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震动态

国际地震动态杂志 部级期刊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杂志简介:《国际地震动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362/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会议概述、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论文、信息、国内外震情、零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0253-4975
国内刊号:11-2362/P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71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53799995779991
复合影响因子:0.15
总被引量:5256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6.7917
立即指数:0.0423
期刊他引率:0.8844
平均引文率:4.169
  • 作者:黄辅琼 刊期:2019年第08期

    1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自成立开始,每年都会举办年度学术交流。早先的交流代表主要是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地震预报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些不能在会商会上解决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代表资格一般不对外开放。自2012年,马瑾院士撰文提出了构造物理实验“地震”的亚失稳问题。

  • 《国际地震动态》征稿启事

    刊期:2019年第08期

    《国际地震动态》创刊于1971年。创刊48年来,刊物坚持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理念,以自己的特色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目前,本刊是时效性最强的地震刊物之一。本刊设有如下栏目:1.动态:国内外地震科研领域的动态信息。2.综述与评述:刊登与地震有关的各研究领域内综述、评述及展望类的论文。

  • 大地震的幂律奇异性前兆及预测

    作者:薛健; 郝圣旺; 杨荣; 连尉平; 张永仙; 卢春生; 柯孚久; 白以龙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地震是地壳中积累的大量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的灾变破坏过程。对地震的预测(特别是短临预测)一直是地震学的一个巨大挑战,《Science》(2005)曾将其列为125个科学问题之一(Are there earthquake precursors that can lead to useful predictions?)。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存在与地震发生具有因果关联的、有物理基础的前兆现象?利用何种观...

  • 北京地区历史中强地震前的显著地震活动研究

    作者:朱红彬 刊期:2019年第08期

    北京地处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和张渤地震带的交汇地区,活动构造发育,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条件。依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可以将北京地区划分为北京平原区和延怀盆地区。其中北京平原区为河北平原地震带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延怀盆地区为汾渭地震带和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京地区历史上曾发生11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表1),其中平谷、延庆、通...

  • 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

    作者:刘自凤; 付虹; 李智蓉 刊期:2019年第08期

    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后,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显著增强。中小地震显著增强是区域有效剪应力水平增强的一种表现,在云南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尺度内4级地震活动增强是发生强震的必要条件,因此,分析认为,该区具备发生强震的背景。为了分析该区未来强震危险性,本研究分析了4级地震频次、b值和波速比变化特征,进一步追踪该区区域应力水平...

  • 青藏块体7级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作者:陈大庆 刊期:2019年第08期

    1900年至今青藏块体共计发生了6次8级地震,45次7级强震。以8级强震为代表经历了3次时空主体地区的转换,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1927甘肃古浪8.0级强震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强震活动主体地区;1950年西藏察隅8.6级、1951年西藏当雄8.0级地震的羌塘块体东段强震活动主体地区;2001年新疆青海交界8.1级、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为代表的巴颜喀拉...

  • 基于构造地球化学的东昆仑断裂东段强震危险性分析

    作者:王朋涛; 徐溶; 王丽霞; 姚玉霞; 张辉; 武善意; 李娜; 李敏娟 刊期:2019年第08期

    巴颜喀拉块体作为青藏块体内部的次级块体,20世纪以来持续活跃,其向东运动使得块体边界大地震频发,并且经历着加速活动的过程。在这些大震的作用下,东昆仑断裂百年来的破裂长度已经足够大,但其玛沁-玛曲段的中强以上地震平静时间已经达到1 500年以上,加之该段是东昆仑断裂带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其强震危险性的研究尤为重要。

  • 地电阻率年变化特征及机理解释

    作者:方炜; 张国强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地电阻率方法在我国地震预测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地震前后地电阻率资料可能的变化及其相关规律是地震预报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在长期的地电阻率观测中,并非所有的地电阻率变化都与地震的发生相联系,其中影响最大和最常见的便是地电阻率的年变化,它对利用地电方法开展地震预测造成很大的干扰。本次工作,我们通过对我国地电台网重点...

  • 中国大陆流体预测指标体系建设探索

    作者:付虹; 胡小静; 林辉 刊期:2019年第08期

    指标体系建设是经验预报阶段最有效的预测方法之一,因此,每个学科,每个地区都在建立地震预报指标体系。经过对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50多年的地震预测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地震预测应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和完善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不断完善指导思想和理论,是提高预报水平,真正推动地震预报进步的最好途径...

  • 地震地磁日变化预测指标体系建设进展

    作者:冯志生; 倪晓寅; 戴苗; 戴勇; 袁桂平; 姚丽; 章鑫; 李鸿宇; 黄颂; 李军辉; 姜楚峰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地震电磁学大致可以分为5个研究方向:地震与地电场的关系、地震与地磁场的关系、地震与地球介质电磁参数.电阻率和磁化率的关系、以及变化电磁场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基于变化规律和研究方法,地震与地磁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4个频段,从长周期到高频分别为:长期变化、日变化、电磁扰动、电磁波,其中,长期变化的周期范围大致为几年到数十天,日变化为数...

  • 地震带划分方法研究

    作者:崔子健; 陈章立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地震带的划分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围绕地震带的划分取得了不少进展,各种方法在解释一些强震发生的问题时获得了某些成功,但划分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遇到了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挑战。基于前人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以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为出发点,提出地震带应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

  •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布网技术研究

    作者:方震; 缪鹏; 汪世仙 刊期:2019年第08期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构造地球化学野外流动观测,监视断裂带附近土壤气(主要测项Rn,辅助测项Hg、CO2、H2、He等)的释放浓度,同时,为了对比探讨区域活动断裂带的弱流体活动段、地震平静段、地震活跃度及强形变段对断层气响应“灵敏点”,选择1668年山东郯城M8.地震震中郯城麦坡段作为对比段,分析观测研究区域的土壤气浓度的背景值和异常高值(拐...

  • 六盘山与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对比及地震危险性评估

    作者:丁晓光; 石富强; 张艺 刊期:2019年第08期

    六盘山与龙门山分别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和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地震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六盘山断裂带具有与龙门山相似的断层闭锁环境,从而推断六盘山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较高。本文系统总结前人最新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结合区域GNSS、重力、水准等资料,从历史构造演化、隆升动力机制、现今地壳运动等方面对比两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和孕震机...

  • 利用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研究汶川8.0级地震震前电离层扰动异常特征

    作者:夏彩韵; 张小涛; 张志宏 刊期:2019年第08期

    利用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i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MPI)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浓度(Ne)、电子温度(Te)数据探索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震前出现的地震电离层电子参量异常现象。对电离层电子浓度(Ne)、电子温度(Te)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消除年变及由太阳活动等引起的长趋势变化,以期能够提取到由地震孕育与发生所引起的电离层扰动...

  • 地震、火山、大地震

    作者:尹周民 刊期:2019年第08期

    岩层与岩浆间出现空隙是地震发生的根源。因为空隙一旦产生几乎难以消失。这空隙里便会大量聚积来自岩浆的蒸汽。蒸汽越聚越多,压强越来越大,又加上高温环境,具有复杂成分的岩浆蒸汽,便会不断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只能不断地突破岩层(因为岩浆是液体,具有流动性,是不能突破的。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当突破地表时,地震便发生了。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