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辽东山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正文】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辽东山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邓娇娇; 朱文旭; 周永斌; 殷有; 白雪娇; 张华哲; 张雨萌; 秦胜金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沈阳110161;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11016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辽宁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辽宁昌图112500
土地利用模式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biolog微平板法  

摘要:运用Biolog-Eco技术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玉米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辽东山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林全C和全N含量最高,分别为57.74和4.40 g·kg^-1,灌木林次之,玉米地最低,分别为17.46和1.31 g·kg^-1.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平均吸光值)依次为蒙古栎林〉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玉米地,玉米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最慢,活性最弱.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2.997)、Simpson指数(0.942)、Mc Intosh(5.256)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模式.平均吸光值(AWCD)与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显著相关.酯类、醇类和胺类是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这可能是林分凋落物、土壤养分、土壤特异性微生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林地开垦后,土壤养分急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降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该地区应保持阔叶蒙古栎林,这有助于土壤肥力恢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