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春秋

新闻春秋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ism Evolution

杂志简介:《新闻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0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刊号:2095-4018
国内刊号:10-1063/G2
全年订价:¥ 249.0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6
复合影响因子:0.29
总发文量:562
总被引量:437
H指数:8
  • 唯物史观的学理坚守:我对方汉奇教授新闻史观的理解

    作者:吴廷俊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从学科论的角度提出方汉奇教授的新闻史观,是基于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学理坚守的“历史科学观”。其内涵有: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新闻史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新闻史属于文化史研究的范畴。方汉奇新闻史观的形成过程,大致上以198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1950年至1985年为新闻史观的孕育和诞生期。1985年方汉奇发表《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第一...

  • “史德”新解:力汉奇如何以“德”写“史”

    作者:刘泱育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从人是“目的”角度来检视,“学者”做学问是其做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对于方汉奇从事的新闻史研究,需要将他做学问的实践纳入做人的整体中来讨论。方汉奇的新闻史研究,是其修身——忠于自己兴趣的一种践履,而他在处理与新闻史同人与门人关系时,则以齐“家”的方式视门人与同人如“家人”。对于方汉奇的“修身”与“齐家”,可以用以“德”写...

  • 诺奖乌龙:周厚复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新闻报道评析

    作者:邓绍根 刊期:2016年第04期

    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中国化学家周厚复先生获得1945年诺贝尔化学奖金,以讹传讹,成为乌龙新闻。本文通过当时各大报刊报道的原始史料,还原该乌龙新闻出笼经过和结果,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总结出严防乌龙新闻出现的措施。

  • “七君子事件”中张季鸾致函内容考确

    作者:俞凡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七君子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据章乃器先生前妻胡子婴女士回忆,在事件的解决过程中,《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曾致信,起到了关键作用。此说经《文史资料选辑》发表后,三十年来流传甚广。但通过笔者对台北“国史馆”藏“档案”中相关材料及同时期《大公报》言论的研究后发现,张在事件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似并非如胡文所述,而是表...

  • 上海地方商业资讯整合与城市生活想象:《申报·本埠增刊》研究

    作者:蒋勇; 王润泽 刊期:2016年第04期

    《申报·本埠增刊》自1924年2月8日出刊,至1937年8月14日停刊,是上海《申报》针对上海市民为读者对象的一份地方商业广告专刊,除1932年“一二八”期间停刊61天外,每天随母报发行。这份增刊存世时间长,深受市民欢迎,不仅增加了《申报》收入,扩大了《申报》发行,对报社价值巨大,而且成功塑造了上海市民关于城市生活的想象,反映、引领和服...

  • “国际调查记者联盟”透视

    作者:艾红红; 张芮雪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首次梳理了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的活动经费来源、记者团队构成、报道侧重议题及议题呈现方式,意在通过对比与分析,考察该组织的相关新闻调查是否客观独立,并探讨这一组织类型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

  • 清末国人自办报刊的启蒙角色

    作者:赵云泽; 杨若玉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再次审视了清末国人办报的历程和特点,重新考量了它们作为启蒙工具的角色。这些自办报刊在突破报禁、启蒙新学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彻底改善了报刊在国人心目当中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启蒙角色使其成为文人论政的载体,使仕子们承接了心忧天下、报国成仁的传统,使现代报刊真正融入中国社会。

  • 华人声援梁彼得大游行:一场依靠微信动员的集体行动?

    作者:方可成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联系新媒体与社会运动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聚焦微信在华人声援梁彼得大游行中的信息传播和行动动员作用。本文提出,微信打破了公共与私人的界限,使得很多本没有强烈参与意愿的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参与了信息的传播,从而超越了集体行动的困境。此外,微信降低了创造和组织集体行动的成本,并塑造了集体认同。但是,微信并未取代以同乡会为...

  • 数字流散的物质性:声援梁彼得游行微信使用中的文化技术

    作者:章戈浩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借用了德国媒体理论家基特勒技术物质主义的视角,以美国华人声援梁彼得游行时微信使用为案例,从物质性的角度思考了微信这一移动终端社交媒体平台在形塑数字流散时的作用与局限。近十年来兴起的数字流散及其主要解释框架如流散赋权模式与流散边缘模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声援梁彼得游行中的微信使用,但失之粗疏。本文试图从微信拓扑结构...

  • 社会科学和计算机辅助的故事:数据新闻教学逻辑初探

    作者:叶韦明; 岳汀 刊期:2016年第04期

    数据新闻的选题除了考虑新闻特性之外,还涉及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它们将指导内容生产者在收集数据之前,细致地规划方向,以获取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数据;在数据鉴别的过程中,数据素养与统计分析思维同时在起作用;清理数据的过程即根据主题,发现异常值、对数据和变量进行选择、计算、转换和分类的过程;分析数据主要涉及描述统计...

  • 当前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途径

    作者:单晓颖; 赵永华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就中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做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性改革措施。当前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培养目标的滞后,师资结构的不合理,课程设置的偏颇性,实践平台的单一性。针对这些问题,新闻教育应该明确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培养目标,建设师资力量,设置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多方...

  • 中越南海冲突事件中的中国主流媒体角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新华社与越通社相关英文报道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德霞 刊期:2016年第04期

    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是当下中国面临的甚为棘手的海上纠纷问题。海岛纷争的妥善解决,不应只是包括外交部在内的政府相关部门和军方的事情,媒体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鉴于新华社是当下中国承担最多对外传播任务的媒体机构,越通社据称也是越南“一流的对外新闻宣传机构”,而2014年5月爆发的中越南海冲突事件堪称两国自1988年的南沙海...

  • 不同信息环境下记者寻租现象的演化:一种博弈分析

    作者:刘晓阳; 张迪; 徐仲超; 梁鑫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界定的“记者寻租”是指记者以获利为目的,利用手中的新闻报道权为团体或个人谋求利益,对社会没有益处甚至造成损害的一种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本文尝试使用博弈分析方法研究记者个体的“新闻寻租”行为。我们考察了不同信息环境背景下,记者、行贿者和监管者的动因与策略。通过建模和求均衡解,本文提出了防范记者“新闻寻租”行为的一...

  • 播音主持批评家的主体性探析

    作者:战迪; 李凯山 刊期:2016年第04期

    播音主持批评家是介于批评学者和批评学家之间的专业研究人员。他们以其典型性的研究成果为依托,用带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学理性批评武器,在捍卫本学科独立尊严的同时,更彰显了专业化批评的独有阐释魅力,以强有力的理论话语同业界实践形成张弛有度的无形弹性空间。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恪守批评家在批评活动中的独立精神与商榷理论,理应成为中...

  • 父权制的消解?我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男性气质建构

    作者:何天平 刊期:2016年第04期

    本文依托于再现理论,以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父亲”和“丈夫”这两类男性角色为例,对男性气质的电视建构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本文剖析了在当前具体社会情境下,流行媒介如何编码并影响人们对男性气质多样性的感知,力图清晰勾勒这一“奇观社会”的复杂男性景观。研究表明,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正通过不断对男性形象的重新编码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