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9 11:31:09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1篇

关键词:材料管理 职责 程序 审计

加强企业材料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在强调向管理审计延伸的今天,如何做好材料内部控制管理审计工作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此,本人结合审计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企业材料管理控制工作主要是材料主管部门、材料供应管理单位和材料消耗使用单位(或生产车间)三个单位的职责。职责是否明确,制度是否健全,实施是否严格,落实是否到位,决定了材料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制度以及控制流程,抓住各部门的审计事项,才能做好材料管理审计。

一、材料主管部门的职责及审计重点

(1)“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单位管理部门必须以建立健全材料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为主要职责,做好监督检查,使各项制度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内部审计部门首先通过对材料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措施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可以发现该业务环节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有无运行不佳、控制薄弱或失控环节,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健全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2)根据生产工作量、材料消耗定额确定材料消耗成本制定材料消耗指标,并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实行严考核、硬兑现。该环节主要审查:内部承包合同是否签订,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严考核、硬兑现;有无经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签字的核销因素,该因素是否真实、合理;是否存在多结材料成本为以后留口袋现象,或因成本超支,材料未全额入账及潜亏挂账等问题。

二、材料供应管理单位的管理程序及审计重点

材料供应管理单位的管理程序为:计划——审批——采购——合同——审批——验收——保管——领用——审批——发放——清理——回收。

(1)“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程序规范、管理有序,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材料供应管理程序及相关负责人职责是否健全完善,各环节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有写实记录或相关台账。

(2)审查企业是否根据生产工作量、材料消耗定额核算材料成本,并依据库存情况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包括月度、年度、季度计划);有无严重超计划采购现象;是否实行招标采购;有无为回避控购、统购,存在变相采购现象;为完成上级经营指标或为以后年度留口袋,是否存在通过材料采购调节成本现象。实践证明,只有实行计划采购、招标采购,采购程序公开、透明,才能避免暗箱操作,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材料质量。只有重点对材料采购和消耗使用单位用料进行实地抽查,才能避免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3)加强经济合同审计,是企业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保证企业合法经济权益的重要措施。审计人员应审查一定额度的采购材料是否签订合同,合同是否合规,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化整为零采购现象。实践证明,以市场调查、网上询价、实地验收等方式,重点对采购合同条款进行审计,从而达到数量、质量、价款准确合理。

(4)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除材料消耗数量外,就是价格。审计人员应主要对材料采购成本合规性进行审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除加工前材料实际成本外,是否包括支付的加工费及运杂费;材料计价方法是否经常变动,出现人为调节材料成本现象;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分配率与分配额是否合理合法,金额是否真实可靠。通过对企业材料成本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计,对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实现效益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5)为保证库存材料的真实、合理,保证账、表与库存的正确性,保证库存材料的安全和完整。审计人员应对库房材料入出库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及时签转验收单和入库单,是否及时登记材料管理台账进行审查。另外,审查库存材料是否存在质次价高问题,账、表、物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材料积压、盘盈、盘亏问题,是否进行月或年清查核对处理,并编制库存材料报表。

三、材料消耗使用单位(或生产车间)的管理程序及审计重点

材料消耗使用单位管理程序为:指标——计划——审批——领用——验收——保管——发放——清理——回收——核算——考核。

(1)审查上述内部控制管理程序是否健全完善,各环节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有写实记录或相关台账。

(2)内部审计人员应对材料承包指标是否逐级分解,库房台账、班组、单机单车材料消耗是否及时登记汇总,是否定期上报材料消耗报表等进行过程监督检查,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低成本战略,形成企业成本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肩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氛围。

(3)审查是否有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批,根据指标和生产任务提出的材料领用计划(主要指月计划),该计划是否真实准确。

(4)审查库房保管员是否根据材料员提供的领料单(管理部门开出的耗料单)验收材料,并登记台账;是否根据各班组或单机、单车人员领料审批单发放材料,并按班组或单机、单车登记核算出库材料。另外,由于部分单位或生产车间实际上存在以领代耗材料现象,故年终要注意对财务账面材料消耗与实地情况进行核实检查,看消耗是否真实,是否有假退料,从而避免形成账外料。

(5)制定适合企业管理形式的交旧领新制度,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对部分材料实行交旧回收或退库二次领用,统一上交到材料供应管理单位统一处理,才能避免损失浪费,实现低成本战略,提高企业效益。审计人员应对回收材料的处理进行审计,避免截留私设“小金库”或流失现象发生。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2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成果 质量 流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 in Universities

Huang Jiali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Guangdong 511450,China)

Abstract: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which is the basic sign of the comprehensive soft powe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n universities,the level of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ory,transforms the proces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business process and business standards,and make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of university can be carried out better.

Keywords:University Scientific R 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BPR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Quality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快项目经费审批下达速度,提高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面的自主性,对科研的发展和科研环境的改造起到了有利作用。但国家的政策毕竟站在宏观层面,真正落到实处的高校科研管理措施还有待改进,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还处在单向线性管理层面,各部门缺乏沟通协作,科研项目团队研究主动性低,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低等急需改革的阶段。本文运用BPR理论,明晰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优化再造。

一、流程重组理论简述

1990年,美国的管理学界大师、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米歇尔・汉默先生首先提出了流程重组理论(BPR理论)。他指出:“流程重组是为了对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而进行的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在流程化管理中,强调把全局性、整体性作为管理视角,把整个业务、管理活动看作―个流程系统。以流程的预计产物为流程的终极目标,流程内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注重过程的连续性,所有流程内的相关人员必须打破部门界限,团结协作,所有的资源必须为流程目标而服务,以保证高效地实现流程目标。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中单向线性的管理模式与各部门合作性缺乏的问题,因此本文采取功能间的BPR模式进行改造,即在高校内对多个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相关的部门间进行系统化的跨边界改造,在原来流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一方面发挥现有流程的资源和经验,一方面提高灵活性和效率。

二、改造前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

科研项目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立项单位的通知和有关文件执行,把握好申报通知和指南的有关要求。首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各二级学院(系),明确时间节点,组织申报工作,汇总申报材料。通过审核后,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并报送申报材料。对于已立项课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立项管理、经费下达管理等工作,并根据项目资助单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定期的项目检查和验收等工作,再造前的管理流程见图1。

我国在几十年的科研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套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逐渐不适应当前的科研管理活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科研项目资助单位的项目指南缺少广泛意见征集过程,影响了项目的科学性、前沿性及参与度;二是科研人员被动申报,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仅是通过每次项目指南确定,前期准备工作不足;三是项目申请与执行缺少科研管理人员的参与,科研管理人员未能提供项目检查及更好的服务,容易导致一些低级错误影响项目的申报。缺少校内专家评审把关,重大项目申请容易失败。四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校内各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作,仅凭科研管理部门独力难支,经费使用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不当之处。五是对项目成果的保护和推广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反映出目前科研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结项的做法。六是缺少统一的项目信息管理环节,项目管理信息容易流失,项目成果难以统计。缺少合理的信息存档机制,导致很多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立项之后没有历史数据,缺乏佐证,不利于重复性试验,不能进行长期的分析。

三、改造后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

针对上述的一些不足,对高校的科研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再造的措施如下:

(一)建立开放式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形成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科研人员等相关单位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从旧时封闭单一的管理方法,转变为开放式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使科研项目数据资源及时准确地面向全校开放。

(二)加强各管理部门沟通协作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变单独行事为共同协作,增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研发部门之前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使之落到实处,而不是各自为政,按照各部门的制度执行,这样容易造成管理僵化,行政性过强的问题。

(三)加强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监督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缺乏立项后的监督制度,加强项目的中期和后期监督管理可以及时地应对出现项目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确保项目研究工作能顺利完成,对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项目成果应用率和转化率

加强对科研项目成果管理,以便于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应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和结题成果,包括攻关的技术难题、所形成的技术方法等成果进行管理、收集、登记,有针对性地申报专利和与相关企业联系开发,增强教师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科研项目成果实现社会效益。

四、具体的业务流程及业务标准

(一)项目立项申请管理标准

科研项目立项申请管理流程如图2。

1.第一阶段,项目立项申请准备

(1)节点A1 制定项目指南,信息

科研立项单位确定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向社会各界征集项目研究方向的建议,把建议汇总后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科研计划,形成项目申报指南并向社会各界申报信息。

(2)节点B1 获得科研信息,通知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获得科研信息后在全校范围内通知。通知需采用多渠道,包括校内网页、各部门科研联络员、QQ群、微信公众号、短信息等,也可有选择性地通知校内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课题组。

教师对获得的科研信息进行甄别,确定是否参与项目申报,并组建项目研究团队。

(3)节点C1 项目研究团队开展调研

在编制实施方案前,项目研究团队应先确定题目并开展相关调研或资料搜集,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研究资料、政策法规、经济现状前景、社会需求等。

项目研究团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撰写研究综述。

2.第二阶段,项目申报书撰写

(1)节点C2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调研信息及研究综述确定申报项目类型,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研究计划和方向。

(2)节点C3 撰写项目申报书

完成项目研究计划后,项目研究团队填报项目申请书,并递交到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申请书主要用来阐述项目在各个层面上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报告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对项目评审通过立项、获取项目资助资金、理清项目开展方向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申请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研究目标、要点、内容、方法、经费预算、具体分工等。基本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类型,项目研究团队的基本信息等。研究目标,主要撰写研究的意义和理由,提出问题,重点阐述研究的必要性、社会应用价值,对未来预期等。

项目负责人进行可行性分析,应在尽可能多地在占有数据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并对申请书的内容、格式进行修改和润色。

(3)节点B2 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递交的申报书进行审核,主要审核项目申报内容是否属实,项目研究方向和内容与申报指南是否一致,项目预算经费开支是否合理等。对于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还应组织专家组对项目申报书进行论证,审查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项目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

3.第三阶段,完成申报工作

(1)节点 B3 协助研究团队完成申报工作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立项单位所提出的立项通知要求,协助研究团队完成系列申报工作,如系统申报、审核,制作评审网页等,并接收经由研究团队上交的项目申请书,经由科研管理部门、学院分管副院长等审批后,递交项目申请书到立项单位。

(2)节点A2 审批

立项单位收到项目申报书后,组织专家组开展立项评审工作,对重大科研项目,还会组织项目研究团队负责人统一答辩。项目经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后,立项单位审批通过申报书,并立项通知。立项通知直接下发到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项目研究团队进行下一阶段的开题及签订研究合同等工作。

(3)节点B4 资料归档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学校所制定的科研、学术档案归档办法对科研项目申请书及相关材料进行建档,纸质材料以文件夹分类装好,电子材料在工作电脑建档留存。

(二)项目执行管理标准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如图1。

1.第一阶段,项目研究准备

(1)节点C1 项目研究团队确定项目目标、计划内容、周期、预算等

项目研究团队获得项目立项后,根据立项单位反馈的项目信息,如立项时间、研究周期、批准经费、预期成果等要求重新制定项目研究目标、计划内容、研究周期、经费预算等。

(2)节点C2 项目研究团队完成项目开题工作并签订研究合同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项目研究团队进行开题工作,就研究目标、计划、内容、周期、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专家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项目研究团队根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及项目申报书,并与立项单位签订研究合同或协议。

(3)节点B1 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或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立项单位要求,组织项目研究团队完成申报书修订、开题报告撰写、研究计划修改、研究合同签订等工作,并组织正式的开题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就项目开题情况进行审议。确保科研项目从开始之初,就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独创性,并对项目课题的构思、设计及时进行审议和指导,要求项目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小组的建议,对开题报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4)节点A1 立项单位审批各项材料

项目立项单位就项目研究团队递交的开题报告书和研究合同进行审批。

2.第二阶段,项目研究阶段

(1)节点C3 依据分工开展研究工作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获立项单位审批的研究计划和具体分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周期内完成各项研究任务。项目负责人应定期组织研究团队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沟通以便解决研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2)节点B2 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经费管理、研究进度检查、成果应用相关服务等

科研管理部门连同学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为项目研究团队提供经费管理、报销、审计等服务。科研管理部门在整个项目研究期间对项目开展研究进度检查,为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专利申报、成果登记等工作提供支持。

3.第三阶段,完成项目研究

(1)节点 C4 完成项目研究工作,提交结题材料

项目研究团队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达到研究计划要求,撰写结题报告书等材料,并提交至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

(2)节点B3 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上交的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至立项单位。项目结题阶段是全面检验科研项目的理论水平、成果转化的应用性、完善科研项目的最后阶段,应建立积极的项目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体制。

(3)节点A2 审批

立项单位根据项目研究团队之前递交的项目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研究合同等材料,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项目研究成果和结题材料进行审批,通过专家评议、鉴定成果价值确定项目是否通过结题审核,并最终下发结题证书。

(4)节点B4 保存资料归档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学校所制定的科研、学术档案归档办法对相关材料进行建档,纸质材料以文件夹分类装好,电子材料在工作电脑建档留存。

参考文献:

[1] 黄嘉丽.高校科研项目流程化管理现状与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 赵俊,罗Z,杨光.基于ESIA方法的X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5(5).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3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化、程序化

由于存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未及时编制竣工决算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和完善有关制度办法的制定,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程序、方法和内容,促使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化,全面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保管工作,项目竣工后,立即组织工程技术、计划、物资、统计等有关部门的人员支持基建财务部门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同时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也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工作(可在合同中约定)。按照规定的时间编制好竣工决算并报审计部门审计。

2 报审资料的规范化

竣工财务决算资料应由基建财务部门提供,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2.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批准建设文件、设计文件、历次概算调整文件。

2.2项目招投标资料,工程承包合同、工程造价结算审核资料,重大设计变更资料。

2.3项目交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自项目建设之日起的工程进度报表和财务报表,工程竣工决算报表,债权债务对账资料、经审核的甲供材料对账单以及其他与财务有关的资料等。

3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

3.1审查制度建设情况。审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基建人员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实施职能化分工和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是否制定了基建财务结算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会计核算程序;是否制定了财务人员考核、培训办法,不断改进财务人员激励手段等。

3.2审查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性

(1)村料管理环节的控制。材料的采购是否实行招标管理,材料采购合同是否经内部审计部门审签等;材料的领用,乙方应指定一名领料员到甲方材料仓库办理领料业务并在领料单上签字,甲方只对乙方指定人员办理材料结算业务,对于甲方自行采购、自行出库的材料或设备,则应由甲方派驻工地的工程技术人员而非仓库管理人员在领料单上签字,以防材料被挪用。

(2)工程进度款支付环节的控制。审查工程进度款是否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表和付款通知单来支付,且工程进度表和付款通知单必须经甲方、施工单位、监理三方签章确认。

3.3审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包括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招标投标管理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施工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4 审查竣工财务决算

为了保证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应主要审查以下几个内容:

4.1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审计

(1)根据批文、合同、财务资料、设计资料,逐项核对“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中填列的内容和数据。

(2)审查竣工决算说明书。考核编制依据,审查其内容和引用数据的准确情况。

4.2项目建设及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1)审查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到位与使用情况。审查建设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有无非法集资、摊派和收费;建设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到位;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有无损失浪费问题。

(2)审查工程项目建设中有无严格概(预)算管见按批准的概(预)算内容建设。具体讲:可先对比整个项目的总概算,然后将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费和其他工程费用逐一与竣工决算表中所提供的实际数据和相关资料及批准的概(预)算指标、实际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竣工项目总造价是节约还是超支。在实际工作中,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第一,对己采购的设备审查是否符合概算范围,检查有无采购概算之外的设备。查阅建设项目设计概算与交付使用资产明细核对,审查是否属于概算范围,有无建设概算外项目,检查概算中所列的项目是否建设完成,有无自行减少建设内容。第二,审查主要材料消耗量,要按竣工决算表中所列明的三大材料实际超概算的消耗量,查明在工程的哪个环节超出量最大,再进一步查明超耗的原因。

4.3建设成本审计

(1)抽查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一般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结算都己经实施过专项审计,财务决算审计时只须抽查),抽查面不少于建筑安装完成额的l5%,抽点是超概算金额较大的单位工程、重大设计变更、高额索赔费用等。

(2)审查设备、村料的核算情况。对财务列支的设备、材料成本要和工程相对应的成本项目相互进行核对检查,防止重复计算和漏项的发生;对建设单位采购与工程有关的设备,要审查合同设备清单及结算发票,还要看合同内容是否包含安装费、调试费及附件、配件等;要从财务的角度审查建设单位是否直接承担或支付了施工图范围以内的工程费用,明确哪些费用应由施工单位或设备安装单位承担。

(3)审查甲方供料及村料差价是否结转完整。甲方供料一般有两种供应方式,一种是甲方定价,乙方购买,与施工单位结算时,以预算书中材料数量和单价的乘积扣除采保费后从工程款中扣回即可。计入工程成本的材料价格以实际价进入,要注意材差的结转是否完整。另一种是甲方定价,甲方购买,这种情况相对复杂一些,它存在材料数量超供、欠供的问题,具体做法是:首先,审查工程结算书中己计取的甲供材料费是否已全部从施工单位的结算款中扣回(应扣除甲供材料金额=预算书中的材料价格×预算书中材料数量)。其次,审查材料超欠供部分的差价结转,超供的材料款应从结算款中扣回〔超供材料应扣回款项=(实际供应数量-预算书中计取的数量)×实际采购价〕;欠供的材料如何与施工单位结算,在这里提出两种方式供同行探讨,一是将欠供材料的数量以结算书中的材料价格作为奖励退给施工单位,另一种是欠供材料不退还。当然甲供材料及材料差价的结算方式最好在合同中注明。另外,安装部分甲供材退价应注意:安装材料不仅是要退主材,部分辅材还要退还,因为部分甲供主材里含辅材,而安装造价辅材费的计取是按系数调整计算,最好的办法是从定额中将涉及甲供部分的辅材按定额拆分,扣除甲供辅材。

采保费计算。采购保管费由采购管理费和工地保管费两部分组成,各为材料原价与运杂费之和的l%,原则上应按材料的实际采购价,为了方便结算,材料用量采用定额用量,材料价格用预算价格(安装部分材料用实际采购价),最好也写入合同中。水电费的扣除也可视同甲供材。施工用水电费原则上应挂表计量,生产、生活用水电分开结算。工程施工水电费由甲方供应,数量按实际发生数结算,单价按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水价格,结算时从施工单位工程款中扣除。

(4)审查合同付款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支付,绝大多数是以合同形式进行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最好以列表的方式,按照签订合同的单位名称,将各单位的付款情况详细地加以统计,并与各单项工程结算审计定案数对照。审查基建财务部门在支付竣工结算款时,备料款是否己从施工方的应付款中扣除。审查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履行情况,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在原合同中均有规定,其履行结果是实行奖惩,奖惩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成本,因此,核实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十分必要。同时,审查有无按合同条款暂扣工程保修金和质量保修金,以免事后出现质量问题而陷于被动。审查决算中是否包含甲方作为独立费项目外包的内容,这部分工程量按规定应给予施工单位配合费,配合费可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执行。审查总包单位管理费是否按合同中约定的计算基数和费率支付。

(5)审查待摊投资的列支内容和分摊情况。待摊投资一般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设备检验费、工程质量监理费、审计费、招投标费、其他待摊投资等。建设单位管理费主要审查其列支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审查其占总投资的比率是否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监理费、审计费、招投标费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支付标准有无超过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而从中提成。

4.4交付使用资产审计。抽取部分会计凭证、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资产划分不清、互相混淆的情况。审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明细账验证交付使用资产的正确性;检查建设单位用基建投资购建的在建设期间自用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入交付使用资产;审查工器具、备品件、办公及生活家具的移交手续是否合规,对移交手续不合规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查明有无虚交或账外资材等问题;审查交付无形资产;审查交付递延资产。

4.5结余资金审计。核实银行存款、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查明有无“小金库”;审查库存材料盘亏,重点审查有无隐瞒、转移、挪用库存物资等问题,如有库存器材积压情况,要查明原因;审核库存材料单价,查明有无故意提高或压低库存物资单价等问题;审查往来款项,核实债权债务,重点审查有无转移、挪用建设资金和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审查类似保证金性质的债权,如政府机构收取的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等有无收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债权处理得很随便,直接结转进成本。经过审计后要求基建管理部门履行相关手续收回此类债权,核减相应成本。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4篇

本文针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特点,论述了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管理要求和审计方法,明确了该阶段审计人员的审计流程及审计的主要内容,完善和深化了审计理论,使跟踪审计服务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投资领域。

关键词:

跟踪审计;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造价管理的过程变得复杂,管理中会出现很多障碍,如何让造价管理有序进行,实现投资的有效控制,目前跟踪审计服务模式作为投资控制方式之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建设项目中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如何使跟踪审计服务在施工阶段成功实施,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审计要点:

1对建设单位草拟的施工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施工合同非常重要,只有对合同中涉及到的项目各个方面有明确、全面的约定才能对后面的每项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依据,才能减少纠纷、降低风险,有效的控制造价。施工合同中主要对施工合同的工程范围即承包人应建设完成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工期、质量标准、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定,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以及涉及工程合同价款约定调整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并要出具审核意见。另外,在合同审计过程中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标的工程一般应采用单价合同,必须在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计价中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规定计价中的风险内容,要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合同文本审核是事前控制的重要内容,起着提前防范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和理解合同条款,严格审查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利用合同条款及时解决经济纠纷,控制造价投资。

2熟悉施工现场,把隐蔽工程、工程变更项目作为重点审计对象

隐蔽工程一旦隐蔽很难发现问题,它往往是工程质量隐患及引起纠纷的主要对象,对隐蔽工程的重要部位要先拟定审核流程,执行过程中要审查隐蔽工程发生的时间及真实性,必要时可进行照相机、摄像机影像资料记录,另外,对隐蔽工程签证的内容、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完整、准确也要进行重点审查。施工阶段会有很多变更,直接影响到我们预算造价的变动,也是我们造价控制的重点,所以要严格审核变更的时效性、真实性、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套价、计算规则运用是否合理,对重大变更内容是否进行经济、技术论证,施工单位是否有拆分、化整为零的情况等要进行审查。对隐蔽工程、工程变更跟踪审计是审计人员事中监督审查的重要环节,通过过程中的审核意见、确认单等可以使信息反馈及时、灵敏,偏差得到及时、有利的纠正,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使投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对主要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审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周所周知,大宗材料、设备占建设项目直接工程费的70%左右,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我们的工程造价,因此,加强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降低材料成本是我们控制投资的关键。工程材料采购计划是采购的基础,因此要审查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容及所拟定的采购地点、采购程序是否合理,以保证材料能按时送到工地。在执行过程中,大宗材料的采购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只有竞争才能选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使得建设单位首先要先了解产品的规格、性能、市场上的价格行情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供应商投标和招标方评标的依据,更是签订合同的依据,所以作为审计人员要审核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付款方式、服务内容是否完整、合理。签订合同后审计人员要随时掌握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到货情况,货物的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也要审查合同的预付款是否超过国家的相关规定、支付方式是否与合同规定一致。如果在材料采购、使用、验收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工程结算调整材料价差时才发现问题,这时工程价款已经支付,材料接受单是施工方签收的,而供应商只负责清点数量、不考虑价格,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

4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审计工程进度款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流程为首先施工单位提交支付申请,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核,提交审核意见给审计单位,审计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交建设单位进行支付。在此过程中审计单位根据实际发生的工作量审查合同约定的预付工程备料款的扣回是否按要求执行;审查计量与计价方式是否与合同一致,对工程量的审查要重点放在投资比较大、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的分项工程中,计价时要认真审核清单、定额编码、项目特征、单位及基价等内容,有无项目特征与招标文件不一致及高套、错套、重复套定额的现象;审查工程合同价款的调整包括现场签证、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在选择审计单位时,不但要注重审计单位的资质、实力,更要看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因为跟踪审计队伍的水平差异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与审计费相比要大的多。

5资料收集及时完整

在审计过程中有收、发文记录、项目验收、例会记录、审核意见、材料价格确认单、阶段性报告、图表等这些资料随着工程进展及审计意见的出具及时进行收集实现资料的真实性、可追溯性,为建设新工程的开展积累宝贵信息。通过具有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跟踪审计模式,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达到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指导审计实践活动的目的,工程跟踪审计已经被人们接受、认可,越来越得到国家相关部门、企业相关人士的重视和肯定,我们对投资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国家投资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总体效果明显,跟踪审计作为服务模式应加以研究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崔振龙.跟踪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3]规范编制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辅导,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5篇

1.1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

按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指标体系,建立施工现场绿色施工规章制度、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四节一环保”。

1.2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流程及管理

1.2.1申报、条件及程序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以中国建筑业协会当年发出的《关于申报第×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通知》为准。申报经审批后予以立项。

1.2.2企业自查、实施过程检查

1)企业按照中国建筑业协会统一发文要求就当前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开展自查。自查内容包括:方案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当,有关起始数据是否采集,主要指标是否落实等。2)实施过程检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选派专家组检查。3)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即将竣工时向中国建筑业协会申请验收评审。

2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2.1运行环境

本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Windows7/WindowsXP,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数据库选用微软的SQLserver2005L来实现。

2.2数据库引擎

ADO.NET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审核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时采用ADO.NET数据引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作为NETFramework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Set和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是ADO.NET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NETFramework的作用是连接系统的数据源、根据系统提出的要求执行相应的SQL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数据检索功能。DateSet是数据存储的对象,在NETFramework获取相应的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存入DateSet中,以供程序调用数据。

2.3CASE集成开发平台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一种称之为CASE集成开发平台的工具,CASE是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的缩写,意思是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型平台,它是由各个工具以及辅助软件构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化、不断发展,它现在也形成了一种开发思想。

3系统需求分析

3.1申报流程分析

1)申报条件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申报的前期,只有当条件审批通过后,单位才能进行项目申报。申报条件是由施工单位按要求完成的,将自身的条件材料整理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后由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优先审批,审批通过后提交到当地的省级建筑业协会进行审批,通过后发到中国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2)施工方填写示范工程项目申请表,经由财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的利益情况,然后由当地建筑业协会对项目的方案、质量以及技术等进行相关的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往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审批都通过后总部对项目进行评分,对外公布以及发放相应的证书。

3.2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总体需要具备信息、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等五大部分功能,并由此五大功能延伸出七项次级功能,分别用于内部信息管理,对外信息,审前,审中,审后,档案管理全部流程,连同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新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规避风险管理,应急措施管理,分项列举管理,特色施工管理等功能,规范审核步骤,整理审核材料,提高审核效率,便于查询等功能,在更短的时间更好地完成整个审核流程,具有便于调档、便于纠错、便于研究等几大特点。

4系统总体设计

4.1软件相关设计

4.1.1系统目标

系统建立的目标是对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相关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需要全覆盖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方面的所有业务,其中包括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并能进行相关的审核,能收集档案建立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请单位进行全程监督,工程结束时进行验收考核等核心功能,还需要具备对系统的日常维护进行管理,例如权限、人员等进行管理。

4.1.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架构Fig.2Systemstructure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遵循以下原则:①项目干系人是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全员参与是系统成功运用的保障。②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的一项战略目标。③充分考虑到系统与中国建筑业协会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通信。④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应符合项目开发流程,同时符合协会有关规章制度。⑤以申报、审核、验收为主线,构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⑥建立工程验收以及审后管理等各项指标数据库是本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4.1.3软件支撑环境

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2003/2008,硬件要求为10T的硬盘,4核CPU,8G及以上的内存空间。客户机硬件要求为普通家庭使用的PC均可满足,系统环境要求为Windows7或者XP均可。

4.2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阶段,详细说明实现功能的描述,它是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基于该需求分析而设计的。

4.3功能结构设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依照系统功能的划分而确定,为了便于主系统设计实现,其各个子模块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信息管理、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验收管理、新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

4.4数据库表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是以SQLserver为基础建立的,是根据系统功能以及数据存储结构而设计的,由于数据库表过多,不便于全部表现,数据库核心功能数据结构,以部分字段以及部分表格体现数据库的内部主体结构。

5系统实现

5.1申报条件管理实现

申报条件管理起始是以申报单位整理单位申报条件的相关资料,然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单,递交当地环保部门对材料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批,然后交由当地建筑业协会进行项目技术以及单位资质等进行审批,最后由总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过程中有一环节审批不通过该次申报打回申请单位。系统功能是由各种类相互组合而成,申报条件功能由两大部分构成,申报数据处理类、流程以及流程处理类等构成,用户填写完申报条件申请表单,启动流程、调用流程接口,整个申报条件的审批由流程审批处理类以及流程审批结果类等完成。

5.2申报管理实现

申报管理包含申报条件管理、申报优先管理、申报表格管理等3个部分,申报条件管理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流程的第一步,集中了施工实施方案、施工规模、施工分类、施工手续、施工周期、施工投资、施工相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施工条件与环境、施工特点、施工技术的攻关和创新等相关资料的上传与审核,这里的相关材料建议打包上传,分单位列出,并由专人负责申报条件的审核。由于其中资料繁杂、分类众多,不建议分类分单位地列出,否则不便于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的审阅,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审核难度。由专人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单位的申报条件审阅可以快速审核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并便于每个单位的专项查找和调阅信息,减少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申报管理活动如下:申请表填写→发起申请→财务部审批→当地建筑协会审批→方案审批、质量审批、技术审批→总部审批→评分→对外公布→发放证书。申报管理类结构由申报申请类、财务审批类、申报流程类、方案审批类、质量审批类、技术审批类、申报评分类、证书类、信息类等构成。流程类又分为流程接口、审批状态类、审批流转类、审批结果类等组成。申报优先管理是在申报的各个项目中进行优先考核与审批,某些项目属于政府制定的急项目,需要优先进行考虑。主要衡量的标准是项目的单位与项目的大小等条件。在打包上传的所有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资料中,通过工程开工时间,政府单位推荐,新技术开发,代表性工程等条件,优先审核,优先报批,做到方便与科学的分配审核时间,达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目的,并有效地回应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按照科学的顺序审核,做到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申报表管理即为申报的表单管理以及申报时需要提交的各项文档、图等资料的管理,在项目申报时申报单位需要提交各项信息以及申报项目的相关简介,附属需要条件相关的施工方案,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在申报表管理中,用户根据申报的表进行填写,到建筑业协会各个办事处进行填写以及提交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申报申请时,进行系统的申请。填写系统申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以及将用户提交的电子材料以及纸质的材料进行封装、编码等操作,方便审批时进行对应的查阅。

5.3审后管理实现

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需要填写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提出的各项相关考核表单进行考核,实地考核需要计算机或者纸质的考核表,考核完成后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经协会相关人员进行打分以及审核后验收完成。验收的主要内容分5个方面,包含环境评分、节材与材料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利用等。系统对于这5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设计,系统功能实现如下。1)环境评分主要考核的是对周边环境污染情况,根据相关的各项检测数据对此项目开始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考核出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通过考核。2)节材与材料利用率考核的指标为,各项材料的使用情况,根据项目申报时所填写的项目大小、项目的设计图纸等分析所得的数据对比。材料选择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并有实施记录;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系统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相关验收流程以及验收的各项表单,利用表单工具以及流程工具对此功能进行了设计,验收所得的分数,在第一次填写后不可修改,需要修改相关数据需提交相关的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对数据进行修改。

5.4信息管理实现

信息分为两部分,内部信息以及对外的信息。内部信息主要是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告等,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整理、然后在系统的信息页面上输入信息内容,最后由信息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信息然后。对外信息需要进行信息审核,信息审核是对信息正确的进一步确认,企业对外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实、正确的信息,其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信息的类图分为内部与对外两部分,对内由内部信息输入类、信息复查类、内部核实类、信息类构成。对外信息由对外信息输入类、信息审批类、审批流程类、审批结果类以及对外类等构成。

5.5档案管理实现

档案管理主要有档案归档、资料管理以及查询等3大核心功能。定期或者当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完成后,工程资料需要进一步归档处理,由档案管理中心收集并整理这些档案,然后对档案进行分类,档案中心负责人对收集分类后的档案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可存档,如果不能需要重新整理,如果可以进行存档处理,进行资料存档。档案管理功能由档案收集类、档案分类类、档案复查类、档案复查结果类、资料归档类、资料查询类以及资料统计类等构成。

6系统测试

6.1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是系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通过检测判断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了预期设定的要求。软件测试是伴随软件整个开发流程的,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软件测试就已经开始了。在系统进入编码阶段以后,就要进行白盒测试,当功能模块完成以后,测试人员则会对该功能模块进行黑盒功能性测试。当系统开发完成以后则进行集成测试阶段,该阶段是整个测试环节的重要阶段。随后就会进入确认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当系统上线以后进入安装测试阶段,进而会进入验收测试阶段。最后就是结项总结阶段。到此整个软件测试周期完成。测试的过程中,检查软件功能、性能是否符合系统需求,监测系统的并发,检测系统的安全性,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应急预案是否正常。

6.2测试工具

本系统测试采用了LoadRunner工具,该工具能够满足各个不同测试用例的需求,测试出在各种网络环境中系统的各项峰值,帮助开发组找到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例如并发、响应时间、系统数据吞吐量、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等。作为一种多样化性能测试工具,它的作用是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查以及优化。

6.3测试环境

系统在测试过程中搭建的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与使用客户端计算机。

6.4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这项工作是伴随着整个系统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投放试用过程而存在的,测试工作过程延续了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在本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白盒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对整个系统的表象以及实际用例来评判系统的综合稳定性和成功率。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测试人员对各页面的实际功能和输出的结果进行测试,从而发现系统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和修复的一种方法。在本测试环节中,我们根据测试需求,在协会、企业内部专门为将使用本系统的测试人员进行了协调和部署,并联合开发本系统的专业测试工程师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报告所收集的抽象数据进行录入系统,通过系统的逻辑判断后所展现的结果进行比对。按照系统提供的数据模板或信息表项进行填写录入,然后通过系统界面将这些表项导入系统中,最后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测试和判断。白盒测试所涉及的工作比黑盒测试更加具体,例如在某个系统界面上,需要对该页面所有可执行的操作以及系统后台对所有人工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流程、处理方法、传递方向等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平台或相应页面进行抓取捕获数据,然后来判断所接收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系统开发时所设计的预期结果。假如结果跟预期判断不一致时,需要对本界面的系统功能、逻辑方法、执行编码进行逐个分析查找,将所有动态传递和静态页面的链接走向进而达到设计需求,从而实现所有系统功能。我们对所有系统功能模块和环节都部署了专业的开发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和排查。安全性测试是任何信息化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方面广泛,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目前总结和应该遵循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首先是对系统的运行硬件环境做出严格的要求,承载和运行本系统的服务器、网络、电源、物理隔离等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最基本的防范措施———备份。我们需要测试网络环境是否具有单点故障,一旦网络中断,可采用双网卡和双线接入的方式来防止单点故障。供电设施的测试工作相对简单,本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UPS即可实现供电单点故障的问题;其次是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不同用户的访问以及恶意破坏的行为,我们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用户进行登录测试,试图在链接和传递参数,尤其对数据库操作的日志进行测试和检测。灾难性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硬件更换或损坏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对系统的容灾程度、可恢复性以及实用性等指标进行核准。对于安全性测试,普通用户一般情况下没有相应条件和意识,只能由熟悉和参与本系统的研发和相关技术人员来完成。性能测试主要分为兼容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等。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B/S架构,所以本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终端用户在登陆本系统时所用到的设备、操作系统、浏览器、功能插件千差万别,所以在测试时需要专门的测试人员使用不同的终端环境进行测试,然后对统计出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系统测试缺陷报告书。性能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负载、吞吐量、响应时长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将通过压力测试软件、非同等级用户登陆等办法对其进行测试。可用性测试主要是UI的友好性、功能树结构的习惯性以及用户的体验程度进行调研和分析,尤其要尽量满足和符合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和习惯,进而到达通俗易懂。

6.5性能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可通过测试用例来分析。测试用例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文档而建立的,测试的范围根据需求文档而确定,全覆盖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要求。测试用例的设计需要参考测试说明书以及计划。系统测试的深度与测试用例的数目成正比,测试用例的数量决定了系统测试的横向与纵向的深度。系统的性能测试又包含压力测试、事务相应时间测试、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测试以及服务器的数据吞吐量测试等,其中并发测试是压力测试的重要指标。以下仅以并发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机构的使用人数大致为500人左右,因此对同时在线并发要求不是很高。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在于用户并发量,当用户逐渐往上加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及时间。根据当前的业务情况要求系统最大的并发数为300人同时在线,压力测试主要是以下方面:并发测试、服务器吞吐量、服务器工作负载等测试。

6.6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满足需求说明的要求,已全覆盖系统需求,功能可以完成系统的全部业务要求,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经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通过测试。通过性能测试,系统并发与事务响应时间等都达到需求说明的要求,本系统实现过程中运用了工作流引擎和报表工具,很好地满足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7结论与展望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6篇

一、实行并联审批运行机制

建设项目审批方式一律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采取“统一收件、牵头办理、同步启动、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加强监督”的运行机制。

(一)统一收件、牵头办理。凡建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或以其他部门的审批结果作为本部门审批前置条件的,都实行并联审批(以下简称“联办件”)。由项目业主向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提交书面申报材料(附电子文本),由中心业务科(导办台)统一收件,并将文件存入中心网上审批系统,责任部门牵头办理。参与并联审批的各单位窗口在网上审批系统内同步对申报材料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补办、受理、审核、审批等相应操作,逐步推行审批全程电子化。各审批部门不再单独受理项目业主的申请。

全程电子化后,审批部门需要书面存档的,待审批结果出来后,由申请人提交一份完整的书面申报材料,发放正式批件。同一项目在不同审批阶段的并联审批由中心管理层确定一个部门为责任部门,配合中心管理层协调该阶段的并联审批。

(二)同步启动、并联审批。中心管理层在网上发出联办件收件通知,各相关部门窗口及时对所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受理,需补件的或不符合相关规定需作退件处理的,应在3日内将补件或退件理由详细地反馈给中心管理层,汇总后统一转交给申请人,并书面或在网上告知其他相关审批部门窗口,等待申请人补件后再启动并联审批程序(符合容缺预审制条件的除外)。

项目需召开联席会议或进行现场联合踏勘的,责任单位应在正式收件后5日内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及项目业主代表进行,并形成联席会议或踏勘纪要;责任单位应在会后3日内出具纪要,同时抄送中心管理层,各有关单位必须按纪要执行。

(三)限时办结、强化监督。联办件审批程序正式启动后,各相关审批部门窗口必须在承诺时间内办结,并将审批结果及时反馈中心管理层。进一步强化对联办件的监督,健全电子监督系统,实行收件提醒、快到期黄灯预警、超时红灯警示等审批全程电子监督。中心管理层对项目落地前期情况及审批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并对并联审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确保联审机制落实到位。

(四)明确各相关审批部门职责

市发改委为政府投资(政府性资金)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并联审批责任部门;市规划局为方案设计(含总平图)联审的审批责任部门。需进行初步设计审批以及可将方案设计(含总平图)与初步设计合并审查的项目以市发改委为责任部门;现场联合选址由中心负责召集;需要召开评估论证会或审查会的,由责任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行业和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参与论证审查,行业和相关专业主管部门不再另行组织召开行业审查会。以上项目应统一在中心办理,严禁脱离中心监管的体外循环。

涉及并联审批项目的责任部门和各相关审批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原则,确保联审流程高效运作。

1、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是受理联办件的申请,告知申请人该项并联审批过程、审批部门及需要提交的全部申报材料。

二是组织联合踏勘、认证评估会、审查会等联审会议;书面向中心管理层提交联审会议报告单;汇总联审单位意见,并及时出具联审会议纪要或联办意见并及时抄送中心管理层。

2、责任部门和联审部门的共同职责

一是告知项目申请人具体、详细的申办程序,并引导申请人到中心导办台统一收件。

二是按照中心管理层的告知,做好申报材料的接收、审核、受理,并将审核意见和办理结果在规定时限内反馈给中心管理层。

三是按时参加联合踏勘、联审会等。会前认真预审项目材料,授权参会人员在联审会上出具具体明确的有法律依据的书面意见。

四是在中心电脑网络系统上完整记录并保存审批过程、审批理由、审批结果。

3、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负责并联审批的管理、协调、督办,召集联合现场踏勘,参与联审会议、联合验收等。

(五)规范联办件的操作程序

1、启用并联审批电子网络系统

联办件的受理、抄告、审核、反馈,必须按新开发的并联审批电子网络系统要求,在网上进行规范操作,做到网上流转、快速联动、无缝衔接。

2、规范退回件运作

并联审批各部门在联审过程中,对申请事项按规定不予受理、需作退回件处理的,应将整个联办件作退回件处理,并联审批流程中止。如申请人提出要求其他部门给予办理单项审批的,部门可另按单件的形式予以受理及审批。

3、关于超时默认的规定

启动并联审批程序后,各相关审批部门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反馈意见,或超时且对催办没有回应的,或没有派人也不说明原因不参加联审或联合踏勘的,一律视为默认同意。

4、关于收费的规定

联办件中按规定需收费的,各相关审批部门应在联办件办理的相应环节出具缴款通知给申请人,告知其缴费详细地点、金额、时限等。

(六)并联审批联审会议的纪律要求

1、参加联审(踏勘)会议的部门、单位接到通知后,要认真预审项目材料,需本部门集体研究的事项,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并填写《联席会议项目审核意见表》,在联审(踏勘)会议结束前交给责任部门。

2、联席会议或评估论证会及审查会,各参会部门应指派主管审批的领导或窗口负责人及授权经办人员出席。在会议上,各部门均应对涉及本部门的审批审核项目提出明确意见;对持否定意见的,需充分说明理由和提供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依据,会后另行再提的意见,中心一律不予采纳。

3、联席会议上经协调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中心管理层和责任部门报市政府审定。

4、各部门要认真执行联审会议决定的事项,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顶着不办、无故缺席、未经同意迟到早退的单位和个人,由监察局或效能办按规定给予处理。

二、投资项目审批实行容缺预审

建设项目具备可研报告、选址符合规划(含城市规划、用地规划、用林规划、用海规划)、限制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资金证明等4个基本要件,在申请单位作出相应承诺后,实行容缺预审,具体表现为受理告知承诺制和审批告知承诺制。受理告知承诺制是指主件齐全,仅缺副件材料,在申请人作出承诺后,先予以受理;审批告知承诺制是指项目基本符合审批条件,在申请人作出承诺后先予以审批通过。容缺预审遵循“依法行政、宽进严出、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简化事前审批与强化事后监管相结合,加快投资项目的审批效率,提高投资项目审批质量,为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审批服务。

(一)实施范围

1、在以下项目中试行实施受理告知承诺制: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审批部门为市发改委;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部门为市规划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为市环保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部门为市水利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部门为市建设局。

2、在以下项目中试行实施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审批部门为市发改委;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部门为市规划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范围为位于规划环评已获批的工业园区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和园区外对环境影响较轻的项目),审批部门为市环保局。上述审批事项,申请人作出承诺后,行政审批部门均要作出审批决定,出具审批文书。

3、为了进一步拓展实施告知承诺制,其他项目参照本意见实施。有关部门要对照本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把要求实施告知承诺制的事项报中心。

(二)实施条件

实施容缺预审的事项,审批部门要明确必须具备的条件,方可与申请人签订告知承诺书,再由责任部门予以受理或先予审批通过。有关部门要把实施容缺预审的条件,按统一表式要求报中心并向社会公布。

(三)实施方式和相关内容

投资项目实施容缺预审,依托审批部门中心窗口进行,窗口负责事前咨询告知,发放相关资料并签订告知承诺书。

1、告知的主要内容:

(1)实施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2)审批应当具备的条件、标准和要求,包括审批程序,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申报材料、收费依据和标准等。

(3)尚缺的申报材料(受理承诺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补齐;尚缺的审批条件(审批承诺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达到。

(4)与审批部门联系的途径、方法以及咨询、投诉、申诉的途径和方法。

(5)审批部门对审批获准后的日常监督管理要求。

(6)审批部门认为应当告知的其他内容。

2、承诺的主要内容:

(1)申请人对审批部门告知的内容表示知晓和理解,承诺达到审批部门告知的条件、标准和要求。

(2)承诺在达不到审批部门告知投资项目的条件、标准和要求时,需立即停止并作整改。

(3)承诺在投资项目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接受审批部门的监管。

(4)承诺所作陈述真实、合法,是本人真实意思表示,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实施程序

1、受理告知承诺制的实施程序:

(1)审批部门中心窗口受理时,对申请人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2)若业主申报的材料不齐全,但主件已具备,符合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条件,则告知申请人受理时可以实施告知承诺制,并说明告知承诺制有关情况和注意事项。

(3)申请人认为能够作出承诺,并愿意签订告知承诺书的,在申请人签订告知承诺书后,窗口先予以受理,项目进入下一个程序。

(4)审批部门对已申报的主件材料进行审核后,项目符合审批条件的,在申请人补齐所有申报材料后,出具审批决定文书。

2、审批告知承诺制的实施程序:

(1)审批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2)若项目基本符合审批条件,可以实施告知承诺制的,则告知申请人项目审批可以实施告知承诺制,并说明告知承诺制的有关情况和注意事项。

(3)申请人认为能够作出承诺,并愿意签订告知承诺书的,在申请人签订告知承诺书后,审批部门必须在承诺时限内作出审批决定。审批部门出具的审批文书,要注上“容缺预审”字样。

(4)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人补齐申报资料或按要求修改完毕,已达到完全符合审批条件的,行政审批部门要出具“已兑现承诺的证明”,并注明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五)事后监管

1、告知承诺书为签约性文件,一经签订,审批部门和申请人均要严格遵守执行。

2、受理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在承诺时限内未补齐材料的,审批部门可作退件处理。

3、审批告知承诺制。审批部门作出审批决定后,申请人在承诺时间内未达到标准和条件,或在限期整改的时限内仍未达到标准和条件的,后续审批将不予通过。如遇国家政策变化等特殊情况,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适当延期,但延期不能超过首次限定补齐手续期限。后续审批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具体监管办法如下:

(1)“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由市建设局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或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把关。

(2)“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由市规划局在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把关;对个别特殊项目,可在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把关。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由市发改委在“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阶段把关。

(4)“项目建议书审批”由市发改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把关。

(5)“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由市发改委在“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阶段把关。

在上述把关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查申请人的申报材料时,对前置申报材料中有“容缺预审”字样的审批文件,要审查申请人所作出的承诺是否兑现。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还要求申请人提供“已兑现承诺的证明”。否则,不予通过审批。

(六)法律责任

申请人应认真履行承诺,接受审批部门的检查和监管。对不履行承诺所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其他后果,由申请人承担。审批部门告知不明确或不按规定实施监管,造成审批失误的,由监察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实行绿色通道制度

(一)中心核发“绿色通道卡”。明确审批部门、经办人员、收件时间、受理时间,办结时限等相关内容,便于及时了解跟踪服务。

(二)部门快速办理流转。项目投资者凭绿色通道卡与中心管理层联系咨询或申办审批事项,由中心协调窗口收件,并启动绿色通道网上管理信息系统,各相关部门根据“绿色通道卡”启动内部办理程序。窗口收件时系统自动提示,实行专项收件、专项流转、专项管理,所有涉及窗口部门及工作人员随到随办,办完即转。需现场踏勘的,原则上在收件后5日内进行,如需多个部门联合踏勘或召开联审会议的,由中心管理层会同责任单位牵头组织。对需转报审批的项目,部门应积极主动向上级沟通协调,并按投资者需求,指派专人协助投资者联系上级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报批手续。

(三)中心跟踪督办。中心实行专人跟踪督办及网络全程监督,协调解决运行中所碰到的困难。各有关部门必须在承诺时限前快速办结相关审批手续,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申请人和中心。市效能办、中心要切实加大力度,强化对审批运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中心要加大对退、补件的实时督查,同时不定期地组织对办事企业和群众进行随访、电话访问、召开座谈会,及时听取企业、群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确保并联审批规范、高效运作。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7篇

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县县委组织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以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为目标,扎实地推进干部档案、干部统计及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目标,扎实推进干部档案工作。

我县始终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门历来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干部档案工作的宣传上都给予倾力支持。始终坚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级连抓”制度,即部长亲自抓、分管部长负责抓、档案管理人员具体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正常的档案管理机制。一是成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以部长为组长,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干部科成员为成员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多次召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专题会议,听取汇报,明确工作目标,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加大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先后争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专项经费10万余元,改善档案库房,添置专用计算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空调、去湿机、警报器等设施,使档案管理库房达到“六防”要求,硬件设施符合上级相关规定。2005年7月,在省委组织部对我县申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的验收审核中,我部以108.6的高分(总分110分)顺利通过审核验收,被中组部授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称号。三是不断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部机关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配备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各1名。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坚持“责任心强、态度端正、作风细致”的标准,切实把好人员进口关。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强化“三方面”教育,即在思想上强化重要性、在工作上强化责任意识、在业务上强化专业知识的教育,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多次参加市、县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我县干部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明确的干部管理范围,建立各种“家底”账册,相继建立了各种账册42本。坚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中的各种记录,保证每份档案材料的出入清楚明了,手续齐全完备。先后健全和完善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十项制度”。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等环节中,严格按照“全、细、严、齐”的要求,认真执行“五不查阅”和“四不转递”制度,做到“勤收集、勤登记、勤整理”,为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收集材料力求“全”。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办法,认真抓好普遍性材料、阶段性材料和特殊性材料的收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与有关工作同步的方法,统一布置、统一收集,坚决做到不遗漏。对重要的档案材料,采取下发“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通知书”的形式进行收集,先后下发了“通知书”350余份,收集档案材料5000多份。二是鉴别材料力求“细”。在材料的鉴别上,坚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三审核”,即审核是否属于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是否齐全完整,审核是否手续完备。在档案材料的整理上,推行“包干作业法”,每卷档案由专人独立完成,实行一次核对、二次检查,层层把好质量关。材料鉴别上注重真实性,材料分类上注重准确性,材料装订上注重美观性。三是档案管理力求“严”。建立健全了收集、整理、保管、查阅、转递、保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确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范围,规范查阅的程序、要求和使用。认真执行“五不查阅”和“四不转递”制度,即无《干部档案查阅审批表》不准查、非正式党员不准查、本人不准查、未经批准不准查、涉及亲属不准查,个人带档案不转、没有调函不转、接收单位不明不转、整理不规范不转。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纪律,强化安全保密管理,杜绝泄密、失密和窃密现象。四是材料装订力求“齐”。目前,我部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在装订上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和要求,坚决做到规范、整齐,达到“目录清楚、整齐美观、便于查阅”的要求。

为干部工作服务,为人事决策和经济建设服务,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我部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新时期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常规性工作服务。相继建立了副科以上干部卡片、笔型编号法、在职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方便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近年来,为政府机构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工资晋升、考核、离退休审批等方面提供档案信息1000余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业务工作指导。我部认真履行干部人事档案的宏观指导和协调职责,积极指导全县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强规范化管理,多次上门进行具体业务指导。2007年8月,我部积极指导和协助县人事局申报一级目标管理单位,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查检验收。通过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发挥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和应有作用,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县县委组织部先后被省、市委组织部评为干部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档案工作者胡桃花、胡宪英同志分别被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评为“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

二、以“夯实基础、有效应用”为目标,扎实推进干部统计工作。

今年1月8日,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公务员统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部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会后,我部专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听取了此次统计工作情况汇报,确定分管副部长全面负责,干部科具体负责统计工作,并要求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随后,我部根据此次会议精神和要求,统一印制了各类统计表、干部名册表、奖惩及职务晋升情况表、交流情况表,并立即组织召开了全县公务员年度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各参会单位确定一名素质好、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志,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共有31个属于此次统计单位的统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我部认真传达全省公务员统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2008年度我县公务员统计工作。同时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此次统计工作中的各类报表、名册的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各单位从事统计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此次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统计工作的和职责,为全面完成2008年度公务员统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统计的分工要求,我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县公务员(参公)统计工作任务,并于2月中旬上报市委组织部审核通过。2008年度,我部共统计公务员(含参公)人数为242人,县级213人,乡镇29人,其中,机关公务员206人,参公群团23人,参公事业单位13人;县级职务22人,正科级57人,副科级87人,科员71人,试用期人员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131人,占54.1%,大专95人,占39.3%,中专及以下16人,占6.6%;35岁以下65人,占26.9%,36-40岁56人,占23.1%,41-50岁88人,占36.4%,51岁以上33人,占13.6%。具体做法是:一是严格按照规定确定统计单位。根据上级部门统计口径的规定,严格按照统计范围与对象,统计分工的要求,共确定了22个行政单位,6个群团单位,3个参公事业单位为我部2008年度公务员(参公)统计单位。二是严格审核报表数据。今年是第一次开展全公务员(参公)年度统计工作,为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准确、详细、有据”,我们按照公务员登记人数,认真核对上年底数,摸清现有单位公务员人数情况,并把各单位上年公务员底数予以印发核对,再进行填报。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对各单位报来的干部名册、统计表、晋升职务、人员调入调出等报表,我们严格按照公务员登记表的登记信息,认真审核,对填报的信息错误立即予以纠正,必要时查阅干部个人档案,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集中统一录入。鉴于此次统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是首次开展公务员统计工作,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采取了“单位填报、统一审核、集中录入”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各单位按照统计范围与对象,对照统计表的填报要求,进行填报汇总。各单位汇总表上报后,经我们统一审核,如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在审核无误后,再集中进行录入、汇总。“统一审核、集中录入”的方式,相对减少了统计中的错误,并且能及时得到纠正,保证了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根据公务员统计结果,我们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加强统计结果的运用,积极为全县组织工作服务,并为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一是针对我县年轻干部、党外干部比例较小的现状,为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力度,制定出台了《××县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办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数量和结构,选拔培养的措施等,《办法》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针对县直机关单位中层干部任现职时间较长的现状,积极加大县直机关中层干部交流力度。2007年,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中层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在2007-2008年,对县直机关单位10名任现职时间较长的中层干部进行了跨部门交流。为进一步推进县直机关中层干部交流,今年拟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县直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交流的对象、程序和纪律要求。

三、以“提升质量、强化服务”为目标,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部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门研究,成立了部机关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及办公室,明确由县电教中心具体负责部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2007、2008年县委组织部累计投入10万余元作为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对部机关部分老旧电脑进行了更换,部机关做到了人均一机以上,并实行了专机专用,更换了电教中心设备,新添置了包括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投影仪在内的电教装备;为全县8名乡镇组织员配置了组织工作专用微机。在技术保障上,与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建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与技术共享互助。在平时经常性组织机关干部学习《组织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等规定,并对上网材料、网络安全、硬件管理、密码管理等作出规定,并明确了管理责任。

《××县先锋网》信息平台于2004年建成,2006年进行了全面改版,开辟了党建要闻、××县要闻、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及乡镇动态等18个栏目,把8个乡镇先锋在线工作站纳入县先锋网系统,并为全县66个行政村制作了网站。据统计,目前,《××县先锋网》登录量达15万多人次,已成为广泛宣传和立体展示全县组织工作的网络平台。同时,为各科室开通了宽带网络,供各科室查询资料和对外交流、收发邮件。2001年下半年,正式开通了部机关内部局域网,统一并入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共有20多个端口,目前已接入微机15台。各科室利用局域网与全县各单位进行信息传递,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方面,积极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到2008年4月底建成了涵盖全县66个行政村109个站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网络。通过“电视上网”的模式,初步实现了农村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并在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教育培训上发挥了初步作用。安徽先锋网电子政务办公系统oa建设方面,部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均通过oa办公系统建立了网上工作室,与省、市组织系统oa实现了对接。通过oa办公实现了信息纵向与横向交流。建立了部机关党建工作qq群,将乡镇组织员和全县的选派干部纳入qq群管理,有效加强了部机关部门科室之间的文件传输、提升了对乡镇组织工作的管理指导水平。信息库建设方面,以《中国共产党员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005》为平台,按照《信息规范》要求,基本完成了全县党员和干部人事信息采集和录入,并及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完善,确保每一个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以access数据库和excel表格为基础,初步完成了在职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专家信息、离退休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内部审计先进交流材料第8篇

一、内审档案的定义与收集范围

1.定义。从国家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来讲,所谓内部审计档案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在项目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合同审签、经济事项审签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以纸质、磁质、光盘和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录。审计档案管理是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统计、鉴定和移交审计档案的活动。

2.收集范围。审计案卷内的每份或者每组文件之间的排列规则是:要本着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批示在前、报告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基础性文件在后的原则来整理。总之,一份完整的内审档案,应清晰地反映整个项目审计的工作轨迹。应当归入档案的内审文件材料有结论性材料、证明性文件材料、立项性文件材料、其他备查文件;应归入合同审签档案的文件材料有合同审签单、经济事项登记卡;应归入经济事项审签档案的文件材料有经济事项审签单。

二、规范内审档案的作用

⒈保存审计证据,规避审计风险。内审工作的重点是查处违反财经方面法纪和制度的问题,这将牵涉到科室利益或者被审计对象的处理,会发生复审、查证的情况。所以,准确可靠的审计档案可作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复核和备查的依据,也可为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审计情况提供证明材料。此外,可以证明审计工作是有关规定合法开展的,从而达到对审计结论的支持,对审计人员的保护作用。

⒉利用档案资料,提高工作效率。一些内审项目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预决算项目审计等,连续性很强。为缩短审计周期,节约人力和时间,审计人员可利用归档的审计档案进行审计。审计资料立卷归档的过程是对以往审计工作的一次回顾和检查,可以从档案中发现审计工作的缺陷,从而能够及时调整,采取补救措施,对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⒊发挥内部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和助手。通过建立医院内审档案,对不合规范的现象达到预防和遏制作用,使其能真实、合法、有效地履行职责,保障医院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免疫系统”。同时,帮助审计人员系统总结医院内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理清今后内部审计工作思路,为医院各项工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

三、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⒈对档案管理认识有欠缺。内审人员普遍认为其工作保密性强,档案上交后保密性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内审人员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重视审计过程控制和结果,轻视内审档案的积累工作;对资料归档认识上有误区,认为调阅的历史卷宗已经是归档材料,其复印件不须重复归档。

⒉收集资料和归档不齐全。内审材料一般为每年一次归档。在此过程中,内审资料形成部门的工作细致程度、对档案工作是否支持便成为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事实上,管理部门由于工作较忙,或对内审档案重视不够,内审档案质量、归档率难以保证。

⒊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存在没有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无章可循;或虽有制度,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或制度较完善,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和保证措施。

四、对 策

⒈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医院领导及管理部门要将内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医院及科室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全面部署内审档案建设工作,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安排既懂内审业务又懂档案业务人员分管这项工作,经常分析研究内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晰内审档案工作的方向。

⒉健全制度,明确职责。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订出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内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内审档案流程性、规范性的制度,如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档案责任性和奖励性制度,如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

⒊加强措施,提升执行力。在内审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制度执行的能力和手段。

⑴制度执行前,加强制度宣传力度。改变重审计项目的实施轻审计项目归档的观念,牢固树立起良好的审计档案意识。通过会议、参观学习、典型事例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内审负责人、干事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与日常工作的密切性,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⑵制度执行中,提升制度执行力度。坚持谁审计谁立卷,边审计边收集整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项目时,脑中都要有档案管理的思想,把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包括批件、定稿、重要修改稿、照片等收集齐全,将审计后的各类资料按档案单元的项目和内容顺序分理出来,确定哪些需要立卷归档。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整理。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审计资料进行最后审理后归档。内审档案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做好档案的整理、保管、统计等工作。在档案收集后,档案管理员应及时登记信息资料,编制查询数据,设定关键查询字段,为档案调阅、查询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