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科学与技术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076/T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评述、热点点评、储能材料与器件、储能系统与工程、储能测试与评价、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资讯聚焦、资讯聚焦_会议通知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化学工学会
国际刊号:2095-4239
国内刊号:10-1076/TK
全年订价:¥ 1276.0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1.14
总发文量:1413
总被引量:4856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4.1212
立即指数:0.0541
期刊他引率:0.989
平均引文率:32.9054
  • 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模式分析

    作者:陈晓轩; 李晟; 胡泳钢; 郑时尧; 柴云轩; 李东江; 左文华; 张忠如; 杨勇 刊期:2019年第06期

    镍钴锰三元层状氧化物(NCM)正极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在动力/储能电池系统(ESS)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Ni含量的增加可提高三元材料的比容量及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相关电池体系的容量保持率和安全性将会变差。如何有效解决该矛盾是此类NCM电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从NCM电池体系循环过程中常见的体相结构破坏和正极-电解液界面组成改变两方...

  • 锂离子电池中重要正极材料体系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耿福山; 胡炳文 刊期:2019年第06期

    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而理解正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阐释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尤其是性能衰减与失效机理)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磁共振技术(含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中不断进步,逐渐成为研究正极材料构效关系的关键技...

  •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失效机制及其表征技术

    作者:孙兴伟; 王龙龙; 姜丰; 马君; 周新红; 崔光磊 刊期:2019年第06期

    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点,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和安全问题。但是,现有的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存在容量衰减快、过充、产气、内短路、日历失效等电池失效问题。而且,由于聚合物电解质不耐辐照,其较强的界面黏附性使得电极/电解质界面难以剥离,导致缺乏合适的表征技术深入研究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的失效机制,这极大...

  • 超声技术在锂离子电池表征中的应用

    作者:邓哲; 黄震宇; 刘磊; 黄云辉; 沈越 刊期:2019年第06期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能量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然而其性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大量的先进表征技术应用在锂电池研究中,有力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基础理论的进步。超声作为一种无损表征手段,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等优点,在电池特性表征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锂离子电池失效中析锂现象的原位检测方法综述

    作者:樊亚平; 晏莉琴; 简德超; 吕桃林; 俞梦; 王振宇; 张全生; 解晶莹 刊期:2019年第06期

    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失效现象如循环寿命缩短、自放电率变大、功率特性劣化等,甚至发生安全问题。负极析锂是导致这些失效甚至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析锂的原因与过程就显得格外重要。探明析锂原因的关键是表征锂的存在和锂枝晶的生长过程。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现象常用的原位检测技术,包括物理检测法和电化学...

  • 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利强; 唐永福; 刘秋男; 孙海明; 杨婷婷; 黄建宇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本文总结了原位透射电镜在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但是电极材料以及其与电解质界面(SEI)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形貌、成分的变化过程还不清楚,以上结构演化与电池性能的相关性更是了解甚少,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可以在微观尺度上对其变化进行观察,原位透射电镜技术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而设计的。原位电镜...

  • 锂离子电池内部力学与温度参量在位表征方法

    作者:冯小龙; 杨乐; 张明亮; 陶然; 韩雨; 温家伟; 王潘丁; 宋维力; 艾士刚; 陈浩森; 方岱宁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年来,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求日益迫切,以硅基负极、三元正极为代表的高容量材料研究进展显著,与传统电极材料相比,其力学失效与热失控等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从力学结构角度来看,锂电池电芯是典型的密封结构,在全寿命周期的服役过程中,在电池内部发生电/化/力/热多场耦合共同作用,因此,在位表征电池内部的力学与温度参量对揭示锂离子电池...

  • 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等荷电状态下热失控产物喷发过程

    作者:王贺武; 张亚军; 李成; 李伟峰; 欧阳明高 刊期:2019年第06期

    以电动汽车用方壳型镍钴锰(NCM)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以氮气为惰性保护,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在密闭容器内开展了电池热失控产物喷发过程的试验研究。检测压力突变表明,中等荷电状态下的电池热失控后的喷发过程出现了2次剧烈喷射,分别导致了喷发物射流区温度的突然降低和快速升高。借助辅助光源,捕捉到了热失控产物首次喷发演变过程的高速影...

  • 锂离子电池电热触发热失控泄漏毒物研究

    作者:解洪嘉; 孙杰; 李吉刚; 周添; 卫寿平; 伊志豪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电热触发热失控过程,本工作在研究和建立电热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荷电状态下18650锂离子电池进行电热触发热失控,分析了电热触发18650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现象,对热失控过程中泄露的气体进行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热方法可以触发18650锂离子的热失控,该热失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同时伴随浓烟和高温,...

  • 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形状与多阶段容量损失

    作者:葛昊; 李哲; 张剑波 刊期:2019年第06期

    锂离子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多阶段容量损失,即由大致成线性的容量损失阶段突然变为急速下降的容量损失阶段,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发现这种多阶段容量损失特征可以由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的多段斜率形状引起。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内阻增加,给定放电规程下的放电截止电压落到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的不同斜率区间,导致了不同的容量损失速率。为了...

  • 铅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

    作者:薛雅文; 谢梦茹; 李金东; 熊睿; 袁笃; 郭志刚; 邓成智; 吴旭 刊期:2019年第06期

    铅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铅电池,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正在逐渐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自2004年铅液流电池被提出15年来已经有不少相关研究,本文分析了铅液流电池的理论性能,回顾了其发展历程,介绍了其研发现状。现有研究中,电极面积为100cm^2的铅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可实现充电效率为90%和电压效率为80%的100次循环,且已有研究...

  • 相变储能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光; 肖安汝; 刘梦云; 郭少鹏 刊期:2019年第06期

    相变储能是通过相变材料吸/放热过程来实现能量储存的技术,它能够解决热量供需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并以其高储能密度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相变材料的热导率较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针对相变储能材料熔化/凝固过程中热导率低引起的传热速率慢的问题,从优化储能设备结构、添加剂提高相变材料热导率以及联合强化传热技术三方面综...

  • LiFePO4/S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作者:朱蕾; 江小标; 贾荻; 颜廷房; 吴勇民; 汤卫平 刊期:2019年第06期

    以提高磷酸铁锂体系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为目的,在LiFePO4正极材料中加入少量S材料球磨制得LiFePO4/S复合正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结构和形貌,并分别组装扣式电池和软包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纳米颗粒致密均匀附着在硫材料表面,构成具有包覆性结构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比例的LiFePO4/S复合材料...

  • MXene/银纳米线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作者:孟奇; 刘晓辉; 孙铭泽; 王其洋; 毕红 刊期:2019年第06期

    新型二维材料MXene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导电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上,而银纳米线(AgNw)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是一种良导体。采用简单的混合自组装法制备出MXene/Ag Nw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其进行物像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当Ag ...

  • 基于微乳液法的多孔棒状结构MnFe2O4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作者:丛龙达; 邢雅兰; 靳宝贻; 吴昊; 赵光金; 张世超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本工作以硫酸亚铁和乙酸锰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气溶胶作用下,通过微乳液法合成了前体,锻烧后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一维棒状MnFe2O4材料。棒直径约200 nm、长度2~3 m,含有大量孔径在13~35 nm的介孔结构。将制备的MnFe2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200圈循环仍能保持630 mA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