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20/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栏、新媒体、新闻传播法制、新闻传播史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2577
国内刊号:11-3320/G2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17
复合影响因子:3.28
总发文量:1201
总被引量:17773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6.6129
立即指数:0.0472
期刊他引率:0.9314
平均引文率:34.6509
  • 建国初期党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探析——以《解放日报》为例

    作者:王晓梅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文以《解放日报》为例,梳理了建国初期党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发展脉络,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党报工作的原则和内容,也是推动党改进工作的方法,还是党“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途径。详尽展现了《解放日报》在党领导下,通过揭批“黄逸峰事件”,动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群众运动”和进行“新三反运动”的全过程。笔者...

  • 图像化生存:从迹象到拟像、从表征到存在

    作者:曾庆香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文对人类的图像化生存进行了层层递进的阐述。首先,图像化生存是文化的视觉中心主义和图像技术的发展共同促成的结果;其次,图像的迹象性导致人们以图像的方式证明自身的存在,同时,图像技术的发展导致迹象性图像被拟像性图像所取代;最后,图像作为一种符号本是对现实存在的表征,但在当今社会,图像完成了对真实的殖民,即图像已经由表征...

  • 环境传播中的风险修辞:“委婉语”的批判性解读

    作者:郭小平 刊期:2012年第05期

    委婉语修辞在环境传播中发挥说服与规训的传播效应。本文通过对环境报道的生态话语批评或政治经济学分析,揭示了环境话语掩饰与弱化生态风险的后果、“洗绿”商业主义的行为、美化消费主义倾向、规避与转移风险责任的形塑力量。环境传播中委婉语的广泛使用,表征了“风险的有组织不负责任”的时代症候。

  •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话语分析

    作者:王灿发 侯欣洁 刊期:2012年第05期

    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结构性紧张的凸显以及新媒体的发展,重大突发事件与以新技术作为活跃载体的谣言产生捆绑效应。本文试图结合修辞学、社会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对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中的谣言进行话语分析,对其“隐性对话”的社会结构作用进行梳理和反思。

  • 字幕组与日本动画跨国传播:受众主动性的悖论

    作者:杨嫚 刊期:2012年第05期

    全球范围内积极、主动的受众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新的推动力,并对全球文化产业的运作以及民族国家的文化保护提出了挑战。日本动画字幕组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跨国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为争夺媒介商品控制权所进行的博弈。尽管新技术赋予受众更多的主动性,然而,在当前的社会情境下,他们并没有完全逃离资本的控制,并且加剧了信...

  • 网络舆论生成中的要素及其互动影响机制——基于四个中文BBS论坛的探索性研究

    作者:安珊珊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研究对网络舆论生成机制展开分析,以期厘清网络论坛中构成舆论客体、舆论主体和舆论本体相关因素的特征,及其对回复量所产生有效影响的向度及程度,并尝试解析网络舆论生成的总体趋势及不同论坛舆论生成的内部趋势。本文选取了4个热门的中文网络论坛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多级抽样的方式进行数据搜集,在数据处理上以内容分析为主,并对多因...

  • “触媒”时代受众自治的“纸媒”社会化媒体特征——以城市生活类周报iPhone形态为中心的实证研究

    作者:童清艳 钮鸣鸣 刊期:2012年第05期

    本文选取城市生活类周报的iPhone“触媒”形态为研究对象,从传者、受者不同侧重点出发,借助文本分析、控制实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触媒”是一种基于受众自治的社会化媒体,其切合当下受众媒体使用的心理趋势,并从阅读体验、功能优化、广告运营方面勾勒出传统媒体向iPhone触媒内容转换和融合的有效路径。

  • 西方广播研究的视角分析

    作者:高金萍 刊期:2012年第05期

    在西方国家的媒介研究领域中,广播研究的数量无法与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相提并论,这与广播本身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贯穿于西方广播研究中的一条红线是关于广播社会角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广播研究呈现于广播新闻、音乐与广播剧、广播与文化、广播政策、广播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广播与人的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昭然显现。

  • 公共交往与民国职业报人群体的形成

    作者:罗映纯 林如鹏 刊期:2012年第05期

    笔者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知识人社会”为考察框架,对20世纪20、30年代职业报人的公共交往作一番梳理。本文以史量才时期的《申报》为主要考察对象,讨论依靠“知识人社会”的三大公共网络——学校、报馆和结社,报人如何形成为一个职业群体,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公共交往对于新闻职业化的影响。

  • JOUNRNALISM & COMMUNICATION VOLUME 19. NUMBER 5, 2012

    刊期: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