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20/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栏、新媒体、新闻传播法制、新闻传播史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2577
国内刊号:11-3320/G2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17
复合影响因子:3.28
总发文量:1201
总被引量:17773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6.6129
立即指数:0.0472
期刊他引率:0.9314
平均引文率:34.6509
  • 《新青年》的历史贡献与历史意义

    作者:冷溶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作者:尹韵公 刊期:2005年第04期

    诞生于1915年9月的《新青年》,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新青年》的非凡的历史穿透力就在于:在20世纪中国创办的所有媒体中,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给予当时社会造成雷鸣般的轰响,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提出那么深刻而纷纭的思想,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激烈而勇敢地抨击旧事...

  • 科学报道史视野中的《新青年》

    作者:吴廷俊; 张振亭 刊期:2005年第04期

    从我国科学报道史的视野中来看,《新青年》的科学观以及科学报道完成了由“技”入“道”的质性转变。《新青年》的科学观是自然科学法则作用下的社会科学观,是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武器。目前,大量不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东西依然存在,公众科学素质相对较低,科学启蒙任重道远,科学报道有待改进。《新...

  • 百年中国报刊科学话语与现代化历史进程——兼及《新青年》之赛先生

    作者:田中阳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认为百年中国报刊科学话语与现代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历史的话语与话语的历史”这样一种互动互应的关系。百余年中,中国报刊科学话语的嬗演可以分为甲午战败至、五四落潮至1949年、1949至1978年和1978年至今四个阶段。从近代先哲们提出“开民智”到世纪末中国共产党提出“科教兴国”,百年报刊科学话语依此形成了一条关乎科学、也关乎历史的...

  • 《新青年》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探析——兼论《新青年》在新闻述评体裁史上的地位

    作者:宋素红 刊期:2005年第04期

    作为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刊物,《新青年》有自己颇具特色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其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打破其“不谈政治”的戒条,关注时局,为追求民主科学、唤醒青年的目标服务,使《新青年》成为典型的高级刊物。从新闻业务发展的角度看,《新青年》在新闻述评体裁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最终使该体裁成熟;其“随感录”栏目,...

  • 《新青年》对北洋政府合法性的解构和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构建

    作者:王凤翔 刊期:2005年第04期

    《新青年》从学理上软性地解构了北洋政府政治统治与思想文化根基存在的合法性;而知识分子、学生与青年对《新青年》理论与宣传的学理认同与道德支持,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赢得合法性的知识智性、理论根基与新生血液;这种合法性在国共合作中由共产国际和孙中山的国民党给予强化与认同,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浅论《新青年》作者群的形成

    作者:张化冰 刊期:2005年第04期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一开始“销售甚少,连赠送交换在内,期印一千份。”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杂志迁往北京,在短时间内,《新青年》迅速风靡全国,成为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源于该杂志的思想性和时代性,而这,完全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有...

  • 江西苏区标语的传播学分析

    作者:陈信凌 刊期:2005年第04期

    江西苏区的红色标语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组织传播案例,它体现出了组织并不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征象。标语传播的重要性异乎寻常,与组织的生存、壮大与发展息息相关。标语的传播队伍的构成与运转严密而规范。在一些特殊关口,标语的传播以覆盖式弥漫性的排布出现。标语传播是与共产党及红军的任务、目标紧密相连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根据现存的文...

  • 论伪民营报纸

    作者:曾宪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在旧中国报刊传播历史中,民营报纸占有重要地位。史实表明,从办报形式和狭义概念划分,民营报纸可以分为“民有民营”的真民营报纸和以民营名义创办经营而实为官方或党派控制的报纸,本文对后者称之为“伪民营报纸”。“伪民营报纸”这种办报形式本身并不带有政治性,但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它被不同的政治集团所使用,就表现出了或先进或落后的...

  • 郑观应: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制定新闻法的人

    作者:马跃峰; 吕倩娜 刊期:2005年第04期

    马光仁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一九四九)》认为,“在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提起‘报律’的是康有为”;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黄瑚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也说,1898年8月9日康有为上书《恭谢天恩条陈办报事宜折》时附带了一个请定中国报律片,这“在中国首次提出了报律的制定问题。”如果仅仅从字面来看,上述观点没有什么不...

  • 媒介与社会变迁:定县实验中的传播实验

    作者:曹立新 刊期:2005年第04期

    1926年至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进行了著名的乡村建设实验。实验期间,平教会推行了大量富有开创性的传播实验,本文总结了其中最富成效的三种传播实践,包括报刊、广播和大众戏剧。本文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实践,不仅构成了整个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书写了现代中国传媒史上富有特色的篇章。

  • 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

    作者:潘晓凌; 乔同舟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研究借助新闻框架理论(Frame Theory),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考察两岸媒体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新闻呈现上有何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以两岸媒体对连战“和平之旅”的报道为个案。提出两个假设:1.在新闻材料(新闻来源、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两岸媒体都呈现出明显的内视性特点;2.在新闻材料的建构上,与台湾...

  • 政治文明、政治沟通与政治传播学

    作者:马凌 刊期:2005年第04期

    宏观的意识形态的政治与微观的公共管理的政治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的通例。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沟通日益显示出重要性。从政治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与狭义对应于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个维度。从传播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与狭义对应于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为了促进政治沟通的顺利进行,发展我们自己的政治传...

  • 传播研究的多维视角——马克思、哈贝马斯、麦克卢汉的传播观比较

    作者:李庆林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分析比较了马克思、哈贝马斯和麦克卢汉关于传播的主要观点,指出马克思的传播观更多强调的是传播的经济基础,麦克卢汉指出了传播中介所具有的性质对传播的影响,而哈贝马斯则在最经典的意义上指明了人类传播的特殊本性和独特逻辑,即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 思想之树常青 科学精神闪烁——“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黄双润 刊期:2005年第04期

    2005年10月21日,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以“《新青年》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冷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新闻局副局长黄传芳、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