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论坛

政法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杂志简介:《政法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608/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主题研讨、论文、评论、读书札记、马克思主义法学本土化研究、“全面依法治国”专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刊号:1000-0208
国内刊号:11-5608/D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25
复合影响因子:4.19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24853
H指数:68
引用半衰期:6.7396
立即指数:0.1552
期刊他引率:0.9772
平均引文率:30.6724
  • “事律”与“民法”之间——中国“民法史”研究再思考

    作者:梁治平 刊期:2017年第06期

    自晚清法律改革,民、刑分立观念扎根中土,在中国旧地寻觅民法踪迹的旅程便已开始。这种尝试,在不同时期,因了不同需求,或受不同刺激,而有不同的表现。在历史研究中使用现代概念、范畴和分类既不可避免,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应明确区分事实与规范、功能与意义两个层面,如果运用不当,这种研究很容易变成当代人的偏见甚至研究者个人好恶在历史中的...

  • “印证”证明与事实认定——以印证规则与程序机制的互动结构为视角

    作者:向燕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印证证明的理论自从其被提出以来就饱受学术界争议,近年来更被指无力防范错案的发生。比较中西方印证证明的司法实践,可发现作为认知规律的印证模式具有合理性与普适性,而作为法律规范的印证规则,因其内容与本国程序机制的匹配程度不同而存在优劣之分。印证规则与程序机制存在相互限制、相互作用的能动关系。为防范事实认定错误的风险,程序规则...

  • 权利外观责任与诈骗犯罪——对二维码案、租车骗保案、冒领存款案的刑民解读

    作者:杨志琼 刊期:2017年第06期

    权利外观是指与真实权利不符的虚假权利表征,涉嫌民事欺诈或诈骗犯罪。民法对权利外观"姑以真论"并使善意第三人"得其所欲",从而将不利后果转由真实权利人承担。当前刑法学界对二维码案、租车骗保案、冒领存款案的教义学的解读都难以合理认定权利外观案件的被害人并确定行为人的罪责。而换个视角,情况则大不同:将权利外观理论引入诈骗犯罪...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对残疾人权利的主流化研究

    作者:孟凡娟 刊期:2017年第06期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对残疾人权利的主流化体现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残疾人权利主流化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UPR多维度审视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的残疾人权利保护状态,强化联合国系统、国家以及非政府组织将残疾人权利纳入发展议程的理念,监督各国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促进残疾人主流化的进程,通过后续行动为各成员国推进残疾人权利主流化能力建设提...

  • 人民币入篮与我国法制变革

    作者:韩龙 刊期:2017年第06期

    SDR虽为IMF创立的官方储备资产,但只有在兑换成SDR篮子货币或其它可自由使用货币后,才能发挥国际储备的作用,因此,SDR实质上构成IMF一成员国向其他成员国获取可自由使用货币融资的法定或意定请求权。SDR的这些特性与人民币入篮所追求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对我国的资本项目管理制度、汇率制度、金融市场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由于SDR的特性使然,...

  • 国际投资仲裁第三方资助的规制困境与出路——以国际投资仲裁“正当性危机”及其改革为背景

    作者:肖芳 刊期:2017年第06期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第三方资助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形成产业,对国际投资仲裁制度造成重要影响。第三方资助的消极影响包括助长投资者滥诉、影响案件的公正裁决、妨碍争端的有效解决等。但是目前的国际投资仲裁制度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第三方资助及其发展和目前国际投资仲裁制度的弊端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第三方资助因为国际投资仲...

  • 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作者:汪海燕 刊期:2017年第06期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后,我国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至监察委员会。为确保职务犯罪调查工作在法治框架内开展,监察委员会与刑事诉讼法需要进行有效的衔接。依据调查案件性质的不同,监察委员会"调查权"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违纪和行政法规的一般调查;二是针对职务犯罪的刑事调查。刑事调查活动应受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规制。与此同时,职...

  • 中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进、现状与前景

    作者:蔡乐渭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征收补偿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在范围、方式和程序等方面都有所进步,但在补偿标准上一直按土地原产值倍数标准进行补偿。当前的土地征收补偿存在一系列问题,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补偿本身,甚至也不在于土地征收制度,而在于现行土地征收及其补偿赖以生存的制度与社会环境。土地...

  • 历史法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知识景象”——基于法政书刊的考察

    作者:李鼎楚 刊期:2017年第06期

    历史法学是西方极为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然而,它在近代中国传播的那段史实,目前学界却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在近代法政书刊中,这一传播过程大体可分为逐步繁盛的三阶段。通过对其文本中数量分布、作者权威、文体类型及载体档次等方面的"指标性"分析和所流布内容在背景渊源、人物谱系、核心命题和方法论上的"知识类别"梳理,以及传播中一种基...

  • 论对公诉方案卷笔录的法律限制——审判中心主义改革视野下的考察

    作者:刘译矾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克服案卷移送制度以及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裁判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已成为改革的关键。在案卷移送制度难以废除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案卷笔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对其在审判阶段的使用加以严格的法律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对庭前法官接触案卷的范围进行限制,对庭前法官阅卷可能产生...

  • 介入因素导致死亡时间提前时的归责分配

    作者:蒋太珂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介入因素导致死亡时间提前的情形,不应一律将死亡结果归责于介入因素,在部分情形下应将之归责于前行为人之行为。从因果关系论(客观归责理论)出发的解决进路,忽视了构成要件结果是结果归责的前提。既有的结果规定理论,未能厘清"死因"、"死期"和生命法益侵害之间的关系。应当对死亡结果进行抽象规定,介入因素未导致生命法益状态恶化之时,死...

  •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国际法战略

    作者:白佳玉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实现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建立在"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观基础上。国际法以其规范性和合作性特点确保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义利观的实现,为中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法新原则提供机遇。中国以北极利益攸关国身份,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衡量标准,顺势促进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规则遵守,引势带动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规则构建,...

  • 金融危机、国家治理与法治精神

    作者:冯辉 刊期:2017年第06期

    回首近十年来各国的危机治理,可以发现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本身不同于政治和社会危机,更在于其身处的时代背景。经济国家时代的金融危机治理,应构建一种体现平衡协调和公私融合,融介入、整合和退出三大机制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寻求法治精神的创新。介入机制的启动直接来自于国家天然的政治属性和经济职能,但其根本则在于整...

  • 治吏: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读《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

    作者:李启成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是"治吏"。韩非子先从实效角度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王夫之为之赋予崇高的价值追求,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从而将帝制中国法制精义一语道破。《法治是什么》以社会转型理论为依据,将中国历史上的法治分为贵族法治、帝制法治和民主法治三个阶段和两次转型,集中论述"治吏"这一宗旨在其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它是将法史...

  • 重识经济民主:波兰尼视角与经济法的社会建构逻辑

    作者:林越坚 刊期:2017年第06期

    卡尔·波兰尼的市场-社会张力结构理论为经济法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使得在现存的经济学视角之外能够另辟经济法的社会建构逻辑。依其社会视角,经济法的本质就是市场-社会结构张力的制序之法。依从这一逻辑,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得以重构,并可从四个维度导出经济民主的元价值地位。在中国当前新一轮改革以"市场决定作用"为取向的语境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