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19 04:31:58 关键词: 工程测量专业 工程论文 工程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这种办学模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理论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的明确分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及相关资源共享的原则,其实质是通过产学、产教的合作,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培养校企高度融合的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出发,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以及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校企高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一、引言

当前,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培养了一部分测量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其设计、科研能力强而施工能力弱的特点,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另外,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不愿意到施工一线,即使在施工一线,或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不能很快适应施工一线的需要,或不安心施工一线的工作;而高专高职生则比较安心于施工一线工作,且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够满足施工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标准。这已在施工一线的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与优化情况

1.专业设置。工程测量专业为全日制三年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测绘工作。

2.优化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系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我系专业教师和学工办辅导员每年对我系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多种情况,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跟踪调查。根据近三年学生反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系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修订教学方案,增减课程。②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工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施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③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走到施工现场,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就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④对文化素质课进一步加强,如应用文写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工程测绘及测设能力,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如下:

1.基本知识。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具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③具有道路、桥梁、隧道、土建等行业施工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测量专业知识。

2.基本技能。①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特别要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3.基本能力。①具有较强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能力。②具有较强的施工控制网外业布设能力和内业计算能力。③具有较强的对道路、桥梁、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④具有从事数字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⑤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基本素质。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②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③具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④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⑤热爱工程施工建设一线工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又可划分为基本素质系列课、工程背景系列课、专业理论系列课,所对应设置的课程如下:①基本素质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英语、高等应用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AUTOCAD;②工程背景系列课,开设课程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概论、道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③专业理论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图;④实践教学系列课,包括以下几部分:地形测量技术实训、控制测量技术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实训、岗前实训及答辩。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六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五、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他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

2.毕业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健全。工程测量专业从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顶岗实训,学生在此期间要完成实训报告,在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课间实训及综合实训中。①课间实训。每门专业课程均以该课程的核心能力作为任务设计的主线,可以将一门课程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穿插在每个章、节中,每次课间实训任务及技能目标明确具体。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注重过程考核。对测量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我们十分注重过程考核,而不是以一张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平时的单元小考、课间实训操作考核、学生团队意识考核等组成。教学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考核单独进行。这样做,提高了教学实习在测量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强化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中强化工程测量教学探讨

摘 要: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从工程建设实践对工程管理人才的测量理论和技术要求出发, 对工程测量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教学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将原来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工程承包与管理及物业管理合并为“工程管理”,使工程管理专业成为一个跨土木工程、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专业。《工程测量》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更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中更好的上好这门课程, 本人提出几点教学体会。

一、工程管理专业对测量理论和技术的要求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要求学生学习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接受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应当围绕工程管理的特征, 紧跟工程建设和现代测绘科技发展趋势, 与时俱进。

工程管理的内涵随管理主体的不同而异, 建设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管理, 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项目管理,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理, 而监理单位则进行工程建设监理,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工程建设项目进行, 而这些工程主要是指房屋工程、道路、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服务面向是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 而这些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以质量、进度和成本为控制要素, 管理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方案。而所有这一切, 都离不开通过测绘科学与技术获取与时间相关的三维信息。

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 渗透到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放样、施工监理、施工质量监督、运营管理等各个过程。因此, 在当今建设工程的大型化、网络化时代,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培养未来所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工程测量技术者教师在测量课程上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

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探讨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建设技术工作的基本技术。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测量实践教学内容也应以用图与施工测量为重点的观点。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是通过工程测量讲课、作业、课程实验及总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并在未来所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工程测量这一基本手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1)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以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讲授、答疑、实习、练习等教学环节,使同学们获得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运用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在土木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具备处理实际工程测量问题的初步能力。

(2)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应区别于测绘类、土建类、交通运输类、水利类、环境与安全类、地矿类等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通过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降低深度、增加复盖面,以突出土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达到学以致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应强调测绘仪器制作的原理与测绘学的原理,如可简略经纬仪、水准仪的仪器检验校正过程、视距测量公式推导、误差传播定律、坐标换带计算、地形图的完整分幅与编号等内容,摒弃一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如钢尺量距改正等内容,而代之以强调先进测绘技术与方法,及其在土建工程领域的基本应用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与测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测量的问题。

(3)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工程测量工作基本程序,了解工程测量学在土木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并对工程测量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有所了解。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要领,能完成基本测量工作,对测量数据处理基本知识有一般的了解。

总之,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工程测量》计划学时少而教学内容不能少的情况下, 通过实施上述各项改革措施, 同学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工程测量专业顶岗实习中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

[摘 要]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实践部分的能力比理论能力还要重要。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四个方面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的企业评价体系。该体系采用“计分卡”的评价方式,建立了专业能力评价表和职业素养评价表,从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测量 顶岗实习 企业评价体系

对于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实践部分的能力比理论能力还要重要。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随着实践部分时间的增加,顶岗实习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接触与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提高专业能力,而且也丰富了社会经历,对毕业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企业对于他们的评价,一方面因为他们还是学生,往往留有情面,在评价方面会显得不真实;另一方面学校给企业的评价表中的评价项目选项单一,仅用优、良、中、合格的方式不能表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本文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从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四个方面,探索科学的、可执行的企业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

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他评、企业评价和家长评价,而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企业评价。企业参与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并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供最直接的依据,是实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1]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最终是要面向企业的。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有共同的地方,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企业要求学生既掌握测量的基本能力,又要具备吃苦耐劳、勤奋求真的精神。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点,一些单位希望学生在体育方面有特长,一些单位要求学生在性格方面要外向,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还有一些单位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评价主体的企业,除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外,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也很重要。

二、评价标准

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可分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两个方面:

(一)专业能力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面向具体行业时有不同的专业能力要求,比如水利电力类学校在开设本专业时会注重地下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联系测量的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也会做不同的工作,担任的主要角色有工程测量员、地籍测绘员、地图制图员、大地测量员、房产测量员等。因为学校教育是通识教育,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因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如下:(1)测量仪器、工具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能力;(2)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能力;(3)地形图测绘能力;(4)工程施工测量能力;(4)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5)矿山及其他地下工程环境下的作业能力;(5)开采沉陷与建筑物变形监测能力;(6)GIS技术应用与维护能力;(7)地籍测绘能力;(8)GPS测量能力;(9)测量技术文件的编写能力。

(二)职业素养能力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是毕业生从事测量工作必不可少的、通用的并且有时候会起到主导作用的能力,根据测绘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这些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精神:这点最重要,一个人如果对工作不积极、不敬业,很快就会被淘汰。从事测量工作的人经常要早出晚归,要经受日晒雨淋,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恐怕不能坚持,怕苦怕累是不适合从事测量工作的。

2.适应艰苦作业环境的能力: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是野外作业比较多,作业的范围广,有时甚至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作业,作业的环境十分艰苦,因此学生需要有适应艰苦作业环境的能力,不能因为辛苦就退缩。

3.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测量工作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的完成通常是在小组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小组2-4个人,仪器操作、计数、跑点不可缺少,因此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4.学习新知识能力:随着仪器设备或技术的更新,只有适应新的变化、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宠儿,思想守旧、不及时更新知识的人注定被淘汰。

5.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人不是孤立的个体,特别是在做测量项目时,通常是几十个人一起出外业,吃住都在一起,如果不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会显得很孤独,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而语言素质,是能够准确描述工作中的问题和表达自己工作成果的能力,也是企业较重视的,企业不喜欢单一的埋头苦干型的人。

6.较强的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测量是野外作业,地形条件随时都在变化,如何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貌布置作业计划及完成作业任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在工地作业时,埋好的点可能会因为工地的其他工种的施工而无法使用,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根据条件变化进行作业的能力。

7.作业质量的评价、控制与改进能力:测量作业跟数据有关,每天的数据需要整理,这些数据的质量如何,会不会超过限差要求,如果超过了应该如何进行后面的作业,这些都是测量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此外,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的能力,严格执行测绘行业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能力,计算机能力,测绘业务管理能力,总体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等指标都是企业考查的范围。[2]

三、评价方式

由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一个单位在招聘实习生时最多不会超过20个,通常是10个以内,因此学生顶岗实习为分散型顶岗。如果采用集中顶岗实习,那么学校、企业两方共同评价方式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评价主体没有明晰,评价项目的制订没有以企业评价为重,而是将高职院校和企业评价混在一起,企业只是选取其中的某些项目进行评价,这会因为企业的理解不同而导致评价口径不一致,评价内容混乱。其次企业评价的随意性较大, 在采用等级评价的形式下,很多企业会给予文字性评价及“优”、“良”、“中”、“合格”等几个层次的成绩,但这些都是带有很大随意性的,不利于对学生实习的客观、全面评价,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

在本文的评价体系中,引入“计分卡”的评价方式[3],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分期评价,即在实习前期、中期、末期分别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看出学生在专业能力和个性能力方面的进步和表现。

四、评价内容

根据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分为专业能力评价表和职业素养评价表,按照“计分卡”的评价方式,在前期由于企业对学生的不了解,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学校专业教师参评的方式,在中期和后期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因为他们对学生的了解最直接,最能把握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为了保证企业指导教师在各个时间段及时给予评价,学校指导教师需要跟他们多联系和沟通。评价表除了可以由学生带给指导教师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的方式给企业指导教师,在他们方便的时候给予评价。而学生的最终成绩则由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等综合考评学生。如,职业素养评价表(表1),就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表1 职业素养评价表

五、结束语

建立企业评价体系只是毕业顶岗实习评价的其中一个方面,在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的时间占了整个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阶段是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磨炼期,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使他们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让他们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立企业评价体系并不是全部,重要的是企业、学校、指导教师各方面的合作,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毕业生。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文章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入手,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面的不足,阐述了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主线的工程教育思想,对符合专业特点、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加强教学内容与测量新技术的衔接,实践技能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测量;城市地下空间;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越来越广泛,地下街道、地下商城、地下公共建筑、地下水电站、公路/铁路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储气库、地下矿山等地下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为解决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1-2],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城市地下空间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掌握城市地下建筑规划、地下建筑结构与造型、结构分析与设计、风水电技术、工程测量、工程材料、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建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西南石油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开设的工程测量课程,源于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但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特殊性,其对测量理论、仪器、技术等的要求均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放样、贯通测量、变形监测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二是在运营阶段,地下工程也需要长期的安全监测,其对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远程监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6-7]。

近年来,测绘新理论、新仪器、新技术日新月异,因此,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工程测量的需求和特点,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予以改革,对促进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前工程测量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课堂实验8学时。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两部分,测量基础理论主要讲授角度测量、水准测量、距离测量、测量平差等基础知识,对应的仪器操作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钢尺、GPS等[8],基本原理和仪器操作占总学时的2/3左右。综合应用部分主要讲授地形图测绘和使用、施工放样等基本知识,而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电子水准仪、测量机器人等工程测量新仪器,却鲜有提及。

(二)实践环节较为单一,与工程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

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有1周的校内实习。由于受实习场地、仪器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坐标放样的基本操作,而针对具体工程的放样如道路中线、边坡开挖线、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施工放样却未有涉及。这些实习内容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仪器操作技能,但学生对这些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却不是很清楚,也未完全达到通过实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也还不够。另外,校园实习由于所有建筑均已建成,学生对测量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感受;此外,由于对校园环境十分熟悉,难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受学时及教学内容的限制,现行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作业和出勤等成绩加实验报告、笔试成绩的模式。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水平,从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无法达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基本技能娴熟,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目的。

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涉及测量基本理论、仪器操作、工程应用三个方面,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课堂实验、课后实验来完成,课程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要充分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测量课程,主要是为今后从事地下工程建设方案制定、施工、管理决策等提供测量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为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技术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人员很少进行测量操作,主要负责对测绘工作和测绘技术人员的管理、领导或监督。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测量基本理论,要了解测绘科学的现状、发展方向及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中能够正确利用测绘技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效率,保障工程安全。为此,工程测量课程必须以“测量工程的组织实施及成果应用能力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和行业发展的学习,能了解地下空间建设所需的测量理论、方法、技术和仪器等相关知识,具备对测量工作进行组织实施、过程监控、成果审查、成果应用方面的能力。

(二)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首先应增加工程测量课堂教学学时到48学时,内容应涵盖传统测量理论和测量新技术两个方面。在传统测量理论及传统测绘仪器操作方面,做到内容少而精,主要应包括水准仪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经纬仪的使用、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施工放样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测绘理论、方法与技能。在测量新仪器与新技术方面,主要应包括全站仪数字化测图、GPS定位技术及其工程测量中的应用、GIS的基础知识、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与数据处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几个方面,重点介绍这些知识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其次应进行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增加实习时间至两周,主要完成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方面的实习内容,主要使用全站仪、GPS等新仪器设备,从而达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这一目的。

(三)开展多元考核机制

在课堂教学的考核方面,为了充分体现工程测量实践性强、持续改进的特点,应在传统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加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仪器操作、测量精度的现场考核,工程测量方案设计等案例型试题所占比例,组成一种综合的考评方式。

实习考核方面,在传统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日志评分的基础上,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成果提出考核要求,再加上现场仪器操作考核、实习结束后小组答辩环节,将考核覆盖实习全过程,增强实习考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有工程测量课程在内容设置、实习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提出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些思考,强调体现以成果为导向的工程认证教育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充分应用到学校2014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作为一项改革,本文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AutoCAD软件在工程测量专业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规范化,建筑物平面设计不再只局限于方形,逐渐呈现出圆弧形以及曲线形等多种形状。这些形态各异的建筑虽然看起来很美观,但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测量工作的难度。本文通过对AutoCAD制图软件原理的表述,介绍了AutoCAD软件在传统的计算方法和测量仪器基础上的技术改进,总结出了CAD在工程测量专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出AutoCAD软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AntoCAD软件;工程测量;应用技术

AutoCAD作为一款绘图软件,给很多行业带来了便利,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CAD界面不仅可以直观精确的输入点、线、圆弧等,还能有效地进行特定条件下点的坐标的设定和计算。根据AutoCAD软件的坐标功能,并结合计算器的使用,能快速准确进行计算结果的验证,不仅能大大降低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能提高其工作效率。AutoCAD软件简单、明了、快速测量计算的特点,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

一、AutoCAD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工作原理

在工程测量中,CAD可以自动捕捉到所需控制点的坐标,并对坐标点和线条面积进行测量标注。在放样过程中,通过AutoCAD可以建立方便调用控制点的数据库,具体内容有三点:一是直接调用控制点名称和具体坐标等资料信息;二是可以人为地输入相关数据;三是可以直接、快速地从控制点数据库中,调出已经被程序计算出来的放样点坐标和观测结果,当信息给出的偏差数据符合设计要求时,就表示顺利完成了放样点的测量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二、AutoCAD软件平台对工程测量外业工作的管理及应用

1.对外业资料的管理

AutoCAD在工程中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对内业资料进行测量计算,也广泛应用于外业资料的管理。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已经在测量外业资料中掌握了AutoCAD这一高效的应用软件,充分利用其进行计算资料的管理以及各种横纵断面的绘制和面积的计算。另外,CAD在数学的计算和精确度方面也被广泛应用,能精确计算出满足工程测量需要的有效位数。

2.AutoCAD软件平台上外业的应用

在现场计算及放样检测中,要结合使用CAD和编程计算器。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利用CAD数字化建模功能进行三维坐标的放样,可以非常方便地验证放样点坐标。具体工作流程是:通过在AutoCAD应用平台上建一个三维模型,在这个X、Y、Z三维坐标系中,在同一平面范围内,直接输入任意一个三维点坐标数,然后在CAD界面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的位置,用编程计算器对显示的三维点坐标进行计算,就会得出一个计算结果。如果得出的验证程序正确,就可以进行外业放样工作。

三、AutoCAD软件在工程测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建筑行业技术人员在工程测量中,可以便捷的运用AutoCAD强大的绘图和编辑功能。下面在测量实验教学中,简析CAD对地形图测绘的实际应用。

1.仔细测量和计算建筑平面控制点放样之后,充分运用Auto

CAD对地形图作数字化测量绘制

(1)在对地形图实施数字化测绘时,应该仔细分析所测地层实际结构,然后将等高线、控制点等设定在各自的图层中,并将性质相同的元素放置在特定图层上。这样既能方便修改有错误的图形,又能通过锁定已设定的特殊图层并获取所需的图形。

(2)地形图有着复杂的地形实体,由点、线、面以及组合而成。对于像控制点这类的点状实体,可以采用数字化来定点位置;对如道路、等高线等线状地物实体,就要对主要线条采用数字化方法,再对符号进行编辑处理;对于面状地物,只需数字化其边界并在旁边插入面状地物符号块。对重点或特定的符号进项数字化处理,不仅能加快测绘工作的速度,又能美化其特定编辑符号,极大地方便了在后续工作中对图形的重新反复修改。

AutoCAD软件还能进行图块的绘制。依据设计人员所给地形图的图纸设计要求,可把地形图中出现的不同图式符号绘制成一个个相对应的图块,并保存在AutoCAD已建的符号库中,以便下次进行地形图编辑是对所需图形符号的随时选用。

3.对控制点的标注

AutoCAD软件除了编辑功能外,还能对控制点进行标注,通过标注表示出线段的长度、夹角角度和点的坐标等。因此,完成地形图的数字化之后,还可以对比计算结果,验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测量作业质量。

AutoCAD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降低了传统测量数据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数据计算的失误。同时,由于对放样点是经过电脑软件进行图纸的绘制,与传统手工绘制相比,更加直观清楚,使得工程测量放线工作更加方便快速。此外,在类似圆弧等不正规平面图形的放样中,AutoCAD软件的优势更为突出。总之,在工程测量专业中,CAD发挥着重要作用,解决了很多传统工程测量方法无法处理的测量问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应用软件,AutoCAD不仅易操作,而且使用功能强大,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方便可靠、经济实用的。加大对AutoCAD软件的应用,能减少测量作业中复杂运算失误率,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同时也能快速提高作业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保证施工测量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建设思考

摘 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研究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课程体系、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开展建设,构建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建设

一、专业建设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基础建设领域也得到飞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建设市场急需大批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服务,其中工程一线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就是十分紧缺的一类技术人才。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仅重庆市2011~2013年工程测量专业需求预测人数就将达到每年约2000-3000人,2014~2020年仍然会不低于这一需求。就重庆直辖市而言,开办工程测量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3所,在校学生规模不足1000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年启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名列其中,通过三年建设,使其服务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测绘行业及水利建筑行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点,是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的载体 [1]。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一是开展“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载体、能力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开发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二是开展“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 [2],在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重视营造职场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三是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技能大赛,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学院通过企业赞助、企业冠名、校企联办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技能大赛平台;四是探索中高职人才系统化培养方式,针对在校的高中起点与中职起点的学生采用分班、分层次教学方式,针对毕业工作几年后的学生,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职业技能拓展课程和素质提高训练项目,实现职后持续学习,以至终身学习。

(二)课程体系系统化建设

1、坚持校企合作,推进中高职衔接,强调终身教育,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针对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多数课程实践性强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3、实施“毕业证+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评价、考核制度,即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同时考取测量员证、施工员证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考核制度。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工程测量与监理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以工程测量服务为核心,将职业岗位标准、技能要求融入教学改革之中,整合岗位技能项目课程内容,重点建设《CASS软件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GPS原理与应用》共4门核心课程,最终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2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并编写2门特色教材。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和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服务和帮助。选取典型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录播,作为网络资源共享共用。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地形测量实训室、地籍测量实训室、数字测量实训室、数字化成图实训室、变形监测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加大投入,计划经过两年的建设,新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房屋施工放样实训场和水工建筑放样实训场;改扩建3个实训室,形成“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新增3个集教学、培训、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开发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教研室与校外顶岗实习单位的融合度,强化顶岗实习教学,采取学校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引聘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借助与多家企业的合作关系,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采用进修、考察学习、企业锻炼、技术服务和科研等方式 [3],培养现有的专业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3名专业骨干教师,培养5名双师素质教师,在原有兼职教师6人的基础上,再聘请4人,把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实力更强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提高测绘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训规模和面向区域内企业的培训工作,拓展教育培训服务功能。积极承担测量及工程类行业培训、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人才培训;结合学院现有专业加强测量及工程类行业和社会通用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进一步拓宽鉴定站工种范围;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服务;推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方面的成果,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七)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

依据测绘、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引入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乃至社会来评价。设计质量监控和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建立符合专业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信息的渠道、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整理、分析、处理方法和程序,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平台,引入行业典型企业共同参与,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内容设计时效评审机制。

三、结语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水利局直属的行业高职院校,也是重庆及西部地区较早开办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本专业瞄准行业基层单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测绘工作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能力,近几年来为西南地区测绘、水利和建筑行业培养了大批一线技术人才,特别为重庆的测绘、水利、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力争通过专业建设,使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实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高职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初探

[摘 要]高职教育要培养比同类本科教育实践动手能力更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在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下功夫。按照测绘生产项目完成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市场、适应社会,切合生产实际,符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作业水平。只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希望由此探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新思路、新方法,对我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益处,为高职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进行大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岗位能力 学习过程 工作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

“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这种办学模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理论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的明确分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及相关资源共享的原则,其实质是通过产学、产教的合作,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

一、该课程校企合作教学现状与问题

1.现状

(1)纸上谈兵的多,实际落实的少。

由于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师资队伍多数来自刚毕业的大学生,从校门进校门,他们一般是理论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所以,在落实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照本宣科、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现象,而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却未能实现。

(2)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摆脱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这样的角色仍未彻底改变,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院校企合作教学项目少之又少,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进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实验室及一体化实习基地这样的场所还需加快建设步伐。

(3)课程的项目教学法、工学结合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基于此,高职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需要由原来的学科为主的课程结

构,转变为新的技能型课程结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4)“双师型”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要求。

2.问题

(1)如何按照“项目教学法”编写教材,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参照工程测量岗位职业技能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怎样才能遵循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怎样正确认识学生能力形成、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突出强调职业性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考核体系

(4)怎样才能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职教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目标,把先进的职教理念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教学改革成果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5)如何体现“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理念?如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设计方案

1.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主导思想:体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突出“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

(1)理论教学改革思路

1)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

2)侧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公式的应用、技能的熟练掌握,淡化原理分析、公式推导;

3)强调测量精度指标、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达到岗位技能标准化作业要求;

4) 强调观测、计算、绘图、放样、监测五项基本技能,注重知识综合应用;

5) 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和现代测量工作岗位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2)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并完成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

2)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今后全面展开项目教学法打基础。

3)增强教师实作演示或情景模拟,突出示范作用,强化现场直观性。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4)积极参加自治区及国家等各级各类测量技能大赛,提高竞技水平,鼓励学生树立“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强调“一克经验胜过十吨理论”的技能竞赛理念。

5)贯彻落实中、高级工程测量工培训考证制度,实行“双证制”。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总学时为348学时,其中(理论108+课堂实训84+综合实训156),实践教学比例为69%。

(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课堂教学以作业完成质量为主要衡量标准;课堂实习以实习过程的规范性、成果质量及数据处理能力为标准;综合实习以团队协作、吃苦精神及个人品质、本人考核成绩、实结、成果质量等为主要标准。突出“测量、计算、绘图、放样、监测”五项工程测量工岗位职业能力基本功训练和掌握。

考核内容:实际操作占60%,理论考试占40%进行考核。

考核评价标准:实践考核,平时的过程考核与集中实习动手能力考核相结合,按照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程测量工(四级)标准要求,严格把关,采用百分制计分办法计分;理论考试,以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要求的必须和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为重点,进行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同样采用百分制计分办法计分;总评成绩,由两项成绩所占比例求和得到总评成绩,60分以上为及格,70分以上为中等,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3)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一是建立昆都仑、新校区等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课程综合实习的主要场所,进行初步的综合能力训练;二是组织学生到各测绘单位集中生产实习,完成测绘生产任务,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所学知识价值的同时,对作业规范、作业标准、作业方法和流程等产生新的认识,弥补课堂教学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不足,使理论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提炼升华。

三、校企合作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我们将《工程测量》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突出工程测量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紧紧围绕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打破传统重点传授理论知识的思维方式,变知识传授主体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为载体,创设工作情景,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将技能大赛各项标准和工程测量工(中级)考证的相关知识、技能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本课程分为13个项目,采用递进式编排组织内容,由各种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各项工作任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设计各项目,使各项目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工程测量岗位职业技能素质培训的有机整体,尽力实现“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

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工程测量》课程序化后重点突出我校铁路特色,增加城市轨道、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和铁路曲线测设新方法等内容,舍去与铁路专业无关的部分内容,使教材更完善,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

2.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水平、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建立、完善新型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真正实现“实习――生产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学,使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实现共赢。

(1)本次校企合作教学成果

2013年,我院工程测量专业1103、1104班的57名同学和5位教师利用工程测量综合实习时间,参加了河北中色测绘有限公司、内蒙古利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数字城市外业采集、内业成图、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调查、建筑物沉降观测等各个项目为期6周的工作实践,为企业完成产值达80多万元,学生及指导教师收入总计达12万多元,为学校节省实习经费开支达3万多元。老师和同学们以吃苦耐劳的创业品质、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各测绘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目的。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对比,总结出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成果。

1)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完成并于2013年4月出版,现正在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我院校企合作教学实践;

2)建立了校企合作教学研究指导委员会;

3)建立、健全、完善“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新型运行机制,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校企合作各项生产任务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4)把学习过程转移到测绘生产一线进行,建立“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做中教”,教得自如,学生“在做中学”,学得轻松。同时,使教学环境进入工作环境,真正将实习任务与生产任务对接,实现“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

(2)应用情况:

1)工学结合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教材已经应用到我校教学实践中;

2)到企业进行锻炼,提高了我院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职业素养,实现了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学生愿到企业实习、学校放心学生到企业实训的“三赢”。

3)与生产相结合,制定实训教学标准、开发实训项目和编写实习指导书,制定实训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训基地的优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发挥。

4)我院在制度建设上,有利于“校企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测绘仪器设备资源、测绘人才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我校工程测量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

四、几点建议:

1.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的观念,我院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尽快建立、完善;

2.课程改革应注重实用性,取材于实际工程项目,将测量规范和测量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测量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并突出本校铁路特色;

3.为了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实现工程测量专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实践教学占课程教学50%以上,双证书率达到80%以上,我院应该积极推行“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作为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4.尽快建立校内、外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基地,满足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使学生学习实现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努力实现与生产单位的“零距离”对接,达到“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的目标。

5. 国家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措施,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事业,形成一种法律有规定、政府有措施、学校、企业、学生有要求,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更有吸引力的办学模式,从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基于高校转型下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探讨*

摘 要 基于当前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分析目前工程测量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新的课程培养模式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校转型;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时展的要求。在高校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1]。这种新的形势对土建类非测绘专业学生的测绘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工程测量是土建类非测绘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广泛应用于土建相关的各个行业,也是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让他们熟练掌握测绘基本技能和知识,这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测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行业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使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跟上时展的步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专业重点细分不到位 目前的工科类或者开设土建类专业的高校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单一。土建类专业一般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学、工程造价以及勘查技术与工程等[2],课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一,远远落后于现在的测量科学技术。根据对部分生产单位的调研发现,对土建类非测绘专业人员在测量技术的要求上,主要在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放样、变形观测与竣工测量等。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基于理论课结合课内实验课程,再加上课程后的实践实习,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上述的这些专业虽然都学习工程测量,学习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但是各个专业方向对于测绘的应用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各个专业在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侧重点。目前的工程测量教学各高校几乎是基于同一个教学模式,这种粗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再加上专业重点细分不到位,最终导致工程测量的学科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考核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工程测量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一般由理论和平时成绩各占百分之多少比例来构成。虽然有平时成绩,但是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内实验课程表现情况[3]。一般来讲,考试成绩都占有60%~80%的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实质上就是以考试为主的相对比较单一的考核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依靠一次理论考试来定学习的好坏,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都很难体现出来。

仪器设备相对滞后,学生动手能力弱 当前测绘学科在飞速发展,测绘仪器也在飞速发展,测绘仪器逐渐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形态。面对当前的测绘新技术、新仪器,课程体系内主流的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显得相对落后,虽然有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但是在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上比较欠缺。大部分高校的测绘仪器只能满足测绘本专业的学生的使用,很难同时满足非测绘专业的使用需求。

2 课程培养新模式探讨

不同专业制订不同培养方案 由于专业性质不同,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也不一样,工程测量课程体系要结合测绘技术在各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和要求来建设。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工程测量所侧重的是水准测量、角度测量以及建筑物的定线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要掌握的重点则是地形图的识别,尤其是对野外地形地貌的判读。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细分,不同的专业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细分对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精。

注重过程评判标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工程测量是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考核上要注重过程的评判,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实践成绩要占到一半甚至更多。在成绩考核上把上课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情况等统筹起来,把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试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光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会动脑,也会动手。

校内外实践场地建设 目前的用人单位对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学生以课程实习为主,很难有机会进行真正的生产实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弱。一般的校内实习都是以巩固课程教学为基础,校内的实习基地和真正的生产项目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很难跟得上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需要建立和生产环境相似的校内实习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以选择自己建设,也可以选择和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定期输送学生到生产项目上进行实践。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对于师资力量这一块,需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既要“双师型”,也要“双师结构”,使得每一个学生既有校内的老师,也有校外的师傅。光提“双师型”其实不能够真正解决高校的教师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能力的问题,“双师结构”就可以解决。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合作发展联盟,分派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学习、产教融合。积极拓展学校与校外单位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进一步形成协同创新、互惠多赢的良好局面[4]。

3 结束语

当前社会需要技能型的综合人才,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成绩考核、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当前测绘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以能力为本位的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本位,探索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制订出适合本院校、本专业切实可行的教学文件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能力本位;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设计中落实能力本位教育,在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后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国内及省内已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但是,由于各学校对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也不相同,对能力本位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有关教学文件的研究和实践的开展程度也不同。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工作过程化体系中的一门突出能力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1.改革目标

按照高职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原则,分析与建工测量课程有关的职业活动和岗位能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以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训练为主线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完成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

2.改革关键问题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等,但是最薄弱的就是“能力目标”,我们的课程必须突出“能力训练”。能力要根据项目和任务来训练,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来叙述。

(2)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改造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教师的操作点和学生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也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

(3)按照真实或仿真的项目环境设计适宜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设计有综合项目和单项项目。综合项目设计应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

(4)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法,提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等,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角色变成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

(5)教学改革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探究法、总结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参加与课题有关的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研究职业教育新观念,学习高职先进的课改经验和案例。

②对现有的建工测量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效果及教学文件等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课程实施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明确课程改革方向。

③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找准各子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科学地进行课题论证,明确研究课题内容、性质、指导思想及研究方法。

④结合课程教学,边研究、边实践,跟踪调查,及时总结实践效果,调整研究路线,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保证各项研究成果均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程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确定“任务―发现―创新”的教学模式

这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2.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3.按照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原则设计课程

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并将德育内容、外语内容及职业核心能力等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即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并制定该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等有关教学文件,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创新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工程测量专业人才需求,指出提高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对高职院校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对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人员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

因此,对原有工程测量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人员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工程常用的测量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同时具备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行业对测量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是不断增大。同时各省市水利、土地、工程建筑等行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量加大。各用人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测量人才。然而在这种量的需求增加的同时对工程测量人才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测量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在于强调实践性和应用型。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测量人员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位合格的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三、“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生产工作经验,实现学生毕业后知识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测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及岗位需求,应构建起“夯实基础,加强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循序渐进。早期实训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兴趣为目标,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专业应用实践课程注重提升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专业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总结专业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应推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由单位的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心内容。这样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成,同时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资料、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 要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力求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人才,为我国工程测量行业的持续发展添加持久动力。在本文中,笔者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结合社会岗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拟定培养优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优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工程测量 人才培养 有效措施

工程技术测量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影响深远,培养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实用型专业人才意义重大。作为优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发源地,高等职业教学致力于向社会输出高等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彰显出良好的职业精神。本文结合社会岗位对工程测量技术创业人才的要求,为培养优质的专业人才提出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建议。

1 工程测量技术的岗位要求

1.1 行业岗位的学历要求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该行业各岗位的入职学历要求详情为:单位技术负责人这一岗位,要求入职者学历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作业区技术负责人这一岗位,要求入职者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而对作业组组长以及作业组组员的学历要求则为中专及以上。

1.2 岗位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岗位要求入职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的核心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素质主要考察入职者的团队精神、行为习惯、沟通交流能力等,以确保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入职者能够遵守职业操守,能够与其他同事协调合作,在岗位中发挥应用的价值。基本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各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入职者在日后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与设备,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职业核心技能则要求入职者具备掌握环境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及时了解四周建筑工程的布局,确保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职业发展空间,则主要看该入职者的学习能力与业务管理能力与未来的发展空间,考察入职者能否善于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1.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工程技术测量专业今后的就业岗位进行了总结,这些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工程检测员、工程监理、地理环境检测员、GIS数据工程师等。同时,根据岗位定位,笔者将工程检测、控制测量、环境制图这三大职业技能的培养,拟定为职业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2 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

2.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成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现阶段教学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习趣味性。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与竞赛等环节,提高学习趣味性。教师应多倾听学生建议,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实践教学期间,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均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认真参与实践课,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练习各项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设定评分机制,每一位组员的表现均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工作协调性,营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2)制定学习计划,向学生适当施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因此打好基础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制定学习计划,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学好知识。另外,透过学习计划,学生能够随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动态与学习成果,进步或退步的趋势均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而适当施压,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很有益处的。教师应设定奖惩机制,表扬并奖励进步明显,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退步、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加强沟通,指出这部分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良建议。

(3)注重学以致用,满足岗位需求。教学活动除了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学生对各类仪器、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力。一味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懂得学以致用,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实工作并不是纸上谈兵,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教学期间不要一味照本宣科,教师应结合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节假日校方应积极与测量单位进行合作,分配学生去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岗位需求,日后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

2.2 设立双证书教学制度

对于技术专业人才来说,相较于学历证明,专业资格证书才是证明自身专业技能的有效凭证。工程测量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需获得由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中级工程测量工作资格证书。笔者认为,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内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设立双证书教学制度。双证书教学制度,学生除需接受中级工程测量工作资格鉴定,还需接受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双证书教学制度的实施,不但能给学生一个专业的认定,海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降低失业率。

2.3 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方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符合人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十分强调实践性,传统的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行业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建立多个长期校企合作式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站在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这一岗位,经过充分的实践与锻炼,能够对该行业有深入的理解与足够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在日后就业时,能够迅速接手工作,直接为企业省去了上岗前培训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2.4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就现阶段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行业来看,传统的经纬仪、水准仪逐渐被全站仪、动态GPS等先进技术给取代。然而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投入不足,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落后,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掌握知识与技能与时展严重脱节,在工作过程中,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内容,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时,学校应与时俱进,结合该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拉近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认知,将会造就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结合工程测量技术行业的岗位需求,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双证制度教学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保障;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使学生在就职后尽快适应,均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人才。因此,结合社会需求,拟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是高职高专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工程测量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方法研究

摘要:工程测量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校城市建设产业系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和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本文就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改革;措施

工程测量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和使用,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中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测量技术的技能。虽然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学科,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光电技术、全站型速测仪、GP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经典的测量方法正逐渐被新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所代替。同时,建筑类专业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新的问题,也给测量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而迫使测量课程的学时缩减;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因此,如何使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建筑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2.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以项目教学为出发点,将工程测量的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各个小项目,通过建筑行业的广泛调查,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内测绘地形图,因此涉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外业与内业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开挖与土方量的计算、基础工程与主体砌筑中的施工测量、构件的安装测量、对工程质量评价而进行的检查与校核测量;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

2.2、改革教学方法

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多媒体、录像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避免了理论教学枯燥性与复杂性。利用课件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图片、视频以及动画效果,减少文字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实践教学以实物演示法为主,边演示边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3、加强实训教学

合理的实训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严格规范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工程中很少应用的内容,如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全圆法观测水平角、大平板测图等,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减。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测量实训的过程中,引入工程实例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的实地放样等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测量技能比赛。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3、工程测量课程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局限性

3.1、教学方式单一

工程测量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教师演示、学生重复,即首先在课堂上讲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几周后的测量实习中,再演示一遍测量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就是学生自行操作,本质上仍然是“集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环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满足高质量实践教学的要求。

3.2、实习时间集中

在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测量实习是工程测量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在我国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将测量实习集中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的几周,这种做法主要是便于教学管理,尤其是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以及测量仪器数量有限的高校。但是,集中实习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在测量实习期间能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但是对测量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没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因此,测量实习应该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应该使学生在工程测量课程之后仍然有机会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

3.3、灵活性创新性差

测量实习环节应该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测定部分步骤相对固定,而测设部分比较灵活,可以与房建设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设计图纸灵活展开,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测量实多数都是围绕测定部分展开的,测设部分涉及很少,而施工建设单位测设操作应用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工程测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增加灵活性较强的测设环节。

4、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

4.1、测量实验环节

验证性实验是继承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紧密配合理论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精讲,演示,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设计性实验涉及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安排,这就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前提。而综合性实验是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将各个验证性,设计性实验环节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4.2、测量实习环节

测量实习环节是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具体的工程测量理论课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拓宽和加深课堂教学的成果,可以进行实践实习工作,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实施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对实际工程中的测量过程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3、课外创新活动

在课外,可以搭建课外创新活动平台,比如测量协会的创办以及开展活动,学院的测量实验室保证定期全天开放,为协会会员提供测量仪器服务,同时实验室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保证学生每周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还可以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外创新活动平台的建立,激发了学生们投入测量实践活动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测量实践技能。举办测绘前沿技术讲座、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开展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推动其专业建设。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在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锻炼、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来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工作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高职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为了适应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学校、企业、行业”为主体,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测绘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现有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我们按照高职测绘专业培养工程施工、国家基础测绘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照“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观念,根据“循序渐进、分段进阶”的能力养成规律,将“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划分为认知见习、单项训练、综合实训、创新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阶段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对测绘行业开展广泛而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并根据测绘行业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体现学校特色、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发专业课程,优化“工学结合”的测绘人才培育模式,在合作企业进行面向专业素养课程的认知见习,体验职场实境,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同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 “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内涵式发展为原则,创新工学结合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学校深度融合,根据行业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设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培养理念,依据企业工作岗位能力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强化学生专项技能培养;强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对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现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使学生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培养,逐步推进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在校内以理论教学与专项技能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项目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企业顶岗实习促进就业,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

1.2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平台

基于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借助行业、企业的设备、标准、人员和需求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以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本专业与陕西测绘局技能鉴定中心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定期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及教师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及行业政策法规讲座,共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拓普康商贸有限公司在该院设立订单班,为企业培养测量仪器设备销售、维护人才;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该院共建“摄影测量工作站”,使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强化学生摄影测量内业处理能力。具备一定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用人机制,使一部分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与校企合作企业签订正式的用工聘任合同。

1.3 以行业用人标准为要求,完善双证书制度

工程测量专业构建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现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从而敦促学生掌握行业前沿的技术和设备操作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要求为主线调整课业内容,以充分体现符合职业专业特点的测绘人才培养特点。以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确定该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使教学内容直接准确地反映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体现学历和职业要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

1.4 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以赛促教,赛证融合

在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和行业的资格认证,以认证考核标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促进职业技能提高;以校内的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省级、部级的各项工程测量技能大赛,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兴趣,以竞赛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

2 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以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于测绘岗位的工作要求确定测绘人才培养方向;依据施工过程,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并加以分析,明确所需职业技能内容,提取归纳行动领域综合能力,构建体现工程测量技术高技能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门知识要求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以测量工程生产过程的系统性为出发点,围绕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培养,融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于一体,确立《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GPS应用技术》5门优质核心课程,系统安排课程的结构、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及总课时,调整课程标准,重新编排教学大纲,秉承“工学结合”的理念编写实践教材,优化实践课程理论。加强校内实训硬件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从企业聘请技能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指导实训教学,并承担部分对实践性要求较高且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倾力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实施。以核心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

3 教学模式改革

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教学组织模式,利用施工工地、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旨在达到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培育的目的。

3.1 以“岗位任务”为重心,改变原有的教学与实践安排

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技师课程开发模式,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时教学的时间。经过教学改革,目前工程测量专业实践课所占比例为48.4%。调整后,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2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制定科学可行的教研教改计划

①在启发式教学原则和互动式教学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积极倡导启发诱导式、讨论式、案例式、以问题为引导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师把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开展实例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②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在考试内容上,注重了内容的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部分课程的考试内容融入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项目(英语等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证、工程测量高级证等)。

③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我们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如《测量学》、《GPS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成图》、《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教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链接了很多典型教学图片和动画,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又弥补了教学过程中缺乏典型案例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3 “教、赛、证”三位一体,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发挥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专项技能的培养功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将技能大赛的内容、技术规范、标准引入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大赛的准备和参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并通过参赛过程的分组竞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并将职业资格鉴定和技能大赛有机结合,使优秀选手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同时,亦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融通。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就可与考取中级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学生通过实训锻炼掌握仪器操作,经过考核获取资格证书扩大就业能力。

4 结论

依托陕西省测绘局和企业的测绘项目为载体,创新的“三融合、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建筑工地、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外综合性实训场所进行面向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的综合项目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满足测绘人才市场需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专业办企业: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1.体制创新

建立了“四合一”产学高度融合的管理体制。章程规定了组织机构产生办法、权利义务、议事规则等;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起保障、考核、检查、监督等作用;企业负责市场开拓,提供项目任务、维护资质、进行资源的再分配等工作;从事生产和教学的教师(生产教学一体化)负责专业调研和市场分析,开发产学结合课程,组织生产与教学,进行质量评定与考核等。其决策层是董事会。

2.教学实践创新

构建“三维”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依据“三个转化”开发产学结合课程,形成典型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三个转化”和师徒制、云课堂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破解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顽疾;真实的生产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代之以项目分组制管理,形成制度与范式。

3.评价与考核机制创新

基于三个标准建立产学评价体系。以测绘行业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省优质测绘工程标准为依据,建立产学互通评价体系。考核通过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根据双师要求建立教师成长机制。设计专业教师成长路径,建立师徒结对、工程实践、职称评审等制度;规定教师职称评审试行工程系列优先原则,技术职务高低取决于教师参与工程项目的能力与业绩。教师团队对本成果理论贡献:论文15篇(中文核心8篇),专著1部;实践贡献:8项工程获得10个省市工程质量奖。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教学团队于2001年创建股份制公司:南京大地测绘院,秉持“生产育人”理念,在江苏率先实施“双主体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有:1.建立“四合一”(系主任与测绘院院长合一、专业带头人与总工程师合一、专业教师与项目经理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产学高度融合的管理体制,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教材组织与项目任务、教学与生产的“四同步”。2.基于教学与生产对接,构建“三维”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产学结合课程、生产课程)。根据测绘生产项目的特点,产学结合课程的二次开发实现了“三个转化”(技术设计转化为教学方案,生产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生产质量监控转化为教学质量监控)。3.以“三个标准”(测绘行业标准、测绘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和省级优质测绘工程评选标准等)为依据,创新产学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实行标准化考核和动态评价。4.建立“双师”培养与成长机制,教师职称评审试行工程系列优先原则,先有工程系列职称方可申报同级教师系列职称。本专业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除有工程和教师系列职称外,部分教师还考取了注册测绘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登记人等证书。

一、研究特色

1.按照素质、产学合作、生产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以“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交替式、素质教育与职业培养渗透式、技术教育与技能培养并进式”为指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学习迁移能力等,校企合作构建了工程测量专业的“三维”课程体系。

2.依据“三个转化”开发产学结合课程。以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等项目为载体,并结合每个生产项目的特点,适时修订和补充专业课程内容。产学结合课程内容的“三个转化”、师徒制、云课堂的方法以及行业专家的参与教学,不仅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而且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解决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顽疾。

3.基于三个标准制定产学评价体系。吸收“三个标准”中的规范操作、熟练程度、质量等级之精华评价学生,进行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产学互通的评价体系。三个评价标准的共同特征是质量标准,但又有所侧重,测绘行业标准侧重考查学生各种操作的规范性,测绘行业国家职业标准侧重考核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而省级优质测绘工程评选标准侧重学生成果质量差异的考核,实现了产学融通。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以及“工程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过工程实践且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获得企业颁发的工程实践证书。

4.鉴于双师要求改革教师成长路径。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建立流程,完善制度。通过工程项目,产、教、学结合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本专业教师在参与、主持或获得一项省级工程项目优秀奖后可依次申报工程系列助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在此基础上再申报教师系列的助教(助讲)、讲师、副教授(高级讲师)和教授(正高级高级讲师);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

二、研究成果

1.制订了“双主体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双主体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工程测量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统筹实施与安排“校内基础知识学习―校外专业认知和体验―校内专项能力培养―校外综合能力提升”的工学多轮循环交替式学习与培养。

2.构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三维”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产学结合课程和生产课程各有侧重,素质课程注重国民素质教育;产学结合课程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生产课程注重企业文化、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并通过顶岗实习实施。

3.开发了项目化教学资源。形成了由传统的以教材为基础和进入课堂为目的的课程开发转变到以工程项目为基础和进入工地为目的的课程开发机制。新课程具有“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交替式(多轮交替)、素质教育与职业要素培养渗透式(如体育课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技术教育与技能培养并进式(技术设计、总结、创新);成绩考核和能力评价动态化(以精度和速度为指标,打破年级界限,动态考核)、教学组织与学习形式多样化(班组合作学习、在线资源学习);人人能成才的目标”(简称“三式二化一目标”)。出版教材5部,主持工程测量专业部级数字化资源建设。

4.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通过项目制、师徒制和云课堂,在生产中教会学生技术与技能,突破教学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的瓶颈;在市场项目与教学不能衔接时,以校园地形图测绘等典型项目课程模拟真实项目,进行生产、管理与教学,并实现标准化考核。

5.形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坚持“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指导方针,建成融产、教、研、培、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含江苏省内首个职业院校GPS-CORS站)。基地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和助教助学”的实训教学模式。教师还利用实训基地设备承担了100多项工程项目,年创收近100万,实训基地现已具备“造血功能”,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三个转变”。以本专业为基础建立江苏地质职教集团,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三个转变”:由被动合作转变为主动合作,克服学校一头热的难题;由合作的不可控转变为可控,克服了以往何时安排、如何安排和怎么安排等完全由企业掌控的难题;由单一合作转变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南亲江 丁莉东 许曙青 汪 蕾 殷 忠等)

工程测量专业论文:高职工程测量专业课程项目化综合考核方法建构

[摘 要] 本文根据工程施工单位对高职高专层次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 工程施工单位;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一、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成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训和课间实训中,下面分别就这两个实训进行具体的阐述。

1、工程测量技术课间实训

工程测量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课间实训。我校的测量专业教师一直非常关注课间实训,在设计每门专业课教学时都把课程的核心能力设计为课程的主线,对学生的实训要求也非常严格,每个实训都需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将每门课程都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在大任务的基础上又分成多个小任务。每次课间实训都安排具体的任务,每个具体的任务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

下面以《测量学》课程为例,讲解课间实训任务的设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地形图测绘”,把“地形图测绘”作为一个大任务,在这个大任务下又分“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两个二级任务。“测区控制测量”下又设“导线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个三级任务;“碎部测量” 下又设“全站仪测绘法”和“GNSS测绘法”两个三级任务。

《测量学》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地形图测绘这一技能目标,因此将该课程分解成8项课间实训任务,分别是:等外水准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在8项课间实训任务中进行任务分解,详细的小任务有水准仪认识、等外水准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四等水准测量内外业、经纬仪认识、测回法观测三角形内角、竖直角观测、经纬仪检验与校正、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经纬仪测绘地形图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以上所列的任务模块均需在课间实训中完成、掌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理论课程后,课间实训前将任务布置下去,使每个小组心中有数,知道本次实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训注意事项,这样在任务实施时才不会出现混乱局面。

教师一定要在每项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具体、细致的评价。这个环节很重要,是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阶段,对做得好的表扬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实训后都要上交实训报告,有的是以小组为单位,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教师要在下次理论教学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上次实训的完成情况总结,指出每组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小组的表现给出小组的整体实训成绩,每个整个课间实训的成绩都是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

2、工程测量技术综合实训

为了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要体现综合性,测绘类专业的骨干课程均以一个综合实训为引导,把实训任务的完成作为目标,模拟测绘生产任务系统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设计上要把握好,将综合实训若干个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任务中,把握和每个技能要领。

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际任务,要制定具体的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来布置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综合实训任务需要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在实习基地方面,我们采取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见表3。

表3测绘类专业主要综合实训任务分解表

二、注重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是提高技能、增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综合实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后考核单独给定。测量专业课程的成绩一般是:理论成绩和课间实习成绩各占50%,课间实习成绩有每次的课间实习成果给定。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实习考核和仪器考核在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在学生完成理论课教学、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之后,进行测量技能的考核,对于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考核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录和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了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为了搞好测量仪器操作考核这项工作,在综合实训开始后,我们就把考核标准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使他们把测量实践技能考核当成了综合实训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重视综合实训这个环节。考核在工程测量教研组教师布置的场地进行,每名老师负责其中一项,监督每名学生的考核情况,最后几名老师综合给出每名参加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同学们对这种男做法很认可,认为这样的考核很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考核方法促进了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

每年举行的校企测绘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学校推广了本专业,为了竞赛的公平性,我们完善了《测绘技能竞赛方案》。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力求突出,不仅认真训练而且还主动请教老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教学录像、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库等均已上网,以便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前预习。利用CAI、网络教学、课外实验和演示、仿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教学服务。

四、结语

经过多年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准确,能吃苦耐劳,跳槽的学生比例很小。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非常满意,毕业生测量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仪器操作熟练,尤其是全站仪、GPS的使用,能够达到从学校到施工单位的无缝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