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学博士论文

金融学博士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8 00:14:11

金融学博士论文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1篇

刘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当阳市人,宜昌市夷陵中学毕业。1981年高考数学满分、宜昌地市理科第一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1986年),美国康奈尔(Cornell)大学物理化学硕士(1993年)、量子化学博士(1995年。师从诺贝尔奖得主Roald Hoffmann教授)。1995年至1997年在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1999年,任国际顶尖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纽约总部全球货币市场交易部分析员。1999年至2004年,任国际著名对冲基金高桥基金管理公司(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纽约)可转换债券套利交易部资深分析员。2004年至2008年,任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主持并以优异成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转换债券定价之若干问题研究》。2008年5月至今,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兼任华西期货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学术顾问。

二、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于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定价及软件化,量化交易策略及高效金融数值算法研究。任中国期货业协会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高校金融期货与衍生品知识竞赛”命题及组卷专家。“人大经济论坛学者访谈”嘉宾。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专家库成员。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及《管理科学学报》审稿人。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衍生产品的蒙特卡洛定价方法研究》。

三、研究成果

刘强教授在国际上提出美式期权正则最小二乘蒙特卡洛定价法(canonical least-squares Monte Carlo method)、美式期权正则隐含二叉树定价法、已知红利股票期权节点重合二叉树定价法(对Hull经典教材《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内容的一个修正)、非线性损益静态复制的三种最优近似方法及可转换债券或有赎回权的条件概率近似定价法等。

在国际顶级金融衍生产品学术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上独立三篇,其国际金融论文已经被引用30次(谷歌学者)。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上存放其13篇工作论文,其中多篇论文曾名列“下载前十”目录。在二十七万多SSRN作者中其当前总下载排名为7287位。攻读博士及博士后研究期间,发表七篇化学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已经被引用619次(谷歌学者)。

四、主要论著

[1] Pricing American options by canonical least-

squares Monte Carlo[M].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10.

[2] Optimal approximations of nonlinear payoffs in static replication[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10(30).

[3] Liu Qiang and Shuxin Guo:Canonical distribution, implied binomial tree,and the pricing of American option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13(33).

[4] Liu Qiang and Shuxin Guo:Variance-constrained canonical least-squares Monte Carlo:An accurate method for pricing American options[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28).

[5] Yuan,Xinyi,Wei Fan and Qiang Liu:China’s securities markets:Challenges,innovations,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in Asia-Pacific Financial Markets:Integra-

tion,Innovation and Challenges(Kim,S.-J. and M. McKenzie eds)[M].International Finance Review (Elsevier book series),2008.

[6]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衍生金融工具》(王晋忠主编)第十二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4年。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2篇

刁俊博士,中医师,财务会计师。百达金融集团、田川作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担任港九中医师公会会员兼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湾仔狮子会2008―2009年度会长、2009―2011年度理事,国际狮子会肾病教育中心及研究基金2008―2009总理,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地区讲师学院讲师,香港湾仔慈善敬老会副主席,薪火行动名誉会长,珠三角金融学会创会会长兼主席,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新界区委员等多职。

《论语》有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横跨传统中医与现代金融两大精专领域,同时广泛涉猎文学、武术等多样范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博学之士。服务社团,奉献社群,不求回报,尽心尽力,他只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就是刁俊博士,一位以实际行动诠释博爱内涵的仁者,他以平常心,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与此君子交,令人如沐春风。

博学之士:

学贵精专又贵通

《礼记中庸》说到为学的几个层次时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这亦是刁俊博士的为学之道。出生於香港的他,成长於简单淳朴的家庭,大学主修专业为金融学,同时凭借浓厚的兴趣进修完成中医学,获得中医师资质。据刁俊博士介绍,之前他还开设了中医诊所,诊断科目包括全科及针灸,以专业服务民众。虽然现在中医诊所不再开办了,但他对中医的热情没有退,仍担任着港九中医师公会会员兼永远名誉会长,而身边的朋友如有需求时,他总会欣然相助,以此悬壶济世的方式继续温暖杏林。此外,刁俊博士还倾注精力研保健药品,希望能将自己所学所知应用到实践中,满足现代人对於健康与保健的需求。

对於主修的金融学,刁俊博士亦从未放,如今他已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金融投资领域,曾担任十多间上市公司或大型投资公司代表和商业顾问,以专业有效的服务赢得了卓越的成绩。作为龙广企业询顾问公司执行主席、田川作有限公司、百达金融集团、兆添环球投资有限公司及必俊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依专业的知识背景和资深的工作经验,刁俊博士带领团队在公司上市、收购、合、公司管治、信贷融资等领域大力拓展,为企业“诊断把”,而从为人治病到为企业治疗,这位专业医者自是长袖善舞。同时,作为专业的财务会计师,刁俊博士更是身兼多职,相继出任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安仁律师事务所要职,创办珠三角金融学会亲自担任会长兼主席,秉持专业精神,以责任心服务大众。

一边是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学,一边是高端精深的现代金融学,在如此传统与现代的反差中,刁俊博士弋其间,皆有所成,不可谓不为博学强闻之士。而谦虚的他常以“生有涯而知无涯”勉励自己,保持着一颗好学上进的心,广泛涉猎,多元发展。除中医与金融外,刁俊博士还是香港气静功静功导师、香港营养学营养师,他表示营养学是在进修中医时一修读的,而气静功是自学而来。“从医学理论来看,人要保持健康,只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营养,其它多的东西都是虚的,所以保健就是要注意这三要素的平衡,既不可少,亦不可过多。”刁俊博士说道。无论是营养学还是气静功,他希望能在学习中助己助人,传播健康的福音。此外,爱好文学的刁俊博士还担任过一家杂编辑部的顾问,他说之前会自己动手写文章,还帮上市公司写过书,现在虽然写的少了,但在文学交流领域,他仍保有雅兴。横跨如此广博的领域,问及刁俊博士如何做到平衡时,他诚挚地表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当碰到问题或困难时,需要暂时停下来学习与思考,在学习与思考中解决困难,继续前行。香港社会转变很快,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多学多做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劝学》有语:学贵精专又贵通,两端齐执得其中,通能启发多思考,专不旁驰易见功。刁俊博士是真正的实践者,方成就渊博之道。

博爱之士: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的力量,不容忽视。刁俊博士是一位公益热心人,饮水思源,回馈社会,鞠躬尽瘁。他常说,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他希望能在实际行动中带动更多的人关心社会,参与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如此点滴积聚,才能汇成大河,涤荡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博爱之士,惟贤惟德,仁服於人。

刁俊博士担纲的社团职务可谓不胜枚举,服务的领域亦是广泛多样,相继出任了香港湾仔狮子会2008―2009年度会长、2009―2011年度理事,国际狮子会肾病教育中心及研究基金2008―2009总理,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地区讲师学院讲师,香港湾仔慈善敬老会副主席,薪火行动名誉会长,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名誉会长,美洲大学世界校友联盟执行委员,香港大中华中小企业商会创会副会长,油尖旺工商联会会董,香港武术推广协会副主席/司库,环保慈善基金名誉会长,香港湾仔社会联会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这麽多年来,刁俊博士始终坚持热情奉献,每一个头衔,他都曾用汗水洗礼,用行动证明。尤其是在担任香港湾仔狮子会会长时,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狮子会向来要求秉持出钱、出力、出席、出心的四出精神,担纲会长更得领导全会开展工作,我那时将本身的工作停下来了一部分,几乎全身心扑到狮子会事务中。”正因为如此尽职尽力,刁俊博士在会长任期内工作卓著,会务取得极大提升,获得大家的一直认可。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在湾仔狮子会前任会长竞选区域总监时,他作为竞选团成员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他带动之前在开展其他社会服务时认识的朋友加入狮子会一起做公益活动,既扩大了队伍,又丰富了会务。而更为显著的是,刁俊博士在会长任上帮助狮子会筹款是历年以来数额最多的,他不仅自己出钱,还带动了周边人一起参与。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他的用心与热情。

问及刁俊博士为何如此热衷社会服务时,他诚挚说道:“每个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跟社会接触,而在接触中你会了解到各个阶层有不同的需求,当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付出中收获的感谢对自己也是鼓励,如此良性循环,在自我充实中自己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大,帮人越多,朋友越多,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在奉献中增值。” 刁俊博士将博爱与快乐带给每一位有需要的人,对於长者及残障人士更为热心。他经常捐助慈善机构,包括明爱迎喜良缘宴、长沙湾街坊福利会之长者慈善活动、环保慈善、四川後重建等等。而最近他更多地去到了内地贫困山区,当看到那里的孩子连鞋都没有时,他深受触动,捐资助学,不遗力。他说教育对社会发展很重要,他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能起到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相信星星之火可发展为燎原之势。

2012年,刁俊博士荣获“中华名人录”之“卓越华人”,2013年他被社会与公益电视台评为“公益慈善家”,这是对他多年优越的个人成就及社会贡献所做的肯定,可谓实至名归。

博友之士:

如沐春风君子交

刁俊博士说,社会服务虽然据了较多时间,但自己感觉很开心,特别是在其中认识了很多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大家可以就工作或生活的话题随意交流,互相信任,这样给人的感觉很舒心。待人处世上,刁俊博士怀抱平常心,他说:“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与空间,尤其是在助人时,我们凭能力给对方一定的支撑,然後放开手让他自己去发展,出现问题给予建议,发展好了多支持鼓励,不干涉太多,这样也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人。” 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他的培养下,下属成员亦能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刁俊博士如一位心灵导师,培养人、帮助人,乐於奉献,自是桃李满门。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刁俊博士享受着这种舒适的朋友之交,他是一位博友之士,朋友众多。与他交往,朋友都会折服於他的渊博学识与真诚热心,信任惬意,如沐春风。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3篇

驻守清华VS弃读北大

前不久,梁植参加高晓松和蔡康永加盟的《奇葩说》节目,刚一亮相就说自己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就读,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项学历,但现在却正为毕业做什么而苦恼,希望导师能支着。他没说多久就直接被蔡康永按铃淘汰,同时高晓松动怒:“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问我们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梁植这样一位学历光鲜的优秀学生,却迷茫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职业选择,或多或少都会带给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反感与厌恶。这或许也是广大网友对梁植发起“责难”的原因所在。也有人说,让梁植迷茫的不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问题,而是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人生的问题。我很赞同这一观点,而这也同样困扰着现在很大一批高校毕业生。

与梁植备受争议的经历类似,周浩曾是青海高考理科前五名,酷爱机械的他原本打算报考有着诸多实践性课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最终他向家人妥协,选择了北大。但进入北大后的周浩还是不能适应以理论为主的学习。在长期的痛苦挣扎中,他仍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选修或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暂时休学去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但这些仍然无法让周浩静心在北大学习研究。最终,不堪重负的他在征得父母同意之后转学到了北京的一所技师学院。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的技术工人,周浩这一“纡尊降贵”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正如“弃港大复读考北大”的高考状元刘丁宁一样,周浩“弃北大读技校”事件有太多值得人们反思的东西。

图1 梁植(左)与“奶茶妹妹”章泽天(右)

图2 周浩

博文广识VS术业专攻

从升学规划的角度看梁植的清华之路,可谓相当的不科学。梁植本科就读法学专业,硕士选择了金融学专业,博士则选择了新闻传媒专业。可谓每个专业都“浅尝辄止”。他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愿望并没有错,但是梁植的专业选择路径却出现了偏差。我认为梁植的专业选择路径应该这样设计:本科读法学,硕士读金融学,博士读金融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梁植2006年从人大附中文科班毕业考上清华,就读法学专业。本科四年,梁植在法学上还是有些研究成果:2009年他的学术论文《误将尸体当作运输的行为性质》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刑事疑案演习》一书中公开发表;2009年10月与搭档获第七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总决赛亚军,个人获得总决赛“最佳辩护律师”荣誉称号;2010年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获得了国际法方向的第一名。

鉴于梁植本科四年的优秀表现,2010年他被免试推荐到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攻读硕士学位。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梁植最佳的选择,因为从公开的报道中了解到梁植在读研期间有关金融方面的研究表现平平,毫无建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是通过保送就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专业基础相对于其他科班出身的同学自然差了一些。如果梁植博士阶段能将其本科阶段的法学知识与硕士阶段的金融学知识更好地融合,其在金融法专业方面的学习将会游刃有余,这也是复合型人才的价值所在。但让人遗憾的是,梁植并没有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付诸行动,在金融学专业学习“受挫”的情况下,他转而选择了自认为有能力胜任的新闻传媒专业。殊不知,博士专业的选择和学习不应仅仅以自己的兴趣为参考标准,更需要本科或者硕士阶段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一选择注定了今天的梁植在职业选择时的迷茫与困顿。

无论是读研或是读博,都应该旗帜鲜明地以终生职业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读而读。否则,多一个学位,就会多一份精神负担、多一份求职压力、多一份年龄恐慌、多一份人生失落。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样样会活受罪”。再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梁植其实是现代社会某一类学生的代表:研究学问求大求全,求广而不求精,求博而不求专,总以为凡事越多越好,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北大的周浩则是研究学问求精求深求专的一种代表。但无论是求博还是求专,都具有一定合理性。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养成深厚的人文素养,学识渊博,方能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这是博识教育的宗旨所在。所谓专就是要在某一领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专也是在广博基础上的专,在那些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也是落实在单一领域。求博与求专都没有错,但博不等同于泛,专不等同于少。

选择拼图VS规划蓝图

梁植与周浩最为显著的差别在于梁植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正因如此才导致了他在毕业之际的择业迷茫与困顿。而周浩则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并敢于付诸行动去追求。正所谓“有规划的人生才能叫蓝图,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拼图”。

梁植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典型产物。我们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就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接受着老师的教导与鞭策,每天奔跑在分数、成绩的单行道上。只要成绩好了,微笑和鲜花会接踵而至,以至于我们学生除了学习,便没有其他的生活空间,更不用说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了。

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对于自己选择何种专业,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非常迷茫的高三学生。这个阶段迷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尽管如此,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家长的重视。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广大考生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本科毕业后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深造,如果选择就业,就可以在志愿填报中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就业比较好的院校与专业;如果选择深造,就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的学科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这只是考生升学规划的第一步。至于进入大学之后该怎样规划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与职业生涯,也是需要学生与家长时刻关注的问题。

结语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4篇

中新网1月15日电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满地可银行(BMO)一年一度的“资本市场高级研究奖学金”已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约克大学数学和统计学博士生,中国留学生乔云(Yun Qiao)凭借其博士论文赢得此项殊荣,获得由该银行颁发的2万元奖学金。

乔云的博士论文《最低撤保给付保证的套期保值与资产配置问题》(Hedging and Asset/Product Allocation Problem for Guaranteed Minimum Withdrawal Benefits),被满地可银行的“资本市场远景研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参选论文。

今年是满地可银行第二年主办该项奖学金计划。该银行执行董事总经理克罗宁(Patick Cronin)表示,支持大学的教育,尤其对高级研究课程资助是满地可银行一向坚持的宗旨。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5篇

关键词:挑战;金融学;法和经济学

在2010年出版的《金融与增长》的世界银行报告中: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取决于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金融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市场规模每年都在增长,截止到2013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面临监管体制的转型、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工具的市场化、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问题。正确的处理好这些问题直接决定着我国金融业日后的发展,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现在面临的金融改革实践问题已经对金融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金融学研究要把国际学术惯例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和学科。

我国金融学在金融学学科及理论建设方面主要面临下面三方面问题:

一、 学术界对于金融学内涵界定仍需进一步明确

首先,这个概念的界定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公司金融的固定版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为业务提供融资的业务,这一定义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实业界的普遍看法。而且用学科术语来定义该学科对这个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Webster字典中,将“To Finance”定义为“(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筹集或提供资本”。代表学界对金融学较有权威的解释可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罗斯撰写的“Finance”词条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

其次,在国内学界,对于金融一词的界定却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纵观十多年来国内出版和发表的各类财经专业方面的相关材料,金融这一词的解释,主要是财政、融资、财政等解释。这三种解释是对特定对象的。但是金融这个涵义确实值得继续推敲的。从金融这个概念的理论内涵来看,这个是国内在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特征。传统金融研究主要包括信用、货币、银行、货币政策、汇率、货币供求等等专题,金融被定义为是货币流通和通讯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国内学界对金融学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有代表性的方向:第一类是以货币银行学为代表的;第二类是国际金融为代表的。分为这两大科目为主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政府为主导的银行之间的相互融资,这种方式在实际当中占主流,而证券和资本则被视为非主流。这样就使得以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作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其二是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致对外贸易的加强,所以相应的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内容在高内高校中开展起来。

最后,上面国内两大学科对金融学的界定,还不能够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概括出来。外国学者对金融学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公司金融,包括公司融资、公司财务、公司治理等,以这些为核心。另一个是投资学,也就说把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归结为资产定价。但国内的有的学者把这个理解为公司理财或者是公司财务,这样的理解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研究对象是会计事项,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应当纠正这样的误解。

二、 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较实践滞后

正是上文所论文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金融学学科和理论建设的滞后,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六个方面。一是金融学教材和我国实际需要不符,出现脱节的现象。从我们所能见到的教材来看,都是引进外国学者或者外国权威人士的论著,这些外国论著与我们中国的实际生活有不符合之处,所以出现与原本英文教材脱节的现象。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现代金融学理论,但是还要研究我们本国市场和企业,撰写出适合本国的金融学教材。二在培养学生方面过于封闭。这在本科教学方面表现还比较好,但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方面,所表现出的教育方式就和国外存在差异,表现出过于封闭的特征。我国博士招考实行的更多的是单一导师制度,这种制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还是不够完善,可以让研究性大学博士生以自己的博士项目为自己的学习重心,让导师组来进行指导,这样更加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学术研究期刊方面仍然需要增加,我国在部分金融期刊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是专门的金融学学术期刊还需增加。四是学科布局要更加细化。我国金融学科大都还未从原始的经济学院体制下分离开来,这样影响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也会导致学术分工不明确。其实可以在金融学的宏观领域设立经济系,而在公司金融和投资学微观设立管理学院。五是金融学教师资源方面的匮乏。目前高校金融学方面的师资还是不容乐观的,在公司和投资微观领域的才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六理论研究更新速度慢。我国市场规范化步伐越来越快,这就对我国金融学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的倾向于间接的融资领域。一些前沿领域的理论还没广泛研究,例如行为金融学、金融工程学等。

三、 我国金融学研究要更好的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由于上面论文的两个问题,理论和学科建设有待完善,我国金融学方面的研究还没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理论指导功能的发挥力度还不够。这个问题在证券市场改革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例如国有股持减问题上、证券监管理念问题上、证券立法等方面,金融学界都要在严谨细致的基础之上提供给相关部门可以借鉴的建议,不人云亦云,严肃对待,实事求是的提供具有理论和实证支持的论著。(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Jensen,M.C.,Capital Markets:Theory and Evidence,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2,pp.357-398.

[2]Hart,Oliver,and John 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1119-1158.

[3]张新,5中国资本成本的估算6,南开大学工作论文,。

[4]刘鸿儒,5新金融辞海6,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6篇

金融行业对于新事务的反应速度从来都与侏罗纪的恐龙类似,中国金融业还要更慢上半拍。“创新”被国内金融业者所接受并日益挂在口头,应该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位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金融企业的负责人,在各种公开或者内部的讲话中,“创新”是被提及频度最高的词。

这是一种喜人的变化。而更让人欣喜的是,国内金融企业的的确确在进行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了。新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以下简称“创新报告”),可以说是记录和分析这一现象、趋势的力作。

国内金融类图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译著,这类书籍对于让国内金融业者开眼看世界的作用和贡献不小;另一类是国内人士自己撰写的专著,这类图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作者过分依赖二手资料,仅做书斋内的沙盘推演甚至臆断。真正能够让读者掩卷长思者甚少,能够对现实的金融行业、企业和产品工具进行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与分析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创新报告”可以说是开了国内金融类图书领域中的一个先河。

“创新报告”之所以能够开此先河,是因为其作者团队实力不俗。这个团队由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杨如彦博士领衔。

杨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因关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问题,他在兰州大学攻读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之后再度攻读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杨博士在国内学界并非属于“高产学者”,原因在于其在学术上的严谨与自律。他对金融行业的研究和造诣与其担任数家海内外金融企业高级研究顾问有关。一只脚在产业界,一只脚在学界,既有学术功底,又知道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杨如彦最大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他的学术成果很少有国内许多学者无法避免的“经院味”,也不像某些一线从业者,普遍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依据,亦有实际操作性,是国内学界对杨如彦学术风格的评价。这一特点在“创新报告”一书中随处可见。

“创新报告”一书的作者多达6人,其中包括鲁再平、刘孝红、孟辉、毛颖等国内金融行业内的青年才俊。他们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债券等金融子行业具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因此,“创新报告”得以对上述几大行业2002年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创新报告”的研究方法和谋篇布局也很有些可圈可点之处。在分析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创新的状况之前,作者都会从金融行业市场特质的角度,对其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和阐释。

“创新报告”有关实证研究的部分则有理有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阐释创新机理时所运用的理论和模型都是国内外的经典,但并没有盲目地迷信权威,而是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而又准确的修正。

例如,作者敏锐地指出,2002年中国金融工具的创新具有“准市场”的重要特征,并以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深入探讨准市场环境下,创新与套利的互动关系和实际操作问题(详见后文《创新是套利的孵化器》)。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7篇

他热心讲学,在投资课程及讲座中,常常与听众分享自己宝贵的投资心得,将实战方式及个人独特的金融投资操作知识无私地教授给学员。

他的培训课程被列为《香港政府持续培训基金》认可资助课程,从而惠及广大股市投资者,於2008年6月获颁第十届世界出华人奖以及美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而早前,郭树钿博士从事的是与金融风马牛不相及的油画行业,教育学员数以百计,被广东茶山政府颁赠十年贡献金牌奖。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是如何产生交集的呢?原来,在郭树钿博士眼里,投资股市就似打造一件艺术品。

油画缔造的十年

爱好油画的郭博士,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香港校际及学界公开赛冠军,1971年中学毕业後,出於对美术的热爱,他便拜师做油画学徒,学习专业的真油画技术,这一学便是十年。1980年,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已在油画行业颇具盛名的郭博士来到内地,在广东茶山镇开设真油画绘画厂,将油画艺术品工业化,亲自培训年青画师,将每月绘画的数千幅真油画,以工艺商品形式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画好格式样板,然後交给徒弟临摹。刚开始,徒弟每天能摹画一幅,然後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加工。三个月後,每天每人便能画10到15幅。我限制每个徒弟固定临摹三幅样板,为了保障品质,不作流水式运作,每幅图由一个人画成,使颜色和手法能协调,我签个名就可以了。高峰期的时候我有三个绘画厂在内地,徒弟数百人。从事油画行业,不仅满足了我个人的追求,同时也使我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0年,由於移民关,郭博士决定放油画生意,举家移民新西兰。至此,郭博士的油画生涯告一段落。然而,在这从事了长达十年的油画行业里,他不仅收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作为最早一批来内地发展,带动油画艺术产业化的建设者,他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对整个油画行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3年,郭博士获广东茶山政府颁赠十年贡献金牌奖,这是对改革开放後第一批到内地投资的他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与扬。

期指艺术家的独创心经

移民新西兰後,第二年郭树钿博士便独身返港,开始投身金融行业。

“结束油画生意,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後,我的第一个打算是用部分资金来研究投资。这行相对自由,可随时穿梭於香港与纽西兰与家人团聚,当时一窍不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原来,想要创业,但更要兼顾家庭,所以选择炒股,便是郭博士投身金融的初衷。

视股市为艺术

初涉股市的郭树钿博士,对投资这一行是陌生的,他坦言刚开始连《经济日报》上所说的一些技术名词都不知其义,所幸他是一个敢於挑战自我的人。

“看不懂《经济日报》,我便找一些基础的书籍看,先看些介绍阴阳烛的书籍,愈看愈多,差不多所有中文技术分析的书籍全看过。然後参加一些投资讲座,要有时间都会参加,希望可以听到一两句有启发性的话。同时,我还跟十多位金融资深名师学艺,博众长。平时一有时间我就到图书馆去阅读一些投资方面的书籍。就这样花了三年时间,学得都差不多了,我决定开始自己看图研究,找出自己的投资方法。”郭博士说。

炒卖期指,在大众眼中是高风险产品,但郭树钿博士把它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郭博士认为,图表是由价位的变动而形成的,而这些变动来自参与者的思想,而人的思想容易受外界牵引,心态性格各人各,多数人容易堕入市场气氛的陷阱,常做出错误的相应决定,因此多数人无法战胜期指市场。所以,投资股市,心态是常重要的。一次洒脱而又成功的交易,首先要克制个人的心理障碍,若要解除这些障碍,就必须增强个人内心的战斗力,控制心理焦虑,建立不动摇的信念。

“心战力的培育,其目的就是要练习操控自己的心智状况,不要让心态左右情绪,而导致举止不安定,缺乏理智与冷静。要使心态能为我们工作,要去除负面心智的影响,不可让意识拖垮战斗力量。再者,有些人临场犹豫不决,不果断落盘,仅因欠缺一套适合自己的完善的买卖策略应变系统。”郭博士分析道。

亦步亦趋图谱系统

经过一番刻苦钻研,郭树钿博士终於独创出一套“亦步亦趋图谱对应系统”的短炒操作技法,这是一套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安全、更稳妥的指导的投资方法。

郭博士统计了数千张即市图,把各项明确的重要特徵,及能带来操作效益的市场内在力量,归类为:格、势、浪、力、位、化、谋七大特徵要素。通过图的微细共同变动特徵,来剖析其背後成因以及大户动机,微分图表基因,将这些基因化为代码,即图表语文,背熟这些图表语文,印记在脑中,当望着图时,图表的即市基因变化,便与脑中的代码产生共鸣,起到图像感应作用,虽然它们不会讲话,但是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告诉你此刻该沽还是该揸。

“亦步亦趋图谱对应系统”是以实例实图做示范,用数秒时间查图分析法来帮助投资者更有益的投资市场。

期指要短炒,股票宜长揸

期指是期货的一种,可买入或沽出。期指可分为大期和小期两种,大期每一点五十元,小期则每点十元,於每月底倒数第二个交易日收市後结算。现在由於期指电子化及交易平台的成熟,就超短炒即市期指而论,既可以用电子止蚀盘应付风险,也可用其波动快的特性,抢点获利。而波动,对高手而言就是机会。

郭博士认为,每日炒即市最好的安心投资方法,是利用电子平台作攻守工具,用“亦步亦趋图谱系统”深入解期指的波动,及寻找最佳下注的良机,由於用方法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赚钱的效力,而电子平台提供的效用,正好可以随意平盘止蚀,加上方法能随方向落盘,命中率大幅提高,自然会输少赢多。

期指要短炒,期指有杠杆效益,遇跌市又可放空,与炒股票相比较为灵活,而胜败的关键,就在於炒法是否正确。短炒期指最重要的就是要“快”,触觉要快,行动要快,交易平台要快,如果方向错了,离市也要快,方法越简洁越好用。

郭博士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线可致富,也应懂物极必反的道理。群众买股票的推动力,多半来自市场乐观气氛及羊群导向,若买在炽热期(偏贵),沽在悲观潮(偏低位),常倾於自我毁灭而不自知。我们可据遁环周期的特徵,大户收集、推升、派发所须的时间,做出买卖部署。例如一个中期周期大约五至七年,散户经常被“养”在4浪及5浪里,这时若股仔升得疯狂,大家便赚得沾沾自喜,甚而忘记风险,多被套牢在5浪末期及A浪里,最後被屠在C浪里,此时股票一路下跌,坏消息不断出笼,於是大家恐慌抛售……这样的养、套、屠三部曲,便能将你的财富大转移。炒风狂热多麽令人陶醉及盼望,但结果多是惋惜,若你早已在5浪里沽清货,此刻必定正站在满手现金、等待要买货的醒目群里。

”投机要速战速决,落盘後2―3分钟内不论赚蚀,一定要平仓。而且炒期指一定要止蚀,以保障在投资市场逆境时的损失。”此经验,是郭博士花二十万元学回来的。原来,1998年郭博士完成期指合约後,伴朋友外出吃饭,饭後市况大幅下滑,但他仍然继续等不肯平仓,结果输掉二十万。郭博士还提醒道:“做隔夜期货风险较高,亦难料风险高低起跌,所以不建议冒险作下注,要明白投资跟做生意无大分别,损失会是成本的一部分,为免有蚀本情况出现,下注前做好风险评估方为上策。”

动态教学,日赚三千

2002年,郭树钿博士任职骏溢期货有限公司,因业务需要,他把个人独特的金融投资操作知识,无私地教授给同好者,後由於慕名求教者日众,令他开班授徒,开讲期指实战培训课程。自2006年起,此课程还被列为“香港政府持续培训基金”认可资助课程。目前,已有上千名学生受惠。

郭博士的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态教学,经常免费公开作即市实盘交易示范,令群众能亲身感受投资市场中真实的风险,以及成功交易赚钱的窍门。他的课程深受投资者欢迎,因人数过多,得租大型演讲厅来上课,而每次上课都座无虚席。

郭博士表示:“期指实战培训班是让有志趣涉足投资期指,但又无法稳定赚钱的人,用一个理论性方法去窥探它的盲点和对应策略,用理性知识获利。平时授课公开化,现场分析,现场投资,现场讲解,几分钟後就可见结果。”当然,赢的时候比较多,但也不排除有输的可能。郭博士说,输赢的结果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讲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投资技法,即便是输了,也要分析输的原因,在方向有误时,要掌握应对的策略与方法,以取转亏为盈的机会。

参加培训学习的投资者,郭博士还会给每人十次投资试验的机会。如果学员都领悟会了,投资技法掌握透了,可以先用郭博士的户头和资金作投资试验,如试验成功,自己也有把握的话,那麽就可以自己去投资发展了。反之,还需继续学习。

郭博士的培训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日赚三千。郭博士一直提醒大家:“赚得朝朝鱼翅捞饭,慎防股患来临。买股票,不可贪心,要懂得赚,更要懂得急流勇退,避开股患。”

先学做人,後学投资

郭博士认为,“投资最大忌是在回吐过程中下注,应留意每个回合的下注时机,很多时候一日的成交,取决於几分钟时间。我们会每日开市前五分钟,去掉脑中一切数据,用平静的心境去窥探大市走势,冷静分析下注,要遵从极有法则的窍门,锁定风险,往往能化险为夷。胜败关键完全掌握在几分钟之内,所以要用轻的心情面对,才可有冷静的分析力。”

针对年青人在心态与处事能力上相对薄弱且浮躁,郭博士一直提醒说,“做隔夜期指风险很高,奉劝非专业人士,不宜轻易参与,希望25岁以下的年青人,先学好处世之道,後学投资之法。”他觉得做人要做自己及别人喜欢的事情,才能营造双赢局面。他还告诫年青人,要先学会为人处事之道,学会帮助别人。有先学好处事之道,才懂得金钱的价值,太容易挣到钱,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炒股要懂得适可而止,防止滋生不劳而获、赚钱容易的负面思想,要学会赚钱,更要学会将赚得的钱用以帮助其他人,回馈社会。

豁达助人回馈社会

投资之,郭树钿博士亦非常热心参与社群公益活动,例如任香港中西区女童军副会长;自幼喜爱魔术的他还是国际华人魔术协会创会主席,经常举办魔术专题表演晚会,为成人及小朋友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仅2007年,他资助的团体活动就包括灵巧艺术协进会举办的《香港是我家演唱会》、广东社会学学会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能开发高级论坛》等等。

展望未来,郭树钿博士表示所属投资公司将会於上海开办分公司,自己也将担当学生培训工作及导师之职,随公司北移上海发展,引导内地转向专业金融体系,以诱导方式分享他个人丰富的金融知识。与内地同行者肩,分享各自投资知识及宝贵经验的同时,帮助更多人掌握投资技法,以期望令中国金融业更上一个台阶。

纵观郭树钿博士的人生历程,无论是作为一位油画艺术家,还是资深的股市投资专家,他一直都在学习,也一直都在传授,他将自己所学、所懂、所总结的专业知识与宝贵经验,毫不吝啬地教授给更多的同好者,与更多的人分享投资的盛果与成功的喜悦。

懂得回馈的人,才会收更多。更确切地说,郭树钿博士更像是一名传道士,传播知识与财富,撒播热情与豁达。今天的付出,也必将使他收更为璀璨的明天。

金融学博士论文第8篇

2003年1月24日,在总书记来中关村视察工作时,管委会推荐了15位归国创业博士接受总书记的接见,周健博士名列其中。受到这样的重视,周健做了什么?那就是在金融信息领域的成就。周健和他的瑞森科技已经拥有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联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一批典型客户,汇集了来自美国华尔街金融公司、硅谷高科技企业、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和国内顶尖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中国金融业大发展的明天,周健的“纵队”应当成为一个主力部队。

拳拳之心游子情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怀着一份拳拳之心,游子之情回到祖国,投身到中国经济建设的巨浪狂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周健博士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和许多刚刚毕业的“海归派”不同的是,在回国前,周健博士已经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近13年,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早年,他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后来又在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松下研究院当研究员,当时,周健博士就已经在模式识别、信息提取、多媒体、视频服务和实时操作系统等领域卓有成就,在美国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和会议上发表过近20篇论文,还拥有两项美国专利。

走出研究领域后,他先后就职于两家著名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特恩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并被委以重任,负责金融交易系统,成为部门技术主管。

周健博士坦言,因为在美国的发展比较顺利,所以当初决定回国创业,并不是毫无犹豫。毕竟,多年的努力奋斗,使他在美国已经过着非常舒适优越地生活。重新创业需要一份不盲目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

优秀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敏锐地意识到,与美国发达的金融服务业相比,中国金融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迅速,中国消费者享受着最新最全面的服务。可中国的金融业,无论在体系架构、监管还是技术应用上,与美国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华夏子孙,周健博士非常希望凭着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使他和他的公司能够成为一座桥梁,把美国华尔街优秀成熟的金融管理经验和应用技术介绍到中国来,为祖国的金融体系建设稍尽自己绵薄之力。

同时,他也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功,使中国已经昂首走上国际舞台,为海内外提供了更加广袤的机遇和更加刺激的挑战。这些都促使周健博士树立了在国内金融系统软件领域施展拳脚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尽管他在华尔街发展顺利,业绩斐然,是技术领域里最出色的中国人之一,但作为一个黄种人,仍然感到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天花板。这对于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海外华人来说,是一个苦涩的现实.也是促成他毅然归国的原因之一。

于是,2001年7月,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近13年的周健博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恋恋难忘中关村

因为是北京人,一直以来,周健博士都特别眷恋首都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特别是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城市胸襟,让身在海外多年的他,禁不住日复一日的思念。因此一想到要回国创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

中关村管委会很早就在美国硅谷设立了办事处,有了回国的念头,周健博士便陆续与其接触,认真询问国内创业的各种情况。在听了中关村发展变化的详细介绍后,他感到很振奋,决定回北京实地考察。

在中关村驻硅谷办事处的安排下,周健博士回到北京,受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夏颖奇副主任和初军威等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向他详细介绍了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各级领导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欢迎和支持,介绍了中关村拥有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科技人才和科研优势。北京之行,让周健博士亲眼看到了中关村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当即决定返回美国清理各项事务,准备回国开创自己的事业。

接下来,周健博士在中美两地之间穿梭往返了三次,亲自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包括联系投资商,寻找办公地点,调查市场,整合资源,确定项目,招募人才,组建团队等。

终于,万事俱备。2002年4月,瑞森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一批入驻中关村数码大厦,周健博士亲任公司总裁。从此,瑞森科技如一轮旭日,磅礴而出,冉冉升起.

周健博士十分感激北京市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一直以来对他的鼓励,关心和支持。他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开拓市场时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没有知名度和诚信保证。在公司成立之初,管委会推荐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大报刊等媒体对其进行采访报导,帮助瑞森科技扩大影响力度。2003年1月24日,在总书记来中关村视察工作时,管委会推荐了15位归国创业博士接受总书记的接见,周健博士也有幸被列其中。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和鼓励,对于周健博士和他领导的团队起到了巨大鼓舞作用,也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信心。因此,尽管周健博士回国创业没有拿过政府一分钱,也没有摊派过任何政府项目,但他对政府和管委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正是在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的亲切帮助和关怀下,瑞森科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漫漫追求创业路

为了引入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周健博士积极为中美金融经验交流牵线搭桥,多次邀请美国金融权威人士来华与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和访问。瑞森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他就邀请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总裁约翰沃尔于2002年4月15日访问瑞森,访问中关村。中关村管委会为此特地在翠宫饭店举办“纳斯达克与中关村”大型报告会,约翰・沃尔的精彩演讲在中关村的创业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健博士一方面致力于促进中美金融者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集中精力开创瑞森科技的事业。对于离国多年又处于创业初期的他来说,无疑要面对很多复杂的局面和艰难的事项,例如重新适应国内环境,找准经营方向,如何研发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推向市场,如何让大家接受自己和公司等等。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瑞森科技逐步成长起来。

目前,瑞森科技已经拥有了极具市场前景的五大高水平软件产品,但这五大生机勃勃的产品并不是创业伊始就存在的,它们无不是经过将近三年的市场摸索,在不断研究、发现、总结、转型或强化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的。

由于具备成功开发华尔街证券交易系统的经验,证券方面的软件系统自然是周健博士刚回国时想要选择的主要项目之一。但是,通过实际了解,他发现中国的券商情况与自己所熟悉的华尔街的券商相距甚远,于是,他及时总结、修正,逐步完成转向。现在回首,他仍然感慨,庆幸自己的敏锐和幸运。如果真的完全按最初的想法坚持下去,肯定是另一个结果。

不良资产处置系统是瑞森科技一个重要的优秀产品,它源于2002年10月中国某银行的一次不良资产处置系统软件的招标。虽然这次招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成,但瑞森科技却没有放弃,并逐步建立了与该行的良好关系,逐渐深刻了解了普遍存在于我国金融界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他们加大了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在国外金融行业长期积累的经验。目前瑞森已成为最具经验,最有特点,国内唯一做过国际国内各类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统的企业,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不良资产处置系统专家。

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也是瑞森科技从参与一个军事工程的管理软件设计,逐渐深入研究市场,慢慢找到发展方向的。诸如此类,可以说,瑞森每走一步都付出了十二分的艰辛。

实际上,在浩浩荡荡的中关村信息技术企业中,像瑞森科技这样真正靠自己做出核心技术,创造价值的企业并不是太多。包括海归在内的许多企业,或者以系统集成为主,从差价赚取利润,或者靠政策性的项目获得政府的资助。瑞森则完全依靠自己研发产品,硬碰硬开拓市场,尤其作为一个初创的企业,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刚开始开拓市场时,他们不清楚国内人际关系的复杂,不熟悉事情间的微妙操作,完全不知道谈生意是要讲交情的,常常像以前一样公事公办,希望通过电话联系去客户办公室展示其产品和服务,因此常常被对方毫不客气地拒绝或敷衍,或者作当成招标的陪衬。

有一次,为了争取某银行的资产管理项目,通过电话约请,项目负责人终于同意他们去办公室面谈。但不巧赶上堵车,为了准时赴约,三位才从美国回来的创业者,下车跑了两三站地,累得气喘吁吁,总算到了目的地,真正体会到了勤于工作,疏于锻炼的苦处。可对方的态度却并不友好,完全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最终他们也没能拿下这个项目。但是后来,还是这位负责人,听说了这个“体能测试”的故事,甚为感动,竟与他们成为了朋友。而这段经历,也给这三位在华尔街颇有建树的“海归”留下了终身难望的记忆,他们经常笑着说这是他们了解国情,熟悉中国做事规则的最好一课。

周健博士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深厚造诣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客户与他打过几次交道后,都非常尊重和认可他的眼光和能力。但是,对周健博士个人的认可是一回事,对公司的信任又是另一回事。对于一个新创立的公司,有时候再好的技术也比不过有知名度的公司。因此,瑞森科技不但要在技术上做到最好,还要在各项服务上做到尽善尽美。十分耕耘,一分收获。特别是通过艰辛努力签下了单子,他们更是丝毫不敢松懈,在其后的服务中力求精益求精。周健博士说:“与大单位打交道是非常难的,它们都被很多的IT企业包围着。我们是新公司,短历史的公司得到别人的认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但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绝对的优势,要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还要挑战自己,对自己吹毛求疵。客户都是大单位,与他们合作,新公司是不能出错的,同样的服务,IBM做错了没问题,而我们不行。”

经过短短两年的打拼,瑞森科技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艰难的创业期,他们不但把握了国内市场的方向,努力做好产品的研发、推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有意义的是,他们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推动了中国金融界的信息化进程。

回顾历史,“天道酬勤”是对他们最为精辟的总结。

欣欣向荣展宏图

瑞森科技从零开始,现在终于到了欣欣向荣,大展宏图的时候了。正像周健博士介绍的:“回国两三年,我们主要是学习、适应社会环境、摸索国内市场、建立公司信誉。这三年来已经基本适应社会环境,找到了市场方向,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锤炼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瑞森科技的不良资产管理系统是国内和国际不良资产处置做得最好的一家,其系统最为规范化,也最为客户所认可,曾经的竞争对手已经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个产品的成功,吸引了最有经验的优秀人才纷纷加入瑞森科技。

瑞森科技的项目管理系统,在完全按照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研发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参考了国际最先进的流程、方法,不仅是国内项目管理系统做得最好的,在国际上也具备领先水平。因此,尽管目前公司尚无精力开发国际市场,但这个系统却被美国第一金融银行看中并购买。

瑞森科技的非现场稽核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银行、企业网络的各种数据变化、异常变动,可以把从前需要一年才能反应的问题缩短到一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有效地控制了金融风险。因此,这个产品一经推出便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瑞森科技凭着卓越的技术、完善的服务,赢得了许多单位的青睐,已经拥有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联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一批典型客户。 当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等华尔街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开展业务而需建立相应的金融系统时,也全都选择了瑞森科技作为他们的技术提供商。

瑞森科技人才济济,汇集了来自美国华尔街金融公司、硅谷高科技企业、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和国内顶尖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花旗银行、摩根银行、美林证券、道琼斯、普华永道管理咨询等国外著名公司,以及许许多多国内知名公司的高级人才,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了瑞森科技选择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使之不断顺应全球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来满足国内外企业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