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8 15:06:34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篇

互动网站:域名经济 中国

域名的角色

40年前,人类世界诞生了“虚拟新世界”――一个叫“互联网”的无边疆信息社会。在这里,人们分享彼此之间的信息,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个人”之间的沟通。

而实现这种信息沟通的技术工具,就是一种在1983年被开始应用,称为“域名系统(DNS)”的寻址技术体系。这个域名系统,现在由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所统管。全球目前一共有248个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英文缩写ccTLD)和22个通用(类别)顶级域名(英文缩写gTLD),目前尚有16个语种的多语种域名(英文缩写IDN)已批准测试,预计2010年全球可以正常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简、繁体)域名。

不过,进入信息社会的人们找到互联网的“中央管理机构”ICANN时,认为一旦找到了这个机构,所有的互联网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想法其实不太对。因为ICANN在关于自己的角色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声明,它除了说自己是干什么的之外,主要都在说自己“不负责什么”:“不负责内容控制、不负责阻止垃圾邮件、不负责上网。”总之,它让大家明白自己是一个角色很有限的机构。倘若要提国际上“对互联网的管理”,除了ICANN之外,还有管技术标准的I-ETF,管知识产权的WIPO,管标准的ISO,还有互联网协会ISOC、W3C、国际电联等等。因此,如果有人提出“打破美国互联网域名与地址分配机构对互联网管理的垄断地位”这样的观点,估计是有点问题,因为ICANN对互联网的管理从来没有取得过垄断地位。

ICANN的监管

当然,自从ICANN成立以来,它已经依据同域名注册商签订的《注册商认证协议》RAA里面的合同条款要求,提前同多家注册商解约。例如:2009年11月25日宣布同三家注册商解约,一年来还有同两家涉及案件公司(其中一家是由中国人注册的公司Onlinic)提前解约。而在2008年10月3日,ICANN给北京新网互联等两家公司发出违约通知书,要求他们“限期15天解决域名数据库(Whois)调查工作”。这两家注册商违反了ICANN注册商认证协议RAA中的第3.7.8款,这个条款要求注册商“……接到任何人有关已注册的域名的联系信息不准确的通知后,相应的域名注册商要对投诉的不准确问题采取合理的步骤进行调查。如果注册商掌握了被投诉域名信息不正确后,注册商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修正。”如果北京新网互联等两家公司无法修正上述通知中违反合同条款行为,可能采取包括终止合同的措施。

由此可知,ICANN的域名体系是通过监管注册商依《注册商认证协议》的条款而实现的。

中国的监管

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同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CN、域名开始接受注册申请。1999年,第一批ICANN注册商开始在中国市场开展注册活动。换句话说:在中国市场上,有国外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通用(类别)顶级域名,例如.com、.net等,也有作为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CNNIC管理的域名,例如,.CN、中文.中国等。而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的域名管理机构,负责制订中国互联网域名、地址等资源的管理及国际协调政策。现在我国最重要两个部门法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部关于调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就是出自工信部。具体地讲是:

1.颁布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目前已经有两个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获授权管理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中3个“中文域名”\(其中,中文.cn是过渡状态\、7个三级“类别域名”(其中和分别授权中国教育网、中国国防类别注册网管理)、1个.cn“二级域名”、34个三级域名“行政区域名”,合计46个顶级域名。另一个是中编办“中央编办机关服务局事业发展中心”,获授权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政务”和“公益”两个中文顶级域名,但是现在好似又改名称为“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2.颁布中国互联网域名类别例如,增加了英文“类别域名”适用于中国的国防机构;增加了“政务”和“公益”两个中文顶级域名:政务――适用于党政群机关、政务部门等;公益――适用于非营利性单位。

3.公布获准从事互联网域名注册的服务机构截至2009年5月,获准从事域名注册的服务机构审批公示共有70家。它们有两种渠道获得批准:一是直接拿ICANN的gTLD注册局批准协议申请备案;二是由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例如CNNIC)审核通过,再报给工信部核准才能公开从事审核经营范围内业务。工信部在从事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报审中规定:超出审批范围将依《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五章罚则,发出罚单、公示,把罚款上交国库。自2002年《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份罚单是2009年3月13日公示的,处罚单位是“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存在超范围经营的违规行为:罚款三万元。

产业正本清源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尤其是手机WAP网站这类应用的产生,对互联网实名制及域名注册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注册域名开展网上违法活动的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作为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坚决支持打击网络不良信息,并依法采取措施坚决治理域名注册过程中存在的虚假信息问题。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CNNIC宣布12月10日起在技术和人力方面投入资源,并将建立更完备的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域名注册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尽快查处不良域名应用,同时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媒体反映的问题,已采取了以下措施:立刻停止媒体曝光的涉黄域名解析,终止其危害。迅速查实并查处CCTV曝光的注册服务机构新网与名富网及新网商大煌网;启动注册信息核查专项治理工作。

根据6月4日中国首届域名大会CNNIC《中国域名产业报告》介绍:2008年中国域名相关产业规模逾42亿元人民币,从业人数逾十万。正如一些专家给“域名经济”专版贺词所言:域名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互联网经济时代,域名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经济价值彰显,域名产业是创新的朝阳产业。域名经济是伴随互联网经济发展形成的新领域、新产业。普及域名经济知识,认识域名经济价值,交流域名经济实践,促进域名经济发展,是利国利民的有识之举。置身新经济的江湖,岂能缺失域名的利剑。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2篇

1.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就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为建构儿童的技术生活做铺垫。从了解信息的概念开始,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教师了解到语文课程中学到了《北大荒的秋天》,要想了解“北大荒”的风土人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说听爷爷奶奶讲,当然也有的同学知道可以上网搜索,到图书室查阅和向前辈咨询所得到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信息量小,而且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演示上网搜索的效果,只要把课题《北大荒的秋天》输入百度,立马出现上百条与“北大荒”有关的信息,而且图文并茂,全面有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2.借助生活学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不容易被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在信息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抽象名词,小学生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到位。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以便学生容易理解。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建立文件夹”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而且一个个黄色的小图标都很相似,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电脑的硬盘容量特别大,就像我们的校园,功能不一的文件夹就像各个“年级”一样,而零零碎碎的文件就像校园里年龄不一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年级和班级。文件夹就类。如果你要在找文件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就要给每个文件夹起相应的名字,这个名字可以由你来起,根据文件夹内的文件类别可以随便命名,然后点击,所要的文件就找到了。经过这一番比喻,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教师要随时收集信息,只要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类似的事例就可以拿来类比,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3.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教师要教给学生简单基本的应用技术。像上文提到的百度搜索,可以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积累知识,还可以编辑文档、绘制图画、播放视频音乐等。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带有驱动性的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教师所教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的强大功能。

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拓展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探索能力,训练思维灵活性。学习信息技术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摄取、分析、整合、处理、应用等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用基本的信息技能进行读、写、算、制作,还应该保持对信息技术博大精深的好奇与探索,主动思考质疑,并可以运用已学的信息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要与其已经具备的知识相匹配,不能好高骛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七课“复制、剪切、粘贴”的时候,按照步骤教给学生,先选定文字,然后到“编辑”里去找相应的选项,在粘贴的位置上点左键即可;或者是在选定的文字上右键单击一次即可出现带有相应功能的对话框,左键单击即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一会有同学举手发言:我发现复制、剪切、粘贴的时候,可以不用鼠标操作,直接用键盘上的两个键就可以完成,复制用Ctrl+C、剪切用Ctrl+X、粘贴用Ctrl+V。我对他的这一发现给予高度赞扬,表扬他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其他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很快发现Ctrl+F是“查找”,Ctrl+H是“替换”,思维的灵活性可见一斑。

2.综合技能运用,训练思维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的是思维过程中的速度表现。信息技术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新问题,实现自我突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渗透,更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有趣。像四年级上册的“画规则图形”“画不规则图形”“图形的复制、旋转”,对于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意思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习完这几课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相结合的图片,训练对画图软件的应用。通过学生图画的创作,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的敏捷程度。

3.先学后教模式,训练思维创新性。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带有触类旁通的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创新性提供了机会。学生在“先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根据教材讲解,自己动手操作,如果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就算是达到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在“先学”的时候,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有目的地质疑,这样便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先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如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海龟作图”以后,下面的几课都是用“海龟作图”工具进行画图。像“海龟画旗帜”“海龟画粮仓”“海龟画多边形”“海龟画‘田’字图”“海龟画车轮”“海龟画彩色图形”等,学生都可以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下一课的“先学”,很多同学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创新。

三、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1.体验成功喜悦。信息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这是信息技术的“人文性”特点。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要有相应的载体承载。四年级下册开始认识“Word”的软件,并且会用Word功能对文字进行处理。如“用Word记日记“”制作学习摘录卡“”用Word排诗集“”给诗集配图”等。学生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到五年级时,学生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表格、修剪图片;学完“补修照片”和“制作特效照片”后,对自己的照片进行模糊和高斯模糊处理,得出美化效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3篇

【关键词】知识迁移 信息技术 生活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6-01

知识迁移是教学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向来为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重视。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根据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很强的课程,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其内在的很多东西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设备和每周短短40分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学习更多新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这些相似性进行知识迁移,会让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

一、借助生活经验将专业术语生活化

在新课程中学生接触很多新概念和新名词,信息技术的专业术语对学生来说更是抽象。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难于理解,长期以往不但不能让学生掌握,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内部的很多元素,它们的原型也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是计算机专家们把他们的模型数字化以后存储到计算机而已,所以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和我们现实生活的模型还是很相似的。我们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巧设比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有关电脑的组成时,我们可以将CPU、显示器、音箱、鼠标和键盘分别比作人的脑、脸、嘴和手,用人体的各个部分来比喻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同样Flash中概念也很多,舞台、场景、元件、时间轴、帧等概念,学生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根据电影给学生做一个类比,我们可以把组镜头当作一个场景,舞台就是一组镜头上演员表演的场所,元件就可以比作演员,那演员什么时候出场就是根据剧本上的时间安排,这样学生就会对计算机组成这些术语的用途豁然开朗。在三年级下册中有关文件和文件夹这两个概念的教学中,把“文件夹”比作“书包”,“文件”比作“书本”,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书本是放在书包中,书包是为了装书本,也理解了文件夹是存放文件的。将这些固定的图标形象化、生动化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身边的具体事物,就会使学生化难为易,轻松愉快的掌握。

通过类比,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生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身边的具体事物,让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容易学习。

二、运用窗口特点介绍新软件

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软件的更新让人目不暇接。学校教育不可能教会学生学习使用每一个软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软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要学会大量的知识概念,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我们都明白Windows里面很多界面都很相似,只要让学生发现并内化这些相似点,学生有了部分软件的使用基础后,学习其它软件就不很吃力了。如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就认识并学习Word软作,在六年级上册又安排了PowerPoint的学习。有了Word软件的学习作为铺垫,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很容易发现它们有8个相同的菜单,但它们菜单下的子菜单并不完全相同。同时Word中多了一个表格菜单,可以绘制表格,而PowerPoint中多了一个幻灯片放映菜单,可对幻灯片进行设置,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变陌生为熟悉,有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操作共同的特点实现知识迁移

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脱离了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犹如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强调指出:信息技术的课程实际操作不低于总课时的70%。如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更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形成动手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的问题。在Windows系统中,记事本、Word、PowerPoint等软件中对字体进行设置及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选择相应的命令或用右键菜单选择相应的命令。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记事本这个软件中对字体的设置的基本操作后,再学习其它软件中关于字体设置的操作时,教师只需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学生就可以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又如艺术字的设置是我们在制作幻灯片时常用到的一个设置,而艺术字的设置在四年级下册学习Word时就已经学过,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在学习有关幻灯片制作时,也只需我们从旁点拔,唤起学生的回忆与共鸣,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中操作的共同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四两拔千斤”之法,将新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掌握的操作,从而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达到掌握操作方法,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

四、利用知识的共性进行迁移

Windows里面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如在六年级上册中的Flash这个软件块的学习中,就有图层的概念,如果我们在学习时搞清了图层的概念,在后续的Photoshop和Authorware等软件中遇到这个概念时就自然而然地快速反应,做到一通百通。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4篇

一、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时间的国际比较

各国对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不同类型的会员,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学习时间。对于那些从事公开业务(public practice)的会员(即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每三年必须完成12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20小时;对于那些从事非公开业务(not public practice)的会员(即不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则每三年必须完成9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15小时;对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会员,每两年必须完成80小时的后续教育课程,每年至少20小时。如果一个会员由从事公开业务转向非公开业务、或者情形相反,则三年期法定的累计学习时间应予以调整,按公开业务每年40小时、非公开业务每年30小时计算所需要的总学时。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ICA)规定,每个会员在三年内必须完成100小时的后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

荷兰注册会计师协会(Royal NIVRA)规定,会员每年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必须达到40小时或每两年80小时。

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规定,执业会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时间来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时间无疑是最长的,同时规定也是最严格的。这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起步不久,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是基本吻合的。

二、后续教育学习方式的国际比较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州会计理事会全美协会(NASBA)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2月对外公布了《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Statement on Standards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征求意见稿。在该公告中,明确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sponsored learning activities),在该方式下,组织者负责将学习计划传递到学员手中,可以采用工作室、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另一种为自主的学习活动(self-directed learning activities),在该方式下,学习活动是在没有外部组织者的帮助之下自己进行和完成的。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课堂教育、组织学术讲座、召开研讨会、网络或电话教学以及自学等。

荷兰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有专门负责职业后续教育的机构——后续教育委员会(VERA)。该组织提供的培训方式包括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上教学以及函授等。会员或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既可以参加后续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培训,也可以在公司、大学学习或在家自学。

中国注册会计师参加职业后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脱产课程学习、非脱产课程学习、参加专题研讨会、承担专业课题研究以及个人专业学习与实务研究等。

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学习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有组织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其中有组织的学习一般居于职业后续教育的主导位置,而自主学习则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就自主学习层面来讲,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在会计职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如美国、荷兰等,自主学习方式的认同度较高,而在会计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如中国,自主学习方式的认同度较低。

三、后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置了多种课程来满足职业后续教育的需要,课程种类在150种以上,并且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要进行修改或更新。其后续教育课程按会员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具体分为:(1)基础课:用于新会员,该课程知识面窄,强调基本原则和技能;(2)中级深: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3)高级课: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4)更新课:介绍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5)星级课:由高级专家指导的讨论课。与此同时,对于自主学习的课程,由各州会计理事会全美协会指定的后续职业教育机构负责设计,其中最有影响的组织之一是会计师教育组(AEG),该组织从1988年开始成为美国自学后续职业教育领域内的领先者。目前,该组织所设置的课程主要有:(1)计算机系列;(2)税收系列;(3)审计和会计系列;(4)遗产计划(estate planning)系列。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会计、审计、财务、税制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最新发展;(2)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课程;(3)信息技术。

荷兰的后续教育委员会与荷兰一些大学合作,为不同层次的会员制定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如信息技术、保险、工商经济、法律、税法、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管理技术等。该委员会在制订后续教育课程内容时着重突出“能力”教育,并将其区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行为能力等。一般性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职业道德水准;解决问题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和评估能力等;实际行为能力包括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人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并影响他人的能力、组织能力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职业后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2)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职业规范;(3)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规;(4)执业所需的其他知识与技能。职业后续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对象及其需要确定。针对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以及一般执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各有侧重。

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设置的课程来看,各国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其中美国、中国的课程规划比较详细,而加拿大、荷兰的课程设计则比较简约。由于职业后续教育面向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因此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一般都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不是知识的传授,置于核心地位。与美国、加拿大、荷兰相比,中国课程设置唯一的缺陷在于没有对信息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5篇

密云县地处北京远郊,现有普通中小学62所,中小学在校生38 034人,教学班1 091个,专任教师3 435人,生均固定资产值为9 700元。

由于受地理位置与山区客观存在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师资总体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县域内山区学校在教育资源占有上与平原及县城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影响农村山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共享度,减少校际间教育资源占有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县坚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自2002年起,我县大规模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2.6亿元。2005年完成“校校通”,2006年实现了“班班通”,2008年建成县、校两级教学资源库。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

二、信息化建设思路

1.组织到位,实行全县统一领导、统一规划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制定并组织落实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教委信息中心统一指导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各校均按照教委要求,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网管员、电教员、计算机专任教师为组员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层次组织机构的建立、管理体系的形成,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结合县情,明确思路,以农村为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密云县地域面积为2 229平方公里,80%以上是山区,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18个乡镇,其中10个为北京市边远山区乡镇。从县情出发,我县在实际工作中确定了以下目标、任务及运作方式:

总体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协调、跨越式发展。

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应用促发展,合理配置、注重效益。

运作方式:先山区、后平原,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硬件建设

1.教育城域网

密云县教育城域网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独立租用裸光纤627公里,城域网外网出口带宽为100 M,共接入中小学校园网子网97个,校际间网络带宽为1 000 M。实现了市、县、校三级网络互联互通,为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域网核心机房

密云县城域网核心机房于2009年升级改造完成,共配备高中端服务器18台,数据存储空间达到12 T,同时配备了网络信息过滤、IPS、防火墙、负载均衡等网络安全设备,实现了较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3.多媒体设备配备

在多媒体设备配备中,已完成17所中小学校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更新,电子白板配备率达到了26%。

4.教学用计算机

专任教师计算机实现了每人一台;学生计算机达到每7人一台,并且在学生计算机教室配备了语音教学设备。

5.远程视频互动教室

2006年配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室76个,实现了山区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008年为全县51所中学、中心小学均配备了非线性编辑系统;2009年为全县中小学校配备校园网络电视台51套。累计收集各类视频资源3 000余个,总容量达到1.2 T。

四、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化硬件设备配备的完成,从2008年开始,我县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转向软件应用平台建设方面。初步完成了以密云县教育信息网为门户的集行政办公、教学资源、应用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建设。2011年开始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确定的3所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1)2008年建成“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采用分布式存储结构,学校存储本校普通资源,信息中心存储精品资源。全网资源目录信息按时自动同步和共享。

(2)资源库平台现已注册教师5 970人,积累教育资源31万条。全县600多名(约占78%)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个人博客主页。

(3)2010年完成“密云县教育信息网”网站改版。

(4)2010年建成“数字化教研中心平台”。

(5)2011年建成“密云县学前教育网”。

(6)2011年建成“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平台”。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培训教师累计3 000人次。

(7)2011年建成“信息化设备售后服务管理平台”和“校园监控设备报修统计平台”。

(8)2012年建成“教师同一用户认证系统”。教师通过认证系统,只需录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便可在北京教育资源网、密云教育资源库、骨干教师博客等市、县、校三级网络应用平台中畅通无阻。

五、健全机制,推进信息化应用与管理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为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管理

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我县信息中心编制了《网络管理工作手册》和《电教管理工作手册》。工作手册对学校每学期的相关常规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2)为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规范

为学校编辑了《校园信息化设备综合布线》技术图册,图册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网络综合布线、校园监控系统布线、校园广播布线、多媒体设备布线、计算机教室布线五部分。图册采用图解加模板的方式,系统地对中小学校通用信息化设备弱电综合布线按类别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

2.加强培训,推进应用

为了让专任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技术,县教委提出了“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员要通”的培训要求。信息中心结合教师继续教育,采取面授、网授、下校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县4 000多名专任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1)面向校级干部,聘请国内知名信息化教育专家每学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的专题讲座,以此提高学校领导的信息化水平。

(2)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中层干部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将信息化设备使用培训纳入常规工作当中。

(3)为推进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县教委在制定了《密云县教学资源库建设办法》的同时,又印发了《密云县信息化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集》《密云县教委信息化建设管理文件选编》《密云县信息化资源应用手册》《密云县教委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目录手册》等学习资料。

3.加强网管员、电教员队伍建设

为提高网管员和电教员的技术水平,教委信息中心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开展80学时以上的网管员专业知识培训,并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当中,坚持网管员持证上岗。在北京市网管员大赛活动中,我县获得全市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信息中心以电教设备使用维护、电教常规工作流程与规范、摄像技术、课堂实录、校园电视台实践应用为主题组织开展培训、经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电教合作水平和电教员视频摄制质量。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6篇

这套“义务教育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受到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好评,同时还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以下是笔者对这套义务教育教材的浅要分析。

一、教材的特点

1.立意高

(1)江苏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起点比较高,主要体现在江苏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纲要立意比较高。首次提出了双四维结构思想,教材努力达到纲要的要求,符合度比较好。本套教材注重小学、初中的有机衔接,采取了“阶段化”和”螺旋上升”的方法,注重知识点的渗透和增大,以高中课程标准为参考,将一些高中知识点渗透到初中。如,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虽然知识面较广,但是在知识的深度上并不要求很深。

(2)“义务教育教材”特别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不仅仅教学计算机操作,而是将信息技术贯穿在整个教材之中,跳出计算机的局限。注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练习一般采用综合性活动来练习,通过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3)行为与创新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义务教育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力求有所突破。注意程序设计和机器人选修课程编写,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灵活。依靠教材推动“学生机器人”实验平台开发,推进各地“机器人”教学的普及教育。

(4)教材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现。例如,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虚拟现实与青蛙解剖,音频文件与噪声的测定,在主题活动中,更有较多的设计“整合”实践和任务,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学科课程之中。

2.特色鲜明

(1)体现实验性特色。从探究、应用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填写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防止知识传递的简单化。

(2)体现素养性特色。计算机教学向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变是本套“义务教育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中很多信息的识别和获取、加工和表达等知识和技能点集中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教材注意到多种技术的引导。例如,温度信息获取的数量、方式、手段、途径、技巧等可以有目的的强调,特别是学生不重视、不正确的习惯和方法,可以重点从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角度去论述。例如,机器人单元第2节单片机部分,有一个“讨论学习”,在获取周围环境的温度信息时,使用手触、体温计、数字温度仪等不同的工具得到的结果会存在差异吗?尝试操作。

(3)体现方法性和评价性特色。教材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现。如,通过结合实验和体验等过程,填写表格、连线形式,以及像BIG6、WEBQUEST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探究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训练的目的。有些知识点直接在正文中体现,有些则在练习中体现。例如,“走近机器人创新设计”中,将学习创新设计方法作为重点,学习和应用组合法、焦点法、辐射法等进行设计。

3.追求教与学方式的融合

(1)非常注意学习方式多样的融合。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力求完成一个充满体验、充满探究、充满创造、充满实践的学习过程。

(2)教材学习任务连环的融合。由于知识点学习的需要、任务驱动的需要、教学方法的需要,使得教材编写统一性和完整性显得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跳跃和破碎。本套教材在编写三级框架和教材地图基础上,同时与专业人员一起,创作作品和案例,在学任务完成后,再选择和分解子任务,使得教材学习任务环环相连、环环相扣,融合得比较成功与专业。例如,动画制作单元。学习任务是美丽的田园,由盛开的小花、成群的牛羊、旋转的风车组成。

(3)学习资源多样的融合。如,教材、实践指导、配套光盘、教学网、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江苏优质资源下农村光盘)的相互配合。

二、存在的问题

1.内容略显不足

江苏省信息技术义务教育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课,初中七至九年级开课,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分为上下两册和选修一册共三册书,从各地使用以后的反馈情况来看,普遍认为教材还不能全面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求。小学一般到六年级就没有教材可用;初中多数学校七年级开课率100%,八年级、九年级开课率明显下降,部分学校八年级开课,部分学校九年级开课,这些都不利于信息技术教材知识与技能螺旋式上升编排方式的实现。

另外,教材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容相对比较缺乏,现行教材中已经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一些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全面促进学科教学提高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比较还明显不够。

2.循环使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材的循环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义务教育免费教材的费用,也节约了印刷教材的纸张,减少了资源浪费,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培养教育,但信息技术教材的循环使用存在明显的弊端。

(1)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一些学科,一方面它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科教育不能过分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内课外都要使用,特别在社会实践中,更是记录载体和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不让学生将教材带回去,学生无法记录和评价,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非常可惜。大部分学校只在计算机房每台电脑前放一本教材,使用效率很低。

(2)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成果篮”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在每一课学习结束以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个总结性的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但因为教材循环使用以后,使得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法实现。

三、对教材改进的设想

1.保持前瞻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技术的发展、概念的界定在不断地完善之中。教材应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

2.突出江苏特色,强调创新

教材的编写应在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在体系结构的设计、内容的组织编排、技术的运用、资源的提供等方面大胆创新,突出不同教材的特色,实现教材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要针对江苏学生的具体现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时能创造性地教学和学习,实现教材从教学范本向教学资源的价值转变,体现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学习创新。

3.体现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教材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

增强创新方法的引导和培养,降低操作要求,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设想,可以让学生用头脑去思考,仅仅写设想,不要求实现,就好像让中小学生设计太空的某个工作一样,多发挥学生思维快速、不保守的特点,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例如,键盘和鼠标器的设计、汉字输入方法的设计等。

结合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不断丰富教材信息素养要求。例如,人机对话和传感器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人的适应要求越来越高,如在地铁买车票、乘车、进出站、在电子银行自动取款、信用卡使用等都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要求。在模拟实验活动和社会实际体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4.新知识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

时效性是信息技术教材的重要特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可以说每天都有新东西出来,而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如不及时在信息技术教材中体现出来,就有可能产生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和学、用脱节的现象,即学的东西没用上,用的东西没学到。例如,物联网和“感知中国”、龙芯计算机等都应该及时更新和补充到教材中。

5.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整合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小学的要求,确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好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初中的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无缝对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我们建议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按照年级或学期分册。这样可以合理安排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课程计划的落实。

6.立体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强调应用,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方面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来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力度。

除了做好纸质教材外,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教师教学参考书的配套,多媒体教学包和教材支持网站的建设,教师的培训等都是必须加强和完善的,力争形成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的立体化体系。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

近年来,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逐步规范化,政策要求逐步地强化、细化,学籍学历注册模块历经多次改版。目前,主要注册模块包括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和全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可从根本上杜绝假文凭的出笼,并有力地推动学籍管理规范化、网络化进程。

高等教育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产生及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分散管理阶段;二是分级统一管理阶段;三是全面网络化管理阶段。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2002年学历证书相片上网,同年公布《关于对1991年至2000年颁发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进行登记的通知》。我校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在遵循上述文件的基础上坚持“符合注册条件的一个不能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能多”的原则,逐级审核、层层把关,保证了学历证书注册的准确性,于2002年7月完成了近十年毕业生学历证书信息的回登工作,并报省教育厅审核汇总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审核后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数据库,供社会用人单位到各省市学历证书验证中心查询。这一举措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护了高等院校及其毕业生的权益,打击了不法分子伪造、买卖学历证书的行为。

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伴随高校发展及社会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2007年实施学籍电子注册(新生);2008年开始完善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内容;从2010年起实施在线即时学历电子注册,使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后即可上网查询到学历证书的电子注册信息。自此,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全面实行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统一注册管理。

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程序

高等学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先后启用了学籍注册模块、在校生学年注册模块、图像校对模块、毕业生学历注册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记录了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表现状况,经过学籍电子注册的学生获得的毕业证书进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一)学籍电子注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各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及时登录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将实际报到入学的学生信息上传注册。学籍注册的目的是对入学新生进行资格审查,包括检查入学档案的完整性,招生录取信息与入学报到信息的一致性,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高考录取像片与实际报到学生信息是否一致等等。

学籍电子注册结果是学生毕业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重要审核依据。只有明确注册为“报到入学”的学生才能纳入在校生管理,才能在毕业年度顺利完成学历注册。学籍注册范围指符合国家招生规定,经省级招生委员会批准录取的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生、研究生、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网络教育学生。

下面以普通本专科统一录取的新生学籍注册为例,介绍其工作程序。

数据下载登录高等学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各高校通过对应的教育类型管理账号登录完成数据下载工作,我们称之为教育部下发新生数据。

学生信息审核(1)在校生数据。我校将统一招生录取新生数据进行信息补充,如分班、编学号等,根据实际报到学生信息生成在校生数据。(2)数据比对。将学校招生录取数据与教育部下发学生数据比对,将不一致字段内容作为重点排查对象,严格控制姓名、身份证更改,防止冒名顶替现象发生。(3)数据认可。将比对审核过的新生数据按班级打印信息校对名单,由学生签名确认。(4)错误信息更正。确因高考报名录入等原因信息有误的,包括姓名误用形近字、繁体字、同音字,出生日期错误,身份证号中数字错序、丢失,性别与身份证及本人真实性别不匹配等,由学生填写《普通、成人高等教育学学生信息更正申请表》,附上有效身份证件、户口簿及户籍证明材料、原毕业中学出具的证明材料等,由学院根据录取信息、学生档案等材料进行确认,确认后向省招生办审核部门申请更改,更改信息资料由学院学籍管理部门在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给予更正并纳入报送省教育厅审核范畴。(5)数据上传。将核对无误的新生数据,按标准上传格式要求上传至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及上报校级红头文件等资料待省教育厅审核注册。(6)数据查询。大学一年级入学三个月的新生可在线查实学籍资格。

从2009年入学新生开始,教育部信息平台增加了学生高考报名的电子像片供各高校下载校对,这一举措更加有效地防止冒名顶替等现象的发生,维护了高等教育的声誉。

(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

在校生管理是介于学籍注册和毕业生学历注册之间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修改、学籍变动、奖惩等在校学习阶段的动态管理。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年电子注册的通知》,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是在做好学籍电子注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年电子注册,其工作程序如下:登录高等学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在校生模块,将该模块内待注册状态学生进行注册或暂缓注册学籍异动,包括休(复)学、转专业、转学、留(降)级等学籍记载,包括奖励、处分学籍注销,包括取注学籍、退学、死亡等。所有在校生从一年级到离校前可在线查实本人学籍信息。

(三)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根据《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育部对经注册的证书进行审核、备案并予以承认和保护,学历电子注册在不断改进中得以完善。从2010年起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施在线即时注册,即学生在校期间,经过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完成教学计划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后即可上网查询到学历证书的电子注册信息,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即时注册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也是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登录高等学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学历注册模块”进行毕业生学历证书即时注册工作。(1)准备注册数据。经毕业资格审核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信息按标准表结构制作完整的17项学历信息。(2)数据报送。系统按照既定的校验规则严格检查17项上传数据的规范性及学历注册数据与在校生学籍数据逐项对比,必须与学籍数据完全一致。(3)查看报送结果。在待注册数据管理中查看学历数据报送结果。从学校填写的发证之日起,毕业生即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

完善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的几点建议

学籍管理是根据国家对高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制定规章、制度、办法并按一定程序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取得与变更、教学管理制度、校纪、校风等方面实施的管理。高校学历证书管理从传统的纸制文凭管理到现代化网络管理,无论是管理理念和行为,还是管理手段和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对学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管理,建立制度保障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的实施是规范高校学籍管理,实现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的基础,同时对打击社会上各种假文凭、假证书和维护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制定适合本校学籍学历管理的制度,以条文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在校学习全过程的计划、目标要求和各种奖惩措施以及学生相关信息更正申请程序等学籍状况内容,直接通过学习学籍管理制度条文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实施,哪些行为应该避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相关制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高校学籍学历相关制度应依法制定并与学校发展趋势相结合。

(二)争取高校领导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项政策性强,业务素质要求高的工作,既繁重又要细致。硬件配置必须符合要求,同时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规范的操作程序和上报内容,不允许丝毫差错。虽然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主要管理部门属学院教务处,但管理内容确却涉及多个部门。如学生缴费注册由学校财务处提供依据,学生奖惩由学生工作处提供信息,学生信息校对也需要各系组织配合。因此,争取高校各级部门主管及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

(三)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要求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涉及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为此,要求学籍管理人员通晓学籍管理规律,对学籍管理现状、发展和未来要有清楚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管理工作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及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熟悉学籍管理工作的流程,及时快速地对各种情况做出反应和判断。在不断解决新问题、克服新困难的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中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8篇

1、放宽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限制。新设立的两个以上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行分期到位,可先按注册资本额的20%给予注册,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3万元。对从事科技开发、咨询、中介服务以及专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注册资本不作任何限制。

2、全面拓宽准入领域。按照“非禁即许”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各类资本都可平等进入;凡是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都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

3、放宽经营场所规定。在符合城市规划、市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创业者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在保持原房产性质的前提下可视为创业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批准的临时商业用房、疏导点可视为有效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进行工商登记时,租房协议及出租方的房产证复印件可作为有效合法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

4、放宽证照办理限制。支持民营企业在县(区)投资设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可在市工商部门直接注册。

创办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非公司制企业,非关键条件欠缺,由工商部门先予以核发营业执照,后补齐相关手续。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予工商登记,免收一切税费。

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使用“商行”、“超市”、“中心”、“物资”、“物贸”、“商贸”、“贸易”等组织形式和行业特征用语,并允许冠市名名称。

简化连锁企业证照办理,除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卫生许可实行一店一证外,其他管理部门的证照,均由连锁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对在本地设立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管理部门应当在其批复或批准文件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批复或批准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5、允许并鼓励1名自然人或1个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公司。

6、降低注册成本。对新设立的个体工商户,一律免收工商注册登记费和税务登记费,对上交省费用由同级财政全额补贴给同级工商和税务部门;对新设立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两年内营运并形成税收的私营企业,由同级财政对其工商注册登记费和税务登记费上交省部分实行一次性奖励,总额不高于该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

二、培育创业主体

7、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根据民营企业发展的需求,经组织批准,允许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企业服务1—3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组织批准可以离岗创业,保留编制、职级3年、工资及福利保险等待遇1年。到企业服务的机关工作人员和离岗创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辞职创业,也可以在1—3年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对辞职创业人员,除按规定发给辞职金外,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凡工作年限满30年,或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务员,在本地领办、创办企业的,经本人申请、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8、扶持农民大胆创业。允许合法民间组织作为投资主体,吸引农民投资入股。积极发展和规范农民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服务“三农”的社会中介组织,鼓励其到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不受注册人数和注册资本的限制。对进入农贸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民,免收市场管理费。

9、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房屋中介、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三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将应享受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10、倡导大中专毕业生开拓创业。大中专(职、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自开业之日起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性收费。免费为到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等人事服务,符合条件的可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

11、引导干部、城镇退役士兵主动创业。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干部和城镇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创办或领办企业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12、帮扶残疾人员自主创业。对残疾人申办个体工商户从事个体经营的,凭《残疾人证》和当地残联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证明,优先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减免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残疾人员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

13、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除享受有关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外,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在公办学校免费自主择校;投资兴办公益事业的投资额占项目总投资额50%以上的,可根据本人意愿为项目冠名。

14、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创业。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担任技术顾问、技术指导,或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允许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个人转让著作权、个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入驻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并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可享受第一年免房租,第二年按市价50%收取房租,免费使用有关仪器设备,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全额资助专利申请费用等科技方面优惠政策。

三、实行税费优惠

15、鼓励创办工业企业。凡新办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均享受开发区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两免三减半”和“五免五减半”(即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由同级财政奖励返还,后三年由同级财政减半奖励返还;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五年由同级财政奖励返还,后五年由同级财政减半奖励返还),三年内免收市权范围内所有规费。

每个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都要建立标准厂房建筑面积分别不少于10000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的创业园,其他乡镇也要利用闲置土地,建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并要逐年增加。省、市、县各类用于扶持开发区、集聚区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创业园建设。各地创业园要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厂房,支持初期创业者创业。建设廉租厂房,经批准可优先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并按低限缴纳规费,可享受与支持大项目同样的土地价格。要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经批准允许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发展工业项目。

16、鼓励创办农业企业。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产品初加工一般纳税人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和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农产品按13%抵扣进项税额。对农村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即乡、村从事农技、植保、畜牧兽医服务的机构,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17、鼓励创办服务型企业。对市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后三年由同级财政减半奖励。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网上商店”企业或经营单位,视同新办商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一年;对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网上商店”,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网上商店”的,三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通过开办“威客”等网络信息交易服务平台取得的收入,视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承接国际服务业务外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限在10年以上的,实行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期满后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年。对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期限在15年以上的,实行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期满后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五年。对缴纳增值税的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出口后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对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企业所得税第一年免征第二年减半征收。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企业所得税自开始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

对新办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像制作、艺术创作、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传媒印刷、报业、出版、发行、广电、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给予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的照顾。

进入市“55210”工程中新建市场从事商贸流通的经营者,前两年免收工商管理费,后三年减半收取工商管理费;年缴纳税收达5000元以上的部分,税收实行先征后奖的政策,由同级财政按年度结算,前两年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后三年奖励地方留成部分的50%。

18、鼓励企业二次创业。企业新、扩、改工业厂房建设项目,自项目建设之日起,三年内免收市权范围内所有行政事业性规费。

民营企业因扩大再生产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当年由同级财政实行全额奖励返还;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按年度利润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企业因扩大再生产新增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

由同级财政出资,通过招标方式逐步设立小企业记账公司,无偿为个体生产者和营销额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提供记账服务。

19、鼓励发展“三来一加”。凡利用现有住房从事家庭作坊式加工项目的,免予工商、税务登记,免收各种税费;用电价格按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标准收取。对临时的加工场所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按农业用地对待,免办土地变更手续。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认定之日起,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奖励,免征地方性规费。农林、水产、发改、经贸、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先对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予以支持。

四、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20、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通过贴息、补贴、风险补偿、奖励等措施,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各类创业项目通过公平竞争,享受工业技改贴息、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贴息、出口贴息、农业产业化龙头贴息等各项扶持性资金。

市、县(区)政府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并设立创业服务网站,定期投资信息、市场行情、项目推介、技术进步、外经外贸和劳务供求等资讯。市内主要媒体、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要定期开设创业专栏。鼓励建立为各类创业主体服务的商会、协会和同业工会等自律性组织。加快发展法律援助、产权交易、信息咨询、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各类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2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市金融发展基金,规模为4000万元(其中地方筹集2000万元),用于鼓励金融类企业支持地方发展。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汇集经济、行政、司法、金融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纳税信用和法人行为信用等情况,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备案查询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方便。鼓励发展信托、租赁、财务公司、担保、抵押、典当等机构,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鼓励各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授信额度,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放贷款提供宽松便利的融资环境。支持保险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中断保险等险种,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保险服务。

2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县(区)以经贸部门为主体,通过财政拨款、个人融资、企业参与等方式投入,建设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创业者提供担保服务。市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不少于1亿元,每县(区)不少于2000万元。

鼓励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投资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三年内免征营业税。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经营规模较大的可增加到5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职、技)毕业生和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给予50%的贴息。

23、实行个人授信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城乡有志创业青年和其他有稳定收入者,个人创业所需经营性贷款实行授信制度,创业人员可自主选择金融机构网点办理创业贷款业务。对创业业绩突出、个人信用记录优良的创业者,可发放信用贷款,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适当提高贷款授信额度。

24、推广青年创业卡制度。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者,由所属县(区)团委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审核并申报,团市委审批核发创业卡。持卡人可直接到所在地农村信用联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办理贷款手续,贷款额度为信用贷款5万元(含)以下、担保贷款15万元(含)以下,贷款利率按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10%。

25、鼓励培训机构为地方企业培训人才。凡培训机构将培训合格学员输送到市内企业就业,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就业满两年的,受益地财政按每人50元给予奖励;一年内为市内企业输送500人以上,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就业满一年的,由受益地财政给予5—10万元的专项奖励。

26、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部级免检产品的企业,由同级财政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江苏省名牌出口商品、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或在境外注册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奖励5万元。

27、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首次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8亿元、10亿元依法纳税的工业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对年度纳税(消费税除外,下同)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比上年增长的部分,由同级财政按5‰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年度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且在本区域内实施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比上年增长的部分,由同级财政按8‰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对首次入库税收达到5000万元、1亿元、2亿元的工业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5万元、30万元、60万元。同时,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入库税收(按同口径计算),每年比上一年增幅超过10%的部分,全额奖励其地方留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