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1 17:13:39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1篇

1.汽车营销专业现状

“汽车营销”是河南牧经学院营销系的重点建设专业,成立于2005年,现有学生450人,汽车营销教研室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名,高级实验师1名。2011年“汽车营销”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校内现有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与电气实训室和汽车美容养护中心,校外有河南长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河南新凯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10余家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郑州及周边地区的汽车4S店、维修服务企业、二手车和汽车租赁企业等。

2.面临的困境

我们对“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跟踪调查表明:毕业生一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从2010年开始下降,从2010年的59%持续下降为今年(统计截止到2014年3月)的不足40%。从就业结构上来看,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中从事汽车后市场工作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已经从2008年的不足25%上升到2014年的51%。“汽车营销”专业性很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率都稳定在80%以上。专业对口率的不断下降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汽车市场的人才需求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商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原因分析

1.汽车市场转型发展,后市场崛起

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迅猛增长的“黄金十年”,进入微增长阶段。汽车销售增速明显放缓,多个品牌的新车销量停滞不前,经销商利润不断下降,生存压力增大,汽车市场的发展面临转型。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后市场的价值开始凸显,并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汽车后市场是指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业,是汽车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四大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业、二手车行业、汽车金融(保险)业和汽车美容养护业。来自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37亿辆,汽车后市场的营业额增至60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6.9%。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产值有望达到750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新车销售仍然是我国汽车经销商的主要利润源,所占比重超过50%,售后服务约占40%,另外10%包括汽车金融、二手车等其他业务。而在欧美成熟汽车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中,仅有5%的利润来自新车销售,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则超过50%。随着新车销售进入微利时代,单一的整车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型4S店持续发展的需要,盈利模式亟需变革。2011年以来,各个品牌经销商纷纷转战汽车后市场,加强维修保养服务、二手车、汽车配件和金融业务。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汽车后市场的人才质量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专业内涵认识不足,人才定位狭窄

当前商科院校对“汽车营销”的内涵认识不足。汽车营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汽车营销与汽车服务的内涵接近,不仅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宣传、汽车销售(包括整车和零部件),还包括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与金融、汽车租赁、汽车转让和汽车文化等内容;狭义的汽车营销仅指汽车产品的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宣传和销售(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等内容。河南牧经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整车和零部件营销,着重培养汽车(新车)销售、策划和经营人才,定位狭窄。这既不能满足汽车后市场广泛的岗位技能要求,也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前几年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销售人才供不应求时这种矛盾并不突出,一旦市场遇冷,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会迅速放大。因此商科院校在确立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应把握好“汽车营销”专业的丰富内涵,重视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不仅要重视营销方向,更要重视技术服务方向,将人才培养定位于“汽车流通中的营销与服务”,即培养的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而不仅仅是销售人才。

3.人才培养类型多,但特色方向不明

大多数商科院校比较重视汽车营销或汽车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但多有雷同,缺乏特色,竞争力不强。本课题组进行的“河南汽车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表明,“汽车营销”专业的就业方向面向整个汽车市场,包括汽车销售服务企业、金融保险企业、二手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零配件企业等,岗位类型众多。人才类型有营销人才、美容养护人才、金融保险人才、二手车交易人才、鉴定评估人才、汽车租赁人才、汽车电商人才和汽车文化人才,其中紧缺人才为汽车营销、维修服务、金融保险和二手车评估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多类型,也造成了“汽车营销”专业建设的多方向性。明确重点专业建设方向,构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特色,是商科院校办好“汽车营销”专业的关键。

4.办学基础薄弱,人才培养水平不高

“汽车营销”专业转型发展要求加大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办学历史悠久的汽车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院校的“汽车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着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特别是汽车技术服务类课程(如《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教学对实践实训条件要求较高,投入巨大。而商科院校由于底子薄,积累不够,大多存在着实训场地不够、师资和设备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影响了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汽车营销”专业改革与建设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调整

(1)重新定位

“汽车营销”专业涵盖范围广、内涵丰富,商科院校应定位在整个汽车服务领域(含汽车后市场),即汽车产品生产下线后,从销售、使用、转让到报废回收全过程中的技术和非技术。近年来河南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被列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重点,郑州已发展成为中西部汽车贸易中心。因此,河南牧经学院的汽车营销专业应主动适应并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郑州及周边地区培养汽车服务业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确定培养目标

通过对河南牧经学院“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和就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进行了研讨,结合专业定位的要求,确定“汽车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必需的汽车基础理论和技术,掌握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和汽车金融和保险的理论及技巧,具有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推销技巧、汽车鉴定评估和一定的故障诊断能力,适合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金融(保险)及汽车鉴定评估企业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特色建设方向的确立

河南牧经学院“汽车营销”专业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经过两年的专项建设,办学的软件和硬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客观地讲,“汽车营销”专业成立时间较晚,专业积累不足,与河南科技大学、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相比,在师资、设备、经验和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在汽车产业的研发、生产、零部件、维修服务等环节暂无优势,目前只在营销、金融保险和二手车等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和比较优势。因此,河南牧经学院的“汽车营销”专业应该围绕汽车营销、汽车金融(保险)、二手车鉴定评估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实施差异化竞争,赶超同类院校,形成河南牧经学院在汽车营销方向的特色和优势。我们根据商科院校的传统专业优势和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考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确立河南牧经学院“汽车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为汽车营销、售后服务、汽车金融服务和二手车服务。毕业生的核心就业岗位确定为:整车(配件)销售顾问、售后服务顾问、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汽车金融(保险)专员。营销和金融专业是河南牧经学院及其他商科院校的优势学科,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销售顾问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在本地经销商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售后服务体现着该专业的特色,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服务顾问则是品牌经销商售后环节中的重要岗位,同样也是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汽车金融是汽车与金融的结合,是当前产业金融的重要领域,河南省的汽车金融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蕴藏着巨大商机。二手车行业则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供给,核心能力就是鉴定评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紧邻中部地区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并与启乘、贰仟家等多家本地著名的大型二手车经销商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明显,理应加强二手车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

3.建设措施

(1)整体目标

围绕“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建设要求,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专业资源库,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力争用5-8年,建成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示范作用的省级特色专业,成为郑州及周边地区汽车服务业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2)人才培养

重视与河南汽车行业协会和郑州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以行业协会为桥梁,加强与汽车行业各类企业的合作,构建“双向服务、互利互惠”的机制,增加校企共建互动平台数量。运用校内岗位情景模拟、校外顶岗实习、全过程项目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完善目前“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在半年顶岗实习中应培养的素质、能力;完善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建设20个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实现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探索“2+1”等其它培养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出国进修,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每年引进1-2名汽车工程专业研究生或副教授等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充实和加强师资队伍。到2020年,团队专任教师达15人,兼职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研究生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100%。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健全老教师帮带青年教师制度,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通过新技术培训、企业挂职锻炼、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措施,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行业实践和技术研发能力;每年至少选送一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考取“汽车维修技师”和“二手车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聘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外聘教师,逐步建立由30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聘请3-5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研讨、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和专业课教学。针对企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欠缺的问题,每年应组织2次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课程建设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发展方向,确立《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和《二手车鉴定评估》等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本专业网络课程、特色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平台等资源建设。每门核心课程应组建由1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引领、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开展教学和综合训练项目设计,制定课程能力考核标准,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汽车营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5)实训室建设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2篇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众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着较好的发展机遇,而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影响着相关学生的未来就业。为此,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研究,进而为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

就业;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早在几年前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为了保证汽车维修人才能够满足我国民众汽车维修的需要,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就必须拥有较高的有效性,这一有效性的保证正是本文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一)专业教师的缺乏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专业教师的缺乏情况极为常见,具备10年以上经验的教师更是如同凤毛麟角,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自然不能够较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当前,我国很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往往会选取非专业人员作为学生教师,甚至有一些院校会选取汽修职业人员为学生传输汽修专项知识,这类教师要么存在实践性不强的问题、要么自身对于汽修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1]。

(二)教材较为陈旧

除了专业教师的缺乏外,教材较为陈旧也是我国当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常见情况。据笔者调查得知,一些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受资金或渠道限制,往往会采取一些与当下新型汽修技术不同的教材,而为了弥补这种教材带来的影响,这类院校往往会采取实践或自身创造教材的方法弥补,但这种方法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陈旧教材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不能够通过教材获取较为先进的汽修知识,其在未来的就业中自然就会遭受较为负面的影响[2]。

(三)学生缺乏基本功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生本身缺乏汽修基本功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这类院校学生基本知识缺乏所造成的。对于接受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往往具备着文化课水平较低、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而由于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在课堂中进行各类娱乐活动,这就使得很多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汽修基本功极差。此外一些学生认为汽车维修只要掌握实践技能就足够自身就业的错误认知也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点必须引起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3]。

(四)教育路径单一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教育路径单一的情况同样较为常见。据笔者调查得知,在我国当下很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中,汽修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类知识牢牢记在脑海中,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存在着有效性较差的问题,学生本身也很容易对汽修理论知识学习产生反感,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其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未来的就业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4]。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调整教学课程

为了保证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必须调整自身的教学课程,这一教学课程的调整需要以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的汽车维修相关工作为目标。具体来说,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并参考较为入门的汽车维修相关职业,以此进行热点职业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确保拥有较为扎实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自身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5]。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较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需要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中,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需要保证自身教师在掌握专业汽修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着较强的实际演练能力,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除了从社会中大量招聘专业的相关教学人才外,还需要结合自身师资优势进行原有教师的培训,这样院校本身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学生也能够在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中得到更好的培养,这对于我国未来汽修行业的发展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转变教学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保证学生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相关院校必须坚定汽修理论与汽修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理念,并做好知识体系与动手实践的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与教师的探讨与互动中大大提高自身的汽修技能掌握水平,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实现较好的提高,这自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潜力与机遇。

(四)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较好实现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相关院校还必须进行自身实践教学的改革,在这一改革中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练之间的较好结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自身实际汽修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自身的汽修实践能力将大大提升。此外,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需要与汽修相关的企业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学生准备较为充足的实践演练与学习机会,学生在实践演练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技能,这对于其自身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提高自然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在本文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中,主要论述了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于仕斌,邓育年,潘伟荣.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36-39.

[2]吕捷.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李明全,池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4]王蕾.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82.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用人单位培养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许多院校也都在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15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72亿辆,汽车后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人才需求量大增,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已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列为国家紧缺型人才之一。

二、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在国内,有众多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都对教学模式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比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构建了“两个平台、三阶递进、四个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按照“拆装维护、部件检修、故障诊断,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顺序,采用校内项目实训教学、仿真软件教学、企业现场教学、专业技能竞赛、企业顶岗实习等方法和措施,使学生的就业能力日趋增强。安徽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朱永宏提出,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兼任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聘请维修企业的技术总监指导专业教师按企业的规范要求进行技能操作。尽管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每年有大量汽修专业毕业生,但由于汽车维修企业准入门槛低,发展不均衡,行业“脏、累、发展慢”的特点,很多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专业工作。从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集中于品牌维修企业;在非品牌维修企业,汽修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小,传统师徒制培养居多。大部分汽车维系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维修企业普遍缺乏优秀的汽车维修员工。

三、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1.意义。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位于鹤壁市的职业教育园区内,是鹤壁市唯一一所以汽车为特色专业的高职院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可以带动我院及园区内其他学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增强我校及我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各大汽车相关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实行“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所设计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汽车上面渐渐出现了电子商品,甚至还有高端互联网系统,作为培养中初级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面前迟钝,新技术进入课堂、新设备进入校园过于滞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已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因此,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2.具体方法。

2.1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单化项目教学。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教学内容改革中,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缩减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提高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便是实践教学占了很重的分量,然而实训教材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训目的不明确,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联系不够紧密,实训标准与工作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等,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训条件,要求我院专业教师按照“实训项目工单化”的要求,编写实训指导书,参考各类汽车维修工单进行编写,实训的内容就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确保实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2“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以“多方位激励”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我校跟众多汽车公司联合,形成了“宇通班”、“长城班”等订单班,即毕业生直接输送到这些企业就业。这些班级的人才培养模式跟普通班级是不一样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完全依据企业要求,学生所学的内容更有针对性,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拿到企业用不上的窘境。聘请企业工程师或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教学并参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有针对性。

2.3建立“前店后校”的实训模式,打造创业孵化平台。筹建汽车维修服务中心,聘请校外有经验的汽车维修专家指导学生创业经营,选择我校表现优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学徒,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手把手进行指导,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开展上门快保、快修项目,形成地方品牌,发展学生连锁经营。

2.4采取“创业精英班”教学。从高职学生中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试点培养,以提高专业教学目标,以专业教学改革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进一步推行适合岗位工作实际的“工作过程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带动汽车工程系和我院整体的教学质量。集合汽车工程系和汽车服务中心集中最强的教学资源(师资、设备),在此基础上,聘请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高级技术人才对特训班学员进行穿插讲解和训练。

3.存在问题。我校虽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3.1探究以就业为导向前提下,如何选用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及实训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3.2探究以就业为导向前提下,将企业维修工单引入实训项目,并建立完善的实训评价体系。

3.3从专业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教学运行机制、师资培养、学生就创业业等方面展开研究,与企业共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3.4探索校企一体化平台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和实践方法,与企业共同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形成以学习情景为单元,包含教学课件、演示录像、任务工单、学生手册、维修资料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为培养出更多优秀产业工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丛春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J] .文化产业, 2014,08:34. 

[2]罗仁芝等.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1:58.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4篇

关键词:汽车金融,加入,WTO ,金融业发展, 社会资金, 必要性分析 ,汽车服务业, 汽车金融公司, 汽车人才

自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国内汽车金融业就开始蓬勃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此,汽车金融的重要性和社会性也逐步突显,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

一、专业设置依据

1、汽车金融业的兴起。汽车金融是在汽车销售、使用过程中,由汽车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的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包括对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和对用户的消费信贷或融资租赁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金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汽车金融的起源最初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当时汽车还属于 奢侈品 ,因而银行不愿意向汽车消费发放贷款。这给汽车购买者和销售商造成了障碍,致使很多数消费者买不起汽车。但制造商提供的分期付款却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生产、运营资金,为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 代初,美国的汽车公司开始组建自己的 金融公司 ,从而开始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历史。综观国内汽车金融市场,汽车金融服务逐渐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进化,传统售后服务活动也在逐步向新型售后服务转变,进入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教育教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密切根据社会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来说,加强汽车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能力,对于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就业意义重大。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了汽车金融专业设置的需要。

2、汽车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在我国,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销售量的急剧增加,巨大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带出了对汽车金融人才的需求。据了解,汽车金融公司对于国内来说,还是属于新生事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汽车金融人才对于诚信的要求比较高,人才的类别应该属于有特殊""专长""的金融管理者。前程无忧的高级顾问张东扬介绍,在美国和香港,类似于中国内地这种汽车企业直接做汽车金融服务的并不多,主要还是由银行以及信托机构负责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比较,国内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在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中,最关键也是最辛苦的职位就应该是风险评估了。某金融专家分析,金融公司的销售代表应该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力军,需要的数量最多,主要负责沟通联系客户、经销商和银行,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有关汽车销售的经验。而清收主管,实际上就是公司负责追讨债务的,需要有银行工作的经验,懂得信贷和担保的流程。据了解,汽车金融行业现在最缺乏的是监管人才、管理人才、关键部门的业务骨干这三类人才。同时,汽车金融公司本身就承担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规避风险的最核心措施就是加强人才的选拔和管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再祥指出:首先,监管人才能否通过对租赁、资金应用、分支建立、延伸业务等的详细了解,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完善配套政策都起着关键作用;其次,管理人才主要指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等职位,属于企业中的领导团队,是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最后是关键部门的业务主体,其中包括风险控制、软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操作人员,以及市场开发和营销人员,他们也是数量最大的业务主力军。 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都是依托国际知名的汽车经销商建立起来的。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不同,汽车信贷对象一般都是个人和小群体,为了保证汽车金融公司的正常运营,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有优秀的管理技能,评估人才也必须有很高水平。 究竟由谁来填补汽车金融人才的空缺呢?王再祥认为只能靠其他领域的人员作为暂时的""替代品""。 处于中高端的监管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的补充,60%应来自商业银行,他们的优势在于比较熟悉信贷业务和熟悉金融领域,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传统的银行经营思维模式,与汽车金融公司的观念不相符。另外的40%将来自汽车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对汽车服务熟悉,但是容易形成厂商信贷的理念,把金融服务也当成和汽车一样的商品出卖经营。而汽车金融公司比较初级的职位,将由来自高职院校中的汽车金融的毕业生进行弥补,他们将通过在岗学习成为首批真正的汽车金融人才。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其数量、质量远不能满足汽车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金融的发展。目前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需求很大。高职培养的岗位主要是汽车信贷的贷前的销售代表以及贷后清收人员。包括帮助客户设计贷款方案,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资料审核,办理车辆的抵押登记,办理出款手续,办理车辆保险,负责对贷款进行催收等。

二、规划专业培养目标

1、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备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不断学习,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工作的需要;具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

2、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日常的基础知识;具有阅读和

翻译本专业外语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

(3)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

3、能力目标。

(1)掌握金融专业的相关知识(贷款,理财,信用评估)。

(2)能够熟练操作汽车营销、信贷、评估、网站建设与信息反馈等汽车售后服务。

(3)能够具有办理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相关业务能力。

(4)具有汽车驾驶基本技能,达到小型汽车驾驶技术合格水平

高职汽车金融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金融服务重要环节:贷前调查和贷后清收人才。通过对该专业合理的规划,针对本专业现状,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有效的专业培养途径,从真正意义上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好地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5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汽车服务企业;商务管理类课程

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品,是一项消耗品。汽车的首要目的是代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被赋予更多的功能,用户对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汽车销售部门和维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汽车越来越多的要求,汽车销售的核心还是在汽车性能,以及汽车结构的维护上。但是如果汽车服务企业的领导能够意识到消费者想法,就能使汽车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1商务类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很多认为包含汽车参与汽车专业教学的学生也有一种固有思维,认为汽车企业的管理和其他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售后人员是难以成为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汽车的管理中,很多高层管理都是科班出身,尤其是都是从售后上成长出来的,就以最常见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店来说,4S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后的收入,汽车售前的盈利在这个汽车的大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少。所以依靠售后盈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要像售后靠拢,一名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一般有着两条发展路线,一种是从售后服务顾问起步,然后进阶为售后金领,之后在成长为汽车售后部总经理,最后成为店长,如果还能够继续发展就会不断的上升,直到成为区域等。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从售后金领开始就需要掌握商务管理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第二条道路,从维修技工开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成为车间主任等,这条发展道路较短,同时发展较慢,笔者推荐中职学生向第一条道路发展,这样必要的商务管理基础及其重要,所以中职教育就要做好学生的商务管理教育,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2汽车商务管理的教学目标

商务管理的是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因为在汽车行业,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维修技师的这个方面,始终要想管理层发展。汽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汽车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也不同,其中汽车4S点汽车流程最为复杂,其次一些大型汽车修配企业的管理模式与4S相近,但是少了相应的销售汽车和汽车保险的环境。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美容企业等,管理知识就很难有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去越大、越正规的企业发展,管理学的用途的越大。汽车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售后流程、汽车售前流程、汽车保险流程、汽车配件流程、汽车美容流程、汽车市场部的管理、汽车代销、汽车代维护、汽车鉴定、二手车业务等。汽车商务管理的内容很多。

3汽车商务管理课程及专业的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的改革商务管理课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在汽车商务管理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高校一点的探索。我国中职院校普遍出现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对市场不了解,观念落后。第二,商务管理课程定位不清晰。第三,中职院校重技术、轻管理。第四,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小,没有当作必修课来重视。

3.1市场调查不及时,观念落后

造成对汽车商务管理课程的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职院校对汽车企业的了解不足,在中职院校搞教学的这些学者,空有理论知识,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教学,这样就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有着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但是汽车企业发生剧变就是这几年的事,所以按照原来的汽车服务企业的思路来教学,思维早就不符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大量教师依旧认为汽车的销售才是汽车企业的盈利点,但是其实盈利早就转移到守护,对公司管理人员的选取,也从汽车的销售转移到售后的部分。所以高校作为汽车售后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平台,应该在培养守护人员时注意人才的管理方面素质的培养。

3.2专业定位不清晰

汽车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属于文科而非工科,是管理类一门学科,严格上来讲应该划入管理系(学院)、商贸系(学院)等,目前,中职办此专业的院校,基本上都归交通系(学院)等管理。

3.3岗位能力培养方向侧重于技术而不是管理

这与专业归类和专业带头人有关,大多数专业带头人是工科出身的,他们自身对技术比较熟悉,自然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倾向于技术。

3.4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偏小

一般院校实践课程占总课时50-60%,笔者认为实践课程占比在60-70%之间比较科学。第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也符合中职教育从经验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多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汽车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通道铺垫基础,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汽车后市场职业领域中,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岗位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前瞻性问题,区别于一般岗位培训要求;第二阶段是工作过程分析,根据企业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列出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行动领域,这个行动领域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一项工作系统,是由工作任务、内容、对象、手段、结果等构成;第三阶段是教学过程分析,通过行动领域的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

5结语

中职学院的汽车专业,现在的发展较为落后,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相应的商务管理专业的重视,我国的汽车行业的核心以及发生偏移,所以与时对应的学校的课程也应该重视汽车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的变化塑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汽车商务管理课程不管对学生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校能把这方面的教学做的出色,就能帮助实习企业和中职院校的双赢。所以这就要中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商务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商务管理课程体系。

作者:曲志鹏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马智锋.“汽车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2]史群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6篇

关键词: 汽车营销 汽车知识 创新探究 职业活动

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是最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而创办的新型营销专业。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营销专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空间,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要想在汽车销售行业中有立足之处,必须抓住专业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汽车企业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

一、汽车营销专业知识的创新探究方式与原则

当前中职学校的根本教学任务就是为经济建设和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初级和中级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中职汽车营销专业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技能培训,应当依照企业具体的用人需求,针对企业当中各种不同岗位紧缺人才的需求,开展针对性专业课程,并且不断更新、拓展及补充教学内容,在创新和探究过程中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以能力为根本的人才培养原则。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职业转变,职业劳动从单一工种慢慢转向复合型工种,由简单型职业慢慢转型为综合型职业。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市场对职业人的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上升,因此,当前职业人需要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以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具备足够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树立能力本位的良好教育观念,即为学生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和创新设计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专业能力及社会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实现综合性职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遵循社会岗位需求与职业活动为向导的重要原则。

在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当中,学校老师要充分了解汽车销售岗位,充分了解此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及职业能力上的要求,并且以此为主要依据,实施课程教学创新和改革,最大限度体现职业转换功能,充分满足职业活动最基本的需求,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二、汽车营销课程体系的开发及创新思路

当前中职汽车营销专业主要销售的产品是汽车,掌握相关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之一,其中汽车课程设置和汽车维修专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汽车销售服务岗位的社会实践调查和分析,消费者在车辆展示过程当中决定购买的意向人群占总人数的75%以上,而车辆在静态展示过程中要想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则考验汽车销售人员的基本功,同时对销售汽车的基本参数、性能、配置及整体品质和所有保修条款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也是汽车销售过程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汽车试乘和试驾过程当中,需要和客户积极地交流和沟通,有效处理客户的异议及涉及汽车全新性能、全新技术、汽车使用、评测及维护和保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越来越强,因此,消费者的选车眼光要求越来越苛刻,更需要汽车销售人员懂车,更灵活使用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引导客户积极地体验,将和客户的交流话题引导到车辆优势之上,最终使客户接受车辆具备的优势,充分展现销售人员的汽车销售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在汽车营销课程体系开发中,一方面要加强汽车知识学习,让学生成为汽车性能讲解专家,另一方面注重消费者的心理研究与学习,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三、汽车销售教学实施方案创新探究

在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汽车营销知识教学的每一模块都应当坚持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根本的教学观念,这样才可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咨询-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过程进行教学。

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接着进入咨询阶段,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极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然后是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和其竞争较为激烈车型的相关信息,讨论和决策销售过程中的主导话题、销售策略及销售内容;最后模拟相应情景检查和考核学习成果。

(二)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主要载体,针对性展开教学。

依照职业活动的导向原则,结合汽车销售实际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方面进行教学:第一是和客户交流过程中,通过典型问题作为工作任务的主要载体,开展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销售好奇心和兴趣。第二通过对车辆各方面的介绍,在试乘和试驾及对客户的异议处理过程中,解决汽车销售的典型问题作为主要载体,将汽车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充分融入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对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创新路径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为了充分适应社会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创办的新型营销专业,要想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营销知识创新探究、课程体系建设、销售教学实施方案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汽车企业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中职汽车营销专业知识教学创新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09.

[2]冯艳妮,刘静.精益营销和全程营销:对中职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调研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7.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7篇

《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已有的有关“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没有对该课程进行具体的改革实践和研究,对汽车配件营销市场的岗位能力分析更很少涉及,没有探索出在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能充分利用汽配行业大发展背景优势的汽车配件销售实务研究。

汽车类高职院校《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改革实践和研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汽车配件行业就业岗位群分析、汽车配件服务流程、汽车配件岗位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很多问题没有研究或研究不深,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所以有必要对汽车类高职院校“《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进行研究,探索出一个具有应用性和推广性的汽车类高职院校《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路子。

1.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程的研究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①汽车类汽配行业人才岗位需求现状研究。通过到国内部分汽车4s店和汽配城进行汽配行业人才岗位需求调查和问题探讨,可以得知目前汽车配件行业的专业群岗位及岗位升迁时间如下图:

由此可见,一次就业岗位直接与汽车配件销售员、库管员、计划员、采购员等岗位对接,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进行二次升迁,未来向售后服务经理岗位晋升。

②汽车类高职院校《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拟对汽配行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工作。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熟练运用汽车配件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相关汽车行业标准规范,完成汽车配件的相关岗位业务,以达到直接顶岗的目的。

③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改革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各地区汽车类高职学院的同异,对国内部分汽车类高职院校的《汽车配件销售实务》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高职院校是如何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探讨适应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把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意向,一是走访某市汽车4s店、汽贸城等汽车配件行业专家。专家认为,汽车4S店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时期,仍会是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汽车及配件主要的营销渠道,同时汽车配件商店也已经成为零配件销售的主渠道之一。他们认为学生在校所掌握的汽车发动机、底盘以及构造原理的知识足够使用,但是对于汽车配件行业,更缺乏的是岗位专业人员,汽车配件市场需要的岗位群是汽车配件销售员、汽车配件库管员、汽车配件采购员和计划员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内, 开拓符合行业一线急需的专业结构,设置精品课程,打造出汽配行业一线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对国内部分企业、行业进行岗位技能等情况的调查,用系统论的方法探讨一整套课程改革的理论。在教学设计上,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凸现职业教育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完成汽车配件营销工作。该课程可以从汽车配件销售、汽车配件采购和计划、汽车配件库存管理三个任务模块分析,深入分析各任务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沟通能力,养成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研究方法

根据目前汽车配件行业就业岗位和行业的发展,在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研讨下,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划分并确定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把课程的职业核心知识点融合在典型工作任务中。在具体任务下设置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学生实训)、考核评价和思考练习多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完成综合性工作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模式、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四个环节的改革,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

3.研究创新点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第8篇

台湾大部分与车辆相关的专业都隶属于机械工程,相当于211以上的台湾科技大学,近似二本左右的屏东科技大学、虎尾科技大学,私立的明志科技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的车辆工程培养目标是培育车辆产业所需专业工程人员,并针对车辆产业的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装配,以及营销管理、售后维修等各项技术进行相关教学及研究,以开发先进车辆零部件增进车辆性能及安全性。台湾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路线图如图1、图2所示。台湾科技类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分析:

(1)合理加强公共、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代表授课内容系统性越强越好、深度越深越好、难度越难越好,恰恰相反,应用型院校应该不脱离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授课内容应该越简明越好,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比如高等数学、工程图学、机械大类等课程都有需改进的地方。

(2)根据专业特色,增设前沿性课程汽车新技术课程除了汽车专业基础课,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等为必修课必须开设外,增设前沿性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如汽车空调、电动汽车、轨道车辆等。

(3)专业模块各具特色各校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其课程设置中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如屏东科技大学为车辆动力系统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服务工程师、生产制造工程师开设了不同特色的课程。

(4)学生接触专业早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即安排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如屏东科技大学在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中安排了“车辆工程概论”、“车辆实习”以及“车辆应用材料”等课程。

2.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和海西经济区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管理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2业务培养规格

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以及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领域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当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车辆及其相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大学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设计、汽车营销等基础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汽车设计制造方向或汽车服务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实践能力的要求:(1)具有解决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掌握汽车常见结构拆装、汽车驾驶等基本操作,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与分析工作;(2)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业方向的要求:可直接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运营维护与检测等工作,亦可从事与汽车相关背景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战略策划、软硬件应用或机械工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2.3课程设置研究

通识教育平台52学分:其中必修课44学分,占25.9%。主要包括:大学英语(Ⅰ-Ⅳ)、大学体育(Ⅰ-Ⅳ)、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选修课合计8学分包括:人文社科类4学分、艺术类2学分、心理健康类2学分。专业大类平台62.5学分:其中大类基础课程24学分,数学4门13学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大学物理7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学分;大类核心课程38.5学分,包括材料与力学类3门10.5学分;设计制造类课程3门17学分,热学与流体类1门2.5学分,测量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3门8.5学分。车辆工程专业平台17.5学分占10.3%,其中汽车设计制造模块包括: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等4门课程;汽车服务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学、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5门课程。专业选修课11学分,主要有:专业英语、汽车动力学、汽车CAD/CAE技术、载重汽车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技术、人机工程学等总共开课近20门。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共8门专业相关的主要有: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结构拆装实习、汽车工程认知实习、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驾驶实习、汽车生产实习、综合论文训练。

3.结论

通过对新建应用型本科学院新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1)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不是研究性教育,而是一种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择业性倾向或就业导向。这种选择就业不是面向单一职业,而是面向某类行业或职业群,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性。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少量的学生有机会立即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出国深造。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从源头上化解这个矛盾。

(2)无论是直接面向特定职业群的课程,还是设置学科课程,都应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服务。应用能力可以分为:关键能力或基本能力,即面向所有职业、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具有的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即与具体学科专业相联系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即与职业群相联系的能力,主要通过构建不同的课程平台达到不同能力培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