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8 02:50:28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必要性;案例选择;案例教学践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60-03

案例教学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水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须准确把握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独有特点,否则,案例教学也会偏离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实践与运用的目的。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教学实践与运用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会不断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实行案例教学对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教学有利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因此案例教学也必须坚持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去教育、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时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通过案例教学使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题和线索,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相信这些理论,记住这些理论,并且会掌握运用这些理论,从而达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目的。

(二)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有助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有效性必须作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以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结果不理想,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性差,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抽象,缺乏说服力和教育力。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会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同时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点也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实施案例教学。只有作到这一点才能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才竞争更加日益激烈。这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对用人选择标准日趋多元化,从而人才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现实社会理论和实际的大量案例以见解独特、与时俱进的鲜明个性特点,在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起到明显重要作用。

(四)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对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其形式单调、呆板、缺乏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缺乏信息的传递。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严重有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的创新性,使思想道德修养课变成了一门空洞说教的、缺乏活力和教育性的、学生们不感兴趣的课。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案例教学引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这对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改进,方法的创新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的选择

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的选择不能简单地将案例移植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中去,应该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出发选择教学案例。

(一)精选教学案例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注重教学的案例精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课更注重教学的案例精选。因为案例选择直接关系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成败。恰当的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有效性,不恰当的案例教学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精选教学案例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有针对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课。要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事实去引导教育学生,就必须选择现实生活中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身边的案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案例。这样,才能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重点,有目的地精选教学案例,使学生能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再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案例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选择会培养学生看问题、分析问题、全面系统地思维角度和方法。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以人为本,从人格性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就是从青年学生特点出发,精选现实生活中典型代表和学生中优秀代表人物,这种以人物为榜样的题材案例以最生动形象去感动鼓励教育学生,达到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品资不断提高

(二)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即有实际情况描述,又包含着许多问题。案例教学中包含的问题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又有许多隐藏于事物的内部。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应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要求。案例启发性应具有下面二个步骤完成。一是提出实例后设问,让学生广泛参与和讨论得出阶段性的结论;二是就阶段性结论提出反思和求证,最终达到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并在深入思考中发现问题。

(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课要求以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来教育学生,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能深刻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及共性。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价值表现在是以真实生动的典型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普遍规律。

(四)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既要求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则必须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案例才能永远保持真实生动,才能永远辩证地反应和思考人生。

(五)选择可读性强、易于理解的教学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课程,政治理论性较强,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深得人心,在案例选择上要选可读性强,易于理解的教学案例。这种案例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接收,有利于深化理论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的实践

案例教学课堂实践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和谐一致共同的努力,需要双方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因此,正确认识、把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实践中所处的不同角色和地位是实践案例的主要内容。

(一)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角色的要求

1.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业务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在知识上占有深度和广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书育人教学经验和艺术以及相当的科技能力。这样才能生动的广泛深入为学生讲解思想道德修养课。

2.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思想道德品行的要求。教师的师德是在从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和规范起来的,其道德情感、观念、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育职业中具体表现。师德对教师的政治本质、品行修养、工作作风、治学态度、处事原则、为人师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很大作用。

3.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要求。思想道德教育的职业工作的对象是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青年人,他们的社会主体意识强烈、参与竞争意识强烈,他们在生活上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希望与他人能正常沟通交流,同时他们也十分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命运。思想道德教育的职业目的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最突出的目的。因此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职业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必须运用知识和人格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1.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是案例教学的设计者。案例教学在实施前教师就要有整体实施的方案,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实施准备。第一,案例选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重点以及学生知识的基础来选择案例,制订出系统完整的计划和方案。第二,在课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参与与准备。学生准备是否充分对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至关重要。

2.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指导和推动者。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组织和统筹来表现出来的。他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体表现:第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应通过启发式、激励式、引导式、提问式、反思式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第二,组织和调控课堂案例教学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很需要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学组织和调控,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在使用课堂讨论方法时容易出现跑题、串题或课堂局面失控。为防止跑题、串题或课堂局面失控,教师应做到提示引导思考问题的线索,使讨论至始至终的围绕案例主题进行。同时组织和调控教学能力还应体现在课堂良好和协的气氛,一个良好的宽松积极的课堂讨论环境和气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到富有哲理性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课堂大胆发言鼓励支持和归纳。教师的总结评析能力是调控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结尾的总结,使学生知道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解。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和地位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有效的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执行者。正确理解把握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和地位,同样也很重要。

1.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者与积极参与者。教与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学生的角色是:首先,做好预习的准备,课前学生要仔细阅读教师制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确定自己认可的优选方案;其次,要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把握。案例教学应服务于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学生应根据教师讲授内容的重点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如果有疑问,可及时向教师请教。通过听课与自学相结合,为案例教学打下思考和见解,并与他人进行辩论和交流。最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总结,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2.学生是学习目的的践行者。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及能力,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案例教学的践行要做到:首先,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性、求异性的思维方式。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生命力,创新的基础来自求异,而要做到求异,则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思想道德案例教学从多方面,为学生展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因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必须借助于各种求异探索的思维方式。其次,践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少学生在接受案例教学法后,错误地将案例中情节、经验积累当做今后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资本,从而轻视反映基本规律的理论知识。必须明确,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服务于教材基本理论、观点,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刻了解事物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我们不可以以一种案例教学经验来概括整个社会生活,我们需要有更多理论思想及反映事物规律的方法来指导认识世界,所以,践行案例教学会使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基本功。

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正在探索之中的教学法。它对于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及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只有在今后教学中坚持从思想道德修养课特点和规律去重视完善这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运用和践行。

参考文献:

[1] 黄辉.案例教学的优势分析和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 陈前军.论思想政治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J].教育与职业,2007,(4).

[3] 刘凯.思想道德修养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责任编辑 杜 娟]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2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见不齐而内省也”,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抵制学术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3篇

一、终身学习,博学多思

教师必须抱定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自己擅长的,也要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不能说样样精通,最起码是样样必知,尽量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盲点。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需要单一素质的教师,而是需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因此教师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

二、完善性格,成就人格魅力

教师的性格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不论你是哪一类的性格特征,都要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这一主要前提,一切为了学生,有时不能恣意任性,不能把家里的、上司的、同事的、个人的不良情绪和怨气带到学生中去,强加给无辜的学生,让学生代己受过,因此教师必须得忍常人所不忍之忍,才合乎师道。教师应尽力完善性格之中不良的一面,促其积极健康发展,给学生展示完美的性格特色,成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言谈举止,遵礼合仪

教师的语言技巧,行为举止,决定你能否走进学生心里,是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语言和蔼,态度亲切,行为得体,举止端庄,也展示着教师的个人修养水准。语言幽默、语速适中、变化多样、神态自如,不仅语言如此,身体的动作――行为语言也应得体。不急不躁,处处给学生合乎礼仪的示范,时时给学生合乎标准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自己美好的形象永驻学生心底。

四、团结协作,和谐关系

教师的职业是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通力合作,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必须团结协作,和谐关系,形成融洽的团队氛围,发挥集体的优势与力量,才会显示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只有集体的力量不断壮大,个人的潜能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五、为人低调,正直诚信

沉甸甸的谷穗总是低着头,稗草总是昂着头,可是谁有分量?不言而喻!为人低调,高调处事,正直善良,诚信待人,谦恭谨慎,还会计较什么呢?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4篇

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以律己的精神。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五、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5篇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及一切教育工作人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014年9月9日上午,与参加“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贵州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亲切交流,勉励他们扎根西部,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讲话,给全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总书记的讲话,放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正当其时。

一、社会转型,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郑重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增强广大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道德的教师,就是具有专业伦理和道德人格的教师”。[1]“面对社会转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具备必须的素质”。[2]这必须的素质,就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既需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需要提高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就需要加大加强对全民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最终全面胜利,当然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们兢兢业业,全身心育人。既要通过教育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也需要提升本民族的道德修养。学校是进行全方位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成效如何,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二、急剧变化的形势,急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动,尤其是西方的思想,泥沙俱下。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宣扬西式民主,公然抨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的大力宣扬西方文化,漫无边际地诋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当然,还有职业倦怠所导致的偏激言论和错误观点,[3]在日常课堂上肆无忌惮地生长。这些问题不但不利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原则背道而驰。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顺利执行,不利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当前情况下,在我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可谓刻不容缓。

三、教育变革的背景,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势在必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需要专注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而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多变的教育技能,崇高的教育理想,高尚的思想道德修为,良好的为师风范和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等,都是构成当代教师素质的必备要素。其中相当部分都被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所涵盖。可见,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终归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提高教师素养的希望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依托

中共中央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6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修养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灵魂

当代体育教师,受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任。职业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甘为人梯情操,这也是当代青年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的灵魂。对于青年体育教师来说,这种高尚的情操,体现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体育教育事业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重任,正确认识自己职业在社会中的价值,树立做一名体育教师的光荣感,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和拼搏的信念。有了这种明确的信念,才能具有体育教师所必须明确的方向。其次,要有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造就人才,然而,人才和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都凝结着教师的汗水和心血。只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以全部的身心耕耘在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第三,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切实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甘为“人梯”、“春蚕”、和“蜡烛”。笔者的亲身体会: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清晨天刚蒙蒙亮,就战斗在操场上;傍晚,日落时还拼搏在跑道中;一身汗、一身土、一身泥。运动队的训练和参加比赛,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体育教师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终日操劳;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到知识技能而忘我地工作着;似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

古人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说,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目的。自从有从事教育活动为职业的教师以来,教师就同时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重担,是按一定标准培养人才,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因此,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

教书育人两者是互为条件,互为作用的。体育教师既要使学生学到技能,又要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作为一名青年体育教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学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法,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不同的个性特点,选择好辅助教材,并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运动技巧,做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不怕困难、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成才。

要做到教书育人,还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热爱学生,要公正而客观对待每一名学生,不仅要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更要爱护那些学生成绩差、身体素质差、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质,使他们建立信心,克服思想或体能上的缺点和不足,迎头赶上。只要爱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己和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与你说真话和实话,同你交心,教师才能进一步地与学生沟通,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热爱学生,不能出于个人的情感,更不能偏爱和迁就和放纵。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要严中有爱,爱得有方。

三、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所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教师的威信不仅来自言教,重要的是来自于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知识和品德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德行。这就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

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活动范围较广,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教师要做到举止文明、谈吐高雅、服装整洁,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举止行成为学生直观的榜样。同时还必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有高尚道德修养的表率人物,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其次,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所以必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教师的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以身施教不但对学生学习和效仿的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以后确立自己的教育威信,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教师感到严而不畏,敬而可爱。就能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说服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师能否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效果,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四、不断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作为青年体育教师,必须虚心好学、永远进取、不耻下问,力求精益求精,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美德。这是青年体育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不断涌现,学生需要教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思想。教师有无精深广博的知识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要适应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努力教好学生,这不仅是教师的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是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大事。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7篇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将身为人师,其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及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本文通过分析师资建设的热点话题,探讨如何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题。

【关键词】

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建设

保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培养师德,师德培养的基础在于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但是,在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方法比较僵化,教育效果还差强人意。因而,探索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是一个重要论题。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现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我国有着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中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如对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教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界定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亦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论从对师德的概述和分类阐述的内容看,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师德内涵有所区别,但本质性的内涵是共通的,那么可以师德的共通性内涵来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以特殊性内涵来探讨具体到某一层级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的共通性来讲,教书育人是核心内容,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与学生一瓢水”。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共同构成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既需要在学识上成为能够以广博的修为来满足教给学生和教会学生的需要;亦需要在德行上能够以良好的修为。若教师在学识修养和德行修养上处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状态,又怎么能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学识厚成的学生呢?“正人必须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都可用来说明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代表个人的德行状况,黑必将与他们的学生的德行养成质量联系在一起。

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

其一,弱化于“无形”。“形”指什么,指形成教育模式或规范。从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对比看,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潜在的“无形”教育,专业课教育属于明显的“有形”教育。所谓“无形”是与“有形”相对比而言的。专业课教育的“有形”可见学校有明显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有课程、实习、设备等作保证,而职业道德教育则缺乏这样的保证,处于说起来重要,体验到实际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匮乏,处于缺乏“抓手”的运行状态。其二,僵化于“作业流程”。高市学校普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例行公事”的层面,没有做到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缺乏内容、方法、载体方面的创新,没能结合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高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摸索出适合高师院校的方法或方式,形式主义、课程主义思想严重,教育内容你改体现不出时代性,教育方法单一僵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僵化于完成一种作业流程。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

其一,科学性与研究性兼容。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彻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理念。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探索符合高师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体现科学性与研究性并重,保证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符合学生修养师德的实际需要。且注意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方法。其二,激励性与自律性结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要在加强师德建设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等主题式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的主题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校有计划、定时间组织学生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像。通过观看,让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时处处能够自觉地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其三,正面性与反面性示范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正反面电箱的示范作用。正面典型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学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从同学身份已经转变到教师工作岗位上的学长们,树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好的陷进典型为标杆,让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身边的榜样作用可效仿。反面典型也能发挥示范作用,但这种师范的性质式来自反方向的,是反面的例子。在教师岗位上,也总有一些师德表现的反面例子,可以将这些反面的人和事拿来予以剖析,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面前受到师德反面教员的警示和警醒。

师德修养体会总结第8篇

关键词: 地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68-02

1 师资队伍整体现状

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xx职院师资队伍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3月,该校共有教职工814名(含外聘),其中教师总数625人,生师比达到了17.341(10843学生总量/625教师总数)。该校现有专任教师538人,45周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46%,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硕士研究生学历以及取得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68%;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72%;毕业于“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57%。另外还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2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步伐的日益加快,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该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着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新开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未彻底解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聘兼课、兼职教师,制约着新开专业内涵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师资队伍职称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新开专业教师职称普遍较低,缺乏专业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三是“双师结构”教师比例仍未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四是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较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缺乏深度校企合作的吸引力;五是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3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校师资队伍建设,针对该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可采取以下办法予以解决。

3.1 努力适应发展需要,树立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在高等教育整体的改革发展中,更新观念是先导,师资队伍建设也同样需要树立全新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才资源开发,由单纯的管理控制职能转向教师资源的开发、保障和优化配置;树立师资培养以教学为本的观念,既重视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视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树立开放式师资队伍培养观念,提供去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

3.2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 作为地市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人才引进、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实施急需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引进专业建设急需的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推动新设专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地市人才引进政策结合起来,争取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同时,继续做好硕士研究生以上优秀毕业生招录工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

3.3 鼓励思想创新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双师结构教师比例 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要注重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要把创新思想,融入在教育科研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仪器设备资源,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真正做到将高职称、高学历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转化为第一生产力;通过科研与教学、生产相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科研转化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建立学术创新教学团队,在团队内部打破原有的院系界限,注重学科的分布和交叉,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集体攻关科研项目;进一步修改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认定工作力度,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动态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4 强化教师实践锻炼和进修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进一步落实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锻炼,掌握行业生产的最新技术和最新需求,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为深化教学改革积累一手资料。制定并实施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做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形成青年教师培训提高长效机制,保证师资培养专项经费支持。通过多形式、宽领域的进修培训,更新专业教师的理念,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3.5 完善评聘挂套制度,创建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

根据国家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管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学院新设专业教师职称偏低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及评聘挂套政策制度,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挂套工作,努力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提升专业建设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创建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评价制度要与教师的聘任制度和激励制度相挂钩,使聘任、激励和评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激励广大教师工作热情。

3.6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

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具体实施中,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要求和师德规范为切入点,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计划之中。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为教师规定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职务晋级、职称评审挂钩。建立学校、社会师德监督机制,形成督促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

3.7 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师资队伍管理水平

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教学名师工程实施办法》,提升在岗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落实 《教师工作规范(试行)》、《教风建设标准(试行)》、《教职工请销假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行为;继续落实《选拔引进优秀拔尖人才暂行办法》、《教师进修引进培训工作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将外引内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颖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交院为例[J].科技资讯,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