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新闻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杂志简介:《新闻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6/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数字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与伦理、博士生新论、全球视野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7-2438
国内刊号:51-1046/G2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36
复合影响因子:1.51
总发文量:3621
总被引量:17954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4.1263
立即指数:0.0326
期刊他引率:0.9597
平均引文率:6.0186
  • "科学发展观与媒介化社会构建"系列报告之一我国受众的媒介占有与接触情况

    作者:朱颖; 童兵 刊期:2007年第06期

    我国新闻媒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不仅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快捷便利手段,更是人们生活众不可缺少的东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报告通过对受众占有、接触媒介的情况调查,分析媒介发展与经济的关系,不同媒介的受众占有量和接触程度差别,及其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等问题.

  • "科学发展观与媒介化社会构建"系列报告之二我国受众的媒介角色认知与评价

    作者:张晓锋; 童兵 刊期:2007年第06期

    受众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及其评介是科学建构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参照.调查显示,受众对于媒介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趋于赞同,而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媒介的可信度和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并不明朗.对于媒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承担,受众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评价,也为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提供了需要解决的一些领域.

  • "科学发展观与媒介化社会构建"系列报告之三我国社会的媒介影响与媒介依赖

    作者:林爱珺; 张晓锋; 童兵 刊期:2007年第06期

    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媒介化时代.如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具有巨大的影响,它缔造了人们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认知与行为,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产生媒介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媒介对社会无孔不入的渗透,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愈发增强,突出...

  • 党报社会新闻视点探析——以《四川日报》为例

    作者:蒋颖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以《四川日报》社会新闻报道为例,深入阐述了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社会新闻是当前党报新闻宣传改革创新的一个落脚点,提出了党报社会新闻报道应找准的几个视点.

  • 诊断中国传媒娱乐化

    作者:李良荣; 张春华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运用乔治·格伯纳的"培养理论",结合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出中国媒体的娱乐化到了不得不进行救治的时候;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媒体娱乐化的状况的措施.

  •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CSSCI中几组数据的分析

    作者:任亚肃; 段京肃 刊期:2007年第06期

    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程度不等的学术规范问题,无论从学术成果的引文情况、被引情况,还是使用外文资料和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跨机构跨地区的学术研究等角度分析,在社会科学相近学科的对比中,新闻传播学研究都表现了一些弱点.通过对CSSCI提供的相应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存在问题的原因.

  • 媒介融合的效应分析

    作者:陶喜红 刊期:2007年第06期

    媒介有效的融合可以使传媒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传媒产业的规制改革.同时,媒介融合有利于拓展和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使传媒的服务理念得到更新.

  • 从报社主体利益最大化看发行考核制度的优化

    作者:黄峥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现有发行考核办法的缺陷,并侧重探讨如何在保证报社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行考核方案.

  • 编辑中心制与现代管理制度的博弈

    作者:陈志强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编辑中心制在实践中遭遇的困惑,并对我国报业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 区域报纸的市场空间预测

    作者:陈赛花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报业结构和竞争形态,以及传媒产品的两个市场,并为区域媒体走向市场提供了一些建议.

  • 网络语言传播与规制的多维审视

    作者:王炎龙 刊期:2007年第06期

    网络传播的拟态环境中,网络语言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变种,已经成为虚拟社区中的交流工具,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路径和引导策略,使其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 电视广告的符号学解读

    作者:陈长松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电视广告符号"能指"的"无根""漂移"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符号"意指链"的脆弱性现象:并借助"陌生化"理论探讨了电视广告符号制作的"陌生化"趋势.

  • 博客传播中的"补偿性"功能与意义探析

    作者:秦州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博客的"补偿性"功能与意义,指出博客传播作为Web2.0的主力军,代表了当代信息传播由大众传播媒介为中心到以个人媒介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与深刻变化.

  • 乡村传播意义下的农村发展

    作者:李红艳; 左停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从乡村、乡村传播、乡村发展概念出发,阐释在建构乡村传播过程中,诸种因素在历史变迁和现实转化中的演变理路,以及演变的种种渊源及社会背景,从而阐释其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并提出在实践意义下,如何从综合传播的状态,探寻中国当下农村发展的思路.

  • 三个不等式、两个转化和一个平台:成都传媒人才培养管理的战略观察与思考

    作者:刘平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认为,成都传媒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如何整合各方人才培养与管理资源,形成一个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动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创生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与人才管理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