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Dunhuang Research

杂志简介:《敦煌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0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2020敦煌论坛选刊、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文献、敦煌学史、简讯

主管单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0-4106
国内刊号:62-100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393
总被引量:10503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10.0643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8735
平均引文率:17.984
  • 莫高窟前史新探——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义

    作者:马德 刊期:2017年第02期

    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宕泉河流域自汉代开发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西晋时建仙岩寺。作为敦煌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和中亚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为历史上敦煌菩萨竺法护从事大乘佛教经典翻译的场所,它称得上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发祥地;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习禅场所,它也是敦煌高僧昙猷在竺法护译出禅经的前提下“依教修心,终成胜业”的历史见证。

  • 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源流探讨

    作者:陈清香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佛传故事图像是佛教美术史上最普及化的题材,而随着佛教的流布,两千年来亚洲南北各地,均留有不同选题与风格的佛传。其中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为宋代的作品,却与传统汉式的佛传风格大异其趣。本文首先叙述佛传在印度、中土的起源流传和印度与中土八相成道图像遗例在选题与风格的差距。其次讨论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的选题与风格,从...

  • 阿育王式塔所具有的多种意义

    作者:蒋人和; 王平先 刊期:2017年第02期

    结合中国各地的阿育王式佛塔,探讨了这种单层、圆形覆钵顶、顶上四角通常有山花蕉叶造型的佛塔,并将其细分为舍利塔、阿育王塔、丧葬塔、纪念塔和瑞现塔。考察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窣堵婆式佛塔的起源、时代、特征及历史含义,并讨论了其潜在的原型。中国圆顶塔形并非起源于单一的原型,更有可能与不同文化综合作用下的思想及造像有关,是人类复杂...

  • 1907——1949年的莫高窟摄影

    作者:孙志军 刊期: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历史研究资料、调查报告、公函、画册、回忆录等资料的研究,全面梳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在莫高窟发生的成规模的摄影活动。

  • 照片档案遗产:敦煌、探险摄影与罗氏档案

    作者:经崇仪; 王平先 刊期:2017年第02期

    首先简要概述了该档案本身,包括罗寄梅的资料与拍摄方法的自然特征,将该档案定位为探险与纪实摄影的实例,并突出其对于历史、文化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罗氏档案对敦煌艺术研究的贡献。

  • 由《吴忠信日记》再探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

    作者:车守同 刊期:2017年第02期

    1943年3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抵达敦煌建所以来,莫高窟与榆林窟的管理进入了政府体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于抗战最艰困的时期,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与背景,随着近十年来两岸史料的陆续开放,敦煌研究院的院史也成为敦煌学的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本文就近三年来台湾地区所公布的《吴忠信日记》等新史料,补充说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的...

  • 《张淮深墓志铭》与张淮深被害事件再探

    作者:杨宝玉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根据法藏敦煌文书P.2913V《张淮深墓志铭》及从非常著名的《张淮深碑》抄件(S.6161A+S.3329+S.141564+S.6161B+S.6973+P.2762)卷背诗文中新找到的相关记述,对这些文书及其折射的归义军史诸问题进行了辨析考证。指出:《张淮深墓志铭》为葬后补写,当撰于索勋当政期间,即景福二年至乾宁元年(893—894),略晚于同是张球所撰作的《...

  • 漫谈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作者:黄征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古籍整理,特别是敦煌文献的整理,属于高难度的学术基础工作,目前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也各有利弊。本文作者以自己从业三十年的切身体会,对敦煌文献整理中的规范问题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并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可供借鉴与探讨。

  • 论西域样式凹凸法与天竺遗法

    作者:顾颖 刊期:2017年第02期

    西域式“凹凸法”是西域样式佛画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它虽以古印度晕染法为根基,但同时也是在糅合其他相异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技巧、程式、效果与所谓的“天竺遗法”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在有关“西域绘画”的研究中,应将“天竺遗法”与西域式“凹凸法”予以区分,如此才能更清晰地把握西域样式佛画的风格和特征。

  • 试论高昌地面佛寺的类型与分期

    作者:夏立栋 刊期:2017年第02期

    高昌地面佛寺呈现出以佛殿为中心、以塔庙为中心和前殿后塔式布局三条基本的演变谱系,其形制布局、壁画题材、装饰纹样、墨书榜题可与当地及龟兹、焉耆、河西等地石窟寺院、地面佛寺比对者良多。本文所论高昌地面佛寺分别营造于5世纪前期、6世纪后半至8世纪初、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西夏至元代四个时期。各谱系寺院在不同时段的影响源流不断变...

  • 瓜州塔考辨

    作者:杨富学 刊期:2017年第02期

    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学界认定为西夏之物,并推定其前身为中华十九座舍利塔之一的瓜州塔。据载,瓜州塔建立于北周时期,但那时的瓜州其实是敦煌,治所在沙州古城,与今天的瓜州同名而异地。“瓜州塔”建于崇教寺,即今莫高窟,与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无干;榆林窟第15、16窟所见阿育王寺,应为山丹或武威的阿育王寺,绝非锁阳城塔尔寺;瓜州锁阳...

  • 乌兰县置废与辖境申说

    作者:高启安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位于丝绸之路北线中段、今甘肃省白银市境内的乌兰县,旋置旋废。始设于周武帝保定三年(562),可能废于建德六年(572);唐武德九年(623)重置;建中四年(783),乌兰县境划归吐蕃。唐乌兰县所辖三乡,西境以白鹿烽(今景泰县上沙沃镇白墩子)为界。一乡,所辖范围即县城所在地及其附近,包括今景泰县五佛乡沿河一带,还可能包括河对岸的靖远县发裕...

  • 《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获美国出版商学会的学术卓越奖——霍金斯图书奖

    作者:王平先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7年2月2日。美国出版商协会学术出版部在华盛顿特区宣布了第41届学术卓越奖——霍金斯图书奖。由内维尔·阿根纽(NevilleAgnew)、玛西亚·里德(MareiaReed)和特里·巴尔(Tevvy Ball)编辑、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学者合作撰写、Getty Publications于2016出版的《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Cave Temples of Dunhuan...

  • 中古时期乌兰关、县位置考辨

    作者:冯培红; 王蕾 刊期:2017年第02期

    乌兰关、乌兰县是丝绸之路北道与黄河交叉的交通要冲,始置于北周武帝时,乌兰县在隋代一度被撤废,唐初复置,武周时县治迁徙,与乌兰关一起到唐末犹存。有学者认为乌兰关与会宁关夹河并置,黄河东、西两岸分属于会宁县与乌兰县;也有学者坚持乌兰关、乌兰县治在今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村的北城滩古城,与会宁关、会宁县同在黄河东岸。本文在考辨史籍...

  • 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

    作者:张启芮; 张启荣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村北城滩古墓群先后出土了五方隋唐墓志,都记载了乌兰城和乌兰县,为研究中古时期的乌兰建制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这五方墓志中,有两方是块砖,现藏于靖远县博物馆;有两方原石已佚,但《定西文物概况》中抄录了部分文字;有一方藏于私人之手,经过笔者辗转寻访,有幸得睹墓志照片。本文将这五方北城滩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