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6 14:17:42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1篇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复习 策略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本届高三的高考物理复习即将结束。现静心思索,深刻反思,将一年来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策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高考复习的筹备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习题的选择到时间的安排,以及课程结构的设计,都需要深思熟虑,细细斟酌。

一、第一轮复习

从第一轮复习谈起。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是高考复习的基础所在。可以说一轮复习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对一轮复习要格外地静心设计,马虎不得。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为前一年的8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末,共5个多月,合22周。在这一轮中所选的资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知识体系上看,知识点的总结要细致全面,没有任何的遗漏,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其次,从习题的难易度上看,要求越基础越好,不能选难度过大的。难度大了,学生做不动,老师讲不动,既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效甚微,得不偿失。因此,第一轮资料的难度最好定位在高考题中等偏下的难度上为宜。从版面设计结构上看,要有详细的知识点梳理,有分类的典型例题,有随堂训练题,有课时作业的活页题,有单元检测卷。从题量上看,每一讲内容结束后,以两课时能讲完的题量为宜。题量太大,效果反而不好。从习题的质量来看,通常选本地区出版社的资料,尤其是一些名师编辑的资料。往往他们对本地区的高考命题方向和考题的难易度把握得要准一些,使我们能获得更高的复习效率。如果没有本地区出版的资料,那我们可以选适合本地区高考模式的或与本地区使用同一套考题的外省市出版的一些复习资料。同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有名的大品牌的资料。因为,一些品牌很响的资料,它们的背后都有一批专业的研发和设计团队,甚至有一些设计团队与一些一线教学单位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这样对一线教学情况掌握得比较清楚,由这样的团队出版的资料对高考方向的掌控会更准一些,从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一轮复习中的课程设计,首先,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详细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这就要求事先把所要完成的所有内容了然于心,严格计划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做到重点突出,复习节奏适中。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每一周的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提出下一周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由本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下来。基本应包括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课堂练习这么几大部分。第三,教学手段的设计。一轮复习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分析归纳两个环节中采用电脑幻灯片投影的方式。边播放边讲解,课堂练习则以题签的方式发给学生。第四,课后练习的设计。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对课后作业设计采用4道选择题、2道计算题的搭配模式。难度控制在中等,让多数学生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这样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总之,在一轮复习中,不要太快,节奏要适中,不要太难,习题要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

接下来谈谈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力争在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缺陷上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力有所提升。

二轮复习时间为当年的2月初到4月末,共3个月,计12周时间。二轮资料的选择,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建议自己编资料。如果没有条件,应选用以专题形式划分的资料。资料中专题要全,题量不易过大。资料结构应包括本专题的一些高频考点,典型例题分析,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同时还应再选一套学科内的综合卷,以备在二轮复习中每周考一套,以训练学生综合答题的能力,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教材包含的专题和方法如下:力与运动、功与能量、电路与电磁感应、电场与磁场、选修模块、合成与正交分解法、图像法、整体与隔离法、求极值的函数法、分析临界问题的极限法、类比等效法、求力运动和场等问题的对称法、动态变化问题的程序法、合理近似与估算法、假设法、特殊值法。

二轮复习的课程设计。首先,在知识内容上,要力求专题性明确,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力、热、光、电这种知识结构的划分。往往在一个专题里既有力又有电。因此,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力。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要想精讲多练,课前备课是关键,尤其是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采用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的方法比较好,即平均每个人负责几个专题,将有关的内容,好的习题,以及课件打包整理好,汇总后放到网上组内成员共享,这样既能提高备课效率,又能提高上课质量。

实验专题复习。高考中实验题往往是拉分数的题,因此,考前复习中有必要拿出一段时间,对实验进行专项集中系统的复习。

实验专项复习时间为5月初的第一周。首先,要把握高考实验的命题趋势。新课标卷基本是一个力一个电的搭配模式。根据近几年高考来看,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画电路图或连实物图仍是考查的热点。其次,复习要突出实验问题的两个中心:在力学试验中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在电学实验中以测电阻为中心。最后,掌握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常用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用转换法、留迹法,另外还有平衡法、补偿法、共轭法等。

8+2限时训练。根据高考批卷统计情况来看,学生在选择和实验题上失分还是很多的,而这部分恰好又是学生应该主要得分的考题部分。因此,我们在实验专项复习之后到第三轮综合复习之前增加了一周时间的8+2限时训练内容。也就是8道选择题加2道实验题的搭配模式,限时30分钟完成。通过这种限时的集中训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答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能力,提高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得分率。

三、第三轮复习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2篇

1高三复习现状

1.1过分依赖教辅资料是难以治愈的顽疾

有些教师对教辅资料的依赖性过强,资料就是教案,凡是资料上有的,一题不漏地从头讲到尾,没有取舍、删减,没有自己东西,完全被资料牵着走,没有自己教学风格和特点.作业的布置也是依赖于资料,有些作业与上课内容严重不匹配,而且过深过难.实际上,教辅资料由于编者工作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他所教学生情况不同,决定了资料带有较强的局限性.如果使用者不能根据所教学生实际照搬过来,必将缺乏针对性,导致高考复习的低效率.

1.2满堂灌是高三复习一种普遍现象

有些教师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听课中总感觉一节课不够用,争分夺秒把内容和方法推销给学生,追求课堂的大容量和高密度,学生忙于听讲和记笔记,毫无思考的余地和演练的机会,这必将使学生“大开眼界”,陷入题海之中.课堂效率高低取决于学生掌握多少、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发展,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主动探究,适时点拨和归纳.

1.3教师用自己的思路和思维方法取代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法根深蒂固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用自己成熟的思路讲题,有时喜欢炫耀自己独特巧妙方法,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看似一听就懂,但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往往思维停留原有水平,沿用着老方法,解决问题能力没有提高.究其原因没有考虑学生思维特点,解决办法是遇到问题老师要充分的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暴露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角度考虑他用什么方法解题,在解题环节出现哪些错误,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有一个飞跃.

2应对策略

2.1自编资料是治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顽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真正治愈教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顽疾,首先教师要跳进“题海”,广泛地筛选习题,习题来源于往届题库、最新资料、网络资料、错题改编、教材题目改编、2013年考题、自编题等,根据考纲、高考题、学情组编适合自己学校的学案、作业、以及阶段检测.资料组编的原则突出: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高效性.学案要体现考纲要求、内容导学、重难点精析、典型例题、课堂练习;作业与所讲的内容高度的匹配,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阶段检测要设置规范、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具体操作为:在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上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二周把任务布置下去,人人有事干,每人准备一节内容,重点主备,下一周教研集体研讨,集思广益提出意见,继续修改,组长校对把关,并在资料上标出组编人和审核人,保证发到学生手上的学案、作业、检测卷零错误率.这样组编资料重点突出,强化了基础,针对性强,没有偏难怪题目,又贴近高考和本校学生实际.教师在“题海”里“游泳”,学生在“岸上”享受老师从“海”里捞出的美味的“鱼”.真正减少了学生做题的数量,提高了试题的质量,让学生跳出了题海.经过优化和精选后的作业不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教参和辅导材料,而变成了针对教学的有效内容,不仅能够帮助理解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去领会学科思想方法.

2.2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治愈复习满堂灌的良药

以复习万有引力这一章为例来说明怎样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师结合复习内容和考纲要求,精心设计问题,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进行复习,上课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可采取默写、上课提问、组和组之间抽签形式回答.

分析原因例1学生没有注重运动过程分析,例2学生没有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例3学生计算结果没有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例4对于追及与相遇类问题,学生没有关注两者何时相距最近或相距最远,其条件往往是两者速度相同.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提高全班课堂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缺陷,发现错误原因,加深了错误原因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适当地对学生的解法进行纠正、补充、归纳、总结,则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3.2探寻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成功后的喜悦

例5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 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在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 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 m/s2的加速度做减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有多大?

老师同样请一位同学充当“小老师”在黑板解答并进行讲解.这位同学用物理分析的方法求解,老师进一步提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求解?大概过了几分钟,有几位同学回答可以用v-t图象和数学方法求解;请同学上黑板解答并进行讲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指出追及问题往往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实际求解物理问题时,数学中的方程无解在实际物理问题中对应的是两物体碰不上.通过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过程分析,再有老师总结概括,不仅可以渗透一些高中阶段基本的物理思想和解题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便于学 生能够熟练的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通过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板书还可以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注重细节、书写不规范等毛病,让学生能够把会做的题真正得到分.

通过师生互换角色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钻研学问的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矫正其思维上的不足,真正做到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我相信,给学生三尺讲台,学生必将回报给我们惊喜.

2.3.3探究一题多问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展翅高飞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3篇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生物总复习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创新设计》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引导学生写出概念图等方法。

在对教材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例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教材中分布于第一章和第三章,如果将它们归为“细胞分裂”一节来讲授,重新组合成知识块,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根据具体内容,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具体的线索如下。

①章节内综合

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相关性和各种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平衡等,各学生综合起来。

②跨章节综合

例如,“细胞”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细胞的完整性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转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的新陈代谢”与“遗传与变异”的综合: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和代谢类型。“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与环境”的综合:物质代谢和物质循环,能量代谢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代谢类型。“遗传和变异”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得以积累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的综合:细胞分裂是生殖的细胞基础,无性生殖是通过体细胞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生殖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陈代谢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综合:某些激素是生物进行生殖的调节物质,如性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素也是生物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综合: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殖来体现的,营养生殖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的,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现了更大的变异。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是核酸,DNA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全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达的过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a、体系专题。例如: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④生物与环境系统。

b、实验专题。例如:①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c、题型专题。例如:①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②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4篇

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注意 ; 落实 ;训练 ; 理解 ; 循序渐进

连续八年上高三物理复习,积累了点点备考经验,现整理成文,以供同行参考:

1 做好总体复习计划方案,克服工作随意性。 近十个月时间计划如下:

1.1 复习时间计划:划分三个阶段:上学期八月至下学期三月: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学期四月至五月方法能力专题培训、 下学期五月中旬至六月高考前综合模拟高考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1.2 明确各阶段复习内容及要务。第一阶段复习以知识梳理,整理结构、理清体系关系,建构结构框架,寻找章节线索,攻克本章重难点问题,梳理知识点为主。

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研究方法,五种能力全面系统展开“点、线、面、体”形成一

体。应当稳扎稳打,不要过快,过深,以知识复习为主。第二阶段复习以总结方法,归纳思路,重点、难点、深度的深化和能力提升为主。实施专题讲座形式,既典型习题类型的处理及求解;相互渗透的综合问题的处理及求解;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为核心。

第三轮复习以强化训练全面提升,迎接备考为宗旨。既以查漏补缺知识点,提高解熟练程度,洞察高考动向,调整学生状态。以精讲多练为主。实施三个阶段,达到三个目标“懂、透、化”。

1.3 选择确定复习资料计划。没有资料不行,如单元复习的、章节检测的、综合提高的、模拟训练的。复习资料要视学生情况而选,过多、过杂、既经济浪费又消耗学生精力,实际效果并不好。关键是资料的质量,教师要认真筛选,严格把关。其次是资料的使用也要分阶段分时间,它的时效性极强,不可提前或滞后,否则影响效能。资料的备选一定要提前,教师手上可多些,以供参考。

2 加强基础、立足基本

2.1 识记、理解概念的定义,单位、字符、标矢性,物理含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冲量、动量、功能等

2.2 理解掌握公式规律中的量的含义,公式含义,成立条件,使用范围。如F=ma

2.3 落实基本方法的使用技巧,如: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分析的常用方式,受力分析的原则,受力分析的步骤,受力分析的图示画法。又如运动学部分的复习:物体运动分类方法(轨迹上直线、曲线;受力上平衡态、非平衡态;大小上宏观的、微观的;繁简上典型的、复合的等),常见基本运动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与波动),判定物体运动形式方法(分析物体受力,确定该时刻的速度以及力与速度的夹角),描述运动形式常见方法(文字叙述、数值列表、代数公式、几何图象、物理实验、矢量图示)物体运动的特点(独立性、等效性、等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解决复杂运动的一般方法(化曲为直等效代替、改变物体的参照系、抓住物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的关联性条件,如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4 从建构知识体系弄清相互的联系与区别,提高综合效能。如: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各自的任务、特点、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又如力学内部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大观点的比较与分析。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力的作用方式引起的原因,(即力的瞬时性效果、力的时间积累性效果、和力的空间积累性效果)以及对应的状态变化的不同,(即速度变化、动量变化、能量变化)。它们的共性联系即宏观的机械运动、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均涉及力和速度。它们的应用范围的不同(恒力变力、直线曲线、研究对象多少等)、使用的优劣程度等的不同(矢量性、标量性;物理过程多少等)。通过比较分析,深化力学的核心,解决了力学的重点难点。

2.5 规范强调必要的学习习惯如画图,单位换算,符号的含义,公式的标矢性等。

开始老师可以做些示范,引导同学尽快适应这种模式,以后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拨为辅,这个阶段复习时间较长,需要循序渐进。力学复习越扎实,物理的基础就越牢固,将来其他部分的复习迁移就容易,耽误的时间可以弥补,好比就象滚雪球。

3 时时处处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3.1 注意重点难点的变化性。如:新课的重点难点,复习课的重点难点不同。力学、电磁学的重点、难点。知识上的、方法上的、能力上的重点难点的差异。

3.2 注意重点难点的相对性。如:知识点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和方法归类中的重点难点相对不同。如:高中物理的核心问题所在即求解各种性质力的大小和方向,求解各种性质力的冲量的大小和方向,求解个种性质力的做功大小及正负;高中物理的解题特点一类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另一类则是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高中物理问题的思维类型,一是从时间上寻找量间规律,另一类从空间上寻找量间规律,这些问题都是较高层次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有时需要老师反复讲理论,反复在习题中深化,方能得到解决。

3.3 注意重点难点在试卷中的把握和处理。如:计算题中多个知识点组合问题;复杂物理情景的分析问题;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难点是不同。务必使学生对此有个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自己处于什么阶段,那个层次。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个人灵活处理。

4 做到全面性与深刻性的兼顾第一阶段复习提倡全面性,第二阶段复习强调深刻性,第三阶段复习突出针对性。内容多,时间紧,如何兼顾,也是对教师的考验。如:复习热学部分、光学部分和原子物理部分,必须复习到位,但无须过深;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也要到位,尤其是物理实验部分是学生的死穴,电学实验的复习定当具有深刻性;代数公式与几何图象方法都要兼顾;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也要注意兼顾。而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能量问题的各式各样解法就必须要花大力,做到深刻性透彻性。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88-02

分析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试题是直接从教材中取材或适当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包装、拓展延伸,并加入新的情境而得到的。试题设置的情境注重贴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能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同时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因此,我们在中考复习中一定要重视教材,不要滥用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要以课本为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编写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训练题供学生训练,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挖掘教材的实验内容

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实验活动、课外实验三部分。教师要从这些内容中挖掘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抓住复习实验的主线即“药品-原理-仪器-步骤-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反思与评价”,进行全面复习,并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改进、评价和重新设计,编写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复习。

例如:(2012年自贡市试题)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着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碳化。(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实验结论:______的温度最高。(3)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这一道题来源于《化学》(本文提到的《化学》均指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l页的实验1-5。题目保留原来的大部分文字,其中除第(2)题直接取自教材外,第(1)、(3)题均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第(1)题涉及第六单元的知识,第(3)题涉及第七单元的知识。

又如:(2012年日照市试题)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本题源于《化学》上册第77页的课外实验,是通过改编、设置问题而形成的。

可见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改编、创新设计训练题。

二、挖掘教材的图表资料

化学教材中的图表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些图表直观、简洁,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所述事物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等。教师在组织学生中考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中的图表资源,以达到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尤其是教材中基本实验操作部分的各种示图都是各地中考高频考点的素材,复习中要注意挖掘这些资源,通过整理归纳,设计有关的训练题,强化训练学生。

例如:(2012年百色市试题)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本题是将《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的插图加工改编形成的。

又如:(2012年河南省试题)下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本题是将《化学》上册第81页图4-26加工而成的。

再如:(2012年武汉市试题)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本题的表格来源于《化学》上册第129页表7-1,利用表格结合教材及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设置4个问题形成本题。

三、挖掘教材的例题习题

教材中有很多讨论题、例题、练习题,这些题目都是基础知识的训练题,都是中考命题的参考,有人称之为“母题”。中考的部分试题是由这些题目衍生而成的。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整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将其改编包装,使之成为供学生训练的新题。

例如:(2012年苏州市试题)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H2O

本道题是将《化学》上册第32页第3题(1)改编而成的。

又如:(2012年南允市试题)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氨气

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该题以《化学》上册第147页第1题(3)为原题。

再如:(2012年怀化市试题)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①______;②______。

本题源于《化学》上册第137页的讨论“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你能举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吗?”

许多中考题只是在原题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加工包装而成,复习时注意挖掘教材资源,训练到位,学生自然会感觉不难。

四、挖掘教材的补充内容

化学教材在大纲规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拓展性知识,比如“资料卡片”“调查与研究”“化学·技术·社会”等。这些资源一方面能补充教材、丰富教材,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素材。利用这些素材结合新闻事件,设置问题情境,编写出的题目起点高而落点低,注重知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并注意既利用教材但又不偏离教材。

例如:(2012年佛山市试题)2月29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本题在《化学》上册第32页“调查与研究“的第1题中可以找到原型。如果教师在中考复习中适当补充PM2.5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考试中就不会感到困难。

又如:(2011年南昌市试题)化学一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

该题源于《化学》上册第108页的“资料卡片”提供的石墨烯知识,学生由此卡片可以知道石墨烯是碳单质中的一种,它必然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6篇

关键词:复合材料;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05-0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复合材料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注重各组分材料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协同作用,具有组元选择可设计性和结构可设计性[1]。《复合材料》是贵州大学针对矿物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意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本文在近年来对该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考评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一、课程背景及基本概况

调查发现,国内高校针对相关专业设置的与复合材料相关的课程除了《复合材料》之外,还有《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学基础》、《复合材料概论》等,单从课程名称上看,前两者属于系统讲授的必修类大课,后者属于概论类课程。本校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所设置的《复合材料》仅32学时,具体讲授中按照概论的思路开展,务求做到对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都能够讲到。

当前我校的专业选修课还没有像其他公共选修课那样按照个人兴趣真正地自主选择,而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限定的学分数及课程范围内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按照指导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集体选择。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对所“强制”选修的课程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现象。另外,我校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原本非材料类专业,近年来虽然对课程设置体系有所调整,但在学分数限定下,对于材料学科的课程无法系统化,所设置的课程无法全面覆盖学生在学习《复合材料》时所要求先修的材料科学与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界面等材料学科主要基础课程[2],这就给《复合材料》课程的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经常会遇到学生对于相关基础知识空缺的现象。当前笔者课题组正在进行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如何开展好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达到预期目标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二、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规划

《复合材料》课程涵盖的知识体系宽广、内容丰富,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3]。作为一门选修课,要在培养方案中所限定的32学时内系统地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几乎不可能,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合理调整。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发展历史、分类及基本性能、基体和增强体的结构与种类、复合材料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等。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拟按照下述思路着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设计。

1.按照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在教学之初,首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及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及重点。确定教学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针对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偏向矿物材料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中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部分作简要概述,而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于其增强材料大多为矿物颗粒、纤维以及晶须,应该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进行重点、详细介绍。

2.结合专业目标要求合理设计课程讲授体系。虽然在各类教材中,复合材料的各章节看似独立,但实际上章节内容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各章节之间的衔接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学习方向,最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课程概述部分关于复合材料组成的基体和增强体,在后续各类型复合材料的教学中都有所涉及,并且都可以按照基体材料、增强材料、界面性能、加工制备、复合材料性能的逻辑次序来展开,前四个方面都会对复合材料最终的性能及用途有所说明。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严格把握材料组分、结构与性能以及性能决定应用等关系,把每章节的内容和整门课程的内容联接为一个知识整体。

3.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随着复合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发展扩大,使得平时我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都能够和复合材料搭上关系,甚至还是亲密关系,比如我们所穿的衣服布料、吃饭用的碗碟和水杯、各类建筑材料等,都可分别归类为课程中相应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大类。在课程讲授中时常穿插这些生活中的实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对此也非常喜欢。

4.及时更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复合材料自从研究发现以来,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态势,每时每刻都会诞生新的复合材料,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将之前的陈旧内容进行更新换代,时常添加一些在复合材料领域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把新型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环境等尖端领域中的应用实例贯穿到课堂教学中。

5.笔者目前正攻读材料学矿物材料方向的博士学位,在课程内容讲解中,可以结合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所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等对课堂知识点进行补充完善。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创新

现在的教学大多都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但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也不仅仅就是做个PPT给学生演示讲解一下就完事了,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当今高校课堂,PPT课件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即便如此,我们对这个最基本的PPT也要认真对待。我们要做到课件美观精练、图文并茂,尽量避免大段文字堆积和由于粗心大意而产生的错别字等小问题,还要避免为图省事而随意在网上下载别人现成的课件,即使是教材随带的课件,也得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思路精心调整和修改,还要将好的视频和音频等素材融入到演示课件中。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还要将已经很成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引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增大教学信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经历感的学习环境。

2.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环节的主题。总体而言,该课程多为陈述性内容,以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4]。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做到面面俱到,针对设计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进行学生汇报或提问式检查等。其次,采用讨论式教学,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最后,每一章教学中期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报告,也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内容进行报告,报告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点评和讨论,此举可以锻炼学生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文献查阅和语言报告表达能力,使学生了解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接触学科前沿领域,并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在相同课程教学中好的思路和方法。

四、采取多元化的课程考评机制

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纯知识记忆考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学生整天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学中,我们要意识到考试从来都只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使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鉴于此,本课程开始之初就倡导学生轻松学习,最终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查方式,主要包括开卷笔试、课堂报告、课程论文等,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兼顾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这种多元化的考评机制既达到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注重对整个学习过程、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符合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要求,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此也表示满意和赞同。

五、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完善和熟练的过程。课程教学改革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说词,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要改变选修课曾不被很多老师和同学所重视的不良现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洪峰,魏剑.复合材料[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

[2]马庆宇.《复合材料概论》教学改革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8-50.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7篇

关键词:广西高考;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策略

自2012年采用新课标后,广西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的原则,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遗传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与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和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息息相关,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高考复习时应认真制定好《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策略,以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近四年广西高考生物试题中《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命题热度及命题特点

1.命题热度

2.命题特点

第一,近四年广西高考生物试题在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时有三年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命题特点是深挖教材,以考查基础为主,但又不失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查。

第二,2015年第29题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对植物激素的影响考查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实验与探究能力,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命题大大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也代表着高考试题变化的新趋向。

二、学生丢分原因分析

而从阅卷总结中可看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为基础知识识记不牢,基本概念辨析不清;审题不清,对题干文字信息理解不到位;识图、析图、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缺乏分析图表的方法;书面表达不规范。

三、广西高考生物中对《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复习策略

1.重视课本,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1)概念复习图表化。对生物知识中的概念不要死记硬背,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把概念图化。如把RNA的复制、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概念进行列表比较,从而加深理解与记忆。

(2)专题知识网络化。如可以把DNA的结构与复制、转录、翻译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基因工程、生物的变异等知识构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3)核心内容练习化。如基因的表达等学科核心内容要不断加以巩固,这些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且试题材料常来源于教材。

2.加对实验思想、方法的指导,注重实验的分组以及结果的分析、解释和处理

《遗传的分子基础》涉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个经典实验和科学发展史,复习时,教师应按照科学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思路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领悟实验原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案的评价训练,以适应新课改理念对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3.加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识图题在生物学知识的考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考生物试题《遗传的分子基础》一般用中心法则图为载体,要从这里获取与处理生物信息的途径。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可以从题干文字及背景材料、试题的设问、中心法则图示、表格内容等方面来锻炼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2015年广西高考生物试题第29题丢分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很好地获取和处理题中信息及进行知识迁移,因此在复习时要以“中心法则”为主线: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联系DNA的结构和复制、染色体和基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4.精选精练,提升学法、解法

(1)精选习题,演练高考真题。现在各种生物高考资料很多,但是很多资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资料中有很多原创题,但是这些题目还不够严密,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还有很多题目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把握不足,所以要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演练高考真题可以使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提高对高考题的把握能力。

(2)熟悉解题程序,提高应试答题技巧。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有一定的解题程序,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一般有排除法、比较法、图示法、综合分析法等。《遗传的分子基础》中如果考到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一般用排除和比较法;如果考到DNA分子的复制或表达的计算,一般用图示法;对于比较复杂的选择题,则要用综合分析法。

5.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时,要提高高考复习效率,进行有效复习,首先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总结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注重基础,回归教材;注重实验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最后要精选精练,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使学生决胜高考。

参考文献:

1.徐文.近三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研究及应考策略.

2.张明忠.新课标卷六年考点对比(Ⅰ-Ⅱ卷)分析.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意义;整合对策

当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当今世界的绝大部分人而言,离开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仿佛一切工作都无法开展,信息技术的力量强大到惊人的地步。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手段也基本覆盖到课堂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例如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笔者认为,应当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的意义

1.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教育作为信息社会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图片等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在当前教改的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成为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师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的建议,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获得更直观的影像, 对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有利于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具有视频、图像以及文本等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具有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同时还可以让师生之间实现互动,因此,有利于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阶段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促进学生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其较好的文化素养,并具有在信息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对策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生物课程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图片展示,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的把动物的习性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学生真正的由此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探知的欲望,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探知动物世界的奥秘,了解、掌握生物知识。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时时互动和交流

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更多的学习的途径,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即使在课堂以外教师同样可以学生展开生物教学的另一教学课堂, 学生在家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受教师的知识的讲授,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得到教师的及时的指导,使生物教学课堂得以延伸,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样得到开阔。除了与教师的互动、沟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共同的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共同的探讨、交流、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同时请教教师的帮助,也同样可以在班内集体的讨论,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共同的学习、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为教学服务已经成为一直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展示,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活跃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逐步推理,使问题的解决呈现的方式更加的直接、生动、形象, 学生也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的顺利, 改变了以前教师单一的直白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时,由于细胞非常微小,直接用肉眼是无法观察的,而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找到细胞结构的每一部分图片, 并有关于细胞结构的视频演示,就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细胞结构,帮助学生克服了抽象性困难。同时相对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研究学生自身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上,研究学生的需求,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形式。

4.结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在生物课程的复习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投影影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复习资料,可以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大课程复习容量,学生可以更加快捷的看到复习内容,识记复习内容。例如,在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可用动态课件展示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过程。教师所呈现的复习内容,要难易得当、难易有别,照顾到班级的每一个同学,使复习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掌握生物知识的有所侧重的对待复习资料,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就要做到使复习资源惠及每一位同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对复习资料网络中已知的知识可以虑过复习其他内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重新学习,再进一步的学习其他知识,针对生物复习资料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有选择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很多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Y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