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06 20:26:03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1篇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当某些家长受自身条件制约,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他们要么一味地顺从、溺爱,孩子犯错也不说不管;要么过于严厉,对孩子非打即骂;要么只顾着忙事业,忙工作,把子女扔给祖辈,或是放任自流。有的父母无法给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只要求孩子,对自己却放松要求。这些不恰当的行为与教育方式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些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得其他学生受表扬;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爱护集体财产;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高压下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没有安全感。当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教育时,这些学生就会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表现在日常行为上就是旷课、打架、说谎等,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学校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是,在很多学校中,教师和学校领导仍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智育上,他们不注重道德教育,也不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放在心上,认为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的项目。教师把课外活动取消了,以足够多的习题去消磨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都成了习题的奴隶,个性发展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科学的评价体系,因为学校行政部门在对班主任考评时是以学生的分数为准的,这就间接地导致了教师管教不管道,教书不育人。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以科学的理念管理班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的“人”就是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和根本,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真心地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张扬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关爱学生首要的就是关爱学生的内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受年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发展,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他们对于教师的关爱有着很大的需求。班主任要多学习一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巧妙地接近学生,真心地关爱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交,以师爱温暖他们的内心。沟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走入学生内心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块敲门砖。在组织教学活动或是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并逐渐向班主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班级民主制的进程班级民主,一是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民主,全民投票,选出大家心中的班干部,并放手让班干部锻炼。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干部做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全部学生都可以向教师提出,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班主任对小学的评价一定要科学。评价一是要突出发展性、鼓励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意识要全面评价学生,允许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要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2篇

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校花网*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课件下载*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

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校花网*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课件下载*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课件下载*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管理;加强;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础与关键阶段。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小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管理的主体,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与探讨,试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开创自主育德的新局面。

一、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内涵

所谓“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是指把班级还给学生,将班集体的教育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将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自我约束的目标。

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涵盖两个层面:一是指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管理中中坚力量的作用,相互监督、相互协调,自觉组织和完成大部分班级任务的过程;二是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通过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指导能力,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

二、加强小学班级自我管理的意义

1.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小学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小学教育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是强大的,但自我管理是不随时代洪流摇摆的“静态管理”。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全面人才空前需要的时代,时代赋予了新世纪新的要求,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全方面多领域健全发展的人才,他不但要具有充实的学识,熟练的工作技能,还要求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随着我国入世,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社会进入全方位多领域发展阶段,我国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摸索前进的情况,所以,此时,时代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更需要自觉,自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2.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随着时展的步伐,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从某些层面上说,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特征。它要求在施教育的过程中,重视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小学教育阶段正处在素质教育的基础期、关键期。只有在这一时期,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努力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性,才能使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去自主成长。

三、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氛围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现阶段,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通过外部条件,绝大多数人都已获得满足,但是,获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却需要通过内部因素作用和外部环境影响等等条件才能实现,这导致人们前行在并一直前行在,努力获得认可、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

尤其面对小学生,他们的自我需求刚刚萌芽,自我意识刚刚发展。他们渴望获得尊重,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学习。他们主要的需求阶段是较高层次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教育改革。人本主义的核心是自我实现,它关注学习这个人的直觉、情感、意图和信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场景;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以发展人性;主张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理解世界,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的目标。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体现在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手段和学习方法,激发其积极性,使之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获发展;理解和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都要有学生的参与、认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挖掘他们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目标管理可分为四个步骤:建立目标―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评价绩效。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用“自我控制管理”取代“专制性管理”。同样,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权力下放,让学生共同参与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发展自我。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把班级内学生所确定的目标具体化,并检查落实情况,评价结果。通过学生的小目标来促使班级大目标的实现,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实现自我的最终目标。

四、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小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万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大体应经历3个阶段:首先,是教师主导。班级的规章制度由教师单方面制定,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执行与被动的规范之中。其次,是师生共处阶段。在其阶段,教师选拔一部分学习、纪律等各个方面具有榜样作用的同学担任班级的班干部,由他们替老师完成部分工作,班级的秩序是由老师和少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制定与监督完成的。最后,是学生共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自主性较高,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人人是班级主人的阶段。由此,为了实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笔者提出若干策略措施。

1.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实现学生代表的初步自我管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骨干力量,起到带头和表率的作用。班级管理中先培养一部分人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再引导带动大家管理自己、共同管理班级。

(1)班干部的任命。班干部的任命可以通过竞争上岗或者民主选举的方式完成。及时组织全班同学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探讨和总结,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2)班干部的培养。要明确班干部的首要职责,是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规范班干部的一言一行,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在班级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其次,要明确班干部的身份,班干部首先还是学生,并不是同学的“号令者”,相反,要做到虚心向同学学习,认真为同学解决问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量体裁衣,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班级管理的自主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一定规范的制约。

首先,每个学生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力求做到班级管理不留白,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

其次,有快速的反馈机制,能及时合理的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偶发、突发事件,并及时做出奖惩。

再次,要有严格合理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班级大小事务的公开透明,确保班级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最后,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合理的班级制度是应该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得出的,它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同学的依据,更是同学自己制定,自己维护的准则。

在此,笔者着重要强调一点,外部的规范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有序的代表,可是对于真正的自我管理,更应该是内化的准则,是学生在自己心中已经既定的规范与认知,他不需要他人的奖罚,而是对于自我的真正塑造。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小学阶段真是基础与萌芽的时期,教育者应该予以重视。

3.明确班级建设目标,是班级共同进取的不竭动力。目标,是凝聚力,是进步的动力。而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建设目标,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重点。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硬呕岬玫匠浞值募だ。

首先,要确立与内化班级建设目标。可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针对性的发言,提出问题、看法和要求,从而把班级目标的预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求。

其次,班级目标的制定要有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过程,有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的系统规划。这样,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前行的动力,从而把个人行为、班级行为、社会行为融为一体。

最后,通过做好班级目标工作设想,充分的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性,有效的管理好班级各项活动,为良好有序的班集体建设打好铺路石。

责任制的实行并使班级事事都有人“管”,可是“管”的目的是为了“不管”。“事事有人管”只是一个过度,当习惯与规范形成,并被同学熟识内化,管的事情就在逐步减少,内容也逐步宏观,变成长期的规划与指导,最终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只是起到了宏观把握,观察指导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实行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江溶.让我们做班级的主人――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2010(6):55-56.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 职责 素质

一、小学班主任的职责

从小学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小学班主任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1.贯彻《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

2.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协同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4.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5.搞好班级日常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常规训练,做好学生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6.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互通情况,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注意争取社会力量教育学生。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通过对班主任岗位职责的学习研究,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三、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的学习和体会,结合自己从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一个小学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学生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和约束,这种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待到学生成熟后步入社会,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能够管理好自己,那么这个班级的班风班貌就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追求的理想目标。相反,如果每个学生都不能够管理自己,却又反过来去管理别的学生,这个班级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2.班主任要率先垂范,用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人格魅力,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会学生鉴赏“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3.塑造具有“创新、民主、合作”的良好班级文化

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班级学生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理想追求、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些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心理氛围就是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体现良好的班风班貌。

班主任一定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具体体现在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形式多样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争取优异的成绩等。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形成民主的氛围和风气,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主人翁的意识,班级决策要有透明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意识。因为民主是班级文化的准则,这样的班级文化塑造出来的未来人才,必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民主。

班主任一定要使班级具有合作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团结合作是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之一。学生时代会合作,以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会与同事一起合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于形成会合作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主动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认真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文化、家庭经济情况、家长的各方面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等方面的情况。班级管理无小事,要求班主任在工作重要有耐心、有爱心的进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各方面的爱心帮助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切实保证这些个别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这是普及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三、小结

从以上几个方面,根据班主任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反思。使我加深了对班主任工作意义的认识。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风气;班规班纪;心理状态

一、班级风气很重要

对于管理任何阶段的班级来说,良好风气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班级发展前进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师在制订相关的班级管理计划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来说,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风气更是意义非凡。一个班级的风气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班级的精神气质,对于班级内部学生的状态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拥有积极向上风气的班级也会比风气低沉的班级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着重注意,仔细思考应该如何在班级中带领学生共同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弄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风气。良好的风气可以使学生团结集体,并且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说心系班级,关心同学,有问题大家共同面对等。这样的风气一旦在学生中形成,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也会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其次,明白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更为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带领学生共同塑造班级积极向上的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在行为和思想上对学生的引导也是非常深刻的。同时,还可以在集体活动或集体劳动中逐渐培养班级的良好风气。比如说拔河比赛、运动会等都会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加油呐喊等,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回馈集体,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那么班级的风气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且学生也能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班规班纪要遵守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预料的状况,也一定会出现一些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所以班主任教师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可能性。实际上不论是对于听话的孩子还是比较调皮的孩子,都应该让班规班纪看守班级,这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那么对于一个管理成熟的班级来说,都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班规班纪呢?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务实学习是最基本的准则。学生在任何阶段的最主要任务都应该是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学习知识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要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玩耍的时候可以尽兴,但是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认真。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其次,赏罚分明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原则。不论是什么样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好事或追求上进的事,就应该进行表扬或奖励。比如,学生成绩提高,为班级争得荣誉,或者帮助老人、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都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错误,以及违背原则的事,则必须要指正并督促其改正。比如说,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或考试中抄袭,与同学打架等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并且批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转变观念,改正错误。由此可见,班规班纪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规章制度做成书面报告,张贴于班级公示板上,并且经常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以规范学生行为。

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指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5~8岁,处于少年阶段的开端。不同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还比较弱,往往会听老师的话,所以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状态。管理班级的时候也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学习知识的欲望也充足,只是对“苦”和“累”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抵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够成熟,因此对批评和挫折的抵御能力也不够。老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学生可能会“反应过度”,从而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班主任教师着重注意,多多引导。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理念及方法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考虑。首先要塑造并管理好班级的风气,这是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要树立班规班纪,用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慎独的操守。最后,还要注意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会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1.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6篇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有外在的环境文化,内在的精神文化,夹在中间的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在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打造班级特色,培养学生健全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有效建设策略进行概述,深入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物质载体;知名度

所谓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形式和形态。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把班级文化分为三层的话,物质文化是文化表层,制度文化是文化中层,精神文化是文化深层。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和支配着其他层面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文化氛围、班级风貌、学生个性发展、班级整体的精气神的集中表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众所周知,班级这一家园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锻炼、塑造学生。纵观各校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失去其功效。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的实践研究总结。下面我对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以优美的物质文化为载体,熏陶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把课室布置成学生温馨的家,整洁、明丽、温馨的教育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学生积极奋进。正所谓“环境造就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从教室环境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明丽、温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的基础,整体感觉是整洁、大方、得体,其标准是桌凳整齐,物品摆放合理,教室干净,门窗明亮。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坚持开展“弯腰”行动,看见纸屑主动捡起,桌凳歪了随手扶正,物品乱了随手摆好,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室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我还将学生“弯腰”行动的精彩瞬间展示于教室。

2.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教室前门张贴“抬头、挺胸、微笑”,背面张贴“今天你微笑了吗”,以此作为学生仪容仪表标准约束学生的“型”,它就像是导航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段时间下来,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被此感化而慢慢地改变和规范他们的形象,难怪学校老师都说我班的学生连走路都自信。

3.精心设计班级名片,提升班级的知名度

班级名片是在一张8开卡纸大小的卡片上用最简练的方式介绍班级的“名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设计,创造性地介绍班级情况、展示班级风采、宣扬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标识,内容有班名、班徽、班级口号、育班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等。班级名片是班级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班级形形象、体现班级精气神的名片。

4.细心布置班级墙壁,让墙壁会“说话”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打造班级特色,我布置如下:“头脑充电站”――图书角,其温馨提示是:“今天你充电了吗?”学生每天都给自己充电,也乐于把自己的藏书与大家分享,图书角里的书每天都是晚出早归。“班级座右铭”――两幅图文并茂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而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拼搏、奋进。“环游日记”――学生行为变化的历程。它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撰写的日记,形式是真实、详细地记录每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亮点,第二天早上利用早读课约两分钟时间由执笔学生上台念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后评析,老师修正、引领、补充和指导。日积月累,孩子的日记(写作水平)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发生了变化,行为也悄然变化了。“诗风画韵”――班级秀,这是展示学生个人才华的平台,设计为两个版面: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如美术作品展、优秀作文展示、书法展等,既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映射其他W生。当然,班级文化布置远不止这些,还有“班级信息栏”――学生座位表、课程表、班干队干表、值日安排表,“中国梦,我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等等。

5.精心办好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航,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圣地”。我将学生分组,分期,集思广益地把每期板报办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展示的平台。

二、以健全的制度文化为导向,规范学生的品行

1.健全的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其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度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全体学生讨论制定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形成《我们的约定》,内容简明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具可操作性,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其次,完善奖罚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科学管理是制度文化的落脚点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干部“任职”时间过长,工作易被动,出现疲倦现状。因此我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日常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和“分组管理制”。在班委轮换制方面,实行任职前培训和跟岗学习,由任现职干部指导;在分组管理制方面,先把班级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里有小组长、记录员、学习标兵等。值日班长的管理对象是各小组长,小组长的管理对象是小组成员,值日班长还挂点(小组)值周。通过分层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可以细化日常工作,大家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责任到职。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暖流在班级流淌。

三、以特色的精神文化为内动力,塑造学生的心灵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他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班级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一种和平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它既是教育工作的自然归属,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

1.量身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国家有国家的奋斗目标,学校有学校的奋斗目标,一个优秀的班级也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目标奋斗。教育家魏书生始终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思想,有目标,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奋斗目标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级奋斗目标应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并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的方向。今年开学初针对我班学生平时学习懒散、不思进取的现状,我创建了“让每一次努力都收获幸运”作为班级的近期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奋斗收获成果,感受幸运,达到目标后提出“越努力,越幸运”的中期目标。

2.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具有感染、通化、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班级的热点进行评议,把舆论的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针对我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男女同桌@一舆论,开展了一次“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的主题班会,通过教育和引导,这一男女同桌的舆论在班上销声匿迹,反而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3.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强调多扬长,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组成互助组,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学生做同路人,平等共处,坦诚相待。

四、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桥梁,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班级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班级凝聚力不断提升,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1.校运会,班级风景线

每年的校运会是我必做的一大课题,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拉拉队”,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2016年校运会,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在宣传报道方面成绩突出,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们取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2.才艺大风车,七彩幸福童年

为促进广大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个综合素质教育与才艺素质开发、展示的舞台,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班级才艺大风车活动。才艺大风车有舞蹈、唱歌、乐器、相声、小品、话剧、最佳主持人等。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让更多小朋友变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为他们架起通向理想和艺术殿堂的桥梁。

3.“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又深远的德育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必须去了解、探讨、实践、总结。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共同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做个用心人,共同创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做个细心人,把班级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点,这就是小学育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译林出版社,2013.

[2]谢云.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董玲.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2012(9).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小学;班级管理

参与式学习是当前流行的一种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该教学形式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该种方式不仅要实现学生在短期内的成长,同时还放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的角度,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帮助教师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从参与式学习的应用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参与式学习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

大部分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进入到学校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不论师范生是否担任班主任一职,都需要与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互动。事实上,教师面对的更多是一个班级,而不是某一个学生。与此同时,良好班级的建设是学生与教师建立起良好关系的保障。因此,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整体上来看,班级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的常规管理,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类学生深入了解实际的班级情况和小学生在班级内的情况,从而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依托于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知识,同时要学习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把握管理对象的心理发展阶段及个体发展特殊性,班级管理工作是师范专业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统筹应用的过程。就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师范生在进入到实习工作中后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开展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后续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依据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际状况,在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设定中以参与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引导师范生加入到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中去,逐步提高师范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师范生成为具备专业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的“准”新手教师。

二、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参与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从整体上来看,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前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合理规划参与式学习,保证该种教学方法的适当性。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如何理解学生发展诉求、如何满足学习课程要求、如何兼顾合作小组实际需求的问题,在综合以上情况后选择恰当的参与内容以及参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该种学习方式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同时,结合相应教师专业的发展标准来统筹规划参与式学习的内容,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第二,教师从课程大纲着手,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管理工作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师范生完成参与式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规划实现、师范生实践过程当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从系统的角度考核参与式学习的效果。第三,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容既包括师范生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参与过程当中的思考,为下一步参与式学习的运用提供方向。第四,进行总结反思。在开展完一次参与式学习后,学生提出参与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规避与解决,发展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实施的架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目标的结合,能够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真实教育情境当中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帮助师范生深入到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推进师范生“准”教师身份与角色的建立。

(二)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尽快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内容,此过程中是师范生不断成长为新手教师的过程,也是发展师范生个人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小学作实习教师期间,很多师范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整体优化管理。在进行小组划分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有以下几点需注意。第一,引导师范生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班级内小学生的合理分组是确保后续班级管理的重要一步。进行分组时,师范生不仅要考虑到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组内异质、组间筒质”的原则,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作为分组的依据,为实现班级管理打好基础。第二,引导师范生做好对小组成员以及组长的培训工作。对于师范生来说,小组长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小组长更多地分担了教师的职责,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帮助教师快速建立起班集体。所以,师范生在最初开展小学班级管理要适当进行组长培训工作,明确组长的职责与作用,使组长成为师范生的重要帮手。其次,引导师范生做好组员培训工作。师范生要认识到组员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时还是监督者的身份,这样的意识师范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组员明确,这样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快地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尽快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组织。

三、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改进措施

参与式学习方式是以实践的形式促进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应用、具体实践,使理论知识不在停留在表面,成为师范生真正掌握的、能利用的工具。根据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当中的具体应用,还有部分不足有待完善。

(一)关注学生的需求,兼顾参与式学习方式的层次

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中的表现与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参与程度、投入程度会有直接不同的反应,同样的参与式学习实践内容,学生个体会展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能够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确保一线教师的正确引导

师范类学生进入到小学实际教学工作后,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指导师范生更多是一种压力,这就会导致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下,师范生一心实践、无人指导,即便意识到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缺少一线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当前的参与式学习具体应用过程中,承担指导教师职责的一线教师的数量及质量难以保证。对此,可以通过经费投入、专门聘请等形式确保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基本保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深厚的师资力量。

(三)明确参与式学习的应用目的

在应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该方法的使用目的,避免因过度培养导致师范生的发展超出了该阶段的实际需求。师范生在实习工作中更侧重于职前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关注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入职后的工作的现实需求基础之上,同样需要对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进行区别。换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身份,而并非将师范生培养为成熟的教师。

四、结语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基于师范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促进师范生的成长,该种方式不仅是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为师范生成为“准”教师提供保障。如何做好实践与理论、运用与反思的结合,是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师范生培养工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康依情,李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16):210—211+238.

[2]毛俊芳.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2):109—110.

[3]朱丹茜.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对象的班级管理实践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庄子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6):111—112.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存在问题;根源;以人为本;“合情”规范;“合理”目标;“群体”决策;“柔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教师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等多种管理的理念与模式,然而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了。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现代班级管理为什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分析班级管理中人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的策略研究。

一、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许多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还有,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操作上,部分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班级管理参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对班集体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导致问题的根源

1.班级管理工作责任不清,目标不明。虽然我们各校现在都有《班主任工作职责》,《任课教师职责》等,但由于一些习惯性的意识,使我们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还是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班级工作大大小小的事如收费、班级布置、卫生安排、思想教育等都需要班主任过问处理,而课任教师就轻松的多,可管可不管,甚至出现一些技能课教师把在自己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交移班主任处理的现象。

2.部分班主任观念陈旧,管理效率低下。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是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使得许多学校在选任班主任无法称心如意,再加上班主任是非专职的,他们肩上既要担负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又要担负着其他许多科目的教育教学,往往难于细致、系统地去自我思考、学习班主任的管理意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又没有专门开展相关的班主任工作培训,这就造成了部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时出现的观念陈旧,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

三、“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

1.建构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我在教育学生时,主要注意了以下两点。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的训斥或是尖刻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②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差生来说,我从来没有用鄙视的目光看待过他们,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一视同仁。总是不断给他们心理暗示,老师觉得你行,你还有潜力,老师相信你能取得好成绩。

2.制定“合情”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九(14)班规》,班规分“上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

3.设立“合理”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对学生个体来说,设立个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善于扶植心灵真善美的思想,勤于清除假恶丑的东西,对外界的东西也有分析和筛选的能力。”(魏书生语)

4.对班级来说,设立集体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进行。如:学校的常规评比,学校的运动会,歌咏比赛,诗朗诵比赛等等。班主任应利用好这些契机,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然后一起向即定目标努力。这样的管理活动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实现“群体”决策。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管理论》)班级作为一个小组织,班主任在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

“群体”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班级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对班级的管理就是实行“群体”决策。他认为班级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

6.运用“柔性”管理。班级中的学生是一个流动的整体,文化状态、道德水准以及素质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中,要驾驭学生就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相应地调整管理策略。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记得有一回,我无意中看到班上一位女同学在下课休息的时候主动地在整理教室一角的小书架。第二天晨会课,我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赞扬,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以后的小书架一直是那么整齐,就连大黑板、小黑板也都一直擦得那么干净,摆得那么整齐。运用“柔性”策略,需要班主任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脉搏,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教育手段,并且不断变化教育方式,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因而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对形成有特色班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强烈的影响。”(《现代教育管理论》)

【参考文献】

[1]《班主任》,2002,(1-5).

[2]《班主任之友》,20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