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rrosion Science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杂志简介:《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264/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刊、综合评述、技术报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6495
国内刊号:21-1264/TQ
全年订价:¥ 48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化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9
复合影响因子:0.81
总发文量:1157
总被引量:12623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6.4889
立即指数:0.0227
期刊他引率:0.9257
平均引文率:10.4015
  • 超声辅助电沉积纯锌镀层的制备及耐磨、耐蚀性能研究

    作者:李科; 翟晓凡; 管方; 王楠; 段继周; 侯保荣 刊期:2019年第01期

    锌镀层由于其自腐蚀电位负、屏障作用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海洋钢铁设施上。本工作将超声引入电沉积体系,利用超声辅助的方法在20#碳钢表面电沉积锌镀层,研究了超声功率变化对锌镀层性能的影响。沉积电位监测、电流效率计算结果显示,超声的引入能够明显增大电流效率,有利于节约电能。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结果显...

  • O3/Cl-复合大气环境中Q235B钢的腐蚀演化特性

    作者:陈文娟; 陈翌庆; 潘刚 刊期:2019年第01期

    采用干/湿交替的实验方法模拟大气腐蚀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电化学阻抗谱以及极化曲线等手段,研究了O3/Cl-复合大气环境中Q235B钢的腐蚀演化特性。结果表明,O3和Cl-的协同作用对Q235B钢的腐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腐蚀速率随着模拟环境中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腐蚀演化特性方面,Q235B钢在腐蚀的初期阶段腐蚀速率最大,中期阶段腐蚀速率迅速下降,...

  • Sn含量对轧制Mg-6Bi-Sn合金组织演变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马世朝; 李玲毅; 姚晓艳; 原瑞迪; 李红强; 饶隆茂 刊期:2019年第01期

    研究了轧制态Mg-6Bi-x Sn (x=0,1,2,3,%,质量分数) 4种合金的组织演变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研究合金均表现出等轴晶组织和少量的孪晶组织,随着Sn含量的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5.63±1.37),(13.71±1.15),(10.86±1.39)和(12.29±1.15)μm;第二相体积分数分别为(3.56±0.06)%,(3.67±0.09)%,(3.76±0.36)%和(9.58±0.69)%。另外,随着Sn含量的增加,腐蚀...

  • 船舶用Ti70合金在人工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作者:郝晓博; 刘茵琪; 李渤渤; 张强 刊期:2019年第01期

    采用全浸腐蚀和电偶腐蚀实验,研究了Ti70合金的均匀腐蚀行为,以及与945钢的电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70合金耐蚀性能极好,在60℃人工海水浸泡30 d后试样出现了轻微增重,腐蚀速率为-5.857×10-4mm/a,达到了I级完全耐蚀级别;Ti70合金自腐蚀电位远高于945钢,两者偶联时945钢将作为阳极被加速腐蚀;随着Ti70/945钢偶对面积比增加,945钢质量损失、以及...

  • 基于聚苯胺的光固化防腐蚀涂层

    作者:谭侃; 罗静; 丁昕瑶; 刘仁; 刘晓亚 刊期:2019年第01期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对本征态的聚苯胺(PANI)进行掺杂,将不同含量的掺杂后的聚苯胺分别加入到光固化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6071)中,制备了一种低VOC排放的光固化聚苯胺防腐蚀涂层。通过实时红外以及漆膜性能的测试选择了合适的光引发剂,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盐雾实验以及极化曲线对涂层的防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加入0.4%DBSA-PANI的光...

  • AZ31镁合金表面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层的耐蚀性研究

    作者:贾晓明; 荣威; 赵恒; 梁小红 刊期:2019年第01期

    通过两步湿化学沉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仪(XRD)及傅里叶红外仪(FT-IR)等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聚多巴胺膜层平滑致密,经聚多巴胺诱导沉积的羟基磷灰石膜为交错排列的片状羟基磷灰石垂直阵列。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

  • 表面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作者:顾传君; 马秀敏; 王秀通; 刘雪辉; 卢朝霞; 侯保荣 刊期:2019年第01期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种硝酸根插层的Zn-Al水滑石,利用静电作用在水滑石表面沉积聚天冬氨酸,以其作为交联剂与缓蚀剂三价铈离子络合,完成对水滑石表面的改性;将改性后的Zn-Al水滑石分散在双组分水性环氧涂层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分析、ζ电势测试以及EIS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水滑石应用于环氧...

  • 20#钢和球墨铸铁材质燃气管道的土壤腐蚀行为比较研究

    作者:刘爱华; 陈结云; 梁凤婷; 陈士强; 徐文彬 刊期:2019年第01期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含水量、孔隙度、pH值等9种影响因素作为试验因素进行土壤腐蚀模拟试验,对20#钢和球墨铸铁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分析表明:在相同环境下球墨铸铁比20#钢更容易腐蚀,它们的土壤腐蚀环境因素重要度排序呈现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对Cl-都比较敏感,在20#钢的腐蚀产物中检出了球墨铸铁腐蚀...

  • 地铁杂散电流对锚杆的腐蚀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陆秋生; 郭志安; 何东林; 彭国斌; 韩刚 刊期:2019年第01期

    搭建杂散电流腐蚀实验台,制作锚杆试件,模拟地铁杂散电流对锚杆试件进行腐蚀。采集极化电位数据,对腐蚀后的试件进行长度,质量,直径测量以及拉伸破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模拟的杂散电流对锚杆造成了电化学腐蚀;极化电位与电压输出呈现较好的一致性;锚杆中螺纹钢的抗腐蚀性弱于钢绞线且其力学性能出现明显的下降。

  • 重庆石柱砖瓦溪遗址出土西汉青铜器腐蚀产物分析

    作者:凡小盼; 赵雄伟; 何玢华; 袁泉 刊期:2019年第01期

    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对重庆石柱县砖瓦溪遗址出土的4件青铜器残片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锈蚀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除孔雀石、蓝铜矿、白铅矿和赤铜矿等常见的腐蚀产物外,4件青铜器的锈蚀物中均发现有Pb的含氯腐蚀产物—砷铅矿和磷氯铅矿,而未发现Cu的含氯腐蚀物;在地下埋藏过程中,青铜合金中的Pb被埋藏环...

  • 3种表面处理对35Cr2Ni4MoA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赵连红; 代警卫; 刘成臣; 王浩伟 刊期:2019年第01期

    开展3种表面处理对35Cr2Ni4MoA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镀硬铬、表面镀硬铬和封孔防护、高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等3种方法对35Cr2Ni4MoA钢表面进行处理,经过8个周期的实验室加速腐蚀环境实验,通过对比蚀坑深度、腐蚀面积、单位面积腐蚀坑数量等结果评价3种表面处理对35Cr2Ni4MoA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镀硬铬,高速火焰喷...

  • S316L不锈钢压力壳点蚀失效分析

    作者:曾佳; 江泽超; 郑成明; 田青超; 刘佳伟; 徐炜 刊期:2019年第01期

    使用S316L不锈钢材质制造的压力壳下体在工作2000 h之后,其内表面存在大量的点蚀坑,压力壳内壁处于柴油燃烧产物的弱酸性气体环境。本文分析了S316L不锈钢压力壳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点蚀坑形貌,使用能谱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金相分析和XRD表明,在奥氏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的夹杂物和铁素体相。点蚀坑在内表裂纹深...

  • 微生物腐蚀与采出水的微生物防腐蚀——回顾与应用实例

    作者:向龙斌; 张吉昌; 刘心蕊; 王小通; 李东安 刊期:2019年第01期

    针对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微生物腐蚀的特点,提出了以本源微生物群落中的假单胞菌、短芽孢杆菌和脱氮硫杆菌为主的微生物防腐蚀技术方案,讨论了微生物防腐蚀剂的室内评价结果与矿场应用情况,认为成本低、环境友好、持续时间长的微生物防腐蚀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自愈防腐体系的愈合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硕; 许萍; 张雅君; 汪长征; 韩芳 刊期:2019年第01期

    综述了不同自愈体系的自愈机制,根据是否需要外加修复剂,将自愈体系分为本征型和外援型两类,其中本征型自愈体系的愈合机制是指非共价键(氢键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共价键(DA键、双硫键)的重新结合作用;外援型自愈体系是引入修复剂,利用修复剂修复损伤。最后,对自愈体系的主要的应用技术:层层自组装技术、微胶囊封装技术和化学转化膜技术...

  • 电场指纹方法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作者:吴承昊; 姚万鹏; 王思权; 李焰 刊期:2019年第01期

    阐述了电场指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电场指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电场指纹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