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3篇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3篇

时间:2023-02-24 10:39:5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汉字文化 教育现状
摘要: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明,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发扬。欲将汉字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就需要身处于语文教育的教师们不断地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对汉字文化的追求,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文学魅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涵养和自我修养,使学生能够轻松简单地学习汉字。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3篇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篇1

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并非僵硬的符号,而是富有生气的精灵,学好文化对于小学生民族情感培养、发展前景拓宽等大有裨益。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快开发一类高效率的指导模式,引导更多学生主动学习汉字文化并提升学习实效。

一、开展汉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汉字文化因素,进而创设出更加轻松、生动、欢快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长期深入性学习汉字的兴趣。尤其是一些低年级小学生,他们普遍识字数量不多,经常在书写中出现错别字,无法快速熟练掌握后续的生字,基于此,教师就需要透过表意内涵层面来为小学生拆解汉字的结构要素,令他们逐步理解之后再正确识别和书写,从而避免在今后书写中再次出现错别字;同时还可使小学生积累丰富的汉字文化精髓,令他们不断拓宽个人的视野和思维范畴,增加国学文化修养,从而更好地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一)纠正错别字,加快教学进度并提升教学成效

小学生书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众多,可以依次细化为认知心理、学习习惯、汉字积累数量、思维特征等等。而透过文化层面来逐步解读各类汉字的形体结构,则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知印象,使其在日后书写时减少错误。例如在学习“即”和“既”这两个形近字时,大部分小学生会出现混淆状况,教师须预先向他们阐明这两个字属于会意字:“既”左边是一类装事物的器皿,右边是背对器皿跪坐的人,寓意已经吃完或者是吃饱了,随后引申出终结、已经的意思;而“即”左边亦是放置事物的器皿,右边则是朝向器皿跪坐的人,原来意思是准备就食,后来引申出接近与靠近等含义。在如此生动形象的解析作用下,小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就更加方便、快捷、准确了,能够在日后书写时明确地进行区分。

(二)强化思维训练,丰富学生的思维

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注重凭借直观和感性的符号去描述抽象的事物。汉字的雏形是象形文字,是凭借画成其物的方式来描述眼前看到的种种表象和感觉,随着人们的感悟愈来愈多,象形文字在表达上也变得更加抽象化和类型化,即主张取关键性特征并展示出相关的形态。为了更好地细分相同事物中的细小结构,人们还利用批量化的义符与声符组合成全新的形声字。就好像是“枝”“根”“标”等等,各自属于树的某个部位,都用木字旁,记录和区分的时候加上别的字符和标音;而“玩”“完”“顽”则都是以“元”声为基础,之后再配合义符来区分。在逐步积累这一系列形声字过后,学生的思维内涵会同步变得更加丰富,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探讨验证,为今后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拓宽奠定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汉字的基础性要素包含字义、字音、字形三类,字义涉及的内容繁多,诸如各地的风土民情、文化传统、政治法律、宗教信仰等等,这些文化要素都是学好字音和字形的基础,缺少这些,就等于放弃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没有真正达到学习汉字的目的,无法做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四)强化学生学好汉字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汉字作为一类意音文字,对于一系列主客观思想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容纳了世间、社会当中的种种细小事物,记录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历史境遇,反映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复杂的情感。汉字文化教育可以令学生透过汉字感受到更多的形象、趣味和生动性因素。希望今后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有侧重地传播汉字文化,确保讲授得法,借此激发小学生对汉字文化更强的研究兴趣,培育他们爱国和爱汉字的主观情感,令他们快速、准确、完整地掌握一系列汉字书写技巧,从而稳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汉字学习的热忱

汉字和中华民族审美思想有着天然联系,汉字现在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大且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使其能够和书法相互融合。换个角度来说,汉字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从书法艺术要求层面来看,书法又侧面推动了汉字发展。其实,汉字就是一种艺术,虽然汉字教学和书法教学迥异,但在汉字教学阶段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之美,在进行汉字书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根据书法美学规律进行写作十分重要。书法用笔分为中锋、侧锋和出锋等,均以单纯点画而成就字体变化,从而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相关形象。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包含了横、竖、撇、点、折、提、捺、钩。书法结体亦被称为间架和布白,书法家一般都是按照本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来创作的,对汉字结构进行一定的疏密、虚实等处理,让观赏者从中获取审美享受,产生共鸣。以唐代书法为典型,唐真书尤为发达,真书字体的结构用法十分严谨,这和当前汉字书写时所表现的严整、对称等形式十分契合。小学语文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认真感悟汉字形体之美,学生便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爱上汉字书写、爱上汉字文化、爱上语文[1]。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方法不够新颖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机械式地向学生描述各类汉字的写法,却没有同步渗透相关的文化内容,学生还是需要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积累汉字,一直放置不管,则会徒增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展开与健康发展。

(二)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不高

想要更高效率和高水平地组织小学语文汉字教学,就必须要求教师先拥有较高的汉字文化素养和深厚的书法功力,但是,纵观如今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师,他们的汉字文化素养基本上都未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关注个人的主观情感与意识,在汉字解析环节中存在对某些字意或是字形的曲解,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如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辞”字的讲解环节中,设置了字谜游戏,给学生提示“辛苦了舌头”,尽管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却不利于他们正确地解读有关汉字的含义和背后相关的历史。

(三)和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产生冲突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在均衡学生汉字书写技能锻炼和文化历史知识理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严格规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丰富他们的汉字文化并树立起完善的情感。可现实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严重忽略了汉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没有适时地纠正学生在汉字文化学习方面的情感态度。

三、今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汉字文化教育工作的方法

传统识字教育主要是语文教师将识字方法传授给学生一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尚未拥有主动学习意识,教师也没有注重汉字文化教育,单纯重视他们到底学习了多少汉字,而不在乎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其中的汉字文化。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汉字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肚”“肝”“脏”等汉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去找汉字的共性,然后罗列出具备同样特点的汉字,识字效率确实有所提升,但是文化教育却被搁置不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重视汉字文化教育工作,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日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一)加大汉字文化的融入力度

指导教师应积极深入地在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要素,着重引导学生明白何为汉字。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有关视频或是呈现生动的图文内容,令学生知道汉字拥有将近4500年的文明发展史,即便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亦可以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构建起完善的文字体系。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大小篆、隶书和行书、楷书和草书等诸多变化过程,形态结构也由传统的繁体转变到现代的简体,符号性特征变得愈来愈强,这也证明了汉字拥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汉字是世界少有的艺术品文字,汉字书写就是艺术创作的行为过程。基于此,教师需要凭借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演示汉字不同阶段的蜕变细节,令学生及时了解楷书、行书、草书各自独特的艺术价值。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影视剧片段或是演示图文等,令学生知道王羲之、颜真卿、管道升等知名书法家的传奇故事,调动学生的汉字学习意识。

(二)提升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理当定期参与校内外的进修和培训活动,着重锻炼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并丰富自身的汉字文化素养,长期坚持下去,能为今后开发更加科学有效的汉字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快速掌握一系列书写技巧并落实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等奠定基础[3]。

(三)想方设法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和探索心理,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及时透过文化乐趣,凭借多元化的演示手法和实践活动等,来激发学生长期学习汉字的兴趣,令他们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进步,并在教师人性化的激励引导下纠正个人的情感态度。在此期间,教师须重点向学生阐述汉字独特的表意性特征。如教师在进行象形字教学时,应该先向学生阐明“山”“田”“井”“羊”等字的形体特征和代指事物;又如在进行“本”“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揭露这类字义和字形有着缜密关联;再如进行“休”“炎”“森”等会意字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这些字特殊的组成部分来理解字义;还有就是进行“洞”“铜”“筒”等形声字教学时,教师应该解释这些字的语音声旁相同或是相近,字义则和形旁紧密关联,随后总结出汉字通常不直接表示读音,而是精准阐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4]。另外,教师应在对课后生字进行深入解析的过程中加强师生、同学间的互动,教会小学生独立区分汉字。例如,教师可以预先以4个学生为单位,将全班成员划分为多个小组,之后鼓励他们结合已学内容和课后复习成果来列举一系列的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之后由教师依照他们的互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辅助单个学生快速纠正理解中的误差,对表现优异的个体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之后教师再将汉字、书画教学相结合,在讲解完《墨梅》《竹石》等题画诗之后,为学生布置作画题诗的作业,并鼓励他们在下节课中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将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摆放在书画专栏之中,如此即可不断增加汉字教学的文化价值,拓展学生的艺术天赋[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增加对小学生的汉字文化教学力度,有助于强化他们的汉语语言基础,完善他们的国学文化素养。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活动期间,应该借助多媒体等生动化演示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配合贴合实际的情境和适当难度、深度的提问等,来强化学生长期学习汉字文化的动力并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久而久之,令小学生熟练书写课内外一系列汉字,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

作者:牟宪君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沐石河镇中心学校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篇2

一、汉字文化教育与传统识字教育的区别

传统的识字教育就是老师单纯地将识字的一些方法来教给学生,把学生当作识字的机器,而没有去注意汉字的文化教育,只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了多少字而不是学了多少文化,传统的方法是按照汉字特点进行教学,例如“肚、肝、脏”老师在讲述时,让学生自己去找到汉字共有的特点并再找出其他有类似特点的字,注重了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却忘记了文化的教育,而汉字文化的教育是要老师教会学生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是这么写,例如“肚”字,它为什么会这么写,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二、如何进行学生的汉字文化教育

1.识字时讲述清楚汉字的构造

我国的汉字大部分是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每一个汉字都表达了一种意思和一种传统的文化,例如“安”字,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去告诉学生,这个字是怎么得来的,安是平安、安宁的意思,那么安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安”字的部首是一个宝盖,在古代象征着一座房子,一个庇护的场所,底下的女字,代表的是房子里面的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经常会有一些野兽出没,人们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所以这个字就是由宝盖和女字组成,同时学生可以联想到“家”字,大家都知道宝盖代表了房子,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家”字的下半部分是猪的意思,在房子里养猪,这说明这是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团体,这就是“家”字的构造。我相信,如果把这些汉字所包含的含义去跟学生讲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汉字文化和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远比只注重趣味教学和识字数量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识字时,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老师在教授汉字时,可以把汉字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涵的意思去讲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才能够更加完整有效。例如“章”字,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章是由立和早组合而来的,其实不然,“章”字在古代有乐章的意思,“章”字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是音乐乐曲的意思,这个学生都明白,那么“十”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在古代“十”为万物之终,“音”和“十”合起来就是把乐曲完整地演奏一遍,这就是“章”字的来历,把这个来历讲述给学生,对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再例如“妻”字,老师可以找到“妻”字的甲骨文的写法,让学生看看是不是特别像一个跪拜的女子,这是因为古代的妻子都是通过抢得来的,演变到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字,上半部分特别像战争时用的钝器,下半部分是一个“女”字,代表了性别,通过战争抢来的女的当作妻子,这就是“妻”字的来历,这对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识字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汉字文化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以它独特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向人们阐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生产的特点,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让学生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汉字的文化教育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起点。而且,教会学生汉字的文化,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是怎么一点一点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眼界的扩宽和汉字的认识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只注重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这节课我教了多少汉字,学生认识了多少,而忽略了对于汉字文化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并不够,对于识字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汉字文化的教育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2.汉字文化中承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现在越来越流行中国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热,在我国对外文化的输出与交流中,中国汉字文化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喜欢学习我们的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作为教授学生汉字的语文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把我们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带领我们的学生去融入我们的汉字文化中呢?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作为交流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将我们的汉字文化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时展和社会的需要,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告诉他们汉字的起源和构造,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

作者:刘燕 单位:河南省固始县外国语小学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篇3

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形体和意义不断的完善和变化,依旧不会影响本身所蕴藏的文化,究其根本,仍然能够从汉字中汲取其所含有的文化信息。汉字记录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汉字都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生活的缩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汉字的读音和结构的教学,必须把汉字的文化因素融入教学中,深入了解汉字的本源。这促使着语文教师要在汉字教学中建立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1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汉字作为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不仅要对汉字的结构和读音进行教学,还要对汉字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如果学生仅仅对汉字表面上记忆,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和意义,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字的魅力,不利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目前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错误的教学理念

汉字文化教育理念落后,没有进行一定的科学研讨和科学认证,无法对汉字教育实行科学化教育。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更多的是达到提升成绩的需求,忽略了对汉字文化的培养,造成学生知道汉字的书写,却不知道汉字的正确用法,导致在汉字的运用上错误连连。

2.2教学内容杂乱无章

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和完善的可实施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师教学的时候内容无序、知识点模糊,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清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只能对汉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2.3教学方式和观念陈旧

现在的汉字教学课程中,由于教师看重的仅仅是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把学生的成绩看作评定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熏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汉字理解和运用的指导,致使学生缺乏对文字的运用和理解,无法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所在。

3汉字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

3.1结合汉字的字形结构,从型到意

汉字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演变,从图形到笔画,从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就包含了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的特点。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对小学汉字的教学,可以融入汉字结构、形体讲解,例如在“日”“月”“水”“火”等字的教学时,运用象形文字为学生讲解这些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汉字的神奇,以便于增加小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表意属性、造字起源等方面带领学生理解字义,掌握汉字形成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记忆更加简单。

3.2识字教育与汉字文化相结合

很多中华汉字自身就携带着文化因素,在对这些字的教学时,可以把汉字文化直接渗透进识字教育的教学中去。汉字的本身会存在同一读音不同的汉字,或者同一汉字不同读音表达多重意思,或者还有形相近、字不同的情况。如果不能对汉字更加深入的理解,就会在运用的时候对汉字产生错误理解造成用法错误。比如学生在书写“未”“末”这样读音不一样,但是字形上大同小异,如果没有对字义有很好的理解,很容易在书写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再如最简单的汉字“一”,一个简单的字蕴含着许多的意义,可做最小的原始单位,也有无二的、整体的、初始的等含义,正如老子所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也可以理解为是“道”的本质。因此,需要教师对汉字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才可以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

3.3进行中国经典文学的阅读理解

每个字都有它由来和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汉字文化教学不只是针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讲解,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入文学的殿堂,从汉字给人们带来的经典中去体会和理解汉字文化,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感悟和自我修养。比如带领学生阅读《蝴蝶·豌豆花》中的《春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雨相关的图片,展示雨露带来的万物复苏,雨后春色满园,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生机勃勃。而后还可以继续讲解雨汉字的由来、演变,这样在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简单、明了地讲解汉字。又如带领学生阅读《春天》这首诗时,可以展示春天来了之后带来的美丽风景,鲜花绿叶,都是春天带来的礼物,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春”字所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这样也便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清晰明了。

4结束语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明,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发扬。欲将汉字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就需要身处于语文教育的教师们不断地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对汉字文化的追求,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文学魅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涵养和自我修养,使学生能够轻松简单地学习汉字。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2]袁欢.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文化传承[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3]艾津.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作者:黄姝诺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