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

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Learning Chinese

杂志简介:《学语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4-1036/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论平台、备课网页、考试园地、读写频道、汉语广角

主管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8124
国内刊号:34-1036/H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安徽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162
总被引量:443
H指数:8
立即指数:0.0035
期刊他引率:1
  • 语文之诗与语文之思——现象学与语文美学研究

    作者:韩小龙 刊期:2018年第02期

    当代语文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叙写当代宏大的语文之诗,同时,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运用语文之思,解脱语文教学乏力的困局。跳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争执的怪圈,将形而上(课程)与形而下(课堂)的思维结合起来,现象学语文教学方法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 探寻“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高中“语文味”课堂——基于“青果在线”平台的研究

    作者:叶荣荣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据化等理念开始涌入教育教学领域。“青果在线”平台,突破了教学边界,实现了资源更新共享和课堂功能的拓展,并不断的融入高中课堂。以“文化味”为核心的“语文味”课堂,彰显着学科本位的价值,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新尝试。本文旨在探究基于“青果在线”平台的“语文味”课堂,以窥探信息平台的利...

  • “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提升路径初探——以芜湖十二中语文校本课程为例

    作者:盛丽 刊期:2018年第02期

    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语言积累尤为重要,而言语运用历来是难点。近年来,芜湖十二中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打造校本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活动。我们认为,将阅读积累课程化,强化任务驱动,夯实语言积累的基础;整合课程资源,还原生活,让言语运用鲜活起来,是提升学生“...

  • 阅读教学如何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

    作者:许纪友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学科课程标准,经过260多位专家历时4年的修订已经全部完成。新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是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基础上一次新的定位和出发。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作者:王震 刊期:2018年第02期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常见文言知识。2.掌握比喻说理的方法,细察孟子逻辑思维,品味其论辩艺术。3.体会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学以致用。【教学重点】1.学习孟子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形象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2.分析孟子逻辑思维方法,体会逻辑思维纵向深刻的特点。【教学难点】品味论辩艺术,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

  • 循循善诱说仁政层层析理构美文——从《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看思维发展与提升

    作者:王震 刊期:2018年第02期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古代议论性的散文将文化内质与思维逻辑融为一炉,我们完全可以在把握语言的情感与思想的同时,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多方面提高思维品质。从思维的角度解读《寡人之于国也》,会发现孟子在循循善诱...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作者:胡蕾 刊期:2018年第02期

    【教学设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高一自读课文,这是一篇特殊的演讲辞——悼词。教师可以通过对一般悼词基本结构的介绍,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掌握本文基本内容,预习检查后再进行思维训练。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重难点,通过提出疑惑、合作讨论、解答疑惑等方式进行思维训练,以取得良好的自读效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根...

  • 推敲情真意切的演讲语言提升逻辑思维的批判品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教学评述

    作者:胡蕾 刊期:2018年第02期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可当前中国学生对此普遍缺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批判品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集情与理的演讲辞(悼词),引导学生在语言推敲中体会真情实感,在结构分析中尝试批判思维,力求达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例谈语文博弈课堂

    作者:罗来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博弈课堂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为:自学、展示、博弈、反思四个环节。自学环节要求快乐,展示环节要求自信,博弈环节要求激烈,反思环节要求深刻。

  • 评点式阅读教学三题

    作者:王小明; 唐惠忠 刊期:2018年第02期

    评点式阅读相比其他学习方法,更能体现新课标强调的“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等基本理念。本文就评点式阅读教学作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一、评点式阅读的优势;二、评点式阅读的基本步骤;三、评点内容的有效选择。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作者:童志国 刊期:2018年第02期

    【设计思路】作为经典诗歌的《再别康桥》屡屡被误读,究其原因,一是读者受定势思维的干扰,被标题中的“别”字迷惑,先入为主地将“别”与痛苦、伤悲等低沉情绪划上等号;二是不少教师受教参的影响,再加上阅读视野的窄化,将《再别康桥》所抒之情解读为“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笔者在教授此课时,指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出发,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质疑法...

  • 多重比较深化阅读——以《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为例

    作者:王利雪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教学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时,为把握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鉴赏力,可以从三重比较入手,即从文体角度与其他记体文的比较,从阅读角度将几组字词进行比较,从写法角度将其与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精心比较,三重比较对理解文本,体会苏轼散文风格有一定的帮助。

  • 蒲松龄《山市》教学新尝试

    作者:黄勇 刊期:2018年第02期

    文言文学习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也是文化和情感的熏陶。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讲求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鉴于此,对于《山市》一文的教学,笔者尝试围绕文中“鬼”形象深入开掘,同时结合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活动,试图让学生从这一篇中学习语言、理解章法、感受作者的情意与思想,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品味。

  • 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吕之磊 刊期:2018年第02期

    文学作品阅读能力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一项语文学习所必需的较为基础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堪忧。在新课标理念下,结合教学思考与实践,可以从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想读”,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多读”,“授之以渔”帮助学生“会读”,合作探究助推学生“深读”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

  • 阅读与教学的碰撞——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

    作者:吴海燕 刊期:2018年第02期

    阅读与教学密不可分,教师要善于从阅读的角度引领课堂,丰富课堂内容,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充分理解文章内容。课前背景资料阅读能够引入教学情境,而课堂情境阅读又可以深入品读文本,最后温故而知新则使得课堂教学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