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

时间:2022-05-21 04:46:21 关键词: 学前教育美术 美术论文 美术
摘要: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能满足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如何针对专业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师,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增强教学能力,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到现代教育一线当中,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论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美术课程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与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学前教育改革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职业院校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课程设置、评价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学前教育美术课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美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没有自由发挥的想象力就无法培养形象思维。但我国目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大多仍在使用以前的教材进行教学,在内容上并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新,绘画教程机械简单,多以临摹为主,理论内容单一,缺少想象力的发挥,难以进行个性化的绘画创作。总体来看,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不符合新形势下美育教育的需要。

2.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在职业院校中,大多数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学时,会对基础知识和技巧进行理论性讲解,偏向于纯美术绘画技能的学习,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跟着画,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较少与具体的幼教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忽略了学生技能的运用。实际上,美术基础理论的传授并不是美术课程的最终目标,而是应该向学生强调美术课程中的知识在学前专业上的技能运用。3.缺少足够的实践时间不论哪个阶段的学习,都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美术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缺乏实践活动,学生只能掌握书本上的美术理论知识,学到的是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技术、描摹对象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而最重要的形象思维得不到发展训练,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知道应该真正从幼儿的好动天性方面去教学。实践活动是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大篇幅地讲解书本知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也很少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考虑到将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特点

1.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课程、评价体系都必须围绕着其课程改革的目标展开。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都是以绘画基础、儿童画、手工等内容作为培养手段,但不论课程如何设置,都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就是让学生掌握幼儿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和激发幼儿思维的基本方法,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陶冶生活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潜能开发、智力培育,三是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文的教育,四是课程更加注重生活化、社会化,五是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等等。

三、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二者的学时,适当进行调整。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很多相关专业知识,所以,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学时可以分主题模块,一个理论知识对应一次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大美术课程与其他相关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与幼儿园联系以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开展美术课程实践,比如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角布置等,让学生走进幼儿课堂,在实践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2.增加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程及思维训练方法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美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程,就是以美术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地方特色为背景,将古人传承下来的各种资源加入到教学中,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删减,使得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可以对当地的风景、伟人事迹、民俗等进行艺术加工。

3.采用趣味化教学模式

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关注常人不屑于关注的事物,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美术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如果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反而会使美术课程变得呆板无趣。所以,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自然条件等,向学生展示不同境界的美,也可以组织学生出游写生、进行手工比赛、根据所处学期的节日进行主题绘画创设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好玩的方式,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等,创设情境,定好主题模拟体验,进行主题教学。只有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爱,使得美术课程的教学环境更加愉悦、放松,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式多元化

“美国老师从来不担心学生画出蓝月亮,怕的是他们画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一模一样。”这是詹华如《美国教育为什么有后劲》中说的。很显然,他们的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相反,是被当做突破规范思维的训练手段,其结果是让他们挣脱了思维的枷锁。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目前许多美术教师会在课前搜集一些富有吸引力的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完成作业,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如果教师让学生自主绘画,或是提供给学生一个主题,学生就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为教师组,一组为儿童组,让儿童组的学生尽可能提出各种问题,教师组的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可多设置一些美术选修课,或是成立与美术相关的社团,通过举行艺术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教学模式中可以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如折纸、制作收纳盒等,这些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小技能。

5.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美术的特殊性,在进行美术评价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作品评价没有硬性统一规定,因人而异,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针对学生在外实习的实践,考评体系应该更加全面,考评内容应包括美术教案,课程设计,幼儿园区域设置,幼儿园环境创设,园方、家长、幼儿评价等。只有通过这些直观、丰富的书面材料,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承担起一名幼儿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更能体现出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学水平。

四、小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深化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各院校首先要认识到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更新美术理论知识系统,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者:肖寒 单位: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们所重点关注。作为幼儿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手工教学对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美术手工教学启蒙离不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因此,必须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方面的知识,使得幼儿教育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并培养出更多优秀师资。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美术手工教学

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如今的社会所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决定了幼儿素质能力的高低。而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幼儿,为将来的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可以说,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1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

美术手工教育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即是审美能力[1]。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慢慢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有助于理解力、想象力的发挥。而在学生与美术手工教育接触的过程中,幼儿会提升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还有鉴美能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接触美的事物还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对学生的成长百益无害。美术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和老师一起进行手工操作,学生处于幼儿的年纪,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模仿,学生会模仿教师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着教师的动作,其动手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增强。

2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就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现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一是学前教育中选择最多的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对于美术手工方面的教学不是特别重视。这就导致美术手工教学的师资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二是在教学中错误安排课程,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强行的给学生欣赏一些作品或者灌输一些美术知识。这种做法过于看重基础,忽略了美术本身的趣味。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产生消极态度;最后是因为材料的缺乏,或者师资力量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美术手工课程得不到重视。有的甚至没有设立美术手工这一学科。而在开设了美术手工教学的课堂上,其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教的内容就是传统手工课内容,类似于折纸之类简单的手工制作。不论是课程的设立,还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合理的规划。这种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极大的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根本不能达到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目的。

3进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有自主的原则。在进行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2]。但是因为学生是幼儿,发育尚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加以引导。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调整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另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一下学生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对学生这种好奇心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非常自然的接受新鲜的美好事物的启发和熏陶。另外,好的创作环境和一个热心的鼓励,将会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职责,教授正确科学的美术手工基础知识给学生,然后呵护好学生的创作热情,这对学生日后美术手工方面的发展无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3.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

美术基础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对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就是对知名作品进行欣赏或者对作者的一些信息就行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偏向于这方面,让学生对于美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的知识面广泛,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一味的学习书面知识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从而体会不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除了上述的美术基础以外,美术教学部分还包括了手工创作这一方面,其主要表现为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面。为了避免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多实践,让学生自己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巩固学生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2开创新颖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面一点说到学习书本知识是一个鼓噪无味的过程,长久下去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想办法把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调剂成有趣味,好玩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举个例子,在进行手工绘画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们画小动物,那么就可以在画画的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讲述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画蛇可以讲《农夫与蛇》的故事、画老虎可以讲《狐假虎威》的故事、画狼可以讲《狼来了》的故事。学生都是幼儿的年纪,心智不成熟,而讲述寓言故事是能够打动幼儿的方式,这样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真善美丑,也达到了传授美术教学的目的。这样使得美术教学有了一定的内涵,而不是仅仅是表面上的技能教学。

3.3合理借鉴民间传统艺术,“寓教于乐”

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创作方面,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3]。这一点上,可以把手工创作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品中。学生都在幼儿的年龄,恰是爱玩的年纪,既然是玩。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玩自己创作的东西。比如民间传统的皮影戏,老师可以先通过皮影戏这一经典的艺术作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指导他们学习并且制作传统工艺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表演不同的皮影戏。学生在享受到表演乐趣的同时,也有了创作上的收获。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工艺品来讲解对应地区的风土人情,或者一些特色文化,传说故事等。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创作的能力和兴趣,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一举多得。

3.4开办集体性展览

美术手工是一个技术性的特长,那么必将会有一个缓慢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的不断学习进步。用画展的形式来展示学生们的成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赞扬,退步时要及鼓励安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甚至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期待下一次更好的展示。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引导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认可、并且赞扬。学生有了动力,才会不断的主动去追求新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画展开办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团队中和别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4关于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一个启蒙的阶段,这年龄段的学生都在幼儿的年纪,还保留着人的天性。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能够让这年龄段的幼儿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和美妙。学前美术手工教育除了让学生接触到周围环境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以外,还让他们有着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受任何束缚的去亲近生活和大自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并且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奥妙,激发出对美的创作热情兴趣。

5总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作为任何教育阶段的启蒙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的人才输送,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应着重研究学前美术手工教育,可以说这几乎关联着社会的幼儿教育问题,对我们以后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有着不小的帮助。

作者:吴韧婕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优化高师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作为高师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有着其独特的定义。它与专业美术教学不同,其教学内容更加浅显广泛、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也由对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评价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多方面评价。本文试图从以上三方面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学前教育;优化;美术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家长们对幼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看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他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看护好孩子的同时还要传授多方面的知识。这就对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训摇篮——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美术教学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它是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武器。但由于该课程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片面、形式单一等,因此,对于高师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

一、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不是对专业技能、技法的反复训练,而是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它是针对未来的幼儿教师设置的,要求学习者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当中。如何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其生活品质,同时又能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成为我们优化教学内容所要考虑的问题。美术课程作为人文性质的课程对技能技巧的要求偏高,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要尽量广一些,浅一些,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开设一些简单的绘画基础,这里包括幼儿所接触的一些简单的绘画形式,我们尽可能广泛地进行学习,如简笔画、儿童版画、儿童国画、儿童手工艺术等。同时也应增设一些中外美术作品欣赏、民间艺术、简易动画、设计与工艺方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完成艺术作品、欣赏经典中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形式

美术教学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略了这一优势。他们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很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和社会,既缺乏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社会实践,不利于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应根据其教学内容的不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教学时,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书画展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摩美术专业的学生作画,并与他们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在进行儿童手工民间艺术的教学中,可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也可组织学生到民间艺术基地去亲身体验其中的神奇与奥妙。又如,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之便,组织学生到各幼儿园实地参观考查,使学生在对幼儿园环境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再进行针对性教学,既能减少教学的难度,又能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活动顺利进展。教学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这就对我们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最大资源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根据课程目标,优化评价机制

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学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是能够欣赏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新型教育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机制,从过分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转为多元化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评价机制。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其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尽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尊重个性的培养。评价时要多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的不足。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教育人才。

四、结语

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内容不能满足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如何针对专业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师,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增强教学能力,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到现代教育一线当中,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作者:钟丽娟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改善学前美术教育的措施,为目前学前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为学前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学前美术教育受到重视,幼儿天真质朴,可以无拘束地将他们的情感生活画出来,所以,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儿童的情绪也可以在美术作品中得以体现,这加深了对学前美术教育的研究。

一、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受重视。现代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多形式、多态势。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美术课程更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除了学时有所增加,课程内容也更趋向于多元化、多样化。

二、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创造性思想的禁锢目前,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对美术教育的安排还存在以模仿为主的教学管理问题。表现为教师先画一幅美术作品,然后让幼儿照着模仿,以模仿的相似度进行考核评价。为了得到好的评价,幼儿往往摒弃自身的想象空间,配合教师安排,长此以往,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都被禁锢了。2.忽视幼儿美术观念的形成很多人认为美术只是单纯地涂涂画画,其实美术观念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片面思想导致个别学前教育机构忽视对幼儿美术观念的建立。当然,幼儿师资培训不足也会影响到幼儿美术观念的形成。3.学前教育中美术专业教师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的教授一般由幼师担任,不会设置美术相关专业的人来讲授,幼师教育虽然包含美术专业相关知识,但与真正的专业技能有差距。这样的师资队伍使幼儿美术教育效果不显著。幼儿美术教育区别于成人美术教育,目前美术教育还存在以大众的眼光来判断,无法对幼儿进行启蒙式思想教育与引导。

三、如何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1.转变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观念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应有正确定位,转变美术教育观念,用可持续的、科学的眼光看待学前美术教育。政府应在学前教育中多加引导,学前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学习绘画之类的技术,而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目标,用科学的手段引导教育,建立系统性教育教学体系。2.改进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学前教育应该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幼儿普遍存在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管教、语言沟通较难等特点,在安排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死板;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影音资料帮助阐释教学内容;利用多种组合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及时肯定幼儿完成的成果,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3.加强教师的能力及素质幼儿园应组织现有幼儿教师定期进行美术素养培训,稳固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行业交流,建立长效合作的互评机制,完善学前教育的美术师资培养计划,设定多种培养方案,全面培养教师美术素质,为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发展培育合适的领路人。4.完善课程内容,增加有趣且符合幼儿需求的课程美术不单只有绘画,还包括各类动手制作的内容,如折纸、剪纸等。用多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如蛋壳、花生壳、沙子、毛线、彩色玻璃、碎布条等。使用新材料进行创作,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热爱及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5.改进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判定,而是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让幼儿之间进行多种交流及沟通,以幼儿的标准去评价,多给幼儿鼓励及信任。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观。6.注重幼儿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艺术很感兴趣,将其作为理解儿童心灵和情感的一扇窗户,特别是那些情感上可能受到伤害或经历了某种精神创作的儿童。这类儿童创作的素描、油画和雕塑主题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描绘自己和他人的方法,甚至他们用艺术材料进行创作的方式等,能为教师提供有关他们情感生活的线索,这些方面也是艺术治疗师关注的方面。

作者:邹琳媛 单位: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幼儿园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的探究正处于最关键的时期。美术教育对学前幼儿有非常大的影响,其能够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对目前学前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占非常大的比重。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不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园安排给幼儿的美术课时间也比较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幼儿教师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大都出自美术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幼儿园后,所学的美术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法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美术教学的方法太过单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但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喜欢用让幼儿模仿自己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枯燥无趣,很难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美术知识正多元化发展,教师却仍然依据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幼儿的思维被束缚。

4.“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开展和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工作时,美术课程的设置也很重要。美术教师应以培育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程进行精心而科学的设计。但不少院校和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课程和绘画训练实践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学的实践训练远比接受理论教育重要得多。

二、针对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1.美术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让幼儿理解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还要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

学校在给学前教育的学生安排美术课程时,应考虑到所学课程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案要适合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要求太高,要先教给幼儿美术知识,再让幼儿用绘画等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美术的乐趣。教师要对美术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让幼儿学习系统化的美术知识,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成为独特的个体。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提高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天性好奇,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并希望得到教师的解答,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就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应更看中幼儿的表现能力,要想提高美术课的质量,就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因此,美术教学时,应将幼儿看作课堂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提高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总之,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是以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为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成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组成部分。

作者:郭晶晶 段伟红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幼儿园的迅速普及,我国也逐渐对学前教师提出了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此,在对美术教育的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使学前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同时,也要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各种开发幼儿思维的玩具和教学材料,从而使有效的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

前言:

尽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到在对学前美术教学的改革中,却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美术教学缺乏师资,教师缺对美术教学的创新观念,因而,使得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而在此过程中,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无法合理的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幼儿对美术课程也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导致幼儿不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就不会配合教师教学,因而,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的改革,使良好的改革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一、关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现状

在现代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美术教学的教师都自身专业不符,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技能,教师在教学就无法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教师也无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样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发展始终停滞不前。美术课程是一个可以培养人审美情操的课程,如果能够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就会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美育,也会使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后积极主动学习美术课程,但现在美术课程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就要能够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从而在教学过程良好的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影响美术课程发展的因素[1]。

二、关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课程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建立的幼儿园越来越多,这也就使得幼儿园的在某些专业课上缺乏严重的师资,从而导致幼儿不能全面的发展。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幼儿园也没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对安排课时的问题上也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甚至某些幼儿园取消对美术课程的安排,将主科的课程代替美术课程。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幼儿园,由于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经常会出现一科教师担任多科的课程中,这也使得教师的压力增加,这样教师就不能全部的身心放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方面,从而导致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良好的改善和提升。

2、美术课程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在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教师就不能够根据幼儿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这样也会导致美术教师无法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如果美术课程美术系统的评价体系,美术教学课程也就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对美术课程的改革[2]。

3、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要想能够及时的有效对美术课程改革,教师就要能够明确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理解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但多数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对此毫不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将书本的知识讲授幼儿,而没有对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从而使得无法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秩序混乱,毫无规范性,幼儿也无法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3]。

4、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前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而这样就会使得原本生动形象的美术教学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发现学习美术的兴趣,既然而然就会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而与此同时,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美术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压制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教师无法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

三、针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策略

1、建立完整的美术教学大纲

在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改革前,要能建立完整的美术教学大纲,这样才能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教学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就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引领,而教师既要能够及时的改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也要能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美术课程的改革起到真正的教学作用。例如:美食教师可以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教学,《美术基础》为一部分;《儿童画》为一部分;《手工与应用》为一部分;将这三大板块合理的划分,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幼儿能够发展学习美术的兴趣[3]。

2、适当的调整课程

在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课时安排时,要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能够介绍美术课程,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课时,就会使得幼儿的学习压力增加,因而,要能对美术课程适当的删减,如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可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教授,而将时间放在主要内容上,这样就好促进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如每周两节或三节美术课程,但不要连续安排美术课时,在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后,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幼儿也能够在课后主动对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

3、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在对美术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布置学习的环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布置的良好学习环境,也可以使幼儿在学习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课程的情感,从而能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加深自身对美术教学的理解和含义,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而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带动每一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要能够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也就可以做好美术课程的改革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播相关教学的视频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在采用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讲解,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教学内容,这样幼儿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就要对其加大力度宣传,使教师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观,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教师能够行动中落实美术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对美术课程的改革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的教育每个幼儿,美术教师也要适当对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对美术教学内容探索研究,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在减轻教学压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美术课程的效率,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学前教育的美术改革。

作者:吉轶 单位:盐城高等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美术课程

1.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设置

技工院校所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为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因此,在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需要教师明确地规定好所有练习的内容,并按步骤演示给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把成品范画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理论授课的方式讲授相关知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绘画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绘画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在学生对理论、技能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让其挑选简单的图例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遇到问题后教师再通过修改和示范的形式解决。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彩色铅笔技法时,可以先展示给学生一副彩色铅笔作品成品,接着讲授彩色铅笔的特性、配色原理、涂色技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图片及播放视频的方式分步骤讲解这幅作品的完成过程,以及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临摹这幅作品,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纠正错误。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到了展示范例、理论讲解、播放视频、学生练习、教师演示等多个步骤,教学的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更易接受。

2.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进行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时没有美术方面的考核,对美术相关专业的技能没有要求。因此,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美术基础的,美术课程开设时需要教师从初级的美术教学开始。教学内容要包含素描、色彩、各种美术工具的运用、各种画画种类的介绍等等,在美术教学设计中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多。

3.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设置

对于主攻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通常情况下,美术课程的学习一般从几何石膏、素描静物等课程开始,逐步展开美术专业的学习。但是学生在学习初期很枯燥、单调,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也较难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很难有愉快的体验。如果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开设的初期也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教学,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美术的成就感,在多次的挫折下很多学生往往就选择了放弃。因此,在美术课程开设的初期可以选择《秘密花园》涂色练习这样简单易学的课程作为开始,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色彩搭配、调色等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较高,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教学效果良好。

二、结合托幼机构的实际工作设置教学内容

检验美术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毕业学生能否满足托幼机构的教学要求、能否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需求。在托幼机构实际工作中,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美术及美术课程的作用。

1.幼儿园美术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托幼机构工作后,首先要能够完成托幼机构的美术教学任务。通过开设美术课程,让幼儿学习色彩、素描、国画等内容,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要通过油画棒、泥塑、等多种工具的使用,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感知能力。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综合艺术素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要熟练掌握多种绘画工具及技法,这样在毕业后才能胜任专业对应的各项工作。

2.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资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像是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班级环境创设上又有主题环境的墙面创设与游戏区域环境创设。通过环境的创设,可以把班级的墙面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延续。如在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人物,让幼儿自己将这些卡通人物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从而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也可以废物利用,让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环境布置,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及动手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开设课程,让学生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进而让学生熟练掌握环境创设的技巧,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3.幼儿园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也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它的特点是有核心、有主体、有连续性和发展性。在主题活动中需要教师运用到较多的美术技能去制造道具,绘制各种动植物,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具体操作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活动才是根本。

三、结合美术课程特点设置教学环节

1.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中还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的教材范例,不同的学校在美术教学中选用的教材版本也不相同,教师们在美术教学中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挑选一本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教材的内容不宜过深,过深的教材内容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教授的对象年龄较小,浅显易懂的内容更为合适。再次,幼教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涉及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多种画具的美术技能。因此,教材所涉及的面要广泛一些。

2.结合实际准备作业范例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美术教材往往以理论讲解为主,教材中穿插范画。教材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一是范例太少,无法满足学生临摹练习的需求;二是范例往往只有成品,没有作画的步骤,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材之外再准备一套适用的图册,图册的内容可以包含范例及作画步骤、使用的具体工具及方法等内容,内容越详细越好。这样可以有效、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3.理论与技能相结合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际的技能操作,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动手能力差,只会纸上谈兵,无法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相反,教师如果只强调实际操作,不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水平提高较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理论加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最为合适。

4.课程设置以课题形式进行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后,美术课程设置可以尝试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大多数的技工院校一周开设2节美术课,一个课题可以安排四周,即8节课。第一周引入新课为主,以介绍绘画工具、基础知识讲解为主;第二周可以讲解示范简单的范例并让学生加以练习;第三周可以在前两周的基础上深入讲解知识点,加大授课的难度;第四周再进行复杂范例的示范及练习。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有20个教学周,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4~5个课题。在第一学年可以开始色彩基础、素描基础、油画棒技法、水彩笔技法、彩色铅笔画技法、简笔画、线描画、国画等简单课题。第二学年可以开设较为复杂的课题,如水粉技法、水彩技法等,也可以从第一学年所授课程中挑选需要深入的课程进行课程延伸。第三学年可以开设卡通画、插画、黑板报、海报、美术字等难度大且与未来工作结合较为密切的课题。第四学年,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美术绘画的多种技法并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幼儿园环境布置、主题活动设计等课题。

作者:胡兆娟 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素养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美术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单纯技能训练较多,忽视了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学误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不是一般美术训练的照搬,而是依据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对美术资源进行咀嚼、消化的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能够为学前儿童设计实施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那么美术教学课程构建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此目的进行。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这里的“一专”就是“要专”,即要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艺术领域有专长;“多能”是指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中尽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与办法。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独立的观察习惯

基础造型训练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无法进行一个长期的作业训练,且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容易对单一的美术训练感到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了解学习素描的目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就将重点放在培养观察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短、频、快,每周安排新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的观察对象,训练学生观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速写写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作业,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色彩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打破常规从装饰色彩学起,并且把重点放在了色彩肌理,让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油墨、粉笔等各种色彩原料进行搭配,并与油、盐、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画在不同的材质(素描纸、吹塑纸、玻璃、塑料等)上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就是在这种不同尝试、不断创新中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且能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游戏性教学

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游戏,能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我的美术课上,我经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组织游戏教学的方法。在三年级的教玩具制作的课程设计上,我放弃了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照搬模式,因为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制作技巧对她们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有创意的自己设计运用制作教玩具。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搜集材料到设计制作都由组员们合作完成,然后根据本组的教玩具设计游戏式教学并进行演示,有其他组来找出有点及不足,并进行评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是主动学,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到图书馆、网上找资料,制作的作品和游戏很有新意。

四、体验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良师,还要是家长的益友,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些角色?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让她们从角色角度对儿童作品进行描述、评价,由此产生矛盾、争论,在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身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家长的心情,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指导家长,对于幼教工作会有更深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控制现场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对于出去实习过的同学,能将她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同学老师展开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的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及方法。

五、鼓励教学法

我运用鼓励教学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语言,我们都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的资质不同,能力有高低,我会去找他的优点,创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创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言之于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得到鼓励。第二个方面是手段,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得到鼓励与肯定。我经常为学生举办作品展览,也许水平并不专业,作品稍显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会尽力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都还是非常珍视这种机会,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系统地保持下来,留作资料,给以后的学生参考,这些方式让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加了对幼教工作的认知与信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我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要进行更新换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作者:丁晓景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研究

1.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会对美术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对美术的认知。对此,笔者建议,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改革。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个体差异性,对学生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将对学生的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进行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解决个体学生的个别难题。其次,教师应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美术、了解美术、学习美术以及积极地探索美术知识等,避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教学方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对美术重难点知识进行定位,这样对于拉近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如,可以将一些影像资料、图片等作为学生绘画的精品模板,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作为参照物尝试去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精品模板的观点表述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率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应加强教学大纲的优化,合理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并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美术课程教学规律,丰富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探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内容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更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而美术本身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作者建议在教学内容改革中,应多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外,要适当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应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充分引入网络资源库中的教学案例,不断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为提升美术教学效率提供支持,拓宽学生对美术的认知面。

3.对教学体系的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应确定改革的方向,结合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实际教学情况等合理改革教学目标,打破以往大纲式的教学目标设置,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应对教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等,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等为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美术、探索美术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果。再次,应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打破以往问卷考试的评价形式,要从学生的实践实习中进行评价。如,针对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的试讲,对学生开展实践性评价,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另外,要通过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多个方向对学生展开评价。如,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结等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培养,更为关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是对幼儿教师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应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改革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学前教育人才。

作者:崔贺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职电脑美术学前教育论文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临摹绘制为主,一幅四开大小、难度适中的简笔彩色画大约需要6个学时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式费工又费时,会使学生的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并且极大地浪费原本就很少的课时。现在一般中高档的幼儿园大都已实现电脑设备教学,环境美化也都是用电脑设计、绘制好后喷绘输出,或者采用幼儿园专用环保装饰墙贴,即便一个小小的指示牌都是用电脑雕刻的,既高档、防水,又方便清洁。手工绘制或制作的墙饰时间长了会变色、粘灰、脱落。以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观点和“形准”的评画标准,在快节奏的当下是有待商榷的。教学当随时代,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多采用电、光、声、影等多媒体综合形式或者在游戏活动中认色知形,很少用粉笔或者颜料手工绘制教学。笔者认为,学前的美术教学若主要以手工绘画和制作为主,是不太可能在极少的课时条件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开设电脑美术教学外,还要把音乐、舞蹈与电脑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课程。

二、伊顿12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及电脑绘制

笔者以学前大专班上的第一堂色彩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步骤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教学改革的方法。该教学内容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讲解然后手工绘制、填色需要4个课时,而借助电脑教学只需要2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可谓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习了色彩知识,又掌握了电脑绘图技能。学习色彩要从认识色相环开始,了解色彩形成的过程,即色彩是怎样从三原色开始,经过不同的组合出现间色、复色,又是怎样排列后形成色相环的,以及色相环对学习色彩具有哪些作用。认清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伊顿12色色相环原理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是一位瑞士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色彩大师,他设计的12色相环非常鲜明、直观地展示了色彩规律,把本来十分复杂的色彩理论简化得十分通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三个间色,再由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三个复色,最后形成12色色相环。

2.电脑绘制步骤

第一,打开corelDRAWX4软件(简称CDR),在左边工具箱中选择基本形,在出现的基本形面板中选择梯形,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画一个正梯形,通过垂直镜像得倒梯形。第二,用挑选工具双击倒梯形,使之成为旋转状,按下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垂直向下移动旋转轴心。第三,从菜单栏“排列”下的“变换”中选择旋转,在出现的旋转面板的角度框中输入30,点击“应用到再制”11次,得到图6的组合圆形。注意,倒梯形的旋转间距是靠移动旋转轴心的上下调节的,要想将12个倒梯形刚好组成一个圆,需要反复尝试。第四,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先填上红黄蓝三原色,先用挑选工具击活最上面的倒梯形,在调色板中点击黄色即可,图7为填充后的效果。第五,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红的中间填上间色橙色,在红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紫色,在黄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绿色,是填充后的效果。第六,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橙的中间填上复色黄橙色,在红与橙中间填上复色红橙色,在红与紫中间填上复色红紫色,在蓝与紫中间填上复色蓝紫色,在蓝与绿中间填上复色蓝绿色,在黄与绿中间填上复色黄绿色。第七,CDR软件的调色技巧:在填复色黄橙色时,先填上黄色,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用挑选工具点击调色板中的橙色,即可在黄色中加入橙色,加入的多少与点击的次数有关,以此法依次为其他5种复色点击调色。第八,6个复色填好后,整体观察每个级别的过渡是否自然。如发现有的色过深或者过浅就要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用挑选工具框选所有图形,用鼠标右键点击调色板上的“去掉轮廓”按钮完成最后的制作。

作者:郑雨田 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美术手工教学学前教育论文

1.学前教育进行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

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微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乐于接受美的事物的熏陶和启发。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这种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学到科学的系统的美术知识。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将来的美术创作打好基础。

2.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美术手工教学想要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达到锻炼儿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确的教学举措。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工作。

第一,构造情景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任务,还要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对课本上的知识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授。这样不仅只是传授了课本的知识,更吸引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画动物的教学过程中,给他们讲一些动物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种很能打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生动的了解善恶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谛。使得美术教学不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较内涵的东西。

第二,结合地域文化,借鉴当地民间艺术,把传统民间艺术手法应用到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实践中。例如,甘肃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粤西的木偶戏等,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普通的手工材料,学习传统工艺的制作、表演过程,选取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故事背景加以创作,还可以让学生突破传统段子,自己制作简单的人物和场景,比如可以在皮影戏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创作一出表现当今儿童在课堂上的可爱表现的皮影戏,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之余,收获创造的乐趣。带领学生进行木偶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对木偶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也可以讲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流传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世界变迁的历史。

第三,练习布置画展,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举办画展既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锻炼学生进行美术手工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考验学生在进行团体活动中的应变能力。在布置画展的过程里,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学生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所以,现在就要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行实践锻炼,使得学生通过画展,不仅锻炼了美术手工制作能力,还在团体活动中学到许多与同学合作的经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经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但锻炼了儿童的美术手工动手能力,还使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加强。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关乎全社会的幼儿教育,对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余海艳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心幼儿园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美术课堂学前教育论文

一、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学前儿童对美的探求。首先,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讲解、板书、多媒体等的方式来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了孩子们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美术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美术这一要求非常个性化的艺术背道相驰,难以培养出具有活力、创造力的学生。其次,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点评学生们的作业效果来判断其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点评作业依据的又是专业的美术技能知识,“像与不像”便成为了评价学生作品的重要标准,只有那些画得像真实事物、画得像教师所画的作品才是优秀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美术教学完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阻碍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再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美术材料内容仅仅局限于美术知识的范围,只看重学生能否掌握专业技能,而对其他知识的涉及则较少,其内容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使得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疏离感。传统的美术教材过于重视美术知识的严密性,使得儿童发挥空间较小,无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实施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儿童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可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中的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使得他们在追寻美的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美的感染,陶冶情操,从而逐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

1.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和挖掘出儿童的个性潜能,发现、保护、发展并强化他们的艺术个性。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生、记忆、欣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要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锻炼儿童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求知欲、自信、独立、自我意识等。传统学科教学主要注重儿童智力因素的培养,而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依据的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可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培养其求知欲和对艺术的兴趣;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来培养其坚定的意志、耐心。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来让儿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

3.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展现自我的能力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一些美术技能,来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发掘美,并将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鼓励方式,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作品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三、建构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

美术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一是形式层面,即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各种美术技能和知识;二是内容层面,即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创作来让他们准确地表现出自我情感以及对美的认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恰恰就是依据美术新课程的标准巧妙地连接了两者,唤醒了儿童的审美意识,来让儿童主动建构自我的创造能力。

1.建构以训练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与实现儿童创造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自我唤起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们从不自觉创作转变为自觉创作、热爱创造的过程。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大小画交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较大物体时用小张纸来画,而画较小物体时用大张纸来画,以帮助儿童提高其构图能力。比如,在静物的描绘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纸裁剪为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大小,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来画同一事物,即先将画纸尺寸逐渐缩减,之后再将画纸尺寸逐渐放大,注意画面主题要一致,以培养儿童对画面的驾驭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其次,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让学生画想象画与现实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现实画为基础向他们讲授绘画的基本技能,然后积极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地创造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儿童打牢基础技能,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体验美、认识美,还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表现能力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控教材,并运用各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想象训练,给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想象平台。再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可选取一些诗歌、故事的情节或学生自己编写故事,然后让他们描绘连续的图画,以提升儿童思维的连贯有序,丰富儿童的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但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要比描绘单幅绘画有难度的多,然而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诗歌、故事等内容兴趣较大,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而提升儿童的创造能力。

2.建构以激发儿童兴趣为主的有效模式

兴趣是开启美术教育的大门,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应实施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安排和设置一些感兴趣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以游戏为题材进行绘画,以加强儿童的集体感和情感交流能力。比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画自己”的绘画课程,绘画完成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和欣赏水平。比如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故事片、美术片,其屏幕上美好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再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条件将教学课堂搬出教室。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引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自然带给我们的美,让他们对不同季节的树木、人物等进行描绘,使他们能熟悉美术的造型和色彩旋律。

3.建构以培养儿童造型感和色彩感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对儿童造型和色彩的训练主要以形象感觉为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了直观图模式对儿童的造型感和色彩感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组静物,先让学生对这组静物进行观察,然后迅速打乱静物的摆放位置,之后让他们对这些静物进行重新摆放,这样便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造型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填色训练的模式,用以测试和训练儿童在色彩表现上的个性、情感,以强化儿童对色彩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水平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比如,教师让学生对一幅冬日的图画进行填色,有的学生会用偏冷的色彩,而有的学生则会选用较暖的色彩,之后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评,以便让学生自己能够感知不同色彩下的冬日主题,并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色彩知识。

四、结语

美术教师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和美术素养,也为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探索。美术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去验证这一模式。为此,美术教师要积极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以新课标为基础,来建构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开拓儿童的美术思维,陶冶儿童的艺术情操。

作者:曹静 单位:河南省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思路

摘要:伴着“二胎”政策的热潮,学前教育专业在各大高校纷纷上马或升级,尤其是强调特色、重视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牢牢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灵活决策的各大民办院校。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凸显的问题而言,笔者拟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希冀对教学实践与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应用型;技能人才;学前教育;美术;改革创新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民办院校也纷纷开设此专业。然而,由于各院校的历史背景、战略导向、学科优势和资源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在形成各自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单就美术类课程而言,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而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因循公立院校做法、教授内容与幼儿园需求脱节、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

1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般而言,应用型人才有别于专业性理论研究人员,其更加侧重于按照特定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技术规范从事非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主要的职能在于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或构想应用于实践。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发轫之处,比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须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而非学术研究;相较于职业教育,其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幼儿园,其工作又有一定的启蒙性和研究性,因而这又不同于职业教育。

2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异军突起

从国家层面而言,近年来,国家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关注、重视和引导无疑会牵动诸多社会因素。很多大中专院校都接收到了这个信号,纷纷升级已有专业或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同时,为了应对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国家逐渐放开“二胎”。这自然也刺激了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异军突起。此外,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第一代,“80后”的生长环境、受教育经历也使得“80后”对于学龄前的教育尤为重视,这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强、注重操作、强调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等特征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间有着天然的机缘,这是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遍地开花的另一诱因。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3.1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但很多院校在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和修订其专业培养方案时却出现了很多差异。一部分院校因本身便设置有人文或教育类相关专业,于是在美术课程的设置上要么平均用力,要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突出某一方向的课程。还有一些院校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学科带头人或受教师自身专业优势的影响,课程设置被“绑架”,导致整个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不合理。对此,相关院校应以国家教育部门提供的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和模式做适当调整,并请领域内的专家和一线幼儿园美术教师提出意见,最大限度地使本专业课程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

3.2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而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陈陈相因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许多民办院校尤为重视的办学方向,实践也能证明,这些院校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特色的同时,确实也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也着实培养了一批公立院校忽略或不愿介入的专业人才。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部分院校一方面强调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授实践和摸索中依旧借鉴公立院校偏重理论和研究的模式,陈陈相因。既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那就更应该因地制宜,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生源与教学环境大胆创新,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特色和差异性,切不可盲目照搬外部经验。

3.3教授内容与幼儿园需求脱节

学前阶段的幼儿因其智力、心理、活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获取的信息也较为单一。如此一来,极具传播时效性的网络、电视等信息渠道便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认知。于是,儿童世界中,时下最流行的要素也就进入幼儿的脑海,其中有关美术、音乐方面的信息最为丰富。可是,多数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建立长期合作的高品质幼儿园、资金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美术课程的教授上一定程度地脱离了幼儿园和幼儿本身的实践与认知。笔者以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在美术课程的教授中一定要多做调查、加强教研,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同步于幼儿园的需求。

3.4课时不足、缺乏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会涉及基本造型技能、色彩知识、儿童绘画、纸工制作、泥工制作、布艺、综合材料画等方面的内容。很显然,这些内容很大程度上都与实践相关。众所周知,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大脑与肌肉在熟悉和适应一定的技能时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偏重技能与实践方面的学习其所需时间一般也相对稍长。无独有偶,多数院校基于师资短缺或降低教学成本等因素考虑,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缩课时的情况。原本科学合理的学时计划出现缩水,学生的实践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课时和实践环节是保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生命线,相关院校应分清主次,划定红线,切实保证美术类课程的基本课时与实践。

4结语

美术类课程对于学龄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的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中除了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理念外,也一定要遵循美术课程的教育规律,不断自查和反思自身在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如此才能真正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航科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新法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高职学前教育来讲,美术教学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同时也是培养高职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对提升高职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专业美术教学体系和方法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整理,这样才能够强化高职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新法

在整个高职学前教育中,美术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开展这项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具有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教育改革逐渐深化,对高职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问题,不能够满足社会对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要找出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美术教育人才。

1美术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美术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重点科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与其他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同,是按照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来进行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和美术教学能力,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为学前儿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课程。我国的美术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也作出了改进和提升,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一专”指的是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领域上具有特长;“多能”指的是在儿童美术教育和儿童美术创作中能够运用更多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新法的分析

2.1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

在高职学前专业美术学习中,基础造型训练是基础。但是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每周大约只有两节,要想实现长期训练就显得极为困难,况且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弱,一味地进行训练会使其很快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素描的意义和作用,之后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构图能力以及造型塑造能力方面;将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每周的课时都安排具有特色的内容,提供不同形式的观察对象,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其能够快速掌握事物不同的特征,并且利用光影素描、结构素描、速写写生等形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为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2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思维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现阶段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在色彩的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色彩静物写生形式加以改进,打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从装饰色彩开始学起,将重点放在色彩肌理方面,让学生尝试利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墨等来做好色彩的合理搭配,将其与生活中常见的例如油、盐等材料进行融合,观察其效果;在颜料搭配完成之后可以在不同的材质上进行作画,看看产生的效果如何。利用不同的技法也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学生就是要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才能够提高思维创造能力,而且将思维创造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应用,就能够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幼儿。

2.3游戏的形式教学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是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要增强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展游戏的能力,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在实际的美术课程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游戏环节,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通过耳濡目染就能够掌握更多的游戏教学方法。在玩具制作课程中,不能照搬原有的形式,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手工基础能力,所以重点就是教学生怎样根据自己的创意来制作玩具。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材料的整理、查找到设计制作全部由小组合作完成,之后将成果进行展示,由教师和其他组别成员来找出不足和优点,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这种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2.4体验的形式教学

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导师,也是家长的益友,怎样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角色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体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邀请学生来扮演教师、幼儿和家长的角色,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作品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和争辩,但是学生就会发现视角不同,看问题的层面也就发生了变化,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身份,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和理性地面对幼儿的家长,对幼儿教学工作有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与此同时,这也能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的提升,准确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尤其是一些有实习经验的学生,他们对这种感觉会更加深刻,可以让他们谈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之后再展开讨论,就能够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这种体验形式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

2.5鼓励形式的教学

运用鼓励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首先是语言,众所周知,优秀的学生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找出来,将其扩大就是学生的优点和优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资质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就要善于找出学生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长处,给他们指出明确的方向。其次是手段,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都渴望得到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得到肯定和赞赏。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尽量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如举办作品展。虽然说有的学生的作品还不够专业,但是只要学生有努力就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作为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机会也是非常珍惜的,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也可以将优秀的作品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以后作参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富有成就感,对美术的学习更有积极性。

3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利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喜爱程度和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增强他们日后参加学前教育工作的信心。

作者:郑华丽 单位: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以培养儿童的美术能力。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情况看,美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在课程内的学习难以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当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拓展的措施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基金项目:2016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项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研究。

作者:赵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