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酒店培训论文

酒店培训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5 19:38:46

酒店培训论文

酒店培训论文第1篇

关键词:酒店;培训对策

目前,我国酒店行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导向上的“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其本质就是酒店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并建立在培训与发展基础上的人才培训体系。因此为了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及时采取酒店培训对策。

1现阶段酒店培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培训诉求和目标设置片面近来,酒店的培训多以短期、简单、分散的形式为主,更多着重眼前,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酒店没有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制定对那些学院毕业生、有潜质的经理人或业务骨干的培养计划,而只是强调不断地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职责。

1.2酒店培训的迁移问题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有计划的、系统的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尤为重要。但有调查显示,即便是在美国,每年的培训支出中,也只有不足10%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大部分培训只是使员工接受了新知识,却没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就涉及到一个培训迁移问题。

培训迁移即培训转移或培训成果转化,它是指:

受训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利用已获得的技能,改善自己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受训员工持续并且有效的将培训中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能力等成果应用于自己的实际中。

也就是说,员工将在培训中获取的知识,技能加以转化,并合理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实现一个从培训投入——学习——应用——产生效益的良性过程。

1.3酒店培训管理人员本身对培训疏于管理策略酒店培训管理人员本身,因学习机会有限,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主观上不符合酒店对培训管理人员的要求。客观上,因人力有限,只能忙于具体课程的组织管理,不能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依据酒店的发展战略来制定培训计划上来,现开设的各门课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培训的效果自然不佳。

1.4酒店培训与经营活动矛盾,重视程度不够当培训工作与酒店经营活动发生冲突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培训不救急,先给经营让道。培训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很完整,但完成率却不高。业务部门也常有抵触,部门经理们抱怨:人员编制越来越少,忙都忙不过来,哪里抽得出时间,安排人手组织培训、参加培训。

2建立酒店培训策略的具体方案

2.1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把培训作为酒店的一项投资,而不是培训经费或其他管理活动,而且这种投资是有产出的,并能不断产生出更多的回报。建立这样的投资观念对构建酒店员工酒店培训系统工作非常重要。在明确了酒店培训的意义的前提下,酒店应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应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增加培训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在硬件方面,增加培训的场地和先进的培训设施设备,对现有的落后的设施应及时更新;在软件方面,应根据培训计划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培训经费。培训经费应有一定的保证,即使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随意地裁减和压缩培训的费用。

2.2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根据酒店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培训内容与迁移效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应同时满足:第一,酒店和员工的要求,即培训需求分析问题;第二,与员工的工作相关,即培训环境设计问题。

培训需求是员工的实际表现与酒店对员工的期望表现之间的差距。要得到合理的分析结果,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观察法。通过对日常经营管理和服务操作情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寻找不足,确定培训需求。②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内容涉及酒店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及对培训部开设培训课程建议的征询。③面谈法。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在各部门主管的协助下组织一些员工,针对酒店培训的实际需要进行讨论,归纳出酒店现存及潜在的问题。另外,还可约见一些离职员工,从员工流失的原因下手,确定培训方式。④会议调查法。由培训部组织各部门分管培训的主管和培训员定期召开会议,通过讨论,集中有关员工培训的要求和反映,从而分析和判断酒店的培训需求。⑤工作表现评价法。培训部可以就员工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态度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评,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不足表现进行分析来确定培训需求。

2.3确定恰当的培训目标在培训需求分析结束之后应该明确设定各培训课程的目标,为受训员工的培训提供一个方向。实践证明,当面对单目标时,学员表现出来的动力和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当他们面对多个目标时。因为在单目标的情况下,学员的压力更小,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新技能、吸收新知识和自我激励,自我的积极暗示也比多目标时更强。

2.4选择优秀的培训师对于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师水平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大大提高受训者的学习速度和效率,相反,不合格的培训师不但不能帮助受训者,还会引起学员的厌倦或消极情绪,甚至会影响他们参加下次培训的积极性。因此,酒店在选择培训师时应慎重考虑。

3酒店培训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方法

酒店培训论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机制;酒店员工;流失;对策研究

一、酒店员工流失的内部原因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国家。然而在现实中,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又成为制约中国酒店高效发展的一大瓶颈,但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行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失业率、传统观念等宏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员工个人及酒店内部管理等微观方面原因。导致酒店员工流失的内部原因主要有:

(一)缺乏人文关怀的酒店管理理念

首先,一些酒店仍沿用传统的科层等级制度,过分强调酒店与员工的职位等级和雇佣关系,从而使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紧张,甚至成为对立,最终使员工不断流失。

其次,部分酒店没有形成培养员工职业发展文化环境。由于酒店服务工作进入门槛低、工作挑战性不强,一些酒店人才配置不合理,如一些管理岗位经常通过外部引进而不是内部公平竞争选拔优秀员工弥补空缺职位。使得一部分长期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本、专科学历员工,有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心理失落感,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酒店另谋高就。

再次,酒店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日常工作中,很少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部分管理者与员工交流时总以一种咄咄逼人的命令方式,除了派发工作任务,否则就当员工为空气,很少对有员工进行人文关怀。而一旦工作出了差错,不是悉心教导而是靠训斥责罚了事,即便是自己的过错,也推到员工身上。这种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关怀的原始管理方式,其结果就必然会导致员工频繁的流失。

(二)缺乏高效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

首先,培训思想陈旧。高效科学的酒店人才培训是合理配制员工、保持人才储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些酒店对员工培训追求“短、平、快”,对员工培训毫不不重视,往往只做维持岗位需要的简单技能培训。他们没有意识到对员工的培训其实就是对酒店的一种智力投资,不仅会影响酒店产品质量还会影响到员工对酒店的忠诚。

其次,培训内容与岗位需要脱节。一些酒店年复一年进行同样的培训内容,没有根据每个员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进行针对性定向培训,不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再次,培训效果评估环节缺失。酒店员工培训的完整流程至少包括了解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效果四个环节。如果缺失培训效果评估环节,员工就不能很好地将在培训中所学的新技能、新知识用于日常工作,也就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缺乏完善的薪酬制度。

酒店人才的竞争首先表现为薪酬福利的竞争。酒店在招聘新人时,没有实行新人新制度,没有按人才价值的市场价值支付薪水,工资主要与岗位和职务级别挂钩,没有将薪资与员工的绩效结合起来。员工付出多、回报少,势必降低员工的工作激情,最终导致人才的不断流失。

酒店薪酬制度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员工的工作绩效不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考核标准、奖惩条例、薪资制度来执行,而是由主管、经理或老总的一句话来决定。从而使绩效考核中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时常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发生,让员工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最终纷纷选择离职。

(四)缺乏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酒店管理层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淡漠是造成酒店员工流失的又一重要诱因。酒店没有给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会让员工看不到晋升发展的机会,其结果必然结果导致优秀员工见异思迁,另谋发展。一些酒店人才提升制度不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而是凭资格和关系进行职务提升,从而使许多优秀的员工选择跳槽来实现职务提升。

二、酒店内部培训机制与员工流失的关联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经验,得出酒店内部培训机制与员工流失率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酒店内部员工培训机制设计的科学性与酒店发展成正比关系。酒店内部员工培训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的越密切,员工对酒店的归属感就愈强,为酒店创造的效益就会越大。

第二、酒店内部员工培训效果越好,就越能够获得酒店员工的满意,保持和提高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从而使得员工与酒店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体,酒店通过培训帮助员工获取新知和提升新技能后,员工会心存感激而报答酒店,愿意继续留下为酒店效力。

第三、酒店员工的流失率越低,员工就越能够支持酒店的培训工作,从而也就能够使酒店内部员工培训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合理,酒店员工培效率水平会随之提高与增强。

第四、综上所述得出结论,酒店内部培训机制与员工流失率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培育员工忠诚度的酒店培训管理对策

尽管对于员工流失的外部环境可能无力改变,但酒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创新培育员工忠诚度的培训体系以建立员工离职预防机制,及时消除各种潜在或现实的不稳定因素,把员工流失率降到最低。

(一)创新酒店内部培训管理理念

首先,充分认知培训对酒店发展的重大意义。酒店管理层必须清楚意识到缺乏学习激情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酒店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将会被市场淘汰,唯有与时俱进的内部培训是酒店生存发展的源泉与命脉。有实践研究证明,未接受酒店培训的员工是经过培训员工流动率的2倍,没有经受专业培训员工的工作事故率是受过培训的员工的3倍;同时,权威机构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客房和餐饮部变动成本比例较大的部门通过培训可以帮助酒店节约73%的浪费。

其次,树立培训员工是一种双赢的智力投资行为观念。酒店管理者要摒弃培训员工是浪费金钱、帮别人做嫁衣的陈旧思想。通过结合酒店实际量身打造的培训,在发掘员工的潜能、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另一方面,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仅能使酒店员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酒店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了酒店效益提升和员工成长发展的双丰收。

最后,树立“员工第一”的人本管理新理念。“顾客至上,顾客第一”一直被誉为我国酒店业的“座右铭”,然而这种传统的理念没有充分突显出员工对酒店发展的重要性。现代酒店管理者必须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念,把员工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无论是万豪提出的“如果我们很好地照顾员工,他们也会很好地照顾客人”,还是希尔顿提出“满意的员工创造满意的顾客”的现代酒店经营理念,其共同点都是坚持“员工第一”的人本管理理念,从而保持员工队伍的极大稳定。

(二)健全完善酒店内部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首先,调研培训对象,了解培训需求。为避免培训的盲目性,保证酒店培训目标的实现,培训部务必对培训对象展开科学的调研,了解其真实的培训需求,并明确从哪些方面为哪些员工开展培训。具体培训需求分析的开展主要从酒店组织目标、岗位职责要求、培训对象的职业能力状况等方面,通过座谈、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酒店员工真实的培训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课程项目内容,从而确保酒店培训方案的科学性。

第二,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项目设置。传统的酒店培训多局限在礼貌用语、岗位技能、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基础内容,这样的培训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酒店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他们还期望比如服务现场处置能力、人际沟通、酒店文化与团队建设、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相关内容培训。因此,酒店应根据员工任职的不同时期设计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培训项目,将分层级培训和分岗位职能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将岗位能力训练与员工职业相结合,将知识传授、技能提升与员工情商及潜能开发、职业发展等相Y合。这样能有效改变员工被动培训到主动要求学习的局面,进而提升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

第三,结合酒店实际,规范培训计划。为保证酒店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出完整规范的、系统的培训计划以指导培训活动的实施,从而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培训。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结合酒店自身的具体实际,一般来说,完整的酒店培训计划至少包含酒店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场地设施及培训预算等方面。

第四,建设一支专业的酒店培训讲师队伍。讲师的培训能力与水平是决定酒店员工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优秀的培训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酒店行业发展动态,还应能现场示范教授一线岗位服务技能。培训讲师的来源既可以外部聘请高校教师或专业的酒店培训师,也可以是由酒店直线经理们组成的内部培训讲师团队。

酒店培训论文第3篇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校内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成为了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1.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已建设完成并全面启用,实验室按照酒店实际情况和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布置,配备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常规设备和专业设备,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能够模拟酒店企业主要岗位的操作和示范,还能真实地体验酒店企业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实验室建设,基本满足了餐饮实训、酒水实训、客房实训及前厅Opera操作等实训项目,使学生基本达到酒店服务操作技能训练的目的。2.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全面启用。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校、院两级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直接嵌入到实习过程。酒店管理专业利用教工食堂一角成立了“伴咖啡•学院经典”咖啡厅校内实习基地。该基地从硬件装修、机器设备、服务流程及制作工艺完全呈现真实的咖啡厅场景,迄今为止,共安排了包括毕业年级在内的酒店管理学生100%进行有效实习实训,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氛围。实习进行前,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培训咖啡、饮品制作的基本知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基本培训,严格按照酒店人的标准要求实习学生,转变角色,用心服务;加强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少说多做,善于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做事、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不影响正常实训教学的情况下,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基地的滚动发展。

二、校外实训过程中的工学结合

2007年,沈阳工学院与沈阳假日大厦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与名下的沈阳中山皇冠假日酒店、沈阳中山假日酒店等进行订单培养,双方共同参与对学生的选拔、培养、评价。2009年,酒店开始接纳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2013年,双方在总结6年合作经验基础上,丰富了合作内涵,沈阳工学院——沈阳假日大厦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成功申请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基地。基地认真践行我校“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岗位应用能力以及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实习实训平台。酒店管理专业每个学期均有实践教学,分为认知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等。大一期间,酒店管理层会与学生见面,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强化技能,人力资源部定期为学生安排与行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大二期间,为学生安排酒店认知实训专用周,深入基地内部,参观并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同时,带领学生到员工餐厅就餐,参观员工宿舍及休闲娱乐室,体验员工生活;大三期间,专业实训课的部分内容需要在基地完成,并由基地的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完成实训内容。大四开始,学生在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学校老师和公司中高层管理者(校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为酒店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而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通过校外实训,践行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了学院与企业共同培养酒店类人才的新机制。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工学结合

酒店培训论文第4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与推广

作者简介:张道远(1964-)男,安徽阜阳人,安徽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文系2010年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编号:2010133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53-02

2011年2月,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09级学生圆满结束为期半年的集中教学顶岗实习。因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表现突出,经企业严格考核,有8位同学获“优秀实习生”称号,有7位同学获“优秀操作能手”称号,有6位同学获“微笑大使”称号。为表达对学院培育适需对路应用型人才的谢意,实习企业专门为学校发来感谢信,并派专人到校参加总结表彰会。感谢信中指出:“在为期6个月各大酒店轮岗实习期间,09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是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服务骨干、是一支具备专业熟练操作技能和优秀职业礼仪的服务标兵,更是一支企业倡导亲和服务、个中涌现出的一批形象大使,他们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他们收获颇多,有了一次真正踏入社会的难得锻炼机会”。这既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也是企业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适应现代酒店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增强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成果。

一、以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为保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实现目标的有效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及培养计划的可操作性,学院在编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组织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本地的宾馆酒店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教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形成较强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多年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行业态势及人才需求新变化,通过召开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形成目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企业岗位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途径,培养适应现代宾馆酒店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的服务员、领班、部门经理等工作岗位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突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模式上,采取“2+0.5+0.5”运行机制。即两年在校集中理论学习与专业课程实训,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半年企业毕业顶岗实训。两年在校的集中理论学习、专业课程实训与半年的企业集中教学实训是学院的刚性要求,必须保证;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以保证学生多岗轮换和企业用人的连续性为基础,实训时间可安排在第三学期,也可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实现工学交替,学用一体;半年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校园招聘会为平台,采取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实践教学上,实现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课程实训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练、现场操作三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市区实习基地完成;集中半年时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训,实行定期轮岗,集中管理,校企统一考核;半年时间的毕业顶岗实训,实行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校企合作企业和招聘用人单位进行,由校企统一进行毕业实习考核与鉴定。第三,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上,突出实践性。强调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达到4.5:5.5,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第四,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岗位性。针对宾馆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水酒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岗位与部门,开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水酒吧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针对涉外宾馆酒店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开设有酒店专业英语,突出学生口语与翻译能力训练;针对宾馆酒店对个人整体形象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开设有公共关系学、酒店礼仪、形体训练、酒店管理概论、服务心理学、饮食文化、酒店法规等课程。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要,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二、开展专业课程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

课程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集中教学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书本知识的不足得到补充;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工作的选择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明确的依据。为此,我院采取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操作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在校内交替进行,教师通过基本理论讲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物品摆放与使用技巧展示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校内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房等,进行模拟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前厅、客房、餐饮等项目的服务与接待技能。学期结束前的集中训练是课程实训的关键环节,为此,学校与市内文峰宾馆、天上人间大酒店、国际大酒店、金满楼大酒店、王朝大酒店等签订实训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结束前集中3-4周时间在前厅、餐饮、客房、会务等岗位,由领班或部门经理具体指导,进行一线的现场服务与接待,以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接待服务、餐厅接待服务、会议接待等的工作规范与技巧,感受实际工作中“三厅”服务管理的标准,接受行业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由酒店企业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做出课程实训综合评价与成绩评定,结合任课教师理论与模拟实训考核,各按50%计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企业对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三、开展工学交替教学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年的理论学习与不间断的课程实训,远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专业教学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作为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中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对企业来说,可以减缓招聘人员的压力,降低培训成本与资金运营成本,也为储备管理人员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使他们提前成为“职业人”,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增加经济收入,增强职业竞争力,缩短为就业所耗费的时间。为此,经校企双方平等协商,我们分别与上海复旦皇冠假日大酒店、上海佘山艾美大酒店、华山宾馆、福建荣誉酒店集团、苏州海悦花园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协议。多年来,我们相继组织多届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护送下分赴以上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实习。酒店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服装,免费食宿,定期轮岗,购买保险,津贴待遇定时发放。实习指导教师与酒店企业和实习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处理问题,积极协助酒店切实保证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期间,由酒店负责人根据学生不同岗位的工作表现,逐项填写《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鉴定书》,作为学校对教学实习学生考核的依据。院、系领导定期走访实习企业,与酒店领导交流,看望实习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适应岗位角色快,专业应用技能强,综合素质表现好,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学生也对酒店的规范管理、安全有序、专业技能得到应用与提高十分满意,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四、开展分类指导毕业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是学生展示知识、能力、素质与顺利实现就业的平台。为此,我们以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契机,与华山宾馆、福建晋江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单位,就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进一步沟通,因为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普遍看好,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文关怀、事业发展普遍认可,多数学生有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愿望等方面做基础,所以,校企双方愉快地达成多项协议: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免除试用期,签订就业协议,享受与本单位正式员工福利待遇,并给予一定的学历补贴,表现优秀的,直接提拔重用;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考核与毕业鉴定工作;帮助学校积极推荐没有回到企业的同学到其他宾馆酒店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学校通过后续学生教学实习等方式,满足酒店因部分学生离开而对岗位人员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工学交替的供应链,既保证了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又实现了学生的稳定就业,既保证了学生的教学实习,又稳定了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培养与就业的对接。

五、专业特色和应用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已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201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其特色和应用情况主要体现为:

(一)制定了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2+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执行中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

(二)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实训格局。

(三)建立了一批满足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稳定巩固而又运行高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实现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达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

(五)实现了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无缝对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六)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实习酒店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技能大赛和大型活动赞助费等;安排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实训课程教学,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举行行业企业发展专题讲座等。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协助管理学生实习,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进行员工培训、市场拓展等。

(七)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共同考核机制。学校制定实训方案,指派专业教师进驻酒店,按学院要求进行考核。酒店制定实习规程,专人管理,按企业员工要求,进行考核与评定,保障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部分学生因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突出及时走上管理岗位,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八)建立了良好的校企互访沟通机制。学院领导定期到企业考察,一方面看望实训学生,送去温暖、稳定学生思想、安心实习;另一方面,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听取意见与建议,增强学校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领导定期到学校进行考察,了解学校育人环境,增强合作信心,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互访沟通机制使校企合作和谐有序进行。

(九)教学模式在校内和省内其它高职院校得到应用和借鉴。校内的如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校外的如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旅游职业学院、阜阳科技职业学院等。

参考文献:

[1]牛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2).

酒店培训论文第5篇

[关键词]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酒店这一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也有着较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在中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就比如说重庆的艾美酒店、希尔顿酒店等。也正是因为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酒店教育这一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酒店专业国际化发展这一需求,酒店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出国际化的人才培训模式。

1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就酒店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范围都是概略性地进行说明,很少会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些则是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定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今后毕业之后就很难适应从酒店基层做起。而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都表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起到国际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学生就业效率也就较低。[1]

1.2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内容,而其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不相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或者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培训以及教学,认为这种教学课程体系就是国际化,没有真正将国际化实质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中,也就很难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3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职业素质偏低等现象,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还是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就和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1.4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中文教学为主,就算是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师英文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回答的比例较低,不足课堂教学时间的50%,这样,不利于所引进的先进教学内容和理念的传达以及课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此外,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之前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课堂讲解为主,重理论、轻技能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会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和国际型酒店实际工作过程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进步。[2]

2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

2.1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可以借鉴他国实践经验来确定培养目标,比如,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就是真正地将产教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国际化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培养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国际化理念和跨文化体验、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国际性。

2.2构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推行“课证融合”的双证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完酒店服务管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能掌握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其次,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以及人类文化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增设人文与社会科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体系,比如说跨文化交流、世界品牌酒店管理、中外民俗等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动,积极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该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之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动,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针对这一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国际化模块教学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将之前传统的初中后五年一贯制“4+1”教学模式,变成“3.5+0.5+0.5+0.5”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3.5年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其中的一个0.5年则是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认知性实践,还有一个0.5年则是回到学校学习,最后一个0.5年则可以深入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实习,通过这一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培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酒店国际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主题化、情境化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国际化酒店”,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营销能力以及国际型酒店管理的知识。[3]

2.4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

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对酒店专业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一方式来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国际事业以及国际沟通能力的酒店师资队伍,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真正培养出酒店国际型人才。针对这一点,学校如果具备较为良好的资金条件,可以让教师直接到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外酒店进行学习以及培训,也可以从国外聘请一些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酒店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国际化酒店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学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

3结论

酒店专业在时展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高的作用,而目前时展环境下,酒店国际化人才才是这一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酒店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构建出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以此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从而才能让学生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锡军.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2013,14(26):93-94.

[2]王红丽.区域经济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15):89-90.

酒店培训论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

酒店行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酒店人才持续呈现结构性短缺之状,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明显供不应求,他们往往很难由基层服务人员晋升而来,因为这部分人员大多为中高职毕业,理论基础和外语水平“双薄弱”使其很难成长为优秀的中高层管理者,而当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与酒店企业的管理实践相脱节,培养的人才存在职业素养不高、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尚不能契合和满足当前紧缺之现状。为缓解酒店“供求矛盾”,普通本科高校必须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走校企协同育人之路。

一、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1]此后很多高校都尝试探索和践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类型由“普教”转为“职教”后,人才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究理论、搞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转为“能设计、会实操、懂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2]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与旅游管理专业并属于旅游大类,但酒店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仍然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体系,它培养的人才可以界定为酒店管理人才,即中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如:前厅部、客房部、预订部等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以及酒店总监等等)———他们不再像以往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那样眼高手低,也不同于中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员”那样是专注于技艺型基层操作,而是培养的人才既博又专,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而且还精通酒店管理业务知识,具备中高层次酒店管理技术技能与酒店各部门服务技术技能。

(二)校企协同育人对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

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协同与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有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酒店管理职业标准相对接。“职业标准是建立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做出的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3]这种规范性要求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这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再作为单一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应该与企业协同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专业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其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与酒店管理实践过程相对接。当前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相对侧重,而实操能力的培养略有不足,加之很多高校配备的教学设施都达不到“星级酒店”标准,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严重脱节,只有校企协同育人才能缓解这一矛盾。通过企业参与不仅使高校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实习实训,做到“学做”合一,加深专业认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企业派遣技术人员任教某些专业课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切近酒店岗位实际,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构建

(一)高校与酒店协同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类型、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各种课程之间的比例和相互衔接关系”。[4]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通过理论课程这一单一渠道获得,势必本着“精专业、强实践、可发展”的原则,重新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几点:首先,由高校和酒店双方派专家和行家参与课程设置,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酒店管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根据这些内容确定专业课程菜单,既要避免纠结于纯理论型课程,也要避免热衷于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而应该将二者各有侧重的巧妙结合,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其次,重视实践类课程和实践类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类课程(如:毕业实习、综合实习、见习实习、实验课程、毕业论文等)占人才培养方案总课程的比重,以往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理论扎实而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实践中习得酒店管理技术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教学,可以在一些应用型较强的理论课程中穿插实操类内容,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操内容可以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由酒店选派高管或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理论应用能力。

(二)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双师三能型”的师资队伍

培养出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关键是要具备一支质量精良的“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既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又具备应用型科研能力,还具备岗位专业技术技能。然当前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往往并没有酒店管理的从业经验,无法胜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突破原有的选人用人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新型师资队伍的新途径:首先,在教师聘任上,拼弃以往教师招聘唯学历轻经历的传统做法,应当将是否具备一定年限的酒店工作经历作为新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为充实专业师资队伍还可以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酒店高管和资深酒店人员任兼职教师,明确兼职教师的任教学科及所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其次,在教师培训上,对本校专任教师应定期选派其去国际或国内五星级酒店参与培训、顶岗实训和挂职锻炼,使他们完全参与到酒店的实际运营环境(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中西餐摆台、前台接待、中西式坐床等),从而开阔眼界增强酒店管理经验和实操经验,并由酒店考核其实习实训是否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同时对已经聘请的兼职教师还要不间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在教师激励措施上,高校应该在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三能型”教师,并对其外出学习或者顶岗实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对专任教师如若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插花师等)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高校与酒店协同管理与运作大学生实训教学环节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效果成败取决于是否具备标准化、现代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它的组建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与经营,首先,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邀请酒店行业专家严把质量关,使模拟教学情境环境严格贴近酒店真实运营标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兼具教学服务与社会营业性质的校园酒店,由酒店专家任咨询顾问,专任教师任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学生为酒店员工,力争将实训基地建成承担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对外营业“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其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高校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五星级酒店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严格规范的管理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实习实训环境,便于学生学习最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和积累标准化的实操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酒店自身储备后备人才,节省了酒店入职培训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双向互惠。此外,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岗位生涯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方向,实习实训时间、地点和内容则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商定,实行双向介入、全程参与。同时,实训过程中还要经常组织经验交流会,互相探讨酒店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以及拟解决的办法等等。

(四)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创新创业园”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的构建应由高校和酒店协同筹划与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高校与酒店协同选定“创新创业园”具体成员,成员来自专任教师、酒店专员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由于专任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酒店专员具备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三者的最佳组合才能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良性运作;其次,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园”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项目计划、运作与指导项目、评价项目成果、项目产品营销、政策咨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等;再次,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如:创新项目可来源于学生自主申请的科研项目、教师的承担的各级横向纵向课题、合作酒店提出的研究项目(酒店客源市场调查及如何开拓潜在酒店市场、客人满意度提升策略、酒店成本控制研究等等);最后,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匮乏,可以为其配备“双导师”,一位为校内专任教师,另一位为企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双导师”定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指导。

(五)高校与酒店协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解决“谁来评价”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成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室,由它来组织并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高校校长任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酒店总监任第二责任人,其成员涵盖教务处(督导室)、各二级院(系)、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酒店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其次,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涵盖横向“双维”指标和纵向“三级”指标”,横向指标设有理论和实操“双维度”(理论指标,如: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操指标,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应用型科研、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等学习情况),纵向指标包括人才培养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效果评价阶段“三级别”(准备阶段,如: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实施阶段,如:教学组织与实施、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情况;效果评价阶段,如: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等);最后,解决“评价结果怎么办”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以评促建,优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室要第一时间对汇总的各方面评价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的时效性和全程性。只有聚集高校和酒店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酒店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当然,双方协同育人机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引入国内外知名酒店企业并积极促成校企双方合作,对参加校企合作的酒店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校实验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力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2014-06-24)[2015-10-10]ht-tp://www.zqtbu.com/news_xcb-9890.aspx.

[2]李天源.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15,(09):147-150.

[3]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酒店培训论文第7篇

关键词:酒店;培训;培训体系

近年来,服务经济蓬勃发展,酒店业作为近几年来最富活力的一个产业,发展异常迅速。相对于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的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这已成为制约酒店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员工培训体系研究己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设计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对酒店来讲至关重要。

一、大河锦江饭店员工培训现状介绍

(一)大河锦江饭店现有培训制度及职能简介

大河锦江饭店是由河南报业集团投资兴建,委托上海锦江饭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集餐饮、客房、娱乐为一体的四星级商务饭店。大河锦江饭店现有的培训制度和大多数酒店很相似,它是由酒店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总负责,人力资源培训部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各部门配合执行的三级培训制度。如图1所示:

图1大河锦江饭店三级培训制度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饭店内部资料整理而得

饭店分管人力资源的总经理助理的培训职能主要是:审批培训战略和培训计划、监督和指导培训计划的实施、审核与拨付培训经费、检查培训部工作总结;培训部的职能是负责酒店全面具体的培训事务。培训部主管向饭店总经理助理负责;饭店各部门,尤其是一线部门的经理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

(二)大河锦江饭店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时间及人员

大河锦江饭店现有的培训体系按照培训的层次可分为:普通员工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和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按照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共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公共知识培训由培训部全面负责,操作技能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组织协助一线部门进行。饭店从制度上保障各部门培训人员和课程时间,要求一线部门(餐饮、前厅、客房)每月不得少于8小时,二线部门(营销、财务等部门)每月不得少于2小时,但培训人员不固定、没有薪酬保障。

二、大河锦江饭店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河锦江饭店自筹备开始就一直坚持开展培训工作,但通过多次现场调研和反复分析,不难发现大河锦江饭店的培训管理中存在着系统性的缺陷。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的培训实施体系

培训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缺乏现实的培训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的技术和方法单一,大河锦江饭店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只有两种培训方法,即“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和“培训员讲、受训者听”的课堂讲授式培训。对培训的评估还停留在培训实施后,让参加培训的员工填写培训完成度调查表的原始阶段,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

(二)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大河锦江饭店培训师队伍由外聘讲师和内部讲师组成,内部讲师虽然对酒店的内部运营比较了解,但是理论基础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外部讲师主要是临时聘用高校教师或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这些师资长期不在店内,培训水平很高,但是内容不能完全符合酒店实际,实用性不强。

(三)培训体系没有和人力资源体系相结合

培训和人事、招聘作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互为支持。但是现阶段,大河锦江饭店的培训没有和绩效考核、职位晋升、加薪、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相结合,致使培训效果不明显,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大河锦江饭店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在对大河锦江饭店现行培训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员工培训体系,包括组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培训评估系统、培训成果转化系统等重要内容,这几个部分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饭店员工的培训。

(一)改进大河锦江饭店培训组织体系

设立兼职培训员层级,原有的三级培训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不足,无法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在酒店每个部门专门设立一个兼职培训员,作为大河锦江饭店培训组织系统的第四个层级。兼职培训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聘用,这些条件包括:兼职培训员首先应是该部门的业务精英,具有与酒店相关的专业学历,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沟通技巧,精湛的业务技能及职业素养等。酒店内部员工一旦成为兼职培训要就负责本部门员工日常的培训工作,同时在工作中监督培训效果,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汇总,定期向部门经理或培训部反馈。在管理上,兼职培训员受本部门经理和酒店培训部的双层管理,部门经理和酒店培训部有权监督和评价兼职培训员的工作。

(二)实施大河锦江饭店培训对象分析

大河锦江饭店的员工培训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基层员工培训和新员工培训。在对培训对象进行划分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并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如高级管理人员学习有一定的能动性,学习内容也注重实用性,可采用案例分析、外出考察等有效方法进行培训。而对于基层员工和新员工可采用传统的面授法和师徒制进行。

(三)开展大河锦江饭店培训需求分析

缺乏科学需求分析的培训是无法确定明确目标和计划的,需求分析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是整个培训系统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通过调研,不难发现酒店的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七个层面的内容,从这七个角度进行分析整合,便会得出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培训需求分析图

(四)完善大河锦江饭店培训课程体系

针对酒店的不同员工,培训课程也应针对性开发。新员工培训以饭店企业文化、饭店概况及规章制度岗位技能培训、员工基本素质等培训内容为主;管理人员根据岗位和职责不同,培训应围绕战略规划、经营理念,团队管理等内容进行;对工程部技术人员、餐饮部厨师、电脑室工作人员等技术人员开发针对性课程,电脑操作人员要设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课程,工程部技术人员要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知识的培训,厨师要进行食品卫生、饮食安全知识的培训。而对培训师的培训则是重中之重,应开展课程设计、授课技巧、成人学习理论等内容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设定课程,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容易受到受训人员的欢迎。

(五)改进大河锦江饭店培训实施系统

饭店的培训实施不应该只是一个课程安排和受训人员名单,而是应以需求为前提的整体培训系统。首先制定科学授课计划,包括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确定需要培训的人员之后,通过需求分析找到授课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制定授课计划,授课计划应包括整体计划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目标等。培训开始前要将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发放到每个学员手里,以便学员能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增强培训效果。其次要合理分配培训时间,依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培训所需总时间而定。对于内容复杂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可以采取分散学习的方法;而内容相对简单、所需时间不长的培训可以使用集中学习的方法。再次要科学选择培训讲师,内部培训师要能走出酒店,建立同行交流机制,经常性参与各种培训、论坛、高端讲座,不断补充新鲜知识。外聘教师要结合郑州位于省会的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与行业内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家、学者经常深入饭店一线,了解实际问题,是自己理论与饭店实践相结合,解决切实问题。此外,为解决饭店高层人力资源专业背景不足的现状,可采用顾问制聘请理论界专家进行理论指导。

(六)补充大河锦江饭店培训评估体系

对大河锦江饭店而言,培训也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要追求投资回报率,所以必须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良好的评估体系也可以促进培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大河锦江饭店培训评估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大河锦江评估流程图

评估工作由主管人力资源部的总经理助理牵头,培训部主管具体负责落实,做好评估制度的建立、评估工作流程的管理、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方案的选择、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除技能培训以外的培训项目的评估、方案的实施、评估资料的存档与保管、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

(七)建立大河锦江饭店培训成果转化体系

培训成果的转化是是培训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具体指将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的过程。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企业的气氛、管理者的支持、同事的支持、运用所学能力的机会、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以及受训者自我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工作环境是影响培训效果转化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管理者支持、同事支持、技术支持。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培训成果的转化,上级管理者的支持对受训员工是一种隐形的激励,这种激励会促使培训成果加速转化。同事之间可以自愿结成小组,在培训中及培训结束后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强化学习效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同时培训部与酒店管理层要加强合作,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掌握好授课的节奏,充分考虑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和记忆。培训结束后,管理层要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效果。为了提高酒店员工培训效果,酒店可以实施自我管理战略。自我管理是指个人控制决策制定和行为方式的某些方面的尝试。酒店在培训中应教会员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制定应用所学技能的目标;在工作中尽可能应用所学技能;自我监督所学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并观察应用效果;自我判断在工作中应用新技能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自我强化所学技能并加以创新。自我管理这个因素是实施培训成果转化的基础,如果受训者无法进行自我管理,缺乏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并不断反思的积极性或能力,以上的各种转化都将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 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石金涛编著.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部向红.关于专业培训师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4(1).

[4] 湛新民,徐汪奇.员工培训方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

酒店培训论文第8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人才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经过对行业内多家酒店的走访,当前酒店对于复合型中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要求毕业生兼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细分到岗位上,我们发现前台、客房、餐饮等的中级管理人员需求量比较大。那么为满足酒店的实际需求,学校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之前,应该先做好市场调查,看看当前行业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就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要到酒店工作,酒店方面希望学生在学校里已经进行了完备的职业训练,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样可以减少酒店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周期,降低成本,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做的工作非常的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是不讲理论,不是抛弃理论,而是思考如何将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行业,提前导入职业生涯规划。

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为了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加强和完善专业理论的教学,辅助学生实际操作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就构成了理论教学+职业素质+实操能力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行业需求。具体到实践中,可以考虑将理论教学弄扎实,即原理课的开设,教师在讲授原理课程时要注意理论结合案例的教学方式,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好的传递给学生。另外一个就是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这里的职业素质就包括商务礼仪、形象设计、酒店情景英语等,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后就是实操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加大力度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的投入和建设,让学生能够不走出校门就可以在相对逼真的环境里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二、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应该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通识课,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等。其中,基础通识课,即新生入学后基本都要学习的课程,不区分专业,例如西方经济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等。核心专业课即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所独有的专业课程,例如酒店管理原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餐饮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选修课是在核心专业课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多元化的能力而开设的,这些课程也是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所设置的,例如茶艺、品酒、商务英语、酒店财务管理等。最后是任意选修和,在新时期,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将人才培养定位在酒店中层管理人员上面,也就是说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该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一样要进行通修课的学习,这其中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今后有志于在行业内有较大发展的学生来说,英语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尤其是口语非常重要,掌握熟练的英语口语对学生今后进入国际品牌的酒店大有裨益。

在酒店管理的教学活动中,应大胆创新,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大量引入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手段,还可以考虑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难度较大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酒店专业的实操性较强,只靠书本知识的铺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就需要专业课教师们在教学思路上多下功夫,加强实操性的内容,尤其是利用实训设备,例如茶艺、咖啡制作、西饼制作,客房模拟等,使学生直观的感受酒店的日常运营,更好的结合理论知识。

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定岗实习,这对于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认识行业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校园之外的实践教学。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训基地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来说,实训基地就是各个酒店,学生进入酒店实习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加强和各个酒店之间的合作是高校必须长期进行的工作。高校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酒店进行考察筛选,选择品牌知名度高,管理过硬的酒店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实训动员、实训日志、带队教师的培训等,应建立实习期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文素.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0(8).

[2]鲁琳雯.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2009(02).

[3]赵广孺.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3(9).

[4]葸小慧,王中伟.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09(03).

[5]韩林平.试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模式转变[J].大江周刊:论坛,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