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不同起源部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 【正文】

不同起源部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

作者:孙育民; 刘旭; 王新华; 施海峰; 周立; 顾佳宁;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 上海200030
心电图   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   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系统  

摘要:目的:评价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内不同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精确定位17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并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点,探讨二者的联系。结果:17例房速起源部位均获得精确定位并成功行导管消融。9例右心房起源房速包括上腔静脉房间隔侧1例,中上部界嵴1例,房间隔右侧3例,冠状静脉窦口内1例,希氏束旁2例,右心耳1例;8例左心房起源房速包括左上肺静脉2例,右上肺静脉1例,二尖瓣环2例,左心耳1例,房间隔左侧1例,无冠窦1例。V1导联P波负向者房速多起源于右心房;P波正向者,房速除起源于左心房外,尚可能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后部;P波等电位线者,房速多起源于Koch三角附近的相关解剖结构,如冠状静脉窦口、房间隔以及希氏束。结论局灶性房速常起源于肺静脉附近、瓣环、房间隔等心房内有特殊解剖结构的部位,心电图P波形态,尤其是V1导联可初步定位房速起源部位,而三维标测系统可快速对此作进一步精确定位,缩短导管消融及放射线透视时间。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