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不同等级渣驯的质量 【正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不同等级渣驯的质量

作者:赵明明; 范久余; 古锐; 宋涛; 曹赟; 刘艳回; 万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民族医药学院; 成都611137; 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610041
渣驯   黄腐酸   质量分级   近红外光谱   定量模型  

摘要: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统计学手段,探讨渣驯与其代用品的快速鉴别方法以及渣驯质量的评价方法。方法:参考传统外观质量分级将渣驯药材及其代用品分为4个等级,测定不同等级渣驯及代用品中黄腐酸的含量,分析其与渣驯质量分级的相关性;采集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质量等级与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考察渣驯及其代用品质量快速评价的可行性。结果:黄腐酸含量与渣驯外观质量分级无明确相关性;Ⅳ级(代用品)近红外光谱与其他等级渣驯能显著分开,而I,Ⅱ,Ⅲ等级渣驯的近红外光谱辨析度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所建立的渣驯中黄腐酸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80.13%,交互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0.047,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验证集R。=11.91%,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0.12,相对分析误差(RPD)=1.12,说明模型稳健性与分辨力不理想。结论: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能够为渣驯与其代用品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黄腐酸不能作为渣驯质量优劣的评价指标,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渣驯质量标志物,用以评价该药材的质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