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教育教学

数学教育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6 22:18:08

数学教育教学

数学教育教学第1篇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渗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信、开朗的良好心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初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循,而数学教学中穿插融入的故事、观点、思想等,无一不是圣人贤达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意蕴深厚,发人深思。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1.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时还是沟通师生、群体,促进课堂互动的桥梁。

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不仅能帮助教师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之处,从而“借题发挥”,结合教学主题,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教育。比如说,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利用教材中提到的“鸡兔同笼”为题,以趣味性、故事性的讲述方法展开教学。具体为:一个笼子里关有鸡、兔各若干只。由于笼子的中间部分是封闭的,所以只能看到鸡、兔的头和腿。通过计数之后发现,鸡、兔的头一共10个,而鸡、兔的腿一共28条。请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们在看完题目之后,兴致昂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掏出纸笔开始计算,有的学生托腮凝思。类似这样的数学问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反学生日常接触的数字符号,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待学生运算结束后,笔者适时的给予表扬,并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计算这个问题。那么,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其实,古人很有智慧,他们利用“抬脚法”,很巧妙的就计算出“鸡兔同笼”的数目。我们现代人应怎样向古人学习?”教导学生尝试知识牵引、转化,关注生活,提高责任感。2.激励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聪明有余而学习的柔韧性不足,热情洋溢但缺乏成熟稳定的心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因而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往往单一而片面。比如说,喜欢某个教师,“爱屋及乌”式的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则存有抵制、排斥的情绪。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涌入,也容易导致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迷失自我。为此,初中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勇于肩负起“育人”的伟大使命。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数学课外知识。以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趣味见闻,丰富课堂教学,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比如说,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勾股定理又称之为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特例。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而三角形的斜边,称为玄。商高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利用演绎法证明还要早近半个世纪。”以这类数学小故事,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3.学习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塑造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求学品质。为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在教学“概率统计”相关知识点时,笔者按照“组间相似、组内相异”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统计本校八年级学生课余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

每一个小组中,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工作,其余组员则对应各个班级开展调查(调查工作在课余及课间休息时进行,因而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上课。)一周之后,各小组将问卷结果汇总,并加以分析、讨论,最后整理成“调查数据”。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与他人交际、沟通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4.结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数学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关爱学生,认真负责的开展教学工作。课余多与学生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状态,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做好铺垫。

作者:孟令明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一中学

数学教育教学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一、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足够面对今后的幼教工作,简单地认为学前阶段数学启蒙仅仅是为小学做准备,对于数学课程的深入学习认为必要性不大,尤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只不过需要成绩达标即可,跟未来工作的联系少,实践性不强。由于这些认识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数学的目标只是保持成绩及格,数学学科的价值不被认识,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被重视。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追求按计划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对数学课程的需求,数学课堂多是教师刻板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氛围缺乏活力,消耗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容易使数学课程的教学走入困境。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用成绩来评价学习结果是由来已久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评价对象上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封闭式的测验,所用的考试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靠程式化和技能来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较少。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但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更严重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不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承担着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幼教岗位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角色[1]。基于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设法在课堂教学或活动中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及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结合幼教专业必备技能“说”的训练,教师根据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讲数学小故事、讲数学家轶闻趣事。或是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教师布置课前搜集数学家高斯的有关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说”的技能,另一方面为整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针对“手工制作”的技能训练,在立体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拆分空间几何体,学生通过动手既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又锻炼了“手工制作”的技能。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辅以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创意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小工具开发等教学活动。例如,在“认识数字宝宝‘1’”的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巧妙的手工制作、有趣的游戏互动完成认识数字“1”和序数“1”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自然又充满童趣;在制作数学小报的活动中,学生用画笔描绘了数学小知识,发挥学前专业的特长,制作出了精美的数学小报;在数学小游戏设计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数学小游戏,设计出了明确的游戏方案,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最后各团队试玩、互评,选出最佳设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学前专业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幼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专业,提升职业自豪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移动互联时代来临,智能手机已在身边普及,数学概念讲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教学App,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即时沟通和分享,可以使学生感受更轻松、自在、有趣的课堂。笔者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这个手机软件可以轻松实现班级管理、课程资源包的共享及课堂互动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学习通App,再新建一门课程,在课程下建立班级群,学生扫码进入即可实现。班级群建好后,教师便可利用互动中的小功能轻松实现课堂管理,随时设问,学生通过手机抢答并能快速查看答案的统计结果,也可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回答,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刻点评、打分。同时通过随机提问等小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一课中,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中建立的班级群在课前浏览任务“点到直线的距离”短视频,以动画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课堂上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准备。学生扫码进入班级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公式的推导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中的PPT向学生多介绍几种公式的推导方法。随后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功能布置学习任务,即利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了信息化手段的数学课堂可以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实现对课堂的适时调控,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学生也能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现行的数学学科评价方式仍然突出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改进现有的数学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要做到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前者包括课堂表现(结合学习通App对课堂参与程度的统计结果)、合作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数学实践、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形成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作业等书面成绩。两方面评价结合反映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教师平时要注重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其努力方向。

数学教育教学第3篇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新的时期,应该倍加重视数学育人的作用。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中学课本中直接介绍中算史的就有17处,涉及数学家、数学发现、数学方法等近50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习题、注解、课文(如“勾股定理”一节)、附录等多种形式出现。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产生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以及以等积变换求体积等朴素的数学辩证思想,刘徽的“割圆术”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国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这些史实和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中学数学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教学中应当注意渗透以下观点:①运动、发展的观点。在中学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发展的,使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数学对象自身的矛盾形态,而且利用这种矛盾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中学数学中的曲线与直线、点与圆、点与椭圆、无穷小量与零等都处在这种矛盾形态中,而这种矛盾恰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过渡和说明。例如:过圆上一点P的圆的切线方程,就可视为该圆与P点所对应的“点圆”的公共弦方程。

②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动态与静态”等等。我们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未知数;在解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时,可以考虑用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求解;在含有参变数的问题中,参变数既是变数,又是常数;在处理极限问题时,往往是变无限为有限来处理;几何中探求动点的轨迹的本质,就是寻求处在动态的对象中的不变因素……这些方法就是对立统一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③量变质变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例如,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随着离心率e的大小变化,而引起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质变;又如,圆的切线就是割线运动的特殊状态……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如使用彩色粉笔作图,或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把其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生动逼真,淋漓尽致。

④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总是互相制约的;一个数学分支的因素与其它分支的因素也存在着横向联系。要教育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把握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类比、联想、变换、数形结合等,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提供了探寻这种联系的方法。

3.个性品质方面的教育

严谨与抽象是数学的特征,也是数学对于一般文化修养所提供的不可缺少的养分,通过数学中严密的推理、论证,通过错例分析、检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思考、言必有据以及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数学需要智慧,更需要热情和毅力,尤其需要开创精神。数学是发展的,其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通过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推广命题、难题巧解等手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4.审美方面的教育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中学数学中有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数学语言的简练,数学思维的灵巧,数与形的融合,数式形的对称……它们无不展示了数学的美,数学的美,具有无比的感染力。

易被忽视的,是发挥数学美在学习知识、深化理解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其实,这时数学美是有其独到之功的。比如,可以根据数学美的和谐性特征,让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比较、串联,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适时阐述解题中的和谐化思想原则、方法等等。揭示了数学真与美的有机统一、岂不是使学生的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步入新的天地!

数学教师,不要忘了美的诱因,美的魅力。

三、数学教师要强化德育意识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德育意识,更加重视发挥数学科的教育功能。

数学教育教学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计算机 数学智能

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目标决定了中师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进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认识上的偏差,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只管单纯地教,学生只为“六十分万岁”盲目地学,在教中思想品德教育少,在学中缺乏理想信念;因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难以向广度、深度发展,从而素质教育领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要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克服“素质教育”领域局限性,必须解决好中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深化素质教育强度,拓宽素质教育领域。

一、摒弃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培养“个性和谐发展型”数学人才。

通过听课、调研和讨论,中师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注重怎样把数学知识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未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知识详细地和盘托出,不留余地。而一些学校领导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时,又是以“学生是否听懂”、“学生考试的及格率”为标准。这样的课堂教育,从“教”的方面看,基本上没有摆脱一定程度上传统教育思想束缚,虽然教师“教”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学”的积极性却被扼杀,更说不上他们数学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以和谐发展。当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知识型”的学生,谈不上是“智能型”的学生,更谈不上是“个性和谐发展型”的学生。

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面向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把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上来。根据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探索中师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之新途径和新手段,这正是新形势下中师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自觉地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树立整体教育意识和全局观念,教书与育人并举。

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小学教师,是从事小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特殊性和小学基础教育的普通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树立整体教育意识,又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具备全局观念,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未来,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同时还应抓好常规与创新的关系和若干与巧干的关系。

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教给学生怎样做人,为什么学习的道理,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全面的数学人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正是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鲜明写照,要做到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须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刻苦钻研,为人师表,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第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教与学的统一结合。

教学活动,就其本义来讲,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当然,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但如何去“教”,怎样去“学”,甚至如何去“教”好,怎样去“学”好,这就是一件具体、复杂、艰难的事。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应该只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应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消极变积极,为理想信念,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参与数学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他们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技巧,并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拓宽素质教育领域,加强计算机教育管理,培养二十一世纪智能型人才。

贯彻落实“四大板块”教学是《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大纲(试行)》的核心,实施数学“四大板块”教学是中师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即数学课的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与教育实践。数学课的必修课是中师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课的课外活动与教育实践是中师数学教学中对其必修课的具体化和实践化,但数学课的选修课却为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学校不重视或忽略。大家知道,选修课是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选修课也是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技能。因此,加强教学选修课之教学,克服中师数学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对其学生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计算机选修课的学习又有跨世纪的内涵和作用。

这样加强中师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与计算机相结合,将用过去的数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用计算机来处理,提高了解题效率,优化了解题方法。那么,如果仍按部就班地按照常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势必不能使数学问题由复杂到简单,由抽象到具体,达到数学简单化、科学化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因而,我们中师数学教学,就不应满足于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系知识,而应从素质教育的实质出发交给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和学生运用高科技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实效,有机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技能,优化解题步骤和结构,为培养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人才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数学智能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使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去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去攻克世界数学中的难题,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中师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与计算机相结合,教给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这正是新形势下实施中师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最现实的目的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数学教育教学第5篇

本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不得免修。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教育实习为锻炼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从事教学工作适应性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好教育实习环节和组织好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按原来要求实施。

教育实习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现代教育思想。

对于教育实习按以下改革方案实施:

结合我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学生绝大多数是中学数学教师,教育实习按学生是否正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分两种情况具体要求。

一、对于正从事教学工作的学员的教育实习按以下办法执行:

(一)要求

1.教育实习必须在修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部主干课程,于已修课程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80%以后进行。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六学期初进行。

2.教育实习内容为评教和课堂教学。

3.由各市州试点电大制定具体的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市州试点电大要有教育实习领导小组,负责教育实习的组织领导工作。

(2)各市州试点电大要有教育实习基地,市州试点电大应有2-3个教育实习基地,并有相应签订的协议。

(3)各试点电大分校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实习点的分布情况对学生分组,成立教育实习小组。每一教育实习小组以6-8人为宜,设组长一名。各试点电大分校要有学生教育实习分组表。

(4)每一个教育实习小组要配备指导教师一名,指导教师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较好的专业修养、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具有数学专业副高以上教学人员和专业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要填写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表,并报省电大。教育实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指导教师负责介绍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研究中学数学教材,指导学生备课、审查学生的备课教案,组织评议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4.试点电大要组织学生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课堂观摩,每个学生至少到实习基地观摩一堂数学课,并组织学生按教育实习小组对课堂观摩进行研讨评教。并有对课堂观摩情况的研讨评教记录。

5.每个学生应在教育实习小组内上一堂中学数学公开课或教研课。并让实习小组内的同学研讨和评教,并填写一份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学生要提交自己上数学公开课或教研课的教案。

6.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观摩和教育实习小组内的公开课或教研课后。要提交一份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不少于3000字)。

7.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

(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课堂观摩的情况与表现;

(2)公开课或教研课的情况与表现;

(3)备课教案

(4)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不少于3000字)。

2.具体要求

(1)学生在参加教育实习前,必须先要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

(2)学生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课堂观摩要有听课记录。

(3)学生在教育实习小组内上中学数学公开课或教研课时要有教案。

(4)提交一份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不少于3000字)。

3.考核标准

评定学生教育实习成绩时,必须要有实习计划及实习方案、听课及听课情况记录、教案及上公开课或教研课的情况、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和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

4.成绩评定及办法

(1)成绩评定标准

教育实习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其中实习计划及实习方案占10%,听课及听课记录占10%,教案占20%,上公开课或教研课占20%,教学效果调查占10%,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占30%。

(2)成绩评定办法

(1)由学生填写教育实习鉴定表,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签署意见并由实习单位盖章。

(2)实习成绩原则上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定,电大分校负责实习成绩的审核。

数学教育教学第6篇

针对于人文教育而言,主要是时展的需要,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人员都忽视了人文教育,不仅仅导致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培养受到了阻碍,也导致教育本质出现了偏离。在本文中,主要是对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人文教育;中职数学;教学渗透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来说,通过渗透人文教育不仅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以及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也可以为数学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所以对于一个中职数学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认识到人文教育渗透性作用,根据学生自身需要,探索出人文渗透性的方法,对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提高,保证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促进学生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培养。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人文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正在不断开展教育事业,尤其是中职教育事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其方方面面都是无法离开数学,因此可以看出,重视数学教学不仅仅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一些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同时也能够为中职学生在日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其中也是时展的必然需要,对于数学的知识以及内容来说,主要是现代文明的一个关键组成内容。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且根据时展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传授以及培养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人文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努力把数学知识以及人文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也需要将数学知识当成一种精神和方法来对其进行讲解,从而培养以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离,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较为过分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渗透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实用主义的态度。

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专业知识是有着比较强的实用性,例如对于机械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说,学生学习之后便可以直接进行应用,然而对于数学知识来说,通常情况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并无法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之中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移,同时学生也认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存在着实质上的意义。

(二)较为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性。

在对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并且课时也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对数学进行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将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学生进行介绍,教学的目标也仅仅只是为教学任务的完成,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对知识进行被动的接受,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质意义便失去了。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强。

在对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多数的教师依然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学内容也是较为枯燥,导致很多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不断降低,同时教师人员自身的教学热情也逐渐下降。因为很多的学生的数学基础是较为薄弱的,并没有能够深入去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导致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其学生出现了抵触的心理。

(四)教学的考评较为功利化。

在对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因为很多的教师人员都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作为其主要的目标,然而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方法进行结合,导致很多的学生难以更加科学全面地受到评价以及指导。

三、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渗透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对于兴趣而言,主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动力,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对于人文教育的渗透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中职院校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不仅仅是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同时也是缺少着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数学的教学活动很难进行。所以教师人员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降低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去学习。例如:使用形象模型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或者对实验活动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对多媒体进行利用,把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引导学生对数学历史进行了解。

在数学之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理论方面的内容讲解,要是仅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是无法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也很难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合人文教育,这样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出现的背景,从而来激发学生自身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保证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构建人文数学的课堂环境。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人员必须要能够集合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从而能够建立起一个民主以及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可以在文化气息的教学氛围之中自由自在进行学习以及交流。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多为学生提供出观察以及交流等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主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探究欲望进行充分的发掘,建立起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然而因为每一位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仅仅是表现在了知识水平以及基础内容学习等方面,与此同时也体现在了兴趣爱好等,所以教师人员必须要能够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进行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一个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样也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平时下课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观察学生,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一些不爱学习数学的同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课堂上多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关心和照顾,让他们重新树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对数学教育考评的机制进行创新。

在中职学校中,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并不可以将其作为唯一的一个评估标准,必须要充分去考虑到创新的思维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在目前社会中,主要是需求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构建出一个让学生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特点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全面促进我国中职数学教育水平的增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人文和教育进行渗透是时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因此教师人员需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不断去探索出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激发,同时也需要对目前中职教学的不良问题作出转变,使其传授学生更加新颖以及丰富的内容,也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带动我国中职数学的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

作者:兰精 单位: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教学第7篇

教育改革家罗杰斯把“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概括为:“能充分发挥他所有的潜能的人,在现实中是可信赖的、自我提高的人;有创造性的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人。”很显然人本主义把培养人的个性,对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把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要把大量的、生动的、丰富的人文素材以及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给学生,另一方面,用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拼搏和创新精神。

一、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把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美育、人格教育渗透到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介绍古今数学成就,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产生、发展和解决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严谨的思维习惯,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数学课中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设思维情景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要从解决问题需要出发,从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实际出发,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例如:讲数列极限的概念时,从美学的角度引入“一尺之槯,日取其半,永世不竭”和刘徽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损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无所失矣”。引导学生用高观点和开阔的眼界来理解极限,这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学欣赏,这样既营造了文化氛围,又提高了文化品位。

三、数学课中教师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今的具体体现,在思想观念和培养目标上高度一致的。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求,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是多维的,关注社会、自然环境、科技的发展。未来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数学老师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引导学生对当今信息社会新问题的探求,培养有创造能力、有学习能力、有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对社会的责任。

四、数学课中的赏识和宽容

数学教育教学第8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论 ;教学

一、生本教育之理论篇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教学应以生为本。郭思乐教授在阐述他的生本教育时强调:“教育必须转化为学习,学是教的本体,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由此可见,生本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个根本的变革,生本教育毫无疑问的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扣住了教育的真谛,它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那么,究竟如何以“生”为本呢?下面几位教师的生本教育体会可能更有助于我们对它的理解。

“生本就是站稳多边的互动空间和学生一起悠悠而行。”

“生本就是站在学生原有的起点和学生一起跨越新的障碍。”

“生本教育课堂,孩子显得强势了,老师勇敢的退了出来,引导孩子学习。”

“生本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一碗水’与‘一桶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帮助孩子找到水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源源不断的得到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

上面是四位教师在实践生本教育时所产生的认识,由此可知,生本教育具体地说就是:(1)在知识传授上,生本教育更像李小龙的截拳道,正如李小龙在阐释自己的截拳道时说:“截拳是一种思想,它不排除其它拳法,反而会吸纳其他各个拳种的优势。”生本也应该是一种思想,只要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都可为我所用,简单的说它就是一种学习术。(2)在教法上,它要求老师要勇敢的接受挑战,善于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理”的阐明,“思”的提升,所谓“理不明则学难以达,思不深则学难以彰。”(3)在观念上,教师应转变自己的心态,在课堂上应坦率亮出自己的不足,学生也应视老师的不足为正常。(4)在课程评价方面,应更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过程,少一些条条框框。如此之说,那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生本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我以具体的事例来简要阐明数学课堂的生本教学,发表一些浅见,以求共勉。

二、生本教育之教学篇

实例1:我在传授高二下册第十章两个计数原理时,事先我尽量不去阅读教材,我只是根据教课书上给出的两个计数原理的含义,独自想办法用最简单的道理向学生传授两个原理。根据我对两个原理的理解,课堂上,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大家从郧县到十堰怎么走?”有说坐汽车,有说骑摩托,还有说乘坐出租,骑自行车等等,教室一下炸了起来,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接下来,我顺着学生的热情,共同讨论分类计数原理,然后我又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我又提出:“那如果我们是从郧县到北京呢?路线是郧县——十堰——襄樊——武汉——北京。其中郧县到十堰有m1种走法,十堰到襄樊有m2种走法,襄樊到武汉有m3种走法,武汉到北京有m4种走法,那总共有多少种走法呢?”提出问题后,我先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思考看能否得到结果,最后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把道理阐述清楚,推而广之,得到分步计数原理。

1.备课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步,如何备课,备一节什么样的课决定着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的教学,而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则决定着我们如何备课,如何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备知识才算抓住了备课的要点,注重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以知识的得出为主要目标,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我在传授两个原理时,就侧重于对这个“理”的阐述,理清了,一切问题都明白了,也就不怕解决问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实例2:在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应用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是异面直线A1B与D1B1的公垂线,过M作NQA1B1,垂足为Q,过M作MPA1B1,垂足为P,请确定P、Q的位置?

这个问题其实用线面垂直是很容易解决的,但在如果不用线面垂直这一知识可不可以解决呢?但根据代数几何两大研究数学的方法,我坚信应该没有问题,可我心里也没有底,但我并不先去解决这个问题,目的是我想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上课时,我给同学们讲明,这是我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也没有仔细考虑过,现在我们来共同讨论。首先,我们分析条件得出NQ//A1D1//B1C1,PM//AA1//BB1,然后考虑确定位置,应涉及线段关系,利用平行线性质寻找线段比例关系,结果难以解决,接着,我们又分析公垂线这一条件,寻求垂直关系,得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寻求线段关系,还是很难解决的,我又提出,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可以猜测B1N=A1M,现在问题就是看能否说明B1N=A1M,经过分析后,感到还是难以解决,最后,我又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有两大基本思想,那就是代数法与几何法,在这里我们能不能利用方程的思想设B1N=x,A1M=y,只要利用代数关系式解出x,y或者是利用x,y的关系找到x=y就可以了,这时钟声已响,一节课结束了,我只好把建立x,y的关系的思路给学生指引一下,要他们下去继续思考,第二节课,我把我思考的结果和学生比较,最后,利用图形的对称关系,找到了x=y的关系,问题终于解决了。以后,我发现学生再遇到几何问题时,思维也开阔了,方法也多了起来,也能看懂复杂图形了。

2.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讨论问题,要备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课。要把自己的思想,思维方法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到思维的真谛,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