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4 05:35:03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1篇

论文摘要:顺应学生军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自行培训的学生军训教官,作为军训教官的组成部分异军突起。学生军训教官的出现,缓解了部队军训教官供求不足的矛盾,扩大了学校军训工作的自主支配权,在新生军训中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并成为学校经常性国防教育的主导者、示范者。学生军训教官队伍的健康发展,仍需要一个过程,认识有待统一,政策上要予以扶持,要重视在革新中提高训练质量和管理水平。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军事技能训练(以下简称军训),1985年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试点,2005年得以普及,现已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其中,军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学生军训质量的根本措施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关注和重视,启用在校学生担任军训教官也应运而生。多种军训师资力量并存,共同为完成学生军训任务,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服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学生军训教官异军突起

由于军训的特殊性,军训教官多由经过专门训练,掌握军事技能的军队、武警官兵担任。学校通过驻地部队、军地共建单位获取军训教官,也有由教育行政部门事先调剂、中介推荐和训前临时聘请的,基本满足带训需求,其主渠道作用不会动摇。这种军训合作关系的特点是:临时性较强,在军训期间联系紧密,突击完成任务后即远离关系;受帮训部队牵制较多,当与帮训部队任务发生冲突,尤其部队调离、撤并时,学校临时改变帮训部队,造成工作被动;教学融合力偏弱,在军训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教与学交流较少,以至于军训结束教官对学生了解甚少。

近年,随着学生军训的普及和招收新生规模的扩大,教官供需矛盾有所突出,加上学校对军训提高学生素质认识进一步深化,促使学校另僻渠道,挖掘自身优势,花费较多时间、精力来培训学生军训教官,实现自主封闭完成军训任务。现在,这种模式在本省已有七年时间的实践,成为一支朝气蓬勃、有竞争力的生力军,并有逐年增长之势。

据2006年江西24所普通高校军训统计,完全由自己培训的学生承担教官的学校7所,包括南昌航空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工程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和江西蓝天学院等,占29%;外聘和自备相结合的学校2所,占8.3%,总比达37.3%,三分天下有其一。按学校性质分,有民办学校,有公办学校;按学校规模分,有数万学生的,也有几千学生的;按学生教官成分不同,有普通学生,还有“国防生”。南昌航空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最早启动这一工作。其中,南昌理工学院2001年开始从在校学生中培训选拔军训教官,经过两年过渡,到2003年即全部由学生担任军训教官,人数由最初20人发展到400人。接着,许多学校相继仿效,有的已实现自训,有人正在转型之中。承担了“国防生”选培任务的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学校,也开始启用“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这种从实践中生成的新的军训教官模式已比较成熟,顺应了军训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缓解了部队教官供求不足的问题。

二、为军训发挥独特作用

现在,许多学校已不把军训停留在国家行为、被动服从的认识上,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素质教育,为治校谨学打好基础。因此,学校普遍重视这一过程安排和实际效果,有选择地确定帮训单位,甚至不惜代价跨省沿用自己称意的教官队伍。

学生军训教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立足于本校开展新生军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有利条件的恰当运用,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熟悉军训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进入角色快。现有学生军训教官队多属常设机构,隶属于军事教学部门管理。学生教官补充主要来源于当年接受过军训的新生,经过选拔进入教官队。训练紧密围绕担任军训教官展开,针对性强,目的非常明确。通过一年左右课余训练,实际参训时间700小时以上。期间,又经过数轮考核和上岗前强化训练,熟练掌握军训内容、程序和方法,队员的综合素质比较强。几年实践证明,派遣学生教官带连军训,绝大多数教官都能立即适应岗位,独立开展工作,成为军训的主角。

了解校情学情,教学有针对性。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军训教官则成为新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教官以一名教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没有顾及地站在新生中间,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因势利导,推荐学校,传授技能,交流情感,与新生融为一体,没有距离。在新生心目中,教官是模仿的榜样,是亲和的学兄学姐,有苦愿意倾诉,有累乐于坚持,绝大多数新生都能配合训练,积极参与其中,很少发生师生关系紧张的现象。

履行部分管理职能,为新生开学铺路。军训期间,往往是学校繁忙时段,许多精力花在老生开课、新生开学的准备,新生部分管理工作客观地落到军事教学部门,学生教官就成为第一线执行人。学生教官利用训练间隙,开展思想教育、现场宣传、个别谈心、文娱体育等活动,让新生围着教官转,集中精力投入到军训中,为新生思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还通过考勤管理、宿舍管理、严格一日生活制度,与新生同吃同住,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违规违纪、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学生教官以担任教官为荣,责任心强,不讲条件,不计报酬,随时服从学校指挥调度,较大幅度减少了学校军训经费开支。

三、国防教育的常备军

如何贯彻国防教育法提出的“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国防教育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的一个难点。不少学校军训时轰轰烈烈,军训后依学校重视程度不同,国防教育内容不多,办法贫乏,师资缺乏,满足于已经开设的军事理论教学,没有开设这门课的,更显得脆弱无力。学生军训教官的涌现,成为日常国防教育的依靠力量,为国防教育经常化注入了活力。

多种教育形式的主导者。学生教官队把学校升国旗仪式作为庄严神圣的任务,定期将国旗升起,让全体参加升旗的师生肃然起敬。在与国防教育相关的重要纪念日、重大庆典、大型集会中,学生教官是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他们军事类项目表演尤引人注目,为这些活动增彩不少。许多学生教官还利用学生社团,传播军事知识,开展易行的军事类活动。为全民国防教育需要,还担负校内教职员工、特别是新聘教职员工的军训任务。

军事训练的示范者。学生教官依靠课余时间、节假日进行训练,努力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他们起早出操,摸黑回营,一招一式严肃认真,摸爬滚打不惜流汗,使学校充满“军味”。这种准军人的风采和严谨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无形中感染着不少同学,引来许多有志学生的积极参入,又促使学生教官进一步起示范作用,当好国防教育使者。

规范管理的先导者。学生教官队参照军队基层管理办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促进了校园文明和谐。以宿舍管理为例,学生教官依编制序列集中住宿,按“点线面”规范物品放置,净化宿舍文化,经常检查评比,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独树一帜,这种宿舍文明受到推崇。平时,学生教官还承担了学校部分礼仪、执勤和其他临时性任务,招之即来,挥之即往,不管任务怎样艰巨,都力求完成得最好,为学校师生公认。

四、学生教官有待扶持

学生教官的出现,为学校的国防教育频添活力,为自身发展赢得了空间。不过,学生教官队的建设时间不长,基本上还处于相对封闭的完善阶段,共同成熟和健康发展还需要时间,认识有待统一,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模式要在实践中总结,政策上要予以扶持。

提高认同感。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国家唯一用立法形式规定的教学课程,用学生教官来协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受到普遍认同,这也是学校纷纷仿效的动因。同时看到,学生教官用于训练占去不少时间,钻研所学专业的时间相对减少,学习成绩易受影响,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教官同时接受军事教学部门和所在系部的领导,易产生管理上的矛盾,或多或少妨碍系部的正常活动,系部不情愿学生参加教官队;长期坚持对学生教官队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客观上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还有学生家长不忍心看到子女参加训练而吃苦。对这些,回避是不现实的,等待观望不可取,关键是多一些关心和理解,不要求全责备,要上下重视,妥善处理学生教官建设中的问题,积极引导这一工作健康发展。南昌理工学院的一个教官区队,有近半数学生教官先后被推为学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在队内队外声誉良好,不少教官骨干毕业后还留校担任了管理工作,所以许多人把学生教官队比喻成“校中校”。他们曾多次组织学生教官围绕“加入学生教官队为了什么”展开讨论,编辑出版过几期《难忘军训》文集,其中一个共同的心声是:为了长智,为了做人。有女学生教官这样说,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参加过不少学生社团,而学生军训教官队最适合自己,得益也最多。

把教官队训练列入选修课。《全民国防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当积极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先行,丰富了国防教育内容,扩大了受教育面。

加入学生军训教官队,是有志于参与国防教育学生的自愿选择。以军事技能训练教程为基本教材,对学生教官进行系统训练,是对他们军事技能、指挥才能、管理才能的综合培养,从理论性、实践性、学科难度都不亚于攻读一门专业课程。把学生教官队训练列为选修课,记入相应的学分,顺理成章,应当得到普及。这样,是学校对学生参加军训教官队兴趣和爱好的鼓励,是对学生教官的训练在教学上的认可和对学生教官艰苦付出的肯定。同时,有利于学生教官队的长远建设,表明学校对国防教育的足够重视和有力支持。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军事训练 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军委胡主席提出了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号召。总装科研试验部队的军事训练是全军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装部队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是军事训练十分重要的环节。

总装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有着显著的特点。近年来,科研试验部队中心任务繁重,在专业岗位构成上复杂,人员特别是旅团部队一级人员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因此,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的军事训练活动存在组训模式多、参训人员层次多、训练内容广泛、训练对象复杂、训练手段多样等特点。在目前科研试验部队进行的军事训练中,军事训练的方法手段明显落后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仍然采取传统的以登记的方式为主,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为此,如何充分利用科研试验部队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对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科学化、精细化、精确化管理,成为当前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实现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的条件

目前,对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活动实行信息化管理已经具备了各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科研试验部队内部办公自动化的成熟应用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科研试验部队经过多年的网络系统建设,已实现了网络接入到基层的目标。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实现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基地、部站、信息分队三级管理。

其次是目前多种数据库及其开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为自主研发管理软件提供了软件基础。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管理软件、数据库和系统支撑软件。当前,大量成熟的、通用的大型软件开发工具及各种支撑软件为开发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和多种选择。

三是部队官兵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及官兵个人科技素质的提高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人员的能力基础。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为此开展的军事训练也必将属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对应的军事训练管理也必须走信息化管理的路子,这一点已经成为部队官兵共识,部队官兵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它不再成为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限制条件。

三、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员素质、规章制度、标准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等,其中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平台,也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方面。

(一)系统的构建原则

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应符合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得建设的管理系统符合科研试验部队实际需要。

1.规范性

构建系统时,硬件要采购符合功能标准的服务器接入现有的网络;开发管理软件时,要按照国军标软件编制规范,开发符合规范的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客户端应用程序。同时,开发的管理软件应符合功能模块化要求,即功能模块可以方便地调试和修改,以便于日后扩展系统管理功能。

2.简易性

主要是指系统在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方便性。客户端如果操作使用过于复杂,就会影响系统录入的效率。如果数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安装和配置容易,数据的维护、备份、恢复就容易操作,系统就可保持稳定和一致。有些单位曾研制并使用一些军事训练信息管理软件,但由于软件从安装到使用都很繁杂,保密性又差,不符合官兵使用要求,就由不好用变为弃之不用。

3.全面性

军事训练工作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记录的信息很多。为了准确、全面反映军事训练工作,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军事训练的各个方面。如在人员基本情况上,考虑到机关人员、技术人员和士兵;在单位情况方面,要考虑到基地、部站、分队的层次性;在训练内容方面,要考虑到专业技术训练、共同科目、继续教育等。

4.实用性

在保障系统全面性和简易性的基础上,系统的实用性也相当重要。一些当前不需要的功能可以先不设计,以后需要时再考虑进行模块添加,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功能上重点考虑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浏览、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而对于网上考核等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积累的功能,可以等到相关的基础数据如试题库等完成后,再适时添加。

5.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是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方便与外界交流,以后根据需要添加硬件功能和软件模块。特别是系统软件要留有对外和对内接口。对内接口主要是指可以方便地增加部分功能模块,便于扩充功能,加强横向联系;对外接口主要是为了以后便于和总装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进行连接,为最后实现总装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的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6.安全性

安全性重点是考虑数据库的安全。一是考虑数据库数据的备份,设计成自动备份;二是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三是要防止数据库被入侵。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按照功能模块设计系统软件,数据库端使用成熟和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软件,如SQLServer等,并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安全。服务器端开发专用的管理软件,并能够进行分级控制,如基地一级管理员能够对各单位的军事训练信息进行管理,各单位管理员能够对分队军事训练信息进行管理,各分队、各部站之间的功能相互独立。系统可以采用B/S结构,军事训练信息录入端,直接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网页浏览器作为界面,由客户端直接进行军事训练信息远程录入,这样可以操作方便,于服务器端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

(二)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是以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及处理为主。

1.信息录入

基层分队主要录入上级安排的各种训练活动、本级自行组织的各种训练活动、给下级安排的各种训练活动,包括计划、实施情况;分队的训练数据直接录入到部站的军事训练信息数据服务器。部站的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接收并审核基层分队军事训练信息,录入上级安排及本级开展的训练活动计划及实施情况,定期上报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对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基地的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收集各单位上报的数据并进行审核,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做好数据的安全管理。当与总部军事训练信息连接后,负责上报基地军事训练数据。

2.信息审核

基地管理员和部站管理员要对下级上报的军事训练信息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审核训练实施是否与计划相符;二是是否符合录入规范要求,信息要素是否齐全;三是审核训练信息的真实性;四是审核是否上报及时。一旦军事训练信息审核通过,非管理人员不能对训练信息进行修改,而只能查询和浏览。

军事训练信息主要内容:从训练过程来看包括训练会议、训练计划、训练考核检查;从业务范围来看包括军事共同科目训练、专业技术训练、科研课题研究、继续教育、训练保障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

军事训练信息要素主要包括:训练时间、地点、参训人员、组训人员、训练课目、主要内容、训练效果。

(三)系统结构

系统硬件结构。利用现有局域网,设基地军事训练信息数据服务器,与基地局域网相连;设基地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由训练业务部门安排专人管理;在部站设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数据服务器和信息管理中心;各分队设军事训练信息录入微机,三者通过基地局域网与基地军事训练数据服务器相连。各部站管理员及所属分队能够在任何与基地局域网相连的微机上,通过登录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网页录入训练信息。结构如下图:

系统软件结构。系统的构建设想是以基地局域网为基础,以Windows系统为操作系统,以关系数据库SQLServer等成熟、安全性好的数据库为核心数据库,在录入端直接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网页浏览器,服务器端则开发专用的管理软件。数据录入员可以在任何与基地局域网连接的微机上录入本单位军事训练信息,管理员则可以运用自己的管理权限,在安装有服务器端管理软件的微机上进行数据的管理、汇总、审核。

四、实现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保密工作

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的保密工作属于比较高的级别。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军事训练涉及部队工作的各个方面,本身又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包含人员信息、分队信息、部站信息,一旦与总装相连接,还涉及到基地的基本信息,当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数据的密级会很高。二是有很大一部分数据涉及到编制体制情况,特别是分队、部队的情况;三是部分军事训练数据特别是专业技术训练情况会涉及到一部分科研试验情况。因此,做好军事训练信息的保密是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强调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加强基地和部站数据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加强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的管理,必须专人专管,加强责任制;二是加强部队官兵特别是基地和部站管理员的保密教育。

(二)信息的录入要有重点

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包括部队和官兵的情况,但在开始阶段,应主要以分队和部站训练信息为主、官兵个人的训练信息为辅,在一定时间后,再同时强调官兵个人的训练信息。

(三)及时全面地录入信息

军事训练是日常经常性工作,要确保军事训练信息的全面、准确反映部队训练情况,就要求对分队和部站开展的军事训练进行及时进行录入,且必须准确全面详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反映部队开展的军事训练情况,才能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对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的管理特别是信息化管理必须实现以下几点要求:

(一)信息录入的全面性

总装部队业务范围很广,人员层次差别也很大。随着军事训练信息化发展对管理方面的需要,可以从管理范围上进行拓展,从围绕着以分队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向以分队和以人员训练信息管理同时为重点的方向发展。

(二)功能的全面性

现在设想以军事训练信息的录入及管理为主,主要是考虑当前总装的实际情况,在总装部队还不能实现太多的军事训练管理,如网上考核、网上评价等。但随着训练数据的积累以及基础数据的逐步增加,还能够实现网上考核、网上训练、网上的训练情况评价等。

(三)与总装军事训练信息管事中心互联

目前,全军现在已经建立了军事训练网,总装也建立了军训网,并与全军相联。接入全军军训网,就可以共享全军军事训练的部分资源。通过定期上报基地训练数据,可以实现总装对基地的军事训练信息的有效管理,及时掌握各单位军事训练活动情况。因此,与总装的军事训练信息管理中心是必然趋势。

六、结论

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须趋势,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实现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探讨了一些观点,希望为实现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实现基地、总装乃至全军的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哲铮.潜通路分析技术及其在机载外挂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光电与控制,2004,11(3):66.

[2]朱良平.潜通路分析技术在航天测试发射中的应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19(5):105.

[3]尹红莲.大型工程项目突发事件机理研究[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8,6(2):2.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3篇

【关键词】 拓展训练;疗养基层军官;心理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evelopment training on mental heath of inferior troops’ officer in recuperation.Methods A total of 354 officers from inferior troops recuperating in the sanatorium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i.e. development training group (n=192) and traditional recuperation group (n=162). Results Accprding to SCL-90, after training all the dimensions’ scores were lower. In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group, the scores of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paranoid ideation, compulsion and psychoticis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aining than before training (P

Key words: development training; recuperating inferior officer; mental heath

拓展训练即经历团队训练活动(或团队心理训练活动)[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当中,我们尝试将拓展训练用于基层军官疗养过程中,旨在提高疗养基层军官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来院疗养的边海防基层军官354名,均为男性。年龄26~38岁,平均35岁。军龄8~19年,平均12年。文化程度:大专208人,本科以上146人。疗养期15 d。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拓展训练组192人,传统疗养组162人。

1.2 方法 全部基层军官入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2]进行问卷调查。以团体方式进行测试,然后在为期15 d 的疗养生活中,一组组成经历团队进行拓展训练,另一组按传统疗养模式疗养。疗养结束再次进行SCL-90测试。

1.2.1 传统疗养组安排参观、体疗、心理卫生或保健知识讲座,享受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等传统疗养模式。

1.2.2 拓展训练方法 在传统疗养模式基础上将疗养的基层军官组成团队,按8人1组分成若干小组。团队的目标包括生活风格的改变,对自身与他人更好地认识,改善人际沟通以及对价值观的评估。方法:(1)团队成员相互认识,进一步扩大交友的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2)战友之间建立彼此接纳与相互信任的活动。包括:走向信任之旅,信任考验,发现自我。(3)探索自我,增强自信心。(4)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态度、信念。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方法选用t检验。

2 结果

2.1 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前后及传统疗养前后比较 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后SCL-90测试结果各项因子分均低于拓展训练前,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分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前后与中国军人常模[3]比较 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前的SCL-90测试得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躯体化、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基层军官传统疗养前后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 基层军官传统疗养前的SCL-90测试得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躯体化、焦虑及阳性项目数、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本研究显示,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后,各项因子分均低于拓展训练前,尤以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强迫、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降低明显,表明基层军官通过经历团队的心理训练后增强了军官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拓展训练提供了适当的情境,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发生作用,使成员经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3.2 基层军官传统疗养后SCL-90结果低于传统疗养前,以躯体化、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拓展训练后比较,总体分值仍很高,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总分等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显示出传统疗养模式通过健康教育、参观、体疗等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层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拓展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于很多情境接近日常生活与现实状况,以此处理情绪困扰与心理偏差行为容易收到效果,从而提高了基层军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3.3 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前及传统疗养前的SCL-90测试结果各项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其中焦虑、偏执、躯体化的因子分及总分的差异非常显著,与基层军官多年驻守在偏远地区信息不灵,与外界交往受限,文化生活单调,娱乐活动少,还要带领部队完成高强度训练任务等密切相关[4],而去留问题,强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职务晋升与人际关系等,则可能对某些军官造成心理不适[5]。长期艰苦环境的生活以及所承担的艰巨任务,恶劣的生活条件,较低的收入,两地分居的现状以及军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下降,可能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心理失衡,产生焦虑、烦躁、担心、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因此,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

3.4 基层军官拓展训练后的SCL-90测试结果,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其中人际关系、偏执、躯体化、焦虑的因子分及总分的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拓展训练以一种“经验分享历程”的团队讨论方式,使参与者获得正确的观念和适当的态度,有助于解除成员遇到挫折时感到烦恼和忧虑,在情绪的稳定上更加成熟。团队方式的活动,不但可供给成员必要的资料,改进其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而且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与心理成熟,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及协调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这就提示我们利用疗养院的有利条件,利用基层军官以团队方式计划疗养的特点,对基层军官开展拓展训练,不但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华淼,张 鹏.军人心理疏导理论与方法[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66.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王焕林,孙 剑,宗海鹰.中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中国精神科杂志,1999,32:38-40.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4篇

有友人知笔者以收藏黄埔为专题,见笔者收购本录感到奇怪,误以为又转型收藏警察专题,随试问:“中央警校与黄埔军校有关吗?”要探讨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向其解答:

一、黄埔军校曾开办过宪警班。黄埔校史记载,北伐完成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于“亟须建设,惟欲从事建设,必须有良好宪警,以维持治安”的思考,于1930年夏设立宪警教导队,培植干部人才,以为改良宪警之准备,委温应星为总队长,编成学员、军士、学兵3个大队,毕业期限为6个月。是年冬,该队第一届学员生毕业即分发京内外实习时,为提高宪警教育起见,特令该队停招第二期学生,改由本校(黄埔军校)接办。并于是年12月2日命令本校附设宪警班,本校奉令后即令派温应星负责筹备宪警班,先后经二月之久,始组成立。1931年3月令委温应星为宪警班主任,同时,并发出通告招生,其投考资格:(一)特准与考者;(二)黄埔毕业后志愿学习宪警者。先后经三次考试之结果,合格者计高级班857名,特准与考及黄埔毕业录取者448名,共1305名。该班警察组学科之主要课目为警察学、警察勤务、警察法令、违警罚法、行政警察、司法警察、国际警察、侦探学。补助课目为指纹学、户籍法、地方自治、统计学。1932年2月学员经毕业考试后,均分发于各省政府各师及其他机关服务。

二、抗战胜利后,训示:“如果今后全国行政如经济、交通、教育、水利、农林、警察各阶层都能用军官总队队员(即复员军官)来负责主持,必能发挥更大效果。”爰复员军官(少校、上尉)1500人,转业去中央警官学校(南京)甲级警官班第一期受训,为期一年。毕业后,分发各省府机关、警察局、保安警察总队服务(北平市二百余名)。北平保安警察总队下辖6个大队,每大队辖3个中队,每中队辖3个分队,总队人数约2500人;总队部设在鼓楼帽儿胡同。笔者父亲单培新(黄埔十六期)被委任第六大队第十七中队少校中队长,负责前门、崇文门(含东单临时机场)、东便门三地警务,中队部设东单苏州胡同;后来父亲随傅作义将军起义。经统计,本录学员中出身为黄埔毕业生的最多,占总人数百分之八十五强,约1200余名。另外,自总队长至各队长多数出身黄埔,如总队长陈孝强(黄埔二期);队长中有余兰陔(洛阳分校一期)、丁文(黄埔十期)、李沛(黄埔高教班七期)、黄绍琦(黄埔十一期)、何维新(黄埔八期)、胡英(黄埔五期)、王仲平(黄埔高教班十一期)等。显而易见,此时中央警校甲级警官训练班与黄埔军校已结下不解之缘,黄埔系在警界不断延深壮大,所以本录也是研究黄埔校史的珍贵资料。

中央警官学校简史

一、本校之前身及改组成立经过

民国六年,内务部警政司长王扬滨,根据民国元年《专设警校育》之计划,建议设立警官高等学校。2月奉准成立,是为我国警官教育之始,亦即为本校之前身,校址在北平东城北新桥。自成立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止,历廿年计办正科29个班、专科6个班,共23期毕业者三千余人,分布全国。但自北伐以后,各省民政厅下多设警官学校或警官训练所,如苏、浙、赣、闽、豫、鄂、陕、鲁、晋、粤、桂、滇、辽、吉等十余省,虽然培养甚多警察干部,而教育纷歧、程度各殊,对警政警教之配合建立,仍无整个计划。自1934年1月,陈又新接掌警高后,请求南迁,于3月由北平迁南京清凉山,并由内政部组设建校委员会,择定中山门外马群镇五棵松为校址与建校舍,于1936年4月14日奠基,同月16日陈又新调任师长,由李士珍接任校长。李氏鉴于发展中国警政,不能没有统一健全规模宏大之警官学校,以造就警察干部,遂向委座及内政部建议,仿照中央军官学校与中央政治学校之例,将警官高等学校改为中央警官学校,拟就组织规程草案,于8月4日呈经行政院二七八次会议通过,并公推委座府兼校长,李士珍为教育长。同年9月1日在马群新校改组成立,并将警高之第廿二、三两期改为第一、二期。中央警校就此诞生。肇始同时内政部为谋警察教育之统一,通令各省警官学校及训练所一律停办,并将浙江警官学校归并本校,其归并之学生编为第三期。本校规模乃日形扩大,而全国警察教育渐趋于统一,此即由前身警高改组成立本校之历程,在此历程中足资注意与纪念者,计有四点:

1.由普通警察教育进阶为警官教育。

2.由学制纷歧趋向一致。

3.王扬滨辞司长职,转任警高教务长及校长,其学问渊博、道德崇高、勤恳诲人,廿年如一日至本校成立。次年西迁途中积劳病殁于汉皋,其终身从事警察教育,值得敬佩与纪念。

4.警校由北平迁南京,乃陈又新之力,使本校得以逐渐发展,此亦一重要之关键。

二、本校西迁及扩充训练

本校自1936年改组成立后,校长决心裁团改警,乃由校根据扩充计划增设校舍,预定每年训练四、五千人,三年内训练保安警察干部二万人,一切筹备已具规模,嗣以抗战发生,情殊势异。1937年11月首都告急,本校随国府西迁重庆市,择定南岸弹子石日租界童家花园为校舍,添建了大礼堂、操场、教室等,各期学生五百人亦继续到渝加紧训练,弦诵不辍,并招收第五期新生五百人,较之在南京时增加了一倍。至1939年7月第四期毕业时,校长亲临主持典礼,视察训勉,并亲书“警政奠基”四字。

为适应实际需要乃扩充班次,先在本校成立警官班,调训各省现任警官。1940年复成立西北警官训练班于西安,俾就近调训西北各省现任警官。1941年又成立东南警官训练班于湖南耒阳,俾就近调训东南各省现任警官。复以英美宣布放弃不平等条约,呈准成立外事警官班,斯时本校各期班暨西北、东南两警官班,共有学员生2500人,较在南京时增加五倍以上。

1943年,教育长李士珍又草拟五年建警计划,于4月24日蒋校长莅校时面呈,蒋核批“此计划可用,速拟预算呈核”。及至国府改组成立,对建警问题至为重视,复将前项计划详加批示,特别提示“须培养各省独当万面之高级干部”,乃于1944年1月成立警政高等研究班,并奉准派遣品学优良之各期毕业生赴欧美留学精研警政。首批7人返国后均服务于京沪各警察机关中。

1944年9月,为顺应时机扩大训练,奉准将西北警官班改为第一分校,东南警官班改为第二分校,新疆成立第三分校,各分校均于1945年1月分别改组成立,招训正科学生及继续调训现任警官;嗣因抗战行将结束,更举办东北、台湾两警察干部讲习班,以储备收复东北、台湾警察干部。为革新警察勤务,提高警察素质起见,呈准将警士改为警员。3月,又奉准设立初级警察干部训练班,以储备收复区之大量警察。初级干部计招训学生3000人,分别在重庆本校及第一、二分校各训练一个总队,以配备于各都市及重要城镇,是时本校及各分校之学生总数在6000人以上,较在南京时为十余倍矣。

三、抗战胜利后之扩训情形

日寇投降后,为配合协助各省市接收事宜,乃将已毕业及在校学员分派各地服务、协助接收,教职员亦多数派往各省市担任警政工作。旋本校奉命迁回南京,并增设第四分校于重庆、第五分校于北平、第六分校于沈阳。国家外患即平,民国政府感到建国必先建警,于是有整军建警之计划。

本校乃奉命办理复员军官转警(达四万人)训练事宜甄选:1.将级军官转入警政高等研究班;2.上中校级军官转入警政讲习班;3.少校以下级军官转入甲、乙级警官班;分别在本、分各校实施专门之警察教育,以应国家需要。

合计本校自改组成立以来,各期班毕业之研究员、学员共计一万数千余人。正在校受训与即将毕业者,除复员军官转警各班次外,尚有本校及各分校正科十八、十九、二十期及教育班、外事班、监狱班等,总共人数在一万五千人以上。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5篇

一、用新目标为牵引,努力促进训练模式改革

空军后勤训练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满足作战任务保障需要。一要注重随机保障能力训练。当前,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已成为军队面临的新课题,对部队野战机动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全面展开地面部队后勤遂行多样化保障任务训练的同时,要善于发掘多样化保障中的共性东西,对共性的可集中一起训练,对个性的则作为重点训练内容,使无论遇到什么保障任务都能够“随遇随保”,不断提高随机保障能力。二要 突出应急保障能力训练。现代战争发起的突然性日趋凸显,特别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恐怖袭击登上了历史舞台,更增加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空军部队后勤保障必须与之相适应,具备应急保障能力。因此,要把应急战备作为训练的重点内容,在不打招呼、不设预案、不搞预演的情况下经常训练紧急出动遂行保障任务,真正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三要加强综合保障能力训练。依托后勤信息网络系统,将供、救、运、修、防等保障力量融合为一体,采取编组联训、区域联训、一体联保等方式,进行体系融合的协同训练、能量聚集的集成训练,实现各保障单元、保障要素之间的最佳融合,增强整体保障效能。例如:运输力量不但要有运输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修理能力,卫勤力量不但有野战救护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战场防卫能力,供油力量不但有战地加油能力,也要具有紧急条件下设置油障与火障能力等。四要深化立体保障能力训练。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多维空间的立体战争,深化立体保障训练,是为了求得更大的立体保障空间,增强空间上的自由度,减少自然障碍对地面部队后勤保障的影响,实现快速保障的目的。而我们地面部队后勤的空中保障手段还几乎是空白,立体训练就更欠缺。我们必须坚持现实与未来相结合,使后勤训练既要立足现有装备,又要做到起点高、标准高。积极利用现有的空中手段,扩展后勤保障空间,提高地面部队后勤立体保障能力。

要想进行模式改革,一要围绕作战需求抓训练。坚持突出实战、围绕实战、服务实战,真正做到战时怎么保障就怎么训练、战时担负什么任务就苦练什么、战时急需什么技能就专攻什么。要把可能担负的保障任务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达到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遂行各种保障任务。要把作战对手“打后勤”的可能举措研究透彻,在训练中充分构设这种影响,在最不利后勤保障情形中练就后勤保障的硬功。二要按照作战编组抓训练。空军部队后勤平时的部(处)―分队工作训练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战时遂行保障需求,要根据职能与需求编组后勤指挥、协调与保障等组(队),按照战时可能的编成,编成前出、机动、伴随等保障队,特别是利用部队合练、演练与演习等有利时机,该配属的配属、该前出的前出、该伴随的伴随、该机动的机动、该集中掌控的集中掌控,在实编实训、合编合训中形成“默契”,促进融合。三要紧贴作战环境抓训练。地面部队后勤训练要把预定作战地域的环境、气候、水文、地质、人文等作为研究与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抓紧抓实。熟知预定作战地域在各个阶段与时节的可能推进情况、道路情况、可利用植被情况、可利用当地综合资源情况,对于快速准确适时实施前送供油、粮袜供给、物资补充、伤员救治等都有直接的影响。要尽可能到现地进行有情况构想、敌情威胁的保障训练。无法到现地的要根据兵要地志,充分构设近似逼真环境完成保障训练,增强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遂行后勤保障的能力。 四要运用信息技术抓训练。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训练手段进行改造和创新,普及网络、数据库、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化模拟训练,模拟逼真的作战对手、战场环境和保障态势,使模拟训练成为后勤指挥和新装备操作训练的重要环节,最大限度地缩小训战差距。深化网络训练,依托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各类训练局域网等网络信息资源,构建和完善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空军地面部队后勤网络训练系统,实现后勤训练资源共享,通过开展各类网上演习、网络教学、网上训考等活动,实现训练组织集约化、训练环境仿真化、训练流程互动化,降低训练成本,提高训练效益。

二、不断提高认识,切实把后勤训练摆上战略地位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必须充分认识和确立新世纪新阶段后勤训练的战略地位。一要统一思想认识,着力营造大抓训练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抓训练就是谋打赢、抓训练就是谋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训练的中心地位不动摇。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利用板报、墙报和网络等多种宣传形式,营造大抓后勤训练的浓厚氛围,广泛调动后勤官兵的练兵热情,形成理直气壮抓训练、大张旗鼓搞训练、全力以赴保训练的良好局面。二要坚持党委统揽,努力形成推进训练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应把后勤训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与军事训练摆在一起议、捆在一起抓,自觉做到重大训练活动党委专题研究部署、重要训练时节领导亲自组织把关。各级后勤党委要认真落实党委议训制度,定期分析训练形势,及时研究解决训练中的矛盾间题,坚持人力、物力向训练聚焦、向训练倾斜。三要健全规章制度,注重完善训练落实的有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训练问责等制度的约束作用,完善落实训练的工作机制。各级后勤每年都要组织对下一级年度训练计划进行联合会审,细化任务指标,完善落实措施。军区、军级单位每半年,师(旅)、团每个训练阶段结束时都要组织一次训练落实情况抽查,训练阶段转换和重要训练活动要派工作组深入部队指导,对训练实施全程监控。不断改进考评方法,规范考评内容,依据不同对象实施科学考评。根据总部统一部署,按部队后勤和后勤部队两个系列组织,不断推进整建制后勤训练等级达标活动。

三、紧贴实战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适应性训练

后勤训练机构要充分认清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面临的紧迫形势,紧贴实战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适应性训练。一要以作战保障任务牵引后勤实战化训练全面落实。各级后勤训练机构要紧紧围绕部队担负的作战保障任务,按照实战需要开展针对性训练。根据特定的保障对象和战场条件,着眼应急、快速的特点,以常规训练为基础,以应急保障训练为重点,坚持单兵训练与组合训练、模块训练与综合演练相结合,突出抓好紧急抽组、快速机动、应急展开、联战联保、疏散隐蔽、实装实载等课目训练,注重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紧紧围绕战区地处寒区机场、主要方向机场,坚持仗在什么条件下打、兵就在什么条件下练,全面开展机场保障冬训、夜训和山林地作战保障训练,严格按实战标准摔打锻炼部队。二要以重大训练活动带动后勤实战化训练质量提高。采取战备拉动与综合演练相结合、分段考评与连贯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分层级组织保障能力全员、全装、全要素、全过程检验评估,用保障能力检验评估拉动训练水平提升。结合每年的实兵演习联考联评、后勤保障要素综合演练等活动,探索空军部队后勤和联勤部队同步设置后勤演练科目、同步进行实战保障演练,研练各个作战阶段后勤保障的关键问题,提高实战训练质量。战役后勤应急保障部(分)队要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着眼转变强化综合集成训练,从难从严进行“走、打、吃、住、藏”和“供、救、运、修、防”实战化训练。三要以重难点问题和保障法研究推动空军后勤实战化训练发展。各级要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遂行“两多”任务需要,狠抓后勤重点难点问题的试验攻关,着力解决遂行应急作战保障、严寒条件下作战保障、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夜间作战保障等与实战保障紧密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

四、注重科学组训,全面提高后勤训练质量效益

后勤训练机构要牢固树立科学练兵、协调发展的训练理念,着力克服组训形式单一和练为看等问题,坚持在改进训练方法手段上狠下功夫,提高训练质量效益。一要坚持科学统筹。针对空军部队作战任务多元、部队类型多样、保障条件各异的实际,按照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按级科学统筹好后勤训练。统筹好部队后勤与后勤部队的训练,把后勤部队训练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一安排,搞好作战编成内的融合训练,确保部队保障能力协调发展。统筹好后勤战役训练、战术训练与技术基础训练,以保障任务为牵引,搞好各层次的衔接与协调,逐级打牢基础,逐级形成保障力。统筹好部队后勤训练和教导(训练)机构训练,围绕提高培训对象岗位任职能力,搞好训练接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要注重区分层次。空军军重点抓好师以上后勤首长机关训练,空后单位重点抓好后勤机关直属训练机构训练,师旅团单位重点抓好基层后勤军官、后勤专业兵和教练员训练。每年突出一个重点,军级单位和师旅团单位应分层次抓好各类人员培训,切实发挥各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三要实施分类指导。针对后勤系统人员分布散、专业门类多、工训矛盾大的实际,区分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分类指导抓好各类专业训练。后勤专业兵如场务装备驾驶员、卫生员、保管员、等级厨师训练,主要依托后勤训练机构进行集中培训,立足“当年培训,当年成才”。后勤装备操作手训练,则采取“一人多岗、一兵多用”的组训形式,提高多岗位适应能力。各专业的复训补训,主要采取岗位练兵、分批轮训等形式,打破建制隶属关系,实行“小专业

大集中”与“大专业小集中”,力争全员受训。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6篇

2020年注定是XX学院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学校体育工作是教学质量合格评估中重要指标之一。体军部全体同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积极推进运动训练、竞赛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各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稳步发展,积极参与高水平体育竞赛。

通过课余运动训练和比赛,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学校间的交流,丰富与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分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训练时间,进行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成效,努力创造优异成绩。通过各运动队开放式训练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使运动队成为发挥学校窗口作用和推动学校全民健身的切入点和排头兵。运动队参加全国及省内大学生体育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一年来,我院运动队在各类全省、全国性体育赛事中屡创佳绩:我院射箭队首次参加中国大学生射箭锦标赛中,虽然没有取得更好地名次,但是为今后的训练和参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加全省大学生足球、田径、射箭、击剑、台球、羽毛球、篮球等比赛中,共获得第1名11项、第2名13项、第3名16项、第5-8名20项的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节,群众体育工作全面推进。

2020年体军部会商学校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做好全年的群众体育工作安排,调动更多层面、更大范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

体军部对XX学院第九届校园阳光体育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改造,使得校园体育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性质趋向多元化,在表现出竞技性的同时又增添了趣味性、健身性和广泛参与性,即有突出“更高、更快、更强”的田径运动会,又有强调团队配合、增进健康的健身性项目,扩大了参与面,让阳光体育节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的节日。体军部全体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在完成繁重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教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学校各种群众体育工作当中,组织开展或支持开展了学生、学生社团及教工参加的校田径运动会、教工篮球、排球、飞镖、游泳比赛、学生台球赛、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比赛、学生羽毛球比赛、学生射箭比赛、“迎新杯”学生三对三篮球比赛、七人制足球比赛、学生乒乓球、学生越野接力赛、学生软式飞镖比赛、学生游泳比赛等体育竞赛15余项次。

学校的群众性体育组织逐渐壮大,现已成立学生体育单项协会9个,教职工也先后建立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协会等多个群众体育团体,体军部不仅为这些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器材等便利,同时也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增强全体师生员工体质、增进交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以及创建浓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群体竞赛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运动队管理,与相关部门一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解决好学训矛盾。

二、提高各运动队水平,争取参加全国大学生体育竞赛1-2项并取得前八名成绩;在全省比赛中再创佳绩。

三、提高学院阳光体育节各竞赛项目组织水平,扩大参与人数,打造精品赛事3-4项。

四、提高各部门群体竞赛重视程度,争取阳光体育节各单项成绩分数纳入到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各代表队团体总分。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7篇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学生课余时间走进“阳光”的次数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发现,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全国大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达82.68%,大学生不良视力尤其让人担忧,在此背景下提出本模式。

1.构建模式

军事体育训练+个性教学模式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第二部分:个性教学,包含体育教学课(实践课和理论课),体育保健课(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体育课外活动(课外俱乐部、参加比赛),运动队训练课,体育活动拓展。

1.1军事体育训练

军事体育训练主要以队列队形训练、角色训练、体验式训练、精神训练、纪律训练、拉练训练、军体拳等集体项目为主,训练时间为6:30-7:30,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军事训练强制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分院(系)组织实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适应工作负荷。军训教官由军体部负责管理,按分院(系)学生人数安排军训教官的人数。

1.2个性教学

1.2.1体育教学课——主要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设定的教学目标开设,修读两年,体育实践课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必修课可以设定为体育基础课,三大球。选修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符合职业院校的职业特点。打破分院(系)、专业的限制,按开设的体育选修项目安排班级授课。

1.2.2体育保健课——开设保健课的教学对象是体弱残疾的学生,结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体医结合”的体育保健、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三位一体的系统知识。注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结合今后工作职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解决与预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科学养护,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1.2.3体育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分院(系)、团委、学生体育社团、自愿组织的体育活动,各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把同学们参加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阳光体育运动的考核与管理之中,把教师指导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之中。(2)实行以系部为基本单位的联赛制等,从而有效调动生、教师、系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3)举办体育文化节,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4)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教育,积极倡导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生课外群体活动的群众基础。

1.2.4运动队训练课——作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一种形式,能满足体育特长生的需要,也能带到学校阳光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学校、各院系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吸收高水平的学生参加,同时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在阳光体育运动考核上多给予照顾。

1.2.5体育活动拓展——根据个性特点及职业要求扩展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在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的职业生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在今后工作中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项目,如数控专业的学生要长时间站立于机床前,经常接触各种重量的机械零件,在体育教学中就应结合专业要求,增强学生肩带肌、躯干肌等部位力量,发展一般耐力和下肢静力耐力,增强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1.3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行为态度分,按参加阳光体育的次数计算成绩分占总分的50%,成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与不合格五档,分别按90分、80分、70分、60分、40分计算,每周军事体育训练5次、体育教学课1次、课外体育活动1次、运动队训练课或体育活动拓展1次,共计8次,学期按总数的≥90%记为优秀、90%~80%(含80%)记为良好、80%~70%(含70%)记为中等、70%~60%(含60%)记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第二部分为综合考核分占总分的50%,由军训成绩占50%、体育课成绩(或保健课成绩)占50%。

综合考核分=军训成绩×50%+体育课成绩(或保健课成绩)×50%;学年考核分等于两学期的平均分。学生的阳光体育成绩是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比例),是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学期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行为态度分×50%+综合考核分×50%。

学生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并且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良好以上颁发阳光体育运动证章给予奖励。对阳光体育运动作出贡献的教学分院、部门、工作者颁发阳光体育运动证章给予奖励。

2.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科学组织管理

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三级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一级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织的阳光体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工处、团委、军体部、各教学分院、保障部、信息中心的第一责任人。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统筹全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级组织:学工处、团委、军体部、各教学分院、保障部、信息中心成立以部门第一责任人阳光体育工作组,开展日常工作。

三级组织:为二级组织的下设结构,具体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及考核。检查督导组主要对全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向上级汇报开展的情况并进行通报;学生会体育部、体育各社团组织展开全院的体育节、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与考核;军训教官负责每天的军训的组织与学生成绩的考核;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指导;分院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统计与运动的开展进行跟踪组织;分院学生会对本分院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登记与组织;场地器材组负责场地器材的维护;信息统计组对学生参加运动的次数进行统计,结束后校园网内进行公布,供学生用一卡通进行查询等。

3.军事体育训练+个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军事体育训练+个性”教学模式是“复合式”的,目标是保证学生每天能锻炼一小时,体质健康达标。在目前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形势下,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又加以强制性的军事体育训练,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和强制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模式分两大块:第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通过制订训练计划,由军训教官对计划实施执行,通过强制性的体育活动,导引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培养团队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部分以掌握技能为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课(体育保健课)大一以基础课为主,大二开展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并通过运动训练给予强化,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按动作掌握的规律组织教学,形成动作技能,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反馈。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组织活动、裁判比赛、体育活动拓展等巩固技术动作,培养体育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和职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教师的引导,分院(系)、团委、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如何制订自身锻炼计划,通过体育活动拓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评价,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助下使学生对所练习的运动技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学期结束,将通过军事体育的次数(行为态度)、体育课的次数(行为态度)、运动训练的次数(行为态度)、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行为态度),军事训练成绩和体育课的成绩综合起来进行终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予东等.关于学校体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1,2:107-108.

军训扩展训练总结第8篇

关键词:筹建;创办;改编;统一战线;动员民众;

中图分类号:DO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3

董必武在湖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崇高的威望,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更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在湖北武汉的革命活动是卓有成效、功勋显著的,他在抗战初期的武汉,为加强国共合作,恢复和发展湖北、武汉地区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董必武抗战初期在武汉的历史贡献。

一、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创办《新华日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明确提出:“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共识,一致抗日,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在管辖区的领导,扩大统一战线,中共中央经与商谈后,在西安、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桂林、迪化、重庆、广州、香港、南宁、洛阳、贵阳等地先后公开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或八路军通讯联络机构。1937年9月初,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托,以中共代表的身份,从延安经西安来到武汉。他一方面积极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加强与湖北省党部的联络;另一方面秘密组建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恢复和发展湖北武汉地区党组织。1937年10月经过董必武精心筹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府西一路安仁里一号成立,由李涛任处长。1937年11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苏州,南京危在旦夕。11月底,部分党政军重要机关从南京陆续迁到武汉,各派领袖和各界知名人士、文艺团体也纷纷汇聚武汉,武汉实际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2月,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也先后分两批撤到武汉,经董必武和商议并报中共中央同意,将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并入武汉办事处,由钱之光任处长。由于武汉办事处机构扩大,人员骤增,安仁里的房子不够使用,董必武亲自出面,找到时任汉口市市长的徐会之,徐会之原是董必武的学生,对董必武很敬重,在他的帮助下,汉口市政府将原日租界中街89号的大石洋行拨给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作为办公之用,并将中街90号、120号也拨给办事处作为招待所。办事处于1937年12月初从安仁里迁至汉口原日租界中街89号(现汉口长春街57号),正式对外办公。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长江局,领导南中国各省党的工作,同时,组成中共代表团,代表团成员有、秦邦宪、项英、董必武、、王明、林伯渠等,12月中旬,中共代表团进驻武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将中共代表团与长江局合为一个组织,对外为中共代表团,对党内则是中共中央长江局,长江局机关秘密设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内。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中共长江局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努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八路军、新四军筹集粮饷、服装、枪支弹药、机械设备及各种军需物质,为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爱国进步青年和抗日救国人才。1938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长江局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设立招生委员会,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女子大学等在武汉招生,由董必武、罗炳辉、吴奚如等负责,董必武在办事处接待了许多来访的革命青年和学生,还有烈士的后代,如革命青年钱远镜就是董必武的亲密战友钱亦石的儿子,董必武亲笔写信介绍他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通过办事处送往延安、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人员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骨干力量。

董必武在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同时,他还在武汉筹办《新华日报》,创办了《群众》周刊。董必武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湖北地方党组织,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经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刊,1月18日,董必武为《新华日报》创刊题词:“拥护抗战到底,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新华日报》不仅反映中共的政策主张,而且反映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的一切有利于抗战团结的意见和主张,它不仅表扬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实,而且表扬一切抗日军队的英勇抗战的事实。”[1]《新华日报》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奋起抗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前夕,《新华日报》馆由汉口大陆里迁往重庆苍坪街69号,继续为党的抗战思想理念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二、恢复和发展湖北、武汉地方党组织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恢复和发展党在管辖区的秘密组织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董必武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在武汉为贯彻十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特别在南方各地更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要考察旧组织,建立新组织,着力建立地方党部与支部”[2]的精神,董必武利用他的合法身份,要求武汉行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立即释放政治犯。通过董必武与省政府多次交涉,从湖北省监狱营救出一批被长期监禁的中共党员和干部。被营救出来的同志,经过审查恢复组织关系,重新走上新的岗位。在寻找和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同志时,董必武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九二七年武汉时,事出仓促,组织遭到破坏,在白色恐怖下,不少同志因失去联系,被迫隐蔽起来,是不得已的。应当把他们动员起来,让他们继续参加革命,这对他们本人和对革命都是有利的。”[3]在董必武有力的领导下,很快就将那些失掉组织关系后,表现较好的同志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并举办了五期党员训练班,培训党员300余名,加强了党组织的力量。

1937年9月,中共中央派郭述申回湖北,协助董必武开展湖北党的工作,随后,陶铸、钱瑛经南京中共代表团与交涉营救出狱后,被派到武汉工作;何伟经营救出狱,由南京到武汉找到董必武,至此,组建湖北省委的工作顺利进行。10月中旬,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建立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由郭述申任书记,陶铸、钱瑛为委员。根据中共长江局的指示,1937年10月24日,省工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成立中共湖北省临时委员会,郭述申任省委书记,陶铸任副书记,钱瑛任组织部长,何伟任宣传部长,王亦清任职工委书记,方毅任农委书记,杨学诚任青委书记,妇女书记由钱瑛兼任,军委成立后由郭述申兼任军委书记。在董必武的领导下,湖北省委严格执行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精神,不断扩大和巩固湖北、武汉地区党组织,到1938年5月,全省共产党员发展到1040余人。5月,中共湖北省临时省委在汉口富源里董公馆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中共湖北省委。省委成员有郭述申、钱瑛、何伟、王翰、方毅、郑位三、杨学诚等15人,下辖汉口、武昌、汉阳三个区委,鄂东、鄂中、鄂南三个特委,以及鄂西、鄂北两个中心县委。省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和长江局关于《大量发展党员,不要搞关门主义》的指示,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到1938年8月,全省共产党员达2580余人。在董必武的组织和领导下,湖北省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对全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建立抗日武装力量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共中央认为:南方各游击区是今后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这些战略支点是十年浴血奋战的结果,不应轻易地放弃。为了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中共代表董必武与、博古、等多次同谈判协商。1937年7月,从海外回国的北伐名将叶挺在的指导下,决定负责出面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根据的意见,叶挺找到,提出由本人负责集中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因叶挺脱离共产党组织多年,就同意了叶挺的要求。9月18日,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于10月初在南京找到中共代表博古、、董必武等,商谈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事宜,并表示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出任新四军军长。董必武和博古、根据叶挺对党忠诚的态度和实际情况,三人于10月8日联合致电党中央,电文说:“叶挺事,据他说一次在沪曾和他提过这个办法,故他才敢活动,现已委任为新编第四军军长,拨发了五万元活动费,他表示如果我们不赞成他仍可辞职”[4],同时建议“南方各地游击队仍以集合成为一个军,归八路军指挥为好。这样编的好处是,成一整个的力量不致分散;可直接属我们领导;补充给养均较好接洽领取;该军以后仍可要人员补充区,使用时间问题可由我们决定。”[5]10月21日,董必武、秦邦宪、又向党中央、、报告:“(一)叶挺愿前来(去延安)面陈……,约一两日后即起程。(二)叶已领关防及开办费五万元,尚未呈报就职……(四)叶声明完全接受党的领导。”[6]10月18日,复电董必武、秦邦宪、等:“同意你们齐午电,南方游击区为八路军节制,首先由党中央派人到各游击区整理队伍,在整理期间,由发给伙食被服。”[7]11月3日,叶挺到达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组建新四军工作,并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中央根据的意见和秦邦宪、董必武、的汇报,很快同意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正式成立,于1938年1月6日,军部迁往南昌三眼井。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共计10300人。其中,新四军四支队高敬亭部在董必武的亲自关怀和精心筹划下,由二千余人发展到三千一百余人。董必武通过与武汉行营的谈判,并动员地方党组织援助,为高敬亭部筹集到大批粮饷、棉衣、棉被和各种军需物资,还从延安和抗日根据地调配了一批骨干力量,使新四军四支队不断发展壮大。新四军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转战大江南北,在敌后战场愈战愈强,成为华中敌后抵抗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武装力量。

四、创办抗日游击训练班,培养军事干部人才

为贯彻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在敌人后方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董必武积极筹划开办游击训练班的工作。董必武在武汉广交朋友,特别是一些辛亥革命的老战友。他在同湖北省建设厅厅长兼省合作委员会主任石瑛交谈时,讨论了今后如何抗战,特别是如何利用建设厅这一机构做些抗日救亡的有益工作,石瑛听后很受启发,愿意与共产党合作,并当即决定以省合作委员会的名义,在湖北应城县汤池举办农村合作事业训练班。石瑛回到建设厅后,又和军事委员会农产调整委员会专员、省建设厅棉业改良场场长杨显东,中国农业银行农村货款部主任孙耀华等人商议,决定由省建设厅农村合作委员会委员、汤池农村合作实验区负责人李范一出面,具体负责办训练班。董必武对他们的筹划安排,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为了把训练班办好,董必武与湖北省工委商量后,决定派湖北省委领导人陶铸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去领导汤池训练班。

1937年12月20日,湖北省建设厅农村合作委员会举办的训练班在应城县汤池开学。湖北省委先后派曾志、潘怡如、刘顺元、刘季平、黄松龄、陈辛仁、李华、雍文涛、顾大椿、蔡承祖、童世光、沈德纯等一批久经考验的老党员和优秀青年共产党员去训练班任教,积极宣传党的抗战方针、路线和政策。训练班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武汉大学的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训练班以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为榜样,开设了《农村合作事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农民运动》、《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游击战争战略与战术》、《合作常识》等课程。训练班共举办了四期,培训学员600余人,为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了骨干人才。

董必武还指示中共湖北省委在黄安七里坪、河南鸡公山、武汉大学等地举办训练班。七里坪干部训练班由方毅主持工作,训练班共举办了三期,坚持了八个月,培训了600多名学员,大部分学员派往新四军第四支队工作。武汉大学训练班和河南鸡公山训练班是董必武通过武汉大学教授李相符的关系举办的,董必武还派出共产党员黄新学、刘西尧、邹吉芳、苏苇等协助李相符加强训练班的工作。1938年3月开始,中共湖北省委根据董必武的指示,在汉口富源里举办了五期党员训练班,培训党员300名,董必武主持党员教育轮训工作,并亲自讲课。培训了一批优秀游击骨干,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作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董必武的组织和领导,开办的各种训练班,为湖北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准备了骨干力量;为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对上层的统战工作,扩大统一战线

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董必武在武汉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多方接触各界人士,特别是对一些上层进步人士广泛开展统战工作,他一再强调“只要有一点民主倾向的人,都要耐心说服教育他们接受我们的主张,以便扩大革命势力,达到革命目的。”[8]董必武会见了上层人士严重、孔庚、石瑛等,接待了社会知名人士李书诚、李范一、张难先等,还与过去的一些老朋友和有识之士周苍柏、曹振武、蔡寄鸥等畅谈抗日救亡之道。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董必武在叙旧时说:“读顾亭林的诗,记不记得这两句:‘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声。’……忆及这两句诗,觉得非常的可感。”[9]由此谈到十年内战,使苍生涂炭。现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是大势所趋。董必武以他的赤诚之心,感动了上层进步人士,他们纷纷表示愿为抗日救亡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就是对过去想加害自己的夙敌桂系军阀陶钧,董必武也不放弃争取的机会。

董必武还做了大量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如桂系首领李宗仁,当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安徽省政府主席。董必武和通过安徽知名人士朱蕴山与李宗仁协商,组织成立了统一战线组织――第五战区民族总动员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后改为安徽省民族总动员委员会)。由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担任各部门要职,建立了安徽省工委,发展了党的组织。董必武与一起还直接领导了党的秘密工作,在派往军政部门的共产党员中,有在胡宗南身边做秘书工作的熊向晖,担任白崇禧机要秘书的谢和赓,他们在、董必武的直接领导下,在李克农的具体指示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国共谈判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董必武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了不少上层进步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他们当中许多人为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六、积极动员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的武汉,实际上已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国各地抗日救亡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云集武汉,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阶层人士、各救亡团体,广大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在武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董必武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武汉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董必武和的领导下,湖北武汉地区的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团、蚁社、武汉各界救国联合会、民族解放大同盟、中国工人抗敌总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工作团、抗战教育研究会、战时乡村促进会、孩子剧团等。抗日救亡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冲破层层封锁,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惧怕抗日救国群众运动日益高涨,于1938年8月3日强令解散“民先”、“青救”、“蚁社”三团体。董必武和、等利用舆论工具强烈谴责了当局这一行径。

为了广泛地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打破的“强制”和“包办”政策,董必武先后发表了《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战》、《怎样争取抗战的胜利》,以及《武汉民众的动员和组织》等文章,反复强调群众运动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指出:“开放民众运动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应当把动员民众积极参加抗战作为高于一切利益的神圣事业”[10]。同时指出军之所以“失利”,没有动员广大群众“积极起来参加这次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实为许多原因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11]。怎样才能动员群众起来积极参加抗战呢?董必武指出:“最主要的是政治上要有相应的民主自由。给全国民众以充分的爱国自由,经济上要减轻若干负担。”“各抗日党派和救国团体,在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工作中,必须共同计划共同工作,统一组织统一行动,不应有包办独占排斥友党的企图。把国共两党一切有关抗战的重要文献,在群众中做普遍的宣传和解释,使千万群众都知道。”“使军队与群众发生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把全国民众坚固地组织起来,才能给他们以训练,并武装他们,使民众和政府、和军队达成一片,结成一个不可销蚀的力量,在持久的艰苦的神圣的抗战中争取最后胜利”[12]。同时,董必武还在广大工人阶级、农民群众、爱国学生、进步青年和文艺团体中,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工作。

在董必武和、秦邦宪、等中共领导人的直接指导下,湖北武汉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特别是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宣传活动,如举行了武汉各界第二期扩大宣传周,宣传周的第一天,传来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三厅组织武汉十万群众举行了火炬游行庆祝活动;为纪念抗战一周年,举办了“七七”献金运动,中共代表团参加了献金,董必武将其担任国民参政员的一个月薪金全部献出,献金活动持续了5天,参加献金的人数超过50万人次。献金数额达100万法币,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将士的抗战。三厅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董必武在武汉工作和战斗了整整十三个月,成效是显著的。他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恢复和建立湖北武汉地区党的组织,开辟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组建新四军,以及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为动员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第44页

[2][8][10][11][12]《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16页、第307页、第325页、第326页

[3]刘子谷《回忆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