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论坛

政法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杂志简介:《政法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608/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主题研讨、论文、评论、读书札记、马克思主义法学本土化研究、“全面依法治国”专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刊号:1000-0208
国内刊号:11-5608/D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25
复合影响因子:4.19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24853
H指数:68
引用半衰期:6.7396
立即指数:0.1552
期刊他引率:0.9772
平均引文率:30.6724
  • 中国法学知识的形态与反思(一)——略论中国法律制度的正当化问题

    作者:葛洪义 刊期:2006年第05期

    2005年《政法论坛》基于学术立场,特辟专栏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政法学术研究现状展开了讨论,其中,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篇长文所提出的“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赖以为凭的支援性理据是什么”等问题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回应、批评甚或反批评。本刊认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意义至少指向了...

  • 也说世界体系与中国法律的理想图景

    作者:徐忠明 刊期:2006年第05期

    近来,围绕着邓正来教授所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提出的“中国为什么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问题,已有学者发表了若干颇为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话题。兹因《政法论坛》的约请,我想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必须郑重说明的是,这些看法既非评论,也非商榷,只是表达一下我自己的个人观点而已。

  •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方法论立场

    作者:夏锦文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中国法制建设进程的深入和中国法学研究的表象繁荣很容易引发诸如构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或“如何面对中国法学”之类的理论省思,这种理论反思和自觉也构成了时下学界关于中国研究的西方化与本土化论争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性精神的蔓延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法律/法学的移植论和本土化正成为一个重心主题。讨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当然...

  • 尚未破解的“礼法之争”难题

    作者:张仁善 刊期:2006年第05期

    1978年以来,中国法学枯木逢春,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法制现代化也开始了新的旅程。20余年的历史在人的一生中,不算短暂,但在一种文明的诞生、发展、成熟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也许百年历史(或一、两代人的历史)尚可勉强窥见一种文明轮回周期,或许可以借用人们常说的“盖棺论定”,法律文明也不例外。

  •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作者:陈兴良 刊期:2006年第05期

    我国刑法的知识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律学,自清末刑法改革引入大陆法系刑法制度以后,律学传统为之中断。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作为刑法典载体的语言发生了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嬗变,由此而使依附于语言的律学知识难以在近代刑法学中发生实际功用。随着大陆法系刑法制度引入而泊来的德日刑法学知识,虽然在20世纪30、40年代曾经一度生成...

  • 他域资源的反思与理想图景的缺失——当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理论质评

    作者:万毅; 林喜芬 刊期:2006年第05期

    邓正来先生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自登载于《政法论坛》(2005年第1-4期)始,即引起整个法学界的密切关注。邓先生采行“知识——法学”的进路对中国法学进行了整体性的批判,不仅对自1978年以降的中国法学受“西方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总体性现象提出质疑并予以否思,揭示出“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还对自觉研究“中...

  • 构建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

    作者:肖建华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民事诉讼理论猛烈地批判中国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并把西方发达国家的诉讼法律图景作为中国诉讼法律的理想图景,为审判方式改革描绘了当事人主义的前景,以寻求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关于事实发现、程序促进等方面的权限实行恰当的分配,使程序权利朝着当事人支配的方向发展。司法实践认同了这一观点并加以推广;...

  • “体系外国家”心态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贫困

    作者:徐崇利 刊期:2006年第05期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法学总体上处于后进的状态,其中,中国的国际法学也难以幸免。显然,对中国法学后进原因的一般性探讨,也适用于中国的国际法学。但在这里,笔者选取的是一个为中国国际法学所独有的截面,即从“体系外国家”的心态,分析长期以来中国国际法理论贫困化的特殊成因。

  • 对中国国际私法学术研究方法的点滴思考

    作者:杜新丽 刊期:2006年第05期

    读了《政法论坛》刊载的邓正来教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文章,颇有启发,邓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法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在部门法的研究中存在的,并且学界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邓教授的思想促使本人对中国国际私法学的研究做了一些粗浅的反思。

  • 税法的移植与本土化问题

    作者:廖益新 刊期:2006年第05期

    任何一种具体的部门法律制度都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生活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将或可能折射和反映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色彩和光辉。有感于邓正来教授之《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所提问题的启示,笔者拟就近年来中国税收法制建设和税法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判断和思考。

  • 经济法学现实地位与思索方法之考察

    作者:吴越 刊期:2006年第05期

    至少在经济法学界的部分学者看来,当下的经济法学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繁荣,笔者听到一些经济法学者甚至用“世界一流”来形容。这一论断并非自诩,而是有诸多的例证,如从经济法的理念到经济法的价值,从调整对象到调整方法,从法律关系到责任体系。这种繁荣的另一证据在于,自21世纪以来,经济法学硕士点、博士点迅速地增加,招生人数成倍扩大,...

  • 修辞论证的方法——以两份判决书为例

    作者:蔡琳 刊期:2006年第05期

    修辞在法官论证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具体论证中,法官往往充分利用唤起情感的修辞技巧,并且在判决书中修辞对论证具有构成性意义。此外,无论是修辞论证所重视的共识还是论证本身所反映的实践合理性,其合理性基础均是语用学规则。

  • 高考招生:从无区别对待到参与平等——对录取分数地区(民族)差异的宪法考量

    作者:王柱国 刊期:2006年第05期

    高考招生的无区别对待,即确立一个中立标准——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录取,虽然能够根除故意歧视,但不能消除事实歧视。而以消除事实歧视为目的的补偿平等、优先录取,只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不具有普遍意义。高考招生平等保障,应是与正义社会相契合的参与平等,社会各基本派系(如民族、地域)都应有适当比例的合格考生接受高等教...

  • 利益衡量的界碑

    作者:梁上上 刊期:2006年第05期

    利益衡量作为当前法院判决疑难案件的常用方法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利益衡量的滥用可分为“因缺少对利益结构的整体衡量而导致的滥用”和“因超越利益衡量的边界而导致的滥用”,这两者性质不同,解决的途径也不同。为避免利益衡量“因超越利益衡量的边界而导致的滥用”,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是选择妥当的法律制度并在该制度内进行利益衡量,并且其...

  • 行政审判中的规则阐明问题研究

    作者:刘善春; 刘德敏 刊期:2006年第05期

    规则阐明是司法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事实和法律问题,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发现和阐明这些规则,对提高案件质量、提升司法权威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行政审判有自身的特点,其纷繁的法律关系和复杂的行政管理活动,为行政法官进行规则阐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则阐明是指法官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