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杂志简介:《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6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热点关注、理论探讨、学校管理、学生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主管单位:扬州大学
主办单位:扬州大学
国际刊号:1007-860
国内刊号:32-1466/G4
全年订价:¥ 72.00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9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1511
总被引量:8472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2.962
立即指数:0.0592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5.8639
  • 高校招生政策:政治抑或教育?

    作者:程广文 刊期:2015年第01期

    高校招生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而所有公共政策均有其政治旨趣,即追求社会公平。但是,从现实看,无论在何种文化下,社会公平作为高校招生政策的政治旨趣难以在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教育领域中的公共政策尤为如此。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招生政策一方面是公共政策,但另一方面它还具有教育属性。在教育视野里,高校招生政策应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应以教育...

  • 学科本质的再认识——学科史的视角

    作者:韦冬余 刊期:2015年第01期

    通过对"学科"词源学以及前学科期、学科期、后学科期三阶段学科历史演进的分析得出,学科是按照性质等划分的有边界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的门类。系统化有边界的知识体系是学科的基本构成;学科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学科暗含规训,可能负载权力;知识的分类孕育新学科的产生;按照领域的不同,学科总体上可以分为科学研究中的学科和教育中的学科。

  • 教育是理性与精神的生动言说

    作者:杨明明 徐龙静 刊期:2015年第01期

    教育,在人类的源头上,是以言说方式引导人的理性与精神的灵魂活动,这个言说就是柏拉图的对话、孔子的语录那样人与人的精神相遇。人的理性与精神,在言说中风云际会,厮杀挣扎,使人的神性与人性、人的高贵与善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 教育即对学生自由发展的指导——基于教育应然追求的思考

    作者:闫修蕾 刊期:2015年第01期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自由发展、自主建构给予指导的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承担指导责任。"指导"内涵丰富,"指"表明某种方向性的指向,"导"表明某种方式与方法的引导。指导既含有价值澄清和价值选择层面的价值指向,亦含有方式、方法与步骤等技术层面的具体引导。在教育活动中,"指导"蕴含着教育形成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形成人的问题,前...

  • 国内MOOCs研究的分布结构与热点探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作者:王晴 刊期:2015年第01期

    MOOCs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模式,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MOOCs于2012年被首次引入国内,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热烈讨论。以CNKI收录的183篇MOOCs研究文献为数据源,可以从载文期刊、发文机构以及核心作者等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以知识图谱形式来展示研究热点的主题领域。

  • 城乡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机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样本

    作者:张杨 施培菊 刊期:2015年第01期

    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农业院校441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并以家庭的职业类别、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作为家庭背景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背景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对子女受教育机会有较大影响。

  • 明代白鹿洞书院教学活动起始考论——以学田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张劲松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有"天下第一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元末毁于兵火后,于明正统三年开始了第一次重建并开展了延师授徒的教学活动,但胡居仁、张元祯等书院教育家认为明代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活动应始于30年后的成化初年。书院教育家、地方官员等书院事件的亲历者从各自立场出发,对书院与书院学田重要性的不同认识,导致对教学活动起始做出了差别化解读,学田成为认识...

  • 大学教育目的阐释与实现——对梅贻琦《大学一解》的解析

    作者:张华 高祎博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明明德"与"新民"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具有历史的普遍性,"明明德"是教育对个人的目的要求,"新民"是教育的社会目的。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在"明明德"与"新民"方面均体现出"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的弊病,教师应进行"全人格教育",采用"善喻"式教学方法,建立"从游"式师生关系;学...

  • 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环节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考

    作者:杨兴林 刊期:2015年第01期

    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涉及高校教师的核心利益,直接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改革,这一举措在现阶段得到积极推进的同时,在具体的评聘环节也存在行政权力强势,学术权力受压;学院初聘权力过大,有效制约缺乏;民主监督虚化,难以确保教师职务评聘的公平与公正等问题。有效矫正这些问题,实现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科学化,既需要准确把...

  •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探讨

    作者:束仁龙 刊期:2015年第01期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问题在于:注重科研创新,轻视教学创新;注重理论创新,轻视实践创新;注重个体创新,轻视合作创新;注重创新知识,轻视创新方法。鉴于此,注重和加强教学创新、实践创新、合作创新和方法创新等已成为当...

  • “双重身份”与“多重角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王成军 刊期:2015年第01期

    高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由此衍生了多重角色,成为"综合辅导员",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却是名不副实。在双重身份下,辅导员被赋予过多职责,这些职责以及相应的角色要求经常发生矛盾,导致辅导员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甚至角色失败。可以借鉴英国的导师制模式和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特有的育...

  • 预防与杜绝: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辅导员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

    作者:邵文娟 李树文 刊期:2015年第01期

    辅导员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主解决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时展的要求。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实现路径。

  •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栾海清 刊期:2015年第01期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借鉴。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善于学习,情绪情感健康,交往适应,自我控制与追求卓越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方面,首先,应深化高校心育,健全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支持系统,即搭建全员参与式培养网络,打造全覆盖式培养课程,形...

  • 高职院校宿舍心理危机溯源及干预策略

    作者:任海华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宿舍是高职学生大学生涯中的重要场所,校园一切心理危机事件均可追本溯源到宿舍这一环境诱因。个体间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差异以及不当竞争、利益诱惑容易滋生宿舍心理危机。宿舍心理危机事件具有常态性、隐秘性以及特质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干预宿舍心理危机时需要思政工作者准确认识、有效应对以及对症下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益德育...

  • 高校环境教育的一种路径:基于自尊与环境素质的关系

    作者:杨帆 许庆豫 刊期:2015年第01期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学生,探讨自尊与环境素质这一关系的环境教育意义。采用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法发现,高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环境素质呈显著正相关,环境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环境素质。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与环境素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素质在高校环境教育与自尊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验证了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路径价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