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入学自传书

入学自传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1 09:56:55

入学自传书

入学自传书第1篇

高二以后我分到理科班,理科生的生活紧张而且忙碌。含辛茹苦的父母双鬓上已经添上了白发,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体日渐衰弱,我知道他们安慰的语句后面隐藏着他们几十年来的期待,出生在农村的我,深深的知道高考可能就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命运,那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压力,曾好多次想要放弃。就在每当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想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想到他们为了革命奋不顾身,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我就又有了重新战斗的勇气。最终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和我自身的努力下,我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恢复了往日平静的心情,投入到了高三紧张的复习当中。

xx年夏天我高中毕业,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但是却被调剂到了经济学专业,与自己志愿书上填取的土木工程专业失之交臂。虽然不是自己想读的专业,但是我还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入学后不久,我就向党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所以在学习上我端正学习态度,想办法,找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勤奋认真地钻研知识。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生活中,团结同学,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关心同学。

大一上学期我参加党校的培训班学习,通过党校的学习,我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懂得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上还比较落后,但是落后决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懂得我们的政治路线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人民通往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这样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因此,我对党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我的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对党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飞跃

512大地震之后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在学校范围内的回收塑料罐,易拉罐之类的废品的活动。那时是夏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烈日炎炎下扛着一大袋一大袋从各个学生宿舍收集来的废品,t恤都被汗水浸湿了,我和同学们虽然疲惫但是去觉得十分快乐。最后我们汗水又了回报,收集来的废品卖了两千多元,加上班级募捐的一千多一共三千多元,党我们把这些钱通过武汉红十字会捐到灾区时候,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深深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含义。从那以后,我对党组织更加向往,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渴望愈加强烈。

入学自传书第2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顺利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XX年召开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学而习奋网斗。

党的先进性教育要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党员应随时注重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具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有健康的心理,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生活。党的先进性教育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中共中央xx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对于我们大学生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小耳濡目染了家人对党的执著追求,我从中学起就树立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在大一入学之际,作为刚刚跨入高等学府的我,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校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同党员谈心交流思想,使自己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快的成长。在这不断学习和为之奋斗的漫漫长路上,我不断地钻研,不断地请教先进党员,对于党的认识也逐渐加深,那就是我从最初的要当英雄的幼稚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主业,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各门文化课,成绩在班中都保持优秀,而且在上学年获得奖学金。此外,我还担任班级的班长工作.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带领同学共同建设我们的班集体,为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付出了努力。同时我也为学校的社团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为社联外联部长的我,积极与外校进行沟通与联系,并参与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我还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工作和活动的锻炼,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从实践中对我党的理论进行学习,而是片面地学习文字材料,还有在党员的先进性方面做的略有不足,在某些事情上未能起到党员先进带头作用,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予指导和帮助。

入学自传书第3篇

关键词:新生 入馆教育 宣传策略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对新生开展的图书馆教育与培训,是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性教育和引导性教育,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着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意识以及他们的自学能力。

现代大学越来越重视新生入馆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对图书馆加以宣传,以提高图书馆现代化设备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新生入馆教育也越发成为高校图书馆加强自身形象宣传的重要阵地。入馆教育做的好,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帮助大学新生更加主动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图书馆的形象。

一、抓住新生入馆教育契机 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图书馆被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普遍得到了很大发展,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已成为知识信息技术的密集型部门,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传统的闭架管理转化为注重对读者人文关怀。图书馆的宣传工作相应也发生了改变,侧重点从馆藏数量、质量逐步转移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文献信息的获取方式、查收查引查新等服务新模式,从放逐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性、侧重。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和窗口单位,要树立新形象,扩大其影响,进而提高其在高校中的地位,这都离不开宣传与展示。高校图书馆如何宣传服务新模式、服务新理念,在当今图书馆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图书馆展示新形象的窗口。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正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起点和关口,是应着力加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环节,是宣传图书馆的重大契机。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ring Goffman)所提出,印象管理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为了引导他人对自己的意见而实施的一种信息控制活动[1]。刚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之前几乎没进过图书馆,对图书馆比较模糊,面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册藏书,往往不知所措[2]。他们对学校的一切都是新奇和陌生的,并且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图书馆完全可以通过组织精彩绝伦、人文色彩浓郁、让人记忆深刻的新生入馆教育,树立新生对图书馆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参与入馆教育的每位新生成为图书馆形象宣传的使者和媒介,形成图书馆宣传策略的良性循环。

二、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全面提升图书馆形象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起点和关口,图书馆宣传自己、展示形象、扩大影响.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和积极评价的重要工作环节。现阶段新生入馆教育还存在时间短、内容浅、教育活动形式化等种种脱离实际,敷衍走过场的做法,这不仅不利于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利用,也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做精、做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是有战略意义的起点,是提升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关口。

1.注重馆员素质的培养 提高新生入馆教育质量

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馆员队伍形象是图书馆形象的根本.是图书馆形象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其他形象的“灵魂”[3]。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中首先展示给新生的就是馆员队伍形象,要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改变馆员以往古板浅薄的“阿姨”形象。树立馆员具有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的良好精神面貌,给予新生耐心细致的指导,要用满腔的热情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关爱新同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书馆大家庭的温暖,克服他们刚进图书馆时的畏惧心理;展示馆员业务能手的形象,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快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体现馆员乐于奉献,勤于工作,耐心释疑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从心底对馆员教师身份的认同。

形象不仅需要塑造,更需要宣传和展示。馆员队伍形象的塑造可以借助以点及面的方式达到逐步宣传的目的。在新生军训期间,图书馆就要运用自身主页、校报、学校广播台、BBS等媒介铺天盖地地来宣传服务热情、业务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馆员,展示馆员的精神风貌。同时,图书馆可以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现身说法的介绍图书馆馆员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从而树立图书馆新形象,扩大其影响,进而提高其在高校中的地位。

2.分秒必争 把握新生入馆教育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决策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决策的客观效果。新生入馆教育实际也是一种常态新闻策划活动,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时效性的特点,使入馆宣传活动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抓住新生刚刚入校,对一切处于懵懵懂懂的特点,图书馆应该尽快安排新生到图书馆进行实地参观,让新生对图书馆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同时图书馆要安排具有较高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的馆员作为讲解员陪同新生一起参观图书馆,向新生讲解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楼层分布、馆藏资源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在参观讲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一些现场示范操作,如一卡通的使用方法,怎样上机检索图书等,还可以与新生进行互动式的提问和解答。

新生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图书馆能第一时间推介自己,必然给新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新生具有探索一切新事物的特性,在图书馆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必会激发新生对图书馆的向往和使用频率,从而加强了图书馆的宣传效果,深入地刻画了图书馆的形象。

3.有的放矢 加强新生入馆教育的针对性

图书馆的所有藏书都是为读者利用所设,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行为,任何藏书都只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4]。如何更好地向新生推介馆藏,促进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是培养新生的阅读兴趣,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素质培养的需求,更是图书馆整体素质和集体形象的展现。

新生入馆教育实质上是一次信息传播活动,图书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就要明确信息的接受者即受众的需要。正如美国学者施拉姆所说: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由此看出,在新生入馆教育这个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取得的预期效果是直接由新生的兴趣和需求决定的。

众所周知,新生具有人数多,兴趣爱好不一的特性,新生的兴趣和需求也是不一致的,新生入馆教育要做到众口易调必须将受众细分化,也就是通过受众调查明确新生的具体需求,如分为考级类、考研类、专业资料类等。一旦明确新生的需求,新生入馆教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既能避免新生入馆教育的笼而统之,又能将绝大多数新生关注的问题讲清楚,真正解决新生的困惑。一场令新生大获裨益,印象深刻的入馆教育,绝对是图书馆自身形象宣传的良好时机。

4.密切联系 注重新生入馆教育的持续性

新生入馆教育往往只集中在军训期间的一周内完成,因此入馆教育在形式上具有新生人数多,图书馆库室多,教育时期短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过于笼统,不够生动细致,一般制作一张囊括图书馆的建馆历史、馆藏种类与数量、馆藏分布、各部门简介等内容的宣传片就结束了新生的入馆教育,许多内容只能一语概述甚至是被删减省略。特别是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这一方面,很多内容因入馆教育时间受限而影响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新生获取电子资源的能力。显然,把新生入馆教育进行一次性的批处理,不利于高校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不利于新一代大学生信息素质和图书馆意识的提高,更不利于图书馆的形象宣传和社会声誉的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时间上延长入馆教育,密切联系学生,注重新生入馆教育的持续性。

开展新生人馆教育活动是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绝不是一般的“临时性”工作。“入馆教育应该是一个正规化、连续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教育,其教育时间应具有延续性”[5], 针对教育时间不足的缺点,图书馆可制定更长时间的教育方案,将其延长到两个月甚至更长,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知识问答、问卷调查等活动,一方面宣传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式,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新生对图书馆了解的程度、新生的阅读倾向、新生的信息需求等信息,以便调整和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

新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是一个系列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图书馆要善于利用新生入馆教育这个覆盖面广、功能性强、影响深远的基础教育平台,运用各种媒介方式开设宣传图书馆入馆教育内容的展览厅、专栏,紧紧相扣、细致入微、层层推进入馆教育宣传,进一步达到宣传图书馆形象的策略。

三、结语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图书馆更是一所大学的标志和灵魂,是本校人的精神家园。因此,图书馆开展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修养、信息技能为目标的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目标,图书馆必须认真对待并不断改进和创新。新生入馆教育开展得好,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充分了解图书馆,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也是图书馆宣传自身美好形象的时机。

图书馆形象塑造,图书馆的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的集约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持之以恒地为新生呈现一份优质的入馆教育盛宴,必将成为图书馆美好形象宣传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EBIOL].

[2013-03-04].hup://.

[2]任晓琴.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之我见[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6(4):50—51.)

[3]战春光.图书馆形象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4

[4]图雅.浅谈我馆图书借阅工作的现状与发展CJ3.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9(1):39—40.

[5]莫斌伶. 浅析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3(6):167—168

作者简介:

入学自传书第4篇

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在走入大学校园时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学前教育,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他们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新生入馆教育是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第一步,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一门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因此,高校务必要重视新生入馆教育,使图书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进而保证其健康稳定发展。

1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不足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传统模式为:(1)在新生入校时,高校图书馆采用张贴海报、发图书馆入学手册等进行教育宣传;(2)高校图书馆组织教师或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并进行教育宣传;(3)学校组织大型讲座集中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4)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新生报到现场进行入馆宣传与解答。发图书馆入学手册是大多数高校进行入馆教育所常用的方式,一些新生在拿到手册之后只是象征性的看一下,而后册子要么被丢弃、要么被遗忘在某一个不知名的角落中,宣传教育效果非常低下或者是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由教师或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带领新生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能够使新生较快的掌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但是在参观过程中人声嘈杂,尽管图书馆讲解员以十二分的热情向学生宣传图书馆知识,大部分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过一遍,并不会起到入馆教育的实质性作用。

2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2.1 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的教学优势,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放在本校图书馆的网站上供学生浏览和学习。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务必要包含新生入馆教育所要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图书馆概况、部门设置与职能、馆藏分布、文献资源的组织形式及规律、图书借阅方式、检索方式、规章制度等。这种入馆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同时将枯燥乏味的图书馆知识宣传解说转变成了由文字、图片、声音组成的动感画面,使教育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图书馆知识,掌握必要的图书馆基本技能。

2.2 制作图书馆视频短片来宣传教育

高校图书馆相关领导者可以邀请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实地拍摄视频短片,将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融合进去,并加入一些大学生的图书馆学习场景,拍摄成一个有关学生图书馆生活的短剧,并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学生观赏与学习。这样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观看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图书馆的基本技能。

2.3 建立新生入馆教育考试系统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个符合本校特色的入馆教育考试系统,也是近年来高校在新生入馆教育上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本校图书馆首页建立一个网络信息教育平台,把新生入馆教育必须要掌握的入馆内容以多种教育载体形式如动画、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放在图书馆的主页上供新生学习和交流。(2)建立考试系统。新生对图书馆的基本概况经过学习之后,就可以进行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图书馆将会对其开通借书权限。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资源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文本,而且融合了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更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其二,教育系统在时空上更加开阔,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只要利用智能设备就可以进行相关学习与考核。其三,具有交流互动性特点。通过网络学习,读者与读者之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通过考试系统平台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疑问解答,这种交互性不仅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思考。

入学自传书第5篇

关键词:六朝地记;人物传,小说性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六朝地记作品形式多样,其中既有山水地记,又有人物传、异物志等。以人物传为例,其写作手法、内容、艺术特点等均与同时代的志怪、志人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体现出鲜明的小说性特征。除了从故事内容、体例等看出地记的小说性特征外,早期的目录学著作将地记中一些作品与某些志怪小说分到一类,此种现象也颇能证明其体例与志怪小说的类似。

以六朝扬州地记中保留下来的作品为例,以某地人物传,某地人物记为题目的作品如《豫章烈士传》等被《隋书 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列入“杂传”类,目前学术界认为是地记而被《隋志》列入杂传类的扬州地区作品有《会稽先贤传》、《会稽后贤传记》、《会稽典录》、《会稽先贤像赞》、《吴先贤传》等。此类作品根据现存辑佚情况看大部分以写人为主。[1]值得注意的一点现象是,与这些作品同时列入“杂传”类的作品还有刘义庆的《幽明录》以及干宝的《搜神记》。《幽明录》和《搜神记》作为“志怪小说之祖”当今学术界已没有争议,这两部书被公认为志怪小说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内容的不真实和虚构性,而与这两部书并列入“杂传”类的上述人物传记应具有与其相近似的内容和写作特色。而且根据存世作品内容来看,此种现象亦得以证实。

另外,《隋志》的“杂传”类小序里也已经非常明确的点明了此类书的共同特征,由于此类作品当时非常多,所以序里这样提及:“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这就非常明确的点明了这类书的共同特征,即“虚诞怪妄”。作为“史官之末事”[2],这类作品在写作时体例不像正史严格,它们的出现只是弥补史官只记人君正史的缺憾,“补正史之不足”,即“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3]。《隋志》在溯源时提及此种现象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周官》…….故自公卿诸侯,至于群士,善恶之迹,毕集史职。而又闾胥之政,凡聚众庶,书其敬敏任恤者,旅师每月书其孝悌睦有学者,党正岁书其德行道艺者,而献其书…….”这就说明,从周代开始,这类作品的内容大都是“称美而不显恶”,到了汉代,则又是“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善恶之事,靡不毕集”[4]。到了东汉光武帝时,则“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5]。

以上数条,给我们提供了一下信息:郡国之书是东汉之时光武帝刘秀诏令作《南阳风俗传》时开始的;郡国之书的内容则有的写地理风俗,有的写人物,写对某一地区耆旧先贤的传赞;此类郡国之书的写法便是上文提到的“虚诞怪妄”。以上几点内容,就说明地记里面此类作品的写作特色当是与《搜神记》等有着相类似的内容。《隋书》之后,《旧唐书 经籍志》沿袭《隋书》分类方法,将上述各类仍列入“杂传”,而《新唐书 艺文志》把上述“耆旧传”、“先贤传”等仍列入杂传类,但是却将曾与之共列入杂传类的《搜神记》等另立一类入“小说”。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对文体的划分更加细致,分类更加详细、精确,地记中的这些作品仍被列入杂传而没有随《搜神记》等被同列入“小说”类,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其内容之“杂”。这些作品,除了写人物外,还要写地理,不像《搜神记》《幽明录》等一样通篇以一种题材模式成书。而且此类书宥于地域限制,多写一个地区的故事,而不能如《搜神记》一样,“广罗四方异闻”。因其掺杂的此类内容,所以,即使其中有小说性的描写,但因其内容不像《搜神记》一样纯以志怪为主,所以终未能如《搜神记》等一样,被纳入“小说”类。

一直到清代,地记中的此类作品划分仍然有着不同的标准,有的入“杂传”,有的入“地理”。如前人所说:“案汉魏六朝地理之书,大体略如《华阳国志》之体,有建置,有人物,有传有赞,而注意于人物者为多。自来著录之家,务欲各充其类,以人物为重者入之传记,以土地为重者入之地理,亦或一书而两类互见,不避重复,或裁篇而分类录存,不嫌割裂。各随其意,各存其是,初无一定之例也。”这就说明,由于地理书涵盖的内容较驳杂,直到清代,学者们对于地理书的分类还是标准不一,于是各取所好,“各充其类”,只要其某一方面内容符合自己的分类标准,便将其归入自己的划分范围。又由于杂传中的有些作品如《会稽先贤传》等是分地区进行写作的,而且其中除了人物描写外,还有“土地”,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分类时便将其逐渐纳入地方志。地记产生初期的此类地方性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等部分虽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被单独列出来,但从历代目录学家的分类中仍然是把它们当成是与志怪小说相同或相似的文体。此类人物传与《搜神记》同被《隋志》归入“杂传”一类而被《新唐书》各划分成“杂传”和“小说”两类,原因就如上文所论述的“杂”,和其小说内容的未完全独立。

从上述目录学的划分中也可看出,小说与地记中的人物传记是本同而末异,二者到后期又被划入不同类别是后代文体观念进一步发展导致的的体裁划分进一步细化的结果。王恒展在《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一书中介绍此类作品的小说性时,曾这样说过:“这些作品大都不受历史的局限……失去了历史散文的纪实性,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从作品方面讲大都具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情调,从而具有了小说的性质。”此书侧重于从小说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关系及性质入手,所以将此类作品的作用称为是“历史散文与小说之间的过渡与桥梁”,这是从其宏观的整体作用的角度来讲的,但如果仅从微观角度出发,不将其放入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考虑,仅从其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写作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讲,则它们已无疑具有了小说的性质。就如郭丹在《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一文中所说:“史传文学中的一些志怪描写,把他们独立出来,就是小说”[6]。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一书在论述魏晋文学时也提到此时期诸如地记等“杂传”等对现代小说的影响时说:“现代概念的小说另一个源头,是史部类的书籍,尤其是其中的‘杂史’、‘杂传’,古代史部类的书籍,有些含有神怪成分……由于它们本属于史部,除了内容不属于史实以外,在写法上是与其他史部书一样的,尤其是那些杂传类的小说,在文字组织与史部的正式传记颇有近之处。”此段话,颇能说明《隋志》把地记中的人物传划分到‘杂传’类的合理性。地记人物传属于杂传类,而杂传徒有正史人物传记形式之名,而失史传人物描写“征实”之性,而这恰恰就成为后世小说的源头。从六朝的志人志怪到唐宋的传奇、再到明清时笔记、长篇小说的定型,六朝地记中小说化的人物描写无疑对历代小说的演变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参见刘玮毅《汉唐方志辑佚》[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入学自传书第6篇

关键词:书法教育;师资;文化

一、书法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我国的书法教育历史悠久,书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自然与文字紧密相联。卜辞在占卜凶吉的同时,也形成了汉字的早期书体。进入周代,书写正式进入教育体系。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文字书写,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进入魏晋以卫、谢、王为代表的书法家族形成,书学交流规模空前。隋唐时期社会将书法提到很高的地位,书法教育也自然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科举制度对书法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强化作用。两宋的书法教育延续了盛唐气象,设立宣和书画学,完善了专业制度。明清则出现了较为单一化倾向的台阁体和馆阁体,对书法的普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书法教育的现状与瓶颈

当今社会,是智能的社会,电脑、手机的普及使人们打字的时候多,写字的时候少。书法是一门典型的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自然也随着传统文化一起衰落。

1.缺乏统一的书法教育大纲。 搭建全面的书法教育体系,需要教育部门提出科学、统一的教育大纲。在书法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授课对象的分级。从授课对象的年龄层面区分,可以分为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成年阶段,老年阶段。从授课对象的专业性质区分,又可以分为专业性与非专业性。不同的区分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大纲。让授课教师和授课部门有章可循。

2.对专业书法课程缺乏重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书法教育不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受重程度自然也将大打折扣,进入家长不重视,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想教的怪圈。解决书法教育的课程问题,必须将书法课程纳入到升学考试的科目中来。书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全面的新型人才,离不开书法艺术对学生熏陶。

3.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教学中没有教师的参与,书法教育也就无从谈及。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专业书法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许多中小学校特别是基层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人员编制设定徒有其表。书法课程由其他教师兼任,兼任教师专业属性低,学校的书法课程也无法正常进行,更遑论教学成果,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书法教学在该地区更不受重视,同时也影响到书法在该地区的普及。

4.缺乏品评书法的社会风潮。形成品评书法的社会风潮,需要制度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早在秦统一六国,在全国兴“书同文”,唐王李世民,设弘文馆,聘请欧阳询,虞世南教授官员子弟。与此同时,不断收集追摹王羲之真迹,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尊“王”的思潮。其次,唐朝还专设书法一科,成为选拔官员的考核标准。宋徽宗赵估,开设宣和书画院,网罗优秀人才,客观上也引导了品评书画的社会风潮。明清两代自不必说,馆阁体,台阁体的出现对书法普及化有相当程度之贡献。遗憾的是,现如今,我们的书法教育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缺失的社会氛围不仅仅需要我们个人对自身需求的反思,还需要积极加大对社会、对学校书法教育的政策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道的社会环境。

三、书法教育的功用及发展

1.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

书法教育是我国经典的传统教育之一,它的载体是汉字,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是任何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对于书法的重视和学习也就是对汉字进一步学习的深化,有利于中华民族性特征的发展。国际化的大一统更加强调个性化,也就是说,具有国际视野的前提是要站在理解本民族文化的高度之上,才有利于接受国际理解性教育和在世界交融中突显个性和才能。

目前学校教育中科学知识绝对至上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导致课程漠视受教育者非理性因素的发展,疏离了与道德价值等非物质性观念的关联,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发展是当下教育的关注点,书法教育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和伦理的教化作用已经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所证实。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志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对学习者人格和修养的完善以及理解中华文化都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

2.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不同文化的交流不断加深,由此带来的问题和冲突也不断增加的时代,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各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国家形象。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们国家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有了成百上千家孔子学院的诞生,教育无疑是传播文化最好的手段之一。在我们对外进行文化传播中,持有什么样的理念,会对文化传播方式的选择和文化传播的效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文化学者许嘉璐先生说“中国书法的元素,以及书法所写的内容,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平衡、多元化的理想”[1],尊重彼此的差异,才能使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今天进行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在对外交流,特别是民间对外交流中,更多的是传播包饺子,用筷子,练功夫等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符号。而这些表层的文化符号是否能够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还值得我们深思。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的重大贡献,书法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加强人的修养,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历代都重视书法教育,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要我们能够客观认识到我国书法教育的困局,找准问题,精准下药,我国的书法艺术这颗明珠一定会在世界艺术发展长河中绽放得更加璀璨辉煌。

参考文献:

[1]赵珍,《中国传统书法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应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蔡育坤;《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出版社.

[3]侯利红;《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入学自传书第7篇

关键词:女书;传承;利用

一、何谓女书

女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女性文字,其于1950年现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其分布范围不过方圆百里。随着1980年代时任中南民族学院讲师的宫哲兵先生的对外公告,对于女书的研究一时兴起。

女书又称“蚊形字”,是就其形态而言的,现存女书的基本字符有1000 个左右,最常用的约600 个。其整体形象呈菱形,最高点在右上方,最低点位于左下方。究其行文来看,自上而下,由右到左书写,行文规则类似于旧式汉文。其基本笔画有左弧、右弧、左斜、右斜、点、竖五种,故当地妇女又称这种文字为“长脚蚊字”或者“蚂蚁文字”。其笔画线条纤细,修长秀丽,排列整齐美观。

二、女书的现状

2004年随着阳焕宜老人的去世,女书的自然传承时代宣告结束。女书究其传承的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①家传制。即一家族之内年老的一辈传给年幼的一辈,但这并不局限于母女或祖孙之间。②私塾制。即想学女书的女孩子向已会的其他家族的女性拜师学习,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自己家中无精通女书的女性长辈。③祭祀式。即到娘娘庙许愿,烧香化纸,在神龛上拿一份别人写的女书回去看读(“花钱买书”),再用女书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送到神龛上,让别人去读、去写。④歌堂式。先会唱后学写,互教互学,这是女书传承的主要方式。

女书曾经是江永县上江圩乡一带妇女们缔结情谊、互诉衷肠的精神园地。但时光的流逝,历史的无情车轮在一点点地碾碎这一曾经辉煌的女人的内心精神家园。老人不断离世,而年轻的一代对于这样一种内心隐秘表达的工具并无多大的兴趣,女书走到了传承与否的十字路口。女书的出现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着对于男权的某种反抗,是对女性不能入私塾的积极反抗方式。而现如今,男女都一样,都可以上学,汉字已不只是男人独有的文字,女书作为这方面功能已经不复存在。而随着年轻一代的女性或入学堂或外出打工,传统的女书的传承方式――歌堂式――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女书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1980年代以后,学者们抱着不同的学术目的对女书进行了大规模的科研调查,女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尤其引起了国际上女权主义者的兴趣,称其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学者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女书的学习热,当地的一些妇女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开始学习女书,使女书呈现出复兴的趋势。但是,这样的一种学习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学习,她们学习女书并不是为了和女伴们诉说心中不能为外人道的苦,而是有其更现实的经济目的,亦或是抱着一种纯粹的猎奇心理。

三、如何传承和利用女书

女书现如今已经逐渐退出当地女性的交流圈,但作为人类文明的奇葩,它仍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我们完全可以从别的角度重新发现和利用她的价值。1990年代在江苏南京发现的太平天国钱币上就铸印有“天下妇女,天下一家”的女书字样。如果,女书在发现这枚钱币之前就已经无人解读,对于钱币上的文字就如忽现天书,无法解读,那么天平天国这一段历史,就会留下本不应该有的缺憾。

传承女书的目的并不是再现其交流工具的功能,作为交流工具的女书已经随着最后一代的自然女书传人入土为安了。现在我们说传承女书,更应该注重其学术上的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用价值。

(一)学术上如何传承与利用

自1980年代以来,正是学者们不遗余力的发掘整理,女书才逐渐为世人所知。女书能走出国门为世界所知,学者们居功阙伟。但是直到现在,能真正会读会写女书的学者还是凤毛麟角。女书研究中心也为数甚少,而且都不成规模,出的成果及其有限。主要的研究中心就目前而言以湖南省江永县文化馆、湖南科技学院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女书研究专业委员会为主,有名的专家学者有原江永县文化馆的周硕沂、江永上江圩中学退休教师唐功伟、武汉大学哲学院的宫哲兵、清华大学文学院的赵丽明、原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谢志民以及日本文教大学教授远藤织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史凯姗等。尽管这几位专家学者对女书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后继学者并没有看到兴起的势头,这是学界感到头疼的事。大多数的年轻学者大都在前有学者的基础上炒冷饭而已,并未取得研究上的新突破。

如何使女书研究不至于后继乏人,是当前女书学界紧迫的任务。当前对女书研究的学者无外乎文字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以及妇女学这几个领域。其实女书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并非仅限于此。教育学、美术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都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探求学科的突破口,同时客观上也带动了女书的研究热,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女书。

女书虽然仅仅流传于江永县大江圩乡方圆不过百里的潇水江畔,但就是这朵潇水边上的人类文明之花,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中国旧社会妇女的人身地位及其抗争的形式。研究妇女史的历史学家,错过这样一个鲜活的个案,那将是多大的缺憾!前文已经提到,1990年代在南京发现的太平天国钱币上的女书字样,这一发现对于历史上太平天国在江永县整顿充军的记载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对于太平天国中女兵的生活境况也是个绝好的注脚,至少其证明,在天平天国期间,妇女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不然,何以能在具有流通功能的钱币上铸印女书字样。

女书其形体本身就具有女性特有的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气质。而在当地,妇女们(当年的女书的自然传承者)就常常把女书当成花纹图画绣到头巾、手帕等日常女红中。美术学家可以从中激荡出灵感,可喜的是这方面的尝试已经开始。

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参与,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于女书的传承能起到很强的作用,但作用这毕竟有限。因此,在引入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的同时,应该加快对后继学者的培养,真正做到后继有人,这样才能使整个女书研究呈现系统性,使学科成阶梯型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政府的资金以及政策扶持,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做了不少努力。2006年6月,女书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湖南省文化厅正式向国家文化部推荐申报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女书作为湖南省唯一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进入奥运村“中国故事”展览演示,受到观众热烈关注。

(二)实用的基础上传承

不管学术上对于女书的研究如何热,要真正的使女书完好地传承还要当地民众的参与。如何使女书在失去了交流功能之后,在当地普通女性当中掀起学习的动力呢?发挥女书的经济价值应是激发当地女性在利用其价值的同时间接地传承的动力。

在利用女书价值上,已有很多学者论证过,无非就是利用女书的知名度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利用女书的形态特征来制作一系列的手工品,利用女书的形体美来创作书画等。在这些方面,目前已经有所进展。

女书书法艺术现在已经成为书法界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很多外地的书法家都慕名前来学习,并从最初的猎奇转为自觉学习应用。如河南书法家王澄溪就创立了“女书书法”、“女书图案”两个新的艺术门类。她将我国传统的各种书体的笔法,融入女书书法之中,着意于女书字符的艺术化,寻找和挖掘女书背后的书法美。

在绘画方面,湖南民间画家刘双全是利用女书创作的极佳例子。1985年,调入江永县文化馆担任美术专干的刘双全与本土女书学者周硕沂住在同一个寓所。通过周硕沂的影响,刘双全对南楚千古奇书――女书有了一定的了解。1987年湖南省文化部门组织各地区的文化部门搜集民间文学艺术的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筹划了一场湖南省民间美术晋京展。刘双全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半年间走遍江永县一百多个村落。采风期间,结识了女书的最后一代自然传人――阳焕宜、义年华、高银仙等老人,采集了关于女书的历史、习俗、图案等方面的资料,画了一些与女书相关的速写。之后其很多作品都以女书为题材。创作了诸如连环画《南楚奇字――女书》等一系列作品。

书画的创作毕竟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女书要想保持其原生性,需要当地妇女的参与。因此,使当地妇女自愿的加入到学习和传承女书的行列中,才是女书的万幸。而对于现代农村妇女来说,经济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女书作品如何融入到当地日常生活当中,就成了女书传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学者已经就此方面论证过了,而且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也已经付诸实践。

江永县在寻找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捕捉到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江永妇女提供了一个展露才艺的平台。她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成为文化旅游市场上一支活跃的主力军。2002年创办的“红艳女书馆”,专门制作销售和展览女书工艺品,如女书绣花鞋、花带、花裙、手帕、工艺包、手机袋,女书湘绣镜屏,女书工艺扇、字画、条幅等等。红艳女书馆开业以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其工艺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博物馆收藏,还被送到日本、香港等地展出。2005年,欧阳红艳又自办“红艳女书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向世界展示女书工艺品。2006年10月,在桂林国际女书研讨会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对江永县女书工艺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工艺品和字画条幅供不应求。

如今,众多的江永妇女把女书织带、剪纸、绣花和女书习俗坐歌堂、斗牛节等特色风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游客。女书就是在经济因素的推动下,不懂走向新生。她逐渐摆脱了实用性的交际功能,而向着经济的、象征性的文化资源转变。2008年,江永县筹办了女书文化节,邀请国内外专家、新闻媒体、企业商家前来投资,把女书作为一项独特的资源优势,大作生态文化旅游。

上面这方面的尝试,一定程度上使得女书放下后继乏人的思想包袱,但要想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女书,只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利用女书所形成的产业,应该形成一定的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比如“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把当地居民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获利。

四、结语

女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葩,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交际功能已随着最后一代女书自然传人的离世而消失。但作为人类文化的奇迹,唯一女性专用的文字,其不应该就此迅速消亡,她身上所蕴含的知识信息,还远没有被世人完全挖掘出来。包括历史学、美术学、文字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妇女学等学科在内的专家学者都可以在其内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而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对女书身上所蕴含的知识信息地挖掘,间接地使得女书地传承有了依托。但学术上的论证并不能真正换来女书传承的实际效应,女书的传承必须要和当地的妇女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而现实的境况又令早已失去交际功能的女书没有令她们有学习的动力。因此,经济因素不得不引入到女书的传承过程中来。虽然,我们都知道,经济因素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女书本身所特有的原生性和独特性,但这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女书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才能见到,借助录音带下才能听到其诵读方式。但只要她本身应有的价值还在,毋论其为何种功用价值,就有存在下去的可能。但不管未来如何,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趁其还没有完全退去之前,尽量收集整理研究,以使将来其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人们还能在发黄的纸张中品味这昔日的人类奇观。

参考文献:

[1]乐伶俐.论女书的教育功能[J]. 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8年第6期

[2]周飞战.刘双全与女书绘画艺术[J].观察思考

[3]谭峻.江永女书・文字化石[J].芙蓉国里・湖南发现

[4]乐伶俐.从“女书”的失落看现代女性教育[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2月

[5]谢志民,李庆福.女书――女性的精神幽光[J].森林与人类,2012年2月

[6]蒋甜梅.女书起源初探[J].华章,2009年10月

[7]段圣君,龚忠玲.女书与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切合点[J]. 包装工程,2007年10月

[8]段圣君,龚忠玲.女书与图案的内在联系[J]. 艺术教育,2007年12月

[9]贺夏蓉.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保护模式探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

入学自传书第8篇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我们书法协会又要招收心得血液了,如果你对书法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书法的知识,如果你想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合作协调能力,那你就不要犹豫了,加入我们吧,我们协会将满足你的所有要求,这里是一个了解书法,热爱书法的平台,这里也是一个能学到很多书法知识的摇篮,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二、活动简介

1、 协会简介

我们的宗旨是

本次纳新活动分为社联会员纳新和学院部员纳新两部分。所有爱好书法的同学均可在社联统一纳新时间前来报名,成为我们的会员;我院同学还可参加院会的部门纳新,成为协会的骨干人员。

2、部门纳新简介

书法爱好者协会下设组织部、编辑部、策划部、宣传部四个部门。

组织部:主要负责日常事务,进行活动前和活动中的组织工作。

编辑部:主要负责本学年计划出版的《书法简报》期刊和《书法知识知多少》一部分的编辑工作,包括前期搜集资料、内容筛选、校版、出版等工作,规划方案《书法社团招新策划书》。

策划部:主要负责活动前的策划和活动后的总结工作。在活动进行之前商讨活动流程并写出策划书还有活动后的总结工作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

宣传部: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在活动前出海报,及时准确的宣传协会的活动。

三、 活动时间及地点

1、部员纳新

时间:xxxx xx xx

地点:xxxx

2、会员纳新

时间:xxxx xx xx

地点:xxxxx

四、 活动流程

(一)部员纳新

1、前期宣传

迎新时,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第一时间派发宣传单,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协会并从中挖掘对化学有兴趣的新生,由宣传部出一期海报张贴于学院07级宿舍的宣传栏,并以传单的形式将协会的简介再次发放到每一间新生宿舍。同时,发行化爱的最新期刊和简报。

2、纳新点布置

在所分配的纳新点墙壁上张贴书法协会纳新海报,桌前横挂协会会旗,桌上摆有协会简介、各部门简介、协会期刊及简报、部员报名表、协会简介、各部门简介等。

3、具体流程

(1)有意参加书法爱好者协会部门工作的同学,在纳新点报名,报名时需按要求填写表格。

(2)各部门统计报名人数,整理报名表格,由部门的部长和副部组织部员面试。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部门自行规定并通知报名的同学。每个部门计划吸收6名部员。如有特殊情况,各部门亦可自行酌情增减,但人数以不超过8人为宜。

(3)待所有部门确定部员后,由策划部统一整理并张贴名单公布。

(二)会员纳新

1、准备工作

社联纳新时,书法协会现会员部员面向全校同学分发传单,内容包括书法协会基本情况介绍及上一学年的主要活动概述。在社联指定宣传场所张贴海报,欢迎全校爱好化学的同学加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