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08 09:14:00 关键词: 航空服务专业 航空论文 航空
摘要: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人才的需要,我院新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一门新专业,对其办学思路、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商务、物流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形体训练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美的形体,优雅的仪态等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浅谈《形体训练》课程在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摘 要】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体魄、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以及优雅的言行举止等,都是一个航空服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形体训练作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形体训练课程 航空服务专业 意义

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为适应人才的需要,我院新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一门新专业,对其办学思路、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商务、物流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形体训练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美的形体,优雅的仪态等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形体训练的概念

形体训练,指的是形体美的训练。它是外环境对机体的一种刺激,以身体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方法来塑造健康优美的形体。不管是从事空乘、地勤工作还是旅游酒店等辐射领域的工作,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优雅的言行举止,给人们带来的是稳重、成熟的感觉。从形体教学的实践表明,科学系统性的形体训练对于增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体魄,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稳定性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文明仪态及综合能力水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形体训练课程的内容

形体训练是个循序渐进、合乎规律的练习过程,一般从地面形体训练开始,再到扶把形体训练,中间形体训练、舞蹈形体训练、瑜伽形体训练、形体仪态训练等。

(一)地面形体训练

地面形体训练主要是对身体各部分及关节的柔韧性和弹性的训练,一般采用坐、躺、跪等姿态进行头部、腹部、背肌以及呼吸等训练,例如:盘坐上身伸展,勾绷脚,吸、伸、抬腿及环动练习,压腿,踢腿等,其目的是为了能充分展示人体各种动作的幅度和线条,以及身体所具备的软度、开度和力度,为进入把杆练习和中间练习做好准备。

(二)扶把形体训练

扶把形体训练是形体训练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要求是“开、绷、直、立”,这四个基本元素始终贯穿融汇在整套训练之中。这部分的训练内容是借助把杆的支撑力量,单手或双手扶把,完成身体部分机能的训练。通过把杆上对头、肩、胸、腰、腿等,身体各部分的分解训练,使全身肌肉、关节、韧带等得到全面的锻炼,逐渐形成一种由静止到运动中的向上提升、线条优美的完美形态。这部分训练是过渡到中间形体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中间形体训练

通过地面训练和扶把训练后,就可以进入到中间的组合训练了。中间形体训练主要是学生脱离把杆后在中间完成把上的动作和造型以及各种舞姿的训练。在学习中,掌握手位、脚位、跳、转和舞步组合的技能技巧,从而训练出协调、优雅的站姿和舞姿,改善胸、腰、髋三个围度的比例,提高人体在运动状态中的稳定性。

(四)舞蹈形体训练

舞蹈形体的训练,是个全面的、综合的练习。通过舞蹈组合的训练,可以掌握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表现性,增强动作运行间的连接性和流畅感。这部分训练可以是简单、简短的舞蹈小组合,也可加入较大的成品舞蹈,例如古典舞、民族舞、交谊舞等。在各具特色的音乐中,展示每个民族或者舞种的优美舞姿,体验轻舞飞扬的感觉。舞蹈由浅至深、由易至难来展开,达到纠正学生的身体毛病、练就高雅气质的目的。

三、形体训练课程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体质,净化心灵

形体训练具有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科学的训练,身体的肌群、韧带、关节等处于合理的运动负荷下,对增强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等产生良好的效果。形体训练从表面上看是一般的健身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艺术化运动。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形体之美,力量之美,既增强体质又净化心灵。

(二)修正不良体态,塑造优美形体

人的形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是社会生活中最丰富多彩、最怡心动人的美。通过地面形体训练,扶把训练,舞蹈训练,瑜伽训练,以及站、走、坐仪态训练等,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形成了正确的身体姿态。在大学阶段,学生对自身美感的追求是越来越强烈,形体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先天体形的缺陷,改善身体的不良体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形体训练,塑造出美的形体、好的形象。

(三)陶冶情操,培养优雅气质

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通过形体训练课程中的各种练习,塑造了优美的体形,练就了优雅的举止,提高了学生高雅的气质。优美动人的体态和举止,让人从外在的形态直至精神内涵都能得到愉悦和陶冶。

(四)提高职业素养,综合发展

形体训练既符合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要求,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道德情操和美的仪态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影响。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技能并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其端庄优雅的仪态,得体的表情和礼节,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通行证。形体训练培养学生追求美、塑造美,对提高学生自身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对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形体训练课程越来越被大家喜欢和接受。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发展形体训练课程,做到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使学生的体魄更加健康,形态更加优美,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探究

摘要:为了能够培养高技能型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各高等职业院校探索了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研究了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在航空服务专业中如何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航空服务 双导师 培养模式

1 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民航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逐年降低,如何培养出专业功底深厚,职业素养高的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问题。通过最近几年的毕业生跟踪调研,当前的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自我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所学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工作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和岗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尽早地接触企业导师,把职业文化和职业技能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过渡”。

2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和航空服务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2-4-6”即2名行业专家,4名技术能手和6名兼职教师的作用,在践行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四阶递进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入校一个月内,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校内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校内外导师的职责见表1。

表1 航空服务专业“校内外导师”职责一览表

[[导师\&职责\&校内导师\&1.全面关心与指导学生的学业与成长。

2.指导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和专业实践计划并督促其实施。

3.承担学生理论课程教学。

4.参与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和成绩考核。

5.指导并督促学生按照专业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确保论文质量。

6.加强与校外导师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学习情况,协商学生的指导工作等。\&校外导师\&1.参与学生培养过程指导。

2.参与学生个人培养计划,特别是专业实践计划的制订。

3.负责协调学校与所在实践基地的关系,协调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

4.指导或协助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并进行考核评定。

5.结合专业特长为学生开设理论或实践课程。

6.与校内指导教师及时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并提出培养意见。

7.开展就业指导。

而企业导师主要对学生的实践和职业进行指导。依据学生职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分别设立岗位认知导师、单个项目实践导师、综合项目实践导师、顶岗实习导师,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过渡”,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能力不断提升、素质不断拓展。具体实施过程见表2所示。

3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注意的问题

3.1 双导师的合理选聘

在选聘校内外导师时,应从德能两个方面去选聘。校内导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知识扎实,学术功底深厚,对学生认真负责。在选聘校外导师时应把真正的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选进来,还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五年以上企业相应工作经验。

3.2 建立双导师约束机制

要建立一定的校内外导师评价与约束机制。校内外导师要全方位参与学生的培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承担部分教材的编写任务;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还要参与学生各种校内外活动,以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学生进行职业养成教育。

3.3 建立双导师激励机制

要建立校内外导师激励机制,鼓励导师参与教学、科研及各类学术活动。对在实施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导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 结束语

在航空服务专业中实施四阶递进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过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地选聘校内外导师,建立一定的双导师约束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能力不断提升、素质不断拓展,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家间的交流活动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也使得社会对航空服务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上,如何在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且具备优秀外语应用能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教学焦点。本文即从航空服务专业日语课程实际出发,探讨相关问题,以期就提升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质量提出相关有益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外语教学

1 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教学的不足

现如今,航空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深入、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航空服务专业学员仅仅掌握英语已不足以满足需求。高校航空服务专业语言教学中,应当对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乃至闽南语、粤语等常用语种都给予一定重视,从而培养真正高素质航空人才。随着中日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深入,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以主修、辅修等多样形式在高职院校普遍开展起来。语言能力作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受到了学校和学员的重视,如何合理开展相关日语教学课程设置,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值得深入探讨。以下将分析航空服务专业先行日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1 相关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中的日语课程设置,普遍停留在基础教学范畴上。基础日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员语言基础,却缺乏对行业日语实际应用中听、说能力的支持和培养。另一方面,依照航空服务实际需要而开展的日语课程中,却缺乏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这种两头独立,缺乏有机结合的日语课程现状,大大制约了学员日语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外,相关课程设置和开展中,还存在课程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学员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学员日语能力评价体系相对落后 语言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的学科,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的开展情况看来,对学员的日语学习成果的评定仍旧呈现严重的“应试化”倾向。这样不合理的能力评价模式下,日语教师被潜移默化地被异化成“应试能力培训师”;而学员的语言学习行为,也成为死记硬背的“填鸭”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应用能力。高职学员航空服务专业以培养适应性、高素养职业人才为教育目标,职业观念、个性差异,乃至各科学习成绩的分布都可能成为学员毕业后职业方向的判断依据。因此,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更需要制定更为完整合理的日语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造福学员整个职业生涯。

1.3 对航空服务专业日语定位不合理 高职与本科是两个并行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语言教学也应当从需要出发,分别对待。一般本科日语教学中,更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夯实基础,从而为学员后续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而准备;而高职性质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则应当以“实用”作为根本出发点。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现行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课程中,无论是学校的课程制定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变成了本科教学的“缩减”版本,极度缺乏航空服务职业特色,缺乏特定工作岗位中日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形式下,即使学员通过日语测试顺利毕业,也很难获得需要的日语应用能力,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甚至可以说,目前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课程的弊端,本质上是因源头上认识的偏差引起的。

2 对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具体的改进建议

从广义上认知问题所在,再以狭义、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扭转航空服务专业中对日语教学的认识偏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有实际意义的则是在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改进建议下,不断完善日语教学方法,继而量变引起质变,实现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下就航空服务相关专业参考、实践提出一些日语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2.1 从课程需要出发,选择适宜教材 现阶段看来,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中,教材不合理是比较明显、突出的一个问题。首先,市面上符合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培养目标的教材不多;其次,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各异,难以选择。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难度适宜,以实用性为主,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实践操作练习内容较多的教材。教材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行业发展而改变,也鼓励各个高职院校联合起来,共同开发真正适宜的教材。

2.2 基础课程,实训课程(听、说)的合理整合 日语本身虽说发音较为简单,但实际的词尾、假名、字尾、汉字的语法变化极为繁琐。因为这样的语言特点,日语教学中,长时间一知半解的状态极易使学员丧失信心,最终半途而废。日语基础课程整合上,要突出航空服务专业“综合性”,将听力、会话、日常语法、辨析等不同特色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实训课程中,建议将视、听、说课程的边界模糊化处理,视、听、说结合,使各项实际应用能力互利互补。其次则是要依据日语教学特色,开展多元化的日语教学模式。最好的语言教学,就是亲身深入到语言的实际使用环境中去,从语言思维、理念、使用习惯等全面提升、改进,让语言扎根在脑海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日语的影视作品、报纸、漫画等,也可以依据航空服务专业的特色,在课堂开展情景剧形式模仿日剧片段,既逐步熟悉日语的日常使用,又能体会日式生活,锻炼学员礼仪形象,一举多得。

2.3 增加校园与日企的合作,重视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引入 增加校园与日企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鼓励日语教师在本职工作外,积极利用业余的时间到外企中去学习或者培训,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日语使用能力;二是利用学校的资源,与当地的日企展开合作,为学员安排短时间、多频次的企业实习,如兼职秘书等。这种职业模式,较之课堂模拟更进一步,对学员日语学习很有裨益。重视国际化师资力量,学校可以选派教师赴海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或是与日本院校“结盟”合作,争取引进日本本土教师来校指导工作。中方教师侧重语法教学,日方教师则负责口语教学,在双方的共同授课中,学生将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2.4 在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教学 语言不是单独存在,语言是在文化的土壤上生长的,学习语言,本质上而言,就是对文化的学习。航空服务中与顾客交流,不仅是沟通、了解其需要,更应当在文化习惯、地域禁忌上表现到位,体现优秀航空服务人才应有的职业素养。因此,航空服务专业中,必须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普及教育,了解日本人的思维特点,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语境与思维模式,使日语学习更高效。另外,文化教育的历史性、趣味性将大大提升课堂活跃度,激活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

2.5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日语课程学员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以最优就业为最终目标,而考核评价体系则会推动、促进日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我们追求的,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中,最终的成绩考核应当包括课程表现成绩、日语测试卷面成绩、实习单位评定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因为航空路线的差异性,我们有机会与航空企业达成合作,通过对学员更加精细的成绩评测,全方位展示学员的能力和特色,从而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日语以及其他语种的教学工作。同时,对于学会参与相关校内活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的行为,学校也可以通过评定成绩的形式加以表现,最终形成全面、合理的日语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3 总结

高职院校是一个平台,培养拥有一技之长并拥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人才的平台。航空服务专业的日语教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注重语言学习和专业语言应用的综合提高。日语教学中,必须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设定课程,培养学员航空服务行为中日语践行的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如何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摘 要: 本文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并论述了职业素质对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 航空服务 职业素质 培养策略

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也是每个人在工作后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多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和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的高低,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航空服务专业是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民航与管理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及专业素质的机场运营服务与管理的人员。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和机场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够为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

专业主修课程:航空服务实用英语、民航英语口语教程、民航客票销售、值机与行李运输服务、航班运行服务、飞机载重与平衡、机场运营与管理、航空运输地理、航空服务礼仪概论、民航服务心理学等。

专业特点:两好、两高。两好是工作环境好,发展前景好。两高是工作层次和接触的人员水平高,工资报酬高。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依照民航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后备民航企业员工初步形成符合未来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和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礼仪素质的学习

主要进行礼仪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技巧的训练。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养成素质、善于实践,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民航服务人员”的整体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既强调扎实的服务礼仪理论基础,又着重培养优秀的民航服务礼仪技能;既注重培养良好的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形象的塑造;注重学生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

2.性格和品格的培养

航空服务工作是一项与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每天在机场、飞机上要接触上千名旅客,随时需要与旅客进行沟通,没有开朗的性格就无法胜任此项工作。同时,航空服务员的工作其实承担了人们所想象不到的辛苦,国际航线时差不同,国内航线各种旅客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在学校里,教师要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多采取分组方式进行,小组组合采取轮流组合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小组成员,让学生学会与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开朗、坚强、容忍他人的性格和关心他人的品格。

3.亲和力的培养

亲和力指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内心相融的一种感觉。对于亲和力的培养可以从微笑开始,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人们把微笑比做人际交往的润滑油。微笑能表现你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让他人感到愉快和温馨。微笑能反映自己的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使人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自然轻松,不知不觉地缩短心理距离。微笑看似很容易,可是要求在校大学生对每一位同学都做到这一点却相当不易,他们往往是对待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横眉冷眼”。航空服务的职业要求学生对各种各样的人都友善。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英语能力的培养

外语主要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特点,教学时更应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也就是交谈能力的培养。航空服务口语有别于普通的英语交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补救),它更加强调航空服务人员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技巧。例如把普通高校口语课所注重的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观点的培养转化成对某些民航服务岗位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解决上,或者在进行口语操练的时候,将侧重点放在一些常见的民航英语问题上。具体可以由专业英语教师给出机场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订座、值机、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此外,英语教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表述某个国家或城市的概况、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在丰富学生知识之余,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要通过系列化的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为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在参加岗位实习和面临企业招聘时,更要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努力成长为合格的航空人。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浅析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情况,通过分析民航业及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对策,对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民航高职 航空服务 就业现状 对策研究

一、民航高职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职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出现了高职毕业生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争抢就业机会的局面。高职院校培养的面向生产一线、技术一线、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熟练型劳动力,适应当今社会职业要求不断更新、永久性职业减少、经济转型等就业形势的需要。许多民营中小型企业的用人观念比较理智,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名牌院校,而是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高职毕业生受到了青睐。

通过对民航相关企业的实地走访、以及对民航相关企业负责人和在民航相关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问卷调研得知,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在民航相关企业就业中主要存在于两方面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同时还出现以下几方面的新趋势。

(一)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依然拘泥于传统

90%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依然局限于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东部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诚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机会比较大,人才政策相对更加灵活,生活条件也比较便利,但航空类专业毕业生未将目光投射的更远,仍没有理性分析中、西部城市良好的人才政策,宽松的创业环境等利于职业发展的因素,一味地遵循传统就业地区选择观念,即一线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始终是就业的最佳选择。

(二)毕业生在薪酬待遇的定位上不太理性

在薪酬待遇的定位上,毕业生虽然会结合人才市场的行情、自身价值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实力三方面来对薪酬进行综合评估,但是毕业生在对用人单位提供岗位薪酬的考虑上呈现出不太理性地趋势,对我校前几届毕业生调查中发现,有23%的毕业生选择了1001-1500元的水平,有20%的毕业生选择了1501-2000元的水平,有20.1%的毕业生选择了2501-3000元的水平,选择3000元以上水平的学生比例占到了40%左右,而根据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2010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本专科)》,其中显示:广东2010届本专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6.41%,与2009届基本持平;去年广东大学生的平均月薪为1699元/月。由此也可以看出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对求职薪酬的定位有的高,有的低,未很理性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显得举棋不定。

(三)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逐步提高,但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通过调研可知,所有企业都认为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总体精神面貌上积极乐观,符合时代要求。超过7成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丰富的相关工作(实习)经验,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但是中国民航业在近一两年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用人需求量也逐步攀高,且民航业属于朝阳产业,在薪资待遇上收入较高,因此企业在用人方面会提出更高要求,毕业生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等因素,企业认为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有待提高,7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需进一步提升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80%的企业则认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亟待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毕业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日趋合理

民航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接受的是2+1的教育模式,即前2年进行专业课程的在校学习,第三年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完成。通过在在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完成,让学生接触到了行业、企业的用人机制、岗位需求等内容,很好地规避了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缺乏工作经验等老大难问题。70%的民航高职航空服务类毕业生在民航相关企业就业时,已经把关注的重点由良好的薪酬福利、稳定的工作岗位转变为注重吸取企业的从业经验、良好的专业技术,积极获取该行业前沿知识信息,培育广泛的人际关系这四个方面,再加上民航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以及民航总局对外航开辟中国航线的政策逐渐放宽,这些都让毕业生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时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同时,超过7成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碰到困难时,乐于接受去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民航单位就业,将所学专业知识回报社会。

二、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过去的十年间,西方国家政治经济联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75%,而我国仅为15%;发达国家技术工作构成中,高级工占技术工人比例通常要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而我国城镇企业共1.4亿职工,高级技工仅占4%,中级技工占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在高技能人才的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从这一形势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

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推动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有专家预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100万个就业机会。另外,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将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以上新趋势分析,提出以下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一)基于行业标准,扎实推进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毕业生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民航强国的战略”,并确立了这样的工作目标:到2030年,要拥有一个以上全球知名品牌的航空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形成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货运公司,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5名。建成3个以上国际枢纽机场,10个以上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全国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95%以上人口能得到航空运输需求,所服务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8%以上。

另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预测,中国将会成为民航业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2400架新飞机。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这一比例为200:1。这意味着,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如果以我国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48万人。显然中国民航业已经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期,同时也就需要更多的航空服务人才。因此作为中国民航局唯一直属的高职院校,作为本校航空服务专业群的教师、管理人员更应基于民航业标准,扎实推进民航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内涵建设,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1.更加注重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技能性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所培养的学生在求职就业时应具备的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和职业能力,职业心理能力和岗位角色意识较强,能具备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工作特征。因此,作为航空类的职业院校,它以培养能胜任各大机场、各类航空公司等基层或者高端服务岗位工作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具体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实际经验,强调以应用性职业能力的需求和提高为依据,强调岗位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方法技巧的运用程度。重在求实求用,动手能力强,工作见成效,特别是能够使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所进行的设备改造、设计修改、技术革新、方法改进等都能符合工作需要和收到显著效果。

2.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航空服务专业人才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对人才的适应能力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具备覆盖面较大的基础性知识、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岗位对应性专门知识外,还要能通晓两个以上所属职业服务岗位的一般知识和常规技能。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变动性。这样,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由专精向广博发展。而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类型、多规格的,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进行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工作,而且同时也要能进行一定的组织管理工作。

根据调研得知,55%的民航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所获得技能证书。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航空服务专业人才时,须重点做好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要求精通本专业学识,同时还应要求取得该专业就业趋向岗位所需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比如民航运输类的国际客运员、货运员证书等等。

(二)将行业需求融入办学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融合,培养适应用人单位的毕业生

1.充分了解民航类相关企业需求,提高“软实力”

具体说来,民航类的相关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是相对于应聘者专业知识和学习水平这些硬性条件来说的,它通常包括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求职者所具备“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在求职择业时会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参加工作后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在工作中时刻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向上司汇报工作、向同事提出建议、向客户介绍情况等等。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一般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一个方面。第二,实际操作能力。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我国所要大力培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也称为“银领”,即知识与技能都要具备的复合型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指动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生产第一线,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才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高职学生必须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第三,创新创造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性、高层次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各行各业也都开始重视创新的作用,用人单位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更大的价值。然而,我国不少高职学生既缺乏创新的观念又缺乏创新的欲望,既没有创新的毅力又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所以在这一方面还应加强。第四,组织管理能力。现代社会不仅要求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对其他专业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每个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以科技人员为例,随着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社会化,科研规模日益扩大,科研中的协作趋势日益加强,一个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将无法胜任工作。实践已经证明,纯“书生型”的人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五,与人合作能力。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在谈他们选择员工的标准时,都提到了团队精神这个方面。由于现代分工越来越细,一个项目通常会由几百乃至上千人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已不足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因此,用人单位也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一个不能与别人进行很好合作的人,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的进展,势必会被淘汰出局。因此,自觉地培养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三) 加强融合,培养适用型人才

相比于其他行业,民航业的人才引进是相对独立,甚至是闭塞的。按照传统,机场、航空公司的首选是各对口学校。以往90%的人才通过定点培养、定向就业,行业外人士很难参与,直到今天还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故应积极倡导合作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的合作办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常规的学校培养、企业接收的关系,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机场、航空公司建立委托培养关系或者委托培养班级,即利用校方和用人接收方双方资源,共同教育、管理,培养出民航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其次,在学生生源上,学校应完全按照民航业标准要求,聘请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参与面试、考核,保证行业对生涯的基本要求,也能保证生源质量。最后,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由校方、用人单位方共同依据该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业技能实习、模拟用人单位方工作环境,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完全依照岗位标准去做,因此按照此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然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同时学校也进一步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充分信任。

(四)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拓宽就业途径

当前社会技能型人才紧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都会引起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同时也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但在技能型人才培训方面仍属薄弱环节,常常见到“高级技师断层”、“高薪招聘高级技师竞无人应聘”的消息见诸报端,这些都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我国劳动力结构失衡,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以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确定的四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领域为例,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10至20年。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普遍缺乏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有关调查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从事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体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工作的高职学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

据资料记载,目前全美航空公司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而我国的从业人员不足20万,有近50万人的缺口。这个数字也许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员工配置而有所调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航空人才都将处于短缺状态。另一方面,除了国内航空公司、机场的人才需求,近几年,随着国内民航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各大航空公司纷纷进驻中国,各大外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民航业衍生的航空服务企业等都有人才需求。随着近年来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开放,加上人才紧缺危机不断袭来,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已无法填满人才缺口,民航招聘也越来越社会化,每年各大航空公司如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厦门航空、东方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都会举办大规模的社会招聘活动。

以上多方面的利好消息,无疑成为航空服务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对于航空服务类毕业生而言,虽然在工作经验、人际沟通与交往、压力承受等方面稍显稚嫩,但应积极主动改变以往的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稳定,收入丰厚的传统就业观念,化劣势为动力。摈弃以往单纯依赖校方推荐就业的方式,主动拓宽就业途径,即积极、高效利用校方提供资源,比如通过我校每年春季和秋季两次有针对性的校园招聘会;校方与部分机场、航空公司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又积极、大胆参与国(内)外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民航业衍生的航空服务企业举行的社会招聘,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石,为就好业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同时,航空服务类专业毕业生还做好几点:

首先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中国人向来视稳定为生活的重要条件,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经过历史的积淀便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就业心理,是目前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绊脚石。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铁饭碗”和“大锅饭”被打破,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个人的才能往往也是在职位的变动中得到不断的开发。高职学生不必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在最初没有令我们满意的岗位时,不要局限于所学的专业,先从事一种相对容易投入的职业,在帮我们减轻生活压力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稳步寻找自己的职业兴趣点。事实上,许多成功者都是在不断与工作相磨合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因此,毕业生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其次应树立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是否具备竞争意识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条标准。全国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大学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就业,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主动参与应聘的行为,显然是很难顺利就业的。高职学生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仅有竞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等,是在大学生活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塑造的,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就业竞争是现实的,有时也是无情的。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竞争受到挫折后的颓废情绪,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争取新的机会,决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最后应树立发展专业特长与注重素质提高并举的观念。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里,常常会有不少毕业生为了种种原因盲目放弃专业。比如为了留在大城市,让干什么都行,盲目追求热门职业而忽视专业特点等等。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知识结构的主干决定了就业的适应范围,虽然我们不提倡绝对的专业对口,但是应该考虑所掌握的主体知识的适应性及所具专长的拓展面。因此,高职毕业生择业时应该首先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想放弃自己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权衡利弊。但是由于受到“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的影响,用人单位,毕业生,政府和高校四方都信奉专业对口的原则,结果导致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多,划分越来越细,许多学生专业口径很窄,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味强调专业对口并不现实,高校也在逐步减少专业设置并积极拓宽专业面。因此,高职毕业生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树立发展专业特长与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并举的观念。

(五)进一步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统筹规划、管理教育作用

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客观问题。也是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而需要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际上是全社会就业压力传导的结果。同时,通过对14个民航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我们得知,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航相关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总体发展趋势符合时代要求,都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同时,他们也认为大学生目前在就业方面最欠缺的素质为——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在关系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也得知,现今民航相关企业的录用偏好大多已经从“唯学历”的观念上转变过来了。虽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适应性强,但是稳定性较差,做不了多久就会跳槽。从稳定性上考虑,民航相关企业更青睐高职毕业生,他们更加适合现代服务业的素质要求。高职毕业生在英语能力、服务意识、问题处理成熟度上比中职学历的毕业生更占有优势,进入岗位后虽然起点相同,但是以后晋升的机会较多,发展速度也较快。

同时,在调查中74%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有要求,其中28.3%的企业要求英语达到六级水平,15%的其要求达到四级水平,28.3%的企业要求英语达到四级水平,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没有拿到国家英语六级证书,只有少部分同学通过英语四级,再加上扩招后毕业生增多,就业形势严峻,他们的要求就更难满足。在对学生卷问卷的调查中,45.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面试中缺乏求职技巧,32.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今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用人单位与学生要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认可的过程达成最后的协议。学生决不是靠一个纸文凭就能就业的,他们需要了解掌握求职择业的程序,收集用人信息,学会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来宣传自己、推销自己例如怎样制作求职简历,怎样接受用人单位面试,怎样准备笔试内容等,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都应在这些环节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在仪表包装、言谈举止等细节上都有一定的技巧。

因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应适应企业、行业需要,发挥统筹规划及管理作用,进一步加大在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如可邀请企业、行业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不定期进行指导,并增加实践类、讲座类课程,对应聘技巧、用人单位信息、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进行重点引导。

(六)毕业生应进一步摆正就业心理,积极调整就业心态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毕业生要摆正择业心理,客观地评价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毕业生,应首先正确认识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就业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事业是人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劳动。一个人在就业过程中做出职业选择,进入工作情景后,依据工作经验,就会找到一种能满足自我的长期稳定的职业定位,职业中那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就是事业的体现。职业和事业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矛盾的。当职业和事业矛盾时,人们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源于自己的拥有和归属的矛盾。如果你能在职业中找到归属感,就解决了事业和职业的矛盾。有工作的职业人是快乐的,有事业的人是幸福的,当职业和事业一致时,人是既快乐又幸福的。高职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实现就业、职业与事业的完美结合,实现人与职业的完美结合。当然,就业之初所从事的职业,可能并非你所想、所愿,这就需要树立“立足当前职业,才能成就事业”的信念,在适应职业过程中逐渐解决职业和事业的矛盾。如果你意识到当前的职业并非你的事业,那就要在对职业负责的前提下向你的事业方面转移。即使已经错过了精力充沛的年龄阶段,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希望、梦想和事业追求。

其次辩证看待当前社会就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就业的能力和需求影响明显下降,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而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导致就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这就增加了就业的供求矛盾,增加了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辩证地认识社会就业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社会,应当看到个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了,个人的境遇也会好起来;社会状况不佳,个人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因此,高职毕业生应当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发展,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每个高职学生都希望毕业以后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和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学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此外,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毕业生理应对口就业,但是由于有的专业设置还比较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高职学生在择业时要注意把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适当降低择业期望值,面向基层,面向乡镇企业,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职业技术人才完全可以在那里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

毕业生在做好这两方面的认识后,则应树立就业信心,培养竞争意识;面对挫折做到泰然处之,提高心理承受力;主动调整就业心态,促进自身人格完善,同时,还可以向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专业老师、辅导员、家人、亲戚朋友寻求支持与帮助。毕业生做到以上这几点,定能在就业之路上越走越顺利,就业竞争力也将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影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因素与对策

【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中应该尊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同时,增加语言输入,督促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

【关键词】高职英语;听说;对策;航空服务

近年来,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在航空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行业对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语言、技能、形象等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机场地勤服务人员还是客舱乘务人员,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是服务技能的核心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一能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成为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短板。经过几年的航空服务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几点思考与对策

一、尊重学生实际能力,搭建自信的平台,解决开口难的问题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不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航空服务专业由于其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特殊性,这一情况更加明显,而行业与学校对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却有较高的要求。进入高职学习阶段,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力度大大加强。不少学生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并不明显,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自信,怕听不懂,不知道该怎么说,怕说出来的词句有错,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直接造成学生“开口难”的现象。

除却学生自身英语水平这一因素,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其性格、爱好以及学习风格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语言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一定是在不断的运用实践中实现的。不开口讲,听说能力永远停滞不前。为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多观察、交流、分析,找出引导学生自信的突破口,让学生意识到“我能”,为不同的学生创建不同的情境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航空服务专业男生G,入校英语摸底成绩为42分,平时上英语课很少主动开口加入交流。但该生对NBA十分着迷,打得一手好篮球。某日,同学在做值日报告时提到了美国篮球职业联赛,我请G与大家分享他对NBA的了解。他对球队名称、篮球规则甚至美语解说词精彩讲解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并且在说的过程中展示出了不错的语音面貌。自此之后,G同学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开口练习并踊跃参与课堂活动,迈出了英语学习重要的一步。当学生的能力有了释放的平台,得到承认和鼓励之后,这种愉悦的经历会使其逐渐建立信心,从而提升听说水平。

二、先听后说,积累语言输入,帮助语言产出

听不懂所以说不出——这是大部分学生为“开口难”现象给出的解释。影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语言输入不够。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绝对不能忽视的原则之一即是“先听后说”,只有在学生通过多听,积累大量的语音、词汇、语境之后,才会有语言的输出和正确的输出。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因为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听说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是一些读写水平不错的学生,到了高职学习阶段也发现听说问题难以突破。这些学生平时积累较多的都是阅读词汇(reading vocabulary),而缺乏听力词汇(listening vocabulary),即可识音的阅读词汇。这些学生尚且如此,英语基础薄弱的大部分学生问题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多花一些心思,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多为学生提供能唤起学生兴趣的、优质的、原汁原味的听力材料,做好引导并监督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听力输入。对时下学生们热衷的一些美剧、英文歌曲可以进行筛选加工,作为学生们磨耳朵的好帮手。即便只是单纯的听,也能辅助提高学生对英语信息捕捉的灵敏度,对语音语调的提高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同杜甫的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样,量的积累才会带来质的改变。

三、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丰富知识,丰富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语言的学习无法脱离对文化的了解。航空服务从人员接触到的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乘客。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文化的渗透。飞行途中得到美国乘客对机组人员优质服务的称赞,空乘人员应该高兴地表示感谢,说一声“Thank you.”,而不是谦虚谨慎的回答“哪里,哪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机上餐饮服务中涉及各种特殊餐食,如穆斯林/清真餐 Muslim Meal ( MOML )。学生对伊斯兰教的常识了解不够,在语言产出上肯定会受到影响,说不出或说不好。如果教师能因此进行一些简单的引入和铺垫,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记忆也会更加牢靠。好的英语老师不仅会教授英语,还会为学生传授广博的知识与文化,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过分依赖网络,知识面狭窄。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文化的积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英语老师也有义务督促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言内容的积累,帮助语言的输出,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起到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表率作用。

另外,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曾经反复纠结——“我愿意说了,开口说了,可说错了怎么办?”“怕犯错”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学生问自己的同时,期待的却是老师正确的对待。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不打断,不过度纠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在学生听说的过程中打断学生进行纠错或采用指责的语气与态度对待学生,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思路与发挥,还会为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瓦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教学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师生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老师的角色是导师而不是领导。老师的所作所为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教师本人的看法,更会在情感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担当好教师的角色,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形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势必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优化

摘 要: 近年来,社会上空乘服务人员招聘场面火爆,而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招生情况却不容乐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从招聘与招生现状着手分析,得出实践性教学在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优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 实践性教学 人才培养 优化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与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一)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现状

近年来,媒体对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空姐的火爆场面不乏报道,下面是相关的一些新闻:

“15日上午10时,‘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北京选区的海选在新东安广场揭开帷幕,这是此次‘招募大汇’的第六站,活动一直持续到16日晚上。截至14日下午5点,已有6000名有飞翔梦想的女孩报名参加北京选区的招募,争夺拟招聘的40个空姐岗位。”

“中国亚运空姐招募大汇广州赛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因为广州赛区是本届招募大汇招聘名额最多的赛区之一,共有80个名额,所以活动刚开始就达到10800人次的报名人数。海选现场不得不出动数十位警察和保安员维持秩序。除报名人数创历年之最外,选手的学历之高也是少见,其中不乏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的留学生。此外,还有不少其他赛区落选的选手来‘冲刺’广州赛区。”

由此可以看出,空乘服务这个职业的第一特点:非常受追捧。

粗略地看看招聘的条件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除了婚姻状况、身高、年龄外,还有就是“晕车、晕船”,与高星级酒店招服务员的要求差别不大。但是,当6000:40和10800:80的比例出现的时候,这个职业的招聘就变成了“选美”。

但是,招聘的评委们不会忘记自己挑选的是服务人员,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需要的是秀外慧中的人才。所以,各大航空公司在海选的时候先对选手的外观进行考核,而之后的笔试、复试则是专门考核参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空乘服务招聘的第二个特点:对外貌、气质等要求很高,所谓的“秀外慧中”之中的“秀外”。

从招聘还可以看到空乘服务的第三个特点:对于是否有航空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的要求。即使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人也没有任何优势,而不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也可以被聘上。

这样的招聘导致空乘服务这个职业从本质上是服务业,和大酒店的服务人员是一样的。作为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并非任何气质的人都适合做这一行。外貌的过于强调和竞争,忽视了服务行业从业者应有的心态,无法判断所招聘来的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是否愿意沉下心来练就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现状

与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的火爆场面相对应的,是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招生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09年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现场报名的第三天,看着校园内稀稀拉拉的报名者,空乘专业委员会总监郭文一脸愁容地说:“到现在才来了100多人,是往年的1/10。”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遇冷并不是这一所学校的个别现象。如外省一所民航大学来江苏招生,该校在东北招生时已经发现了生源下滑的苗头。该校招生办负责人介绍,往年网上报名人数比现场报名少,今年东北地区网上报名人数是460多人,现场却只来了400人;而江苏前期网上报名人数是700多人,在该校近10年的招生中,江苏报名人数都维持在千人以上。

联系空乘服务人员招聘的特点,很自然地想到,既然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有更多的优势,谁还来学这个专业?航空公司需要的空乘人员,是具备“三好”条件的人员:面容身材好、个人修养好、职业素养好。所以,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如何让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对口的行业应聘中具有优势;第二,没有在对口行业竞聘成功的毕业生,如何成功地转向其他行业。

二、实践性课程在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从招生到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一切围绕“三好”运作。把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分成四大块。

一是关于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知识,属于必修内容。一般的学校开设的是《民航概论》,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与航行》、《空运地理》也属于这一类的课程。二是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如《播音与主持》、《客舱服务》、《客舱安全》、《服务心理学》等课程,由于高空服务的特殊性,还必须会一些卫生保健与急救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有些院校还开设了《空中医学》。三是关于气质方面的培养。一般需要开设礼仪、形体、游泳等课程。形体课与游泳课除了培养良好的气质外,还能强身健体,有利于将来职业生涯中的不测发生后实施救援与逃生,有些院校为此开设了《游泳与水上救生》课程。四是与空乘相近行业的相关知识。比如酒店管理、导游、营销、文秘等专业。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如此激烈和残酷,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得不为将来学生在空乘方面应聘失利后另辟一条出路,做好铺垫。

所有这些课程的设置,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航空公司的招聘、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航空专业院校的生存三者的难题。这些课程的重中之重,就是包含在每一部分中的实践性课程。

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两样东西,一是专业知识,二是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可以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获得,而职业素养(所谓“秀外慧中”当中的“慧中”)其实是在招聘中比外貌更为重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性课程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一般高校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对职业素养没有特别关注;相反,因为招生时候的特殊要求,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一般都是以漂亮女生为主,导致班级风气普遍比较骄傲,学生个性十足,缺乏团队精神,少有服务意识。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纪律、学习态度等原因,这个专业的课比别的专业难上。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亲和力与服务意识?只有一个办法:还原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明白,航空服务就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学生在校的学习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练就高超的服务技能。高校开设的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除了要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强化服务技能,明白这个专业要培养的是能动手、会服务、敬业的空乘人员。

三、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穿插在理论课中的实践性课程

1.空乘服务概况的课程。一般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都开设了《空乘服务概况》这门课,不少学校把概论一类的课全部作为理论课来对待,实际上,就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实践远大于理论的课,如果仅仅拿着书空谈理论,则其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一部电影,比如《紧急迫降》。

2.心理学的课程。空乘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密度地与各种乘客打交道的服务性职业,具有特殊性。“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空动态作业,具有一定风险性;二是服务的对象来自全世界,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性格和职业等,因而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三是工作环境和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如高空低气压和缺氧、时差的影响、作息时间不稳定、飞行工作任务繁重和飞行事故的应对等。所有这些都使他们经受能力、体力、耐力、应变力和心理的考验。因此空乘人员所承担的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工作,工作压力也远大于其他服务行业”。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广泛的社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健全的人格。高校开设最多的课程名称叫《服务心理学》,一般也是把它当作理论课来上,需要学习两方面的心理学的知识:从一般的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心理,从服务行业的心理学角度去了解乘客心理,让学生确立服务意识,同时为将来化解服务危机和化解空乘人员的心理问题打下基础。其实心理学也可以设置一部分实践课,比如中国民航大学除开设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外,还开设了相关的拓展训练,有专门的身心素质拓展训练场。

3.礼仪的课程。礼仪有其理论性的一面,重点和难点却在实践这一部分。比如最简单的“微笑”,理论上讲起来很简单,但是,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同样的,站姿、坐姿、下蹲、走姿等,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4.空中医学的课程。高空交通工具不像地面的交通工具,气温、气压、高度等都比较稳定,所以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而在高空的特殊环境,病人又不能及时送往医院,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生命的安全。对于航空公司,则会带来飞机因机上乘客的病情返航或迫降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所以,空乘人员必须了解一些易诱发、突发的疾病的症状及缓解、急救措施。有些急救措施,是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的。如中国民航大学就设立了一个心肺复苏(CPR)训练室。

5.播音与主持课程。语言是空乘服务的基础。关于语言的提高,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训练,练发声、练表达、练表情,让乘客通过甜美的声音感受到服务人员的亲切和周到。

(二)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1.客舱服务的课程。客舱服务是空乘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航空公司打造自己的优质服务的形象的窗口,以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这门课程按照上岗前的培训要求对硬件要求非常高,一般院校采用的是空客模拟舱。因为模拟舱的造价昂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在学生的管理、模拟舱的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意识及严肃模拟舱内纪律,所有进舱的学生包括教师,需着制服、黑色皮鞋,女生盘头、化妆,严禁喧哗。否则在狭小的模拟舱内容易产生混乱、嘈杂的感觉,影响实训效果。

2.客舱安全的课程。乘机安全是乘客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门课的实训内容主要是关于客舱内部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出现后的应急措施,以及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应急能力是空乘人员必备的安全文化素质之一。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冷静地判断,科学地选择对策,并正确、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将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责任心,对客舱有足够的熟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训练时也要用到模拟舱。

(三)全部为实践课的课程

1.形体训练的课程。应聘的时候,体态的健康与美丽是一项重要指标,这个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得来。

2.水上救生的课程。水上救生和游泳是相关的,游泳是水上救生的基础,但是,水上救生又很大地不同于游泳,要熟悉救生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必须加大利用腿游泳的方法的训练。

高校课程设置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旅游及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涉及酒店、导游、商务、公关、文秘、形象设计等领域的知识,应用性非常强。作为高素质的旅游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是旅客最需要的。高校应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整合在一起,把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为适应航空业对人才的需要,许多院校都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分析该专业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该专业健康良性发展。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空服务;特色建设;专业发展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3.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3.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3.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探究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航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相互区别的显著特点,有利于降低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主观性,增强了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重构课程体系新内涵。

关键词:工学结合;航空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航空服务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极具特色的专业之一,要系统论证航空服务专业专业面向和定位,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切入点,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必须重构课程体系。笔者就“工学结合”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谈点浅见。

1 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呼唤开发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伴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民航客货运输及旅游服务产业链已成为最活跃、吸纳劳动力和专业人员最多的行业群之一。中国民航2008年旅客运输量一亿八千八百万人次,排全球第二。“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计划增加运输飞机136架,预计到2020年运输飞机总量增加到4000架。保守估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企业至少需要增加技能型人才约7.6万人,每年对空乘人员的需求将达到3000人左右。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航空货运、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现代服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航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航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航空企业数量变得越来越多,急需一批懂得航空服务业务的新生力量。另外,近几年随着国内民航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各大航空公司也纷纷进驻中国,各大外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民航业衍生的航空服务企业等都有急需大量的外向型的基层管理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我国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若以每架飞机需30名左右的空乘人员计,加上相当数量的自然减员,未来20年我国空乘人员缺口将超过10万,市场呼唤大量高素质的民航服务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经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中乘务员,“大学专科”将成为主要的学历要求。业内企业期望本专业高职毕业生集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于一体。懂技能、会操作、通外语,的空中乘务高技能人才已成为热门人才;业界专家预测,武汉地区空乘人员缺口接近1000人/年。这些都为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空乘服务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依托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从区域内开设同类专业的院校来看,武汉市内有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省旅游学校、武汉工商职业学校、武汉市财经学校等7所,年输出学生约1200人。人才培养数量基本吻合空乘人才需求,但由于院校培养条件的差异,导致人才质量“良莠不齐”。针对企业旺盛而迅速“升级”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空乘高技能人才成为各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相关院校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开始起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专业在校企结合上对航空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已取得了成果,但对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还缺乏整体的调研与推广性的成果,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也需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研究。

2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特色

按照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各阶段、各方面工作,努力争取达到或接近评价体系,构建适合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体系。

2.1 本课程设计特色

2.1.1 设计理念特色

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1.2 设计原则特色

(1)行业“零距离”。在本课程体系设计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商讨确定行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等。

(2)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仿真)工作情境,聘请行业一线管理人员作为课程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训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四位一体”,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仿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第二课堂与项目活动相结合。制定严格的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提高实训教学课时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特色。

(3)职业生涯可持续。课程体系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养成“严以律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修养身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气质,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3 职业岗位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活动频繁,各种会议旅游、会展等活动的增加,航空服务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对航空服务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本专业既立足于当前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又兼顾到了未来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因此,职业面向包括:航空乘务、地勤服务、候机服务、机场餐饮及宾馆服务、民航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2.1.4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下,深化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素养,形成阶梯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采用情境教学。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深入岗位工作第一线,通过对完整工作过程的跟踪调研,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其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能力的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以此归纳出工作岗位群的行动领域,建立起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

2.2 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2.2.1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重点是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能力培养,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课比例,占到全程教学计划的50%以上。通过民用航空法、航空概论、航空旅游地理、民航职业道德、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旅客心理学、空乘服务礼仪、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民航旅客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导游业务、形体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岗位专业技能。同时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形成体系,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正在紧张筹备之中,校外实习训练基地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2.2.2 实施双证教育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办学的特色。

2.2.3 创新教学模式特色

本课程体系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和行动导向原则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在培养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体现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来我院进行的航空空乘与地勤面试过程,就各航空公司对空中服务员的职业要求以及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及如何改进今后的相关教学活动。

【关键词】航空服务 职业素质 性格 亲和力

近几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武汉航空市场也快速持续升温,客货流量呈现迅猛增长势头,尤其是去年10月武汉成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又设立了航空发展引导的专项基金,更使武汉航空市场成为了各家航空公司眼中的“焦点”,纷纷在武汉增大运力投放。但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非常少。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航空企业表示,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本文综合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在我院进行的专业面试过程和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要求展开讨论。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面试状况

众所周知,面试主要是测验应试者的社会意识和反应能力。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任何素质,但由于人员甄选方法都有其长短,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则事半功倍,否则就很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人员甄选实践中,业内人士并不是以面试去测评一个人的所有素质,而是有选择地用面试去测评它最能测评的内容。各大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学生的面试,在程序上基本都达成了“共识”。对航空专业的面试主要分初试和复试。一般来说,初试阶段,主要对应试者的身体(身高、体重)、身体姿势进行目测,评价应试者的总体印象。评价应试人员的站姿、走姿要求。站姿高雅,两眼永远凝视对方,走时身体挺直,面带微笑,保持与考官的距离。航空公司面试人员根据参加应试者简单的几个动作,对应试者的身体比例、气质、五官进行测试,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应试者,进入下一轮的面试。每轮面试后,应试者都要求在考场等候下轮面试通知。在第二轮面试时,面试官会要求应试者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姓名,特长等,对应试人的声音、吐字是否清楚做出判断。第三轮面试,由考官对应试者发问。面试内容包括英文对话以及和行业相关的问题,内容较为详细。考官根据考生的回答衡量应试者的亲和力、说话技巧、应变能力、求职动机和英语能力等。

二、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

从各航空公司考察应试者的面试过程直接反映出航空公司对于航空服务员这一职业的要求。首先飞机客舱服务是民航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直接为旅客服务的空姐的形象和工作态度,对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回头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民航地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仪表仪容、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基础、服务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也体现了服务质量与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作为一名专业的航空服务人,职业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杨虹女士曾说过,航空服务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当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的空姐生活被现实工作的辛苦打破后,要能一如既往地主动、热情、周到、有礼貌,要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好工作,面对任何环境的诱惑,依然能坚守岗位。

2、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民航企业最关心的是旅客和货主,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旅客,就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是经过训练后逐渐形成的,是不能用规则来保持的,它必须融化在每个航空人的骨子里,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

3、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空姐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飞远程航线时差的不同,飞国内航线各种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4、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名航空人,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空姐首先要掌握中国和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基本内容,还要了解航线飞越的国家、城市、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

5、学会沟通。语言本身代表每一个人的属性,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影响每个人的说话习惯,作为一名乘务员要学会沟通的艺术。不同的服务语言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服务结果。如对老年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掌握。在空乘服务中,一句话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侧重方向

根据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要素,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并召开企业专业顾问和校内教育专家参加的岗位工作分析座谈会,详细讨论与分析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由此分析得出的工作过程特点,显示了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职业区别,为后续学习载体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指导。企业专家指出,在地面、空乘各岗位,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确保安全、提供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公司对员工有较高的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为此要求工作人员在个人形象举止、礼貌语言运用、服务行为、异常和突发事件处理时符合公司服务标准中的职业要求。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依照民航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以使学生作为一名后备民航企业员工初步养成符合未来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1、礼仪素质的学习。主要进行礼仪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技巧的训练。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养成素质、善于实践,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民航服务人员”的整体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既强调扎实的服务礼仪理论基础,又着重培养优秀的民航服务礼仪技能;既注重养成良好的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的塑造;注重学生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

基础训练部分以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个人礼仪为主。例如个人礼仪中的仪容仪表要求、着装要求等。在这部分的训练中,主要通过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专业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具备民航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树立服务意识。模拟实训部分主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礼仪技能水平,在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专业形象、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对民航服务的正确认识,培养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以及对问题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以满足服务性行业职业活动的特殊要求,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性格和品格的培养。航空服务工作是一项与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每天在机场、飞机上要接触上千名旅客,所以她随时需要与旅客进行沟通,没有一个开朗的性格就无法胜任此项工作。同时,空中服务员的工作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飞远程航线时差的不同,飞国内航线各种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在学校里,教师要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活动多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的组合采取轮流组合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小组成员,让同学学会与其他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完成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开朗、坚强、容忍他人的性格和关心他人的品格。

3、亲和力的培养。亲和力指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内心相容的一种感觉。对于亲和力的培养可以从微笑开始,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于是人们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油。在面试中,微笑能表现你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够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让他人感到愉快和温馨。微笑反映自己的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使人在与其交往中自然轻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微笑看似很容易,可是要求在校的独生子女们对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做到这一点却相当的不易,他们往往是对待自己不乐意的同学“冷眉冷眼”,连正眼也不会多看一下,但航空服务员的职业又要求他们对各式各样的人都要真情友善,让人感到愉快、温馨。在教学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对在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主要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特点,教学时更应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也就是交谈能力的培养。空乘口语有别于普通的英语交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补救),它更加强调航空服务人员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技巧。例如把普通高校口语课所注重的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观点的培养转化成对某些机舱内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解决上来,或者在进行口语操练的时候,侧重放在一些常见的面试英语的问题上。具体的做法可以由专业英语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此外,英语教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表述某个国家或城市的概况、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在丰富学生知识之余,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内在修养、行为习惯也不同,航空人要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形成一种非凡的职业素养。良好的风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在校期间应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本身性格的培养和自身的修养,使他们将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相结合形成航空人特有的气质。特别是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要通过系列化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来锻炼自己,在参加岗位实习以及面临企业选聘时,更加要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实现自己的蓝天梦。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产学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训室建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章对如何建设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化实训室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航空服务专业;产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

一.加强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民航运输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各类民航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民用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从业人员中,对航空服务人员(包括客票销售、问询服务、值机服务、行李运输服务、航班运行服务、行李查询、民航国内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安检服务等)的需求更是增长很快。产学结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航空服务高技能人才,是民用航空业发展中对航空类高职学院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任务导向,学做合一”为模式,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依据岗位工作内容设置。在教学实施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构建产学一体化实训室是其有力保障,

(三)学生学习的需求

学生希望在校期间学习依据岗位工作内容设置的课程,并能获得相关的职业岗位证书,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实现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零距离转换。因此,建设航空服务专业产学一体化实训室尤为重要!

二.专业实训室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专业实训室现状

在示范建设期间,我院航空服务专业新建了电子客票销售实训中心、机场地面服务实训中心、化妆室、语音训练室四个校内实训室;在体育部形体训练室的基础上改建了形体训练室;2011年,新建民航货物配载实训中心。目前共有六个实训室用于专业教学。

(二)专业实训室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建或改建了六个实训室,为航空服务专业教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硬件方面问题

场地问题。受场地条件限制,有的实训室在建设中未达到规划面积,导致无法安放完整的实训设备,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实际操作内容较多,且很多都是完整的服务流程,需要较大的实训场地去实施,而目前由于场地限制和实训设备不完整,无法设置与岗位一致的工作场景,也不能设计与工作内容一致的实训项目,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部分过少,教师不能正常完成服务流程的演示,给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设备问题。近几年,学院为各实训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但本专业一些实训室在设备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如机场地面服务实训中心,因资金不足,导致设备不完善,安检实训布局与机场真实的安检通道布局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真实完成旅客通过安检通道工作任务的学习,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耗材问题。实训过程中需要各种耗材,如登机牌,行李条、乘机申请书、行李运输事故记录单等,这些耗材目前在市场是无法直接购买的,只能依靠民航企业提供。这些民航运输工作实训的耗材,存在成本较高、损耗过大的问题。从2008年至今,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训耗材基本依赖设备供应商提供,虽能保证正常教学,但存在耗材过旧、与行业规定不相符、数量不足的问题,给课程教学及实训环节带来很大阻力。

(2)管理方面的问题

综合管理存在缺陷。目前实训室都是由专业老师负责,受上课时间限制,实训室的开放程度不够,学生只有在上课时间才能进入实训室学习,完成岗位工作流程的演练,课堂时间的限制,导致学生对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只掌握了表面,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导致实训室的利用率较低,实训设备成了摆设,利用程度不够。校企合作存在瓶颈。虽然目前已经和西安航旅票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西安德纳达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民航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校企合作关系中只是企业单方面的为学院提供着教学、师资、校外实训基地等资源,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主动把握合作关系,合作的发展受企业的牵制较多,校企合作未实现双赢。

这两方面的问题限制了航空服务专业产学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发展,同时也给专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如何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实现校企双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专业实训室建设构想

本着“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化”的原则,贴合民航服务岗位实际和发展要求,加强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强化人才技能培养,促进我院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民航服务人员。

(一)指导思想

(1)完善实训室功能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岗位的综合实践应安排在企业进行,但目前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以没有经验为由,拒绝接收学生实习。在解决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上,我们只有尽可能的建立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所,保证学生学习与工作场景的一致,同时,完成在校期间取得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培训,在就业时,实现学生角色与岗位角色的零距离转换。

(2)充分发挥实训室综合效益

本专业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大,不能只单一的用于教学,还应考虑实训室的效益。实训室的收益可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开展校内职业岗位证书培训,收取一定培训费;另一方面可考虑与企业共建实训中心,解决校内教学实训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实训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二)建设要点

(1)硬件建设

针对各实训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学院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构建完整的产学一体化的实训场所建设。

①电子客票销售实训中心:购买服务器一台,完善实训条件建设;

②机场地面服务实训中心:寻找面积适合的实训室搬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值机柜台(含配套设备),托运行李X光检测机,手提行李X光检测机,机场广播系统,机场航显系统,行李发放转盘,完善实训中心的硬件条件建设;

③民航货物配载实训中心:引入标准的民航货物运输系统软件,货物运输相关单据等其他设备,完善硬件条件建设;

④贵宾休息室:新建贵宾服务休息室一个,完善贵宾服务实训条件。

(2)管理建设

和企业一起设置合理规范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保证实训室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和校企合作的正常发展。

同时,提高实训室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模拟实习环境。航空服务类实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实训室的开放程度,保证学生对实训室的利用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使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校企深度合作

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经过前期调研与协商,企业开展以下合作项目,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企业不再单向被动地付出,专业发展也不再被动地受制于企业

(4)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目前,民航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都是由中国航协负责考核发放,为了均衡资源,一个城市只设一个培训点。我院申请时间较晚,因西安的培训资格已授权给别家单位,因此不能直接建立培训中心,可考虑和有培训资格的相关单位合作,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四.结语

按照以上四个要点,改进和完善航空专业实训室建设,建设成产学结合的一体化实训中心,这样既能保证我们正常的教学需要,又能满足民航企业的相关培训,还能实现实训室的创收,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以实训课程改革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航空服务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我们降低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主观性,消除课程设置的学科化痕迹,增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使实训教学直接贴近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这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本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武汉商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经验,分析了目前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一条符合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训课程改革与发展之路。

随着“天空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目前正处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国家已经把航空产业作为我国最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按照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100:1,我国民航业人机比200:1来计算,未来20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48万人。可见,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缺口巨大,这些都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航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一)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敬业精神

空乘服务工作具有高收入、高风险、高付出、高规范、高封闭的特点,工作时间不固定,突发事件较多,服务对象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服务人员面对任何对象,都能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

2.较强的服务意识

现今的航空公司竞争早已演变为了服务竞争,员工的服务意识是要逐步培养的,它不仅仅是一句机械化的“您好”,“再见”,而是存在于对客服务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高质量的服务并非是用僵硬的条款规定出来的,应该是融入到员工的身体里,形成一种本能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人。

3.沟通技巧

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频发冲突,究其原因常被解释为互不理解,其实也就是沟通不畅的问题。沟通不单指语言,也要求服务人员通过肢体、倾听等相关技巧,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学知识,达到对不同群体,如老年旅客、初次乘机旅客、重要旅客等特殊旅客的有效交流。

4.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强调成员的共同贡献。航空服务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个成员不可能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协同配合,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让乘客满意的服务。

(二)航空公司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行动能力是从岗位能力要求中提取归纳的,在职业情境中相互关联的,具有完整过程的任务集合,是便于进行教学实施的内容归纳。普通教育以学科体系为特点,注重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承接关系,注重概念。而职业教育是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文化基础教育、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基础上,以协调性的操作技能,程式化的服务技能,规范化的管理技能为培养目的。

1.民航客运员

主要工作任务为订座、客票销售及异常问题的处理,要求员工能够处理各类订座业务及客票销售,并妥善处理退票、遗失、变更等相关业务。

2.民航货运员

主要工作任务为收运、运送、交付货物,要求员工能够进行检查、称重、清点、填单、计算运价、理货、表价、装卸等工作,同时能熟练交付货物,进行费用处理及异常问题的处理。

3.民航地勤服务员

主要从事值机、行李、安检等服务工作,应熟练掌握客票查验、座位安排、问询、引导、特殊旅客服务、民航客运、货运安检等技能。

4.空中乘务员

主要进行客舱安全、问询、播音、餐饮服务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工作,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各项服务流程、紧急安全救护及设施设备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处理各项突发的异常问题。

二、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构建

(一)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现状

当前,我国专门培养空中乘务乘务人才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已有百余家,在航空服务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依托不同的专业学科基础,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建设走势;其二,依托不同办学环境和地域特点,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此蓬勃发展的格局下,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航空服务专业在学科建设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学生接受的理论教学比实践教学课时量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在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在职业素质上的需求等严重问题。

以武汉商学院为例,我院航空服务专业按照民航客运、货运、地勤、客舱服务等工作要求,开设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民航地勤服务、民航计算机订票操作、民航职业素质修炼、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旅客心理学、空乘服务礼仪、公共关系学、形体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岗位专业技能。从总体上看,实训课程的开设与推进在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结合其在整个专业设置中所占的分量,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二)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实训课程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都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教师常常在讲述大量理论后,通过极为简短的演练作为实训教学环节,根本无法达到深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由于实训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更为随意,实训教学环节考核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分组训练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造成实训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较慢的现象。

2.实训操作方法单一

空乘服务的工作特点是现场的服务与沟通交流,这需要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知识、随机应变、善于临场发挥。如今,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一年已超过2亿人次,仅今年夏季因航班延误而产生的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恶性冲突就有数起,除了制度原因外,冲突产生的原因其实不尽相同。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某一情境作为当天实训的基础,由教师进行现场示范或讲解,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练习。但单一的情境会导致各小组模拟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在一两个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的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心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在同一情境下设置多种可能性成为大多数教师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3.实训设备投入欠缺

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空乘专业,需要大量的实习教学条件,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甚至各种机型的飞机等。但是购买这些设备,不仅要求学校有能力承担,还要求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如果学生数量规模较小,投入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当前很多开办该专业的院校并不具备必要的师资和办学设备,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实践教学训练,有的甚至连飞机都没有上过,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市场的需要。我院航空服务专业已投入大量资金建有航空模拟舱,能满足40人同时进行模拟实训,同时建有形象设计室,礼仪实训室,并配备具有特色的航空公司制服若干套、化妆品等,营造职业氛围,满足相关课程的需要,力争塑造符合航空标准的职业形象。然而,这些设备依然无法满足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如民航计算机订票操作课程,由于所需的正版计算机订票软件价格昂贵,购置计划一再搁置,使得学生的实训操作不能良好进行。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行业需求及专业发展的限制,目前国内少有航空服务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因而,现阶段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由旅游管理或其他一些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的行业背景,他们经过短暂的培训或者自学就上岗任教,有些甚至连客舱设备都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实践操作经验了,从事实训教学便显得力不从心。而一些外聘的行业人员,由于空乘服务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通常只能进行短时间集训或讲座,不能长期按课程安排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这些都成为实训教学发展的瓶颈。

三、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的培养,对学生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

根据专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核心技能,确定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并列出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教学情境,整合如职业素质修炼、形体训练、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程,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民航客票销售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客舱技能综合实训、航空保健与急救等专业拓展课程,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应改变过去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二)确立科学的实训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是否能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做到“学”与“用”的无缝对接,是衡量一个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其中理论与实践能否在工作过程中得以高度结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训课程除了可以在专业课程内部进行横向融合外,也可与其他基础课程进行纵向的整合。以《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课程为例(如图1所示):

这样,一方面将空乘服务播音技巧与普通话相整合,避免了课程讲授过程中对语言基础发音的重复练习;另一方面与民航交际英语相结合,能更好的针对空乘服务过程当中容易遇到的各种沟通场景,进一步突出工作实用性,从而减少重复教学带给学生的厌倦感,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在中英文语言基础之上,再对学生进行播音训练、用语技巧训练及特殊情况的沟通训练,则能更系统的根据不同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市场链条上航空公司这一重要环节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等有利条件,征询行业专业人士的要求与建议,依据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及时对实训课程设计作出调整,甚至聘请专业人才为实训课程进行合理的设定,让校内实训能真正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让学生离开校园就能真正成为符合行业要求的合格员工。

(三)建立新的实训考核体系

目前的实训课程考核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在课程完成之后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考核,这种方式教师往往只看到了学生最后一次的课堂表现,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在各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情况;其二是按不同的技能单元,当日学完当日考核,这种方式注重了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但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应试态度,到期末结束时已把前期所学的知识遗忘了。因此,新的实训考核体系不仅应对每次的实训课程设有明确的量化达标标准,同时还要在课程完成后进行综合考核。这种全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在成绩评定时兼顾到考核的公平性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完善教师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安排专任教师定期进行业务进修、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试,掌握基本技能,参与实践教学。同时,积极寻找合适的在职人员,利用武汉发展临空经济区的优势,积极与武汉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天河机场等民航企业合作,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将他们引进学校专事教学,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行业人员无法切合学校课程安排时,推行“师徒制”,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了解第一线需要,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优势,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办学水平的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教学体系建设的剖析,对航空服务专业如何改进教学以提升办学水平、如何培养出有竞争力的适应航空企业需求的人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航空服务;职业素质;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航空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是高端服务的代名词。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航空服务尤其是空中服务和地勤服务往往代表了一家航空公司的营运水平。所以,各家航空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服务素质,分别力争树立起带有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首先引起大家共鸣的是他们的优质服务口碑,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是世界公认的服务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对于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着这家航空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很多,有些取得了成功,但整个行业的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就致力于建立整套行之有效的、贯穿航空服务教学体系的模式,围绕着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教学,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适应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所以,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诠释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观点。

一、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一)以航空服务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强、分工明细的高端服务,涵盖航空售票、候机楼服务、客舱服务等多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各航空公司无不从提升服务入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航空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质量的要求。基于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山旅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减少理论课教学,以实践课带动理论教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把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按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来完善专业体系。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更直接、更清晰的对应关系,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和针对性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实践课,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病。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要点

1.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技能本位。即培养方向就是在航空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淡化知识的理论性,而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教学形式来获得,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是通过实践教学在环节上的系统性、完整性、渐进性来实现。突出了人才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开发的特点,以适应航空服务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2.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把专业教学需要和岗位知识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对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课程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性特征,弱化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强化理论课程的职业指导性价值。在满足专业课学科理论需要的前提下,克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强化专业教学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上,立足岗位能力培养,注重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建立“一专多能”的航空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不仅具备航空服务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从事其它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注重引进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利用山旅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航空实训中心等),引进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引进模块化教学。如引进企业案例教学模块。通过知名航空企业成功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素养;引进职业心理学知识模块,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多种非智力素质方面得以提升,更好的追求职业发展;引进管理学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素质和创新思维,以贴合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近年参加各大航空公司招聘面试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企业面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聘请业内专家讲授面试技巧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通过相关技巧培训,能够顺利赢得面试官的好感。“面试技巧”由航空公司资深乘务长授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信心和面试心态,并通过技巧运用把自身职业素养和优点展示出来,达到最好的面试效果。其中模拟面试环节,通过营造真实的面试氛围,使学生在多次反复训练中掌握面试技巧。通过围绕面试技巧的教学和培训,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用人标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一)企业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

航空公司面试官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航空公司工作?”应聘者的回答可能是类似“待遇好”、“体面”、“有发展前途”等等。这些可能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回答,因为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除了看上员工的能力是否胜任外,更希望其是因为喜欢热爱这个工作而选择它,这样员工才会真正理解这个工作的辛苦、风险,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热情服务、爱岗敬业。空乘服务人员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国际航线因时差的不同,国内航线因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所以,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对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个人修养的培训,就应该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服务意识的员工

对于航空公司的面试官而言,良好的仪表不过是增加了印象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毋庸讳言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招聘时还是比较青睐外表,而我们看到的空乘人员也是如次。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招聘规则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当然具备良好的仪表仪态,又兼具服务意识的应聘者是最受欢迎的[1]。很多时候,那些长相最好的应聘者不一定被录取,而外表稍差但表现出很强服务意识的应聘者却往往如愿以偿。这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要把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到核心的位置。

(三)员工的礼仪修养、细微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航空服务是一种高端服务,其表现形式包括外在的举止行为和内在的服务细节。首先,空乘人员彬彬有礼、优雅大方的举止,甜美亲切、热情友好的微笑就是航空服务最佳态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航空企业对客人的尊重,同时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而细微服务表现在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服务态度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服务环节上既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又动作娴熟热情周到。在航空公司面试时,面试官往往要设定一个服务场景,来考察应聘者的服务素养和礼仪修养。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航空服务的必备能力

航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通过一些现场环节来测试应聘者的这几项能力。如设定场景,要求应聘者通过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根据其普通话或外语是否标准、流利,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善于解决问题等来打分[2]。在课程设置上,将沟通技巧作为必备能力,根据乘客服务要求,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如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起飞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求掌握。外语主要针对空乘人员的职业特点,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加大口语课的分量,并由外国专家任教。同时还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还经常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将普通话和外语训练结合到机舱内紧急情况、乘客与空乘人员之间发生的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来,由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

(五)空乘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作为一名空乘人员,尽管不要求掌握高深的学问,但知识面必须宽广。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如果空乘人员能掌握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情况,如果能掌握途中飞越的国家、城市概况、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在为乘客服务时就能游刃有余。空乘人员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员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相关知识讲座,也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积累和个人涵养的提高。

四、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航空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为民航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适应航空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加强实践教学,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抓好模拟操作、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境中加以应用。二是要走出去。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航空服务行业一线去实地考察、实际操练,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操作本领。三是要请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把民航业的专家请到学校,传授职业知识、开办专业讲座、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已经和航空公司联合成立了教学基地。学生在教学基地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了岗位实践技能,学生就业后立即就能顶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是山旅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成功的保障

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教学要与行业发展同步,师资素养要与时俱进。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一直坚持走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一直坚持引进行业人士参与教学,坚持师资以各种形式走进企业充电并反馈教学的模式,保证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一)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

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在2003年创立前,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由此发现山东省的航空业虽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时机正确恰当。到2006年,山旅每年专业招生人数为60名左右,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积累了办学经验。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对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做到专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形势要求山旅必须寻找更好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经过多次交流和洽谈,山旅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通过大量前期工作和务实协商,最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从此以后,双方的校企合作之路就越走越好。借助企业在市场宣传、专业培训、实习就业和雄厚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专业建设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山旅先后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航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伴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专业吸引力越来越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也逐渐提高,新建的航空实训楼及其内部设施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随着合作的发展,专业实训渠道和实训岗位不断得到拓展。双方的合作还体现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始终贴合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获得了长足发展。合作办学的第一年,招生人数就扩大到172名,2008年又增加到200名,目前有航空服务专业(空乘方向)在校生500多名。山旅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也拓展到国航、南航、东航、山航、深航、厦航、大韩航空等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民航管理局、北京首都机场、济南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等。

(二)与济南国际机场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取得显著成效后,山旅更坚定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的方针。2008年,山旅与济南机场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即每年为济南机场定向招生航空服务(安检专业)一个班,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均为量身定做,专业课程由机场安检部门派出专业人士讲授,学生实习和就业由机场以订单的方式全部承担。这种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几年来合作办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是指导山旅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山旅与济南机场的合作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专家教学机制和相关安检设施的引入。一方面,利用企业投资引进的设备,使课堂教学可以做到实景化,提高了实践课的现场感,同时机场安检的主管和一线员工定期亲临授课;另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到机场进行短期实训,亲身体验机场安检的真实过程,进行职业岗位的体验。2009年9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济南空港迎来空前的运力高峰。在此期间,山旅航空服务安检方向的学生有机会到济南机场安检部门的一线岗位参加实训工作,从安检员助手做起,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工作,并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实习安检员。学生的收获颇多,他们的实践技能、服务理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优异表现也得到机场方面的高度赞扬[3]。

六、结束语

中国航空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这就向专业教育提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的要求,以满足航空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中转变思路,改革教学,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专业竞争力。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旅游业发展对空乘服务人员专业化的影响

航空业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同时又反作用于航空业,随着航空业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一个新的行业――航空旅游业正在诞生。本文研究了航空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空乘服务人员就业的新影响,和空乘服务领域的专业化。

随着低空领域的开放和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航空旅游业将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航空旅游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给了空乘服务人员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对于空乘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在我国航空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目前航空业和旅游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空中服务人员面对的大多数顾客都是旅游人群,因此研究本文不仅对于未来扩大空乘服务人员就业机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于提升空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还有积极的意义。

一、航空旅游业的概念和发展

1.航空旅游的基本概念。要了解航空旅游,首先要了解通用航空,IOAO给国际航空下的定义是:“通用航空是指除定期航班和除用于获取报酬或租金以及空中作业的不定期航空运输外的任何民用航空活动。”一般认为,通用航空指包括除了军事和定期航班活动以外的所有飞行。

航空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狭义航空旅游,指人们以获得愉悦为目的而前往异地所进行的,依托通用航空器的,与通用航空相关的短暂活动经历。广义的航空旅游实质上是通用航空游憩活动,即人们基于愉悦、放松、学习、挑战等游憩目的所进行的依托通用航空器的,与通用航空相关的包含旅游、娱乐、运动等在内的游憩活动。

2.航空旅游的发展。早在2500年以前,中国人就尝试使用木鸟飞行,后来发明了风筝,之后旋翼机和扑翼机开始问世,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Montgolfier)的载人热空气气球和法国科学家夏尔(J.A.CCharles)的氢气球相继研制和实验成功,之后热气球成为了航空旅游的主要飞行工具。在莱特飞机发明之后,航空表演开始成为休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战以后,航空企业开始推广航空旅游业。目前航空旅游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欧洲和澳洲的航空旅游发展也较为迅猛。

而我国目前航空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航空器主要应用于航空作业,目前私人飞行还没有大众化,航空旅游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目前航空旅游形式主要包括航空主题旅游、飞行体验、航空体育等项目。

3.航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未来大型商务旅游和休闲娱乐活动,比如航空公司组织的大型商务机旅游,这就对于空乘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低空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开放,航空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大型的航空旅游一体化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随着航空业的发展,笔者相信,未来航空企业组织大型的航空旅游,飞机上配套各种休闲、娱乐和健身设施是一个必然趋势。比如德国一家航空公司组织的同趣爱好者旅游,A380飞机上已经逐步提供健身房、和spa服务等,墨尔本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上还提供了卡拉OK和空中酒吧等服务,其实这都是航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航空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空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项2013年的调查表明,在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3.6%,而空乘专业则高达80%。虽然,空乘专业我国当前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但是必须要看到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空乘专业都在扩招,而且其他专业报考空乘服务人员的毕业生也逐渐增多。因此,未来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逐渐增大。

航空旅游业的发展给立志从事空乘服务专业的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这对于缓解当前空乘专业的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使空乘服务人员能够从事更多的空中服务工作。

航空旅游业的发展给空乘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就业机会,在未来,他们不仅仅是从事于一般的客舱服务,而是会提供更为广泛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比如空中导游以及其他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未来航空旅游业将会把传统旅游服务逐渐引入高空和相关旅游,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三、航空旅游业促使空乘服务人员专业化

传统的民航客舱服务强调的空乘服务人员单一技能,其中以空乘礼仪为主,以优秀的服务质量来响应客户的要求,跟客户进行沟通,打扫机舱,为客舱提供咨询等服务。简言之,在本质上,民航客舱服务人员和酒店行业服务员、列车服务员并没有本质区别,还属于“服务员”。

但是航空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空乘服务具备专业化的技能,能够响应旅客不同的休闲娱乐需求,而不是从事简单地端茶倒水、打扫磕碜等工作。比如在设有娱乐设施的飞机上,就要求空乘服务人员具备验牌发牌等专业技能;在进行低空游览和比较刺激的体育活动的飞机上,一方面要求空乘人员充分保证乘客的安全,另一方面空乘服务人员具备专业导游技能;在设有健身娱乐设施的飞机上,空乘人员应该具备健身教练和裁判的技能,比如飞机上设有斯诺克桌球,就要钱空乘人员熟悉斯诺克规则,还应该具备摆球技能;在设有电玩设备的飞机上,空乘人员还应该熟知电玩游戏;在各种地面航空博览园内,空乘服务人员还应该具备地面服务技能。

概括之,航空旅游业的发展使空乘服务人员出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空乘服务不仅仅是过去的客舱服务,而是发展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根据航空旅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旅游类别的不同,逐渐培养空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这不仅使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还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