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重庆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68/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交通强国建设专题、乡村振兴战略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与法治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思想与文化研究

主管单位: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3-0186
国内刊号:50-1168/C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44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669
总被引量:10246
H指数:33
立即指数:0.0136
期刊他引率:1
  • 略论共产党执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

    作者:石作斌 刊期:2005年第12期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必然构成一种相互统一的价值关系、一个相互联系的价值体系、一项相互支撑的价值工程。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首先体现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等主导价值层面;也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等多维价值层面;还体现在合规律性、合人民性和合法治性等基础价值层...

  • 论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作者:郝春和; 江世银 刊期:2005年第12期

    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作出了贡献。但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应选择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西部重点经济区)、航空航天和生物制药业、电子信息业、能源产业和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产业进行布局。

  • 论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国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借鉴

    作者:黄英君 刊期:2005年第12期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多种模式,启示我们应以国情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要健全农业保险立法,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的模式,设立农业巨灾专项风险基金,推动多渠道、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以农业保险的发展切实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

  • 图书出版发行业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和效率分析

    作者:王睿新; 丁永健 刊期:2005年第12期

    通过对图书出版发行业产业链中各环节关系及利润分配情况的分析,指出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在政策、历史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独特产业结构,不仅使《著作权法》的立法效果不尽人意,还使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的效率欠佳。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会计目标: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作者:欧理平; 何华军; 岑远春 刊期:2005年第12期

    会计目标在会计界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的会计信息。融合理论认为会计目标在于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表现在有助于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经营责...

  • 应用伦理学的建构与解构

    作者:刘须宽 刊期:2005年第12期

    应用伦理学兴起的内在原由是:传统伦理学的发展不能适应科技时代的变革和新兴技术渐次拓展的要求,应用性的技术学科需要与自身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的伦理尺度和道德支持,这本身就足以表明应用伦理学的开创性意义。但在另一个向度上,应用伦理学的盲目细分又加剧了应用伦理学自身与统一性、完整性、“公度性”的分离,伦理尺度在应用性的泛滥中...

  • 北宋诸儒论扬雄

    作者:李祥俊 刊期:2005年第12期

    扬雄是西汉末年具有创造性思想的儒家学者,在汉唐儒家经学思潮中独树一帜。北宋时期,儒家学说正处于由汉唐经学到末明理学的转型阶段,扬雄批评经学、回归先秦原始儒学的学术取向受到褒扬,一度被尊为儒家道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北宋诸儒通过对扬雄品行、学术、人性论等的反复讨论,逐渐由推崇演变为批评,从而使扬雄在末明新儒学的道统中失...

  • 寻觅失落的文心——文化视域中的到勰文论及其理论旨归

    作者:唐辉 刊期:2005年第12期

    刘勰文论是一个多重套叠体系。这包括如下层次:第一,阴阳观念;第二,数理形式:第三,道德框架;第四,文道观念;第五,版块组合;第六,命题结构,等等。这些都需要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中展开分析。

  • 浅谈王粲的《从军诗》

    作者:任慧 刊期:2005年第12期

    王粲《从军诗》是其加入曹操集团后的代表作品,诗中洋溢着昂扬的乐观精神。本文对《从军诗》作出三点分析:首先,曹操实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诗人对曹操的赞美发自内心;其次,作为依附于政治的文人,王粲保持了正直的节操;其三,《从军诗》有其独特的艺术美。

  • “七月”诗派与抗战文学

    作者:刘扬烈 刊期:2005年第12期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流派。时代孕育并玉成了这个群体。他们坚持并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道路,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忧患意识为祖国而歌,深刻地描绘了民族的灾难、人民的悲苦愤怒的抗争,呼唤光明和春天。在艺术上不懈的追求,求真求新,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创造,朴实、明快、激越、高昂的艺术风格等等,...

  • 语言诗性功能的还原——以《乡愁》的分析为个案

    作者:黄洁 刊期:2005年第12期

    本文以余光中《乡愁》为个案,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音律特征,“反常化”手法,虚构性、情节性特点,“悖论”语言运用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与隐喻性,力图探析出诗歌语言诗性功能的生成机理。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对诗歌文本绝对客观的语言分析是不存在的,语言的诗性功能要站在文...

  • 从语言到表演到禅——谈高行健的戏剧观念

    作者:胡志峰 刊期:2005年第12期

    高行健是当代戏剧家中有自己独特又清晰的戏剧观念的剧作家。高行健的戏剧理论否定了戏剧是文学的戏剧,建立了围绕表演展开的、强调表演的剧场性和假定性等的戏剧观。随着他对禅宗观念思考的日益加深,戏剧观中透露出浓厚的禅宗思想。

  • 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关威 刊期:2005年第12期

    关于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思想和活动,过去研究中有一些不够准确或不够公正之处,其中包括:李鸿章拒绝赴粤问题,李福谈判及撤军期限问题,李鸿章拒绝援闽问题,李鸿章阻止“定远”、“镇远”来华问题,李鸿章与乘胜即收问题。本文依据有关史料,对这几件事情的经过和内情进行了如实的描述,并试图对李鸿章思想和活动的真实一面做出客观评价。

  • 论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兴起的体制背景:合法性不足的弱势独裁

    作者:祝天智 刊期:2005年第12期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兴起和当时的政治体制有密切的关系。国民党的训政统治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独裁倾向,但由于作为训政主体的国民党虽独裁之心有余,但独裁之力不足。国民党的训政统治在运行实态上只是弱势独裁,始终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国民党应对合法性危机的主要策略是不断开出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这反而使它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民众由此...

  • “上帝鞭折钓鱼城”考辨

    作者:蓝锡麟 刊期:2005年第12期

    所谓“上帝鞭折钓鱼城”是一个虚夸出来的话题。“上帝之鞭”根本就与蒙哥无关。蒙哥死于钓鱼城之战,对当时欧洲格局毫无影响,对当时西亚格局影响也不大。实事求是地评价钓鱼城之战,重庆学界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