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评论

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Review

杂志简介:《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3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900/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新闻传播学、媒介化社会、广告与媒介经济、传播与文化、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国际刊号:2096-5443
国内刊号:42-1900/G2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30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77
总发文量:180
总被引量:888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4.1111
期刊他引率:0.9231
平均引文率:16.7143
  • 西方另类媒体概念再辨析:基于历史演进与实践的视角

    作者:周翔; 李镓 刊期:2014年第01期

    另类媒体的概念不仅与社会语境相关,而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对另类媒体特殊性的审视应聚焦于其实践本源。本文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将另类媒体纳入到西方反文化运动、新社会运动、媒介改革运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背景下,反观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反文化意识"、"激进行动"和"民主参与"的气质与内涵。文章最后指出另类媒体参与构建另类公共空间的意义,并且对...

  •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感知对组织-消费者公众关系的影响

    作者:李贞芳; 邵颂茹; 马一波 刊期:2014年第01期

    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的作为一种公共关系的手段,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一直是商业伦理和公共关系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证实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感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提升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但是尚少有从公共关系的最终效果——组织-公众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的感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01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最常接触的两...

  • 中美微博时代的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

    作者:闫岩; 詹妮弗·格雷尔 刊期:2014年第01期

    社交性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理论带来巨大冲击。本研究在两级传播和议程设置的理论框架下,从跨文化层面考察了中美两大微博网站——中国新浪微博和美国Twitter中微博意见领袖的组成特征和活动特点。研究包含了两个内容分析,分别考察了中美两个粉丝数量最多的100名微博使用者的组成特征和活动特征,以及中美两国十大行业共100个微博...

  • 从引证文献定量分析视角看集形态出版物的编撰及传播特点——以对集刊《新闻与传播评论》的分析为例

    作者:周辉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的CNKI电子期刊数据库,搜集了集刊《新闻与传播评论》发表的所有研究论文,研究了这些论文在CNKI电子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被引证量、被下载量的具体分布、被引证量与被下载量相关关系、"高被引源文献-被引证文献"的二元引证关系网、"高被引源文献-被引证文献-被引证文献所属知识库"的三元关系网的结构特征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语言、性别与符号暴力——试析媒介话语中的语言霸权与性别暴力

    作者:范红霞; 孙金波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引入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媒介话语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与性别权力,它们在媒介文本中演化为针对女性的"符号暴力"。同时,笔者结合具体的媒介话语实践,分析这种"符号暴力"在各自分化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场域中的运作机制和场域逻辑,从而揭示存在于当前社会中的性别霸权和权力关系。

  • 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软实力: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作者:胡泳 刊期:2014年第01期

    互联网时代,国家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本文从传播学的认知维度、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对国际话语权的构建进行理论层面分析,并针对中国国情给出提升互联网对外传播软实力的具体建议,指出政府应当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并重点建设权威的对外话语平台。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我国互联网软实力的提升给出建设性意见。

  • “美丽神话”的电视建构:身体规训与健康风险的遮蔽

    作者:郭小平 刊期:2014年第01期

    身体是电视图像消费的主题,电视图像定义身体的美学标准。电视媒体建构了消费社会的身体意象与"美丽神话",加剧观众对自我身体的焦虑,激发了观众改造身体的欲望,并在身体技术与身体意象层面对观众身体构成双重规训。电视图像遮蔽了身体改造的健康风险,而健康观统摄下的身体美学则体现了性别自主性的转变。

  • 大学形象研究的布尔迪厄立场——《国家精英》的启示

    作者:王瀚东; 周中斌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从批判的视角出发,大学形象的变迁所反映的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诸多关联,以及大学为代表的社会知识体系和社会权力体系之间的关联等问题,正在成为社会传播研究的关注重点。按照布尔迪厄对大学制度、知识系统和社会权力体系的讨论,大学形象作为"认识论秩序"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它的传播亦不可避免的成为象征性权力秩序...

  •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性别教育:机遇与挑战

    作者:纪莉; 董薇 刊期:2014年第01期

    近20年来,面对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所营造的新媒介环境,高校性别教育的开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一面是新的路径与方法的引进为高校性别教育形式创新带来机遇,另一面各类性别问题在新媒体空间继续蔓延甚至变本加厉,对高校性别教育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带来实质性困难。对此,高校性别教育必须把握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密切结合新媒介...

  • 媒介进化论视域下的人性化媒介探析——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

    作者:景义新; 沈静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研究在媒介进化论及人性化理论观照下,分别从人性化媒介、人性化诉求、人性化形态、人性化消费和人性化反思等方面,对iPad媒介展开多层面的分析。iPad兼具移动网络终端和媒体融合平台,对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的不足均进行了有效补救,成为最新的补救性媒介。iPad遵从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实现着自身媒介化的延伸,以"终端统...

  • 做有机知识分子:反思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作者:侯晓艳 刊期:2014年第01期

    CCCS的成立标志着文化研究在高等院校的建制,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研究向全世界扩展,但CCCS实际上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研究机构,本文从CCCS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出发,探究CCCS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因由,本文认为有几个主要的因素:第一,CCCS成员做"有机知识分子"的追求;第二,英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转型,大量的工人阶级子弟进入高校求学、任教,为CCCS提...

  • 网络受众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逆反心理分析——基于人民网“网友热评新闻”的数据分析

    作者:王少南 刊期:2014年第01期

    转型社会复杂的舆论环境,加上越来越倾向于网络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使得受众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存在着逆反心理。通过对人民网"网友热评新闻"相关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受众在信息选择、信息理解等方面对主流媒体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主流媒体应当从报道方式、报道立场等方面改进,以减弱网络受众对其逆反心理。

  • 新媒介时代公民参与的悖论与出路

    作者:严利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在中国语境下,对新媒介时代公民参与的考量,实际上揭示的是权利与权力、自由与控制及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本文认为,"参与"的本质在于追求共同的平等机会和权利,只有保障权利认知下的参与自由,规范参与管理中的权力实践,在寻求平衡与构建和谐中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社会公民参与的发展。

  • 记者微博与记者角色扮演——基于角色理论的研究视角

    作者:张学标; 欧健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将非认证记者微博纳入研究,参照美国学者蒂博特和凯利(1959)关于角色的观点,从"外显行为"、"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三个维度来探究记者通过微博的角色扮演实然景观,并探究其内在的社会心理学机制。通过对74个记者,2960条微博的内容分析以及问卷访问,描绘出了记者微博非单一角色,而趋向于多重角色的图景,并借助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其中的社会...

  • 关于广告传播价值理性的思考

    作者:程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作为一种营销传播工具,广告的目标指向在于有效实现商品的销售,是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这正是广告的工具理性所在。广告的价值理性是关于广告意义的理性,是在广告实践中,在广告与社会冲突中逐步自觉形成的一种价值智慧和价值良知,它追求的是人自身存在的价值,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广告一旦沦为纯粹的"工具",就会被工具理性所驱使,只能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