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智能财务探究3篇

高校智能财务探究3篇

时间:2023-01-04 08:27:38 关键词: 高校 智能 财务
摘要:随着以《预算法》为背景的高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入,高校的经济活动日渐丰富,原有的高校财务信息管理模式遇上新需求。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等迅速崛起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和实践路径,可以有效解决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智能财务探究3篇

高校智能财务篇1

高校智能财务是指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对传统财务工作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合规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高校财务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作用的发挥,构建财务管理新模式,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校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近年来,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专项项目资金投入持续加大,报销单据增加,要求提供的财务统计报表数量日益增多且形式多样,对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受编制影响,高校财务人员数量往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急需寻求突破、提高效率,加强和完善智能财务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校智能财务建设现状

(一)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局部化、模块化

当前,我国高校智能财务建设进度相差不大,特别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后,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上起到了表率作用。在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引下,电子票据、信息化缴费平台、国库资金一体化支付平台等均已使用,网上报销系统也在高校被推广应用。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呈现出智能财务信息系统运用的局部化、模块化特征。

(二)高校财务软硬件相对稳定、更新缓慢

目前,高校财务建设较为成熟,财务管理已形成固有模式,财务硬件使用相对稳定,财务软件系统由长期合作的软件商提供。软件使用的智能化程度取决于软件开发的进度和服务程度,各信息系统之间因系统供应商不同,往往会出现系统兼容扩展能力不足,接口无法对接,或对接代价过高的问题,进而影响财务智能化建设进程。部分高校还存在财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智能财务建设需求、财务信息安全不能得到绝对保障的问题。总体上看,高校财务硬件和软件更新进展缓慢。

(三)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具有相似性、易复制性

高校智能财务建设是服务于高校财务业务工作的。高校财务主要业务涉及学杂费的收缴、凭证审核、会计核算、国库资金结算、财政和校内预决算、内部控制、绩效评价、财务分析、报表统计、信息查询等。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往往以财务业务事项为导向,高校财务业务工作的相似性使得高校智能财务建设也具相似性。由智能财务运用较好的高校做楷模,智能财务可以在高校被广泛推广应用,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又呈现出易复制性的特点。

(四)高校财务人员存在惯性思维、观望心理

高校财务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核算、资金支付、费用收取、档案管理上。这些工作具有业务量大、重复性高、例行性操作的特点,财务人员严谨、理性、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具有某种思维习惯,保持特定工作模式,往往对新事物推动力度不够。智能财务的应用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业务和财务交融性增强,部分财务人员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存在观望心理。

(五)高校智能财务建设不顺畅、协调不力

高校智能财务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一些高校,智能财务信息系统使用培训或服务跟不上,师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师生智能财务使用体验度降低。还有一些高校部分师生不能从以往的线下模式转变过来,产生抵触心理,智能财务建设从最开始的美好愿望演变成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的局面,智能财务建设整体进展缓慢。此外,部分高校各业务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不能做到全校一盘棋,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交互使用,信息流通阻塞,财务与部门业务之间难以融合,影响工作效率及工作成效。

二、高校智能财务完善路径

(一)进一步梳理财务业务流程,实现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

高校应进一步梳理财务业务流程,将财务管理流程重塑作为财务智能化建设推进的基础环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业务事项为依据,以财务工作流程、作业程序为主线,梳理出工作流程及作业程序的瓶颈,在业务过程中查找关键点,增强各业务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实现财务部门内部各模块互联互通,做到精细化管理,最细颗粒度规划。同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条件,包括和第三方合作等,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结合智能财务建设目标,点对点把手工基础性工作转移到由系统程序完成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局部改造与完善,分步实施。

(二)构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的智能财务系统资源,根据高校自身财务建设情况,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构建智能财务信息系统平台。将电子签名、身份认证、影像采集、电子回单、合同管理、图像及语音识别、移动应用等运用到平台中。实现财务费用收缴系统平台、账务管理系统平台、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平台、电子发票识别系统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平台、财务机器人、财务核算云平台、差旅平台等应用平台由点及面、互联互通。

(三)完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渠道,打造校内各部门信息系统智能联合平台

高校应推动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深度融合,解决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与理念不统一问题,营造良好的沟通协作环境,做好部门之间信息衔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系统关联工作。将工资系统的人员信息和薪酬信息、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信息、学生系统的学生学籍信息及学生奖助学金信息、科研系统的科研经费信息等与财务系统对接,在高校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相互传递和交换,搭建高校智能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

(四)增进合作,实现财务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协同发展

高校应注意国家政策导向,注重新媒体、新信息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借助政府的引导作用,用市场机制协同多方社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智能财务的发展目标。政府部门如财政、审计、税务、教育、统计等,往往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等方式从政策上或制度上进行管理、协调,推动各应用主体完善智能财务体系。高校要及时跟进,利用政策,积极与系统供应商沟通协作,紧密各系统平台之间的关联,增强财务平台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提高财务系统接口的衔接性;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智能平台,实现金融科技与高校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平台整发展,促使高校智能财务顺利开展。

(五)健全智能财务评价机制,提高财务智能化建设水平

智能财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适时评价,不断完善。智能财务评价涉及智能财务各信息系统应用、数据质量及流通性、服务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评价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可以由高校聘请专家来完成,专家包括智能财务建设开拓者、不同行业的财务人员、高校教师、政府税务银行人员等。根据评价结果,对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平台调试,不断完善实时、动态、高效的智能财务信息平台,优化提升系统运行的有效程度。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转变人才管理模式。智能财务建设促使财务工作重心转移,高校财务人员的职能由传统的核算模式转变为以管理模式为主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信息公开。高校应强化财务监督职能,提高财务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次拓宽人才培养的宽度。增强财务人员智能财务思维和运用能力,促使财务人员转变定位,强化自身知识储备,在纵向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拓宽知识的横向宽度,建立起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高校智能财务系统高效运作。再次提高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加强高校财务人员智能财务信息化培训,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提高财务人员智能财务技能水平。设有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高校,要将智能财务相关课程融入到专业建设中,依托产学研实训基地,搭建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智能财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破解人才结构性短缺瓶颈。

(七)提高智能财务安全意识,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委托第三方进行安全保障或由智能财务系统建设的供应商直接负责安保,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安保服务,但是要与其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财务信息安全。二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监管,财务信息安全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三是财务人员应做好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规范操作系统,及时备份财务数据等。财务工作不要仅仅局限于财务业务,财务工作人员也可以不局限于财务专业,要兼顾数据库维护及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升对财务数据安全的监测、检查、分析与处理能力。四是要加强智能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查找数据流通及系统建设风险点,进行风险防控,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八)优化智能财务应用系统,提高智能财务系统服务水平

实践中,高校教师希望简单便捷地完成费用报销和简明清晰的财务信息查询;学生希望快速完成缴费退费查询及获得票据凭证;各业务部门希望数据互联互通、任意抓取,准确及时高效完成各项数据统计分析;信息使用者迫切希望智能财务系统真正达到智能状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趋成熟,财务信息系统人体体验和人机交互将更为频繁,财务智能化水平也会越来越高。高校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智能财务应用系统,提高智能财务系统服务水平。

作者:李丽娟 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智能财务篇2

现代社会信息量暴增,同时业务量也不断增加,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及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革新优化工作理念及工作形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起健全高效智能化的财务报销系统流程,提高整体效率及质量,切实推动财务工作的持续发展。[1]

一、高校财务报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管理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在财务报销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人员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从事财务报销工作的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业务经办人也没有与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有效沟通,不了解报销的具体流程及制度规范,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存在滞后、操作不熟练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报销的效率及质量。另一方面,高校中从事报销业务的经办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负责人,因此存在一个业务多人办理的现象,使得整体工作过于滞后。另外,从事报销工作的人员即便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却无法对整体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无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报销业务流程,充分凸显出报销工作的科学性、智能化,其计算机素养、技能技巧、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2]

(二)业务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校在进行财务报销工作时业务流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具体而言,财务报销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在传统的报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票据整理、报销单据的填写、经办人签字、直接领导人审批签字、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财务汇总、集体报销等等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步骤都必须由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人工的核对,一旦出现任何不足都可能造成账实不符、违规报销等等问题,直接阻碍了预算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

(三)财务管理

众所周知,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整体较为复杂烦琐,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财务人员必须全程参与到报销凭证的填写、编制、审核过程中,一笔报销业务可能存在多笔消费记录,包括刷卡、电子发票、现金支付等等方式方法,如果在信息审核的过程中单纯地依靠人工力量进行判断会严重拖慢报销的进程。另一方面,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报销系统平台或多或少会导致信息数据的传递过于滞后,无法凸显出其时效性,而工作人员也不能第一时间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处理,及时反馈报销的进度,导致服务质量不断降低。[3]

二、构建高校智能化财务报销工作体系的主要策略措施

(一)搭建健全完善的智能化财务报销系统

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需求及教学现状不断优化信息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报销效率及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搭建健全完善的智能化的财务报销系统及平台,丰富平台功能内容,以此搭建起智能化、信息化的报销工作模式及系统。第一,通过引入智能化财务报销系统引导业务经办人能够在网络平台中自主预约。所有师生及经办人都可以在系统中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预约时间,同时完成基础信息的及时准确录入,包括发票的金额数量、支付信息、支付方式、借款信息以及发票的认证情况等等,填写上述信息之后点击预约按钮就会根据经办人的实际需求打印出预约单号。在规定时间内经办人可以通过自助打印机打印报销单,而报销单在经过直属领导、分管领导、报销工作人员的签字审核之后会直接传递至财务管理部门,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再次复核即可,再集中处理报销,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简化了工作流程及程序,所有的经办人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及自助信息填写的方式,简化工作内容,提高报销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经办人也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自助查询模块了解财务处理的进度及现状,超过约定时间可以直接在系统上催办。第二,智能财务报销不仅仅体现在网上预约这一功能,同时也应当切实提高报销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报销管理系统,优化电子签章这一功能。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将报销管理系统接入到办公室OA系统中,经办人的直接领导人、分管领导可以利用计算机、移动智能设备终端等等设备及时高效地完成业务流程的审批签字,灵活利用电子签章提高工作效率,经办人也可以在完成业务审批之后再进行报销单的预约打印,经过上述步骤之后直接投递至财务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缓解决了财务报销工作中领导签字难的问题和困境,经办人也不需要长时间往返于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精简的流程提高了服务满意度。[4]第三,基于智能化财务报销系统不断优化业务系统,拉近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距离,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具体而言,业务系统涵盖了内部系统及外部系统。所谓内部系统,本质上是指资产管理、科研教学、人事管理等等相关的组成部分,而外部系统则是在内部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延伸,可以接入国家税务平台快速验证电子发票,也可以接入12306平台审核经办人的差旅信息。另外,也可以与支付宝、微信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对接,及时审查经办人报销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减轻了人工负担,也提高了报销的准确性。

(二)开发财务报销智能化APP,提高报工作的销智能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向移动智能方向靠拢,切实凸显出财务报销工作的高效便利。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在智能化信息系统及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有效引入并研发出财务报销APP,专门处理高校中的一系列报销工作,以此实现管理平台的不断拓展延伸。根据相关的实际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财务报销APP中,第一,所有的经办人、高校师生都可以直接在APP进行报销的网上预约、电子发票的认证以及网络报销流程的推进,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利用APP查询业务流程及进展,一旦某一环节出现任何问题或审核不通过都可以通过APP推送信息的方式告知经办人,而经办人则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补充完善财务数据。第二,在大力推广财务报销APP的基础上,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平台直接接入到财务报销管理系统中,经办人不管登录哪一个平台都会产生浏览记录及业务数据,同时经办人必须授权小程序获取自身的交易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管理信息数据并查找历史痕迹,逐渐实现报销工作的智能化发展。[5]

(三)积极引入电子发票识别和认证系统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使用电子发票,这一行为举措的主要目标任务在于提高发票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在财务报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纸质发票,没有对电子发票的核算管理进行明确,也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业务报销仍然必须打印纸质发票才能作为凭证。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切实推动财务报销工作的智能化发展,高校应当积极引入电子发票识别及认证系统,以此实现财务工作的无纸化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发票识别及认证系统能够自动对抬头、税号、金额、用途等等信息数据有效快速的识别分析,并第一时间建立档案。而财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审核过程中只需要利用系统进行档案的识别即可,一旦核验通过则代表发票已经完成审核报销,之后系统会自动将报销金额转入经办人账户。由此可见,电子发票识别与认证系统提高了报销的智能化,使得整个流程更为精简便捷。

(四)加强对财务流程的有效管控

为了提高财务报销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智能监测和动态追踪的相关技术对报销的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有效减少超报销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财务报销技能系统及APP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壁垒,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及业务情况、经济往来设置经费申请的标准,明确后期报销的流程及应当提供的附件资料,如果工作人员在报销时的费用超过了制定的标准节点那么系统就会自动提醒经办人并着重标记这一审批业务,所有的管理人员及财务工作人员都可以对该审批业务进行重点审查。

(五)切实提高财务报销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一方面,高校应当根据财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业务流程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报销人员岗位,定期对报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其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同时也应当加强经办人的专业素养,使其更好的配合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报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信息水平、对技能报销系统的操作能力及信息沟通交流能力的评价,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

作者:郭语航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高校智能财务篇3

一、引言

随着以《预算法》为背景的高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入,高校的经济活动日渐丰富,原有的高校财务信息管理模式遇上新需求。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等迅速崛起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和实践路径,可以有效解决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高校自身规模的扩增发展,其科研、财务等管理工作都面临更多的挑战,高校在其管理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驱使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同时,高校财务已经从原先提供单一的传统报表转变为提供不同要求的报表,这就要求高校在其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高校自身内部控制发展的必备条件

高等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提出在内部控制方面需要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高校内部控制完善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作为高校内部控制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结合当前形势,规范内部控制流程,快速辨别存在的风险以便采取措施。利用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平衡好内部控制中权力制衡和科学决策统一性两者的关系。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使得高校内部控制标准落地生根发芽,提高学校管理层决策成果。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高校财务

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手段高校将日常报销、预算等板块纳入财务信息化系统中,推动高校财务现代化进程。通过将各板块内容数字化,使得财务数据拥有多功能化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从而促进高校财务现代化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高校财务发展和创新的不可或缺的方式

首先,高校面对审计等各项检查,财务部门免不了需要提供各种相关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套高效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其次,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将预决算和其他部门数据打通,提高高校的服务水平,更好促进高校的发展。最后,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不仅能够优化预算管理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还能提高资源配置,使得广大基层会计工作者能从简单、重复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广大会计工作者就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上,为高校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主体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并未十分充足

首先,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是培养学生和学科建设,对于财务内容并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认识不足。甚至有些领导认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只是单纯降低会计工作者的难度和工作量,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建设会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有些高校会计工作者只限于传统的思想,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还是重核算轻管理。即使现在大部分高校有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由于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偏差,导致很多高校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也只是满足报销核算的软件。

(二)网络安全隐患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安全埋下了隐患

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但由于大数据和互联网存在被黑客攻击和病毒木马侵蚀的风险。随着黑客等技术的不断演变,有些病毒也逐渐隐蔽化,导致网络安全的风险提高。同时,高校从事财务的工作者是会计专业毕业,很少具备有技术相关背景。由于专业的局限性,高校财务工作者辨别风险意识不敏感,防范意识薄弱。财务信息化系统不仅需要与高校各相关部门进行数据联通,还需要接受上级单位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联通。这就意味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无法保持完全独立,会面临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

(三)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高校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校财务人员拥有财务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求他们拥有计算机相关知识。但是,实际上高校财务人员基本上是拥有财务背景的专业人员,很少有计算机背景的工作人员。即使财务部门特意招聘了具备计算机背景的岗位人员,也很少能同时具备财务背景知识。现实工作中,大部分财务人员只是简单的依赖第三方设计财务软件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和简单的运用。同时,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缺少对信息应用程序、软件系统需求分析等探索能力。在财务工作中欠缺对传统工作方式的革新能力,对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知识没有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性和整体性,集成性较低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盲目立项,重复建设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内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与高校各职能部门息息相关。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只根据自身需求,开展各自的信息化建设,各部门信息化协同建设认识不足。各部门信息化采用不同口径,无法实现信息真正共享。

2.对外

高校财务工作离不开税务部门、银行等机构,这些外单位机构也有各自独立的系统,并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与高校财务工作挂钩。各外单位机构的不同职能、不同业务联系也会影响到高校财务信息化的集成性。

(五)高校财务信息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第一,高校财务运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内部监督部门是审计部门和纪委部门,外部监督是各相关上级部门,比如财政局。内外部监督部门对高校的财务监督主要通过巡查、巡视等方式对高校财务预算、决算等内容进行监督。这些监督内容很少涉及到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否合理。第二,高校财务信息化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随着我国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断增长,但针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考核评价并未有效落实。即使绩效考核有与高校财务信息化结合,但比重很低,甚至被忽略了。

四、优化和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路径的建设

(一)改变高校主体管理理念,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视

改变高校主体管理理念,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主要从2个方面开展。高校领导需要改变对财务管理的传统观念和态度,给予高校财务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首先,校领导从学校整体发展出发,构建专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能够让管理层迅速掌握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各项资源做出合理的调配。其次,高校应跟紧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脚步,给予财务工作者更多信息化的培训机会。最后,高校应争取相关的财政资金支持。高校不仅是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也是科研的重要领地。有了财政资金的支持,高校应将科研和人才结合起来,研发出适合自身学校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同时,利用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势,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利用好内外两方面的资源,共同建设高效的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高校财务工作者要转变现有的财务信息化观点。不仅要利用好高校自身提供的学习机会,还需要自发的学习更全面的信息化知识,从而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工作方式进行创新,推动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

加强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提高高校财务人员信息化风险防控意识,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信息化风险的宣传,加强高校财务工作者信息化风险防控意识。同时,财务部门或者技术部门应当特意培养具备财务背景的专业技术开发人员,通过双背景人才培养可以提高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敏感度;利用先进技术,强化财务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购一些权威、安全性较强的软件和硬件,通过这种措施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结合学校的科研团队,对学校出现的不同安全隐患做出排查和维护,提高财务数据安全性;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维护体系,进一步阻断外界病毒对高校财务系统的侵袭。

(三)提高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高校的主管部门以及软件供应商应适当增加财务人员信息化体系知识培训,让财务人员在遇到计算机方面问题时,直击问题命脉;第二,侧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伴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增大,财务人员需要面对大量数据。高校需要培养更多既有财务知识又能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进而扭转受专业限制,改变信息化建设慢的局面;第三,人员招聘制度的优化。对人员招聘机制进行优化,在财务人员招聘中设定一定比例的计算机人才。

(四)构建高校综合财务管理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高校综合财务管理平台,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需要将财务信息化建设明确纳入到学校的长远期规划中,并在近期规划中具体落实。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可以通过成立以校领导为核心,财务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小组。通过成立该专项小组可以快速将财务信息化落实到学校实际管理中,加速高校财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同时,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也需要科研、人事、资产等部门的鼎力支持,通过以财务业务为主线,对所涉及的内外部流程做好全盘的梳理工作。最后,可以通过对高校各软件进行资源整合、数据口径统一等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以上的优化方式,可以将财务信息化落实到具体实处,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内涵建设需求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主要业务的数据管理、软硬件维护等,确保全方位监控;通过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制度,平衡好数据公开和安全两者关系;建立健全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协同制度,明确个部门职责,统一各部门的步调;充足的经费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经济保障,教育、财政部门牵头部署,设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推动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作者:廖云婷 单位:闽江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