在完成前几项要求后,对于系统的故障诊断也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且对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汽车防盗系统检修等其他项目的设计也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和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3.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汽车类专业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课程的实训部分还存在着相对自由、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生操作无序、不规范作业,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困难等问题。学生实训质量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的实训课属于过程评价,最后的期末实训考核属于结果评价。因此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建立可行的学生实训评价体系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每个实训项目的评价指标细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和完成后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并且可以留出一定的分数比例给每组组长,也可使学生与其他组成员互相评价,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操作熟练程度、规范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展开积极的竞争,避免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随意和散漫。“汽车电器”课程中“发电机的拆检”实训评价表如表1所示,将发电机的拆检实训细化为包括拆卸装配、测量、操作规范、学生互评在内的8项具体指标,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评分并记录,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则不同。完成实训目标后,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实训评价表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自身水平。平时成绩累计到最后的课程期末考试,对实训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教学与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考试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往往舍本逐末,将通过考试看做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因此,如何将考试与平时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有效的利用好“考试”这一手段非常重要。由于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考试的实操考核试题库是公开的,并且较为全面和系统,因此将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措施值得探讨,经过对新颁布的汽车维修电工中级实操考核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汽车维修电工实操考核内容分布与比例如图3所示,具体内容分项见表2.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在汽车维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维修电工已经是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必考证书,因此“汽车电器”课程在实训安排时可适当与考工相结合,这样学生训练时也会动机明确、目的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模块化教学改革后,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明确的教学大纲和目标,因此课程的教学也不能单纯以考工为“指挥棒”,而是应当有所重点、合理利用。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

“汽车电器”课程重点讲授汽车常规的电器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分析电器电路,掌握电器电路故障的检测与诊断,通过分析找到故障,从而解决汽车电器和电路维修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每个实训项目都可以深入的挖掘其在企业和实际应用的背景。如在汽车防盗器这部分的实训教学设计中,结合市场上流行的某种电子防盗器的设计思路、安装方法,并以该防盗器防盗窃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情景来安排实训,学生以组为单位真正的在汽车上设计安装,并要考虑线路布局、防盗器安装部位隐蔽性、异常情况下熄灭发动机的不同途径、防盗器工作可靠性等多种因素。通过真实的实训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电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色,建议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如传统的教室内集中讲授与计算机多媒体(文本、图片、视频、声音、幻灯片等)、互联网等手段相结合,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注意基本概念的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总体、由分析到综合。在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其在汽车维修方面的应用,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构建汽车电器知识与技能体系。任课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教师自己必须进入角色,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且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讲授要富于逻辑性。在讲课时,要适当提一些问题,可以将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与日常生活实际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技能培养;“基地‘加’企业”;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

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

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基础技能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门技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单元,如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的规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为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完成企业某项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或设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等等。基础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基本技能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基础技能的熟练运用和巩固提高。基础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模式进行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或模拟训练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再到校内外对口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训练方式,对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基本技能进行应用、巩固和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架构如图1(“品字”型结构)所示:

图1 技能培养模式内容链图

三、“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从以上“结构图”可以看出,两个小“品”字沿着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链,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其相连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互相补充、不可分割。从链条的始端到链条的终端,学生完成了对职业技能的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技能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汽修专业学生要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机械识图技能、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和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汽车结构认识拆装实习》。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老师和师傅互为角色。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的观摩和体验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较适宜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尽可能地通过与实践、实物、实例的结合上来学习掌握。各个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钳工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和仪表;能进行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规范操作。

机械识图技能: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检测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基础零件。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机具(设备)。

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电气仪器、仪表。

(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

学生在掌握技能基础后,就进入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环节。基本技能包括: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汽车维护作业技能、汽车修理作业技能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及实习有《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二级维护实习》和《维修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产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讲的“产教结合”教学,不是边生产边教学,也不是生产+教学,而是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以教为主、以产辅教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的技能到企业能够直接用得上,达到“无缝对接”。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即是学生又是学徒,教学相长,共同克难攻坚,使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各个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达到汽车驾驶员C1执照考核要求。

汽车维护作业技能:能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独立完成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汽车修理作业技能:能够按照汽车修理作业的相关修理、装配标准和工艺规范完成汽车零件的检测分类、总成部件检修、总成大修和竣工验收工作。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能够利用仪器仪表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中发生的常见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产岗位上的体验与应用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再“必真”,与企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条件、工艺对接得再一致,也赶不上企业快速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已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岗位“真刀真枪”地体验和感悟,直接在生产岗位上真正完成对技能基础的运用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是直接在企业生产岗位上体验,但还不能像一个企业职工那样独立担负起生产任务,还有一个对岗位生产技能边体验、边感悟、边掌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环节仍然是教学环节,或称之谓岗位生产性教学环节。也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所学技能成为生产技能。根据汽车生产岗位分为:诊断工位、机修工位、电器工位、完检工位。这一环节,各个工位的培训目标如下: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以下检查内容:第一,清洗气门积碳,清洗喷油嘴,以及更换火花塞。第二,检查空调、清洗空气滤清器;第三,检查刹车油和刹车片。第四,车轮动平衡和胎压。根据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零部件。

机修工位:能够对车辆发动机、车身、悬架、转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装工序,按照工人师傅的指导,完成对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工作。

电器工位:要求实践学生能够读懂汽车电气线路图,熟悉电气零部件的组织按照部位,按照电路图判断出故障点。

完检工位:要求实践学生熟悉二级维护的所有检测项目,能够熟练完成汽车灯光、制动、动力、电气等方面的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全面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

(四)对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环节

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进行做工,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来完成由生疏—熟练—精确的熟能生巧过程,锻炼成为一名毕业后到企业直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能手。这一环节与前三个环节不同的是,前三个环节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教学环节,是在老师和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一环节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在师傅的总体引导下,完成对前三个环节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过程。这一环节的岗位,称之为企业生产岗位,我们同样分成四个工位,各个工位的技能目标将按照实际生产来定,比企业实训岗位技能目标稍高。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确定车辆故障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初步估算出针对故障或损坏的部分的维修成本;同时,要编写出维修工艺卡,为下一步维修做好工艺卡片。

机修工位:主要针对车辆发动机、车身、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等部位进行检测维修,同时,可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及油路、气路的检修与日常维护。

电器工位:主要针对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电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汽车车身电器装置、汽车空调系统等做检修与零配件的修复与更换。

完检工位:主要针对修复过的车辆进行系统完整的检测,包括车辆外观、内部及性能方面,确定检测数据符合规定范围后,由完检负责员工签字,交付客户验收。

完成了这一环节的巩固提高过程,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稳、发展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总结

职业教育主张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用岗位技能,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方法向技能型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安全操作意识增强,并具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G].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4篇

近两年,学校对汽车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除了对发动机模块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对整车模块采用情景模拟化教学外,我校结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的课题建设与研究,在2010年9月和天津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联合开发了汽车整车“虚实融合”检测实训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满足我校汽车维修和检测专业的高级工与技师层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将该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情况介绍给大家,以便参考和借鉴,并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一、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基于与实训模拟器互联的汽车技术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与实训系统,由嵌入式软件、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远程控制模块、转发器、接收器、通讯接口、汽车整车各总成实训台组成的实训模拟器、学员测试终端组以及屏幕测试系统共同构成,用于汽车构造、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排除以及维护保养作业。

二、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

1 目前,该系统由“一汽速腾”整车的三个电控子系统及帕萨特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以后数量可扩展至十余个不同的汽车电子系统总成实训台,组成十余个实训模拟器,各实训台(模拟器)互联并组成局域网,该互联局域网可通过服务器并入校园网,向上联机联网实现教学实训资源的共享。

2 每个不同的汽车电子技术实训台(模拟器)均可连接由学生测试终端构成的触力觉装置,组成模拟工位,向下联机联网构成实训模拟工位群,这样便可增加实训人次,减少实训批次,降低训练成本并放大教学效果。学员测试终端可自由接入,其数量可根据需要任意增减。

学员测试终端(模拟工位)能够提供符合虚实融合集成环境的要求和应用的接口,便于与各种汽车实训模拟器实物挂接,支持其他汽车检测设备自由接入,与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实际工作情况一致。触力觉的反馈满足实时性,力觉工作空间范围为1500×1500×1500mm,故障码解析准确率100%,动态数据流读取准确率100%,数据传输速率≥100KB,触觉能够测量真实电压、频率、脉宽、示波、故障码和动态数据流。

3 使用计算机鼠标远程设置各装备训练模拟器故障:使用处于远端的笔记本电脑启动中央控制软件,选择将要使用的实训台,点击打开“故障中心”,在故障列表中选择欲设置的故障按钮,点击“设置故障”,该故障便在实训台上立即发生,同时支持在远端实现对车载控制器重新编码、基本怠速设定匹配、防盗系统配置等操作。能够设置的故障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和机电一体化类的故障,故障形式包括断路、短路、虚接、信号修改、信号干扰、信号模拟等。

4 使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实训台的数据,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使用虚拟仪器测试真实电信号,信号数据为汽车发出来的实时数据。

5 拥有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分别与各种汽车实物总成实训台链接,通过软硬件交互、虚实融合,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并具有考核评估、职业技能评价和鉴定功能,同时支持嵌入PPT课件,方便教师备课。

6 通过全仿真与半仿真的结合、模拟软件与汽车实物总成的结合、单台设备与互联网络的结合以及实际操作与模拟工位的结合,构建系统完整的汽车技术和虚实融合的协同工作环境,在专业教室建立具有临场体验感的集成实训系统,支持多人自由参与,触力觉、视觉、听觉交互响应,构建学校课堂与企业实际工作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三、系统的组成

整个实训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软件和硬件系统。

1 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各种实训模拟器的互联,与学校校园网的互联,实现各实训台(模拟器)的计算机远程控制、远程故障诊断和远程数据分析,实现各实训台(模拟器)与学生测试终端(模拟工位)的互联、计算机屏幕测试以及软硬件交互辅助教学等,主要软件系统如表1所示。

2 硬件系统主要由汽车各总成实训台构成,即各种汽车总成实训模拟器、远程控制台、学员测试终端(模拟工位)、网络交换机、电子显示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装置等,主要硬件系统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显示白板或触摸屏进行原理、结构、故障诊断思路和方法步骤等内容的讲解,在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后,利用教师机对车辆设置故障。学生可在测试终端进行故障的模拟诊断、检测和排除,也可在实车上进行操作,使设备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系统的教学示例

1 登录系统

以检测发动机缺缸的故障诊断项目为例,首先登录教学系统,点击“故障中心”,进入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2 设置故障

通过教师机使用计算机软件选择将要使用的实训l台,点击打开“故障中心”,在故障列表中选择欲设置的故障按钮,使用鼠标点击“设置故障”,该故障在实训台上立即发生,界面如图3所示,此时如设置二缸喷油器控制电路故障,发动机立即出现缺缸的故障。

3 引导学生观察故障现象

利用鼠标控制远程启动,通过节气门加减速来引导学生观察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有发动机怠速游车、发动机抖动、排气尾管发出有节奏的“突突”声和急加速有敲缸现象等。

4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制定检修计划,如表2所示。

(2)任务步骤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估四个阶段,如表3所示。

5 实施过程

(1)读取故障代码

发动机发生了缺缸的故障,根据代码优先原则,首先连接汽车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代码,学生利用学员测试终端(模拟工位)同时对车辆进行故障码的读取,界面如图4所示。

(2)分析故障代码

根据仪器显示的故障代码,分析代码的含义。

(3)读取数据流

根据仪器显示的数据流,分析各个数据值,动态数据流可显示设备当前运行中的所有动态参数,包括发动机转速、点火提前角、进气量、喷油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发动机负荷、尾气排放状况等,这些数据都是车辆运行数据的实时传递,学生可利用测试终端同时进行读取和分析,界面如图5所示。

(4)线路测试

使用万用表测试相关线路,确认故障点所在。可在测试终端上进行(见图6),也可指派1~2名学生在实训台架或整车上进行。

(5)排除故障

在经过线路检测后,确定故障点,教师可利用教师机恢复故障线路,启动车辆,检查车辆运行状况。

注:该系统还带有一套“发动机综合分析仪波形自动测试与智能分析系统”,可在计算机上使用虚拟仪器直接读取汽车电子系统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真实波形,根据仪器显示的图形,与标准波形图比较,分析图形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故障原因。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中职;汽修教育;汽车转向系统;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02-03

汽车转向系统检修是汽车维修工在汽修企业需要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汽修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汽车转向系统教学成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转向系统的元件检测以及转向系统的维修作业等项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待修车辆转向系统的故障检修,具备独立完成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理论知识涉及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非常广,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增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

针对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为适应时代与行业需求,促进该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点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特点,设置符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方向的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加强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推广,通过增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实现培养汽修实用人才的目标。

笔者拟结合多年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教学经验,针对该门课程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紧随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设置教学内容

汽车转向系统与汽车制动系统、驱动系统一样是汽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行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操纵稳定性、驾乘舒适性等。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继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已部分取代了传统液压动力转向(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采用电动助力转向能够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性,且有利于环保,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所以一经产生就受到了高度重视。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转变教学观念,紧随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开展,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与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加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知识的比重。随着汽车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转向加力装置,兼顾了驾驶员的体力和发动机动力。在正常的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力大部分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在动力转向失效时,驾驶员仍能通过机械转向系统实现汽车的转向操纵。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转向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目标。因此,应及时地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知识引入课堂,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其未来工作中对主流知识与技术的需求。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采用项目课题导入的形式。为更好地满足对口企业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课题应来自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安排完美结合,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

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教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研究教学手段。如果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话,在教学中既能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手段要通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发挥其功效,并通过有效的反馈逐步总结和提高。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述、挂图配合与零件拆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类单一、刻板的教学手段在讲授原有汽车转向系统时还可以,但是当讲授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就只能使学生对EPS的构造、工作原理有简单的了解,而对于研究整个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则没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此,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顺利地引进前沿科技知识。有些知识点需要配有图片和动作演示过程,才能够比较生动立体地讲清楚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特点。要想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实现资料信息的快速添加和修改。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展示图片和图表,可以直观地介绍各个系统的部件结构,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通过演示系统动作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系统的内部工作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可以通过教师的控制随时暂停,配以详解,反复观看。例如对于电控系统的传动路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等教学项目,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教学,则无法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大量的知识要点结合图片、图表、文字、动作、语言叙述集中灌输给学生,节约教师在黑板上画部件结构图和板书的时间,极大地提高教学准确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灌输更大量的知识要点。而且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也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结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习。通过与实车的接触,学生在原有知识印象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职业感受体验。

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三段式的,即先上基础文化课,再上专业基础课,最后上专业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则一般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训课,或采用理论与实训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在不同的地点分开上,由此导致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使现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中应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增强学生检修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宗旨。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中,应侧重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安排好实训实践环节,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指引的作用,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边教、边练、边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汽车转向系统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多开展下厂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车维修,完善校企合作的建设,围绕着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可从汽车转向系统功能分析入手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教学。在教学中根据该系统在汽车中的作用及汽车对它的要求抽象出其功能,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出发,先不讲授转向系统总成的具体结构,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拓宽思路,摆脱传统构造的旧框框,根据已学过或见过的结构,提出各种可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介绍现有构造,对总成构造的发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按一定的原则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分类排列,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在于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在于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方案,从而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并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对汽车转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应深入浅出,以建立学生的知识理论框架为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应紧随科技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介绍涉及转向系统的典型实例和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知识,应围绕转向系统的各个主要部件及重要的知识点,结合维修行业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部件与技术开展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对转向系统进行维修操作的实践技能,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或科目总结,在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经验的交流,提高共同进步的速度,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共同发展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日常中职汽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中,应时刻秉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原则,结合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真正实现汽修实用人才培养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胡爱军,吕宝占.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2(1).

[2]陈家瑞.汽车构造(第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余国联.汽车底盘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6篇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过去的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向集中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现代维修企业,如果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

维修人员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学习效果会更好。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 信息电子技术 技工

0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企业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现代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 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 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 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参考资料:

[1]天津大学.姚春德.何邦全.《车用发动机气门间隙的确定与调整》.《岩土工程》.2004.6.

[2]杨信.主编.陈鸣雷.主审《汽车构造》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汽车电路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83-01

1 教学目标

根据《汽车电气》教学大纲、《汽车空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汽车电气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虑到中职学生目前的现状和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方面。

1.1 知识目标

(1)能叙述汽车空调的基本组成及功用。(2)能叙述汽车空调控制电路常用控制装置的作用及简单原理。(3)能叙述汽车空调控制电路常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和使用汽车空调面板各按钮。(2)认识汽车制冷系统各部件的位置及作用。(3)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初步判断和检测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控制电路、鼓风机控制电路、冷凝器风扇控制电路和发动机怠速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

1.3 情感目标

(1)感受空调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和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在检修中认真做好记录的职业习惯。(4)通过实践操作,严格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管理理念。

2 教学过程

2.1 教材分析

《汽车空调电路的检测与维修》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器》。该教材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维修专门化方向课程教材。

教材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编写的。内容分为汽车电源系统、汽车启动系统、汽油机点火系统、照明信号系统、仪表和报警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电动车窗及刮水系统的检测与维护,汽车解码器的基本操作,传感器的检测九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

2.2 教材处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宁夏银川市汽车4s企业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率,我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汽车电路维修技能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简化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知识要点的讲述。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悟”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迁移。

2.3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而中职学生的现状恰恰是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解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让学生学有所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为起点”,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学做合一。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欠佳的中职学生采取“先看―― 再模仿―― 最后独立完成”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要因效果而选择,要“适量、适用、适合”。针对性的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达到更加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目的,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融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学法设计。我校201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中职班共有40名学生,全部为男生,本学期(第三学期)开始学习汽车电气的检测和维修。学校现有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THCEZX―1A型汽车整车(帕萨特)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10台。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现将40名学生分为10组,每组4人,每人一份实训手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搭配。

第一步,老师在实训台上事先设置好故障(一),老师先进行示范,再由能力较强的1名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和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故障检测及维修,其余3名学生在一旁观摩和思考。故障排除后,由这名学生向其他3名学生讲述发生故障的原因和检测故障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其余3名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排除同样的故障每人做一遍,能力强的学生在一旁指导。使每一位学生对电气故障的检测维修有一个入门。知道根据故障现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第二步,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采取轮流的方法,由老师设置故障(二)、故障(三),每一个学生独立去排除故障,同时记录每个学生排除故障的时间。

第三步,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排除的故障的过程进行整理,按实训手册上的要求进行填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将在检修中弄不明白的问题列出,并反馈给老师。

第四步,老师根据每一个小组反馈的问题,集中在教室进行讲解。

2.4 教学流程

五步教学流程图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的要求,在感官认知、行动体验、反思内化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见图1)。

2.5 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项目导入。汽车电路的检修是一个比较难学的内容,根据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推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储备,激发兴趣,完成项目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先模仿,后独立完成任务。在汽车电器检修中,针对故障现象,如何下手检修,对中职学生来说确实是一大困难。检修思路是通过模仿开始,动手去做,深入理解,最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