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2 14:11:51

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62名学生,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2篇

三年级共有43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本学期计划特定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口算方面: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方面: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估算方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5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6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7、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8、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三、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2、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3、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5、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体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四、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五、采取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3篇

首先,对于一些概念性的文字叙述得更全面,更准确。

如:在出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时,旧教材只给出了这三个名称,而新教材还用语言叙述了什么是顶点、什么是棱,使这三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更加清晰、准确;新教材第20页有一个结论:通过观察可以知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在旧教材中并没有提到所有的棱长度相等,这是正方体非常显著的特征,不提是不合适的。这让我想起了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确是把这个作为重点在考查学生,看来新教材也关注到了这个重点,因此,把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其次,新教材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加和删减,合理地对内容进行了安排,使得教材更有条理、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章节中,前面的主题图由四幅变成了两幅,删掉了实物变成长方体的图例。其实,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把实物抽象为图形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必要占用大篇幅呈现;新教材第18页和第19页各少了一个问题“有什么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并不实用,因为问题比较笼统,学生难以作答,而且容易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在教学正方体时,新教材把原来的一道做一做的题,变成了例3中的内容。由此可见新教材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反复强调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在几名同学的对话中,还加了一句看似无足轻重的话“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而这句话恰恰提示了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紧接着下面又安排了一道动手操作的题,可以想象,这节课孩子们一定兴致盎然;在教学表面积时,旧教材的安排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有一个做一做,然后是例2,再配一个做一做,而且,例2后面的做一做是一道变式题,这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新教材把例1和例2放在一起教学,都是最简单的求6个面的总面积,后面只配了一道做一做;与上册一样,本册教材同样注意了书写上的统一,在利用体积公式计算时,统一采用了脱式的书写形式;在容积和容积单位部分,例6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三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想一想”特别精彩,使学生更加明确,我们利用水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必须要求这个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

再次,新教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求体积的做一做中所求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的体积,而不是那种单纯的求图形的体积;新教材第31页新增的生活中的数学,真的是顺应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门旅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平常的,而这里就给学生介绍了在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练习七中新增的第一题非常好,打破了学生的已有经验――看体积的大小只凭眼睛来判定。

最后,新教材对本单元的练习题有了较大的改动。

新教材练习五的第8题是一道新增加的题目,我认为这是一道非常有价值的题。这道题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于长方体各个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厘清思路;练习六和练习八各增加了一道填表格的题,都是对公式很好地运用,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练习八中的第3题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调整了数据,因为这是一道利用计算器算的数据比较大的题,所以以前在课堂上几乎不做这道题,现在调整了数据,这道题的利用率就高了;练习八中还增加了一道求底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题以及一道星号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新教材对练习九做了较大的调整,其安排的顺序是:容积单位计算容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易到难,从书本到生活;最后的整理复习所增设的题目不仅考查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而且提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真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活学活用。

在整理复习之后有一页叫作“探索图形”内容,请各位教师千万别忽视这页的内容,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老教材中第37页第11题。开始还在为这道题被删减而遗憾,最后才知道不是删减而是拿出来重点研究。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

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数一数你刚才画的三角形有几条线段?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这的几个三角形都是几条线段?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摆成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那什么叫三角形呢? (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

师:请你们帮助老师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练习题) 

3.学习三角形的命名

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指名说一说。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怎么画平形四边形的高还记得吗?  请一生上台给平行四边形作高。

师:三角形也是有高的,我们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画法)

5.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要求学生在作业单上画出三角形制定底边上的高。指名学生展示,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2)分析强调直角三角形搞得画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3条)

四、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五、作业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8三下·深圳期末)

下列算式中,得数在2000与3000之间的是(

)。

A

.

21×83

B

.

52×41

C

.

61×54

D

.

22×59

2.

(2分)

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

A

.

50×20

B

.

35×40

C

.

52×40

3.

(2分)

(2020四上·即墨期末)

250×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4.

(2分)

一个书架放66本书,23个这样的书架可以放(

)本书。

A

.

1518

B

.

1508

C

.

1538

D

.

1418

5.

(2分)

(2020五上·平山期末)

与0.456×2.1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A

.

4.56×21

B

.

45.6×0.21

C

.

21×0.0456

6.

(2分)

李老师带领24个学生去动物园,每张门票是35元,需要花(

)元。

A

.

875

B

.

840

C

.

865

7.

(2分)

24×30=(

A

.

333

B

.

450

C

.

980

D

.

720

8.

(2分)

(2019三下·包河期末)

下面各题中,得数末尾没有0的是(

)。

A

.

76×25

B

.

256+144

C

.

210÷6

9.

(2分)

50×48的积与50×6×8的积

A

.

不相同

B

.

相同

C

.

不确定

10.

(2分)

(2019三下·东台期末)

28×42的结果最接近(

A

.

1200

B

.

1000

C

.

800

D

.

1500

二、非选择题

(共15题;共45分)

11.

(1分)

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________。

12.

(1分)

华悦小区有6栋居民楼,每一栋居民楼有18层,每层有2户人家,华悦小区共有________户人家。

13.

(3分)

填写下表。

物品

单件

23元/部

12元/支

15元/个

数量

31部

23支

32个

总钱数

(________)元

(________)元

(________)元

14.

(1分)

(2017四上·邻水期末)

已知12345679×9=111111111,那么12345679×54=________.

15.

(1分)

直接写得数

________

16.

(2分)

(2018三下·深圳期末)

74×22的积是________位数,368÷6的商是________位数。

17.

(2分)

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

406×50=________

(2)

73×306=________

18.

(1分)

小明从1楼到2楼用了20秒,问上到5楼用________秒?

19.

(5分)

(2018三上·未央期末)

6x4,要使积是三位数,方框里最小填________,要是积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大填________。

把6元8角,0.68元,6元5分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

20.

(2分)

新华体育馆有14个同样的看台,下图是其中的1个,一个看台有________个座位.先估一估,这个体育馆共有________个座位,再列式算一算:

21.

(6分)

填一填。(括号里填上步计算结果)

48×2(________ )÷3(________ )×5(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5(________ )

22.

(5分)

每辆380元.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23.

(5分)

易家家居公司为星光学校69个班级配送新桌椅,每个班级需要51套桌椅,易家家居公司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套桌椅?

24.

(5分)

书店蒙老板带3000元去书城购买新书,他要购买《海底世界》和《西游记》各38本,蒙老板带去的钱够吗?

25.

(5分)

他们两人每个人买一顶帽子和一双袜子,一共用多少元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非选择题

(共15题;共45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7-2、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篇

除法(第3课时

商是几位数)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第3课时商是几位数

(共8题;共55分)

1.

(5分)直接写得数。

30×3=

26×3=

14×5=

18×4=

720÷9=

320÷8=

540÷6=

17×4=

2.

(5分)笔算

①640÷5=

②612÷3=

③58×45=

④45×12=

⑤10.6+1.7=

⑥2.1-0.7=

3.

(5分)用竖式计算:

580×46=

216×39=

48×283=

253×56=

946÷43=

858÷39=

918÷27=

618÷88=

4.

(5分)放假了,小明一家准备去青岛旅游,他们走访了两家旅行社,其价钱如下,请你为小明一家选择价钱便宜的旅行社。

5.

(5分)一个数乘8,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56,原来的数是多少?

6.

(20分)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1)32×18=

(2)56×29=

(3)324÷6=

(4)923÷5=

7.

(5分)有一些糖果,不到20块,平均分给3个孩子或平均分给5个孩子,都剩下1块,想一想,一共有多少块糖果?

8.

(5分)在收集邮票的活动中,第一小组5人共收集了535枚,第二小组7人共收集了

728枚,哪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邮票多一些?多几枚?

参考答案

一、第3课时商是几位数

(共8题;共55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篇

关键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错例分析;改进策略

笔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进入三年级,笔算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笔算教学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笔算的准确性。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及整理,现将学生在笔算方面的常见错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方法错误

错例①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积的对位法则的不清楚。十位上的3去乘52等于156,实际上是156个十,所以6应该和十位对齐。错例②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受到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并没有把小数点对齐。错例③和错例④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以下概念不清:笔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不够商1,就要用0来占位,错例即是对0的占位作用还没有掌握好。

计算法则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法则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的目标要求,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预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思考、总结法则的思维过程,使他们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计算的道理。

3.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进行巩固,也可适当让学生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

二、口算错误

错例⑤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乘法口诀的混淆,把三九二十七背成了三九二十一。错例⑥学生把8+7算成了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能力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除法,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每节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口算形式如果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教师可以通过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让枯燥的口算充满乐趣。

2.找出容易背错的口诀让学生再重点背一背。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几句口诀,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把这些口诀记录下来。

3.定期举行口算比赛。适当开展口算比赛,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口算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口算正确率的目的。

三、审题不清

错例⑦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是口算的失误,其实是缺乏全面审题。学生凭第一印象轻率地把24×5看作25×4来计算,然后不假思索地付诸行动,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防止笔算错误、提高笔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2.加强辨析比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算式进行辨析比较。

3.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及时反馈。当学生对错误的计算过程还记忆犹新时,通过自己的独立订正,印象会比较深刻。

当然,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面对学生的笔算错误,我们应首先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只有这样,学生的笔算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8篇

除法(第5课时

节约)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第5课时节约

(共8题;共45分)

1.

(5分)用竖式计算下题。

29÷3=

2.

(5分)“六一”节三年级144名同学组成两个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如果每个队编成8行,每行多少人?如果每行排6人,可以排成几行?

3.

(5分)竖式计算.

108×56=

185÷37=

870×34=

306÷52=

4.

(10分)看图列式并计算。

(1)

(2)

5.

(5分)竖式计算.

309×28=

567÷28=

720÷40=

578÷28=

600×35=验算:

643÷14=验算:

6.

(5分)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①545×37=

②725÷29

③280×70=

④685÷47=

7.

(5分)口算

35×20=

210÷7=

120×4=

10×77=

800÷2=

240×4=

200÷5=

330÷3=

4500÷9=

84﹣65=

900÷3=

6300÷7=

810÷9=

65×0=

59+34=

14×50=

25×4=

120÷6=

30×50=

440﹣70=

801÷2≈

32×49≈

21×78≈

210÷4≈

8.

(5分)张叔叔要包装500千克茶叶,如果每箱装16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参考答案

一、第5课时节约

(共8题;共45分)

1-1、

2-1、

3-1、

4-1、

4-2、

5-1、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