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杂志简介:《新闻爱好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2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3-1286
国内刊号:41-1025/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51
复合影响因子:1.31
总发文量:5069
总被引量:11338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2.9512
立即指数:0.087
期刊他引率:0.8416
平均引文率:4.7652
  • 论“公共外交”与华夏文明传播

    作者:刘行芳 刘永宁 刊期:2013年第10期

    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接纳与平和友善的对外传播,构成了华夏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的对外传播既有过“养在深闺”的困惑,也有过“风生水起”的辉煌。在世界一体化和“和平崛起”理念背景下。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强大作用,不断实现“沟通理解”的现实目标,把优秀的华夏文明播撒到全世界,同时也吸收外来文明丰富...

  • 互联网时代政府传播中的政治修辞变化及其偏失

    作者:王晓红 刊期:2013年第10期

    互联网传播引发了传播关系的变化。人人都是传播者,这使得每个人的表达与活动都可能成为被他人传播和修辞的对象,活动即修辞。反映在政治传播领域.一切行为和活动,包括历史的、当下的,都可能成为“被修辞”“被传播”的对象。当一切活动被符号化时,政府不得不面临“修辞”与“被修辞”的复杂情境。在此情形下,不少政务部门依然沿用旧逻辑...

  • 日常生活的仪式与共同体的价值建构——从《舌尖上的中国》谈饮食文化的传播意义

    作者:张兵娟 刊期:2013年第10期

    从某种意义上看,《舌尖上的中国》犹如一场文化仪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仪式洗礼。透过El常美食的仪式镜像,我们看到的是蕴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图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信仰、审美情趣最生动的展现。片中凸显的对普通人的人生价值和生活信仰的礼赞,既是对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及生存智慧的讴歌,也让人...

  • 论《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接受与认同

    作者:李亚 刊期:2013年第10期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去年开播以来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它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反馈,从而总结出受众的“满足”主要集中在实现心绪转换的效用以及实现自我确认的效用。《舌尖上的中国》同时使不同的受众从中找到了“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勤劳致富...

  •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

    作者:常纾涵 刊期:2013年第10期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因为它“隔着屏幕能闻见香气”的特点,更因为它通过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模式、相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民族精神。以胡阿祥的“中国”概念为理论基础。从地理中国、历史中国和文化中国三方面阐释《舌尖上的中国》在构建国家认同中的作用。通过方言的使用和镜头的跳跃、...

  • 饮食礼俗的文化价值及传播——从《舌尖上的中国》谈起

    作者:李慧 刊期:2013年第10期

    礼俗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一种体现。饮食礼俗则是传统礼俗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最具普遍性的事项。2012年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讲述食物的同时,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介绍了一些不同民族的节日饮食礼俗,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春节、端午节以及少数民族中的新米节、望果节等,传达出节日背后...

  • 民俗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作者:曹梦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民俗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出了各类民俗文化并传承下来,《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不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发掘出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华关食群像式的介绍.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美食之间微妙的联系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承担了重要的文化功能与教育责任,也使各地域的民...

  • 二维码开启立体阅读新时代——兼谈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创新

    作者:予心言 刊期:2013年第10期

    二维码在纸媒的变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带来的纸媒阅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利用二维码实现传统纸媒网络化、立体化的路径变得简单而又便捷。在报网之间二维码承担起桥梁的作用,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纸媒变成了移动的视频。报纸二维码要运用技术优势进行内容开发,通过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改变,...

  • 公民社会视角下国内社区传媒的发展

    作者:杨洁琼 刊期:2013年第10期

    公民社会是社会文明和成熟的民主社会的表现,对于它的讨论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公共领域”使得“公民社会”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第三部门”理论、协商民主研究又与公民社会探索相辅相成。以公共性、社区性、服务性、参与性为特征的社区传媒成功地担任“第三部门”角色。国内的社区传媒起步晚,可以通过吸收多元主体、传播服务性信息、构建...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现代中国的立国之路与立国之战

    作者:李彬 刊期:2013年第10期

    学生毕业,携笔从戎,临行前征询读书要点,遂告以历史、政治、国际、战略等。再问及书目,又随El提了若干古典以及近作:《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金一南的《苦难辉煌》、王树增的“三部曲”即《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尼克松的《领导者》、芭芭...

  • 《南风窗》事件的法律思考

    作者:于为民 刊期:2013年第10期

    2013年8月28日出版的《南风窗》发表文章《村官腐败透视》称:“‘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本村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但农民们对村干部普遍和最大的愤怒,并非来自男女作风甚...

  • 我国财经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2013年6月“钱荒”报道为例

    作者:沈思 刊期:2013年第10期

    目前,我国财经报道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正确判断国家经济走势、维护国家经济形象、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着问题。财经报道应重视正面信息的传递并积极引导舆论、提高财经记者专业素养、牢牢掌握报道话语权、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规范和提升自己的报道,从而使财经报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 重大政经报道民生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回顾“万里追行郑欧班列”报道

    作者:赵红 刊期:2013年第10期

    2013年8月29日至9月18日,《大河报》连续21天在重要版面推出“大河特别行动·万里追行郑欧班列”的重磅报道。该报道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社策划策动,13名骨干记者全程跟车接力报道,从郑州出发,横跨欧亚两大洲,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六国,抵达汉堡,18天行程超过10214公里,发稿总量40余版。这样全程跟...

  • 电视节目品牌评估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陆地 陈思 刊期:2013年第10期

    在频道过剩的时代里,电视媒体关注的核心是怎样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不断的改版与节目调整,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零和博弈”的局面下.市场正在经历着一轮轮的洗牌。但是,最终能够决定市场份额的,唯有节目自身品牌的力量。把品牌概念引入电视节目产业,对内能够强化精品生产意识和机制革新意识,实现节目生产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最佳配置,...

  • 教师是我一辈子的身份——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玉明

    作者:陈娜 刊期:2013年第10期

    赵玉明,这位生于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古稀老人习惯称自己为“十七年一代”的知识分子。“十七年”,正是这段浓缩了一个时代苦乐的特殊历史时期,造就了那一代人的集体面孔:乐于服从,甘于牺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对工作有着炽烈的事业心,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受缚于时代,又感恩于时代。在他们的个体命运中,映...