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20/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栏、新媒体、新闻传播法制、新闻传播史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2577
国内刊号:11-3320/G2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17
复合影响因子:3.28
总发文量:1201
总被引量:17773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6.6129
立即指数:0.0472
期刊他引率:0.9314
平均引文率:34.6509
  • 本刊评选出2017年度优秀论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刊2017年度优秀论文日前评出。编辑部在全年刊发的12期共88篇论文中初选出25篇作为候选论文,由本刊编委会本着“认文不认人”的原则,经无记名投票评审,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从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获选优秀论文是(按期刊号顺序排列):

  • 冲突框架与中立转向:2002—2016年BBC中非关系报道分析

    作者:李新烽 刊期:2018年第03期

    西方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带有一定偏向,“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论”等批评之声从未间断,且占据对非舆论的主导地位,对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2002—2016年BBC网站的中非关系报道的文本进行框架分析可以发现,BBC中非关系报道存在四类通用框架,其中“冲突框架”尤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人权问题、能源矿产、中国商品、环境动物、劳资...

  • “行动的场域”:“媒介”意义的非现代阐释

    作者:钱佳湧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实证主义的传播学将“媒介”与大众传媒划等号,并视之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而麦克卢汉以降,包括德布雷在内的诸多学者对“媒介”的定义则要宽泛许多。同时,媒介也不仅是一种中性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图底。对“媒介”的认识发生变化是理解传播与“媒介”的基点从社会、国家如何对个体施加控制转移到人如何“在世存有”这一...

  • 被遮蔽的存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验性传播研究

    作者:连水兴 刊期:2018年第03期

    法兰克福学派有着“批判理论”这一根深蒂固的标签,而其在历史上漫长的“经验研究”却被完全遮蔽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就把经验研究作为重要的任务,并逐渐发展出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通过“反犹主义”研究,深入探讨了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众心理等众多问题。二战后,他们...

  • 作为社会阶层抗争的网络影像反讽研究

    作者:彭华新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氛围中,影像具备独有特质,比如直观、隐晦、娱乐,这些特质使其在个体化的互动交流中极受欢迎,逐渐成为与文字地位齐平的表意符号,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与个体化、平等化的生存基础,形成了“网络影像”的特指范畴。从网络影像的主体性分析,可以探索网络影像为什么是一种社会抗争。由于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阶层多元化,影像表达...

  • 表达性行动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在华落地——一个“勾连”视角的阐释

    作者:李东晓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审视国际非政府组织(TNGO)落地主权国家的视角不只是“管理与应对”。改革开放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落地实践,更多体现出的是对话、连接和调适。在勾连理论视角下,国际非政府组织落地中国的过程也是该组织与本土情境中各行动主体互动、关系建构、意义表达的勾连过程。通过对两个国际非政府组织落地中国的进入准备、注册方式、正当性资源...

  • 颁历授时:国家权力主导下的时间信息传播

    作者:汪小虎 刊期:2018年第03期

    人们通过历书作为载体来传播时间信息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何古代中国的颁历授时这种时间信息传播活动,长期处于国家权力的主导乃至垄断之下,并发展出体现统治确认、身份认同关系的仪式化特征,最终形成一种东亚地区国际交往的礼仪文明?究其原因有四:首先,使用阴阳合历的广大臣民,需要国家天文机构每年颁发来岁新历;其次,大一统皇朝的长期...

  • 《京报》英译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英关系

    作者:赵莹 刊期:2018年第03期

    晚清时期,英国人对华情报需求大增。载有大量中国朝野新闻的《京报》因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备受青睐,《京报》英译活动蓬勃发展。英国人对《京报》的定位也从“中国情报源”转变为“对华外交手段”。早在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就围绕《京报》信息的控制权展开了争夺。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分水岭,英方开始在这场信息权力之争中占据优势,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