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杂交水稻 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正文】

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成臣; 雷凯; 吕伟生; 黄曙华; 周志辉; 高冰可; 王斌强; 石庆华; 曾勇军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45; 铜鼓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宜春336200; 九江农业科学院; 江西九江332101;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江西南昌331717
晚粳稻   秧龄   育秧方式   秧苗素质   产量  

摘要:为探究南方晚粳稻最佳的育秧方式和秧龄,本试验是以秧龄为主区、育秧方式为副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秧龄设25 d(D1)和30 d(D2)2种,育秧方式设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M1)、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M2)、湿润育秧(M3)及机插秧盘育秧(M4)共4种。2014-2015年探讨了不同秧龄及育秧方式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秧龄延长,2 a各育秧方式下秧苗叶龄、苗高、根长、根数及分蘖数均呈增加趋势,而总茎蘖数在移栽后各时期均总体表现较低,最终晚粳稻产量也显著降低,其中M4处理产量降幅最大。秧苗素质以M3处理表现最好、抛秧盘育秧居中(M1及M2处理),M4处理最差。各时期茎蘖数及产量均表现为M1>M3>M2>M4,其中,M3和M2处理产量均显著低于M1处理但显著高于M4处理,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适当缩短秧龄(25 d)、采用抛秧盘353孔塑盘育秧晚粳稻产量表现最好,其次为湿润育秧和抛秧盘434孔塑盘育秧,机插秧盘育秧由于其秧龄弹性较小,产量表现最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