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个性化教学论文

个性化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7 00:35:38

个性化教学论文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1篇

学习经验与体验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倘若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学生的阅读也许会很牵强。生活是阅读的源泉。学生阅读文本的思想、观点、情感都源于生活或生活积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深厚的知识,获得大量的生活体验,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贴近,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社会是一所很好的语文课堂,文本来源于生活。其次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读文本的同时边读边写(写批注、提疑难问题等)的习惯。再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探究,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及动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碰击他们联想与想象的火花。并从多方面去触摸作品创作的灵感体验。

二、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角色心理上普遍都有向师性,往往是学生个性化的学来源于教师个性化的教。教师教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言善辩,学生则跃跃欲试;教师知识渊博,学生则视野开阔;教师语言生动,学生则情感丰富;教师教法独特,学生则学法灵活。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升自身素质。提倡课堂教学个性化,要求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融入预设的情境中去。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美的享受。其次教师要有批判精神,敢于和勇于挑战过去、挑战自己,不迷信书本权威(各类教辅材料等),也不迷信自己的经验。要善于打破文本解读的思维定式,要与时俱进、结合大时代特征进行解读。教师通过自身健康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将个性魅力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去影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健康的个性人格。

三、营造自由、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钻研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权威。营造自由、宽松、民主的气氛,培养他们的兴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氛围,能逐步唤醒学生的个性觉悟,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的个性追求,让学生自由奔放的想、说、写,做到在读中想,想中说,说中悟。首先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指示者、指令者,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相信学生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意愿和力量,尊重学生的意见,把自由表达的空间留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创造性想象和求异思维。

四、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是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思维品质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2篇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

1)民主性。个性化阅读教学是真正民主化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民主性是其前提和保障。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民主型的互尊互爱的关系,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

2)主体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3)创造性。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随着阅读内容的某一刺激,阅读主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一个相应的阅读心理图式,以作为阅读主体的准备状态。教师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更不能靠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

4)批判性。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2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1阅读教学改革的需要

个性化阅读具有探究性和体验性,所以实施个性化阅读,会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重理性轻感性、重内容理解、轻情感熏陶,它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创造性地阅读、理解的能力。它会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极思维,获得个人感受,教师会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2.2帮助教师娴熟运用教学手段

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文时,播放一曲古筝《寒鸦戏水》,其凄婉的旋律能将学生带进游子愁苦孤独的心里去。教学平台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娴熟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教学个性化形成的一个标志。

2.3有利于师生良性互动

有个性,有艺术,才能走出传统的、单一化的标准模式,形成师生语言的良性互动。语文教学个性化鼓励学生有个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活,让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走进学生的习作中去,那么,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蓬勃的生机。

2.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个性化阅读教学确保学生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心态下进行阅读。它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灵性、个性归还于他们,“心灵的无所羁绊”确保阅读中个性见解层出不穷。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3.1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准备

首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教师给予他们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时机,而不担心被嘲笑,各种解读都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其次,广博的知识准备。如语文基础知识(即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基本词汇、语法、篇章知识等),与读物相关的背景知识(即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发展、创作道路、主要作品及其影响等)。最后,丰富的生活经验准备。生活经验越丰富,对话也就显得越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阅读即读者生活经验的兑现:读者若需提取文本的意义,必须有所支付。

3.2教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新课标第一次明确界定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创设、保护、发展这个‘平等对话’环境的责任人”,教师要胜任这一新角色。其次,教师要改变教法,与学生“一起上课”。大力倡导教师用自己的思维,读出文本中真实的内涵,从而指引着他们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并保证这种教学的顺利实施。最后,正视自我,不忌出错。教师应当以开放的胸襟,迎八面来风,以海纳百川的襟怀迎接挑战,不断地更新自己,充实自己。

3.3灵活处理教材,选取活动的最佳时机

1)提纲携领,让综合性活动作为单元教学的“先行者”。让学生在进入单元学习前就对单元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摒弃了传统课堂中只要求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的做法,而是着眼于一个阶段解决的问题。2)穿针引线,在主体课文的教学中开展活动。重在学习的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3)综合活动与口语交际训练、写作相结合。了解一下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在教学中可以科学地掌控,找准时机,把握好联系,我们可以顺水推舟,将综合性活动与口语交际训练和写作的训练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3篇

为根治传统教学弊病,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世纪之交启动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更是反复强调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基本理念一”提出语文课程“应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基本理念三”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不同需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拟题;综合性学习要自行设计、自己组织。显然,个性化成了语文课程改革高扬的一面旗帜。

个性化为什么会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呢?其理论依据何在?笔者试从政治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等视角作简要论述。

一、 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语文教育强调个性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日本重视通过国语教学发展学生个性,要求国语科在培养国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特别注意不能仅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去理解,认为国语科是一门以培养性情和人品为目的的学科,甚至提出国语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语言来造就人,通过语文教育培养丰富的人性。①为此,《学习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教材编写应“有助于加深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丰富人性” ,要求“改善教学方法,特别是适应个性的教学指导方法”② 。欧美各国教育历来将个性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例如,美国的作文教学非常强调“写作生活化、多样化”③;加拿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技巧和技能“应在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被尽量地发挥出来”②;具有鲜明古典人道主义教育特色的英国,也很重视“通过启发讨论式的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④。

为什么各国会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深刻揭示了其内在原因:“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通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生物的、生理的、地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的,而这些方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当我们决定教育的最终目的、内容和方法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不考虑这一点呢?”⑤其实,我国古代早有“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的个性化教育传统,也有孔子课徒等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案例。

有人把个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加以对立,认为强调个性发展就是背离了全面发展,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并不是均衡发展理论,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可以是均衡发展的,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突出发展的。同时,个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⑥因此,只要我们不对“个性”做过于狭隘的定义,不把个性化当成自由化的代名词,不把个性教育当成资产阶级的专利,知道“个性是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正确理解个性的内涵,就会明白,语文教学强调个性,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是对这一理论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二、 契合建构主义学说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兴起的一股思潮。建构主义流派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如果概括提炼其思想核心,主要在于以下几点:认识并非主体对于客体的被动的、简单的、实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已有认知结构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每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同,其建构也就不一样。

按照建构主义观点,语文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心理表征过程,语文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的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为基础,通过与语文学习内容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其理解必然是多元的,其建构必然是多样的,其学习必然是充满个性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经验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植根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着眼生成,框架结构,留足时空,以宽容、民主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手段组织教学,为每一个主体创设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教学情境,给每一个主体提供主动建构的空间和时间,以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保证语文学习的个性化。

三、 回应接受美学重视读者主体、能动作用的吁求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由康斯坦茨大学的姚斯、伊瑟尔等共同创立,被称为康斯坦茨学派。其后在跨越国界、东进西扩的过程中,又得到瑙曼等众多学者的补充,成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的一种美学理论。与以往把研究重心放在文学作品本身的文本中心论不同,接受美学明确提出读者中心论,强调读者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强调读者不可或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创造。接受理论认为,唯有当作品成为阅读的对象时,文学才获得其本质性,构成意义。文学的本质存在于阅读过程中,离开了阅读过程,文学的本质就无以依附;离开了读者,就不再是文学。读者被纳入到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中,成为本体的一部分,读者使文学作品的意义得以真正的实现。作品不经阅读,只不过是一堆没有生命的印刷纸张,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才使它成为现实的存在。正如姚斯所言:“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出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⑦姚斯把文学作为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同构,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是读者生命意义的自由书写,是个体精神的独特展示。

接受美学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早在接受美学创立后不久,主要创立者姚斯就指出,这一理论之所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60年代由于对语文学科的普遍不满而产生的浓厚兴趣”。如今,当我们用接受美学来研究语文教学时,发现它不仅有认识论意义,也有方法论价值。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是精神性、个体性、私人化的活动;学生是文本世界的意义生成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各自的“前见”或“前理解结构”出发去解读文本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修养、生活经验、艺术趣味、个性气质、心理情绪决定他们以不同的审美期待和阅读方式赋予文本不同的意义。因此,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多元的、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着眼学生认知结构的独特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应该自觉摒弃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退出文本解读“权威”的位置,放弃所谓的“标准答案”,树立“学为主体”的语文教学理念和个性化语文教学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鼓励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发人所未发,实现个性化解读。首先,要引导确立主体化阅读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面对文本,把解读视为丈量作者心田的精神劳作,对未来世界的智慧探秘。其次,引导学生寻找、创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为个性解读创造条件。第三,引导读出个性化的结果。努力从自身固有的心理图式及情感需要出发,用自己的心灵与作者对话,用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感悟语言文字,从而引发个性化的生活感应,触动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引发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结果。再有,充分利用学生群体阅读“前见”的丰富性,倡导多样化的文本解读,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课堂“求同”与“求异”并存,“共鸣”与“争鸣”交织,让学生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更多的“风景”。

四、 顺应心理学对个体气质秉性多样化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主要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属于介于各种气质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气质特点的表现是相当丰富、复杂的;而且,每一种气质类型都会受其它因素如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等的影响。

个体气质禀性的丰富必然要求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多样、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多彩。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学生个性化的学,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灵活进行教学,注意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构建,教学内容的人本化处理,教学形式方法的多样化选择,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实施,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课程。语文教学也要认真研究教师个性化的教,积极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多样化。目前,语文教坛广受好评的教学流派如以于漪为代表的情感派,以钱梦龙为代表的导读派,以魏书生为代表的自学派,以段力佩为代表的茶馆派,以及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于永正的五重教学、姚烺强的一点突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都是他们自觉将自己的个性之光投射到教学活动,将自己的才情学识与教学原理紧密结合、与学情自然融合的结晶,都是个性化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个性的发现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流派的产生是教育繁荣的征兆,相信老师们只要有发现自己的能力,有主动追求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意识,有勇于突破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断砥砺思想,提升素养,善于学习,大胆实践,潜心研究教学艺术,是一定能以自己个性化、艺术化的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特性、多样性、有效性的。

总之,强调个性化,不仅是语文教学对传统教育划一性的强力纠偏,是对时代要求的能动适应,是对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教师人格的自觉尊重,更有其内在必然性,有政治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强大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理论的灵活运用,是建构主义学说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对接受美学读者作用的积极回应,是对心理学个体气质秉性多样化认识的主动顺应。

[参考文献]

①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②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188、133页。

③ 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④ 蔡伟等:《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5、196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3页。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4篇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教学中,我利用“打电话”、“传口令”、“猜谜语”等游戏或开展说说“我的生日”、“我的名字”、“我家的喜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写话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探究教学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回忆过年的一幕幕——拿压岁钱、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舞龙舞狮……然后产生一个个小课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你知道哪些春联?新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调查探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另外,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在想象中快乐地作文。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花园、医生、小狗、蛋糕”,学生靠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自编成故事。欣赏一段音乐,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要求边听边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表达的灵感。

二、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儿童的作文大多是表述“儿童语言”,幼稚但又富有情趣。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不要随意挥动大笔,抹杀了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变成一群沉默的羔羊。

三、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童真、童言。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

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个性凸现。

四、讲究趣味,让学生爱你没商量。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写作现状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二)教师的作文指导现状

在新课标理念的碰撞下,大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的写作指导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很多时候,普遍存在淡化过程,注重结果的问题。结果下来,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好似“雾里看花”,面对写作要求和题目,只能是模糊点头,最终敷衍了事。

二、教学中实施个性化作文指导

(一)拟题力求新颖独特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好的题目,有利于扩展写作的思路,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在实施个性化作文的训练中,可以给命题立下两条原则:一要立足现实世界,放眼未来世界,力求新颖、独特。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多角度思维。

(二)选材要独辟蹊径

个性化的选材使文章充实而有生命力。个性化的选材就要独辟蹊径,力求新颖,变换思维角度,拓展思维空间,要善于选择新的切人点,围绕话题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

(三)构思力求推陈出新

“文成于思”,构思是学生把习作素材在头脑中进行条理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大胆求异,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可以体现在设置悬念,巧置误会。先抑后扬,情节陡转。细节凸现,线索交替。“物观世界,借物喻理。”起句不凡,结句出韵。题记导入,尾声拓展。标题串线,镜头组合等,这些粗看起来较难,实际并不难,只要认真学好课本里的范文,再加上自己作文时有意尝试和琢磨,一定能行。“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文章再给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则更令读者拍案叫绝。

三、个性化作文评价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对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影响,学生的作文是个性化的作文,因此,评价主体对学生习作所作的评价也应是个性化的。

(一)个性化作文评价的方式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作文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作文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作文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2、学生互动评价。拓展学生作文评价的时空,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培养了他们认真欣赏别人文章的好习惯。当然,在互动中要注意淡化作文卷面得分和等级,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强调品评和反思,其操作程序如下:

(1)正视差异、动态分层?

(2)示范评改、分层要求?

(3)生生合作、师生对话?

(4)搭建平台,体验乐趣?

(二)个性化作文u价对学生的影响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在新课标下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个性化教学。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也在探索一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经过分析和实践,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个性化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性化阅读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创造的社会、个性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表达个人感受和体会、发挥自我的个性,即“现代教育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提升人格、充分发展个性。”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着“提示示范讲解分析辅导检查评价考试”的活动程式,学习随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思维空间受重难点、考点等带有固定的、僵死的知识网点制约,个性难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张扬,思路难以冲破教材已给定的信息的束缚,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妨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生动丰富,则需要尊重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需要语文教和学多角度地理解,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与“阅读期待”不同,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有利因素,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阅读养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我们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个性化阅读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我们想通过本课题探索一些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策略,通过个性化阅读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符合学生本人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鉴别能力以及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层次化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层次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1.目标层次化

不同的学生智力具有差异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大小强弱之分。在将教学中的难点实施分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级基础层次;B级技能层次;C级创造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完成A级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内容;中等成绩的学生完成B级目标,即关键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的分析、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等;好的学生完成C级目标,即对文章的鉴赏创造。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状态。

2.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同一目标,异步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先后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理出文章的脉络和能提出不理解的句子;中等学生要把握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含;好的学生则需进一步理解思考,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积累写作素材。这样,采取“分食制”的办法,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3.迁移训练层次化

课堂问题分四类:陈述性问题、辨别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评价性问题。A层次学生要求回答第一类问题;B层次学生要求回答前三类问题;C层次学生要求回答全部问题。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三多”,即多练习、多指导、多鼓励;学生要做到“三优”,即优先发言,优先到黑板上演示,教师对他们的作业优先面批面改,及时帮助矫正。B层次的中等生做到“三强调”,强调基础训练,强调通过比较对知识加深理解,强调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对C层次的优等生实行“三超”,即学习内容上适度超前,学习目标适当超标准,教学形式可采用某些超常规的做法。课后练习的分层,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做。

三、小组合作式探究阅读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不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采用与讲课内容完全不相同的探究阅读方式,目的是学会鉴赏。

1.选题。每个小组自己确定探究阅读的主题,要求是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结果。同学们通常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因为有兴趣,所以一开始就不觉得有压力。

2.合作。这个阶段包括准备和探讨两个部分。准备阶段主要用于资料的收集。小组成员要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探究的问题和方法,遇到难题就找老师帮助解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鉴赏的成功与否全看合作探究的方向是否找对了。

3.鉴赏。这一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阶段,也是最能使学生激动和向往的时候。语文活动课就是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利用这节课对自己探究的课题进行诸如作品分析、名作欣赏、人物品评等等的介绍。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4.评价。这一环节由同学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两部分组成。讨论评价加深了学生对鉴赏的理解,同时又为以后的专题鉴赏打下了基础。口头评价后便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下发的评价表给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评分。最后便由教师对讲、评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发言。

四、小结

模式并不是死板的一种模式,它只是一般的样式,它还可以生成许多变式,在实践中还可以灵活运用,另外,几种模式可以综合运用,可以根据课程进程在教学的不同时段,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汪行舟.积淀生活,抒写个性――写作教学实践点滴[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2]陈浩.提倡个性化写作,凸显写作主体[J].中学语文,2011年Z1期

[3]邹世雄.写作教学的原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J].写作,2011年Z2期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培养;价值取向

一、 尊重学生体验,创设意境地进行个性化阅读。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并且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描写风景的文章配以动听的伴奏乐,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也可以画一幅风景画等等。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选择本文的动化片课件来演绎这个故事,让学生通过“看”初步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在阅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演”课本剧,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展现了自己的个性。

二、 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我认为真正能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精讲,学生的多练外,更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否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没有办法提高,尤其是个性化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学生的个性化课外阅读,长期以来都被家长、学生甚至教育管理人员认为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不想,教师不问,师生只注意课本。当然有的人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分数,课外看不看书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学生看课外书大人就会干涉,都不想学生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像现在有的学生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而把阅读当成麻烦事,最终孩子只会一事无成,知识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有什么能力了。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难道不感到担忧吗?作为教师只要真正认识到学生只有通过个性化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上来。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个性化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智慧的人生命能闪光,阅读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催开智慧的花朵。”重视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有便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不可非议的。 有了思想认识,还得见之于行动。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把个性化的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施个性化课外阅读策略。

三、 引导“研”读,培养探究学习

小学阅读教学提倡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本,用问题引路,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人物情感的体验、重要词句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施 大阅读策略;这一切,是要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发现中萌发新的灵感。为此,我特别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更合理?你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方法吗?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我着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让学生通览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种探究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潜心阅读,仔细探究,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着发现者的快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适时引导,体现文本价值取向。

个性化教学论文第8篇

1.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

新时期化学教学中,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要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作为保障,才能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学生吸引,而忽略了其他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因此,思维敏捷的学生能跟上教师的进度,反应迟钝的学生就会因为无所适从而失去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站在中等水平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相互交流,同时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拓展延伸所学知识,避免他们因为太简单而失去注意力;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也要适当照顾,降低要求,帮助他们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让他们重复一遍。另外,教师应尽可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

2.合理搭配,扬长避短

在不同的生活轨迹中,人的性格往往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性格上的千差万别。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但他们往往心思细腻,思考独立;有些学生,性格外向,积极主动,乐于表现自己,但往往不求甚解,粗心马虎。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先让乐于表现的学生回答问题,丰富的表情和灵活的肢体动作,往往会赢得性格内向学生的赞赏,这时,在性格外向学生的感染下,性格内向的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勇敢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他们的勇敢大胆。

二、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1.了解学生是前提

在课堂教学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此,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了然于心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好登记,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不同时期提问同一个学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流畅程度和完整性,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完全掌握,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思维更加敏捷。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新时期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使其保持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并给学生提供相互之间共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自由学习、自由发言、自由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