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新闻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14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园地、新媒新论、传媒观察、媒体融合、期刊之页、编辑出版、业界探讨、声屏视野、新闻实践、应用研究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2-0261
国内刊号:23-1147/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47
总发文量:22001
总被引量:19002
H指数:23
引用半衰期:3.5186
立即指数:0.0624
期刊他引率:0.9268
平均引文率:2.7266
  • “哈大齐工业走廊”系列报道 主题突出 声势强大

    刊期:2005年第11期

    9月下旬,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充分发挥各自媒体的优势,分别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宣传报道。

  • 记者的角色冲突与社会责任

    作者:侯迎忠; 赵霞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前,记者的职业行为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愈来愈多地发生冲突与矛盾。这是记者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的表现。记者的职业角色使其拥有了某些因为这种职业而附有的特殊的权力.同时记者的社会角色也反映出其在社会大系统中所附着的作为社会人的义务与责任。记者作为从事着具体的职业有着明确分工的个体的人,不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也应该...

  • 广告的后现代主义性状与本土语境

    作者:闫翠萍; 刘然 刊期:2005年第11期

    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各种后现代主义性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跨越国界的背景下。视觉文化的巨大冲击力必然影响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现象并存的中国本土语境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毁誉参半的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理性与各种“元叙事”之后并未指出一条解决之道.广告中隐含的多元主义和提倡欲望拒斥深度的消...

  • 编辑“串串香”——序《媒体编辑实用指南》

    作者:尹韵公 刊期:2005年第11期

    大学新闻系学习时,有几项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如采访、写作、评论、编辑等。记忆之中的编辑课程,好像它的主要涉及对象是报纸,稍带杂志,略提广播和电视。可能是时代条件的局限,任课老师大都只是在报纸干过编辑,或者有过报纸编辑的实践经验,但这并不妨碍老师们教授起来一脸轻松,头头是道,满室妙语。其中一位老师尤其能授业解惑,他有...

  • 从受众接受理论看我国电视传播方式变革

    作者:吕美; 王京山 刊期:2005年第11期

    受众接受机制研究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促进受众态度的转变,大众传播就要向人际性传播的靠拢。在大众传媒争取受众态度层面的改变上。最具情感色彩的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尊重受众的需要、接受方式和接受能力。是与受众进行深层次交流的关键。同时。大众媒介要改变态度,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求,这样大众传播才...

  • 当前新闻摄影的十个误区

    作者:周凤桥 刊期: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摄影报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闻图片在平面媒体中的传播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新闻图片在媒体中的作用也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课题。前不久,黑龙江省新闻摄影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就新闻图片如何适应新时期媒体需求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本刊特选发这次研讨会上...

  • “画”好“历史的插图”——对摄影记者的四个期待

    作者:包临轩 刊期:2005年第11期

    传播学者有这样的说法:新闻是历史的草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新闻摄影乃是历史的插图。这样,我们就等于用一句话,概括出了摄影记者身上的不平凡的使命。以这样的高度来看,新闻摄影实实在在是个不轻松的活计。

  • 实用的新闻写作技法教本——序《新闻写作经典技法》

    作者:时统宇 刊期:2005年第11期

    “新闻怎么写,怎么写新闻”是我们这些新闻学研究者和教学者时常要回答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轻松,因为这个问题的影响面太大了,情况太复杂了。在当下藉着各种媒介,涌入干家万户的“海量新闻”之中,每一条新闻背后的作者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尝试着运用各种技巧,希望受众愿意读(听、看)、能够读(听、看)、甚至读(听、看)了再...

  • 文笔犀利 切中时弊——评第14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体裁类二等奖作品《打肿谁的脸》

    作者:刘保全 刊期:2005年第11期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2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 从“有偿新闻”到“有偿不新闻”——当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刍议

    作者:王平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有偿新闻”,在新闻界由来已久,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 浅议广告新闻化现象

    作者:邓舒允 刊期:2005年第11期

    只要稍加注意目前的新闻传播媒体,有心人即可发现广告新闻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纸质媒体中尤以都市类报纸为甚,电子媒体中尤以广播为最,而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新闻化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见诸网络。广告新闻化的运作者也由此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广告新闻,又称新闻广告。广告新闻,按其运作者的话来讲是一种带有广告性质的经济型信息,...

  • 省级党报如何打造“必读新闻”

    作者:杨亚军; 韩波 刊期:2005年第11期

    2003年12月12日,《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版创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峰在当天的创刊会上对该新闻版块的运作提出要求,“我们要做读者‘必读的新闻’,关注读者的‘衣食住行’,关注民生。”

  • 注重新闻的社会效益 实现信息与导向的双赢——谈社会新闻抵制低俗之风的几个对策

    作者:张建华 刊期: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打出“眼球经济”这张牌,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在标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这当中,社会新闻不自觉地充当了“做文章”的牺牲品,自觉不自觉地刮起了一股低俗、庸俗之风。

  • “媒体打架”现象析

    作者:高永亮 刊期:2005年第11期

    一般而言,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事实,不同的媒体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媒体打架”。本文通过列举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媒体打架案例分析了媒体打架的特点、原因,并进而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媒体打架可能带来的社会效应。

  • 从整合到深度整合——都市类报纸新闻热线信息资源开发亟待深化

    作者:李冬明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前,都市类报纸热线信息已经成为各报本地新闻版或社会新闻版最主要的内容。有人做过统计,一周内,北京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其中《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由此,可以说热线信息已经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重要的新闻资源,要开发热线新闻资源,关键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