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网络编辑论文

网络编辑论文

时间:2022-06-05 09:26:57 关键词: 网络编辑 网络论文 网络
摘要:网络编辑活动依然是一种精神生产和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其目的还是为了信息,传承文化等,只不过因为技术的发达和网络媒体的崛起,以往媒体的编辑方式或传播方式不能全盘照搬到网络媒体罢了。目前,网络新闻传播事业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因此,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编辑论文

网络编辑论文: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摘 要:网络时代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基于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本文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以及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1]。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0个新职业网络编辑作为新职业之一正式加入三百六十行之列。网络编辑活动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生产或整合各种信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2]。网络编辑承担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任务,成为当代最有前途和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网络编辑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网站内容的缔造者和网络文化的开风气者;不仅具备网络技术优势,更是信息时代“内容为王”的力行者;不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更是网络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兼长者。2005年11月8日第六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网络编辑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兴职业,其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3]。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在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一: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2年开办的信息传播与策划(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前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来看,该专业学生毕业时以在各类公司和网站担任网络编辑工作为主,但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产品运营、网络营销类岗位,其所属部门有运营部、市场部、产品部。很多人并没有沿着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的纵向生涯方向发展,更多人是横向发展成为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这正契合了镇江高专培养人才“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网编人才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里,既要集中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和实训,如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活动与策划等,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实际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如新媒体技术与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课程,按照学校提出的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网编人才教学计划。当前,网络编辑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变革,专业定位不再是培养 Web1.0时代狭义的网络编辑,而是培养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紧缺的“大网编”――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内容采编制作能力,更要加强移动媒体信息采编和网络传播推广、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综合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据此,网络编辑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懂运营、懂制作,掌握各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内容采编制作和运营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口企业外聘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

校企合作与实验教学是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的重要思路。该专业建设按照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更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更多联合实训基地,校企有效对接,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镇江高专培养网编人才专业合作的是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名城镇江网和七百度网络传媒公司。金山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镇江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数名金山网资深的网编直接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金山网总编辑许益明的“网络活动策划”、采编部主任陈洁“网络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新媒体部主任高新的“新媒体的制作与运用”等。网站资深编辑走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网站具体编辑实务(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专题策划和网站编辑案例)的介绍,用具体生动的实务让学生消化课堂理论了解实际操作,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这些网站资深专家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学生们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在网站实习实践,参加新闻采编和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习领域,保证了学习效果。校企联手、产学研结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二)校企合作保证实践环节效果

由于学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一定困难。镇江高专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合作,灵活排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了一个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个学期完师生共同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金山网的参观,并且第一时间注册论坛成员参与论坛实践。进入第三学期后,结合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参加历时数周的网编实训,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络活动策划和网络运营实践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实行指导老师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网编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年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所学专业到各地网站和传媒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编实践,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三)建立三级专业技能实习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获得

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编辑专业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讲课内实践体系、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校外产学研体系结合构建协同的系统专业实践体系,形成本专业实践育人的特色,分层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三、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三: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

由于在校外合作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管理、行业教师引进政策等具体问题上存在观念、制度、操作上的障碍,导致在构建实训体系中存在资金、人力、管理上的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合作上存在各种障碍使得学校主动放弃,三是学生忙于就业、深造,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以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模拟网络新闻工作情景,构建网编实训体系就成了有效的实训体系组成。

网络新闻编辑实训不再是理论和模拟,而是真刀实枪真功夫。学院和网站新闻系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工具。系统采用动态采编系统,支持以记者、栏目编辑和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登录,实现网络新闻稿件采编和的完整流程。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就由传播班的学生担纲,主要从事公众号的栏目建设、内容策划、文字采集和编辑以及图片摄影后期技术处理等环节。微信内容紧密联系学院师生实际生活,不仅有校园新闻,还有饮食养生、娱乐、星座、职场等内容。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微信工作室,配备了学识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策划立意、新闻采编、摄影图片、影视拍摄后制、网络技术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把关。专业老师和传播班学生共同策划了一些有创意和校园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杯子舞、设计校徽活动选拔、《超能战队》的大白带你参加艺术学院等活动。在微信专题策划上,传播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策划了环绕音乐会学院老师专题、优秀学生专题和校友专题。这些策划的活动和专题对宣传学院、宣传学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期微信公众号的访问量从最初的10+到现在的2000+。传播班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信运营、策划、图文编辑和以及部分编辑素材整合排版工作,极好地宣传了学院和学校,为学院招生工作和反应艺术学院师生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四、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网络编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职业,因此,高校开办这些专业通常会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从高校原有的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对应度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事实上许多高校都亟需建立一支具有新闻采编、网站网页设计、数字技术、媒体经营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队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不可能事先由高校培养出来。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站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定期对网站的网络公司的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法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用制度要求他们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学习网站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培训、业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有效加强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

网络编辑论文:信息网络对青年编辑认知方式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社会和数字化出版正冲击着青年编辑的认知方式。网络时代人们的认知方式、生存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对青年编辑的认知、思想和情感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来说,青年编辑的认知结构受到了信息网络的深化,并且青年编辑的认知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就对此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信息网络;青年编辑;认知

一、认知结构的深化

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编辑出版的主客体正在发生变革,并且不断深化编辑工作人员的世界观和认知结构,现代化的编辑意识是每一个当代期刊编辑都要树立的,需要他们对待网络有着正确而又科学的看法。近年来,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发展对出版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也对此颇有关注,在世界瞩目的三十六届期刊大会上,熊晓鸽先生作为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副总裁以及亚洲区总裁,在讲话中提到,所有的人都应该为数字化出版做好准备,这其中需要编辑、出版业的同仁以及期刊界共同努力和合作,去适应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推动出版行业积极发展。如今在我国的编辑出版行业中,青年编辑大都是和计算机、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今他们重要的一种生存方式就是“数字化生存”和“网络化生存”,信息网络的特性中包括信息的无限特性、可共享特性、传递特性以及可以扩充特性等。互联网的一些平等、互动、开放及全时等特性也对青年编辑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对网络的观点有着深深的影响。如今他们可以获取信息的快而有效的渠道有互联网,他们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料,查询需要的文献,然后互相交流学习,这也成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一个重要的思维定势以及重要的认知结构。

二、认知范围的拓展和认知方式的多样化

电脑一般被说成是我们人类大脑的延伸,而对人的全身心进行延伸的则是互联网。互联网因为它所具有全球性、全时性以及包括海量信息的特点,并且信息可以以光的速度传播给人类,所以互联网对人的感官是一个极大的延伸。当今信息网络有着及其强大的功能,并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青年编辑的感官以及认知形式进行放大,这样不仅拓展了青年编辑的视野,而且促进了青年编辑思维的多样化发展。我国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戴汝为院士也曾指出,从目前计算机对人类智能模拟的程度可以看出,计算机也可以有效地对人的高级思维过程进行模拟。

21世纪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出版在未来的发展必将经过数字发展,随着3G手机的出版,编辑在传统上的内涵需要加以转变,编辑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选题策划、文稿加工、营销宣传等工作,而是一种具有明显创造性的劳动。在信息W络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都有所改变,使得编辑主体也发生转变。在传统的编辑模式中,出版流程一般是组稿、编稿、印刷及发行再到读者。有着四位一体的采、编、印和发,还有三位一体的时间、空间及信息。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必将被新的模式所替代,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将读者和作者作为编辑出版的中心,二者有着相同的地位,而编者则是后台工作者;第二,编者为主的“编”将转变成“导”,知识间不再是线性的联接,而是网状的联接;第三,电子介质媒体将替代传统的纸介质媒体;第四,自主、个性的编辑模式将替代出版的集中型编辑模式,编者将会更加注重出版方式上的图文、声形并茂及对超文本结构的构思。

处于信息网络时代的青年编辑的阅读、编辑和感知不再只是通过单一的文字和数据,“感动”世界也不再只是通过简单的纸介质信息,而是将各类的图形、动画、文本及视频等材料通过直觉、联想及非线性等“超文本”、“超媒体”等方式链接起来,使人们不管何时何地,对世界的感知都是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这就给读者和编写之间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三、对思维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交换的方式有文字、语言、电报和广播等,在以前,人们互相交流和传播信息大都使用竹简、纸张和书籍等媒介。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卫星通信的发展也趋向于成熟,人们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媒介和方式有手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期刊载体和现在的网络相同的地方在于,本质的特征表现在新变化的交流和传播及生存方式等。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革命的环境下,网络与计算机已经构成了主体思维中合作和共生的部分。这种思维方式中是“人-机共生”,使得编辑检索、画图、装换、计算、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青年编辑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目前,我国期刊出版的主力军是青年编辑,他们是的成长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对信息网络技术下青年编辑的认知方式进行探讨,这是对现代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改革的响应,满足了数字出版的需求。我国的出版业是否能够健康和发展与青年编辑的网络认知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年编辑高质量的认知会使得我国的出版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

网络编辑论文:网络编辑的道德伦理素养

网络编辑是一门新兴的职业,其发展前景广阔,除了要求具备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与受众互动能力、外语能力等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的道德伦理素养,这点网络媒体往往忽略。网络编辑所要具有的伦理道德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网络媒体既要与传统媒体竞争,又要和其他网络媒体竞争。强烈而残酷的竞争态势促使不少网络编辑心绪浮躁,企图用最小的成本、花最短的时间生产出爆料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从而提高网络的知名度和点击率。从而致使当今网络新闻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新闻和夸大新闻,给受众的信息选择和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抑止网上虚假新闻信息的传递和扩散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给每条新闻报道注明详细真实的消息来源。

克服猎奇的心理,坚持稿件正确的导向作用,杜绝只吸引眼球却无实在内涵的轻浮、粗俗作品。网络新闻稿件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数目无可计量,其信息繁衍速度快得惊人。网络编辑工作的核心是“守门”,对新闻稿件进行严格、细致地鉴别和选择,使新闻稿件不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且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真实可信,同时具有一定趣味性,满足读者要求,符合读者胃口。网络编辑在新闻稿件的选择或制作上可以借鉴上海东方网的“十个‘不可用原则’,即假不可用、险不可用、长不可用、虚不可用、劣不可用、乱不可用、浅不可用、涩不可用、套不可用、恶不可用。”对新闻严格把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克制商业利益的驱使,控制网站上广告和黄色信息的横流。网站要求生存,仅依靠受众点击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找多方面的支撑点,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广告和黄色信息。

广告是网站生存和盈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如何做到它与网站质量的平衡需要网络编辑准确地把握。网络色情是网络行业最为盈利的项目之一,给网络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黄色信息尽管在一段时间内或许确实能吸引一小部分受众的关注,但从长远和大局看来,是以网站的品位和水准作交换,丧失的是网站的远利。

注意各方面信息的平衡。这也意味着在报道中要秉持客观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兼顾各方信息的真实反映。众多新闻事件含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态度。网络编辑在编辑新闻时,可能因疏忽、不负责任、或强烈的主观感情而无意或有意的强调、扩大一方信息,运用大篇幅介绍,而对另一方信息则缩小或者干脆避而不提。此举虽然在文中并没有直接对事件的对错下结论,但却通过这种方式干预受众对事件的客观判断。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编辑队伍的不断壮大,网络编辑的素养已经要求提升到专业化、规范化的水准,复制粘贴的初级水平不符合网络新闻发展的大方向,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是网络编辑的必然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比较好的胜任该项工作。

网络编辑论文:网络编辑的空间与挑战

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超过3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重点,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纷纷进入网络大潮。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日益结合,编辑工作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站新闻编辑也成为一个新兴职业。网络编辑人员是网站内容信息灵魂的设计师和建设者,网络编辑职业的发展已日益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中国的网络编辑行业,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壮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站数量近70万个,而网民多达1.37亿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工具,相对于传统的纸介质媒体,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发展速度也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人们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无比便捷地得到海量的、实时的、双向互动的信息,这是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蓬勃发展的原因。

网络媒体是由网络硬件及其所承载的内容信息组成的。如果说网络硬件是高耸的立交桥和宽阔的公路,那么网络所承载的内容信息就是公路上行驶的人流和车流。没有了人流和车流,公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了网络信息,网络就成了一潭无源之水。如此说来,网络上的内容和信息将是一个网站的灵魂,它直接反映着网站的水平,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网络站点的急剧增加,网络媒体对网络编辑人员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三百多万人。未来十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

网络编辑人员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编辑所需要的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总的说来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大致包括:一是必要的信息筛选能力: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二是必要的信息加工能力: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及监控;三是信息原创能力:新闻或者专题采访、撰写稿件;四是网页实现的能力:运用信息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五是网站管理与维护的能力:组织网上调查及论坛管理;六是更高层次的信息策划和实施: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及实施。

由于网络编辑职业是个新兴的职业。目前从业人员一般是从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了很多技术困难。

从传统媒体分流而来的网络编辑具备传统编辑的基本技能,但缺乏相应的网络实践、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而单纯的以技术为专长的网络管理员或者图文设计者,往往缺乏传统媒体人所具有的文字功底、编辑技能和新闻敏感度。能够兼顾这两个方面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这与网络编辑人员没有得到正式的职业化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将传统媒体编辑的从业要求和信息技术素养结合起来,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满足网络媒体对高质量网络编辑人才的需要。

如此看来,不管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目前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都普遍存在着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人才缺口,我国急需培养大量的高质量的网络编辑人员。

网络编辑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编辑人员通过网络对海量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实时地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应该说网络编辑人员是网站内容信息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网络编辑的日常工作大体上有以下10项:

一是发现新闻信息源。在这个Copy的时代里,不知道到哪Copy是件恼人的事情。别只盯着大型综合商业网站,因为商业网站的新闻很大部分是来自新闻网站,即使本网站没有的新闻,从其商业网站转载也永远慢半拍。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自身网站的定位。

二是反复揣摩这篇新闻是编给谁看的。心中要始终有读者。否则读者眼中也没你。只有选准了读者,你才知道怎样处理标题,以及这篇文章放的位置。

三是快速制作导读。导读和摘要不能相同。摘要是为了快速阅读,导读的目的是诱发点击。所以,导读要放在目录页。摘要要放最终页。

四是创意好标题。网络媒体的标题首先是摘要。70%是摘要,如果能在摘要的同时,使用30%的文字兼顾导读,那就是好标题。否则,读者只看标题,不点击。

五是发展互动作者,通过更显著版位、版主头衔等手段进行精神鼓励。留言者、BBS发帖者、Blogger、wiki作者,时时需要鼓励,否则,他们没义务为网站产生内容,这些互动作者,即是你的忠实读者,也是你的免费作者。博客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六是制作特色专题,主题新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是一个网络媒体的门面,展示着网络媒体在内容企求和导向上的力量。专题的选题、策划、制作、后期维护更新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是制作长期数据库。数据库从长期看,其访问量远远大于新闻。制作数据库过程,也是编辑学习的过程。数据库不仅是整个网站或频道的文章总库,更是对所有信息进行总体梳理,归类管理的一种方法。

八是写编辑日志。传统媒体不能关起门来办报,网络媒体更不能关起门来办网站。传统媒体记者用脚往外跑,网络编辑通Blog往外跑。编辑通过Blog到读者中去。Blog是编辑的反馈系统,网络编辑靠这个反馈系统,不断调整自己的编辑工作,日臻完善。

九是编译外电。这是编辑练笔的最好手段,同时,能丰富本站内容。尤其是国际新闻、对外报道、境外涉及华人华侨的报道以及海外关于中国人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这也是对网络编辑外语水平的总体考验。

十是根据自身的新闻系统提出技术需求及修正方案,提高效率,紧跟当前主流发展趋势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编辑需要从茫茫“网海”中高效率地寻找并提取有效信息,需要进行一定的文字加工工作,还需要对网页及内容进行相关的技术操作。对于网络编辑而言,他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对新闻、新闻组以及新闻版面的把握,尤其是新闻组和版面的整体架构与设计,还要对内容进行梳理、整合、解读,而以后的竞争则会侧重于“质”的较量,那么,信息的有序、清晰、准确则更为关键;最后,网络编辑还应该宏观上有所把握与设计,包括对社会大环境的把握与适应、对网站整体风格及内容的适应与设计、对负责版面的整体架构等等。

从这个角度而言,认为网络编辑是“网站架构的灵魂”,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又过分夸大了网络编辑的角色作用,忽略了网络编辑与网站其他角色的关系。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而言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处理,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才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

网络媒体在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时要求应聘者有好的新闻敏感度,有深度报道的经验和组织专栏以及评论的能力。除此以外,还要懂得一些网络编辑技术,要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编辑技术做出更好的报道和评论,还要具备网站基本运营、图文设计等知识。

网站编辑工作的挑战主要有如下体现:一是从职业本身来说,除了懂得传统的新闻报道,还要了解互联网的网络编辑等技术手段;二是网络24小时运营,新闻、体育等编辑人员需要倒班,突发事件要随时报道和跟进,比较辛苦。网络新闻是实时的,对人员的判断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三是网络新闻互动性较强,经常会有网友跟帖讨论,实时关注和讨论。如何与网友互动,把握媒体的舆论导向,对网站编辑是很大的挑战。

2002年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必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应当接受上岗前的培训。这也标志着我国300万网络编辑从此将正式以一个职业进入职场。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网络编辑资格分为四个级别: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对网络编辑国家职业进行资格认证,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要,规范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优化网络编辑的人力资源配置。

如何面对未来

网络编辑是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操作者,也是信息的人文价值的开掘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编辑不仅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更是一位思想者,这就对网络编辑的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网络编辑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具体来讲,网络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基本知识与技能:新闻传播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文字表达能力及网络编辑所负责领域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如财经频道编辑需要懂财经,车楼频道编辑至少要懂得房地产领域的基本概念,而负责时尚频道的编辑则要对时尚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与觉察力。

其次,网络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网站同传统媒体一样,尽管是以内容为生,可离开相关客户的支持,网站还是无法生存。网站的客户既包括广告主等商业类客户,也包括普通网民。所以,网络编辑在制作内容时,要顾及到网络媒体自身、受众、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另外,网络编辑如果具有了一定的广告意识,就能在制作内容时注重内容独特的形式或独特的解读方式,也会顾及到网站整体风格的统一,这对于网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网络编辑应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网络媒体是媒体的一种形式,像传统媒体一样,需要在意识形态、舆论导向方面有尺度;网络媒体也是一种内容产业,所以编辑对于内容产业的一些相关法律也是要遵守的,如知识产权、版权方面的法规等;此外,网络是一个新兴媒体,那么,在一些敏感问题方面也需要谨慎,诸如对公众隐私权的保护、对国家安全法及保密法的遵守等,都是不能忽视的。

最后,网络编辑应当是多媒体人才、全媒体人才。互联网是一个多媒体体系,互联网上的内容有文字、图片、声音、图像、Flash……多媒体内容需要用多种媒体的编辑能力进行操作,因此,网络编辑应具备报纸媒体需要的文字编辑能力,广播、电视媒体要求的视频、音频编辑能力以及网络这个新媒体本身所需要的一些能力。由此看来,“全”而“专”,对于网络编辑这个职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毋庸置疑,网络媒体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许多媒体机构对此非常看好,纷纷计划推出相应的网络出版物。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打算进入传媒业的新人提供了无数的机遇。作为新职业人之一的网络编辑人才,在这里可以找到广阔的就业空间。

网络编辑论文:网络编辑的新闻感觉

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网络新闻事业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必然对网络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网络媒体提供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网络信息质量的高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是决定我国在国际信息主权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对网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信息主权的维护也是好事!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网络新闻传播者应为“高能记者”,即“既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功底,又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同时还能掌握现代化传播技能的现代新闻传播人才”。全能型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先进的传播观念。

网络新闻的“软肋”

首先是虚假新闻多。近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如虚假新闻《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比尔盖茨遇刺》、《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等。据统计多数是由网络新闻转载,网络的普及,媒体类的增加,大大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人们的新闻视野。同时蓄意制造的虚假猎奇新闻充斥着各种媒体,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

其次是低俗现象严重。大多商业网站媚俗倾向严重,网页中充斥着大量低俗、暴力、色情信息,把新闻变成“性”闻、“星”闻、“腥”闻。诸如此类的新闻,在不少网站中呈逐步蔓延甚至泛滥的趋势,特别是在文化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三是不良广告、广告新闻多。例如一些不合法的医疗广告;含有欺诈性质的快速致富信息、情色声讯类广告、一些专作虚假承诺的房地产广告和用新闻包装起来的所谓软广告等等,这些广告大大危害了受众的利益。

网络新闻造假几乎形成一个“职业”,其人员构成,一是业余撰稿人,散布于各行各业;二是自由撰稿人,他们无工作单位,其职业就是写稿。尤其是后者,他们什么体裁都写,只要能赚稿费就行。胡编乱造的假新闻怪胎,多出于这部分人之手。对于某些社会撰稿人来说,编造假新闻不再是偶尔为之,而是“专业化”操作,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今天的虚假新闻,正如同脱缰的野马,若不及时驯服,将贻害无穷。作为我们网络新闻编辑者更应该把好假新闻这道关。同时,这也对网络编辑提高了要求。

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并不是单纯的“裁剪工”和“泥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懂术理又懂学理的实践型专家。因此,对于一个网络新闻从业者来说,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十分必要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精深的新闻专业知识。新闻专业知识是新闻业务能力的导向标和储备库,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及所占比重、在页面空间或节目时段中所排列的位置,乃至栏目设置和主页的新闻频道编排等,无不有赖于新闻从业者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因此,网络新闻从业者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通晓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时效性强是网络媒体的显著特征,但是要正确处理好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关系。2004年新浪网在奥运报道中,就因为片面追求时效性而制作了中国女排失败和夺冠两个模版,结果值班编辑一不小心错误地把失败的模版发了出去,对其新闻真实性和自身公信力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尽管在时效性上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定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时效性,不能一味图新求快。

对于一个网络新闻从业者来说,传统新闻采编业务技能是必备的基本功,同时,现代化传播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网络新闻从业者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传统新闻业务技能,即采访、写作、编辑、录音、摄像等。网络新闻从业者除具备较高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当前网络媒体成长阶段,网络新闻从业者,要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要遵守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政策和行业规范及道德准则,如“电脑伦理十诫”等。

感觉比经验更重要

加大新闻的原创性是许多门户网站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与骨干人员,他们很看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长期从事网络 新闻编辑的某门户网站频道主编认为 ,现在对网络新闻人才的需求与四年前大不一样了。那时,互联网的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相似的地方还比较多,比如对新闻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处理,但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网络媒体本身的形态在转变。

“网络新闻人才不单单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强的网络新闻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网络的感觉要比传统媒体从业经验还重要。”陈彤介绍说,目前新浪9个总监中,只有3位有过传统媒体经验,而总编辑和两位副总编辑几乎都没有传统媒体经验。

现在的网络编辑,最重要的不是新闻素养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对互联网的良好感觉和深刻理解。传统媒体往往会偏爱那些“天生就适合做新闻的人”,而网络媒体也特别看重那些“天生就适合做互联网”的人,这是一种“慧根”。新闻经验可以培训,但对互联网的这种感觉是天生的。

“说实话,这一年来,寻找合适的网络新闻管理人才也是我的工作之一,但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不同场合表示,商业门户网站一开始就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运作,各个商业门户网站竞争压力很大。

网络编辑必须顾及媒介自身、受众、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而且这些是随时变化的。此外,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承担从构思策划、采访、网络等多个环节的制作及页面展现。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新闻传播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此,网络媒体内容负责人纷纷感慨:“要找到这么一个高手是很难的。”

网络编辑对标题特别讲究。网站会通过人工或者自动的监测来考察每一条新闻在单位时间内的点击量,一般5分钟内点击量达不到一定数字的新闻就会被自动撤下来。如果标题不够抓人,那么就很难达到网站对点击率的要求,因此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网上耸人听闻的标题下叙述的只不过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事,网络编辑就是善于把事件的一角夸张、放大,甚至有时会歪曲事实。

网络媒体的超前性,要求网络新闻从业者与时俱进,培养先进的传播观念。第一,网络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全球传播观念。网络传播是一种全球传播,世界各地的媒体在网上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网络新闻从业者要培养全球传播观念,放眼四海,服务全民;第二,网络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平等的传播观念。新闻传播以传者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单向宣传也已转变为双向互动。这就要求网络新闻从业者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受众;第三,网络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创新的传播观念。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和展示个性的自由平台,同时,其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性,也对新闻从业者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网络编辑活动依然是一种精神生产和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其目的还是为了信息,传承文化等,只不过因为技术的发达和网络媒体的崛起,以往媒体的编辑方式或传播方式不能全盘照搬到网络媒体罢了。目前,网络新闻传播事业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因此,提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编辑论文: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如何使用网络语言

近年来,内蒙古日报社积极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传统媒体正向全媒体方向快速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全时段传播信息成为传统媒体展示自身实力的最好时机。趁着这一契机,《北方新报》与正北方网也在实现着融合。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纸媒编辑和记者在采写和编辑稿件时要用符合网络传播的语言来写稿编稿。这就涉及到“网络热词”运用的问题,也就是说纸媒编辑需要用“热词”来做“热点新闻”,以利稿件在网上传播。本文就如何做热点新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热词的选取

热词就是当天或近两天网友在网上关注的新闻点。利用热词制作热点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让稿件在网上被收录被点击被关注,从而产生影响力。

那么热词怎么找呢?打开百度首页,右面显示“热搜新闻词”,点开“更多”,即显示一系列的热词,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栏目选热词制作热点新闻了。或打开百度风云榜,里面热词更多。360热词也是这样找,打开360导航,在“综合搜索”处右侧点左键,则出现几条最新的热点新闻,可以参照着做热点。如果想获取更多热点,则点右侧的“今日热搜”,再点旁边的“更多”,即可获取更多热词。

二、热点稿件的制作

(一)标题的制作

编辑选取一个热词后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把这个热词做到标题里。例如有一个热词是“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那么我们网站娱乐栏目的编辑做这条稿子时,标题应该这样做:“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这个标题的后半部分编辑可随意做,但前半部分必须这样做。首先要把热词做到标题里(尽可能多地显示热词,这个意思就是:你也可以做成“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但这个标题中的热词少了个59岁,这样就不如上面那条标题更易被收录)。其次如果语句通顺又符合逻辑的话,最好是这条热词放在标题之首(如上),这样也利于收录。那么报纸娱乐版的编辑记者在采写和制作这条稿件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二)稿件内容要有热词

稿件中的编前话、导读等内容里最好有热词出现,尽量用含有热词的语言表达。另外,稿件第一段中也M可能地让热词多次出现。还以上面那个热词为例,一个记者是这样写的,原文第一段为: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一段中,热词中的“赵本山”出现了3次,“近照”出现了一次。这样写就比较合格了。那么编辑在修改此文时还可以再加热词,改成这样: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59岁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样改后比记者原文多了个热词“59岁”,更有利于网络收录和传播。另外,稿件中的图片说明最好也要用热词表述,例如“图片说明: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图为赵本山”。

(三)地名要写全称

为便于网站收录,标题或稿件内容中涉及到的地名必须写全称,如内蒙古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习惯用“我区”,此时“我区”必须写成“内蒙古”或“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或“我市”必须写成“呼和浩特市”,其他地名以此类推。例如《内蒙古日报》4月15日头版上的一个稿子标题是《首府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那么放在网上时则要改为《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这篇稿件的导语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首府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那么网络上时应改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呼和浩特市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作者单位:大草原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编辑论文: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十大矛盾

中国主要网络媒体集中诞生于2000年,对网络新闻业务的广泛研究已有4个年头。时至今日,业内的相关认识仍有较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个典型的观点:传受的互动化、全球化、即时化,内容的海量性,形式的多样性等,使网络媒体拥有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有关政策规定网络媒体只能登载传统媒体已的新闻,而“搬运”这些新闻不需要多少新闻专业知识。也就是说,网络新闻影响力的扩大靠的是传播工具的优势,编辑的新闻素质并不重要。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网络媒体获取传统媒体已的新闻的机会相对平等,“千网一面”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也有少数佼佼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网络媒体――传播工具的优势是一样的,如果都在简单地“搬运”,而没有网络新闻编辑创造性的工作,是不会出现佼佼者的。

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网络媒体其实是把“双刃剑”,其传播优势为新闻业务带来大量矛盾。编辑只有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才能解决传播工具的优势所带来的矛盾,才能使网络新闻得到有序、可控、有效的传播。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新浪网等的新闻报道能够在成千上万的网络媒体中脱颖而出,原因主要在于此。

一、海量即时与有效把关

和传统媒体一样,“把关人”是网络新闻编辑基本的角色定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条新闻在时效性、纵深性等方面做得再好,一旦失实,便毫无价值,乃至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进行真实性的把关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职责。

网络媒体需要海量的新闻加以支撑,网络新闻编辑也面对着海量的新闻。这些新闻的来源非常复杂,大量的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来自隐性的众多网友;海量的新闻需要及时的传播,甚至需要追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即时的传播,否则就可能被其他网络媒体抢占先机。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失信的新闻一旦发出就几乎是失控的,即便是立即删除了,也可能早已被其他网络媒体广泛地转载。可见,在海量、即时的前提下,网络新闻把关的压力之大。

目前,网络媒体已成为假新闻的泛滥之地。当重大新闻发生时,许多人最早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他们往往还要到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权威网站去核实,或者等一些时间再到传统媒体上去核实。这充分体现了一些网络媒体在新闻失信上的严重性。①因此,海量即时的报道与充分有效的把关成为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最大矛盾。

二、海量即时与有效展示

网络媒体容量无限,即时的传播又使海量的新闻在迅速地增加。中国大型网络媒体的新闻日登载量大多超过2000条,最多的超过10000条。海量是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展示的新闻,数量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传播效果。海量新闻本来就对有效展示带来挑战,况且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展示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首先,网络媒体的高效页面不多。大多数普通网友使用的计算机屏幕是15到17英寸,屏幕分辨率的设置标准是800×600,一次只能浏览页面的头4英寸长范围内的信息,几乎无人能够一次性调阅一个典型页面的所有内容。②因此,高效的页面位置只是屏幕的第一屏。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是分层展示新闻的,高效的页面一般只是首页;其次,网络媒体在主要的页面上,主要通过标题列表的形式来展示新闻,大量的标题集中在一个页面上,网友很难立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再次,文字仍是网络媒体表现新闻的主体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浏览比较耗费视力。一些上了年纪的网友,经常是将较长的新闻打印出来,恢复成“纸质新闻”后,再进行阅读。

在这么多不足的前提下,海量的新闻又不能都引起关注,有的新闻对网友来说就是“信息垃圾”;海量的新闻容易形成“信息沙漠”,网友要找到想看的新闻,可能要“沥尽狂沙”;海量容易导致“泥沙俱下”,一些信息对网友来说就是“信息毒药”……大型网络媒体的确需要海量的新闻,即便价值不大也可以作为备检资料,但对新闻传播的实效性的追求,又要求新闻必须适量。

那么,从海量新闻中选择哪些新闻进行突出展示?在24小时不间断的即时更新中,重点新闻在页面上应该有怎样的更新频率?一条新闻的标题如何做才能使其在“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每天多少新闻才是适量的……这都对网络新闻编辑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充分互动与有效引导

网络媒体大都有互动设置,包括论坛、留言板以及即时聊天功能等。借助这些互动设置,网友对新闻传播的参与度得到空前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被重新分配,人们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民主,平民与王孙拥有平等的权力,能够在网上畅所欲言,施加自己的话语影响。”③这或许正是网络媒体的魅力所在。

网络互动是无限的,参与的网友数量在理论上可无限多,而且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网络互动是平等的,网友可以主动地拉出一条新闻发表评论,可以自己选题在论坛或聊天室中吸引网友进行讨论,而不必完全根据编辑的安排进行互动;网络互动是即时的,网友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发表观点,尤其是网络新闻的直播和网友发表看法,在时空上可以互不干扰,网友可以在直播进行中、新闻发展中就将观点贴到网络媒体上。

网络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为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线索的捕获、新闻事件的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但“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谁都可以随时把未必无害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张贴。当然网友提供的信息不可能直接在新闻页面上体现,但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判断,而网友在网络上是隐性的,其提供信息的目的也非常复杂,网络新闻编辑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

难以核实的内容可以不释放到页面上,但多数内容在把关后是可以上页面的。这些内容的导向未必没有任何偏差,这就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对网友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对网友贴文内容的把关。

四、滚动报道与深度报道

越快,新闻性就越强,作用和价值就越大。反之,速度慢了,新闻成为“旧闻”,就会贬值,就无人去阅读。因此,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间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③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这的确体现了新闻的时间性,但这不利于网友宏观掌握事件的全局,难以满足网友对新闻深度的追求。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速度与深度。

由于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源的机会相对平等,即便有一定的差异,一条新闻只要在一家网络媒体上出现,其他网络媒体在几分钟内就能跟进。因此,在重大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即时性上,深度报道往往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各大网络媒体目前高度重视即时新闻的盘整和新闻专题的制作,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好在网络媒体有“非线性”编辑的优势。编辑们“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现场的沟通和编辑。”④也就是说,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之前、之后,对新闻的改动非常方便。

那么,在什么节点上要对滚动报道进行深度整合?什么情况下用单篇文章、小型专题或大型专题进行深度整合?深度整合的内容从哪里获取?这是每个网络新闻编辑随时要考虑的问题。

五、个性需求与大众传播

网络媒体的传播对象是高度个性化、自由化的,对于处于开放式竞争格局中的网络媒体,网友的选择有着高度的自由性,一旦不合他的口味,他会立即转向;具体到某条网络新闻,网友的阅读也是非强迫性的,他如果不点击,网络媒体的工作都等于白做。因此,网络媒体即便有非常明确的传播意图,也要适应网友的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传播,以求取得一定的传播效益。

宣传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受众的本我是趋向“享乐”与“刺激”的。美国著名的网络杂志站点《沙龙》(Salon)的一项调查发现,凡是标题中有“性”这个字眼的文章,阅读量比其他新闻高出2倍。⑤

但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角色是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进行大众化的传播,如果完全依照这种阅读量(网友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报道,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网络媒体肯定不能一味迎合网友的个性化需求,但又不能无视网友的个性化需求。那么,在满足网友的多种个性化需求、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吸引网友的点击等三者之间,就需要进行有效取舍,其分寸的把握是很困难的。

六、新闻的地域性和传播的全球性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⑥地理上的接近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素质。一般情况下,同样一条新闻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放在其他的地区来看,未必有多大新闻价值;放在全球的范围来看,甚至就不是新闻了;放在事实发生的当地,这条新闻可能就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不同地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新闻的新闻价值还是有地域性的。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网友的地域分布情况非常复杂,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强化地域性的新闻价值,还是应该强化普遍性的新闻价值,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七、信源共享与特色内容

目前,有关政策还没有明确网络媒体的采访权,但并不意味着网络媒体不需要原创新闻。网络媒体的海量性要求有大量的新闻加以支撑,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原创新闻都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网络媒体的绝大多数新闻必须从大量的传统媒体中获得。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上“千网一面”的现象必然形成。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如果没有所谓的原创独家报道,的确很难在内容上超越本来就雷同的同行。

就算是网络媒体拥有一定规模的采访队伍,每天有上百篇原创新闻,可把它们扔进数千条的新闻“大海”中,可能连个浪花都看不到。在这些原创新闻中,即便偶尔有几条独家新闻,把它们放到网上,几分钟后就会被其他网站转载――这种独家新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由此可见,新闻的转载是网络媒体的需求,新闻的原创也是网络媒体的需求,但这两个需求的本身就存在矛盾,这两个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在内容方面,对现有的、二手的新闻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本身就融入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这种二次加工、深度开发也是一种原创。⑦因此,网络新闻编辑目前主要通过加强内容的整合和页面的配置,在信源共享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无论怎么做,要在趋同的大背景下做出特色,的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八、形式多样与特色页面

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网友浏览新闻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即便是单一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网络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段还可以组合运用,对同一条新闻、在同一个页面上,可以同时有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

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成为网络媒体引以为豪的优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网络媒体在页面设置上也出现了“千网一面”的情况:首先,新闻页面布局雷同。新闻页面大都分为三层,第一层展示各栏目要闻的标题,第二层展示具体栏目所有的标题,第三层是单篇文章的正文页面;新闻页面结构一般分三种,一种是页面左右两边为专题或功能性设置,中间较宽区域是一串新闻栏目;一种是页面左右两边为新闻栏目,中间是一串重要新闻的标题加摘要;一种是页面左边为功能性设置或新闻辅助性栏目,右边较宽的区域是两列新闻栏目;其次,新闻栏目设置的雷同。一般都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等,区别大多在于名称略有不同,还有一些地方性网站多了个地方新闻栏目。当然,这是大型综合性网络媒体不可避免的现象;再次,表现手段运用的雷同。应该说不同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络媒体,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由于目前网站和网友技术条件的限制,视频和音频在网络媒体中运用的不是很多,表现手法还是以文字为主。

这三方面形式上的“大同小异”,再加上因平等的转载机会而造成内容上的“大同小异”,常让网友觉得这个网站像新浪网,那个网站像东方网……仔细看一看,除了底色有差别以外,众多网络媒体的新闻页面几乎一样。当然,网络媒体的页面结构、栏目设置等不可能不重复。传统媒体都有地域的限制,重复了,问题不算太大。但网络是没有地域限制的,面对众多雷同的网络媒体,网友去一家就可以了。

九、传统体例与网络体例

网络媒体的新闻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媒体,传统新闻的体例和网络新闻的体例并不完全一致。如,报纸登载的新闻可以有引题、主题、副题,可以有虚有实,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大多只能有一行标题,而且以实题为主;报纸平面展示新闻比较直观,正文略长问题不大,而电脑屏幕浏览费力,长稿的确难以阅读到底;报纸针对的读者群比较固定,文风可以软也可以硬,网络媒体要吸引更多的网友,还要对新闻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

事实证明,传统的新闻体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报纸版面上的一条新闻如果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其冲击力远远超过网络媒体的一行标题。目前,各大网络媒体已不完全运用一行标题了,他们在要闻区也逐步借用了报纸的三段题的形式,如新华网和东方网首页的头条新闻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根据传统媒体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要进入标题,这也是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但如果主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都进入了网络新闻的标题,网友看标题就知道了新闻内容,这条新闻完全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因此,标题的虚与实也是网络新闻编辑需要辩证把握的内容,他不能简单地根据传统媒体的要求去做。

此外,非新闻类的文体对新闻报道的辅助作用很大,但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板块中应用得不是很多。网络媒体可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较多地应用非新闻类文体。如在纪念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组合报道中。东方网把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作为报道的主体,再辅助以纪念性的诗歌、散文或歌曲(音频)――这种新闻文体和非新闻文体的简单组合,取得了单一新闻文体难以达到的效果,相关歌曲成为当天点击量最高的内容。

十、超链技术与迅捷浏览

网络媒体的优势源于技术的优势。网络新闻编辑对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主要体现在新闻的展示方法上,充分的技术应用使网友高度自由化的阅读成为现实,“网上冲浪”、“点击之间,阅遍天下”是网络媒体很有鼓动力的宣传语,尤其“超链接”技术的应用可使网友根据自己的喜好,逐步点击,找到更多自己关注的新闻。

但网络新闻编辑对网络技术的过度应用,也为网友的浏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一个链接众多单篇新闻的页面上,花样繁多的链接不仅会分散网友对重要新闻信息的注意力,影响网友对这个页面的整体把握,而且网友在点击链接后如同身陷“信息迷宫”,很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路,因为这篇新闻在这张用超链接技术结成的内容大网中,可能是把握这张大网的网绳,更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不知在大网的哪个位置的网结。为了提高高效页面的利用率,强化一些专题、广告等,一些网络媒体还常在首页推出较多的弹出框和浮动标签等,让网友不胜其烦。

此外,传播技术越进步,媒体对技术的依赖就越大,网络媒体的传播技术是最先进的,它对技术的依赖也最大。经常有网络媒体被黑客攻击或感染病毒,导致网站暂时无法新闻或网友无法登陆该网站,甚至有的网站出现了致命性的瘫痪。2000年2月7日至9日,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黑客袭击事件,包括Yah oo在内的8家世界著名网站遭到黑客的猛烈攻击,网站瘫痪数小时。⑧一张报纸如果因技术问题不能编辑、印刷,可以找另一家报社,利用其有关设备就可以救急,而对网络媒体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只是相对的,盲目地、片面地说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只会为网络新闻的有效传播带来众多的障碍。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编辑绝不是“粘贴匠”,海量的新闻,进行即时的报道、有效的把关、充分的互动、积极的引导,这本身就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了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编辑的要求。而如何辩证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是网络新闻工作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这种要求本身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对编辑的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东方新闻网站)

网络编辑论文:网络编辑的素质与责任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依附性也在日渐减淡,已然坐稳了“第四媒体”的位子,其社会影响力也为上到总书记下至普通百姓的社会所承认,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势已然被讨论的非常乐观。作为一个独立的媒体,网络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不仅是载体的变化。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编辑作为网络内容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其个人素质对媒体本身的影响要深远和直接的多,这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内部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比较成熟,编辑风格基本稳定,编辑个人发挥的余地有限;另一方面是网络媒体需要编辑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在对其他媒体已的海量信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象传统媒体那样进行反复的审稿。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网站的某些栏目虽然页面未变,可是稿件风格突然会发生变化,这一般都是伴随着采编人员的更换所引起的。为了尽是减少网站内容风格随着编辑个人喜好的大幅变化,近两年众多网站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严格区分采稿和页面组版编辑、实行频道负责制,有的网站还挖来具有丰富传统媒体采编经验的人员负责版面上稿,这实际上也反应了网络媒体的管理者对网络媒体的媒体属性认识的回归,也是对网络编辑职责认识的深化――网络编辑的职责的回归。

当我们不再把眼光集中在“网络”这个词上时,网络媒体的媒体属性就会被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在本质上与其他传统媒体并无二致,对网络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要求的基本标准和原则也必然是相同的。通过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间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那也是互联网的发展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看出,网络编辑的工作职责和传统媒体编辑基本相仿,但一直以来网络编辑却被认为是一种低水平要求的工作,不能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众多的网络编辑也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中试图摆脱“网络搬运工”这一标签。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网络媒体以牺牲质量来换取它所标榜的海量信息的。因此,需要将处理海量信息处理工作通过技术手段交给机器完成。在全天候滚动更新的网站上,既要保证迅速处理海量的、几乎是全媒体的信息,又要保证办网质量,依靠仅具备普通操作技能的网络编辑显然不可能,网络编辑还要成为――网络媒体意义上复合型人才。

网络媒体意义上复合型人才

传统媒体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是指既懂新闻业务又懂经营者,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复合型人才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内涵。较高的政治素质、丰厚的知识贮备和过硬的新闻素养是任何编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功,但仅具备这些这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编辑。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还需要具备:

敏锐的新闻触觉和理性思维能力。网络媒体快速和海量的特点要求编辑必须把最新的新闻以最快速度发到网上,但这些传统媒体的产品对网站来说还是缺乏组织的初级产品,它们来自不同媒体和渠道,相互之间主次关系并不明确,要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需要编辑具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对媒体自身的定位要有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适合网站需要的新闻被以适合方式被呈现出来。

娴熟的新闻综合操作能力。网络编辑在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加工,以适当的形式推给网民并吸引网友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中以放大新闻的正向效应,这实际上就是网站的原创活动,这种原创包括围绕新闻事件设立专题、开展媒体联动、网络调查、网友动等对新闻产品进行推介,它需要编辑具有娴熟的网络新闻操作能力和网络社交能力。网站的页面内容在不断的更新,每一次更新就是一次新闻策划。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事前都经过精心谋划。网络编辑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的驾驭能力决定着网站内容的成败。

较高的采编设备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传统媒体分工较细,文字美工和技术人员并不交叉,网络媒体的编辑往往身兼数职;传统媒体在报纸定版和节目制作完成时编辑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而网络媒体到此只能算完成一半,这是由于网络媒体是依托于互联网、依赖于一定的技术界面。网络编辑不仅需要熟悉各种采访设备和音视频采集处理设备,还需要掌握相关素材的处理和网页制作能力,需要通过技术系统对新闻页面、跟贴等进行跟踪管理,不断延伸新闻产品的寿命,发挥出网络媒体的本来优势。

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网络媒体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编辑工作中“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在每家网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受众和影响力在日渐扩大,内容上的任何偏差和失误都可能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因此网络编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具有更加强烈的道德心和责任心,对经手的每一条消息负责。树立起精品意识,对每一条稿件都要反问一下它是在宣扬什么,它能体现我们的哪些主张?这样才不失于一个有责任的网络媒体风范。

作为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不仅要充当好传统媒体编辑的“把关人”角色,更要当好网络舆论的引导者。

从把关人到引导者

网络媒体的出现冲破了长期以来媒体间的介质壁垒和机构割据,纯粹的单向传播模式今天即使在传统中也非常少见了,媒体正利用各种方式与自己的受众展开互动,以稳定自己的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编辑仍然是处于传播链上的一个中心环节,受众反馈依然是要通过编辑的把关才得以继续传播,传统媒体编辑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在变化,但基本定位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把关人”角色。

网络媒体开启了全新传播平台,它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被看作是一个由某个组织办给某些人看的媒体,而是一个能为受众提供相互间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编辑在这里虽然还充当着“把关人”,对信息进行过滤,但一方面实时的互动信息也影响着编辑对新闻的选择,另一方面受众互动的内容还在不断补充着新闻信息、传播网民个人观点,起着与新闻信息本身可能并不一致的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发展的初期,人们容易简单地在点击量和影响力间划等号,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又使得它能够掌握新闻页面实时浏览情况,导致在内容编辑上出现一味迎合受众的倾向,频繁出现了网络新闻造假、低俗之风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对网络编辑角色认识不清的结果。

由于网络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复杂性,要把握好网上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把关/?的位置,还要进一步去当好网络舆论的引导者。编辑工作通过对素材的把关,把这些信息整合成一定形式的新闻产品提供给网民,网民随之作为传播链条上的一环出现在这一平台上,网络编辑作为舆论引导者的地位才更加凸显出来。编辑不能只跟着受众的口味走,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主动对在传播平台的各种信息作有效地引导与控制。

网络编辑是网站的眼睛和内容建设的关键所在,编辑的素质决定着网站的品味和水平,只有编辑的素质上去了,网站才有生命力,网络文化也才有了基本的保障。

网络编辑论文:网络编辑的硬功夫

不少网络编辑的日常工作只是网站搬运工,每天重复着从复制到粘贴这样枯燥而无味的工作,因此他们当中的好多人也常常抱怨这不是一份好的工作。相信这样的工作效率自然也不会很高,那么如何使网络编辑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编排的稿件更加吸引网民,网络编辑就首先要从做一位普通的网民做起。

整合:新闻的整体突围

由于政策、经营成本等原因,国内大多数网站尤其是一些商业网站目前还只能是转载其他媒体的相关消息,自己却没有相关的权,因此在面临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根本无法获得第一手的报道条件,这意味着这些网站的编辑需要大量整合,从而做出好的专题和策划以弥补新闻来源的不足,这可能是我们更爱看一些大型商业网站所作的新闻专题的原因之一。其次,有新闻权的一些网站同样需要新闻的整合,只有全面才能说清楚问题,才能让网民了解到新闻的来龙去脉,那么在给编辑提供更大整合新闻发挥余地的同时,该怎样去发挥呢?

当转载一篇消息时,网络编辑首先要定夺这样的新闻自己喜欢看吗?据调查表明,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受众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他们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才去访问网站。网络受众往往浏览网站而不是专心地阅读。他们往往更活跃,搜寻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网站提供的东西。因此,当人们上网看新闻时,有几个要素可能是他们有耐心并愉快的阅读完此篇新闻制胜的法宝,即网民们想知道的不只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事情为什么重要,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当这些问题心我们中有数时,再重头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东西都融于这篇文呢?若是没有,我们就要分析具体缺少什么,这时我们就不仅仅是网民了,而是身兼两职,以一名网络编辑的身份来分析目标受众的需求与习惯,转变思路,以“对网民有用的”的方式去进行策划,要想方设法让网民感到你提供的信息对他们有用。一些来自其他网站或传统媒体的新闻,经过网络编辑的处理,会比原来更醒目、更吸引广大网民。这或许就是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当作网民的重要性。

比如,最近某地高温天气频发,随着热浪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显现出来,比如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致使各大医院接待因高温致病患者大幅增加。到了夏季,尤其是高温预警天气,自然少不了媒体的关注,但是同样一篇来自某某网站的关于高温预警的报道,转载它的网站却编排出不同的稿件呈现给受众,有些网站仅仅做着复制到粘贴的工作,可能网民只知道这几天天气很热,甚至只是一扫标题。而有些网站编辑会整合一些“对网民有用的”东西,如“高温致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幅增加,专家提醒如何防范此类疾病的发生”,稿件中不仅有“这几天天气很热”这一信息,还有是提供医学专家的建议,在炎炎夏日该怎样防范此类疾病的发生,甚至还有要是患有这些疾病到哪家医院就医及乘车路线等信息,这样的资讯会网民们会更喜欢点击。

再如,股指期货《交易法规出台》这一消息包括几大新闻网站都仅仅是一条消息,股指期货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概念,可能包括大部分网民都不熟悉,显然,这样一条消息在被这些网民看到后,如果要是懂行的网民可能会看两眼,作为外行的网民只能“望文生畏”,这时作为“网民”的编辑就会想到,我想知道什么是股指期货,在了解之后我该如何投资股指期货,投资股指期货有什么风险,目前和股指期货相关的咨询又有哪些,可能作为一个不熟悉股指期货的网民就要问道这些问题,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全部识别和吸收这些信息。网络媒体只要巧妙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将海量的网络信息通过适当的策划、设计、加工,转换成容易理解和阅读的图像、图表等,把网民需要知道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极大地改善传播的效果,增加点击率。

另外,网页的可读性也是留住网民视线的一大法宝,当人们上网浏览网页时,最希望在网页上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只有找到了才可能继续看下去,视线才可以更长时间的留在我们的网页上。例如当你在携程网上订完机票之后,在最后的确认信息“您的操作已经成功完成”也就是机票成功顶到之后,会在这个确认信息页面上同时呈现目的地酒店的预定信息,从而更方便了需要出差的网民。只有方便了网民,你做的新闻才更有可读性,网站点击率才会更高。

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对制作标题是特别讲究的。如果标题不够抓人,那么就很难达到网站对点击率的要求,因此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网上耸人听闻的标题下叙述的只不过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事,网络编辑就是善于把事件的一角夸张、放大。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更加注重于适应网民的心理,这时候网络编辑同样要把自己当作网民,什么样的新闻标题才能使网民移动鼠标按下左键?在庞杂的、结构复杂的网页中,网民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新闻信息,注意力相对不如读报时集中,可选择的余地更大,在选择时也就更加依赖于标题所传达的信息,网络新闻的标题成为决定网民是否会读取这一新闻的“窗口”。同时,网民浏览新闻网页无非是为了了解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好的新闻标题更容易满足网民的信息、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良性的在线阅读心境。在制作标题时多揣摩网民的阅读心理,心中有受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重要新闻可采用简短的新闻摘要的形式,弥补网络新闻题文分开的不足。标题虽然兼有部分导读和摘要的作用,但对一些重大新闻来说,仅有标题仍显得不足,无法引起网络读者的重视。据调查,目前,相当数量的西方主流新闻网站在重要新闻上都大量采用新闻摘要,这种形式的新闻标题可使网民在只浏览新闻网主页及各分类主页的情况下,就能轻松了解当日重大新闻,因此深受欢迎。我们一些网站上的头条位置一般都会采取这样的做法,这种摘要形式的新闻标题制作在专题新闻中尤为突出,专题中仅仅是对某一事件进行专题性的报道,因此网络编辑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这种摘要的形式也会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是一种吸引网民的好的方式。

其次,在强化首页新闻标题制作意识与能力的同时,有必要在二级网页新闻标题的制作上下功夫,以保证新闻标题从外到内始终对受众具有“不可摆脱”的吸引力。如在首页位置标题制作成“埃及发现三千年前的木乃伊”,而二级新闻网页就可制作成“埃及发现三千年前的木乃伊,相貌容颜清晰可辨”,这样的标题对受众有着不可摆脱的吸引力。

最后,当精心制作新闻标题和导语还可以使新闻搜索引擎中快速脱颖而出。当使用者从搜索引擎上看到一个网页的链接时,搜索引擎上展示的对这个链接的简要说明应该能够保证他们立刻准确地了解这个网页的内容,清晰地判断这个网页与他们的需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强化了网民按动鼠标左键的信心,标题和导语越清晰越独特,被网民搜索出来的机率就越高,这就是你的点击率。

当然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门准度很大,也是检验一个编辑综合素质的“试金石”。它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对新闻敏感性的提升,虽然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但若是每个编辑用“语不惊人死不休”来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工作,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那么,作为新闻之目的标题一定会更明亮、更富有神采,网络新闻也就会更好读、更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