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通讯技术论文

通讯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13 21:05:40

通讯技术论文

通讯技术论文第1篇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的新型计算机,其遵循量子定律,可进行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处理量子信息。量子计算机采用可逆逻辑芯片,进行可逆计算机,降低热量的消耗。目前,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而我国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

(2)DNA计算机

DNA计算机以DNA结构作为编码方式,双螺旋和碱基互补形成分子链,在生物酶的作用下,生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再按照规则对数据进行运算,映射出可控的DNA分子链化学反应,最后利用聚合反应、超声波降解、克隆、分子纯化等生物技术实现计算机运算和逻辑分析。目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制的DNA计算机已经能够实现DNA计算每秒并行操作1022DNA串。同时,DNA分子数据结构能在较小的空间存在海量信息,DNA分子存储密度可达18Mbits/perinch。而DNA计算机的能耗极低,耗能只相当于目前普通计算机的10亿分之一。

(3)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密集型数据存储架构,其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进行组建成群,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快速的、便捷的、安全的云存储。云计算实现了分步式数据计算与存储,将资源整合利用,根据需要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信息通讯促进低碳经济

(1)提高信息交流电子化水平

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方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譬如:电话、电子阅读器、互联网等,将实物替换成为虚拟化的形态物质,减少了对木材、石油、煤炭等的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提高工业自动化、节能化水平

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对工业用电机和工业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对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气、废物的排放,达到工业自动化、节能化水平。

(3)提高电网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

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对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对电能消耗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科学调度,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4)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

智能建筑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将建筑中的各项功能进行智能化管理,譬如:智能照明、智能采光、智能通风、智能防灾等,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5)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了电子商务移动化发展,网络购物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能源的利用率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低碳经济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ICT产业在LCE发展中的问题

1.制造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第一制造大国,但是大部分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是依赖于进口,而且电子企业仍以代加工为主。由于我国ICT产业起步晚,底子薄、初期投入少且风险大,制约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ICT产业技术、尤其是低碳技术的进步将会有一个长期曲折、摸索前进的过程。技术水平高低与节能减排能力相对应,若我国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则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研发成本高

风险大发展LCE的核心是新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新技术的开发一般具有一定的风险,对企业而言,要想从新技术中获益是需要时间的;由于新技术在短期内往往未见效益,致使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顾虑重重;同时在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对LCE的丰富经验,因此难以掌控未来的市场。

四、基于低碳经济的信息通讯技术前景分析

(1)绿色信息通讯的应用与普及

一方面,在信息通讯自身设备上进行研究,发展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神经计算机、演化计算机等,提高通讯数据中心的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降低能耗,同时,提高数据搜索模型和算法的实行速度,降低服务器能耗。另一方面,绿色信息通讯通过通信技术实现对能耗产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的节能减排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低碳技术将是未来信息通讯发展的方向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的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其中信息通讯就是其主要的研发领域之一,譬如:微软公司已经将其信息通讯数据服务中心移到环境温度较低的德国柏林,利用自然降温,减少利用冷却设备而产生的碳排放量。

(3)废旧信息通讯设备处理分类细化与循环再利用

面对每年产生的庞大废旧电子设备,将其按照元件进行拆卸后进行处理,划分成可循环再利用的元件,和不可循环再利用的元件,再将不可循环再利用的元件划分为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元件和无害元件,通过分类细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结语

通讯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4G移动通讯;技术;安全缺陷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4G移动通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普及程度较高,覆盖率广,较大程度地替代了原有的2G移动通讯技术和3G移动通讯技术。4G移动通讯技术在3G移动通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增强了信号收发能力,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对3G移动通讯中出现的技术漏洞进行了弥补,提高了稳定性。但尽管如此,在4G移动通讯系统时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4G移动通讯技术仍存在着一些安全缺陷。如果不对这些安全缺陷引起重视,很有可能会对人的隐私保护带来影响,还有可能影响4G移动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4G移动通讯的相关分析

1.14G移动通讯技术的特征

4G移动通讯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传输速率得到了较大提升、普及程度得到了提高、网络结构体系智能化等。在传输速率上,4G移动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基本上能够实现无限漫游,这就使得用户之间的距离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缩短。4G移动通讯技术采用了新的智能手段增强信号的收发能力,减轻磁场等对信号的干扰,使用户即使在较为偏僻的地区也能方便地接收到信号。在普及程度上,4G移动通讯技术以其极高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普及度较高。如今,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人们对于优质、快速的通讯系统的需求也日益旺盛。4G移动通讯技术的诸多优点恰好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快速得到了普及,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使用4G移动通讯技术,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在网络结构体系的智能化上,4G移动通讯技术正向着全面智能化网络体系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体系,给用户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

1.24G移动通讯关键技术介绍

4G移油ㄑ兜墓丶技术主要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DR.技术)、智能天线技术(SA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原本的信道进行分解,并让分解出的子信道之间相互正交,使每一个信道拥有独立的可调制的载波。这样一来,各个子信道就携带了独立的信息,可以并列传输信号,能够有效避免窃听和串号。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编写好的程序对通讯的频段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控制终端、调制方式等可以根据频道进行可以操作的选择。智能天线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智能天线安装在基站,并通过编写好的程序等控制信号的传播方向。这样可以有效消除信号传播过程中不良因素对信号的干扰,扩大信号传播的覆盖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对空间分集增益与码间干扰等通讯指标进行科学管理,使得4G通讯技术的信号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34G移动通讯技术的优势

与2G移动通讯技术和3G移动通讯技术相比,4G移动通讯技术具备诸多优势。首先,4G移动通讯技术的传输速率更快,无线频率的使用有效率高。与3G移动通讯主要使用的路由技术不同。4G移动通讯技术采用了新型智能化技术,大大提高了无线频率的使用有效率,从而节省了传输时间,提高了传输速度,甚至比3G移动通讯技术的传输速度高了几十倍。其次,4G移动通讯技术的性价比更高。由于4G移动技术的兼容性高,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4G移动通信将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性价比超高。最重要的一点是,4G移动通讯技术的信号质量更好。多种新型技术和系统的使用使得4G移动通讯技术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尽量避免受到感受,使信号的传播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4G移动通讯技术存在的主要安全缺陷

2.1黑客攻击

一般来说,黑客指的是那些能够利用系统漏洞编写代码入侵系统的高技术人员。他们掌握着非常丰富的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入侵网络系统盗取相关信息,使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通常情况下,只要是网络系统就存在着被黑客攻击和入侵的可能性,4G移动通讯技术也是如此,如果黑客对4G移动通讯网络进行攻击,很可能会造成数据无法正常传输的现象,使得传输效率大打折扣,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传输数据被破坏等现象。而目前,4G移动通讯技术并没有形成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也没有探索出应对黑客攻击的解决办法,使得用户的信息存在着被窃取、损坏的风险。

2.2安全漏洞

当前,我国的网络技术不足够发达,很多领域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网络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安全漏洞,许多应用软件也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隐患,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的系统安全漏洞会使移动通讯中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普通用户对于网络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够全面,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盲目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被破坏、硬件设备出现问题等情况的发生,也给自身的安全带来了威胁。因此,无论从系统的开发方还是系统的使用方来说,都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系统被破坏的情况的发生。这也是4G移动通讯技术存在的主要安全缺陷之一。

2.3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会给通讯系统造成破坏的因素,一旦网络系统被病毒入侵,那么可能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网络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当病毒入侵网络系统时,网络传输通道和信号会受到干扰,传播的信息会被破坏,出现数据消失、乱码等现象。电脑文件可能会被破坏,甚至无法查看和使用。严重时,网络病毒会使整个网络系统崩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网络病毒会在系统已被破坏的基础上继续繁殖和传播,造成多次伤害。网络病毒给通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带来了巨大的而威胁。而4G移动通讯技术目前还没有探索出能够有效防止各种病毒入侵的万全之策。

通讯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传输;线路

中图分类号: E965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技术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到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来,例如:音频有线、光纤通信、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等,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就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1.光纤通信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光纤通信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也是最主要的通讯方式,光纤通信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配电自动化建设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既需要安全性较高的通讯技术,尤其是光纤通讯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环境因素对光纤通信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它的适应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各种标准的设备相配合,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讯设备难免会遇到雷雨和雷电天气,但是光线通讯设备抗雷击能力较强,这就有效加强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抗雷击能力,这一特点最适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被应用于语言、数据和图像的传输,其应用过程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其误码率小于10-9,这一点就远远由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和设备,这是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比较好的通信方式。

2.音频有线是配电自动化中比较实用的通信方式

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城市规划电网建设,城市规划中配电网的数量比较多,常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因为音频有线技术和设备的造价比较低,在布局和连接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使用音频有线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因素,特别是在高压配电线路中的应用,要注意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雷雨、雷电等影响通信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必然要提高水平,城市建设的面积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建设通讯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多,为了节省财力的消耗,采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是最佳的选择,现代通信技术各有各的优势和弊端,但是从整体来看,音频有线是比较适合城市建设中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应用,每个区域或领域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属性,这就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3.电力载波是配电自动化常用的通讯方式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常见的现代通信技术就是电力载波,近几年对电力载波通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相关的变电所之间的使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个好的效果目前还是仅限于无断点电的线路,如果在多台配电变压器和线路中,柱上会有开关断电,那么这就很容易使电力载波通讯效果受到严重的干扰,所以在断点线路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在电力线路中被广泛的利用,因为电力载波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需要专门布置线路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布线的费用,但是由于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可靠性较差,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是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领域,常见的有小区抄表等。

4.扩频通讯技术的应用

微波通讯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并不是很常见,因为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有的采用的是多点通讯点,这对于微波通讯是比较难的,而扩频通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长距离通讯时,更加能够体现出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扩频通讯技术的优点有抗干扰能力较强、误码率较低、保真性高,同时还可以实现码分多址复用,发射的功率比较低。虽然扩频通信技术拥有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规划中,柱上的变压器和开关的位置在高建筑物上很难确定好通信环境,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就会对喷射信号的发射和回收产生影响,所以在应用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时,还要充分了解其存在的弊端,否则会对其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通信技术都会有他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适合的领域范围之内,使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也能够减少不科学的使用出现安全隐患,保证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科学有序的进行,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小 结:

综上所述,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技术、音频通信技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技术等,本文分析了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优势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同的通信技术其自身的优缺点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另外本文分析和研究之后,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更好的克服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促进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华;李洪新;岳振东;配电自动化系统载波通信方式的实用化研究[A];201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李长江;程治亚;樊晓虹;曹晓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通讯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资讯学 硕士教育 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

1.引言

我国台湾地区的图书资讯学与大陆地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同根同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成立。1949年后,两岸图书资讯学发展模式各异,大陆地区参照苏联模式,而台湾地区受美国影响颇深。1955年,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设立图书馆学组,标志台湾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通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验积累,台湾的图书资讯学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具备了扎实的根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国内专门研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见。邱均平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继续教育5个方面对海峡两岸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周莉娜对台湾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大学课程仿照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图书情报学课程模块设置,建立课程分类框架分析得出台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特色及启示。张华姿从学科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师生情况、教学设备、继续教育等方面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各阶段的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梳理。张云瑾介绍了台湾高等院校图书资讯学教育发展历程及现况,简析办学特色以及面临的问题。宋安莉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三方面介绍了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的现状、特点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杨美华等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相关标准和数字学习的认证方面,探讨了台湾图书馆学课程设置的规划和教学策略的创新。从内容上看,现有的研究多偏向于对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的教育现状进行整体性概括介绍,具体涉及到硕士阶段课程设置模块分析欠缺;从时间上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2010年之前,这对于反映当下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动向缺乏新鲜的信息;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研究以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定性研究为主,通过实际调研获得全面而准确数据的定量研究相对罕见。文章以我国台湾地区目前设有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进一步结合师资建设、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展开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启示,以期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调查对象与数据搜集

通过访问我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的官方资讯网,进入大学院校一览表及硕/博士班概况检索系统(http://ulist.moe.gov.tw/),确定台湾地区现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7所高校系所,分别是: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以及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调查时间上以最新的时间为准,搜集2016年我国台湾地区7所高校开设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最新动态以及各校在2016年的即时官方网页信息。在数据搜集上注重数据的新颖性和权威性,以真实地反映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现状。

3.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分析

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直接访问台湾地区拥有图书资讯学硕士招生资格的7所高校系所官方网站,获得课程设置相关数据。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参考王知津等学者提出的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分类框架体系,结合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课程归入四个一级类目,分别是:专业课、专题课、讨论课以及实习课。为使归类课程合理,对所有多元课程进行拆分,例如将多元课程“资讯搜集与组织”拆分成“资讯搜集”与“资讯组织”两个课程小类归入不同类目。

3.1专业课课程模块

通过在一级类目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形成表1。根据表1所示内容分析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特点。

3.1.1较重视图书资讯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

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把一般理论与方法的专业课设置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第一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对于大学阶段非图书资讯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先修部分专业课程,帮助学生获得专业核心知识,为研修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奠下基础。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要求先修参考资源与服务、资讯搜集与组织、图书资讯学等课程;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要求补修资讯征集与组织、资讯资源与服务2门课程;中兴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要求学习读者服务研究前应先修完参考资源与服务,学习技术服务研究前应先修完资讯搜集与组织,学习图书资讯学研究前应先修完图书资讯学导论。第二,图书资讯学专门理论类别下具体课程体现了课程设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特性,如包括学术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医学图书馆等专门理论课程,注重对特定信息机构的研究。第三,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高校皆开设研究方法的相关课程,且种类齐全。如包括统计方法、计量方法、质性研究、引文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3.1.2设置了实践性强、技术性强的课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皆开设资讯资源管理、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组织/管理与环境的相关课程,且课程开设数量众多,这些课程正是图书资讯学专业领域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如:7所高校系所共开设191门专业课课程,二级类目资讯资源管理下开设课程数量最多,共43门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23%,在其资讯搜集类目下,开设的资讯资源类课程涉及到的领域V泛,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技、生物医学、商情资源以及专利资讯等;二级类目下开设课程数量第二的为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类目,共41门课程,占专业课课程总数的21%,其资讯技术类课程不仅开设院校比例为100%,且包含26门相关课程,是专业课中课程开设最多的三级类目,资讯技术的掌握可以更好地促进资讯系统、资讯网络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促进图书资讯学的发展。此外,资讯服务业作为21世纪的热门行业,各级图书馆与资讯服务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之大显而易见。以三级类目资讯服务为例,其课程设置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资讯、文化创意等,其服务方式既包括线上参考服务又包括线下读者服务。课程设置分类之细、程度之深、涉及之广,旨在满足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图书资讯学专业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

3.1.3忽略了资讯检索、素养与数字图书馆等课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专业课设置较少的课程模块主要集中在资讯检索、资讯网络、数字图书馆、资讯素养与教育4个三级类目下。在开设院校数量上,仅有2所高校开设资讯检索类课程,而资讯网络、数字图书馆、资讯素养与教育也仅只有3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而这些相关课程知识的培养也正是当下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需予以重视加强的地方。其原因显而易见:首先,具备扎实有效的资讯检索能力是图书资讯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竞争力以及个人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其次,在动态且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资讯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对于图书资讯学高级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再者,只有具备高资讯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与资讯社会、资讯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资讯社会的发展;最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大众需求的不断专深,使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个时代的智慧成果应运而生,成为图书资讯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因此,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加强以上薄弱环节的专业课程建设。

3.2专题课课程模块

专题课课程归类所参照的分类体系与专业课课程分类框架相同,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的专题课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由于专题课自身特点是对某一专门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专题课数量相比于专业课明显减少,在实际分类中个别三级类目下由于未开设相关课程而没有列入表格之中。

3.2.1保持与专业课设置要点的一致性

专业课课程设置重视图书资讯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同样这也是专题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点。如表2所示,专题课课程设置涉及到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资讯资源管理、资讯用户与服务、资讯技术/系统与网络、组织/管理与环境、相关专业以及其它专业课各个方面。其中,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开设院校的数量为7,即开设率为100%,且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的类目下共开设了11门专题课课程,在所有二级类目中课程开设数量最多。这两项数据从侧面反映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忽视加强教育学生对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理解,重在坚持图书资讯学学科专业研究的根本。如以图书资讯学专门理论为例,其专题课程就包括我国传统的目录学专题、四库学专题,以专题课课程深入的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图书资讯学学科理论的学习兴趣与研究认识。

3.2.2设置既有深度又有代表性的专题内容

专题课是对专门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加强学生的研究力度与深度,培养其能够深入研究该领域精髓部分的能力。一方面,设置具有深度的专题课程内容。如表2可见,在三级类目资讯服务下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分别设置了读者资讯服务、技术资讯服务、工商资讯服务、图书馆电子资讯服务、图书馆数位典藏与服务、书目疗法等8门专题课程,强调对特定用户群的研究。另一方面,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课程内容。由表2可知,各个二级类目下皆开设了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课程,资讯技术类目下设置热门的研究领域课程,如数位学习与图书馆、人机互动等专题课程;资讯用户类目下设置代表性的多媒体读者专题、资讯使用专题以及资讯行为专题。这些专题课程设置正体现了iSchool确立的核心要素,即以“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为研究中心。此外,部分高校对于专题课的开设不拘一格,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现在其不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的专题,还拓展相关学科、其他学科主题的专题研究,开设跨学科的专题内容。如档案学、出版发行、教育学等,既扩宽图书资讯学硕士的知识面,也促使学生广泛汲取各领域的知识。

3.3论课课程模块

讨论课的形式活泼生动,不刻板的追求知识点的讲解,而更多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价值的传递,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力。7所高校的硕士讨论课与实习课的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讨论课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讨论课设置范围宽、形式多。讨论课的课程设置涉及到图书资讯学理论与方法、资讯资源管理、资讯用户与服务以及组织/管理与环境四大二级类目,从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讨论到对专业技能的讨论,涉及到图书资讯学众多研究领域与热点内容。各高校讨论课的形式多样,这既能使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下吸收知识要点,又能鼓励他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传递,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讨论课课题的设置以时下研究热点或具有争议的学术话题为主要讨论对象,如当代技术服务规范专题研讨、当代图书馆问题研讨等讨论课,激发学生密切关注专业动态,掌握最新资讯,与时俱进。

3.4实习课课程模块

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开设的实习课,不是作为实践环节,而是纳入课程学分之中,作为课程模块中的一项内容,其实习课包含科研实习和教学实习两种类型。由表3可知,总体上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专门的实习课开设院校相对较少,大部分院校提供给硕士的实习类型是工作实习,但也有少量院校给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的机会。其中,工作实习以图书馆单位实习为主。在工作实习中,学校主要安排学生去各种类型的信息机构实习,如档案馆、学校图书馆媒体中心、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其它的专门图书馆或信息组织机构。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各高校还比较注重学生在技术领域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为学生安排关于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实习内容。通过与校外专业单位合作开设实习课程,增进学生的实务能力。各校合作对象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出版社、书店、信息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各类型企业、组织等。

4.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启示

4.1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台湾地区7所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系所除了聘任学有专长的专任教师外,也特别聘请图书馆实务界、产业界专家以及学界名誉教授担任兼任教师,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首先,各高校系所师资建设不仅注重师资的高素质水平,同时也重视师资学科背景的多样化。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拥有最多的专任师资,其中,教师博士学历占比100%,教师海外学历背景占比71%;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拥有最多的兼任师资,其聘用的教师专业背景涵盖图书馆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其次,各高校系所师资的海外教育背景众多。如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高校系所中,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作为台湾地区第一所通过iSchool联盟认证的成员学校,其海外背景的教师数量最多,比例达76%;而根据大陆地区的相关统计显示,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海外背景教师数量最多,但其比例仅为25%,二者相差甚大。因此,大陆地区相关高校系所应当进一步加强师资的海外背景建设,把握学科前沿、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

4.2切中时代脉搏与学科特色,培育需求导向型人才

首先,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高校系所硕士培养目标相同之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多元的培养目标。如武汉大学硕士培养目标为: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培养目标为:知识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才、学习资源中心经营管理人才、企业知识管理人才、数字内容管理人才以及图书资讯教学及研究人才。其次,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属于兼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综合教育,如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社会主义觉悟;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系所中则鲜有强调通识教育,更加强调专业教育。最后,从个体上看,不同于大陆地区高校趋同化的培养目标,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高校系所结合教师研究的细分化、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化以及本校与所在区域的发展情况,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各高校不同的培育倾向与侧重点。如政治大学培养目标中强调图书资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融合,培育数位资讯时代的高科技专才;中兴大学强化培育学生行政与领导能力等。

4.3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与模块化,培养专业竞争力

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硕士课程设置方面相比较主要呈现两大特点。第一,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皆设有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大模块。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总数量最多的是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共有73门课程,其专业选修课占总课程数量的比例达90%。据有关调查,我国大陆专业选修课比例最大的为武汉大学,比例达68%,二者相差较大;而在ischool院校中,课程总数量最多的是伊利诺伊大学,共有194门课程;选修课占总课程数量比例最高的是匹兹堡大学,共有63门课程,比例达92.6%,5所学校中比例最低的也达到77.8%。可见,同ischool院校的数据相比,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应当丰富专业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设置。第二,在课程体系规划方面,我国大陆图书情报学硕士课程相对独立,而我国台湾地区课程规划之特色在于其更加具体、详细的模块化设计,每一模块下设围绕某一主题紧密相联的若干课程,并说明该模块的核心培养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下规划资讯组织领域、资讯资源与服务领域、资讯管理领域、资讯传播科技领域以及资讯与文献学研究议题五个下属模块,五个模块下共包括50门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进行选修,从而构建和调整个人知识结构,培育个人专业核心技能。

4.4依托“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驱动教学全过程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硕士教育的共同特点。第一,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业课课程结构体系比较接近,但具体课程内容各有侧重。如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理论/方法与资讯技术/系统/网络二者课程数量之比例为0.75:1;根据相关调查计算得出,我国大陆地区的相应比例为1.19:1。第二,专题课程教学方面,我国台湾地区专题课结构体系同大陆相比体现了差异,我国台湾地区另外开设了组织/管理/h境、相关专业课以及其它专业课的专题课程。第三,我国台湾地区受美国教育的影响设有讨论课,而大陆则是特别设置前沿课,作为我国大陆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特有的教学课程类型。第四,实习课程教学方面,大陆和台湾地区皆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国大陆自2010年起设置图书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训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行图书情报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并行培养的方式;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是主要采取加强学生实习的广度与深度的方式,如世新大学资讯传播系自2012年起与日本鹤见大学图书、档案与资讯学学系固定举办海外实习课程;同时与多家资讯传播媒体建立产学合作关系,邀请业界专才至课堂与老师共同授课交流,让同学课上即可知晓最新产业动态与技能发展。

通讯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 通讯行业 应用措施

电子技术作为单独的一项科学技术,所涉猎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子技术整体发展情势良好,各方面技术表现较优异,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当今社会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增强,通讯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电子技术对通讯产业也极其重要,改变了通讯手段和形式,促进通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电子通讯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1 现代电子技术特点

1.1 智能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类的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具有智能化的特点。高科技的智能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随着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人们生活工作中的趣味性,对于车间工作者来说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手动工作时发生的种种危险。解放劳动人民的双手、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1.2 精准化

由于科技不断提高,我们对于电子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多关注与现代电子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的准确程度是否与实际偏差^大。因为对于像天气预报、地质勘探、医疗事业等方面都需要精准的数据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精准化的电子技术满足了特殊性工作的需求。

1.3 普及化

随着现在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涉足人们生活工作中各个方面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化电子娱乐产品、检查身体的医疗设备、工作中的快捷高效的机器等等,都体现着现代电子技术在生活的普遍性。

2 我国通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少创新思维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极大程度的带动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为了能在通讯中充分发挥现代电子技术的作用,我国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投资较多的精力。在世界通讯行业发展中,我国通讯很多国有企业运用电子技术促使本企业通讯的发展,拥有很多专利项目,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对于目前大多数通讯行业说,我国对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影响意识还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创新精神,还是习惯依赖于模仿外国企业,从而制约了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

2.2 地域差距较大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理位置造成了严重的地域发展差距,不同地理位置相对经济效益也不同,我国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对沿海城市的发展扶持政策,不仅提高了沿海城市的经济状况,对通讯产业同样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一些内陆偏远地区城市的通讯发展,并不理想,通讯产业一味的参照发达企业的发展模式,影响通讯企业更好发展。

2.3 专业人才缺失

我国通讯产业今年来发展较快,企业过多,且规模较大,这就造成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而竞争的核心那就是通讯企业的专业技术。拥有专业知识强,技术先进的科研团队,对提高通讯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通讯行业中,通讯技术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很多通讯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存活率较低。

3 加强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措施

3.1 创新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想更好的应用在通讯行业中,就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在通讯产业中,技术是通讯的核心发展力量,占据不可代替的生产地位。因此,通讯中在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过程中,除了要将电子技术合理应用到通讯中来,且要创新出自己通讯企业的核心技术专利,当地相关政府应给予通讯产业在创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相应的帮助与鼓励,促进通讯产业技术创新力的发展,作为通讯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的财政投入,为创新技术研发提供基本保障。

3.2 缩短地域差异

我国内陆城市及偏远地区的通讯产业发展缓慢,起步较晚,政府应对通讯产业出现的地域差异推行相关政策扶持,调整企业内部结构的同时,要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将沿海城市通讯产业发达的成功企业经营理念及电子技术应用方式传达给内陆城市,通讯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电子技术的正确合理运用,组织沿海与内陆城市电子技术科研讨论会,增加技术交流,全面提升内陆及偏远地区的通讯发展,缩短我国地域通讯企业间的发展差距。

3.3 培养专业人才

现在是人才的时代,现代电子技术对通讯的应用重要体现就是人才的建设,人才也是当今每个企业发展过程竞争的重要内容。企业想要更好的运用现代电子科技,就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的科研团队要对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表现、应用领域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充分掌握,这样才能使现代电子技术更好的应用到通讯中。相关通讯企业要定期培训在职技术团队,增强专业知识,提升整体综合素养,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及研发潜能。现代电子科技的技术研发人员同样也应该加强人才建设与培养,只有提高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对我国通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现代电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电子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电子技术。近年来,我国通讯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到通讯行业中后,极大的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的高要求,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从根本上提高了通讯质量、使用效率及企业经济效益,使通讯行业达到质的飞跃,从而,对我国通讯行业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鹏,杨天龙.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4):13-16.

[2]黄冠军.浅谈现代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4):20-22.

[3]王杨洋.电子通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J].通讯世界,2015(21):17-20.

通讯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通讯技术 创新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83-0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大产业的发展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及进步,给通讯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与创新环境,为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改进、创新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化、大数据时代的实现,使信息通讯技术在我国各大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并促进通讯行业在全球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信息通讯技术及通讯行业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各大行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通讯行业的进步及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我国通讯行业的许多方面都有了非常高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制造能力。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对信息通讯技术的了解,详细分析了通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措施。

1 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第一,固定通讯领域的发展现状。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已经制造出高水平、高工作性能的信息通讯产品,并且信息通讯产品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已经占据很大销售比重。同时,我国先进生产企业与国际先进生产企业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高端的信息通讯技术缩短。第二,我国移动通讯方面的发展现状。GSM和CDMA线上的所有技术产品都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和研发;D-LTET产线在4G主流国际规定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该商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生产,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及进步。第三,通讯行业中的光通讯发展现状。已经建立了国际化标准40 Gbit/s SDH系统[1]。

2 信息通讯技术在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1 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信息通讯技术在各大领域中的运用速度,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信息通讯技术在应用使我国GDP不断增加,促使综合国力快速增强,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使信息通讯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比重不断增加,使我国制造业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2)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进出口结构。在信息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发展前,我国出口结构是以出口高科技商品为主,并且还不能将有利于商品的营销信息及时传送给国外者消费者,导致我国高科技产品销售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负销售现象,即亏本销售,而现如今因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效提高出口产品销售信息的传播效率,同时还开发和创新国际贸易服务技术,使国际贸易服务发展成为一个新型行业,改变以往单一的出口结构。

2.2 有效促进了我国的社会就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也从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转化为“以农业(第一产业)为经济发展基础,以工业(第二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以服务业(第三产业)为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结构,使我国经济结构越来越合理,有效提高了我国社会就业率。例如,旅游业、文化服务业、教育事业及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的产生,不但有效提高了社会就业率,还形成了各种新型技术,使教育专业不断得到增加,增强了我国国际文化、经济竞争力[3]。

2.3 有效推动了我国产业的升级

信息通讯技术在各大领域及行业中的应用,不但提高各行业生产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使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及第三产业――服务业三者的产业比例发生了变化,促使我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有效升级我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及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信息通讯技术已经实现与我国制造产业的结合,并由此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促使我国制造业向个人定制化发展。

3 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措施

3.1 建立能激发信息通讯技术人员创新潜力的竞争机制

第一,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及技术研发机构必须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建立有利于激发信息通讯技术人员技术创新潜力的竞争机制,以此给技术研发人员制造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使技术研发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达到充分激发他们创新潜能的目的。第二,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及技术研发机构要大胆运用有潜质的年轻技术员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的研发位置,以此实现信息通讯技术研发人员的有序竞争,使更多的通讯产品被创新和升级,有效保障了信息通讯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4]。

3.2 不断创新信息通讯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

第一,对信息通讯中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进行创新,这有利于社会、经济及文化等的全面发展,使信息通讯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第二,应将素质人才、高质量物力及高份额财力投放到信息通讯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创新中,实现信息通讯的关键技术及基础技术的创新,在开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占据,从而达到全面信息通讯技术的全面创新。

3.3 要贯彻标准化发展策略并对知识产权加以重视和保护

第一,要求相关研发部门、生产企业及技术研发人员,在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贯彻落实标准化创新及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方针,同时给予相关设计机构信息通讯知识产权,以此保护和促进信息通讯技术的健康及顺利发展。第二,相关技术人员在创新和应用信息过程中,不可忽视发展创新过程中的不协调问题,要深刻了解到这种不协调问题是由于各个电子产品连接方式及端口差异性所造成,所以相关技术创新人员要根据各通讯设备的通用性,制定解决不协调的信息通讯技术创新问题。第三,要求相关技术创新在开展通讯技术创新、通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地使用向外发展方针,以此加强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力度,并给予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5]。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信息通讯技术不但应用于信息交流,还应用于商品贸易、生产技术创新及教育事业发展等,是现时代最实用的经济发展技术、生产及教育技术,所以必须加强对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及应用。根据上文分析结果显示,通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措施有:立能激发通讯技术人员创新潜力的竞争机制;不断创新信息通讯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要贯彻标准化发展策略并对知识产权加以重视和保护,虽然这些措施没有提到通信行业工作人员,但在信息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信行业工作人员一定要善于发现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通讯技术及通讯行业的长远性、健康性和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义军.试析当前信息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4(30):2.

[2] 金光哲.探析现阶段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7):73.

[3] 吉捷.论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及实际应用[J].通讯世界,2015(12):66-67.

通讯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 ZigBee技术;油田企业;数字化建设;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91-02

1 ZigBee网络通讯技术的内容及特点

1)ZigBee的定义。ZigBee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它主要是对功耗低、传输速率低的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进行数据传输,在无线通讯领域它被普遍认为是最适合工控场合运用的无线设备。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ZigBee结构图

2)ZigBee技术的特点。ZigBee无线通讯技术与蓝牙、红外线通讯技术等无线通讯技术相比在系统开销、电池寿命、网络节点以及传输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①低功耗:ZigBee的传输率为20/255Kbps,较低的传输率消耗的发射功率仅为1mW。低功耗的特点使ZigBee无线通讯技术在运行中指需要依靠很低的电量,不仅有超长的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②低成本:由于功耗低,ZigBee无线通讯技术的投资成本也很低。目前,ZigBee在40元左右,受市场经济影响很快就会降低到20元左右。③容量大:很多无线通讯技术由于容量小不适合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两个星型结构的ZigBee可以容纳500个左右的从属设备以及两个主设备,具有超大容量。④安全性能高:ZigBee传输的数据包需要经过对方的接受确认,系统才算正式完成工作,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发送失败,还可以重新发送。另外,ZigBee无线通讯技术自身带有安全检查功能,各个应用技术都可以通过检查功能确认数据传输是否安全。

2 ZigBee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

ZigBee无线通讯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油水井生产信息的采集及运输上,油水井通过ZigBee无线通讯技术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传输数据,受无线通讯技术本身的影响,还有效地控制了数据传输中产生的费用,降低了油田企业建设的成本。

1)ZigBee网络通讯结构。ZigBee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在油水井井口采集数据,主要是对传感器与远程控制器之间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第二层是收集远程控制器终端与ZigBee基础站点之间的通讯数据,主要使用2.4G无线通讯技术。第三层主要是收集油田局域网内的通讯数据,油田局域网内的主要功能是将ZigBee基站网关接收的数据进行传输,便于传输数据的收集与管理。ZigBee网络通讯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ZigBee网络通讯结构

2)油井中的数据传输距离。在ZigBee网络通讯结构中,远程控制器终端与基站网关之间的距离对数据的接收有直接的影响,ZigBee无线通讯技术具有近距离传输的特点,因此,基站网关如果距远程控制器终端较近,不通过其他辅助工具就可以直接接收数据信息。ZigBee网络通讯结构图显示,远程控制器终端与基站网关之间的距离是无线通讯有效接收数据的关键,一般情况下,ZigBee接收的通讯距离为2000米,受实际接收环境的影响,ZigBee接收距离一般都达到2000米以上。影响数据传输距离的不仅是ZigBee模块的发射功率,发射、接收数据的天线质量和高度也会影响数据传输距离。一般认为,天线的假设高度与数据通讯距离成正比,另外传输距离和基站网关使用的天馈线长度也有紧密联系,天馈线越长传输距离越远,信号质量也就越差。

3)ZigBee网络控制油井数量。区域组网时,按照一般情况,一个基站网关所能带的油井为250个左右,但在油田企业的实际运用中最多只能带动50个油井。主要原因是油井数量上传时间太短,基站网关的油井数与上传数据周期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过程在操作中很难控制,是问题的多发地带,基站网关一旦出现问题,就直接减少油井的数量。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每个基站网关所带的油井数量,从而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4)基站网关的数据传输时间。功图数据是每个油井传输的主要数据,每幅功图数据由120个点组成,一共占240个寄存器地址,每个油井一次上传数据大约为250个寄存器地址500个左右的字节,加上通信握手、呼叫等待、重新发送等时间,一口油井完成数据传输的实践为15 s左右。以此计算,100口油井全部数据的上传时间大约为1500 s,也就是26分钟左右,综合以上计算,每个基站网关的全部数据成功传输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 结论和建议

1)结论。ZigBee技术在油田企业建设中主要应用在油水井生产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中,综合分析ZigBee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看出ZigBee 网络通讯技术从基础组网建设到协议转换再到数据上传时间,都符合低功耗、低费用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它不仅实现能力生产数据的稳定传输,还有效地节约了企业生产投入资金,促进了企业的发展。ZigBee网络通讯技术满足了油田企业自动化建设的需要,是一项符合现代科技发展需求、能够短距离无线传输数据的技术。

2)建议。油田企业对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应用的认识逐渐清晰并加深,结合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借助ZigBee技术进行网络组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网络通讯的数据量,根据网络组网的实际情况设置最合适的网关数量,保障通讯过程中所有数据正常通讯。

ZigBee网络通讯技术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油田企业自动化系统建设也可以采用ZigBee网络通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建设成本,还可以降低信号线的管理、保证工作量。

4 结束语

通过对ZigBee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的分析,ZigBee网络通讯技术从数据传输实践、稳定性和安全性上都符合我国油田数字化建设,在油水井的信息收集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ZigBee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推动油田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还可以减少企业建设成本,保障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通讯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集中器采集器集抄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00-01

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网络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速度显著提升。这就对计量集抄技术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因为在新时期人们对该项技术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准性以及工作效率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宏观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地完善。

1 低压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现状

低压电能表是该集抄系统应用最多也是最直接的领域。这种电能表一般有全电子式电能表和机电脉动式的电子电能表两种主要形式。这种分类是以电能的测量机构之间的区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现阶段,全电子式电能表被广为运用,这种电能表对电功率的测量是依据乘法器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在通讯模式领域对具有多种借口的新兴电能表也有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全电子式电能表,低电能计量集抄技术也将随之得到更广范的运用。

集中器和采集器的关系:电量数据装置的核心基础是采集器,采集器汇聚了电能表的电量数据。电量数据装置主控站通过发出指令使每个收集器对已经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将收集的数据传送至主控站进行数据处理。

通讯信道:可靠的通讯信道是目前低压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关键。选取任何一种数据通讯方式都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目前比较可靠的通讯通道还是基于有线传输的通讯方式,电量抄表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比较早,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运用此项技术的载波抄表被电力系统广泛使用。

2 集抄系统构成与特点

2.1 采集系统

按照数据采集的媒介与通讯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上述抄表技术分为远程集中抄表和本地自动抄表两种方式

本地自动抄表的特点是传送距离短,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有利于现实的使用,这种抄表方式是利用抄表员所携带的自动抄表装置,利用红外线的传输和接收来实现对数据的读取,但是由于传输距离有限,所以这种技术一般被使用在抄表工作集中的城市和社区,但是在高空抄表作业中不能使用。

远程集中抄表的工作原理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不需要直接接触,依据电能脉冲点对点的方式将数据传至处理中心,较为常用的形式有低压电力线和RS485总线。具体操作流程是:采用一级脉冲的方法对有关用户的终端数据进行汇总后,接着下级抄表器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再通过MODEM和公共电话网点,以点对点的形式将数据发送至上级数据处理中心,最后得出数据分析的结果。

2.2 通讯网络

为了将低压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应该选择一个平稳的通讯网络系统。通讯网络也被称为“信道”,顾名思义,其承担着对数据的传输工作。按照介质的种类包括无线通讯和有线通讯。

有限通讯技术,顾名思义,其对信息的传输需要借助线路的作用。这种技术常见的介质有很多,比如RS485总线、电话线传输以及光纤传输等。光纤传输的有点很多,其中信息传速度、传输量、抗干扰性能都是现有其他传输方式不可比拟的,因此运用的领域比较广阔;电话线传输的缺点是数据的丢失问题,所以大量的数据业务使用较少;RS485技术通讯速度和质量都不错,但是前期工作量大,不易实施,且同样易受到干扰;而低电压波载传输运用领域更为狭窄。

RS485以及红外线这两种通讯形式是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信号传输功能所采取的形式。两者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红外线通讯要求发送方和接受方都能装置通讯模块,这种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低廉,而RS458技术的价格则更为便宜,且速度更快,但是在大量的信息传输工作中使用不多,因为这种技术在传输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堵塞。

没有绝对完美的通讯模式,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因此,期望选择某个单一的通讯方式而实现所有的需求并不现实。

2.3 中心处理子系统

该系统作为系统的管理中心和核心部位,由各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软件构成,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中心。系统通过对各信道收集到的用户用电信息,按照管理员的指令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为电网管理提供依据。当然,如果硬件设备条件能够跟上的话,可以采取远程控制的方法了解用户的用电情况,这是通过硬件对下一级的电能表亦或是集中器的控制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抄表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对庞大数据的处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处理操作中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必须选择一个具有较强运算存储能力的硬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当然软件的支持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在软件控制下的硬件,才能使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

3 低压集抄技术应用及建议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网络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速度显著提升,这就对计量集抄技术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因为在新时期人们对该项技术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准性以及工作效率均需要更上一个台阶,当然,宏观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地完善。

为了尽可能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纰漏,在管理电能计量的过程中,设备的选择得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抄表方式则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维护超标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是抄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系统的稳定情况应当做到及时反馈;将系统设置会对特定人群开放;在技术上,努力与国际接轨,上述问题是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完善的。

4 结论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对个人用户和整个电力系统提供的服务方面。由于该项技术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因此参考价值较高,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基于此,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广阔,除此之外,它亦能创造更为显著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