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管理论文

小学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4 09:53:43

小学管理论文

小学管理论文第1篇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表达需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务工作的检查者和督促者,更应该是一个班规条约制定的组织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带领班级朝着民主和谐的方向不断前行。比如,当有学生向笔者反映,班上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乱哄哄的,有很多的嘈杂声,令人烦躁。笔者和大家一起观察发现,嘈杂声主要来自大家上课时拿文具,翻书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同学上课好动,造成桌子和凳子发出声响,也有做小动作以及咳嗽等发出的声响。笔者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要不要控制这些杂音?大家经过辩论认为,杂音干扰课堂纪律,影响师生上课的情绪和效果,安静的课堂是大家向往的。也有学生提出,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将文具盒打开,避免上课发出声响;调整好课桌和椅子的位置,上课时尽量不去搬动它们;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等,给大家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经过这样的讨论过程,班级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所有学生都成了纪律的维护者,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自己制定的纪律,自己就要模范执行。

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们的班级是个大集体,在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小团体,他们有着自己内部的核心人物和自己的行动模式和习惯。作为班主任,在不影响班级团结的基础上,要承认其存在的价值,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我们班上许多孩子都比较喜欢玩“斗陀螺”的游戏,他们自由组织形成了一些战队,有“雄鹰队”、“神龙队”、“恐龙队”等等。课间,小组之间经常开展比赛,竞争给小组之间造成了一些对立情绪,有时候相互之间为一些琐事儿还会发生争吵。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互助,笔者建议班上组织一次“斗陀螺”比赛,由每个队出一名代表参赛。比赛前,先让选手们围绕“假如我输了”畅谈感想。很多学生都积极地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技巧,才能取得成功。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经过老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不但化解了学生间的矛盾,还让学生明白了道理,提升了思想素质,实现了班级的稳定团结与发展。

三、营造氛围,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小学管理论文第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3、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3)、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2)、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第一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样看的?”因为这种事情太熟悉了,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然后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处理办法以及谈论“老实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整堂课的教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教学实效明显。

小学管理论文第3篇

从目前大多数小学的管理现状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模式落后,管理方法缺乏创新。在我国绝大地区小学均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照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缺少对教育活动的思考和研究。对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学校的管理往往注重短期的利益,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的全面和客观认识,从而形成管理的缺陷。二是凸显功利性,教育方向发生扭曲。由于受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形成了以分数论教育贡献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多数学校为了营建良好的社会声誉,纷纷致力于自身的成绩建设,以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能力。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教育活动逐渐偏离教学初衷。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升学成绩,整日醉心于知识的死记硬背中;教师为了维持有效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研究提高成绩的方法,严重限制了教育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2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的意义

2.1有利于建立健全小学教学体系

从目前小学学校现状看来,提高管理质量对完善小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时期,是小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建设,无疑对学校教育机制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完备的教学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取得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想保持长久的发展态势,必须保证教学成果的有效性,以不断满足学校建设的要求。教学体系是取得教学成果的必要条件,完善和改进教学体系,是学校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育事业持续演变的过程中,学校大力倡导提高小学学校的管理质量,调动学校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都能够重新认识和审视自身的不足,主动探索教学规律,进而从不同的角度转变和变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原来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基础上,增添教学硬件,使教学工作在软、硬设备上共同发展,促进成熟教学体系的建立。

2.2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考核范围日益广泛,如今的教学成绩则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单纯的考试成绩只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要想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动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也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和趋势。面对着逐渐严峻的市场环境,要想使得国家和个人有着强而有力的竞争力,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缩短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周期。启蒙教育是小学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处于知识空白期,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特点,充分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制定适当的教育方案,真正做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

3建设“以人为本”学校的策略

3.1发动学校全体力量,建设和谐校园

管理者决策是否具有长远性和正确性决定学校发展高度和速度,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是建设“以人为本”校园的基础。领导人是任何一个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的关键要素,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建设和谐小学首先应发挥学校负责人的引领作用,将人性化管理精神贯穿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使每一项工作都围绕着“创建活泼向上的新型学校”的主题展开。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掌舵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观念能否适应时展的需要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度。由于知识环境的日新月异,需要教师及时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知识技能,若以陈旧的思想观念持续教学,将造成学习知识过时、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的现象,逐渐降低学校的管理层次。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是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随着学习时间的不断增加,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退化,最终出现许多“书呆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令其主动发挥思维能动性,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其勇于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毅力,形成自身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积蓄力量。

3.2加强教育设施建设,为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创造条件

要想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不但要改变全校师生的学习任务和方法,而且还要加大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学校教育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场所建设。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教育的侧重方向在于知识的启迪和学习方法的传授,所以,学习时应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建造适合学生活动的学习场所,提高其参与热情。比如,在音乐教学时,应配备相应的音乐活动室和各种乐器设备,鼓励学生在课堂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练习中,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感领会到音乐的真谛,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层次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能性。第二,教学设备建设。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着,电子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工具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教学器材除了黑板和粉笔之外,多媒体技术诞生了。多媒体演示技术不仅可以以视频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多方位地讲解知识,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连接为学生呈现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述自然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电闪雷鸣、草木生长、鸟兽迁徙等自然现象以视频的形式加以展现,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形象、立体的画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加大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国家和社会应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政府是教育机构强大的支撑,创建优质学校离不开相关政策。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令学校有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各种设施设备能够与社会接轨,知识内容更具前沿性,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教学创意和思路。向学校开放优惠政策,扶植民办教育机构,增加教育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促使学校的整体进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加强社会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支持。我国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就业率却呈下滑趋势,大专生和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偏低,给教育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企事业单位应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正确评估学生的就业价值,提高其薪资等级,尽可能较多方面支持教育工作。

4结束语

小学管理论文第4篇

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和希望,在我国未来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小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其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施以人文本理念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学校管理、教师

一、目前我国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偏重经验管理

为了能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教育结果,过分的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关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的能力逐渐的减弱,使学校教育失去了教育的本质。现在的学校过分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学校经常出现学生顶撞老师或是伤害同学的现象,一部分是因为学校教育体制不合理造成。在我国的小学学校管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的管理者过分的使用经验论,运用以前陈旧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来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进行决策,对于学校的发展规划过分的注重对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学校长久的发展。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的重大决策时忽略了其他管理者的意见或是建议,仅凭个人观念来决议,使这些决策严重的脱离学校发展的现状,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1.2教师主体严重缺失,管理缺乏民主

教师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有的学校为了能够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学校过分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得教师不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严重的损害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严重的影响着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受中国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学校的管理严重的缺乏民主,学校大小事务的决策权全都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忽略了学校教师的意见。作为学校大多数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学校教师的参与权逐渐的被剥夺,造成学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较为单一,对学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3应试教育影响深重,教育趋向功利化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教育方式都以学生成绩的最终结果为主要教学目的。中国特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使得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影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长期以来的教育事业都是以服务于最终考试为目的,这样的教育观念使学校的管理者更加的注重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教育逐渐的趋向于功利化。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固定在传统的死记硬背上,缺乏学习方法的创新,使小学的教育失去了原有的童真,让学生的童年在繁重的学业和沉重的考试压力下艰难度过,使学校的教育失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二、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文本理念的体现

2.1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制度

所有管理工作的落实,以及管理思想的实施,都需要有制度所为支持。同样,小学管理工作也是相同的,以人为本小学管理工作实施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就是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协调与约束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管理制度有很多内容组合而成,例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制度,教师课下对学生的辅导制度,教师的教案检查制度等。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对这些的提高都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在建立以人文本的小学管理制度中,可以建立激励制度,因为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激励制度。每一个小学可以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周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教师对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与字节本工作的创新,将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薪酬画上等号。管理者要对那些对教育付出较大贡献的教师提出表扬,并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与薪酬,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小学管理者也可以设立考评制度,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中作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态度进行综合的评价。在小学管理者的重要对象就是教师,所以,只要将教师的管理工作做好,那么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由教师直接去管理的,她们可以更准确的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管理。

2.2创立以人文本良好的管理氛围

要想使小学的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配合在一起,为学校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分为,从而促进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发展。学生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之下,更加容易的感受到学习的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管理之下,用符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学校各个活动的决策权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见解,充分的融入到学校创造的环境当中。小学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渐的融入到学生的各种活动。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的和谐和平等。

2.3树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落后是阻碍小学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想让小学的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管理者就要努力的改善自己的管理思想,使自己的管理思想适应学校的发展和时展的潮流。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融入到决策的制定上,并且要加大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学校的其他管理人员和教务人员得到同步发展。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学生的学习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使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管理的工作越来越重要。所以小学管理工作中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传输给教师,让教师带动学生,一同建立以人文本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理念才可以顺其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并确保小学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宋长福,宋小辉,吴灵芳. 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J]. 大众科技. 2010(02)

[2] 周中麟. 以校为本 以人为本 建设现代化的奋斗小学[J]. 教育信息化 2003年04期

[3] 杨鼎芳. 以人为本: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关于对江苏省窗口示范小学的教育考察报告[J]. 现代教育论丛 2003年04期

小学管理论文第5篇

小学是培养各种技能、开发智力的启蒙阶段,加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繁琐、具体,要想开展良好的管理工作,就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针对每一个同学生进行详细的统计,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身体状况等,再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或者是“亲人”关系,纪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要让学生尊重你。只有这样才能在了解孩子的整体情况下,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等情况后给与学生信任,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能力。适当的该学生一定的空间和管理权力,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另外,班主任是每天与小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班主任要想真正提高班集体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在沟通时以一个朋友或者亲人的身份,不能一味的教训、职责,要得到学生的好感,才能确保沟通的顺利开展。②交流饱含感情,让学生在沟通中切实感受到保主任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从而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③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开放言论,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体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班主任顺利开展管理工作。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包括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首先,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的约束力,一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①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学生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不仅能激励做好事的学生,还能产生模仿效应,学生纷纷像这位同学学习,从而引导整个班集体积极性上。②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团结互助。班级学生团结互助才能产生班级凝聚力,人人为班级着想,为团队着想。③树立榜样意识,像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等,形成带头作用。

其次,要建立严格、严肃的管理氛围,班集体需要完善的、全面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班集体的正常学习。班主任要确保每个同学都熟知班级管理制度,互相监督。通过班集体的整体合作,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时限预期的目标。

三、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小学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学校管理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存在于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与艺术

校长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力为教师办实事。作为校长要尽力为教师办实事,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的好风气,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校长应为困难教师解决福利问题,关心每一位教师。不仅如此,校长还应关心教师的住房,子女就业,入党等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2、灵活的批评艺术。我们常听见校长感叹,做人的工作,表场起来容易,批评起来就难。也常听到老师与校长发重争执,弄得校长下不了台,究其原因,还是方法问题,校长应对老师要多加赞赏,谨慎批评。校长的一点点表扬,一点点鼓励将会使一名普通的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看护公物,讲究卫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校长都应给予表扬。它意味着领导对教师的一种认可。拿到了奖牌,校长应大加赞赏,给予肯定,甚至可以给予奖励,奖金发得让人羡慕,以此激励,校长不仅要在社会上,还应在人多的场合进行夸奖,而且在背后,在个别教师面前,在无教师参与的场合,都对进取的教师进行赞赏,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才是有效激励教师的秘决。有时用“我知道你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一句话,就能树立教师的自尊,增添教师的自信,给予教师无穷的力量。校长对教师的批评千万谨慎,点到即止,以不伤和气为宜,切莫大做文章;当然,遇到原则上的问题,就必须找其教师进行深入交谈,使之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校长还要注重沟通接受批评,校长也有“过错”,无论是语言过错,决策过错,还是行政过错,只要教师提出批评,都要诚恳接受,切不可对提意见的教师大加责难,更不要发生争执。因为,敢于给校长提意见的教师,一般说来都是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主人翁意识的教师,他们的意见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一己之私。校长对教师的批评不能采取逃避的办法,要勇敢地为自己错误负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校长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校长要经常性保持与教师的沟通,就是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多与教师接触,多与教师沟通。

3、工作应细致入微。校长工作不仅要做到教师的心坎上,还应深入到教学当中去,校长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作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先关心人,了解人,然后才能教育人。尤其是工作,校长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亲自任课,提倡担任主课,密切接触广大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掌握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取得领导和指挥教学的发言权,才能继续提高专业水平,避免由内行变为外行,而外行是无法领导好内行的。校长不是一种装饰,也不是一种摆设,不能过于形式,要真正把课教好,要做到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在教学中起表率示范作用,不能马虎对待,校长不仅要教好课,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评讲,只有这样才能抓好课堂教学。

4、重视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学习制度,对教师的思想政治问题,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报告会,专题研讨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从教师的现实心理水平出发,一步步把教师的思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形成合力,有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校长的制定学校工作目标时,首要的是切实可行,让教师能实现,不要太遥远而不可及,制定目标应当实在,校长本人也应该实现或做到的范围。这些目标包括质量目标,不要只盯着一两件事,不要在一天内完成所有的事。总之,校长在制定目标时,要让教师有希望能够实现。

二、正确决策能力及艺术

主席曾指出:“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这说明校长要对整个学校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先后主次,只有找准中心,工作才有重点,才能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目标,才能推动全局性的工作,这就叫抓住中心,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在日常工作中,校长不仅要抓准、抓紧中心,还要兼顾非中心工作,正确处理中心工作和一般性、经常性工作的关系。没有一般就没有中心,只抓中心而丢掉一般,或者两者对立起来,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彼此割裂和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沉着、冷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保证。校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对校内校外的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做好及时的判断和相应的反应。但有的校长在工作中往往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给工作带来被动。学校管理实践要求校长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要防止感情冲动,乱发脾气。在工作中,应讲究策略和艺术,刚柔相济,校长只有保持平衡的心情,才有审时度势,把握工作契机。

校长还要用新颖理念来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质量。所谓的新颖,就是校长的思想理念必须要新,必须与众不同,必须具有前瞻性。校长的眼光要看得远一些,有些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得轻松点,慢慢来。有时需要冷静的思索,这样做是否正确,或告诫自己退一步看看再说。因为,求新求异的管理方法会有曲折性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这是一个现代校长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校长快乐人生和学业有成的秘诀。

三、沟通和协调管理能力与艺术

学校领导工作面广、事多、性质复杂,仅靠校长一人是不能担负起全面的领导责任的。因此,建好、管好、用好领导班子是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校长管理能力与艺术的具体体现:

第一、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在校务管理中往往会遇到大量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处理不好便会形成对学校工作的障碍和危害。对于这些矛盾和冲突,学校领导如果能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正视矛盾双方的冲突及其潜在的利害关系,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疏通关系,并且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提倡顾全大局,发扬风格。将矛盾双方的分歧逐步统一到学校的共同目标上来,从而增进全校工作人员的团结,保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就可以增强学校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事业的发展。

第二、疏通心理,加深理解,有效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领导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的认识由于各自所处的角度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的一些制度、规定和安排,也可能与某些个人的认识产生一定的抵触。校长要多与教师、职工交换思想、勾通感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认识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些抱怨和不满情绪,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使大多数人达到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在教学中便容易形成必要的统一意志,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绩效。

第三、大量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经常进行。校长对于一些管理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应该讲究领导艺术,在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前提下,按原则办事,一是要平等公正。一般说来,多数人希望领导能够主持公道,化解一些他们本人不能解决或暂时不好解决的矛盾,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寻求到某种心理平衡。平等公正的原则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对待自己工作对象,要有一个科学态度,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其次,工作中不掺杂个人的好恶,不徇私情,坚持尊重事实,以理服人,秉公执法,不偏不倚对待所有的部门和当事人。

第四、诚实守信,领导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渠道是人际间的信息交流,真实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需要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学校管理者的人格品质,尤其是他们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真诚和信誉的口碑,是管理过程中实现成功沟通与协调的基础。校长令人信服的口碑,也必须是牢固地建立在自身诚实守信的工作准则之上,由此才足以影响沟通与协调的对象,获得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五、主动及时,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矛盾和问题限制在适当的可以控制的程度和范围之内,避免矛盾加深或者激化,造成更大的难度。这对领导工作的安排、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和学校的整体利益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应该看到,沟通与协调不仅仅是学校领导之间的事情,多数情况下它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部门与相应的人员。只有领导主动及时地进行沟通与协调,方可避免学校各方面工作出现消极被动状态,建立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良好的协作状态。

第六、求同存异。学校工作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具有多样性。学校人员虽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但许多的微妙的利害关系,的确也难以一时协调好。这就要区分轻重缓急,做到适可而止,求大同,存小异。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和当事各方必须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掌握比较灵活的策略,做到存异求同,彼此都留有余地。要自觉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进一步引导大家:承认并尊重其它部门与他人或别的部门暂时存在的利益;为达成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即使本人或本部门与他人或别的部门暂时存在的一些分歧,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也总是值得的。校长只有沟通和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才能使学校形成一个积极向上,高效的指挥网络。它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处理问题能力与艺术

处理问题,勿感情用事。校长勿单用感情处理人和事。比如:执行制度,不能与自己贴近的一个样,与自己疏远的一个样,解决问题不能与自己亲近的都为是,于自己疏远的都为非。又如:发奖、评先、晋级不能与自己密切的都圈之于内,与自己“难贴”的排之于外。如果这样,学校很容易形成派别斗争,校长会骑虎难下,很快。所以,校长应该“民主式”,切勿“家长式”;要公正,勿偏见;要正面,勿明暗;要尊重每位教师,勿轻看部下小卒;要全力支持教师所做一切工作,并要教师知道你永远会帮助他们,为教师开辟成功的阳光大道。

五、业务管理能力及艺术

面临二十一世纪,社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当好一名出色的领导,校长不仅要自身素质过硬,处处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业务能力素质是校长职位所要求的实际治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可持续本领。能力是实际的本领,校长的业务能力是具有综合性的学校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校长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反映。校长应用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善于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做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进行品德教育,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听课、评课、主持会议及指导教学、教研、课外活动等工作能力和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及改进教学能力;善于发挥群团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搞好学生工作的积极作用;能以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文字能力,能起草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以及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校长应干在今天,着眼明天。要站在世纪的高度、站在振兴民族的高度去看待目前所做的工作。因此,校长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可盲目攀比、又要知难而上、自力更生、扎实苦干、一意一心谋发展,在求实中前进,敢于求新、求异、敢为人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如果没有这种眼光,而对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就会缺乏勇气,只会机械地听命于上级,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上级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么导致工作被动、成绩平庸,误人子弟,贻误事业。

综上所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懂得管理艺术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学校长。

参考文献

[1]徐晶.《学校经营管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小学管理论文第7篇

霍夫斯泰德把文化界定为:“区别于一类人群成员与另一类人群成员的智力综合程序”(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他认为这个界定既适用于公司文化,也适合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人们普遍认为特定的国家拥有特定的文化品性,这种文化品性很难改变。“文化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还影响了我们能发展去揭示我们实践的理论。文化对我们的控制是全面的”。蔡尔德(1981)指出,不同的文化趋向会产生出不同的组织效果。霍夫斯泰德(1980)的大规模研究表明,文化取向和组织生活之间存在一致关系。霍夫斯泰德关于国家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表明,与组织生活相关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有四个层面:权力距离、个人主义、男性气质以及回避不确定性。

关于儒家学说

孔子公元前500年左右出生于中国。他的学说主要关系到日常生活的伦理规范而不附带任何宗教成分。霍夫斯泰德和邦德(1988)指出,孔子的学说包含四个主要原则:人与人的等级关系,作为基本单位的家庭,仁,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现在展开讨论一下这四个主要原则:

1. 社会的稳定基于人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伦理五常”,即“五伦”基于五种基本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以及朋友之间。这些关系是不平等并且互补的:下级要对上级表示尊重与服从,上级要保护和体谅下级。换言之,儒学“五伦”要求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朋谊友信。

2. 家庭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原型。儒学如同社会的粘合剂,将家庭成员固定在合适的等级关系的网络中。不仅如此,家庭中的忠孝概念被转移到了社会组织中,使主从关系以及服从权威的习惯得到了加强(麦克法夸尔,1980)。这种集体主义的家庭结构同样适用于社会组织,它是亚洲五小龙取得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仁”是儒家甚至整个中国传统的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仁”由“人”和数字“二”构成,也就是说,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与他人的关系之中。人们用一系列词语如爱、善、博爱、同情心、慈善、利他等等来诠释它。《论语》里有不少关于“仁”的例子。如”仁“被比作“黄金定律”:“仲弓问仁。综合起来看,“仁”乃是关怀他人的一种道德,是一种特殊的人性。“仁”诚然是一种广泛的爱,但是“仁”的应用,即人类之爱的实践,却要从我们最近的地方做起,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开始。在家庭和亲属之间,我们学会“人类之爱”并发扬光大,使之能进一步发展为普遍的道德品质。这是符合中国乃至其他亚洲国家传统与实际的。

4. 人通过教育可达到尽善尽美,这是儒家思想的中心。重视教育成为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并且扩散到每一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亚洲五小龙。据世界银行报道,1985年亚洲五小龙的学生数量在同一年龄群内所占比率为:中国香港69%,日本96%,新加坡71%,韩国94%,中国台湾99%。儒家强调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通过自我修养,把亲族之爱,发展成人类之爱。也就是说,达到一个变化和谐的社会,应该从个人的改变开始,从个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做起。

自身的伦理道德的完善并不是修身的目的,他只是造成了承担社会和政治责任的必备条件。换言之,个人的修身要用于使他人完善,用于公益事业。儒家的教育哲学基于“有教无类”的思想,而且十分重视伦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理想的人格,这种教育体制造就了人一生应具有的品德,对亚洲五小龙的经济增长起积极作用的品德包括获得技术、吃苦耐劳、谦虚、耐心以及毅力。

儒学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小学管理论文第8篇

1、过度重视成绩,评价学生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把成绩看得尤为重要,甚至看做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所以,在评价一个孩子时,教师往往先把学生成绩看作是基本的评价标准。只看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这是不公平的,成绩的看重,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片面性。因为教师对于成绩的重视,不可避免地采取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成绩的班级管理机制。这种管理制度是带有一定问题的,这是因为教师主观地单纯的短时间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而进行的。这样,班级管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会让教师忽视了教学上有序渐进的普遍规律,只看到成绩,只要求成绩的上升,从而导致其他教学问题的产生,影响学生的良性发展。

2、注重常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班级教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的开放性,大部分课程是在教室里完成。有的教师按部就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注重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其他能力得不到开发,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这会限制学生的全面良性发展,造成学生学习不错,但在动手,为人处世,交流沟通等方面能力却比较欠缺。教书育人,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们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只是单单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完成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是单调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只可能是有限的书本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完善的,是有所欠缺的。

3、权力过分集中,影响班级的管理

教师在班级里无上的权威性,证明了教师在班级控制力方面是很强的。但教师的权力过分集中,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首先,教师权力的集中会增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压力。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本身就很辛苦,在管理方面又是事无巨细,事事关心,会增加教师很大负担。其次,教师权力的集中,会造成班干部的管理权力下降。班干部是班级的表率,对班级具有榜样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如果教师权力过度集中,造成班干部的管理力下降,不但会影响班干部的积极性,也会让广大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管理下的无形压力。也许,教师的权力过于集中短期内对于班级的管理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良性班级管理的统筹。教师感觉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觉得是一件不错的事。但我们小学教师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着学生,不可能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这就为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

二、小学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

1、奖罚分明的责任态度,并注重教育为主

有错必罚,鼓励表现良好的学生群体。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心理方面还显稚嫩,很大程度上分不清抽象事物的正确与错误方面。教师树立奖罚分明的制度,可以能有意识教育学生,什么方面是值得鼓励的,应该经常去做;什么方面是错误的,应当尽力去避免。从而在学生心理树立一杆标准尺,有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当然,这里的奖罚可以是多方面的。奖,并不是仅限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其成绩的好坏,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学生们进步,如同前面说的,不能的过度重视成绩,还应该有多样的评价标准。有时,一句善意的表扬,一个甜美的微笑,都能使学生获得鼓励。当学生犯错时,也不能重在罚,而是应当重在教育上。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也是罚的一种表现。

2、科学有效的德育指导,并提倡能力培养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性,使其道德思想方面具有极大塑造作用。德育教育,属于思想内的层次,可以教会学生们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这样可以在学生早早没有定性的时候,给其思想教育方面提供了良性的引导,让良好的德育思想在学生们的心里开花成长。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树立起孩子们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行为上的表现。当然,在以学习为重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知道,学习能力固然重要,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助于其各种能力提高的活动。

3、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并激发学生管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