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9 06:33:31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1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促使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这些发生转变的观念中包括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念。教育部为了使教育跟上时展的步伐,推行了课程改革,其中对体育教育而言,新课标除了强调让学生学会各种基本体育技巧外,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虽然应新课标的要求,初中体育教育改革成果是可喜的,但是体育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体育课堂变革之路。

一、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在大部分学生的观念中,相对于语文、数学这些科目而言,体育课是无足轻重的,学生完全意识不到学好体育课对自身的重要性。学生轻视体育课程的思想直接导致体育课上产生了这样一些现象:(1)学生集合时显得自由散漫,课前班级集合花费了大量时间。(2)学生在体育教师讲解体育技巧注意点时不注意听讲,自顾自地与身旁同学聊天。(3)在体育教师留出的自由练习课堂时间中,常常偷偷溜回教室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等。可想而知在学生轻视体育课程的观念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基本是难以做到的。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端正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让他们对体育课有正确认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就笔者的体育教育经历而言,我会选择在第一节体育课上与学生进行一次关于为什么要上体育课的探讨,帮助他们认识到认真上体育课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对每个学生而言身高都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以这个问题为讨论切入点,用真实数据说话,告诉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和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同等情况下,前者的身高会比后者高出3到7厘米,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资本,身体不好将导致他们对文化课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懂得体育对他们成材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体育课有客观认识,并且端正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忽视课前准备运动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或者造成身体不适的概率,可是在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课前几分钟进行热身活动这一环节无关紧要,即使在体育教师的一再提醒下也常常把它忽略掉或者马虎对待。将在无意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身体损伤,在体育课中或者课后产生脚部或者腕部等身体部位的不适感,这种现象会在无形中消磨掉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更有甚者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抗拒感,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课堂效率而言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敦促学生在课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将自身身体活动开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尽量减少学生受到身体损害的可能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三、学校体育器材不足

体育器材的短缺使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热情,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从体育教学状况可以发现,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严重短缺或者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受到严重掣肘,这样的体育教学会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无味,无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法全身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时不时借机休息或者逃避体育练习,不利于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和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种情况下的体育教学是对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利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资源实现多样化体育教学。借此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上独有的乐趣,使他们逐步喜欢上体育课,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我经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方式,让全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比如,教学九年级苏教版体育教材中的排球时就采用了排球比赛方式,将全班同学两两分成一组进行排球对垫,由我担任裁判,对垫时间坚持久的队伍获胜,获胜者将获得期末体育成绩额外加分的奖励。体育课前就告知学生将要进行的排球比赛,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好胜心促使他们在我进行技术讲解时更注意听讲,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而比赛时学生为求胜全身心投入到排球对垫中,既磨炼了学生的垫球技巧,又让学生动了起来,实现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同时实现了有限的体育器材最大化利用,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乐趣,这将促使他们爱上体育课堂,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黄金阶段,我们必须发挥体育课堂对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和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作用,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反思和改善,发挥体育课堂的积极效用。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2篇

起初,笔者也遵循传统的思路,试图通过口头教育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投掷实心球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求他们按我所提的要求在课堂上有序活动。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太好,一旦收紧纪律,学生则无法充分活动,一旦放松要求,学生又乱跑乱动。于是笔者产生一个想法,只有让学生体验到这种不注意安全的行为确实会受到伤害时,他们才会知道必须要遵守安全要求。

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真的用实际实心球去砸他们,如何让学生有效体验呢?这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在笔者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有一天课间,当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课间用废纸团成纸团互相“攻击”时,笔者突发奇想,可不可以用纸团模拟实心球让学生训练呢?于是,下次课上我提出,让我们利用好身边的废纸来做一个纸球,看谁做得又圆又结实。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将自己的废纸找出来,几个人一合作就做成了一个纸团,还别出心裁地利用胶带将球包好。

到了操场上之后,我不再提什么安全要求,只是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在各自的场地进行纸球的投掷训练,为了防止学生过于放松,我给每小组安排了一个比较有威信的小组长,我则在进行流动检查。这下学生感受到了自由,到了自己的场地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之下开始了训练。在训练当中,那些调皮的学生开始了“流窜”,然后一不小心就听到被砸中后的哎哟声和别的学生的笑声。经过了十五分钟的训练,我将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说说什么时候容易被砸中,说说怎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在讨论、交流与碰撞当中,加上我提供的一些数据,例如真正的实心球造成的伤害力量会是模拟纸球的十几倍时,学生终于知道了在真实投掷实心球时不能乱跑,在投掷者做预备动作时就要处在安全距离之外等。更为可喜的是,由于纸球比较轻,所以学生将球握在手上练习握球技巧和投球技巧时显得更为轻松,而不是以往感觉很累的情形。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由于纸球比较轻,用真实的实心球进行训练时所形成的技巧很难转化为可实施的行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这是由于从纸球到实心球之间的重量跨度太大形成的缘故。于是我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体育课上与学生一同分析。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如直接用实心球训练,这样好一些;有的学生说,如果有这么五六个重量逐渐增大的实心球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逐步训练,最后就可以掌握力量与技巧了……我立即抓住这个观点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不可以弄出几个外形一样大的,但轻重又不同的球出来呢?这节课学生并没有想到办法,只好留到下一节体育课解决。

课后,有几个学生找到了我,说想到了办法。我问他们想的什么办法。他们说,我们可以做几个中间空心不一样大的球,在里面装上沙子,这样球的质量最后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表扬了他们,让他们实际做来试试看。

又一节体育课上,这几个学生提供了他们的作品,内部用布或方便袋装成球形的沙子球心,外面再用纸包上,这样做出了四个外形与真实实心球差不多大,但质量轻重不一样的模拟球。到了操场上,学生们对这些球非常感兴趣,纷纷选择自己合手的球自发地形成了四个训练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指点,相互提醒,很快掌握了实心球的投掷技巧。一个球训练熟练以后,再找质量大点的球进行训练,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3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133229.CoM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4篇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全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动力,但深化教育改革中初中教育教学仍存在重多不足因素。

一、反思初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初中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课程中,各任课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在各地的广大农村中学中,由于师资匮乏,一名初中老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的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致使任课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对很多课程本身而言,应根据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解读出教授学科所具备的艺术、逻辑、思想等多元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达到授业目标。

2.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教师将教学反思内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

3.教师队伍的素质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样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当前教师队伍学科比例失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滞后,教师的基本功不硬,农村经济类型的专业教师少,能歌善舞的,会写能画的更是凤毛麟角。其原因是人事制度不健全,需要的教师进不来,骨干教师又无法留得住;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初中教师教学的改进举措

初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作,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推动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学科性质决定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一学期中的教学目标。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学期的工作与学习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教师要制定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如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德育内容,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外读物为辅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4)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教师的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对于这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将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既定数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5)加强初中考试制度改革。目前,一些地方的党政、社会各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仍把升学率看得过重,这些压力,导致领导和教师成天围着考试的指挥捧转,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要回家参加农村经济建设,片面的教育,使学生无论是思想准备上,还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上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考试制度有待于研究和改革。如果把农村升学考试制度放宽一些,考试权利下放一些,给学校一点升学自,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学校就会有精力对多数学生从音、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个性,重点是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后的相关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三、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5篇

反思性教学初中历史原则一、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工作是对单调重复的,所以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对已成习惯的工作活动进行反思。很多教师即使教龄十年、二十年,真正的工作经验也就相当于一两年的程度,因为他们只是把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运用了。杜威曾指出,教育工作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重组,从而不断提高经验的意义。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只是整日不断重复地完成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教学结论。而善于反思的教师是不仅寻求他们在的教学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出其中的意义。杜威为我们认识反思教学提供了历史与思想基础,他的观点成为我们理解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对反思性教学有如下理解:教师在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以自身拥有的教学原则为指导,以不断更新的教学实践为参考的主要对象,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理论基础,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周密的思考,这样便能赋予教学实践具体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作者从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开始论述,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本文交代了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方法与应用原则,势必会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工作起到相当的意义。本文的论述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历史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实践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传统的讲授理念,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体现出创新性,逐步使自己转变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复制式的教学思路,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转型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格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反思性教学这一课题的探讨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改进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工作的效率具有相当高的实际意义。

三、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总结反思法

简单的说,反思教学法的意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或者他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反思的内容相当广泛:首先,教师可以总结反思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学生和同事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可以对其他教师在教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总结反思;还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成功或者存在的失误。当教师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把在所得的经验进行全面的记录,方便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查看反思记录,以便在自己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2.录像反思法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出来,以便自己事后观看,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录像中的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录像反思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录像。

(2)课堂教学结束后观看录像,比较课前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3)针对教学录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4)根据教学录像的评价内容,对自己的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佳的反思性总结效果。

3.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心得的交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方法。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几名初中历史教师围绕某个历史专题进行研讨。

(2)针对研讨的结果总结出重点,并在授课中体现出这些重点,让其他几名教师听课。

(3)课后教学实践教师与听课教师进行的交流研讨,共同反思是否存在问题。

(4)将共同的反思结果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4.档案袋法

教师可以运用档案袋把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结果分类归纳,建立专题性的分类反思档案用以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反思的专题分类,如可以分为:课程开发类、教育创新类、学生接受类等。建立专题后,教师一定要对每个专题下保存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升。

四、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原则

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

反思性教学的应用,一定要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完成。如果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根据在的反思结果来自我纠正,重新设定教学策略;如果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则要根据对合理教学过程的反思来自我完善,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2.循环性

反思性教学一定要做到良性循环,这样具体的循环过程才可以转化为一组真实反映教育活动的论述。当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被教育实践否定时,具体的循环过程应该是:出现问题――设想解决这个问题――想象中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出现,应当这样循环才是反思性教学的最佳循环方式。

3.深刻性

现在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浅显,仅仅局限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经验进行思考总结,实际上反思的核心问题并不局限于“思”。更重要的是在于“反”。“反”字的一层意思在于“返回去”寻找问题所在,另一层意思在于“跳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五、结语

随着教育届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更多的一线历史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平台上,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为教学实践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从而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使教学工作更有效率。此外,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既是对教学实践工作的得与失的分析,又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发展历史[J].外国教育资料,2001,(1).

[3]靳玉乐.反思教学[M].四川教育集团出版社,2005.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新的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时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一,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学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作者:陈惠忠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化”,应用

思想是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1973 年)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对于的概念,弗赖登塔尔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就叫做“数学化”。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应遵循的原则

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到学生个人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对于数学运算以及数学逻辑的理解都会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化”运用到其中,并且通过创造和引导,那么“数学化”就会变成学生的生活化的原则,实质上就是的现实原则。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数学现实,这也是“数学化”现实原则的本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会潜移默化的将生活思维方式与数学思维方式相互结合,这样就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实施教育思想的途径

1.数学建模

方程和函数是初中数学中典型的数学模型,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我们大部分在应用方程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力表现普遍较弱,我们甚至有部分老师在讲授这一块应用时,反而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因为讲了也基本白讲。

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视,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因此在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独立建模的能力和习惯,将的概念和思想真正运用到初中数学中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2.教学活动的反思

反思是对各种行为的一种意识和评价,数学反思就是对教与学的过程中的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的评价和探索,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思维进行自我调节,对整个数学的教育和学习起到指导、支配以及监控的作用。

“数学化”的概念和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和学生要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简约化,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排除无用的信息,通过简约化使得“数学化”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

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活动,再加上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象的抽象性,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及时对“数学化”教育教学活动中无用信息进行排除,使得“数学化”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数学反思是“数学化”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数学化”过程的再创造

“数学化”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相反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数学化”概念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数学化”概念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再创造,才能够实现“数学化”概念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合。再创造是关于研究层次的一个教学原则,它应该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原则,而不仅限于最低层次,那里的情况近似于借助操作游戏来演示明显的数学特性。

再创造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这正好是数学产生的路径。再创造包括数学知识的创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再创造,这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如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实现“数学化”的再创造在实践过程中是相对比较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首先充分的理解“数学化”的再创造,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指导学生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小结:“数学化”思想同初中数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促进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数学化”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获得不同的发展。但是要实现“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但是“数学化”思想是实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探索“数学化”思想的运用,为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小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数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

[2] 张志英 .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 [J]. 中华少年,2011(10).

[3] 张妍婷 . 浅谈高中数学教育和素质教育 [J]. 金色年华,2011(5).

[4]弗赖登塔尔著,陈昌平,唐瑞芬等编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际上的数学教学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与改革,我国的教学也正在摸索改革当中。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新的教育理念正一步步进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使教师和学生将所认识和理解的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高中的数学教学理论的的研究也必须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和初中均处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学习要求不是很紧张,然而,高中的教育处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也面临紧张的升学压力,因此,大多数的地区都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采用题海战术。这种情况在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都普遍存在。

1. 初高中之间的衔接不到位

高中数学突出“难,深,广”,初中数学凸显基础教育,这个跨度比较大,以致学生步入高中后,认为高中数学偏难,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而且,初中教学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许多内容,例如,不等式的解法作为了向高中学习的过渡内容,但是初中阶段的老师不会讲到这些内容,学生也没有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所以很多高中学生数学听不懂,学不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础不好,不能理解高中数学以此为基础的数学知识。

2. 教学的实施缺乏良好的环境

大多数人认为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很少能用到,毕业之后,这些知识基本上没任何用处。这种“数学”无用论思想是相当不利的,容易导致学生学生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认为数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学校作为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场所,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取决于学校对数学学科的时间精力和重视程度。然而,很多学校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在数学的教学中都是“只追高分,至于教学方法无所谓”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为教书而教书,和学生一样为考试而学习,这种学习氛围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3. 教学和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想脱节

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核心,多数教师仅仅只注重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因而,很多高中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缺少激情,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根据之前的调查研究发现:只有一般的高中学生的情感优良,某些高二学生的情感品质的内化程度还不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水平与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应重视对高中生的数学情感的培养。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断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经验和只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解决课堂问题和课堂决策能力的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林崇德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教学观以及所采用的的教学方法,在反思自己教学法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反思,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整体的计划和设想。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等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要对比和反思这些思考和设想与教学的实际进程是否相符合,发现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加以分析原因来改进教学。最后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教什么”与学生“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能否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合理灵活使用教科书。

2.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我们总是听到教师这样说:“这个问题我讲了多少次了,怎么还不会”,这表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存在一定距离。课堂教学也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是再优秀的高中数学老师还是再成功的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瑕疵。教师应采取反思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写数学教学反思日记,记载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的内容,找出课堂中的发光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同行交流也是高中数学反思的重要策略,数学教学教研活动是把课堂中最典型的数学教学现象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解析,研究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数学教学模式和环境。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评价体系都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时展的要求,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我们应采取方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1. 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

心理学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现代教学教育的改革理论,高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支持,高中数学教师唯有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切实有效的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著名数学教学大师张奠宙教授,特级数学教师张兴华曾多次强调,只能这样,数学的真正内涵才能凸显,脱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数学教学是经验主义的教学。

2. 注重初高中的知识的链接

初中教育为了实现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内容都比较简单,直观,高中是要通过高考向大学输送优秀的人才。因此初高中数学就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一些知识初中要求降低,高中要求熟练,比如:分式的运算,字母系数的方程式解法,方程与方程组,空间几何等。这些知识都贯穿在高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新学期穿插部分内容,不要盲目补充。帮助学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查知识漏洞。由于高中的数学课时是相当紧张的,不能为了补充来补充,导致学生对所补充知识掌握不牢,而高中知识也没有学好的,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高中数学的美展现在外显与内隐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美,从而学会欣赏数学美。在数学美的环境中熏陶和感染,才能向“乐学好思”的意境迈步。数学美是含蓄和抽象的,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具有数学内涵的内心,因此,数学教师的职责除了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美。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J].数学通报,2010

[2] 夏炎,宗晓牢.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苏州:中学教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