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23 04:52:16 关键词: 小学教学设计 设计论文 设计
摘要:小学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后深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这些都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我国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合唱教学设计优化

[摘要]

小学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设计需要全面优化,精心设计合唱教学环节、精选合唱伴奏方式、介入合唱竞赛机制等能够激活合唱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合唱意识和技能的大幅度提升,全面塑造学生音乐素质。

[关键词]

小学音乐;高年级;合唱;设计优化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强化合唱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歌唱热情,对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也有重要帮助。

一、优化合唱教学环节,明确合唱学习目标

合唱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合唱歌曲内涵有深刻理解,还要求学生有合唱参与主动性。教师要对合唱教学环境进行多元优化,以提升合唱教学品质。首先,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欣赏优秀合唱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通过欣赏优秀合唱歌曲,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学生听懂了,才会喜欢合唱这种学习形式。其次,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视觉环境,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形象的视频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引导学生对歌词展开认知学习,让学生说出保护地球的想法,然后播放歌曲,展开二声部学习。为提升学生合唱的学习热情,教师给学生展示了群星《地球大合唱》视频材料,特别是对其中的二声部进行重点欣赏。学生认真观看合唱视频片段,大多能够跟随多媒体开始哼唱。视频观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观赏体验,并对学习合唱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快速展开讨论,并给出不少学习建议。教师利用优秀合唱歌曲视频为学生打开了眼界,学生通过观看合唱视频,有了很多独特的学习设想。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献计献策活动,给学生参与合唱互动演绎提供重要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唱歌曲教学环境得以优化,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为顺利展开合唱教学提供重要条件。

二、精选合唱伴奏方式,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合唱歌曲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有效激活学生的感知思维。为提升学生参与合唱歌曲的训练热情,教师还要在合唱伴奏上有些创新设计。首先,根据学校现有学习条件,结合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教师不妨选择电子琴、钢琴作为伴奏手段,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质、钢琴极具穿透性的声音,给学生带来重要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歌曲的积极性。其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合唱伴奏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媒体操作性很强,可以任意调整伴奏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学唱马来西亚民歌《哈罗,哈罗》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马来西亚美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以及马来西亚丰富的民歌资源,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哈罗,哈罗》,让学生关注合唱歌曲中“哈罗,哈罗”的即时衔接。为提升歌唱演唱气氛,教师在组织学生合唱学习时,让学生利用拍手等动作,为合唱进行辅助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马来西亚人在适合的地方喊“哈罗,哈罗,我的朋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合唱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击打桌子等方式进行伴奏,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合唱效果非常显著。《哈罗,哈罗》这首民歌还不是典型的合唱歌曲,但适时添加邀请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多种形式的伴奏介入,让这首民歌带有很强的热度。学生在具体演唱伴奏时,大多被其歌曲外的气氛所打动,甚至有手舞足蹈的冲动。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合唱能力的提升,也培养了合唱演绎的热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三、引入合唱竞赛机制,提升合唱展示品质

合唱属于集体活动,讲究的是全体成员的默契合作。为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不妨设计合唱竞赛活动,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因素。班级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唱竞赛,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必将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一首歌》合唱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学生集体讨论,编制演唱动作,排列队形,设计统一表情,进行二声部练唱,有很多小组都设计了领唱、合唱、朗诵相结合的形式。演绎开始后,各个小组根据顺序先后登场演唱,教师当场给出表现分数,并公示在黑板上。教师设计分组表演,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动作、队形和表情,特别是引入领唱、合唱、朗诵等形式,为合唱演绎创设特殊氛围。通过引入竞赛机制,为合唱教学带来重要原动力,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合唱教学成效显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很多难点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有差异,音乐歌唱基础参差不齐,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也不同,这些都为合唱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制约。教师要关注学生学情调查,精心选择合唱歌曲内容,特别是对教学设计展开多元优化活动,适时引入合唱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以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徐华 单位: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裕丰校区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2011年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一改变意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经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有效的融合起来,加强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教学路。要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三者的内在联系。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充分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第三,综合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新课标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提升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要加强备课准备,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课前进行备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有侧重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明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设计的丰富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手段:

第一,情境带入教学法。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要通过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情景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有条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第二,合作教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学习能力,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教师再进行适时引导,加强学生了解这一规律的实际应用。

第三,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微课资源,对课堂资源进行优化。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对三角形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透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对三角形底以及高进行认识学习,提高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会发现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三角形的高,教师要对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其他两条高有侧重地进行教学,通过小组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游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效率。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效融合起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在根本上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以及其他渠道加强对国际教学方法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整合教学信息。教师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与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校与校之间、师与师之间教师的沟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公开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其他教师的听课方法,了解自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技巧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学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结构。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与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了解教学内容,“吃透”教材、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措施,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陈晓雨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摘要: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后深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这些都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我国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构成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并使其不断进步,教学质量是否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小学教学模式在不断进行改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反之,会为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阻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所谓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课程标准,并与讲课中所需要的数学教材相结合,根据教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所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而为了满足新课改对小学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要做到对每位学生基本情况全面了解,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在数学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与指点,更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并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要求教师具有更好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巧及负责任的态度。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如今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有关课程标准修订,总结来说就是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态度四项目标。所以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加强他们授课设计的基本技巧,由此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遵循学生进步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根据现实中的授课行为和授课的课程所取决的,因此分析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定要密切联系实践授课的工作。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而且有其特有的结构层次所在。因此,教师经常被要求每学期、章节、课时,都准备具体的授课备课计划。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其课程授课的设计技巧、章节教学的设计手段和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水平这三项基本要求。尽管这三个级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不同,但是,不一样水平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经过研究授课的课程内容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设计授课的过程和内容,评价授课的结果与问题,调节授课的手段与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让小学数学教师足够积极地完成授课的设计活动所前期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全面的总结,通过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讲解,促使学生又快又好的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带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小学数学教师密切配合,将所学数学知识熟练把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1.授课知识的方面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知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讲课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与此同时,为将来难度加大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应不断进行探讨,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2.一些技能方面的问题

技能主要指的就是教学的设计技能,可以根据对小学教学的分析,归纳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包含有:分析的能力,总结的能力,设计评估和及时改变的技能。唯有完全把握这些基本的技能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授课中,把教学理论应用在实践设计的环节,唯有把握足够授课技能,才能确保执行设计的过程中达到最初教学设计与策略的要求。

3.教学的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全面了解,以鼓励为主,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好地诠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提高自己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翻开新的篇章。

作者:敖海玉 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中心总校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个学习阶段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成长的作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也应随之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数学,结合小学数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最终形成一种能推广到其他学科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开发和创新,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进行对其教学构成的分析。其中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等设计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促进这些因素的联系、提升这些因素的内在潜力,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较之其他学科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简单内容的学习,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根基[1]。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具备分析能力,首先分析教学的目标,从上文中,我们清楚的知道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但是深层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学学习的喜爱,产生对以后学科的兴趣,激发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以下两点进行。这两点分别是:一要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要体现“多元性”,通过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通过多元性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分析学习者也就是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失去兴趣的时间也很快,很难保持对一种事物的持续热爱[2]。鉴于此,这个时期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保证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很多学者认为这时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想法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国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结合学生年龄实际出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能提升兴趣。

2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设计能力

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是指对教学过程中整体性的设计,首先教师应当对课程把握有预见性。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教学过程中不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疑问,教师对于问题的引导,课后作业的审阅等等等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每个环节[3]。其次,还需包括教学的策略,学生自主性的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增加,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导入新课,如何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对数学内在含义的理解等等具体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学媒介的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媒介有老师、黑板、教科书、教具、学具、图书角、多媒体等,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媒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教学媒介的正确认识,如何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意识和态度方面,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科的钻研探究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管理知识意识、研究设计意识等;二是知识方面,首先要有小学数学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如何教育小学生知识;其次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观、教育观等。同时还应具备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学习加工的理论。

3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前形成性评价和课堂后总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前,将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和评价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4]。课堂后,教师为了完善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自己对教学设计的能力。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不断实现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局面。调整能力在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预设的前提下体现。依据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在课后急性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难以预料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补救。主要表现的形式是在教学后对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和没有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补救。根据出现的问题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并研究和分析教学中时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这些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类条件:第一类是基础性条件,即小学数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第二类是支撑性条件,即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第三类是发展性条件,即教师的态度,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课程质量提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要付出努力,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估算”及教学设计

摘要:

在小学整个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以数学估算内容为基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工具日渐普及,能够进行繁杂的计算,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人们必须具备准确判断数字合理性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意识到估算内容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估算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不断促进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事业向前发展。

1.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概述

1.1小学数学估算概述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过程中,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下,采用的数学方法。从广义上说,估算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计算、数量、测量的估算。在小学阶段,估算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估算知识,掌握科学估算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是在九十年代被引入到我国数学教材中,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教学大纲不断修订,在2001年,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口算,强化估算,采用多样化的算法”。换句话说,强化学生的估计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新目标,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

1.2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估算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不同阶段的估算内容已被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体来说,小学估数学估算内容脉络可以分为两个学段。(1)在第一学段中,估算内容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能够准确估计。比如,能够准确估测物体的长度,准确测量,能够准确估计已给定的简单图形面积。(2)在第二学段中,比如,能够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相关的正比例关系数据为基点,在方格纸中绘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其中某个量值估算对应量数值。在这两个学段中,都有估数、估算、估测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逐渐升高,估算内容的难度也会逐渐加大。在低年级学习的时候,学生必须打好估算基础,为更高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2.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2.1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求

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可以采用问卷、直接询问等形式,调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识等。还要了解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内容的认识,把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不同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精确计算之后,学生估算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一、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生在估算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在估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具备怎样的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估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超市购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其实用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估算相关的词语,“大约”、“接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估算内容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估算的概念。估算不需要准确的结果,只需要大概的数值范围,不同于精确计算,有上、下界。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估算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设计。

2.2估算内容教学设计举例

以“估数”为例,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第一、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需要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设置问题情境,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估计在一分钟内自己可以读多少个数字?学生在估算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到估算随处可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迅速数出自己一分钟读字数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一分钟读字为基点,估算自己十分钟的读字数量,并估算自己是否可以在十分钟内读完整版的报纸,予以说明,引导灵活运用“平均分”准确估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需要估算大数目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平均分”,估算每份的数量,再估算出全部数量。第三、运用新的估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估算练习。比如,让学生估计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十分钟又跳动多少次?这是学生为之熟悉,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估算出每组桌上所放纸张的数量,并估计下2000张纸会有多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进行估算。第四、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估算,有什么好处?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估算,哪些需要进行精算,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正确认识估算、精算,灵活运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过程中,估算内容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估算方法,比如,规律估算法、近似估算法,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能够科学、正确估算。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作者:骆东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张博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语文自由课堂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

小学教育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当今社会对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不断的改革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想法,打开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人类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侧重学生人文情感的培育和熏陶,是人类表达自己丰富情感的工具,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开放式自由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总结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为小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开放式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童趣和活力的,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教学内容,随着时展的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还需要从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只注重课本容易走向教学误区,割断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探讨变得尤为重要,它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1]。

一、开放式课堂探讨的必要性

探索小学开放式课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的课堂缺陷进行弥补,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的优势,开拓视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所谓开放式的课堂并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而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把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拓展课外活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和神奇,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2]。

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选材方面应考虑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趣,比较典型的课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将教材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选材方面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在给孩子讲《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避免学生出现模仿皇帝的作法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小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及时的矫正错误的观念,才能健康的成长。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完成课堂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等实行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如鱼得水的阶段[3]。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开放资源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学生除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条件之外,还应该将学习的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教师应该着重的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市场上的阅读教材鱼目并存,有很多的消极成分,教师有必要按照择优阅读的原则,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书籍和艺术性高、思想健康的读物,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生还没有课外阅读意识的阶段,教师每天规定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文章,并在课堂上分享啃到的文章,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不断赞扬学生的努力,给孩子足够的动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注重阅读的实效性。任何的学习内容都是以最终的应用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重视阅读的实际效果,讲究阅读的质量,通过阅读,能够达到提高个人素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灵活、恰当的阅读方式,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开动脑筋、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三)教学效果反馈平台的开放

教学问题及时反馈才能及时解决,教师应注重反馈意见,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自觉主动的向学生获取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次,分析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最后,定期的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对开放式课堂研究成果的反思

课堂改革和课堂效果反馈的过程同时进行,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才能尽善尽美;教师应该从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这样才可以形成新的成长点,在自己专业素养不够的地方,多向同行请教,弥补不足,挖掘原因,让教学工作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探究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任何规定和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封闭的系统环境,注重实践过程和心理体验,主动的参与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完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小学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作者:卓本银 单位: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学校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学习品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与稳定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师生关系、课堂情感支持、活动性参与是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在阳光教育中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阳光学品”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性格、学习品质和气质,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师生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思维和课程与学生评价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监控与优化学习品质,最终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阳光学品”的目的。

[关键词]

阳光学品;学习品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学校教育的重点不能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而应该重视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的教育部门的教育改革重点。针对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异化教育”和“功利教育”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十几年来,该理念的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阳光学品”的提出就是对该理念的传承、丰富和具体化,是为了强调在“阳光教育”中更加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阳光学品”的内涵

国内研究通常认为,“学习品质”最早由郑秉洳提出,他在199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学习战略、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是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学习品质,即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是决定学习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1]。学习品质包含两大类:奋斗献身精神和科学求实精神,具体来说,又可分为18种,“献身真理、献身祖国、热爱、责任感、勤奋、持恒、克服困难、突破失败、虚心、求师、交友协作、信心、胆识、独立性、进攻性、好奇心、严谨认真、诚实老实”[2]。也就是说,学习品质不是指学习方法,而是一种学习习惯,侧重于心理特征。西方国家学习品质(ApproachestoLearning)的提出与我国不谋而合,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EducationGoalsPanel)将“学习品质”确立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之后,各州都开始针对此领域进行标准研究。其中,华盛顿州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其认为: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3]。显然,该定义更加侧重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过程,对此后相关研究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阳光学品”,就是指阳光的学习品质,即通过阳光教育,使学习者在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开朗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积极的学习精神、主动学习的习惯、恒久的学习毅力、耐心的细致品质、良好的内省精神、适合的学习方法、健康的学习兴趣、自觉的调制能力等。

二、“阳光学品”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阳光学品”的培养关系儿童的未来学习和个人发展。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包括五大领域:身体与动作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学习品质、语言发展、认知与基础知识。但这五大领域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学习品质是其他四个领域的核心,并与各个领域发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倘若没有积极的学习品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不会顺畅。“阳光学品”是学习者学习其他技能和知识的基础,是学习者“德、智、体、美、劳”[4]全面发展的铺垫。其次,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与固化的最佳阶段。在美国,学习品质的培养着重在学前阶段进行,儿童从幼儿园开始独立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也是儿童第一次正式获取学习习惯和知识,因此,对学习品质的学前培养非常关键。但学前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或学习品质不再改变,小学生仍处于低年龄段,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还未固化,仍旧需要“阳光学品”的培养来引导其心理和行为。而且,幼儿园更侧重于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而上小学后才开始了真正的知识学习,此时将阳光学习品质融入课堂中,是对幼儿园时期学习品质培养的强化,是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学习品质,有助于使学生做到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最后,学校是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因素包括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主体因素是儿童的个人行为特征,包括儿童的活动参与、问题行为和年龄等;环境因素是指“围绕儿童并直接或间接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5],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特征、文化取向和学校教育方式等。根据伯奇纳尔(Burchinal)的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情感支持对儿童良好学习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6],而多明格斯(Dominguez)则认为这些因素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品质,减少儿童问题行为[7]。另外,儿童的活动参与性也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得以提高。可见,“阳光学品”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再设计得以实现,在教学中强调“阳光学品”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阳光学品”培养的层次

教育的本质在于“树人”。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于唤醒生命的自觉,唯此才会有心灵的自由、学习的自主和行为的自觉。培养学习品质应该和培养道德品质、改造人生观、建构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将阳光学品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性格(阳光品格)、学习品质(阳光品质)和气质(阳光品味)。性格侧重于儿童的心理层面,包括对待生活、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不局限于学习;学习品质侧重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素养;气质侧重于行为风格,是一种内化性格的外在行为表现。可以看出,阳光学品所含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品格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反映出的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阳光品格就是让学生拥有“温暖、多彩、快乐、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主要是包含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远大的理想志向、自信心、接受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知识的价值、时间观念等,它是“阳光品质”的支撑。阳光的品味是各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特定事物得以感性显现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由观念而形成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出一种品味追求意识。“阳光品味”是“品格”和“品质”的延伸和终极目标。阳光学品离不开基础层次的“阳光性格”的养成,也能促进高层次“阳光气质”的提高。这符合教育的本质,即将阳光学品的培养与阳光性格的培养和阳光气质的提升相结合,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人格的培养上。

四、“阳光学品”培养的教学策略

与阳光学品相对应的是阳光课堂,阳光课堂基于生态、快乐、智慧、多元的特点,让每一个孩子能建构一个稳定的学习品质,丰富其成长的经历。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将课堂学习作为培养学生阳光学品的渠道与方式。根据学习品质的诸多影响因素,在学校层面,教师能做的有三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堂情感支持,增多活动性参与学习。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转换角色和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师生互动性;其次要转变教学思维,将正确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贯穿到课堂进程中;最后要重视课程与学生评价,增强评价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阳光学品的形成。

(一)转换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灌输、学生吸收式的“填鸭式”教育,这虽然有助于控制课程进程,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但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只学会了知识,没有掌握学习的技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品质。在阳光课堂中,教师要能够转换角色,由控制者变为引领者和催化剂,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引领者就是“无形地”引领课程进程,既让学生感到是在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中完成了课程,又让课程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会过于发散和离题,从而不至于走向“填鸭式”教育的另一个极端。催化剂就是要让课堂充满生机,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反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首先,自己要保持微笑,始终拥有一种热情、期望和快乐的心态,用这种心态去带动学生,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次,在课程设计中,要增强问题设置,用提问的方式开始课程学习,将学生引入课堂,并且使用问题推动课程进展;最后,教师要学会使用幽默、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尊重每一个学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信心。

(二)转变教学思维

转变教学思维就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程序。转变教学思维的核心和首先要做的是教学内容的定位和问题的设置。在定位教学内容时,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他们渴求弄懂的问题。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了解学生面对“这个领域”的状况,考虑这个领域是不是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在这个领域会获得多少知识,怎样把知识的领域变成学生的需要,进而要找到这个领域的“魅力点”和学生面对这个领域的“兴趣点”,然后把两个点巧妙融合,这也就是学习的“发生点”和问题的设置点。进而,通过问题的设置点初步设计问题。在此我们建构了一个“思维发展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共同关注问题的人(教师和学生),还有他们共同参与的实践,即问题呈现流程:发现问题——优化问题——重组问题——展示问题——检测问题——拓展问题。为了让学生亲历问题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经历整体建构、行为调控和反思提升三个阶段。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开展探究活动,引领激励学生走进问题的深度思考,基本流程为:制订方案——梳理调控——阳光导学——点拨引导——评价检测——提升意义。根据这一模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自己通过思维发展模型思考各个阶段问题的发展,想象多重可能,预测课堂中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应,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学生思维,思考怎样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自主地提出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调控思维流量”。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教师备课和课堂。之后,在课堂整个流程设计上要以问题驱动为中心,教师需要根据设置的问题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质疑、讨论、判断,通过拓展思维空间、增加思维密度、提升思维高度,力求实现“举一反三”的课堂、“矛盾冲突”的课堂、“多维看点”的课堂、“高度挑战”的课堂。课堂中往往不是给出学生现成的答案或唯一的答案,而是把学生带入多角度的世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审视问题,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深度探究。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完成状态,调整教学思路,为知识的拓展做好铺垫,即自我课程评价。

(三)重视课程评价与学生评价

课程与学生评价过程也采用了“思维发展模型”,将评价贯穿于整体构建、行为调控和反思提升三个学习阶段。在整体构建阶段,采取芬兰的教学方式“先见林,再见到树”,即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然后循序进入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可通过“阳光课堂设计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继而通过每节课之前的“阳光预学设计单”,让学生在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反复权衡、优化的过程中做出慎重选择,而且在选择中要有价值判断。在判断中引导学生将课程开展过程设计成儿童快乐的学习之旅。这种前置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保持“居高临下状态”和“超前学习的状态”。在行为调控阶段,注重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记录小组整体的表现状态,在教室的相应公示栏标注每小组的表现。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同伴之间考量交流和表达技巧,在合作中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在观察评价表时会自然提升自我的认识度和调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是一次自评与反思的过程。同时,还可为教师提供学生思维信息,为下一步教学调整提供参考。另外,还可通过阶段性展示来分享互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可以以橱窗布置、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表演展示”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科的不同,展示内容应有所区别。比如英语学科侧重于唱英语歌曲、口语会话、讲英语故事、编演英语节目、主办班报和校报、设英语角等。科学学科侧重于实验操作、实际观察、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音乐学科侧重于视唱、打节奏、独唱、合唱、演奏乐器、表演等。语文学科侧重于口语交际、朗读与美文欣赏、古诗文诵读与积累、书法晋级赛、荷韵杯习作赛、演讲、演课本剧等。每个学科可以设计成联欢会或接力赛等形式,活动结束,学生根据自己的各方面表现填写“阳光素质评价卡”,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填写等级标志:太阳、月亮、星星。学生在同伴衡量中了解自己的位子,进一步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反思提升阶段,要增强评价的鼓励性和趣味性,莫将反思提升变为闭门思过,要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除了教师在课堂和作业中给出积极的口头和书面评价外,还可采用“阳光评价卡”。评价卡包含“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内的不同的品质元素,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阳光卡评价方案”,学生每达成一个目标或得到教师的肯定就随时把一张阳光卡放入“阳光银行”。周末学生把自己的阳光卡兑换成相应的“校币”,然后在“阳光校市”上购买学校的礼物或换取活动的通行证、购买“特殊权利”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知道评价目标,并将反思变为习惯。

五、结语

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不要将知识的获取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作为在培养学生“阳光学品”过程中产生的自然收益。课堂是一个动态生命体,它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教师的成熟而日渐成熟。因此,好的教师和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这首先要求教师自我的提高,教师自己要有阳光学品,有丰厚的学术底蕴、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阳光学品”的培养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它也需要社会的重视、学校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来为儿童学习品质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刘金芳 单位:洮南市第一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设计

摘要:

在针对小学英语综合板块进行拓展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可以围绕相应的话题展开对于语篇阅读的拓宽,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丰富知识教学,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尝试,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关键词:

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拓展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课本中,综合板块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从多方面展开有效锻炼。针对综合板块的教学,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好的教学拓展活动,知识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这样不仅符合综合板块对于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能从多方面展开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发挥综合板块的教学价值,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围绕特定话题,丰富语篇内涵

在针对综合板块教学设计拓展活动时,教师应当遵循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侧重。首先,教师可以尝试针对教学话题进行拓展延伸,丰富语篇内涵,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课本中对于很多主题的探讨并不是完全深入,仍然有很多值得挖掘与开发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好的教学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教学延伸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在丰富语篇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选取的资料要和课本知识有紧密关联,同时,拓展的知识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被学生理解与接受。这样才能实现拓展活动的教学目的。6AUnit7《AtChristmas》的A板块语篇是围绕Jim一家在圣诞节互赠礼物展开的对话,主要谈论物品的归属,E部分则是一篇《NewYear'sDay》的日记。虽然中国孩子已相当熟悉圣诞节,常把圣诞节与圣诞老人送礼物联系在一起,但对于西方的Christmas和NewYear之间的联系及其所涵盖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还不甚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语篇拓展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丰富学生对于这两个节日的认知,通过一些课外阅读资料的渗透让大家对于圣诞节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便是拓展活动一种很好的设计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予以拓宽。

二、创设教学活动,丰富拓展内容

在拓展活动的设计中,对于拓展的内容教师要有合理选择,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要具备可行性。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活动对于知识教学的促进作用,也能感受到这种教学形式对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所起到的显著功效。然而,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一些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活动过程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实践。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拓展活动的设计中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科学合理,丰富拓展内容。如6AUnit5《Onthefarm》F部分的教学,首先可以通过Who、What、When的提示词,以游戏形式滚动呈现人物图片、事情画面和时间状语,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看图描述人物过去所做事情。然后以巧妙的过渡进入Doasurvey的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Whatdidyoudolastweekend”,合作调查并作report。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具备可行性,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参与空间。

三、深化语言应用,提升学生能力

在针对综合板块进行拓展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要点。教师应创设更多能让学生展开语言应用的拓展活动,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才是更为高效的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拓展活动教学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结合知识要点创设一些能够充分活跃学生思维的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展开对于语言的灵活应用。拓展活动在设计时只有关注这样的设计要点,才能充分实现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成效的核心所在。在5AUnit2《Anewhouse》综合板块H部分的教学中,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歌谣后,教师可以对于知识教学进行延伸,可以透过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教学拓展活动。首先,在屏幕上给学生呈现一组图片,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对大家说道:“Doyoulikemyhouse?Here'sthebedroom,there's…,thereare…Here'sthestudy,there's…,thereare…”学生在欣赏教师的卧室和书房的同时,个个跃跃欲试,于是顺势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卧室、书房、客厅。这便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应用。

作者:还燕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创新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领域。小学数学教育是研究小学初步数概念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除要求小学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应用协调的一般能力外,还应进一步培养小学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小学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一个小学在数学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设计;创新研究

现代数学作为思维工具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在第二届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会上,到会的人员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作为小学教育,不仅要体现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也要体现出一个个别上的差异性,还要体现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学科的特征才行,从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一个融合。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要本着为小学生的素质提升作为目标而进行,不能单单依靠一些盲目的教学目标而进行[1]。小学数学教育要真正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结合他们在年龄上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教学是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项非常有意识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能够对于知识、技能以及在态度方面获取到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每当学生想要学习的时候,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之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的需要进行的数学教学设计,体现出了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了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有目的的进行的。

(二)数学与数学教育

对于数学这门课的理解,我们总是这样认为的,这门学科是研究现实世界和空间之间的联系的一门科学。简单而言,是针对数字和形状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人们能够对于物质世界从数量的角度进行衡量,从而形成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定律,有效的推动数学在实践中的运用。数学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进行认识,从而加深对于世界的了解,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2]。

(三)小学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对于小学数学中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围绕着小学数学大纲进行的,按照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手段进行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于小学数学进行具体的方案的设计,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助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不断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逐步实现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创新

(一)、遵循小学生的个性差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现在的现状是小学中的老师由于自己本身的原因,他们对于数学中的某些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对于一些系统的知识内容了解得比较吃力,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了。作为教师,要进行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在做到对于知识体系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教学的有效进行[3]。不单单是这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的教师,还要对于一些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地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实现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内容。

(二)数学应以小学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在现在的《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作为小学中的各个学科要进行相互的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在不断完成各个领域的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进行渗透。比如说,在进行一些绘画的时候,小学生可以从认识形状开始,有这个基础后,才能进行不断地深入。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后,学生也要有目的的体会空间方面的一些知识,了解数学和空间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即喜欢学习数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前提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老师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图例、动画进行。比如,展示出目前数学在社会中的热点,即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经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最喜欢的做的事情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我们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当中去,使得小学生能够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结合到一起,从而能收获到一定的经验。比如,让小学生玩搭积木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空间和几何形状以及测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与此同时,也学会了物质的分类、排序等之间的知识。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体验到了数学和形状之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更加地喜欢这门课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优化,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做法,使得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本着为了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认识方面、以及个性方面的发展,都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朝着有效地学生前进,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多做贡献。

作者:许小飞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分析

一、“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作文先导式”教学核心是突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交流表达,其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围绕这两点展开。首先是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为中心,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其语文学习的过程当做对学习欲的培养过程。其次是开拓思维抛弃传统的语文学科化特点,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模式,提高作文本身的作用和特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充分的理解“体验为中心”的内涵,合理的控制“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在体验式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小学学生年龄尚小,在活动体验中更多的关注交流和表达,但是忽略了基本的作文能力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阻碍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基本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作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例如在情境教学和活动体验中穿插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并在后期的教学需求阶段引入阅读、说话、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

确定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也有多种转变。从教学的侧重点来看主要有表达交流型和阅读拓展型两种,前者侧重学生体验后的表达和交流,后者则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培养。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满足了作文先导式的理念。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作文先导式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度的强调语文学科的概念,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成也极大的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但是在作文先导式指导下,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意的淡化客观知识的中心地位,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词或者句式,而更加重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交流和表达空间,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资源的地位,因此教学中也要有意的淡化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特定的教材内容,更加充分的利用“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并有机的组织和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建创新的教学目标。

(二)整合基础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这样的分类是固有的认识语文学科的表现,而这种分类也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这几项能力是相互影响和交叉的,传统的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固有认识也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基于作文先导式的教学设计中要有意的整合这几项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在教学设计中将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转变成一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学生要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就要充分的利用这几项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表达某一个场景要用到特定的词汇和句式,而这种“需求式”的学习也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中的固有思维,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上的迁移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文特点,语文学习本身既有一定的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更多人文的需求。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多的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因此课堂上除了基本的语文学习之外还要能够有一定的纵向扩充,具体到教学设计中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改变:首先是将交流和学习作为语文知识获取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次是重视学生情感上的传递和变化;最后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语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也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在作文先导式的指导下,教学评价也被融入了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民主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者,而是充当点拨和引导的角色,而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也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交流、说话、写作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从而实现能力上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一学生体验作为教学开展的资源,并让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体验。开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活动体验、交流与表达、阅读和生化,并结合作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和要求,灵活的安排常规作文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将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李承珍 单位:济南市东河村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是指导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学,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关键的要素。

2.对小学数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不透彻。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透彻,只是单纯地认为数学是教学生学习数字或者是简单算术的一门学科,以至于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只注重表面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原因分析

1.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

教师培训是教育部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督促其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呈现出形式化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没有做到严格意义上的监督,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没有做到深入人心的宣传,以至于很多教师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对于绝大部分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小学数学老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是高中毕业。他们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一味地进行表面知识的传授,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学重要性没有系统透彻的认识,只是为“教”而教。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探索数学规律,从而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来分析这些生活现象,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单纯枯燥的数学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来带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数学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数字的认识以及基本的数学运算。简单的数字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被带动起来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把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如,全班30名学生,让数学课代表收交数学作业,课代表收了20名同学的作业,那么还有多少份作业没有上交?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具体意义,有利于他们进行基本的算术学习。

(二)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语言教学,面对简单的数字,如果单纯地使用书面化的数学语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说:“我昨天买了一支笔花了1.5元,买了一个作业本用了0.5元,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昨天买笔和作业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都有买笔和作业本的经历,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和事例来引入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小学是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知识之后,让学生尝试着去计算自己房间或者是教室的空间大小。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可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形状,帮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结语

总之,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他的教学重要性不可忽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作者:桂腾丽 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招堤五小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分析

一、合理的时间安排

调查发现,虽然教师能够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没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具体地说,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中过多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却没有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能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夸夸我的同学》这一课的口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花费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阐述这堂课的主题,并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之后,教师留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思维。在剩下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利用充分的时间使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要将理论上升为实践。

二、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性格差异。简单地说,教师需要考虑到性格内向学生的具体情况。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学生大胆地用口语进行交流与表达,这种特殊性对内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当中大胆地交流与表达。相比于在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相对内向的学生也更加愿意在同学中间自由大胆地交流与表达。这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走出自闭、内向的阴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例如,在《神话、传说故事会》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利用标准的普通话分享自己所知的神话和传说故事。此时,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逐步受到吸引,使其在小组中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赢得其他学生的掌声。

三、总结

总的来说,口语交际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重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这就要求众多教师不断研讨,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提出有意义的教学改革策略。

作者:刘芷萁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三合乡五道岗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一、研读生本,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课标是教学行为与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课标要求,有方向地开展教学。而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结合具体教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教学对象,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研读学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特点,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有效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有机构成部分,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明确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既熟练把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全面发展与进步。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与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课标与教材①教材分析:根据小学数学特点,利用表格能有效处理表格数据,发掘数据间的内在关系,为后续有关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的教学做好铺垫。②课标分析:教师可依照任务需求,熟练运用图表处理软件与工具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研读学情有些学生对表格的数据处理有了一定的接触与理解,但缺乏操作经验。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各项能力渐趋成熟,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与讲练法,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与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生活与学习问题。

3.明确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把握数据的计算、筛选与排序。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来生成新知识点,学会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分析与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创造与实践操作能力。

4.教学重难点①重点: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与排序。②难点:数据筛选。另外,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如搜集有关数据表等资料,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二、讲究策略,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效调控教学活动的保证,涉及了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师生活动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若要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既把握知识,更提高能力,教师则需根据具体内容与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发现教学方法等都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来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电脑课时,结合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师可整合任务驱动法、讲练法、启发法,以训练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复习提问,出示新课教学目标:

1.怎样用办公软件分析统计月考成绩①计算每位学生的总分与每科平均分。②把成绩加以排序。③通过筛选获取与条件相符合的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试着动动手。这样,可让学生直观获得知识点,自主解决知识目标。接着教师可呈现有关学生成绩表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数据的计算。

2.数据的计算提问引导:在上述表格中,我们应怎样求出每位学生的总分与各科平均分?有哪些方法?然后教师可请几位基础好的同学演示操作,再让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并试着上机操作。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熟悉操作方法,也使他们在老师指导与点拨下把握填充柄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学主探究,可增强学生分析、探究、总结能力。而后教师通过讲授法进行小结。接着继续诱导学生思考讨论:①上述数据表中的总分是否可以复制到其它单元格中?还有其他复制函数或公式的方法吗?②若要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会改变总分中的数据吗?当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可予以补充,帮助学生深化认知。③数据的排序。提问引思:有什么方法可快速找到成绩表中成绩最好的前6名学生?而后出示任务,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并操作实践:①将学生成绩表.xls文件根据总分降序排序。②排序的时候最多能够对几个关键字加以操作?练习资料实践题1。③对字符的排序有着怎样的规律?④用户是否可以依照自己规定的顺序排序?这样,通过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既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排序功能,也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三、总结

当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优选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有机整合;注意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此外,教师还需注重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作者:王东强 单位: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研究

一、借助实物进行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方法十分多样,可以借助的辅助工具也很丰富。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来进行情境创设,这种方法也非常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中讲授的很多单词以及知识点都是十分基础的,很多词汇都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那些物品,这也使得借助实物展开情境创设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主题提前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物品,可以将这些物品带到课堂上来对于知识教学提供辅助。以实物来进行情境创设是很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词汇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效用。实物的出现能够让学生把单词的发音、拼写与实物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所学词汇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种教学方法既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一目了然,易懂省时。这对于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程度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在学习“What’syourfavoritefruit?”(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等句型时,教师就可以带一些水果,苹果、葡萄、香蕉等进入课堂,在实物情境的支撑下师生可以进行实物问答。T:Whatisyourfavoritefruit?S:Ilikelotsoffruit,butIlikeblueberrybest.实物的支撑不仅能够给师生间的情境交流提供更好的铺垫,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于各种水果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这对于提升单词教学的效率将会是很有效的推动。

二、借助图画进行情境创设

借助图画来进行情境创设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单词教学模式,这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样会很有帮助。小学生们由于自身的语言基础还较为有限,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仍然在积累中,很多时候学生很难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这种有话倒不出的处境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或多或少会构成阻碍。教师要想办法化解这一难题,可以以一些灵活的形式来转变这一难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一些意思,对于有些词汇学生如果还不认识或者不会读,可以让学生先将其画出来。这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个过程也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与记忆。在进行各类职业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图片来创设情境,如运用类似于“Whatdoesyourmotherdo?”等句型提问,然后以图片与词汇结合的方式,将回答与图片一一对应,并且通过图片将学过的和未学过的单词进行比较。这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用相关词进行对话练习,这会让学生对于这些单词印象更深刻。此外,简笔画也可以成为词汇教学的有效辅助。简笔画简单有趣,寥寥数笔就能直观、有趣、清晰地表示某种概念,描述某个事物,采用简笔画教学生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单词学习不枯燥,对于单词的教学过程也会更感兴趣。

三、借助体态与动作进行情境创设

借助体态语和动作来实现情境的创设也是单词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将很多单词“表现”出来,能够增进大家对于词义的理解与体会。采取动作及体态语进行情境创设往往非常适用于动词类单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看到某个单词后立刻将其“表达”出来,以此来考察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还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动作教动词,如教学go、run、jump、close、open等词汇时通过动作演示,学生会很快学会这些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单词。体态语情景的创设则可以很好地利用表情及身体其他有关部位的姿势,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比如在学习身体部位的相关单词时,教师可以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个对应部位说出单词。体态语还可以非常有效地表达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或态度,使抽象的词汇通过感官具体化,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够让大家牢固地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师要灵活地应用体态与动作来为单词教学提供辅助,这对于增进大家对于相关词汇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将会是很大的推动。

四、结语

在小学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合理地进行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单词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来进行情境创设,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也非常符合小学英语词汇的特征。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以及简笔画来为单词教学提供辅助,这不仅能够简化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此外,借助体态语和动作来实现情境的创设也是单词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将很多单词“表现”出来,能够增进大家对于词义的理解与体会。

作者:许爱萍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语篇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论文

一、读前设计问题——善激趣

读前活动是阅读语篇的前奏,读前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话题,为下一步的阅读奠定基础。教师要设计与语篇主题相关的问题,通过问答来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阅读扫清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阅读做好铺垫,从而引领学生积极地从生活走进文本。例如,在冀教版小学英语第7册Lesson25:Christmas一课,TodayIbringsomepictures,throughthesepictures,canyouguessWhatholidaystheyare?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知识,What’syourfavouriteholiday?Why?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巧妙地切入语篇话题。T:DoyoulikeSpringFestival?Why?S:Yes.BecauseIdon’tgotoschool.T:SpringFestivalisaChineseholiday.Ilikeit,andIlikeaWestern(西方的)holiday,too.Guess?Whatisit?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丰富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愉快而积极地学习语篇。

二、读中设计问题——解语篇

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材料,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设计一些带有指向性性、针对性、层次性、涵盖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引领他们整体感知语篇,了解文本大意,获取具体信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实效性。例如,Seasons一课主要是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不同天气和不同的服装,我们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教学:Whatseasonisit?How’stheweather?Whatdoyouwearinthisseason?What’syourfavouriteseason?Why?...这些问题围绕着教学主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学生有话可说,能根据这些问题完整地说出四个季节的相关信息,既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后设计问题——再提升

读后活动是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教师要设计一些评价型、创新型、探究型的问题,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的阶段,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炼文本的情感目标,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这体现了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技能,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的理念。例如,Maddy’sChristmas一课主要讲Maddy没有买到礼物送给大家,自己写了一首歌表达对大家的爱。我设计的问题是:What’sMaddy’sgift?Doeseveryonelikeit?Why?Doyoulikethisgift?Why?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追问,由低级到高级,既检测评估了学生语篇阅读的质量,又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文本的价值,把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语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理解和输出程度,适当更改提问的形式。问题较简单,学生易于表达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问答形式;难度较大,我们就可以将问题设计成选择、连线、判断、填空题等形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表达。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语篇进行梳理,自然理清了语篇脉络,语言输出活动也会进行得更加顺畅了。

四、结语

总之,设计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提什么问题,怎么提,并没有那么简单,教师要深思熟虑后才能设计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学生通过阅读回答事实性的问题,回忆推理性的问题,捕捉具体信息,进而深入理解语篇。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使他们感受语篇带来的无尽魅力。

作者:李玲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