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News and Writing

杂志简介:《新闻与写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09/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语、专题、理论前沿、专栏、对话党报、传媒圈、写作讲堂

主管单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2-2295
国内刊号:11-1109/G2
全年订价:¥ 36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44
复合影响因子:1.1
总发文量:4427
总被引量:15926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3.2045
立即指数:0.0685
期刊他引率:0.9667
平均引文率:1.6904
  • 对外传播应“顶天立地、直指人心”

    作者:胡正荣 刊期:2017年第08期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国际传播战略的全球化布局不断完善,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也在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体现在网络建设、落地率等经济性指标上,也体现在传播观念的创新,特别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上,还表现在传播方式上敢于主动发声、强化正面宣示。然而,在全球舆论场中,“西强中弱”的不平衡传播格局依然存在,西方政局的变...

  • 听到 听清 听懂:对外传播的新境界——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回顾与展望(2009--2017年)

    作者:李嘉卓; 程曼丽 刊期:2017年第08期

    2009年至今,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已逾8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传播经历了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核心能力打造,再到护航“一带一路”的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追逐硬实力到重视软实力、由自说自话到寻求共同话语的一个转变过程。本文集中回顾了中国对外传播从2009年到2017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当前我国对外...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

    作者:史安斌; 盛阳 刊期:2017年第08期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数字媒体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理念、内容和策略等方面对我国对外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梳理和总结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启示和镜鉴...

  • 视觉说服与国家形象建构——对外传播中的视听新话语

    作者:栾轶玫 刊期:2017年第08期

    对外传播的目标是输出价值观、交流中华文化、传播政治主张,最终实现赢得人心、鼓舞人心。视听话语的“解码共通性”和“传播共情性”更有利于打动人心,达成共识!本文认为开创对外传播的新境界需要用“视听话语”来主导,视听话语无论是在“视觉说服”还是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都深具感染力。视听语言与新媒体的结合可以将传播的“情感卷入”最...

  • 中国参与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演进历程、经验总结和对策

    作者:方兴东; 陈帅; 许祎玥 刊期:2017年第08期

    WSIS进程是全球对话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互联网治理逐渐成为其主导议题并始终贯穿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的争议。根据WSIS的发展阶段,中国参与WSIS的历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不同的参与重点为特点。通过参与历程的回顾以及“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分析,可以发现WSIS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并发挥更大作用的最好平台。并为中国更好地参...

  • 我国移动传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黄楚新; 彭韵佳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尝试对移动传播进行概念界定,并认为移动传播具有生产多元化、传播即时化、社交互动性高等主要特征。当前,国内移动传播初步形成了移动社交、移动阅读、移动音频、移动视频以及移动新闻等主要领域,并各具特点。在未来,移动传播将继续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不断实现形态更迭,并形成以内容与社交为重点的竞争态势,在与其他传播...

  • 2016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新变化

    作者:邓绍根 刊期:2017年第08期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逐渐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2016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整体运行平稳,在“动态调整”中有序发展。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关键词是“动态调整”和“学位评估”;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格局基本不变,也在“动态调整”中有序发展;博士后培养取得新突破,表现出稳中求进...

  • 信息个人化、信息偏向与技术性纠偏——新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获取信息

    作者:陈昌凤; 张心蔚 刊期:2017年第08期

    随着web2.0的到来,个人化成为信息泛滥时代有效的手段和策略,并对信息生产、分发、消费、互动等环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个人化在助益用户选择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偏向、信息茧房效应等负面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信息个人化与选择的偏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利用国外媒体的实践,分析信息偏向所带来的危险。最后对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

  • 互联网时代:报业改革回归供给侧

    作者:范以锦 刊期:2017年第08期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等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改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供给侧改革的缘由,梳理出了从改革开放前期到互联网时代报业改革的典型特点,总结了报业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只有将报业过去的供给侧改革与当今回归供给侧改革的异同加以比较分析,并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的需求综合起来考虑...

  • 新闻理想与教育情怀——写在《三思新闻教育》付梓之前

    作者:张昆 刊期:2017年第08期

    新闻教育事关文脉的传承,社会的延续。作者围绕着新闻人才培养、新闻教学改革、新闻学科建设三个议题分析了当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而探索新闻教育改革的取向及路径选择。其结论是,唯有实现新闻理想与教育情怀的交融,才能引领新闻教育走向远方。

  • 2016年新媒体产业发展回顾

    作者:郭全中 刊期:2017年第08期

    2016年,新媒体产业整体环境依然向好,网络用户和手机用户的增量持续增长,国家出台一系列新规,将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引向更加正规的法治化管理轨道。虽然新媒体产业在2016年的增速有放缓趋势,但是一些新的互联网技术,如网络直播、VR、AR、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新媒体产业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对2016年中国的新媒体产业进行了详细的梳...

  • 国家形象的形成和公共外交

    作者:赵启正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是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中国的国际形象与真实的中国相去甚远,或者说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评价中有许多误解、扭曲,乃至无中生有。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往往表现在外国的民意调查中,舆论会影响国家间民心的沟通,也影响外国政府对我国的政策。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不佳或颇有争议,恐怕它面对的国际环境就不会太友好,就会损害到...

  • 开辟个体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完全通道——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现实走向

    作者:汤一原 刊期:2017年第08期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刷屏,可被视为普通人群愈发关注国家政治大事的一个风向标。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深改、“一带一路”布局等主题的时政新闻报道,有了越来越多的阅读需求,“政治规矩”“打虎拍蝇”等词语高频度进入人们视野。与文学影视相比,不断走向深度融合的新闻媒体,更是个体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完全通道。在...

  • 新闻史是一座富矿——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晓锋

    作者:么咏仪; 张婧琪 刊期:2017年第08期

    学历史可了解昨日之事实,解释今日之现象,展望未来之趋势,但是对于张晓锋来说,新闻史学的研究帮助他找到了新闻传播学的密码,真善美或假恶丑,真实的历史资源融入新闻生命而得以传承。理科出身的张晓锋,让传播技术与新闻理论碰撞出新的火花,让历史的纵向研究思维贯穿于他的教学工作中。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后,他把从纵深视角出发...

  • 超越“商业模式”,叫响“价值模式”——中国媒体发展的价值逻辑

    作者:叶蓁蓁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中国媒体很独特,不仅要重视商业模式,还要重视更全面的“价值模式”。在媒体的发源地,也就是西方国家,媒体发端于商业文明,因此,媒体也是一门生意,与服装业、食品业没有本质区别,很多媒体是家族企业,赚了就扩大业务,赔了就破产或者卖掉。尽管西方媒体常常深度介入政治,但本质上是代表某种利益集团,也是一种商业行为。与西方媒体不同,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