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冲压自我总结

冲压自我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3 05:41:48

冲压自我总结

冲压自我总结第1篇

我们以过去做过的项目为例,举例说明。某南方项目仪表空气用量最大量为2578.9Nm3/h,操作压力为0.6MPaG。温度为小于等于40℃,因为从空压机出口温度一般为40℃。在空压机出故障时,需要设计缓冲罐,保持供气半小时。装置使用的仪表空气最低压力为0.4MPaG。计算缓冲罐容积,方法一:首先设n为半小时仪表空气从缓冲罐流出量。通过计算说明,操作压力为0.6MPaG仪表空气缓冲罐,如果单个储罐容积是87.4m3的储罐ID3400×TL8500mm,总量大约需要8个。

2仪表空气缓冲罐工艺改进

2.1操作压力为0.8MPaG仪表空气缓冲罐的工艺

在空压机出故障时,保持供气半小时装置使用的仪表空气最低压力为0.4MPaG供气量,我们设计时应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使缓冲罐的数量降到最少。因此,我们设计空压机出口操作压力为0.8MPaG,先通过缓冲罐,之后调压为0.4MPaG供用户使用。通过计算说明,操作压力为0.8MPaG仪表空气缓冲罐,如果单个储罐容积是87.4m3的储罐ID3400×TL8500mm,总量大约需要4个。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阀1阀前压力是0.8MPaG,阀后压力是0.4MPaG。阀2阀前压力是0.8MPaG,阀后压力是0.6MPaG。

2.2操作压力为2.0MPaG仪表空气缓冲罐的工艺

由于受建设单位场地限制,需要减少空气缓冲罐的数量时,空压机出口操作压力为0.8MPaG,可以在空压机出口去装置的管线上,引一根管线,接到小型空压机上,小型空压机参数:进口操作压力为0.6MPaG,出口操作压力为2.0MPaG,进出操作温度:小于40℃,流量:350Nm3/h。空压机出口接仪表空气缓冲罐,仪表空气缓冲罐操作参数为操作压力为2.0MPaG,设计压力2.2MPaG,操作温度:小于40℃,设计温度60℃。在空压机出故障时,保持供气半小时装置使用的仪表空气最低压力为0.4MPaG供气量,缓冲罐调压为0.4MPaG供用户使用。通过计算说明,操作压力为2.0MPaG仪表空气缓冲罐,如果单个储罐容积是87.4m3的储罐ID3400×TL8500mm,总量大约需要1个。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阀1阀前压力是0.8MPaG,阀后压力是0.4MPaG。阀3阀前压力是2.0MPaG,阀后压力是0.4MPaG。

3安全保障系统

影响仪表空气缓冲罐安全稳定操作,主要因素是系统超压。系统超压主要是由于空气压缩机的误操作引起的。因此,我们在空气压缩机出口缓冲罐上设置压力报警系统和压力联锁系统。当压力超过设计规定值时,系统报警;当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压缩机自动停车,使压力不再增高。当上述系统出现故障时,设置安全阀,当超过安全阀的起跳压力时,空气放空去大气。

4结语

冲压自我总结第2篇

1.1国内外煤矿冲击地压灾害评述

煤矿冲击地压和岩爆是一个世界性的灾害现象。从1738年英国的南史塔福煤田发生世界上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已有260年的历史了。其间在世界上发生冲击地压的国家除我国外,还有英国、波兰、法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南非、美国、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最早记录的冲击地压是1933年在抚顺胜利矿发生的。从1933~1996年的60多年间,全国共有36个矿井累计发生过4000余次破坏性的冲击地压,造成4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重伤,破坏巷道20km之多,其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1.2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现状的评述

南非于1915年就建立了南非矿山冲击委员会,对煤和金属矿的冲击地压进行研究。西德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冲击地压的研究工作,并且成功地采用了钻孔卸压措施来防治煤矿井下发生的冲击地压。前苏联的全苏矿山测量科学研究院也制定了《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矿井的采矿工程施工安全规程》。在美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煤层掏槽、钻孔卸压、卸压爆破和煤层注水等。

我国对冲击地压的研究是从60年代才开始的,主要是由一些有严重冲击地压的局矿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探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进行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工作是由重庆大学和煤科总院重庆分院于1978年在天池煤矿进行的。全国性的煤矿冲击地压调研工作于1985年完成。此后,煤炭部于1987年颁布实施由煤科院北京开采所和阜新矿业学院联合起草的我国第一部《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已使我国对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其中煤体注水与深孔松动爆破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冲击地压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煤岩体地应力场的测试和有限元计算分析、声发射技术、微震监测系统在防治冲击地压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煤、岩体冲击地压和岩爆机理的研究,国内外曾提出了多种理论。按现代力学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刚度理论

Cook和Hodgeim于60年代提出当煤岩体受力屈服后的刚度 大于顶底板和支架的刚度 时,便发生冲击地压。而当 时,煤岩体处于稳定状态,不发生任何冲击动力现象。

1.2.2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是由G.Br ener 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煤体处于顶底板的夹持之中,夹持特性决定了煤-围岩体系的力学特性。当煤体和围岩的交界处达到极限平衡条件时,煤体便失稳而发生冲击地压。

1.2.3能量理论

Cook等人在60年代对南非15年来冲击地压的防治情况总结后指出:当煤-围岩体系在其力学平衡状态遭破坏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于所消耗的能量时,就发生冲击地压。随后Dunk House给出了能量平衡的方程式,佩图霍夫对产生冲击地压的能量结构作了分析。

1.2.4冲击倾向理论

针对不同的煤层,其发生冲击地压的强弱程度各不相同这一事实。国内外提出了煤、岩体的冲击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煤岩体的冲击倾向度KE大于它的临界值KC时, 便发生冲击地压。国内外已提出的以衡量煤岩体冲击倾向指标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煤岩体的能量、破坏时间、变形大小和刚度四个方面:能量指标:弹性变形(应变)能指标WET;冲击能指标WCF;有效冲击能指标GE;弹性能量指标PES;时间指标:动态破坏时间T;形变指标:弹性变形指标DE;刚度指标:脆性系数KB;刚度比指标KCF.

1.2.5“三准则”理论

该理论是我国学者在总结了强度理论、能量理论和冲击倾向理论之后所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将上述三种理论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强度准则是煤岩体的破坏准则,而能量准则和冲击倾向准则是煤岩体突然破坏准则,只有当三个准则同时满足时,才能发生冲击地压。

1.2.6变形系统失稳理论

煤岩体变形系统失稳理论提出了煤岩体系统发生冲击地压的失稳判据,即[6,9,19]DP=0和D2P

1.2.7突变理论

煤岩体的突变理论是从1972年Thom创立的突变论(Catastrophe T heor y)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理论。该理论主要从建立煤岩体的尖点突变模型(Cusp model)出发,对影响煤岩体的主要控制因素,即顶底板压力、刚度和煤岩的损伤扩展耗散能量的定量分析,来定性地解释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

1.2.8分形理论

该理论是利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的方法来研究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和预测预报手段,主要对冲击地压和岩爆的分形特征及微震活动的时空变化的分形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一理论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冲击地压和岩爆发生前,微震活动均匀地分布在高应力区,这时分形维数值较高,而临近冲击地压发生时,微震活动集聚,其分形维数值较低,也即分形维数值随岩石微断裂的增多而减小,最低的分形维数值则出现在临近冲击地压发生时。

1.2.9“三因素”理论

冲击地压的“三因素”理论认为冲击地压发生的过程是煤岩地层受力的瞬间粘滑过程,是煤岩层满足剪切强度准则以突然滑动并在滑动过程中伴随着动能释放的动力过程。由此而得到了“三因素”机理模型,即内在因素(煤岩的冲击倾向性)、力源因素(高度的应力集中或高变形能的贮存与外部的动态扰动)和结构因素(具有软弱结构面和易于引起突变滑动的层状介面)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二.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冲压自我总结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泪囊区按摩;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

新生儿泪囊炎是新生儿泪器发育异常,位于鼻泪管下端Hasner瓣膜退化不全以及所形成的上皮碎屑组织阻塞膜性鼻泪管所致。回顾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0年4月对121例(166眼)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7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泪囊炎121例(166眼),双眼45例(90眼),其中男27例、女18例;单眼76例(76眼),其中男33例(33眼)、女44例(44眼),左59眼、右17眼。年龄1个月~2岁。

1.2 方法 笔者采用3种方法进行,对3个月以内首次就诊的患儿先行挤压按摩泪囊治疗1个月左右,3个月以上患儿则-2周经上述治疗无效行泪道冲洗,若泪道不通畅行泪道探通的三步法。

1.2.1 挤压按摩泪囊法 将患儿仰卧或怀抱头部固定,用一手拇指顶压同侧泪总管(内眦鼻骨处),然后拇指向鼻下方泪囊挤压按摩,示范后嘱咐患儿家属2~3次/d挤压按摩及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每次5 min。

1.2.2 泪道冲洗法 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进行,换而取仰卧位,头部固定,冲洗针头插入下泪小点达泪总管或泪囊内,用适度力量推注生理盐水。

1.2.3 泪道探通法 若泪道冲洗推注阻力较大时,则停止泪道冲洗,用“7”号直泪道探通针头插入下泪小点,然后呈水平向内眦沿泪小管推进触及鼻骨时,尾部向上转90°垂直指向鼻翼,向鼻总管徐徐推进,将泪道探通针头头部在鼻腔拨动几下,推注生理盐水。患儿有吞咽动作后,边退针便注入。

1.3 术后观察和随访 术后1 d、1周、1个月和1年观察患儿有无溢泪、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泪道冲洗是否通畅,有无鼻腔出血,泪道隧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19例单眼患儿和21例双眼(30眼)经泪囊区按摩、加压冲洗治愈。93例(120眼)一次探通治愈。5例(5眼)行三次探通治愈,2例(2眼)未愈。

3 讨论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先天性泪道障碍引起,多因鼻泪管的下端开口被先天性膜组织封闭或上皮碎屑堵塞,形成先天性鼻泪管闭锁,在自行开通以前被细菌感染所致[1],临床上常见,发病一般都为溢泪或分泌物增多,单眼更为常见,据文献报道足月儿发病率达6%以上,早产儿高达11%。95%以上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可在1岁以前自然穿孔或经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治愈,如果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持续存在,则需要进行泪道探通。本组病例中较多患儿为生后即流泪,吴秀昌等 [2]报道新生儿泪囊炎就诊年龄最小7 d,与其形成机制不符,笔者尚未遇见。新生儿泪囊炎治疗其方法多,各有一定的疗效。谷树严等[1] 认为泪道探通是最简单的实用方法,且治愈率高;盘如刚等[3] 则认为泪道激光治疗效果好。而笔者通过本组治疗结果观察,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应是挤压按摩泪囊法,且安全无损伤,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效果较好。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尽早行泪道探通,3个月以上的患儿挤压按摩泪囊效果差,本组病例中有5例三次探通治愈,2例(2眼)未愈,均为一岁以上患儿。在探通需注意动作轻柔敏捷,切勿粗暴,以免造成假道。冲洗针头进入鼻道后拨动几下尽可能使膜组织破裂通畅。在边退边冲时要加压冲,使膜孔尽可能冲破,以免膜孔再次闭合造成探通失败。因此,笔者建议新生儿泪囊炎患者的治疗3个月以内患儿采用挤压按摩泪囊法,3个月以上的患儿尽早行泪道探通。

参考文献

[1] 谷树严.先天性泪囊炎的治疗(附44例报告).实用眼科杂志,1992,10(5):288.

冲压自我总结第4篇

通过对干桔河水库大坝青灰色粉质砂岩坝基防渗处理工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帷幕灌浆技术在青灰色粉质砂岩坝基中的应用,对帷幕灌浆术中使用的灌浆方式、灌浆压力以及灌浆孔冲洗等灌浆工艺流程进行解剖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土坝;青灰色粉质砂岩坝基;帷幕灌浆技术

目前,我国的帷幕灌浆技术比较成熟,无论灌浆技术中设计的工艺,还是在灌浆中需要应用的经验以及相关规范标准都非常成熟,这使得灌浆技术常常被应用到各种坝基处理中。而拥有不同地质条件的工程,其工程特点和地理条件都较为特殊,因此,一般帷幕灌浆技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将帷幕灌浆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一、工程概况

景东县干桔河水库是一座集灌溉、供水和综合经营三种功效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大坝由均质土坝构成,该坝最大高度为35.5m,坝长为141m。库区渗漏:水库存在枢纽区低矮垭口处向低邻谷(勐片河)的渗漏问题;坝基及绕坝渗漏:总体坝基及绕坝年渗漏量37.3万m3,渗漏量占总库容(134万m3)27.8%,渗漏问题严重;哑口渗漏量占总库容(134万m3)2.1%,虽然渗漏量较小,但水库渗漏对路基及路基以下边坡造成影响,水库高水位运行存在对路基的浸没影响,向右岸坡裂隙型渗漏易造成公路下边坡的松散覆盖层牵引式滑坡,危害公路及附近农户安全。坝基及两坝肩采用帷幕灌浆处理,帷幕线总长385.5m,灌浆深度17~51m(正常蓄水位以上部为非灌段),单排孔,孔距1.5m,。

二、帷幕灌浆技术的应用

(一)工艺流程

帷幕灌浆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如下:钻机就位钻第一个灌段洗孔压水试验(确定灌前的基础透水率,用以决定是否还应往下灌钻灌)灌浆钻下一个灌段(到底界就终孔)循环下一灌段施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分段灌浆,最后进行封孔处理,并对整个灌浆质量进行检查。

(二)钻孔

由于帷幕灌浆孔布置地点位于坝基及两坝肩,因此,需要在灌浆斜坡地段建立具有移动特点的三角形钻机机架,使得钻机底座维持在水平状态。根据帷幕灌浆孔的深度和质量要求,选择与之相符和的设备,在安装相关设备后,首先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试验和检验,保证钻机的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做好设备的供电工作,保证供电持续进行。在钻灌浆孔的过程中,详细记录岩层、岩性以及孔内每项情况。根据每个帷幕灌浆孔的特点和要求,在钻进过程一定要对孔斜进行严格控制,每次钻进5-10m,都需要对孔斜进行测量和核对,总之,设计位置和钻进的灌浆孔两者之间的偏差度应该控制在10cm以内。若是因为岩层性质等原因需要对钻孔位进行变更时,在征得设计师的同意后,再进行钻孔。每项灌浆孔都应该有各自的详细记录,孔深也应该与设计规定的孔深相符合。

(三)钻孔冲洗

在钻孔操作完成后,孔深和钻孔偏差与设计规定相符合后,需要使用借助压力水对基岩裂缝进行冲洗。冲洗钻孔所使用的压力一般设定在灌浆压力的80%左右,若是冲洗压力在1MPa以上,应保持在1MPa。对基岩裂缝的冲洗一直持续到冲洗回水变成澄清样,并持续20min后结束,而且每个灌浆孔的冲洗时间最少应保持在30min,孔内沉积物的厚度应该在20cm以下。而对于断层、裂缝较大的基岩等地质性质较为复杂的部位,对灌浆孔的清洗和缝隙的冲洗时间长短以及冲洗方式应该根据灌浆试验来决定。

(四)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是在帷幕灌浆孔钻孔裂缝进行冲洗阶段时对钻孔管道内的试验冲洗,这种试验方法和过程都比较简单,因此,它又被称为“简易压水”试验法。在钻孔压水试验中,要保证钻孔灌浆中检查孔的样品按SL62-94的规模进行压水试验,同时,在试验时,检查孔的抽样数量不能少于实际灌浆孔总数的10%。其压水压力要保持在灌浆压力的8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得到的水压结果没有超过1Mpa,应该将其调至1Mpa。一般在压水试验中采用的灌浆泵的规格为BW200/40,在没有地下水位资料的情况下,在一个单元内帷幕灌浆开始前,可以采用局部测量方法,利用先导孔对地下水位进行一次测定,将测定结果作为一个单位内的数值代表,然后每间隔五分钟进行一次地下水位测定,但水位下降变化规律为连续两次都小于每分钟5厘米时,就说情况已经稳定,然后可以作为最后的观测值确定地下水位的定值。在确定灌浆孔地下水位定值后,再依次在灌浆孔的全孔前进行压水钻孔清洗和裂缝清洗。在试验时,灌浆孔其他部分都可以不进行提前冲洗,但只有孔底一定要提前冲洗,确保孔底的清洁,减少杂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帷幕灌浆压水试验时都是采用的自上而下分阶段进行灌浆,在灌浆时,先导孔也应该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段压水试验,并且依次对灌浆孔的各灌浆段在灌浆前进行压水冲洗。一般使用压水试验都是在裂缝冲洗完毕后,采用五点法或者单点法进行试验。

(五)灌浆及封孔

一般在灌浆时都是采用“孔内循环”模式,保持射浆管与孔底的距离为0.5m,应对坝体混凝土和基岩的接触面提前进行处理,在两者接触时应该先行单独灌浆。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为了防止出现渗漏现象,灌浆塞应该放在管孔内距管底0.5m的地方。灌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施工符合规范和图纸标准。在灌溉时,灌浆的浓度要由稀到浓,逐渐变换。当灌浆管内的水压保持不变,且注入量慢慢减少时,或者当注入量保持不变,灌浆管内的压力逐渐减小时,又或者两者都不变时,这时可以通过改变灌浆混凝土的浓度来查看灌浆压力变化情况。灌溉结束后,就剩下封孔的工作,封孔速度一定要快,减少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或者是内部受热不均而引起灌浆孔的变形。

(六)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帷幕灌浆中,有很多临时突况,应该提前想好应对措施。对吃浆量大,压水无回水,处理方法:低压、限流、限量、间歇、待凝。待凝时间为不少于6小时然后扫孔复灌。

如灌浆时出现的漫灌、漏灌、串浆、灌浆中断和积水等情况,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在灌浆中,出现;漫灌或者漏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嵌缝,或者是将表面用塑料薄膜封起来,还可以采用降低管内压力、增加灌浆浓度和采用间歇性灌浆等方法解决这种情况。

结束语

帷幕灌浆技术在我国土坝坝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施工技术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土坝坝基的稳定。但是在灌浆渗透性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对渗透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增加坝基的防渗透性能,使坝基更加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延立.帷幕灌浆技术在砂砾石坝基防渗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

冲压自我总结第5篇

【关键词】 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编制;信效度检验

一、角色压力的概念和测量

角色压力是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Kahn等(1964)把组织中与角色当事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的集合称为角色组合,他们认为,角色组合内的角色发送人试图通过沟通来使角色当事人的行为符合角色组合成员期望,由此对角色当事人产生的压力就称为角色压力。[1]Harday & Conway(1978)认为,角色压力是由于外部力量干扰了内在体系的稳定性,使得个体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结构中无法适当地表现其角色行为的状况。[2]Kahn等人对角色压力的定义是从与角色扮演者有关的角色组合这个角度建构的,更倾向于阐述一种由外而内造成的压力;而Harday等人的定义则是从外部力量和内在系统的关系上进行建构的,更倾向于阐述一种在内外互动的过程中造成的压力。本文研究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角色压力的定义,将监狱警察职业角色压力定义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监狱警察由于自身或组织的因素,不能有效地应对其职业角色组合成员的期望,扮演好其职业角色,由此而产生的压力。

在角色压力的测量中,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测量工具是Rizoo等(1970)开发的角色压力量表,以及在此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的角色压力量表。Rizzo等(1970)开发的角色压力量表共14题,包含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两个维度,而角色过度负荷的概念包含在角色冲突之内,[3]该量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修订和应用。本研究以该量表为主要参考,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对我国监狱警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

二、研究对象和工具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广东和江苏七省市九所监狱的狱警为被试对象先后四次取样,分别进行访谈、初测、正式施测和重测。访谈时有效被试数为56人,预测时有效被试数为643人,正式施测时有效被试数为394人,重测时有效被试数为90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自编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为主要测量工具,共包含16个项目,分为角色冲突和角色负荷两个维度。校标量表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和焦虑三个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包含12个项目,强迫和焦虑分量表各包含10个项目,三个分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三、研究过程和结果

1、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维度的确定

本研究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监狱警察所面临的角色压力问题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分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负荷三个维度,这与理论研究基本一致。有所不同的是,在监狱警察群体中,工作对象相对固定,工作关系较为简单,而且工作通常有明确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因此,角色模糊维度可能体现得不是很明显。

结合角色压力相关研究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结果,从角色冲突、角色负荷和角色模糊三个维度编制了初始的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通过两名心理学专家和4名心理学研究生对各项目的表述分别进行讨论和修改,使其表述尽量符合监狱警察群体的特点,又能准确反映出所要测量的内容。在修改完毕后,共联系16名监狱警察进行试测,针对监狱警察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项目的修改和调整,形成包含32个项目的监狱警察角色压力初测问卷。

2、项目分析

(1)项目描述统计。项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各项目的平均数均无明显偏离,6个项目偏态明显,偏态系数高于0.7。

(2)项目鉴别度检验。鉴别度检验采用极端组比较法,将所有被试中量表整体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7%归类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项目在高低分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两个项目的鉴别力不高。

(3)项目同质性检验。同质性检验可以通过题目―总分相关和因素负荷来进行评估。项目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由32个项目构成的监狱警察角色压力初测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5;题目―总分相关结果显示,4个项目的题目―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3,且删除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提高或不变;因素负荷结果显示,当因素设定为1时,这4个项目的因素负荷量均低于0.3。

综合项目描述统计、项目鉴别度检验和项目同质性检验的结果,并结合原量表中题目进行综合考量,在经过项目分析后,删除原量表中的六个项目。

3、信效度分析

(1)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5个,这5个因子所解释的变异总数为50.936%。碎石图结果显示,量表呈现两个或三个维度。通过对不同维度数的结构比较发现,两维度的结构比其他维度数的结构更好,解释的总变异数为37.224%;KMO取样适切性检验为.931,接近1;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5250.537,p值为.000,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将该问卷的结构确定为两个维度,得到两因子负荷表。在因子1中,删掉双载荷的八个项目,根据项目所反映的内容命名为角色负荷;在因子2中,删掉双载荷的两个项目,根据项目所反映的内容命名为角色冲突。综合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共删除原量表的16个项目,最终形成包含角色负荷和角色冲突两个维度,共计16个项目的监狱警察职业角色压力问卷。

本研究使用该问卷进行正式施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FI=0.930>0.9,AGFI=0.907>0.9,RMR=0.036

(2)校标关联效度。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焦虑、强迫三个分量表作为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的校标量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角色负荷和角色冲突两个维度以及角色压力总分与躯体化、焦虑、强迫三个分量表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表明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具有较高的校标关联效度。

(3)信度分析。监狱警察职业角色压力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8,重测信度为0.886。

四、讨论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角色压力在大部分群体中都呈现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负荷三个维度。在本研究中,监狱警察角色压力初测问卷包含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负荷三个维度,然而,在初测后进行项目描述性统计、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形成的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仅包含角色负荷和角色冲突两个维度,并没有包含角色模糊这个维度。角色压力呈现出两维度的结果虽然与其他群体中的角色压力研究不一致,但是与我们在监狱警察群体中的访谈结果基本一致。在访谈中,大多数被试表示对自己在工作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工作内容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或清楚的说明,存在角色模糊的情形确实比较少。

在监狱警察群体中,角色模糊之所以表现得不明显,我们认为这与监狱警察的职业特征密切相关。一方面,监狱警察工作环境比较封闭,所面临的工作对象相对固定,工作任务通常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这种工作性质使得监狱警察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半军事化管理和服从命令的职业要求使得监狱警察在面对上级的命令时,通常表现为接受命令与执行命令,因此,角色模糊表现得不明显。

总之,监狱警察群体的角色压力呈现为两个维度的结果表明,监狱警察群体在角色压力方面确实具有职业上的特殊性,同时也表明我们编制适用于中国监狱警察群体的角色压力问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编制的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包含16个项目,分为角色冲突和角色负荷两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适用于中国监狱警察群体。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使用监狱警察角色压力问卷在全国更大的样本范围内施测,进一步验证该问卷的有效性,并建立我国监狱警察角色压力的常模。

【参考文献】

[1] Kahn,R.L.Wolfe,D.M.,Quinn, R. P., & Rosenthal, R. A,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M]. New York:Wiley,1964.

冲压自我总结第6篇

关键词: 婴幼儿;泪道冲洗;泪道阻塞;护理

泪道阻塞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常表现为泪溢,合并泪囊感染时常有脓性分泌物溢出[1]。泪道冲洗是治疗泪道阻塞的常用方法,婴幼儿的泪道较细小,传统的泪道冲洗比较繁杂,难度较大,单一医护人员难以完成操作,且冲洗效果不够理想, 张宁、陶晗对传统的泪道冲洗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由单一医护人员完成,自命名为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效果良好,今将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120例144眼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在儿童眼科门诊因溢泪、溢脓就诊的年龄为1~6个月泪道阻塞的婴幼儿共120例,144眼,其中男60例,69眼,女60例,75眼,且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进行统计分析,不是首次接受泪道冲洗的患儿不列入本组统计。

1.2 治疗与结果 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均能顺利进行,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法冲洗后,泪道没有通畅者均进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冲法。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144眼后,泪道通畅者为36眼,占25.00%,不通畅者为108眼,占75.00%,泪道不通畅者108眼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泪道复通畅者为83眼,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综合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中,泪道通畅者119眼,占82.64%,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占17.36%。

2 泪道冲洗治疗前护理

2.1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消除家属的种种顾虑,得到家属的支持与信任,详尽向家属说明泪道冲洗在泪道阻塞治疗中的重要性,说明冲洗的过程,取得家属的支持与合作。

2.2 泪道冲洗治疗前准备 检查所必需的医疗器械,磨钝的4~6号头皮针,泪小点扩器等是否齐备,用消毒棉签清除婴幼儿眼分必物,干性眼分物泌要蘸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性清除。

2.3 磨钝头皮针的方法 用镜片磨边机打磨,手工细磨,并在棉签上和自己的手背上试验,头皮针头要求光滑,无锐利感,用注射器冲洗明确头皮针通畅,经消毒后备用,本院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3 泪道冲洗治疗操作方法

3.1 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患儿仰卧,长颈灯照明,由患儿家属用双手垫毛巾、纸巾挟紧头部颞侧及下颌,固定患儿头部及双手,医护操作者常规清除患儿结膜囊分泌物,用泪点扩张针垂直伸入溢泪眼的下泪小点,扩张针转向颞侧并来回转动扩大下泪小点,泪小点稍大就行了,不要太用力,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然后用10 ml注射器抽取已溶解的双黄连注射液3 ml 0.3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l 5 mg,生理盐水6 ml,总混合药液10 ml,注射器套入已磨钝的4~6号头皮针管,排除空气,用已磨钝的头皮针尖垂直插入已经扩张过的下泪小点,有抵触感时把头皮针向颞侧转90°呈水平状进针伸入泪小管,直达泪囊,若进入阻力大,则要边注射混合药液边进针,在液压的作用下扩张泪小管就容易伸入,不可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小管黏膜。此时医护操作者一手固定头皮针,另一手缓慢注入混合液,同时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如分泌物返流,泪道是否通畅,眼睑是否肿胀,患儿哭声是否突然停止等,若泪道是不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通畅的表现:患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或鼻孔有药液流出。 3.2 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若用上述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尚未能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已进入泪囊的头皮针向上转90°再向下经过泪囊到达或接近鼻泪管,此时头皮针已压迫泪小管总管,上下泪小管,在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下,缓慢加压注入混合药液,压力渐渐增大,为了防止在高液压下头皮针脱离注射器,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按住头皮针管与注射器接头处,其他三指及手掌紧握注射器套筒,注射器的注射棒朝下,用力缓慢往桌上推压,压力较大的混合液传向泪囊及鼻泪管下端,促使鼻泪管下端Hasner瓣开放、引起阻塞的分泌物移位,甚至使鼻泪管下端膜状物破裂,从而迫使鼻泪管下端通畅,此方法自命名为“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大部分用常规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不畅通的婴幼儿应用此法操作泪道畅通。

3.3 泪道冲洗治疗注意事项 注意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道;注意观察冲洗返流物;注意观察幼儿表情的变化,有异常改变马上停止操作,如眼睑肿胀,婴幼儿突然停止哭闹等。

4 泪道冲洗治疗后指导

嘱家属注意幼儿眼部卫生,用棉签及时清除眼分泌物,也可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消除,不能使用纸巾清除眼分泌物,因为纸巾纤维易粘在眼结膜上,况且不够卫生,若使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清除眼分泌物,必须进行清洗后煮沸消毒,阳光下晒干才能再次使用。按摩泪囊区前要洗手,剪短指甲;注意观察婴幼儿眼分泌物和泪溢情况,发现依然泪溢隔天到医院继续行泪道冲洗;大多数婴幼儿不需用药。

5 讨论

冲压自我总结第7篇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钻孔灌注桩处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o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many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collapsible loess bored piles 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南起河北省滹沱河南侧古运河,北至北京市团城湖,线路总长度307.5km,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27.4km,设计流量135~50m3/s,为明渠输水;北京市境内长度80.1km,为管涵输水,设计条件为泵站加压输水,设计流量50~30m3/s,无泵站加压时的自流规模为20m3/s。中线京石段总干渠建有节制闸15座、永定河控制闸1座、退水闸13座、分水闸13座。

2 渠道衬砌及建筑物基础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

黄土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蚀后,土质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导致建筑物破坏,具有此类特性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其工程特征:塑性较弱;含水较少;压实程度很差,孔隙较大;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透水性较强;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2.1渠道基础土质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措施:

渠道湿陷性黄土地基较多采取强夯法处理,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施工。冲击碾压对软土地基具有加速沉降与加固的作用。冲击压路机对地面施加冲击能量后,土体受拉、压作用,软土自由水经塑料排水板排出地表后土体密实度增加,加速了软基的沉降固结。如果在软基上填筑渠堤,采用冲击压路机分层碾压工艺,可在施工过程中加快软基的固结速度,有利于软基的沉降固结。

地基土的天然稠度处于O.5~1.O过湿状态,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可用冲击碾压结合水稳定性好的粗粒材料垫层综合加固。该垫层厚度按稠度(Wc)确定:当1.0>Wc≥O.9,垫层厚20cm;0.9>Wc≥O.75,垫层厚30cm;O.75>Wc≥O.5,垫层厚50cm。在粗粒料垫层上用冲击压路机碾压20~30遍后,可使地基土表面部分厚度固结,与水稳定性好的粗粒材料形成加固地基。由于冲击压路机具有高能量的压实功能,相当于超重型击实标准的击实功,达到重型压实度的含水量仅在小于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扩大,其大于最佳含水量的范围不会扩大。因此,含水量视土的塑性指数大小,宜控制稠度不小于1.1―1.2,否则厚80cm~100cm土层冲压会形成弹簧土,无法压实。 冲击压路机的轮边与构造物应有1m的安全距离,桥涵构造物上填土厚度不少于2.5m。当使用冲击压路机的补压振碾达标,地基工程的平均沉降量小于3cm时,不宜再进行冲击碾压作业。

2.2涵洞基础沉降的处理措施

涵洞基础沉降的原因:一是涵洞基底水稳性差,一旦出现渗水,便导致涵洞基础沉降;二是涵洞基底原状土承载力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针对涵底水稳性差的情况,必须完善路基范围内的排水措施,尤其是涵洞进出口处水流应顺畅,避免积水;另外,涵洞基底的换填材料应当避免使用透水性材料(如砂砾)。针对承载力低的情况,通过计算涵洞基底的应力来确定地基土换填的厚度、宽度以及涵台基础的宽度。

换填材料的选用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采用水泥稳定土和三七灰土分层进行换填,这样根据阻隙比等指标以及《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确定在涵洞基坑开挖后进行人工夯实,地基承载力可以提高。

3 钻孔灌注桩遇特殊地质的处理措施

3.1砂砾层的钻孔处理

当施工中遇到砂砾层时,容易发生塌孔、缩孔,为此我们采用比钻孔桩设计桩径小10cm即内径为1m的钢护筒(壁厚8mm)护壁,护桶随钻孔渐次下至砂层,起支护作用,可避免因漏浆造成砂层溜坍。即使出现孔内漏浆,水位下降,砂层也不会垮塌。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

(1)先埋设钢护筒(壁厚8mm),钻孔时加大钻头直径至1m,钻进时注意控制泥浆浓度和钻机进尺;

(2)随施工进尺的速度,提起钻头,接长钢护筒,接头处焊结牢固,并用φ20mm钢筋对接帮条焊加固;

(3)在护筒顶部盖一块厚10mm的钢板,提起钻头,用钻头轻砸中心,冲砸时要控制好护筒中心位置,注意要及时调整,千万不能偏孔,否则,砸下去后很难调整过来。要注意在施工中及时判砂层的深度,保证钢护筒应下至穿过砂层0.5m以上。另外如果在孔内涌水量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的施工方法,利用混凝土护壁支护,穿过砂层。

3.2溶洞的钻孔处理针对溶洞地质,具体的施工对策和施工方法如下:(1)技术人员及钻机充分掌握地质情况,每个孔的地质资料都发给相关人员,让其充分了解溶洞的位置,大小等,做到钻孔时心中有数。(2)各孔周围准备足够的小片石和粘土,粘土要做成泥球状(φ15~20)或饼状,用薄膜包裹,防止干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最好配备一台ZL50C型装载机,司机随时候命,当遇到溶洞漏浆时,迅速铲起片石和粘土填孔,同时集中水泵往孔内大量补水。(3)当钻至离溶洞顶部附近时,采用小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一旦发现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仍采用小冲程轻砸,让粘土和片石充分挤入溶洞内壁。一定要待粘土和片石充分挤入溶洞内,形成稳定护壁后,并且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能转入正常钻进。(4)对于漏浆严重的孔,多次漏浆,回填粘土和片石没有作用,采用直接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方法堵漏,具体措施如下:按照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下导管至已钻孔孔底0.3-0.5m;灌注水下混凝土,至溶洞填充完毕,判断标准以灌注混凝土面超过溶洞顶1m左右且混凝土不再下降为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30%-50%左右后,重新钻进。

3.3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流失的处理前期施工的孔桩中,水下混凝土实际灌注的数量一般要大大超过设计数量,最多的要超过设计数量3-5倍。特别是在钻孔过程中,溶洞无填充物且各向贯通。而且由于混凝土的侧压力大于泥浆的侧压力,故在钻孔过程中形成的泥浆护壁容易被挤破,造成混凝土流失。针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流失的现象,采取以下施工措施:

(1)保证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能力,采用混凝土集中拌和站。(2)加大混凝土储存量,如按正常施工混凝土储存量应为1.8-2.2m3,考虑到溶洞的影响,我们加大初存量为6.0m3,避免因首盘混凝土数量不够造成导管埋深不够而断桩。(3)灌注过程中加大导管埋深,我们一般控制导管埋入深度不小于3米,灌注时要勤于测量混凝土面高程,对灌注过程中出现的缓慢下降要有准确的判断。防止突然混凝土面下降导管悬空造成断桩事故。(4)对漏浆严重或多次漏浆的个别孔,应做到心中有数,在灌注时应加大混凝土灌注高度,一般考虑要超过设计高程1.5-2.0米,尽量避免在灌注完成拔出导管后混凝土面下降造成断桩。

冲压自我总结第8篇

关键词:冲击矿压;微震监测;冲击危险性预测;矿山动力危险

“SOS”是SeismologicalObservationSystem的简称,该系统是从波兰引进的,主要用于矿山震动监测。冲击矿压现象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灾害之一,它是聚积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的爆炸性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震动和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情况。冲击矿压常见的情况有“岩爆”、“煤爆”、“矿山冲击”、“冲击矿压”等。

一、砚北煤矿现状概述

砚北煤矿隶属于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吨。目前正在开采二水平2502采区250205上工作面,该工作面为2502采区首采第一分层,所采煤层为煤5层,开采深度450-462米。工作面南部为背斜轴部,北部位于向斜西翼,倾角13-16度。煤层底板沿走向次级褶曲发育,底板起伏不平。工作面在向斜轴部附近,水平应力达到垂直应力的1.7倍左右。厚度近40米的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老顶为坚硬的粉砂岩,厚度18米,工作面内无断层、岩浆浸入体等其他构造。另外,地表是山区,山谷落差达100多米。250205上工作面自2006年3月10日开始回采以来至今,累计发生强矿压显现多达30次,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砚北煤矿强矿压灾害严重,强矿压灾害与褶曲构造、煤层的厚度及力学特性、顶板岩层、地表形态等密切相关,而我国对于强矿压的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完全成熟的强矿压防治理论和控制经验提供参考。为此,砚北煤矿在中国矿业大学的配合下,对强矿压的预测与控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工作面进行了强矿压的监测与防治,实现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监测原理

一台DLM-SO信号采集站由16个“OS”微震信号采集器组成,每个采集器与一个DLM2001型检波测量探头相连,也就是说1套采集站能够控制16个DLM2001型检波测量探头。砚北煤矿使用了1套采集站,其中井下安装15个探头,地面安装1个探头,覆盖了矿井的各个采区,每个探头与采集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0km。为了接收到明显的震动信号,测站尽可能接近待测区域,避免较大断层及破碎带的影响,并且能和其他探头构成环形包围(包括主站在内的至少3个探头),尽量在重点区域多布置探头,按监测环境与要求选择探头监测方向,这样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将会大大提高,为进一步分析预报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砚北井田面积较大,所以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根据需要移动探头。微震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全矿范围进行微震监测,是一种区域性监测方法。自动记录微震活动,对实时记录的震动信号进行震源定位和微震能量计算,能为评价全矿范围内的冲击矿压危险提供依据。

三、监测方式

震动是由地下开采引起的,是煤岩体断裂破坏的结果。与大地地震相比,震动震中浅,强度小,震动频率高,影响范围小,故称之为微震。微震法就是记录采矿震动的能量,确定和分析震动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记录震动的地震图,确定已发生的震动参数,例如震动发生的时间,震中的位置,释放能量的大小等。其原理是利用拾震仪站接收的直达P波起始点的时间差,在特定的波速场条件下进行二维或三维定位,以判定破坏点,同时利用震相持续时间计算所释放的能量和震级,并标入采掘工程图,圈定出震动频繁的区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SOS”微震监测仪用于矿山震动监测,可以对矿井工作面前方及其周围微震事件通过连接的DLM2001型检波测量探头,把接收到的震动信号以电流的形式传输到地面的DLM-SO信号采集站,进而对记录的震动信号进行定位和能量计算,可以较准确地确定10-100焦的低能量震动的位置,从而为矿山震动危险性的分析预测提供可靠资料。

四、“SOS”微震监测系统的优点

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范围可大可小,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已成为矿山开采诱发动力灾害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在发生微震活动的矿区内布设微震探头(传感器),探测微破裂所发出的地震波,确定发生地震波的位置,还可以给出地震活动性的强弱和频率,通过微震监测获得的微破裂分布位置,判断潜在的矿山动力灾害活动规律,通过识别矿山动力灾害活动规律实现预警。

五、应用结果

“SOS”微震监测系统自2007年6月25日在砚北煤矿运行以来,在250205上工作面,共发生103焦以上的震动1763次,其中有1次强冲击发生在2007年7月1日10:26分,震动能量达1.9×107焦,来压位置在工作面附近辅运顺槽侧,对巷道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有7次弱冲击,震动能量在5.3×106焦左右,这些冲击将早晨恶搞巷道同程度的底鼓或顶下沉。下面以1次典型的来压为例分析来压规律:

图1是2007年7月1日的来压前震动变化趋势,日震动总能量和震动次数之间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很吻合,并且直线变化斜率基本相同,6月28日到6月30日震动总能量变化趋势较大,结合图2,6月29日到6月30日,产量和推进度出现变化趋势相反的情况,7月1日早班10:26分来压,来压位置在250205辅运顺槽侧工作面前方20米,震动能量1.9×107焦,致巷道严重底鼓和顶下沉,部分设备压坏,未造成人员受伤。

六、总结

通过对砚北矿区各采区的多次来压分析总结,用“SOS”微震监测系统预测、预报冲击矿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震动与煤岩体的变形破坏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通过对采掘工作面的震动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利用煤岩体的动态变化特性,为冲击危险性提供可靠信息。

第二,正常情况下,每天震动总能量与震动次数、产量和推进度的变化斜率或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偶尔有一天出现异步变化,但只是短暂的。如果震动参数的变化出现连续一天以上的异步趋势(一般3天左右),再结合其他两种变化曲线,如果有一种曲线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时,近日就有冲击危险发生。

第三,微震法联合电磁辐射法、钻屑法及采煤工作面支架阻力法,成功预报出了多次冲击危险,效果较好。

第四,煤层地质构造以及煤柱区,对冲击矿压有直接影响,在此区域震动次数明显增多,来压频繁,来压造成的破坏性也大。

第五,来压位置以工作面辅运顺槽前后30米为主,回风顺槽很少来压。

参考文献:

1、窦林名,何学秋.采矿地球物理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

2、窦林名,何学秋.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毛仲玉,张修峰.深部开采冲击地压治理的研究[J].煤矿开采,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