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Dunhuang Research

杂志简介:《敦煌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0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2020敦煌论坛选刊、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文献、敦煌学史、简讯

主管单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0-4106
国内刊号:62-100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393
总被引量:10503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10.0643
立即指数:0.024
期刊他引率:0.8735
平均引文率:17.984
  • 天门·天宫·兜率天宫——敦煌第275窟弥勒天宫图像的来源

    作者:何志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四川、陕北、河西本土汉晋以西王母为主神的天门图像、长江流域汉晋佛像和犍陀罗弥勒天宫等,促成了敦煌第275窟北凉弥勒天宫图像的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流行并影响云冈。中土早期弥勒天宫图像的形成是犍陀罗佛像与汉地西王母神灵信仰传统的契合,也是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的早期例证。

  •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北壁供养人像和供养人题记

    作者:石松日奈子; 筱原典生; 于春(译) 刊期:2016年第01期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式。笔者赞同后者之说。通过对北壁壁画的图像、样式、画技、材料、色彩、供养人像的构成和服装、供养...

  • 敦煌石窟考古绘图中的佛龛展开图画法刍议——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实践尝试

    作者:赵蓉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尝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点云,实现在计算机辅助制图下完成佛龛展开示意图的方法。此方法借鉴并融合手工测绘时对佛龛曲面的展开结构、画法几何曲面展开法以及坐标控制法等,是考古绘图在龛壁曲面展开实践方法上的一个新尝试。本文同时探讨了手工展开龛曲面的可能性,并进行了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

  • 东亚文化圈鸱尾的类型研究初探

    作者:张明皓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以东亚文化圈内目前现存的鸱尾形象为研究对象,根据鸱尾的整体造型与细部装饰特征,结合这些鸱尾所处的时代与地域,将东亚文化圈内的鸱尾分为整体型鸱尾与截断型鸱尾。

  • 印度阿旃陀生死轮图与尼泊尔马头观音之间的联系

    作者:梁燕; 张同标 刊期:2016年第01期

    目前仅知古印度唯一的生死轮图保存于阿旃陀石窟,表现五趣轮回,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记载基本对应,表明当地流行小乘有部教派。后来的中国等地更加流行的是基于犊子部的六道轮回,新增加了阿修罗道,而其源头仍然可以追溯到一切有部。大乘佛教兴起,改变了小乘佛教的自我解脱,转向他力信仰,使得众生脱离轮回苦的救度行为越来越多地...

  • 鹿头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

    作者:吕德廷 刊期:2016年第01期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檗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北朝流行鹿头梵志可能与当时佛教宣传五戒十善的思想有关。

  • 敦煌本《金光明经》残卷缀合研究

    作者:张涌泉; 朱若溪 刊期:2016年第01期

    经对现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全面普查,可确定的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写卷有280号之多(其中41号残片系我们比定),绝大多数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撕裂为数号者。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英国国家图书馆藏及甘肃省各家馆藏为中心,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把其中的31号残卷缀合成9组。

  • 敦煌疑伪经四种残卷缀合研究

    作者:张小艳 刊期:2016年第01期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无量大慈教经》《要行舍身经》《赞僧功德经》《佛母经》等4种疑伪经中的26号残卷(片)缀合为12组(4+4+2+2)...

  • 敦煌佛教文献《大乘无量寿经》缀合研究

    作者:张磊; 左丽萍 刊期:2016年第01期

    敦煌佛教文献《大乘无量寿经》共约1259号,包括730余号残卷或残片。通过对英藏、俄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本《大乘无量寿经》残片的内容、断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将其中的19号残片缀合成9组。

  •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作者:沈如泉 刊期:2016年第01期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

  • 三阶教《七阶礼》与佛名礼忏

    作者:杨学勇 刊期:2016年第01期

    大住圣窟所刻《略礼七阶礼佛忏悔等文》与三阶教《七阶礼》有诸多相似之处,从《七阶礼》的演变轨迹及大住圣窟对三阶教的影响等方面可以确定《略礼七阶礼佛忏悔等文》影响了《七阶礼》,从中可窥《七阶礼》的起始形态,并为研究信行的广、略《七阶佛名》提供了线索。三阶教“六时礼拜佛法大纲”应是广、略《七阶佛名》的纲领性文字,据此大纲并...

  • 丹丹乌里克犹太-波斯文信件考释

    作者:李大伟 刊期:2016年第01期

    1900至1901年,斯坦因(A.Stein)在于阗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了一封以“犹太-波斯文”(Judeo-Persian)书写的信件。此封信件是丹丹乌里克犹太商人写给塔巴里斯坦的雇主,也是迄今所知犹太人入华贸易的最早历史记载。

  • 《居延新简》中的“行[巾券]帻”

    作者:聂丹; 聂淼 刊期:2016年第01期

    传世文献不见“行[巾券]帻”,仅见“[巾券]帻”,意思是绑腿。在《居延新简》中,“行[巾券]”不是绑腿,而是用来裹头的长条形布带。《居延新简》中的“行[巾券]”也称为“帻”,也可以合称为“行[巾券]帻”,就是用来裹头的长条形布带。

  •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燧”及其命名探析

    作者:黄艳萍 刊期:2016年第01期

    烽燧是边境候望系统中的基层军事组织。据我们统计《肩水金关汉简》1至3卷中不重复的燧名至少有161个(未包括残损严重的燧名),实际的烽燧数量应超过此数字。可见汉时金关地区烽燧组织十分庞大,彰显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简牍出土地点的相对集中性、简牍内容的提示性和相关性来判断各燧所属候官,再依据候官辖燧数量的差别来判断其规...

  • 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敦煌石窟数字文化呈现与展示

    作者:吴健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结合敦煌研究院成功的数字展示案例和“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需求,通过现有大量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多元的可视的数字化成果,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空间和地域局限,走出文物本体环境,面向国内外,以新的展示环境、新的视觉表达、新的文化旅游模式呈现在公众的面前,精心组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以艺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