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论坛

政法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杂志简介:《政法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608/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主题研讨、论文、评论、读书札记、马克思主义法学本土化研究、“全面依法治国”专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刊号:1000-0208
国内刊号:11-5608/D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25
复合影响因子:4.19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24853
H指数:68
引用半衰期:6.7396
立即指数:0.1552
期刊他引率:0.9772
平均引文率:30.6724
  • 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研究——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

    作者:李浩 刊期:2004年第04期

    我国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除了需要实现效率的目标外,还需要满足公正的目标;除了应当具备整理和固定争点、收集和交换证据、促进当事人和解这些一般功能外,还应当具备防止先定后审、单方接触、强制调解、先入为主的特殊功能。应当根据合目的性的原则来选择我国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模式。我国目前实行的审前准备模式有审判法官型、法官助理型、...

  • 审前准备程序设计中的几对关系问题

    作者:陈桂明 刊期:2004年第04期

    确定争点与固定证据是审前准备程序的基本内容,二者处于诉讼进程的同一阶段,但具有不同的任务,在功能和时序上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从立法来看,目前急需设置和完善整理固定争点的程序,为固定证据提供前提。审前准备程序中应当建立预审制,实行准备法官与庭审法官的分离或相对分离,并采举证时效制,审前准备程序并非所有案件的必经程序。...

  • 论构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足性审前程序——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并立的改革观

    作者:汤维建 刊期:2004年第04期

    传统的审前程序是为庭审作准备而存在的,其工具性价值成为惟一的功利追求,审前程序的功能因此而受到限制。这种功能观也制约了审前程序的模式设置,我国审前程序的过分职权化的倾向是与审前程序功能单一化期待有密切联系,其结果便造成了审前程序的可有可无及其机能萎缩。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结构应当改变绝对的庭审中心主义,要彰显审前程序所具...

  • 信息社会中的法学教育

    作者:吴志攀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今天与以往的时代最不同的特点是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带动的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果我们的法学教育能够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就能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展,我国的法学教育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

  • 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与重新定位

    作者:霍宪丹 刊期:2004年第04期

    法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不断创新。应摈弃狭义的法学教育的概念,重新界定和建构法学教育的新概念。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第一,与法律职业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共同构建法律职业教育共同体(如组建国家司法学院和省级司法学院);第二,尽快建立与司法考试制度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职业教育制度和法律职业培训制度...

  • 平等保护请求权研究

    作者:李树忠; 侯晓光 刊期:2004年第04期

    平等保护请求权是一种公法上的请求权,是公民在遭受公权力的不公平对待后请求公法救济的基本权利,平等保护机制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建立的。我国尚未承认公民广泛的平等保护请求权,因而受限于狭隘的行政诉讼范围,以致大量的公权力“歧视现象”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公民权利无法获得法律的平等保护。面对制度缺漏与问题叠出的困境,我国应...

  • 法治视野下的羁押制度

    作者:杨立新; 刘根菊 刊期:2004年第04期

    羁押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它的存在既有正当性道德基础,又有正当性法律基础。它的运作既需符合并遵循正当性标准(正当程序),又不可避免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羁押制度的存在也具有正当性,但在规范层面存在某些正当性缺失,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有与法治社会不符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有必要在法治的视野下研究如何...

  • 德国犯罪理论体系概述

    作者:托马斯·李旭特; 赵阳 刊期:2004年第04期

    德国犯罪理论研究经历了古典理论、原因行为理论、目的行为理论、目的理性论数个阶段,其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分析行为时采用的三分法:行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罪责。这种三分法在法律现实中经受了考验,而且对刑法以外的德国法律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 量刑制度宏观问题研究

    作者:黄京平; 蒋熙辉 刊期:2004年第04期

    量刑制度的外观为刑罚裁量与体系化构成,包括缓刑制度、死刑缓期执行、再犯和特别减轻制度;量刑制度具有规范、限制、整合、贯彻功能;运行量刑制度需要考虑运行环境和权力介入、媒体舆论、法官好恶、治安形势等相关影响因素;量刑制度存在两个基本走向,即综合化与精确化。量刑制度改革宜从总体目标、制度完善并结合刑事诉讼改革三方面同步进...

  • 民法理论在知识产权中的运用

    作者:杨巧 刊期:2004年第04期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性质的民事权利,与物权、债权、人身权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从其共性入手,进而再探究其个性,以取得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全面认识。研究知识产权,应当以民法原则、理论为基础;基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传统民法理论和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知识产权,因此,还要适用特殊的理论和制度体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采...

  • 论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之关系——写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之时

    作者:金福海; 王林清 刊期:2004年第04期

    劳动者因工负伤的救济途径有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两种。我国法律关于二者的关系不明确,规定不全面,应进一步完善之。即:明确二者的基本关系:明确可适用侵权赔偿之范围;明确保险人的求偿权,以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 关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思考

    作者:石晶 刊期:2004年第04期

    善意取得制度是确认所有权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对原权利人正当权利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否定。应该明确其适用前提,保持其界限的严格性,只有这样,善意取得制度才是值得遵守的,这项制度的发明才能真正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标志。

  • 中国反倾销立法评价及其完善思考

    作者:沈木珠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中国当前面临着来自国外商品倾销的严重态势。然而,现行反倾销法存在的缺漏,使之不能很好承担起艰巨的反倾销任务。鉴于国内外反倾销的紧迫势态,由全国人大颁布反倾销法乃众望所归。在国家反倾销法孕育出台之际,客观、公允地评价反倾销立法现状.指出反倾销立法研究中的偏颇,廓清反倾销立法中的模糊认识,提出进一步完善与修订的意见,不仅...

  • 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

    作者:寇丽 刊期:2004年第04期

    我国在认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时,应适用或参照《纽约公约》的规定,可仲裁的争议事项范围尚有待扩大。我国一些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也已有限地赋予了当事人对仲裁程序法律适用的选择权,“非内国仲裁”理论的某些合理内容,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吸收。我国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的适用,以有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主,但不得违...

  • 当今犯罪构成理论的八大矛盾

    作者:侯国云 刊期:2004年第04期

    现今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是正确的,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存在不少矛盾,比如,犯罪构成定义认为,犯罪构成决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大小,这与事物的性质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原理相矛盾。再如,通说将犯罪客观方面称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将客观方面包含的行为、结果也称为客观要件,这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相矛盾。此外还有,犯罪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